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橘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分橘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简析:
《分橘子》是三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分橘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本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因为不乱摘橘子受到老师奖励,刘少奇又把奖给他的橘子分给同学的故事,赞颂了革命领袖刘少奇的优秀品质。通过领袖的榜样,教育学生应从小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有快乐与人同享的思想品质。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文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不乱拿别人东西,关心别人、有快乐与人同享是孩子必须养成的重要品质,而且要使学生逐步养成这些好品质。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是通过课文学习要求逐步达到的一个思想情感目标。
学生情况:
《分橘子》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了快乐应与他人同享。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领袖的榜样行为,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模仿欲望,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有很大作用。但是在物质生活资料丰富的今天,学生虽然能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却不太理解为什么刘少奇从来不摘一个橘子,还要把橘子分给同学是一件十分值得称赞的事。而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要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循序渐进,通过几个步骤让学生逐渐理解刘少奇的行为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好品质。
设计思路:
首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利用听课文录音、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上的理解。在学习第1小节时,通过对刘少奇的生平介绍、“私塾”这个概念的初步认识,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其次,抓住重点句,品词读句,理解课文。
在学习第2小节时,主要抓住其中描写橘子的话:“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通过分析掌握这个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分橘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在分析这句重点句时,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品味词句,寻找句子中最能体现出橘子可爱的部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看图思考比较,分析讨论,逐步理解“黄澄澄、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橘子的可爱。由此,来理解刘少奇不摘橘子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好品质。
最后,练习设计,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好品质。
在课的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学生把朱老师夸奖刘少奇的话说具体,并且积极创设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试着模仿朱老师说话时的语气,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优秀的思想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养成不乱拿别人东西的好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往往是知先于行,要做到知行结合本身就是个难点。因此,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长期目标。有的学生虽然能理解不乱拿别人东西是一种好品质,但对刘少奇优秀品质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思想上,在行动中未必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通过课内外的长期训练,结合生活实践不断地指导提高才能达到。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shào),理解“橘子、枝头、灯笼”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2、4段,知道刘少奇小时候是个懂规矩,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jú
1、出示词语:橘子。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你喜欢橘子吗?为什么?
2、橘子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人人都喜欢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分橘子》,齐读。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出示“分”,说说这个生字怎么记?
3、再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分橘子?把橘子分给谁?怎么分?……)
二、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听听课文录音。
听后说说,课文中讲谁分橘子?分给谁?
shào
出示:刘少奇。读准生字“刘”,多音字“少”。
看刘少奇照片,简介刘少奇生平:刘少奇爷爷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功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三、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读准字音,记记字形。(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指名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惹”。
齐读生字。
3、说说课文有几个小节。
四、学习课文第1、4小节。
1、指名读第1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这一小节告诉我们故事发生时刘少奇的年龄,刘少奇读书的地方。原来
第二篇:《分橘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分橘子》是三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因为不乱摘橘子受到老师奖励,刘少奇又把奖给他的橘子分给同学的故事,赞颂了革命领袖刘少奇的优秀品质。通过领袖的榜样,教育学生应从小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有快乐与人同享的思想品质。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文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不乱拿别人东西,关心别人、有快乐与人同享是孩子必须养成的重要品质,而且要使学生逐步养成这些好品质。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是通过课文学习要求逐步达到的一个思想情感目标。
学生情况:
《分橘子》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了快乐应与他人同享。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领袖的榜样行为,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模仿欲望,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有很大作用。但是在物质生活资料丰富的今天,学生虽然能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却不太理解为什么刘少奇从来不摘一个橘子,还要把橘子分给同学是一件十分值得称赞的事。而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要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循序渐进,通过几个步骤让学生逐渐理解刘少奇的行为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好品质。
设计思路:
首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利用听课文录音、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上的理解。在学习第1小节时,通过对刘少奇的生平介绍、“私塾”这个概念的初步认识,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其次,抓住重点句,品词读句,理解课文。
在学习第2小节时,主要抓住其中描写橘子的话:“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通过分析掌握这个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在分析这句重点句时,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品味词句,寻找句子中最能体现出橘子可爱的部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看图思考比较,分析讨论,逐步理解“黄澄澄、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橘子的可爱。由此,来理解刘少奇不摘橘子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好品质。
最后,练习设计,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好品质。
在课的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学生把朱老师夸奖刘少奇的话说具体,并且积极创设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试着模仿朱老师说话时的语气,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优秀的思想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养成不乱拿别人东西的好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往往是知先于行,要做到知行结合本身就是个难点。因此,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长期目标。有的学生虽然能理解不乱拿别人东西是一种好品质,但对刘少奇优秀品质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思想上,在行动中未必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通过课内外的长期训练,结合生活实践不断地指导提高才能达到。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shào),理解“橘子、枝头、灯笼”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2、4段,知道刘少奇小时候是个懂规矩,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jú
1、出示词语:橘子。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你喜欢橘子吗?为什么?
