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堆馒头游戏教案
堆馒头游戏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及仿编儿歌的能力。
2、要求幼儿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
3、引导幼儿和同伴协调、友好地共同游戏。教学重、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仿编儿歌。教、学具的准备:
1、实物教具:小馒头七个。
2、课前让孩子们谈谈并将他们画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的作品制成展览板。教学过程:
(一)出示幼儿绘画展板,激发幼儿的兴趣。
首先我以赏识、鼓励的口吻介绍幼儿自己的绘画展板:“小朋友,你们都画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现在请你们来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吃?”以此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发现大班的孩子表现欲极强,他们往往是在了解了一些信息或完成了作品后都急于想说
(二)了解儿歌内容及相关游戏规则。
这时我又会以神秘的口吻对孩子们说:“你们都介绍了你们喜欢吃的东西,那请你们也来猜猜我喜欢吃什么?”再次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我这里,让孩子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去搜索想象老师到底喜欢吃什么?此时我出示小馒头,让孩子们一下子发现答案并以儿歌的形式说出我喜欢吃小馒头的原因。让孩子对儿歌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紧接着我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馒头,告诉孩子们老师不光喜欢吃馒头还会玩堆馒头的游戏。我会边堆馒头边念儿歌。教师的实物示范直接刺激了孩子的视听器官,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教师再次实物操作时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念起儿歌来。
①幼儿必须轮流边串接念儿歌,边伸出右手做4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动作。
②儿歌念完后,手在在最上面是幼儿为胜利者,下次游戏活动由他领先开始。
③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前面幼儿念的儿歌,不能随意重复、乱改儿歌的结构。这一部分通过提问、实物操作示范、学念、设疑,而后再讨论,内容一环扣一环,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了解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是解决活动重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完成了第二个活动目标。
(三)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请能力强的孩子上来示范游戏过程和组织
(四)引导幼儿独立游戏
随着活动的进行,孩子们一定很想自己去独立游戏,此时我将孩子们领到了户外。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活动欲望,我设计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自由结伴开展游戏活动。活动前,我会鼓励他们开展仿编的儿歌游戏活动。
游戏名称:城门城门几丈高
游戏目标:
1、通过玩让幼儿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
2、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游戏玩法:
1、学习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从你家门前罩一罩,问你吃桔子吃香蕉”。
老师,“几丈高”是什么意思?
我告诉孩子们“丈”是计量单位,现在我们一般说几米高,以前的人一般说几丈高。
2.教师和一幼儿双手搭成“城门”,全班幼儿手拉成一个大圆圈,边走边念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从你家门前罩一罩,问你吃桔子吃香蕉”。
3、当儿歌念完时,搭城门的幼儿把双手放下套住走过的幼儿,被套住的幼儿替代守城门的幼儿,游戏继续进行,游戏反复几次结束。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游戏说课 堆馒头
幼儿园大班游戏说课 堆馒头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听说游戏《堆馒头》游戏儿歌是堆馒头,堆馒头,馒头堆得高,馒头堆得好,香喷喷,甜蜜蜜,吃得大家哈哈笑。该游戏充溢童趣,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 以及要 “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听说游戏是为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而专门设计的以游戏的形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协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及仿编儿歌的能力。2 要求幼儿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3 引导幼儿和同伴协调、友好地共同游戏。三)教学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协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仿编儿歌。四)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 实物教具:小馒头七个。课前让孩子们谈谈并将他画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的作品制成展览板。
二、说教法
根据孩子们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讨论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自身特点来看,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实物操作的形式直接抚慰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能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具体形象的实物操作用语言描述来串接儿歌,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采用讨论法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堆馒头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 ” 为现在要学 ” 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让孩子们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扮演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游戏练习法是幼儿在玩堆馒头的游戏中,边游戏边练习串接儿歌,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精神实质。
四、活动顺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设计以下四个部分:
一)出示幼儿绘画展板,激发幼儿的兴趣。
首先我以赏识、鼓励的口吻介绍幼儿自己的绘画展板:小朋友,都画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现在请你来说说,画的什么?为什么喜欢吃?以此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发现大班的孩子表示欲极强,往往是解了一些信息或完成了作品后都急于想说给别人听,而我这设计的这一环节正好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说话平台,让孩子们从实物的颜色、形状、口味来介绍,让他想说,愿意说和有机会说,充分体现了孩子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其次,这一活动又为本次活动的难点,仿编儿歌做好铺垫,激起了孩子活动的兴趣。二)解儿歌内容及相关游戏规则。
这时我又会以神秘的口吻对孩子们说:都介绍了喜欢吃的东西,那请你也来猜猜我喜欢吃什么?再次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这里,让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去搜索想象老师到底喜欢吃什么?此时我出示小馒头,让孩子们一下子发现答案并以儿歌的形式说出我喜欢吃小馒头的原因。让孩子对儿歌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紧接着我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馒头,告诉孩子们老师不光喜欢吃馒头还会玩堆馒头的游戏。会边堆馒头边念儿歌。教师的实物示范直接安慰了孩子的视听器官,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教师再次实物操作时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念起儿歌来。这一基础上,教师请孩子们边念儿歌边自己想象堆馒头的动作,进一步协助孩子们熟悉、掌握了游戏的内容。以往的游戏规则都是事先规定好的游戏规则,教师强加于给孩子,规定这该怎样那该怎样,而这次的活动设计我放手给孩子们会提出以下问题: ① 怎样用手堆馒头比较高?比较好?
