第一篇:练字教案
第二课:提、竖弯勾、三、工一、二、教学内容:笔画:提、竖弯勾;独体字:
三、工;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掌握蛋形字格;
2、熟练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3、学生熟练每个笔画及字的要领;
三、教学重点:
1、提画快速出锋写提画;
2、竖弯勾,像只鹅,尾巴要出格;
3、强调笔画落笔的轻重快慢;
4、布置作业时提醒不能一次性写完,要每天练习;
四、五、教学备品:教学卡片、粉笔、半湿毛巾、磁力软板贴、积分礼物盒、红色中性笔; 当课故事:上节课给你们一个心理准备,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探险啦!一共有12个关卡,分别为十二生肖把守,大家知道十二生肖分别有哪些小动物吗?咱们今天要闯的关卡是由十二生肖之首子鼠所把守的,子鼠老爷爷最喜欢的就是懂礼貌的小朋友了,怎样才是懂礼貌的表现呢?老师会在今天懂礼貌的小朋友的本子上画上小老鼠,一共集齐六只小老鼠就能通过子鼠爷爷的关卡哦,让老师看看今天哪些小朋友表现的最棒吧!
六、通关字:提:水极上方位置往中宫心方向提,顿一笔轻轻往上提;
竖弯勾:中宫心上一点靠着竖中线到水极位置弯,往右出蛋形字格往上勾,顿笔写竖,横要直,勾顿笔往上提;
三:分别在云极、横中线、水极三个位置,左右对称;二三横,上下宽,中衡最短,下横最宽;
工:分别在云极下方、水极上方,竖在竖中线位置:二三横,下横宽;七、八、九、互动游戏: 教学提醒: 写字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课后五分钟:
1、回顾今天所教的笔画及字;
2、夸奖今天有礼貌的小朋友,鼓励下次保持;
十、作业布置:回家将今天所教的笔画在本子上每天写两排,六天一共48排,每天练习,不能一次性写完,打电话监督;
十一、收尾工作:
1、登记出勤;
2、收拾教学用品;
3、教室卫生;
十二、教学后记:
第二篇:教案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练字》教学记实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老师自己创作的小诗也是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诗赞扬的是哪位书法家? 生:(疑惑)的看幻灯片上的(诗)。
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师:(出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同学们看看这些个字写得怎么样? 生:写得很漂亮。
师: 这幅是父亲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这幅是儿子王献之的书法作品,你能分清谁的书写水平更高些吗?但透过“与父齐称书界王”这句,同学们现在能确定老师那首诗赞扬的是哪位书法家了吗? 生:王献之
师: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生: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
师:你知道他出生的年代,还知道他的身份真了不起。(幻灯片出示王献之的画像及简介)
生:我知道王献之的父亲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师:你还知道他父亲是谁,真棒!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师用毛笔沾水写一个大字,这个字念什么?用书遮挡上加个点,这个字念什么?大和太“一点之差”,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王氏家族家族里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穿越时空和老师来到晋代,学学王献之是怎样练字的?(板书:11王献之练字)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语文书76页,端起书,放开声音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注意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读准,不认识的字,不好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了。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查字典。
师:借助工具书是个好办法,可是手上没有工具书的怎么办呢? 生:我们还可以问老师,老师是一本很厚的又会说话的字典。师:向老师请教也不错,但向老师请教的人太多,老师忙不过来呢? 生:我们还可以问同学。
师:同学互助也是一种自学的方法,这三种方法同学们记住了吗?开始读吧。生:自由读。
师:读了一遍课文,字、词都认识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出示幻灯片字词)我请学生来读,如果你觉得对,就请你跟着他读。(学生读词语,老师强调“模”和“摩”为圆唇音)生: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你都理解吗?只有理解才会运用,谁愿意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生:坚持不懈。妈妈每天坚持不懈的锻炼身体。
生:抚摩。早晨爸爸抚摩着我的头说,儿子到学校听课一定要认真哦!师:默读最有助于思考,同学们现在默读一遍课文,思考王献之练字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边读边画出体现王献之态度变化的词语。生:自满、惭愧、勤学苦练 师:板书
三、精读课文
师:王献之小小年纪为什么会自满呢?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能用一个关键词记住这一段的内容吗?(幻灯片出示本段内容)生:
师:寻找关键词,不仅要考虑这段写了什么,主要的是这个词不但在这一点很重要,而且能引起下面的故事情节。生:自满。
师:这个词语与下文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生:读第二自然
师:谁知,„„随手写了一个太字。这和自满有关系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生:读3自然段。
师:从这两段话里你发现小献之的表现与自满有什么关系了吗?找同学再读2、3自然段,思考在读这两段时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色彩呢? 生:指名读文。师:通过读课文我们一直在思考文章内容如自满有怎样的关系,那么自满这个词你理解吗?谁能试着给大家解释一下。生:满意 生:骄傲
师:如果你是小献之,会怎么想呢?只要我随手写一个字,他可能会想„„
生:我的字多漂亮呀!
