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罗庚(高一必修)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3.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2.难点:
(1)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大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最大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板书:华罗庚)
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
3.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5.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板书: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
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引导学生概刮出他在失学前、残疾前和残疾后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以及他对数学的态度。
第二篇:高一英语必修
高一英语必修②Unit 1期末复习题
一.单词拼写
1.These small animals must store plenty of food if they are to s_________ the winter.2.There is a beautiful garden over there.Do you know whom it b__________ to.3.She took a ________ candle into the room, and the dark room lit up at once.4.This coat is of the latest s________.5.In my o_________, he is not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job.6.Do you have enough e_________ to prove that you are right?
7.Don’t _________ not to know me, actually you know me very well.8.We couldn’t go for a walk because I have no time, b_________, it rains heavily.9.He s___________ all the street, but could not find his dear parents.10.As is known, 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w___________ of the world.11.In the accident, only two people s__________ at last.12.The building is specially d__________ for the homeless people.13.Tom has bought a new house, he needs to buy some f___________ before he moves into it.14.His father works on a ship, he is a s________.15.This is a r_______ coin, so it’s very valuable.二.翻译下列单词或短语
1.作为对……的报答 2.处理
3.充当,担任4.与……处于战争状态
5.寻找6.属于
7.调查,朝……里面看 8.而不是,而非
9.迷路,丢失 10.同意(某人的看法)
11.高度评价 12.拆开
13.毫无疑问 问题的答案
三.定语从句专练习: 用恰当的关系词填空。
1.Do you know the place __________ he borrowed the book?
2.He talked about the teachers and schools ________ he had visited.3.Some of the roads were flooded, ________ made our journey more difficult.4.The novel ________ you’re interested was written by Mark Twain.5._________ is often the case, we have worked out the production plan.6.Hangzhou is a beautiful city, ________is often called the Heaven of the Earth.7.Yesterday I met an old friend, ___________had a gift of music when he was young.8.I will never forget those three years, during____________ time I learned a lot about life.9.____ is reported, Chinese team won the final.10.I bought all the food in the shop, much of_______________ was given out to the poor.11.I never forget this summer vacation, ___________I spent the happy days with my friends.12.He is talking about the great woman, _________films have been on in
many cities.四.单项选择.1.As a result of the report many villagers rushed to the mountain ________ gold.A.in search ofB.in the search ofC.to searchD.searching
2.-----What has Tom been doing recently?------I didn’t know, ________ care.A.nor do IB.nor I doC.neither am ID.neither I am
3.This book will _______ to the students of English.A.be of great valueB.be of great valuableC.be great valueD.be of
very value
4.In the paper factory, trees are cut into pieces and pulped, then the pulp is
_______ paper.A.made ofB.made fromC.made intoD.made
up of
5.I don’t like the way ______ you speak to her.A./B.in thatC.whichD.of which
6.What he did ______ what he said moved us.A.more thanB.rather thanC.less thanD.no
more than
7._______ is known to us all is that America is a developed country_______ the
First World.A.Which;belonging toB.As;belongingC.What;belonging toD.It;
belonging
8.We don’t doubt______ he can do a good job of it.A.whetherB.thatC.whatD.why
9.The woman, when _______ how her husband was injured, began to cry.A.askedB.to askC.askingD.ask
10.------Tom is never late for work.Why is he absent today?
------Something _________ to him.A.must happenB.should have happened
C.could have happenedD.must have happened
11.Never in my life ______ the lesson he gave me.A.I will forgetB.will I forgetC.had I forgetD.did I
forget
12.I’m afraid that I don’twhat you said.A.agree toB.agree onC.agree withD.agree about
13.He was by his colleagues though he himself didn’t think he had done
anything special.A.thought little ofB.thought poorly
C.thought highly ofD.thought highly
五.短文改错
Long long ago, people had gather leaves and1.fruit of plants to eat with.They didn’t know how2.to plant crops or how to keep animals for their3.food.We call them Stone Age people.Thing for4.them were terrible and hard.Now there have still5.some people living liked those Stone Age people.6.They live in places that are hard reach.They do not7.know of our invention, for they keep themselves8.away our civilized world.For many years a group of9.people call Aruntas have lived alone in the center10.参考答案:
一.单词拼写
1.survive2.belongs3.lighted4.style5.opinion6.evidence7.pretend
8.besides9.searched10.wonders11.survived12.designed13.furniture
14.sailor15.rare
二.翻译下列单词或短语
1.in return for2.do with/deal with3.serve as4.be at war with
5.In search of6.belong to7.look into8.rather than
9.get lost10.agree with11.think/speak highly of12.take
apart
13.(there is)no doubt that14.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三.定语从句专练习: 用恰当的关系词填空。
1.where2.that3.which4.in which5.As6.which
7.who8.which9.As10.which11.when12.whose
四.单项选择.1-5 AAACA6-10 BBBAD11-13 BCC
五.短文改错
1.had改为had to 2.去掉with
为are
6.liked改为like 7.reach改为to reach 8.invention改为inventions
10.call 改为called3.√4.Thing改为things 5.have 改9.away 后加from
第三篇:《华罗庚》
《华罗庚》
《华罗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3.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2.难点:
(1)
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
(2)
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大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最大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板书:华罗庚)
2.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 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
3.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
5.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板书: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引导学生概刮出他在失学前、残疾前和残疾后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以及他对数学的态度。
失学前:初露锋芒(初中妙法解题)深爱数学 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他姐姐华莲青的话)痴迷数学(罗呆子)
残疾后:矢志不渝
献身数学
6.小结:不管条件是怎样地艰辛,也不管命运是如何地坎坷,他对数学都是一往情深、坚贞不二,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他写出了什么?(让生回答)[《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一鸣惊人。那么出名之后,他是否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还是乘胜追击?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第二个小标题《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的具体内容,归纳出:华罗庚去了哪些地方?每个地方他各取得了哪些成就?