②游戏时,怎样才干使大家玩得高兴?怎样才干使每个孩子都参加?让他启发性的引导下讨论定出游戏规则。教师再根据讨论的结果,归纳出 3 条规则:
① 幼儿必需轮流边串接念儿歌,边伸出右手做 4 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动作。② 儿歌念完后,手在最上面是幼儿为胜利者,下次游戏活动由他领先开始。
③ 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前面幼儿念的儿歌,不能随意重复、乱改儿歌的结构。这一局部通过提问、实物操作示范、学念、设疑,而后再讨论,内容一环扣一环,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所想到一言、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解掌握了游戏的规则。解决活动重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完成了第二个活动目标。
三)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请能力强的孩子上来示范游戏过程和组织孩子和旁边的同伴,两两相对学习玩游戏,让每个孩子都亲自实践整个游戏的具体过程。二是教师引导孩子进一步扩展游戏经验,启发孩子仿编游戏,使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如:启发孩子说堆苹果(甜甜的脆脆的堆橘子(甜甜的酸酸的堆包子(白胖胖,香喷喷)等,由于在活动的开始孩子已把自己熟悉喜欢的食物向大家作了介绍,自然而然地就能创编出相应的游戏儿歌,也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四)引导幼儿独立游戏
随着活动的进行,孩子们一定很想自己去独立游戏,此时我将孩子们领到户外。为了满足孩子们活动欲望,设计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自由结伴开展游戏活动。活动前,会鼓励他开展仿编的儿歌游戏活动。
这样能充分满足孩子们活动欲望,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开展游戏,玩他自己创编的喜欢吃的游戏,教师提供了给他表示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幼儿园小班表演说课稿 拔萝卜
导读:这是个2~3岁幼儿能够听懂的故事,古老而又新鲜。故事情节很简单: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要拔拔不动,结果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一起帮忙,终于拔起了萝卜。故事中的语言非常简明而又口语化,出场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所以,很适合小班幼儿玩。
一、适合年龄
这是个2~3岁幼儿能够听懂的故事,古老而又新鲜。故事情节很简单: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要拔拔不动,结果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一起帮忙,终于拔起了萝卜。故事中的语言非常简明而又口语化,出场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所以,很适合小班幼儿玩。
二、游戏目的
通过玩“拔萝卜”游戏,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个人是要努力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像老公公那样,种的萝卜比别人的个儿大,但还要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像“拔萝卜”那样一个帮一个,劲往一处使,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三、教学要求
1.通过游戏使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并体验获得成功的欢快情感。
2.要掌握的语言表现手段及非语言表现手段。
①咬准字音:长、拔萝卜、婆婆、快来帮忙、妹妹。
②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语调、音色讲话。
③动作:
(1)老公公种萝卜的过程中的动作。
(2)拔萝卜的动作一拔不动发愁的动作一拔出来萝卜高兴的动作。
(3)抬萝卜的动作。
(4)萝卜长大的动作。
④表情:
(1)掌握面部表情变化:拔不动(发愁)→拔动了(有点高兴)→萝卜拔出来了(拍手、文档仅供参考
跳跃、欢呼)。
(2)团结起来一起抬大萝卜欢快的心情。
四、游戏准备
1、角色的分配和妆扮?
老公公一般由男孩装扮,在鼻子下面贴上白胡子,老婆婆由女孩系上一条围裙装扮,小弟弟、小妹妹没有什么特殊的妆扮要求,由儿童随意处理。小花狗、小花猫这两个角色可由儿童戴上头饰或面具装扮。?
2、道具
表演用的大萝卜,可用竹条编成半圆形萝卜状,围上红布,上面装几片大叶子,也可请穿红衣的小朋友,头戴绿叶头饰蹲着代替。
五、教学指导
1、让孩子们熟悉故事?
一听:听家长和老师讲,也可以听录音带,有些地方可反复讲、放。
二讲:让孩子们复述故事。
三熟悉:先让孩子们一起一段一段地把故事讲完整,然后以个人或角色小组为单位,配合讲出完整的故事。?