生:我的字比爸爸的字还要漂亮。
师:那么如果把自满换一个词,我们还可以说:献之很聪明,„„他渐渐()起来了。生:自大。
师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生:读文。
师:这个自然段用的关键词是什么呢?师领读第一句话。生;惭愧。
师:(板书:惭愧)这个词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所以在老师写的时候请你仔细观察,争取记住怎么写。生:书空
师:从“自满”到“惭愧”为什么他的心情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同学们试着用:“因为„„所以„„”
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同学们以前后桌为单位,再读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寻找引起小献之心情变化的原因。生:同桌之间讨论。
师: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小献之的心情变化与什么事情有关系呢? 生:
师:是哪个字改变了他的态度?
生:“太”
师:具体点说,应该是“太”字的一点让小献之醒悟过来了。谁能把这一点背后的故事给大家说清楚呢?
师:师读第二自然段。(幻灯片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在这一段中献之得到他想要的心理感觉了吗? 生: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师:(幻灯片显示关键词语)让我们带着这些关键词,总结一下献之为什么会由“自满”而变得“惭愧”了呢?
师生:因为献之写了十几个“大”字,精心选了一个“大”字拿给父亲看,而父亲随手加了一点,这一点就写得很好,从这一点上就看出父亲的书写水平就超越了自己,所以献之很惭愧。
师:同学们这么七嘴八舌的说,大家听得不清楚,谁真的明白为什么他的心情会发生变化,主动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概括引起献之心情变化的原因。师:正是因为惭愧了,他才会回到父亲的书房去寻找秘诀。(板书:秘诀)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互换)
师:秘诀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下一个自然段,看谁找到秘诀了?
生:自由读课文。
生:谁看到秘诀了?如果你是小献之,你在小花园里看到了什么? 生:十八缸的水。
师:刚刚有同学在下面怀疑,练字和水又有什么关系呢?(幻灯片出示文房四宝)
简单介绍文房四宝的使用。每一次写字要在砚台里放上一点水然后把研磨才可以书写。每次用一点,要把十八水缸的水都写完,需要多长时间呀?通过这十八缸水,你知道了练字的秘诀了吗?是什么? 生:坚持不懈
师:(板书:坚持不懈)献之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读课文。生:读文
生:看见了父亲„„写字了。
师:父亲是什么人呀?什么样的书法家呀? 生:大书法家,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 师:那他的字写得怎么样呢? 生:很好。生:非常好。
师:当小献之看到父亲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还在清晨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的写字。他体会到秘诀是什么了吗? 生:做什么事情都要聚精会神。
生:字写得好也要练,否则就不能进步了。
师:父亲以身示范,要想练得一手好字不仅要坚持不懈,还要勤学苦练》(板书:勤学苦练)
师:如果你们都是王献之,你知道秘诀了吗?我当一次记者采访一下同学们?