2、橘子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人人都喜欢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分橘子》,齐读。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出示“分”,说说这个生字怎么记?
3、再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分橘子?把橘子分给谁?怎么分?……)
二、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听听课文录音。
听后说说,课文中讲谁分橘子?分给谁?
shào
出示:刘少奇。读准生字“刘”,多音字“少”。
看刘少奇照片,简介刘少奇生平:刘少奇爷爷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功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三、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读准字音,记记字形。(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指名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惹”。
齐读生字。
3、说说课文有几个小节。
四、学习课文第1、4小节。
1、指名读第1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这一小节告诉我们故事发生时刘少奇的年龄,刘少奇读书的地方。原来孩子们不是到学校读书,而是到老师家里去读书的。)
2、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回答这些问题。
出示:(1)刘少奇在哪里读书?
(2)刘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指名回答。
3、朱老师是怎么评价刘少奇的?从课文的哪一节看出来?(第4小节)
出示: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2段。
1、朱老师夸奖刘少奇是个好孩子,那刘少奇好在哪里呢?我们来学学课文的第2小节。
自由读该段,同桌讨论,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从哪里看出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出示句子:刘少奇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3、看看橘子生长的地方(朱老师的房前)橘子就长在朱老师的房前,刘少奇却从来不摘。是橘子不可爱吗?(不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
读句子,你从哪里体会出橘子是很可爱的?(讨论,交流)
(1)黄澄澄。这是橘子的颜色。(看图,黄澄澄的橘子)这黄澄澄的橘子成熟的时间是--秋天。看图体会橘子的可爱。
(2)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
为什么说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看图,挂满橘子的橘子树)体会“像一盏盏小灯笼”,并理解“挂在枝头”。
(3)从这些地方,我们看出橘子是可爱的,用句子中的词说,就是--真惹人爱。
这么可爱的橘子,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谁能换种说法?句式练习:
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4、橘子这么惹人爱,刘少奇却从来没摘过一个,是他不爱吃橘子吗?那是为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刘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5、学到这里,你知道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刘少奇了吗?指名用不同的句式说说。
谁能把朱老师的话说得具体些?
出示:朱老师高兴地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注意语气)
六、复习巩固。
1、因为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所以朱老师要夸奖他。可是朱老师夸奖他还有别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2、读读这几小节中出现过的生字,说说怎么记。
重点:惹:上中下结构,下面是“心”。生在作业本上写一个,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完成课后第3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朱老师的()有棵橘子树。秋天,黄澄澄的橘子()在枝头,像一盏盏(),真()爱。
填写,校对。
板书设计:
12、分橘子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2004-03-20]
第三篇:关于分橘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读写惹人爱等四个词语。
2、会写谁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的句子,会抄写句子,会说树上的橘子怎么惹人爱。
3、懂得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要,愿意跟同学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写惹人爱等4个词语。
2、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分。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课文,要求:(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提出不懂地词语。
(2)带着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
(3)教师巡回指导,了解读的情况,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2、检查自学。
(1)课文讲了谁分橘子?分给谁?