7.提问并学生回答:清华大学四年:助理员→助教→教授[“破格”、“迅速”]
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写了18篇论文]
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这期间他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归纳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华罗庚看出他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而且 可以看出他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
8.重点分析课文P33页华罗庚在西南联大的艰辛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1)
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其生活艰辛的原因[日本列强侵华](2)
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列强侵华,杀烧抢夺,无恶不作,给我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3)
分析华罗庚的诗句“寄旅昆明日……”:该诗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金瓯”喻当时国破家亡的现状,“狐虎”、“鹰zhan ”喻日本侵略者,这里把人喻成物,表达的是一种鄙视和不满之情,还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那么这位爱国人士为祖国做了哪些贡献呢?(让生回答)[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概刮出他在这两方面的贡献:
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 运筹学、优选法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
[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培养人才 [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 9.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
(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2).“推荐”、“亲自指导”等词语可见他对人才的爱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中国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
10.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1.理解本文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 2.分析本文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华罗庚》一文,文章中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讲的是华罗庚的自学,其实自学也是为了后来的研究事业打下基础,第二和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概刮起来可以说是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华罗庚的事业史。全文通过其事业史这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华罗庚的人生历程,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华罗庚的精神面貌与高尚品格,以至于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可以说,华罗庚不愧为一位伟人。2.教学过程:
(1)如果在我们教室里挂一句华罗庚的名言,同学们会从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中推荐出哪一句呢?(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
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所挂的名言,归纳出名言的特点 2)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言的定义:
名言:顾名思义,即为著名的话。一般都是论述精辟、哲理性强,能给人以某种启发或鼓励的话。
3)
让学生自由发挥,推荐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1)
P31“神奇妙算古名词……”强调勤奋
2)
P33“寄旅昆明日……”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
3)
P34“我们决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在开始研究科学。”重视科学,有高瞻远瞩的精神。此句与P36“向在城市里,今来大地边……”充分体现了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4)
P34“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爱国情怀
5)
P37“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6)
P37“科学的根本是实。”实事求是的精神 7)
P37“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空:空洞、无所事事。松:松懈,不思进取。实:A.实干,扎扎实实做事B.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其进取、求实的作风
4)
小结:刚刚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现在老师也说
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我向同学们推荐的是P37“树老易空……从实以终”,当时华罗庚已处于古稀之年,已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他不自满,仍思进取,这使我想起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的曹操也已到晚年,已在政坛上建立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但他仍胸怀壮志,正处于英姿焕发时期的我们,是否更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呢?!3.组织学生讨论:本文在组织材料上以及语言上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的区别
总结:1.组织材料上: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描述华罗庚的事业史来展示一生的历程,而〈“布衣……〉一文则是通过描述孙中山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他朴素、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
2.语言上,由于本文作者为科普作家,使得全文语言平实、叙述精确,使用了大量精确的阿拉伯数字;而〈“布衣……〉一文的作者为传记作家,其行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3.布置作业:完成P38的表格
附录板书设计:
华罗庚
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
失学前:
初露锋芒 深爱数学
↓ 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 痴迷数学
↓
残疾后:矢志不渝
献身数学
二.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
清华大学四年:
助理员→助教→教授
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
三.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
运筹学、优选法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
[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培养人才 [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 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
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 2.“推荐”、“亲自指导”等词语可见他对人才的爱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中国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
总结: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数学教育:关心人才 提拔人才
华罗庚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青年
中年
老年
(对数学的热爱就如一条线轴,贯穿着他的一生)
第四篇: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一必修)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客诗人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同学们知道吗?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修改,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就经过多次修改。