2、示范表演
老师先扮老公公,然后再扮老婆婆,这样一一地把角色的动作和语言给孩子们示范一遍,示范时要注意紧紧抓住各角色的典型特征,如老公公走路和小弟弟、小花狗走路就不一样,但动作应宁简勿繁,以利孩子模仿。
3、自由试演
让小朋友们自由搭配成小组,自由尝试表演各种角色,家长或老师在鼓励的同时作适当的指点。
表演的要点有:各角色动作的典型特征,说话的声音特征,想拔出萝卜的渴望,拔不出萝卜的焦急,盼望帮助的急切和帮忙者的热情,拔出萝卜后的高兴等等。
4、观摩表演
即正式妆扮好分组表演,家长或老师以及不上场的小朋友一起观看。在观摩中可对出场次序、对话、表演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提示,但应充分鼓励孩子的自由发挥。另外,在表演中加入音乐或音响效果,更能增加游戏气氛。?
5、游戏评价
评价孩子的动作表现力。拔萝卜游戏中各角色的不同走路动作和用力拔萝卜的动作的表演,是主要的评价内容。
第三篇:馒头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3.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按照“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拓展延伸”的顺序进行编排,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一、观察,认识霉有不同形态。
二、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三、运用研究成果,探讨防止霉变的方法,四、霉的作用,害处,尤其是抗生素。
预期教学效果
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4、指导霉菌也使微生物的一种。
5、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地作用。
6、知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
教时
2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大烧杯、馒头
学生准备:发霉的食物(馒头)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了解到霉有颜色差异。
二、用显微镜观察,认识到霉有形状差异。
三、探讨发霉的条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1、出示发霉的馒头,请学生观察。
2、请学生借住放大镜进行观察。
3、分发显微镜,要求仔细观察,用图画画下所看到的霉菌样子。
4、师给于肯定,提出质疑:这些霉菌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产生呢?根据是什么?
5、让学生做出预测,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预测设计实验。比一比谁最快发霉,发霉最多?
6、师分发同样对的同一时间生产的馒头。
1、学生观察带来的发霉食物,比较其颜色,认识到颜色多样:黄、绿 等
2、汇报发现: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霉成颗粒状或则丝状等等。
3、按小组进行观察,边看边画,师给于指导。然后汇报。
4、引发学生的讨论。
温暖潮湿?温暖干燥?寒冷潮湿?寒冷干燥?
5、学生根据预测,小组讨论如何实验。
6、进行实验。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大烧杯、馒头
学生准备:发霉的食物(馒头)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展示霉菌生长情况,比较得出: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发霉。
二、讨论食物和其他物品防止发霉的办法。
三、霉的功与过。
1、请同学们出示各小组地馒头发霉情况,比较生霉的多少。
2、师小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滋生与生长。
3、引发讨论:那么我们该怎么来防止发霉?
4、介绍其他一些防止生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
5、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6、霉菌在生活中经常可见,我们有时要运用它,有时要避开它。介绍霉的功与过。(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孚莱明-青霉菌-青霉素,使食物霉变)
1、小组展示并介绍馒头是在什么环境中。
2、进行记录。
3、讨论得出:寒冷、炎热、干燥的环境中都不易发霉。
4、黄梅天气后晒衣服,食物的存放等等。
5、学生自学。
第四篇:《馒头发霉了》教案
3.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学目标】
1.认识食品、物品发霉的条件,认识霉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真菌。2.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3.能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涉及对比实验,能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能善于与他人交换意见。
4.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意见,乐于用学到的只是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合作交流中,认识物品发霉的原因。
教学难点:在模仿操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研究物体发霉条件的研究。【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有关霉的资料、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霉的相关知识及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讲述:(出示一发霉的馒头)前一天,老师把吃剩的馒头放在塑料袋中,可才一天的功夫,馒头就这样了。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你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过馒头上生的霉?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想不想看看?
2.学生分组观察馒头上生的霉。老师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发霉的馒头或煎饼,以供学生们分组观察。
3.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教师观察指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手摸、捏,用放大镜观察等。
4.提出问题:你看见的霉是什么样的?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学生的观察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活动一:影响食物发霉的原因? 预设1.你看见的霉是什么样的? 1.学生观察回答
(1)馒头上的霉颜色不一样。(2)毛茸茸的。(3)捏上去有点滑或粘。······ 2.小结
馒头上的霉颜色不一样,毛茸茸的,捏上去有点滑或粘等等。预设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品发霉? 1.学生举例。
炊饼 桔子、苹果、香蕉等 2.教师给予肯定、表扬
预设3.馒头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 1.学生交流讨论
2.小结: 大家认为馒头在潮湿温暖的环境里容易发霉。预设4.实验验证,学生利用老师准备的器材进行实验组装。1.学生利用老师准备的器材进行实验组装。
提出问题:把组装好的实验装置放到怎样的环境里呢?学生交流。小结。
2.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猜想。学生交流,小结。
3.播放教师作的实验过程的视频,学生观看。可严格按照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做好记录。(1)以上是做“馒头发霉”实验的全过程。
(2)引导学生设计出两组对比实验,学生应知道对比实验的条件:所有条件中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这也是锻炼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有效过程。
(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启发、引导等方式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自行设计,(4)记录单也要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产生,千万不可当实验设计结束再呈现实验记录单,因为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
(5)本实验结果在当堂课上不能显现,课堂上只能完成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的描述,实验结果要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展示。所以,作为一课时的内容,老师只有将自己完成的实验的后半部分以视频的形式展示。预设5.影响食物发霉的原因 ?