(2)简介少奇的生平(少奇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受到发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个好孩子。)
(3)教师出示卡片,读读词语,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读书枝头灯笼惹人爱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通顺,读熟课文。
3、读熟课文,再质疑。
(1)学生再读课文,围绕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能当场解决的,让学生自学解决,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细读课文时解决。)
三、写字指导。
1、借助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学生细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自己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
3、教师重点指导读、灯、惹其余生字,指导学生自己看田字格,照样子学写。(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抽读生字词,并用灯、屋口头扩词。
2、学生做课后练习2。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1自然段,读后做练习。
(1)少奇在哪里读书?少奇在()
(2)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少奇()
2、朱老师是怎么夸少奇的,齐读第4自然段。
(1)朱老师为什么说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少奇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读读2、3两个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二)学习2、3两个自然段。
1、交流、讨论同学们划出的词句。体会少奇小时候的好品质。
(1)出示句子:少奇从来没有摘过一个橘子。
a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b 是橘子长得不可爱吗?(引导学生读第2句话,读后口头填空课后第3题)
出示投影变换句式练习: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c 是他不爱吃橘子吗?
d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少奇是一个懂规矩,守纪律,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
(2)出示句子:朱老师奖给少奇三个大橘子,他没有自己一个人吃。
a 少奇是怎样把橘子分给同学吃的?
b 三个大橘子,朱老师是奖给少奇一个人的,结果他自己吃了多少?
c 少奇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少奇是一个爱同学,有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第2、3段。
三、总结全文。
1、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呢?(可以用老师给的句式说,也可以自己用不同的句式说。)
2、出示句式:朱老师高兴地说: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四、作业
课堂作业3、5两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乍拼音写词语。
suì yuè dú shū zhī tōu dēng lóng rě rén ài wū li měi rén
()()()()()()()
2、朗读课后练习5。
二、朗读课文,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
3、分组比赛读。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各自准备,指名讲,同桌互讲)
三、总结、交流感受。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知道了少奇从小就懂得守纪律,关心同学,有快乐和别人分享(出示少奇画像)此时此刻,你们想对少奇爷爷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2、4、6题。
附板书:
12、分橘子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从来没有 分给同学
懂规矩,不随便 爱同学,有快乐
拿别人的东西方 与别人同享
第四篇:《分橘子》教学反思
《分橘子》一课是新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算理,经过反复揣摩,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进而理解算理。
课堂伊始,我采用大屏幕呈现了本课的情境图,在学生进行了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之后,我抛出了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48?=。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通过巡视,我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方法在大屏幕上做了展示。
(1)画小棒
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在分小棒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分法,通过比较,学生确立了较为合理的操作方法:先分整捆的,再把剩下的整捆的拆分开后和单根的合起来再进行分配。在这里,我也要向教材编委组提出一点我的想法,教材中在分小棒的过程中直接出示了单根的十八根小棒,没有体现出分完整捆小棒后剩下那一捆小棒的拆分过程,我觉得这样不利于孩子的理解,是否能将拆分剩下那一捆小棒的过程画的再完整一些呢?