师:你好小献之,我想问问你爸爸让你把十八缸的水写完,是不是在跟你开玩笑呢?这么多水什么时候能写完呀? 生:不是
师:爸爸是在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做事情要坚持不懈。
师:我再采访一位同学,小献之你好? 生:你好
师:通过今天和父亲的谈话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呀? 生:坚持不懈的练字。
师:怎样做才算坚持不懈的练字呢? 生:每天都要练不能半途而废。
师:很好看来你真的懂得了坚持不懈的涵义,就是每天都好做。小献之是这么想的,他是这么做的吗? 生: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谁能用课文里面的话来说一说小献之是怎么做的? 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生:练说。
四、总结拓展
师:小献之明白了练字的秘诀,让我们结合课题和黑板上的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生:王献之八、九岁时就写得一手好字,经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于是他开始自满起来。有一天,他写了十几个“大”字,精心挑选了一张拿给父亲看,父亲看了没说什么就随手加了一点儿,父亲随手写的一点就比他写得好。所以他很惭愧,虚心向父亲请教练字的秘诀,父亲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秘诀就是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后来王献之成了大书法家。
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做事情要坚持不懈。生:做人不能自满。
师:最后老师想告诉大家无论学习哪一种技能,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的精神,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勤学苦练”这四个大字。希望“勤学苦练”这四个大字伴随你的一生。
第三篇:《练字谣》教案
《练字谣》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歌曲《练字谣》及音乐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能够独立分析歌曲,有感情演唱歌曲 思想教育目标:喜爱唱《练字谣》。教学重点:休止符的落实、有感情的演唱本歌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练声
1、小猫爱吃鱼
2、小猫喵喵喵
3、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嘎
三、复习校歌《飞向金色的太阳》
四、学唱《练字谣》
(一)教师范唱《练字谣》
1、提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讨论总结:富有节奏,感情真挚,唱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的真挚感情。
(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分解)
1、根据节奏念唱
2、学唱主旋律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分组唱旋律。(根据学生所学过的知识,看哪组唱得好。)
(2)、节奏难点(休止符)
教师范奏:(图略)然后读奏,学生模奏,反复练习
3、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轻唱并发现难点,纠正。
4、填入歌词。
(三)演唱全曲(再综合)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五、请学生表演
六、在歌声中结束课堂
第四篇:王献之练字教案
王献之练字教案
一、欣赏墨迹,走近献之
“同学们,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王献之。你知道王献之是谁吗?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了解了王献之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后,在典雅音乐的渲染下欣赏王献之的墨迹,激发学生对王献之的钦佩之情。能写这样一手漂亮的字真是让人羡慕,王献之是怎样练就一手好字并流传千古的呢?难道他是天才,还是他有什么秘诀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王献之练字》。板书课题:王献之练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出示课文生字词,学生认读,检查识字情况。
三、细读课文,理解品读课文
1.主人公王献之在练字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先来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王献之心理的语句。你能从中看到怎样的王献之?。再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再现故事情境,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同人看到小献之小小年纪写得一手好字后是怎么夸奖他的呢?提示学生:假如你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假如你是一位书生,假如你是献之的同龄人,你会如何夸奖他?假如你就是小献之,听到这样的夸奖,心里会怎样想呢? 然后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王献之自满的原因。
2.引导学生在2、3自然段中边读边悟还从哪看出王献之很自满?抓住“满以为、兴冲冲”两个词语通过感情朗读再度体会王献之的自满。
3.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此时的王献之有什么心理的变化?体会“惭愧” 仅仅一个”点”却看出了献之与父亲的差距,献之很惭愧,首先通过做动作理解“惭愧”。然后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到王献之身边,王献之回到书房问父亲有什么秘诀。他会怎么问父亲呢?引导学生在“问道”前面加上一个词表达王献之此时的心情,例如“好奇地”“急切地”“疑惑地”,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读出相应的语气。
比较句子,感受刻苦
小献之急切地向父亲讨教写字的秘诀,可见他是一个好学的孩子,让我们也来做一个好学的孩子,请同学们帮小献之找找“秘诀”。
引导学生比较句子,感受父亲的专注、刻苦。第二天早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坐在石凳上写字。
第二天清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的写字了。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早晨”和“清晨”并抓住“已”认识到为学必须及早,由“聚精会神”认识到练字要认真、专注。王羲之已经是大书法家了,却依然这样勤学苦练,他在用实际行动向儿子说明成功的秘诀。4.讨论交流,探寻秘诀
父亲的本意就是让他写完这18缸水吗?如果他把墨汁搅在缸里,然后乱涂乱画,用了这18缸水就能练好字了吗?父亲的话暗含着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共同探究。
四、升华情感。
1.听了父亲的话,小献之怎样做的?齐读最后一段。2.献之怎样成功的,找一找那些词语可以体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这些词读起来容易,然而做起来却很难。让我们来想象一下,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王献之是怎样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的呢?