1.学生交流 2.小结:
影响食物发霉的原因:温度、水分、空气。活动二:霉是什么?
预设6.很多物品都容易生霉,霉是什么呢? 1.学生交流。
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下方资料,或老师利用课件展示此内容。2.小结:霉属于真菌。真菌既不属于植物叶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预设7.霉的种类有哪一些? 1.学生交流 2.小结:
真菌的种类很多:霉菌、酵母、蘑菇等都属于真菌。自由活动三:真菌的两面性。
预设8.真菌对人类来说有哪些害处?有哪些好处? 1.学生交流。
2.播放课件:展示真菌的作用。
真菌的用处生活中到处都有,学生知道但说不明白,利用图片展示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材中只是展示了真菌对人们的益处,未展示其带来的害处:如脚气病等,课件中增加真菌带来的害处,能增强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来看待真菌。
3.小结:虽然有些真菌能使人或动物患病,但也有许多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拓展活动:
预设9.如何防止食物或食品发霉?调查家长在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也可亲自实践。
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1.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2.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3.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4.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5.使用冰箱。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认识物品发霉的原因有了哪些方面的理解?让学生采取边画边说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2.教师总结概括。
经过同学们的反复观察,我们发现物品发霉的原因有温度、水分、空气。还有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进行科学研究主要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哪些食物与物品发霉?物品发霉的原因有哪些?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有哪些? 生说后展示:食品在生活中发霉过程及人们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
2.我们生活中见许多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青霉素、发酵的酵母菌等。
3、课下通过多种方式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写一份倡议书。【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力求体现两点。
(1)教学的目的性。科学课教学的目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科学能力及科学习惯的培养。我把这课划分为三个小活动:研究食物发霉的原因、霉的种类、防止霉。在实验过程中反复训练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是“做科学”。
(2)探究活动的科学性。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始终,着重对实验前方案的设计环节进行细致地处理。一步步引导学生设计好方案,要求每个人都要知道怎么做。只有这样,探究活动才可能顺利开展。
2.使用建议。学具的选择不一定按教案准备,可因地制宜,但要丰富多样典型。
3.需破解的问题。本课可否这样教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直接让学生陈述、介绍对食物发霉的认识。
第五篇:《堆雪娃娃》教案
【设计思路】
下雪天虽然很少,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感兴趣,有些孩子没有亲眼看见过雪,只在电视上见过。部分幼儿对雪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们说下雪天会看到房顶上、地上等积成了白白的一层雪,雪花会飘,太阳一晒会雪融化的,乘着这个兴趣点就此开展“堆雪娃娃”这一活动。
活动中采用猜谜语的形式进行,在猜谜过程中感受到了雪花的特征;又运用幼儿喜欢的贴纸形式进行操作,在粘贴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用情境游戏贯穿于活动中,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对渗透五官粘贴位置的合适性能很好地进行探讨。如果要达到预期目的,是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空间位置的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继续巩固分辨大小圆形,并能将雪娃娃的五官粘贴在合适的位置。
2.了解下雪是冬天特有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了解雪花的季节特征
1.“说糖不是糖,说盐不是盐,天上飘下来,孩子最喜欢。”请幼儿猜一猜。
2.什么季节才会下雪?我们可以在雪地里玩什么呢?(冬天,堆雪人)
二、示范讲解——知道粘贴雪娃娃五官的合适位置
1.出示大小两个圆形,比一比、放一放,大圆堆成雪娃娃的身体,小圆堆成雪娃娃的头。
2.出示粘纸,说一说胡萝卜可以变成雪娃娃的什么?两颗小樱桃呢?(鼻子)
3.雪人堆好了,我们一起到雪地里去玩吧。(添画人物)
三、幼儿操作——粘贴雪娃娃
1.提醒幼儿雪娃娃的头和身体要紧紧的连接起来。
2.五官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
四、分享交流——介绍自己堆的雪娃娃
说说你是怎么堆雪娃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