(2)画表格
学生已有了学习乘法的经验,所以很自然的将画乘法表格的思想转移到除法算式中来,但在拆分被除数48时又产生了分歧,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应该把48拆分成40和8,然后分别去除以3,但在这里,3却不能够被40整除。通过和拆分小棒的过程联系以后,学生理解到要从40中拿出来10,把48分成30和18,这样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列竖式
有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除尽)的学习作为基础,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48?的竖式计算。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说清楚每一个数字的含义,每一步的算理上,边操作边讲解,使得抽象的算理变得直观易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感受到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了解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合理的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第五篇:分橘子教学反思
《分橘子》教学反思
《分橘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4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得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前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从授课情况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一、成功之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所以,一上课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抓住儿童心理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猴分橘子》,童话故事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在童话故事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整个课堂上的学生。随后我又创设了: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橘子分一分吗?让孩子感觉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去从事分橘子的活动。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以小猴一家一天的生活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猴分完橘子,猴爸爸又请小猴来分6个小木块;分完小木块小猴又去看望好朋友小猫和小狗,帮助小猫小狗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等等。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感知分的过程。整节课中老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随着故事的展开教学目标也在得以一个一个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爱心也得到发挥,他们是在帮助小猴、小猫、小狗这些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物解决问题中度过。学生在课堂上有分有和,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处: 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回顾本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2、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
三、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生今后学习除法知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听课老师的意见和自身的反思,针对教学中失败之处作如下改进:
1、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让学生体验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把分鱼的不同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的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引导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某个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篇二:分橘子
涡阳县城关四小教师集体备课表 篇三:分橘子教学设计
点评:
“分橘子”的教学设计形式新颖、别具一格。教学过程中,放得开、引得好、练得活。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他们乐于思考、勇于探索。
2、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数学活动。
3、教学活动密切与生活的联系,体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实现了数
学的应用价值。(教学补改:王春艳 点评:鲁健)篇四: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6分桃子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笔算的每一步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将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笔算竖式的每一步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认识笔算除法的顺序和书写格式,明确笔算时,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的往下除,并让学生明白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由于学生在笔算时最易发生的错误实在除个位时,不是把个位数抄下来在除,而是接着在原被除数的位置除。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加引导。
分橘子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力求为学生创设充分发现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有余数且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竖式写法时。让学生尝试操作,通过分一分,得出十位剩余不能直接分,要拆分成单个与个位数合起来在分的道理,在小组间交流,使他们真正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始终在学习的情景中思考,讨论。而本节课不足时学生在计算中,还是会出现余数比除数打的情况发生,这需要学生加强练习克服。
商是几位数
本节课根据动车运行的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算法,在求商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估计商是多少,让学生在除的过程中理解第一次得到的商应写在百位上,然后尝试列竖式进行笔算,并引导学生将前面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计算上来,优化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真正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计算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估算,这也是一种简单的检验算式得数的一种手段,进一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篇五:《分物游戏》教学反思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
程腾辉
各位老师下午好: 这次又有机会上台演讲,心情非常激动。导演只给了5分钟说点什么呢?首先还是最老套的,也是最真心的,谢谢我们二年级所有数学老师,没有你们的指点就没有我这节的数学课。也要特别感谢我师父,虽然师父远在万里之外的西安,我依然也要在这里说声感谢。谢谢对我的敦敦教导。
再来说说我这节课!本次课我执教的内容是分物游戏,分物游戏是除法的初步认识起始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比较难的教学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除法是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其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要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因此,安排了三次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分物活动,通过对小数目实物“分一分”的操作活动,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由此我设计的活动有: 活动1:以小兔贝贝生日分东西情境引入,给小猴子分桃子的情境,通过把一些物体分成2份,在不同分法中,突出公平的分法就是“每份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平均分”,建立“得到的一样多”与“平均分”的等价性。活动2:通过分萝卜,体会平均分分法的多样性。分几次把萝卜分完,每次分几根萝卜都可以不同,但不管分几次它们最终分到的萝卜都一样多。活动3:借助解决分骨头问题,学习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重点讲解课本第三种画法的意义。本节课以实际操作作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操作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在本次执教中,我觉得也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1、时间控制不到位,由于学生桌子位置小,不好操作,耽误时间。
2、由于时间关系预设好的分橘子奖励活动没有展开,使得最后课堂氛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紧张激烈的双峰杯虽然已经上完,但是我的成长路还没有走完,我将继续努力,完成我的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