五、揭示中心,升华主题
假如王献之通过“时空隧道”来到咱们班,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对他采访。
师小结:天才来自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就是成功者的秘诀。同学们,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梦想,就请牢记这成功者的秘诀——学生齐说: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六、板书设计
自满 惭愧
王献之练字 大书法家
坚持不懈 勤学苦练 持之以恒
第五篇:练字心得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在当今电脑普及的时代,为了追求效率和速度,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打字几乎要取代写字,于是出现了很多提笔忘字,闹笑话的糗事。因为长时间打字,提笔越来越少,现在很少人注重练字。
说到练字,有人说字如其人,我起初练字目的只是为了在公文上写的漂亮一些而已。看着别人写一手漂亮的字,很喜欢、羡慕,希望自己的字也得到夸赞而已。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很多问题。非常急躁,想要急于求成。没有定力,不能坚持,经常换字帖。一会儿一笔一划的练、一会儿又龙飞凤舞。今天喜欢卢中南的楷书俊秀,明天喜欢丁谦的刚劲有力。直到后来慢慢地总结出自己一段心得体会。
练字首先需要的是兴趣,练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且不止是为了某些目的,目的导向强的情境下容易急躁、就会把困难放大、很难以坚持下去。这样反而会使练字需要更长的时间。要把练字当作一种消遣和兴趣,在一些短暂的空闲时间练习。每天练一点点,记住每个字的写法,养成习惯,字就一个一个慢慢变了。
练字要先看一些字体,看看自己喜欢楷书还是行书或者是行楷,一般人会从楷书开始。当然也是要看自己的感觉。练习楷书大概要先坚持20天,主要是练习一些基本的笔画,把横、竖、勾、折、点练好,效果是至少横能直、竖能齐,然后再把笔画组成几个常用的字,每次练都要把自己以前的习惯忘掉,然后记住字的要点,字不贪多,中国字就几个笔画构成,一通百通。
很多人刚开始不注重起笔运笔。这就是一些细节的问题了,刚开始不用在意。起初练习笔画和基本结构的时候可以直来直去,不用考虑怎么起笔运笔。比如一横就直接一横,干脆利落。当笔画和一些字的组合结构练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看看字帖里的字是怎么起笔运笔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笔锋,钢笔就体现的很明显。
写字时要胸有成竹,总是看一笔写一笔是大忌,关键就在于多去看字帖和别人的字是怎么组成和构成的,然后再去临写,发现规律,怎么摆一个字更合理更好。练一个字要练很多遍,直到自己不看帖也能默写出来,再牢记摒弃以前的写字习惯,慢慢地就有效果了。
在独字的基础上,把字组成一行,一篇的时候要注意留白,可以大小不一,可以整齐划一,这些都是自己风格的体现。古代是从右往左,因此右比左的留白多,上比下的留白多,但现在一般是左比右多一点。
要坚持三多原则: 多看。看字帖,有意识的去记字帖上字的结构,看自己写的字,进行比较对比。不能按自己的习惯来;多练。练字时间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关键是效率,每天能抽出闲暇时间,实在很忙的时候也可以就练一两个字,多写,几个字逐一攻破了,再其他字,这样慢慢就发现规律;多用。字练了不用,过不了多久又会回到以前自己的字体,练过的字平时用到了,应该写的象练时那样好,练一个用一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才能练好字。
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有一段对练剑的精辟论述:初学乍练之时,以手使剑,有时剑不听使唤,甚至会伤及自己。练过一段时间之后手剑合一,以心使剑,剑随心走,剑术就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剑术的最高层次是心剑合一,无剑无我。举手投足即是剑着,飞花摘叶,皆是利剑,一枚细细的绣花针也能抵挡三个剑术高手,这样的剑术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练字也是这样。笔由不听手的使唤到逐渐熟练有一个过程,进一步可以发展到笔手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