还有,“一字师”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吗?五代时有个叫齐己的和尚,有一天,他踏着积雪出去访友,看到刚刚绽开的红色梅花,感到异常兴奋。回到家里,他乘兴挥笔,写了一首诗《早梅》,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便把诗拿给好友郑谷看,郑谷看后也不客气,认为:“‘数技开’和标题扣得不紧,没有突出一个‘早’字,应把‘数枝开’改为‘一技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听了,拍案叫绝,连说:“改得好!改得好!”他十分高兴,便拱手拜郑谷为“一字师”。这种修改,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咬文嚼字”。(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这位美学家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光潜,而且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他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字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遗憾的是今天的我们对他却不怎么了解,不过,“亡羊补牢犹未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大学问家写的这篇小文章,让我们跟着朱老先生一起,去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收益,给我们学习语文又带来什么启发。
三、整体感知
现在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
师:好,粗读一遍,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概括一下就是:
1、应该有谨严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这个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
四、具体研讨
一般来说,知道是什么比较容易,比较难的是怎么办。下面我们就跟着朱老先生一起到文章里去修炼“咬文嚼字”的真功夫。
(一)先看1-7段的内容。
1、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明确:(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
(3)、“僧推月下门”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
(5)、套语和“套板反应”
2、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例?(不是。)那么,大家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
明确:(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
(二)、我再问一下,这些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坏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明确:(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2)是改坏了的。(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1、有谁能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并分析一下。
师:作者分析得不是很在理?生:在理。
2、请一位同学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生读。
3、师:再抽学生把关于“僧推月下门”的推敲的道理读出来。生读
(三)、我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
生:修改字词,不仅是修改字词,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
师:对,这句话非常关键。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在语言文字“推敲”时,改好改坏的依据是思想感情,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我们找一个同学把作者分析“推敲”的部分好好读一读,我们再认真体会一下。
(四)、1、读得很好。那么第6段和第7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生:讲的是阅读或者写作的又一难处:联想意义的把握和运用。
2、第6段是从哪个角度讲的?第7段又是从哪个角度来讲的呢?
生:第6段是从阅读中联想意义的确定之难。第7段从写作避免套语和“套板反应”之难来写的。两段正好正反对照。请大家把关键的语句划出来。
3、这两段与我们前面的分析出来的咬文嚼字要与思想感情相关联有没有关系?
生:有。
4、再把相关语句划出来。读一遍。
5、这样,我们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们对怎样去“咬文嚼字”是不是获得了一个总的原则。是什么?
生: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锤炼语言文字,其实是在锤炼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才是咬文嚼的关键。
五、拓展运用
师:学会了本领,最重要的还是运用,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举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学着朱老先生的做法,去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怎么样?
例1:教材花边内容中有王安石推敲诗句的例子,找同学学着作者的分析方法,说一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好处。
“春风”不是无情物,吹绿万物萌生机。
例2:打投影:
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例3:填词
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
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骄傲,自豪,令人叹服。
大家填写词是什么? 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
“眩晕”
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对,对语言的追求不无极限的。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美学家朱光潜老先生一起,学习了他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并学会了“咬文嚼字”的本领。我们知道“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全是贬义,而朱老先生却独出心裁,赋予其新的意义,使这个词语贬词褒用了,让我们深深的佩服。同时作者的谆谆教诲,也是要求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要努力做到“咬文嚼字”。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阅读中,要认真品味语言,品味出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在写作中,时时咬文嚼字,推敲语言,从根本上调整思想感情,从而使语言与思想感情完全吻合,使自己的作品达到最佳。
七、布置作业
那么,大家回去是不是可以拿出自己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让这一段精练,让它能与你的丰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词害意。好不好?
第五篇:高一语文必修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倩(qián)影湔(qiān)雪猝(cù)然狙(jū)击
B.伫(zhù)立恪(kâ)守慰藉(jiâ)昊(hào)天
C.残骸(hái)勋(xūn)章隽(jūn)永胡诌(zhōu)
D.撮(cuō)合氤氲(yūn)瘦削(xiāo)惬(qiâ)意
2.下列各组语段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A.只觉得天地圣众欣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B.屈屈折折的河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婷婷的舞女的裙。
C.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融。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继而,一股新的浪头拥起,便全是生命,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D. 我不想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来反判了!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他这些年如天马行空般在国内国外四处游历,见识增长了不少,对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C、“哟,我从没听到过这么荒唐的话。”苏艾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数落她说:“老藤叶同你的病有什么相干?”
D、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她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4、填入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1)她艰难的命运、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2)我的手依依不舍地留恋罗马及后期的逼真的大理石雕刻,我的手抚摸遍了米开朗基罗的感人的英勇的摩西石雕像,我感知到罗丹的力量,我敬畏哥特人对于木刻的。
(3)那个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十分可疑,很可能就是那个不定而久未抓到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A、坚韧虔诚形迹行迹B、坚韧真诚行迹形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