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古诗词趣味教学
小学古诗词趣味教学
我国是诗词的国度,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古代诗词,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深远,韵味无穷,在文学的长河中,如耀眼的明珠熠熠生辉,充满智慧,令人神往。今天的少年儿童----新世纪的接班人,除了学习新信息、新科技,同样要学习古诗词,接触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传承文明,弘扬民族文化。古诗词语言精练,含义深刻,每个字、每个词都是作者反复推敲得来的,与现代习惯用语有很大的差别,小学语文书上的课文往往以具体生动的描写为主,语言通俗易懂。所以,古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古诗词教学也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古诗词是一种文学艺术,它和朗诵、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有着渊源关系,息息相通。我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一点,并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多种形式教学古诗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从而使之身心愉快,乐于学习,充分感悟古诗词,积累语言,丰富知识。
一、栩栩如生的画诗。
“诗情画意”一词说出了诗词和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的意境,画的神韵,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诗家词人也是出色的画家。唐代的王维就是典型的画家诗人,他的诗勾勒了一幅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等等全都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美的享受。小学课本中还出现了一些题画诗,如:元代王冕的《墨梅》,清代郑燮的《竹石》。学生可以结合图画加深对诗的意境的理解,这样诗与画就相得益彰。
我在古诗词教学时,有时会让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动手画诗,只要学生喜欢,水彩画、蜡笔画、国画都行。无论哪种形式的画,只要能表现诗词的意境就好。如:清代高鼎的诗《村居》描绘了早春二月的乡村风光,有青草、黄莺儿、杨柳,还有小孩儿放风筝。学习这首诗,让学生动手画出诗中的景物和人物。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感受到早春二月的美丽风景,小孩儿放风筝的无限乐趣,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儿童生活的向往。这样,学生栩栩如生地画出心中的诗,画出美的意境,不断加深自己的审美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我们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二、声情并茂的诵诗。
朗诵,是我国古代学习文章的重要方法,我们也要提倡这样的方法,老师千万不要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文章的含义。学生自读自悟,远远要比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效果好。
指导学生朗诵古诗词,我们教师不能急燥。拿到一首古诗词,老师要帮助学生正音,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再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直到流畅为止。如: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前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其中的“间”字应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学生容易读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一讲“间”是多音字,在这里是“隔开”的意思,应读“jiàn”。在学生反复读了古诗词之后,再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诗词,要深入读,读出其中的意境,仿佛置身其中。如:诵读南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要设想自己站在广阔的大草原上,在观赏着草原碧空如洗的天,一碧千里的地,成群结队的牛羊,学生当然会情不自禁地读出草原独特的迷人的风光,令人心驰神往。诵读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如同看到种田人的千辛万苦,读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老师可以相机教育小学生们一定要珍惜粮食,知道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诵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生会在头脑中产生各种意象,各种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自己也成了孤独的游子,思念着家乡,这种体验是奇妙的。诵读古诗词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自由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就会爱上诵读古诗词。
三、身心入境的唱词。
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激荡着多少人胸怀,让人想到了壮丽的古赤壁战场,三国时代无数的英雄豪杰。一曲《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又令多少人为之愁苦,这是遭受战乱的难民的泪水。词是一种压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你看,一首词配上乐唱出来,更是魅力无穷。
根据词的可以配乐歌唱的特点,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唱词,用美妙的音乐来增加古诗词教学的艺术性,陶冶情操。唱词时,教师针对词的主题来确定唱的基调,再身心入境地唱词。如:唱岳飞的《满江红》要充满激情,表现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应当配以旋律变化较大的乐曲。唱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指导学生轻唱,仿佛走进那个充满沧桑的历史年代,看到了满脸憔悴的李煜,听到他一声声的叹息,唱出作者身为亡国君、阶下囚的无限忧愁、忏悔,基调是伤感的。另外,指导学生唱词时,还可以做些合适恰当的动作,会起到好的效果。歌唱,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形式。身心入境的唱词,会让学生觉得新鲜,觉得乐趣无穷,还会产生情感共鸣,发现美,欣赏美,陶冶情操。
四、创造性的改写诗
我们教师可以把古诗词的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写出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贯彻创造性的原则,让学生有创造美的智慧,成为一个有创造精神的人。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就安排了这样的改写古诗的作文训练。一首古诗只有几十个字,而一篇记叙文有几百个字,将几十个字的古诗改写成几百个字的记叙文,这就要求学生从古诗词中创造性的感知理解,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充分想象之中,学生会加深对古诗内容的感悟,创造性地改写古诗词。如:改写《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写出农村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老朋友待客的无比热情,从中体会到作者对农事的关心。
创造性的改写古诗的训练,既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真是一举两得!
总之,优秀的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教学,切不可让学生死记硬背,应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古诗词,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和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
第二篇:古诗词趣味诵读教学
古诗词趣味诵读教学
东钱湖高钱小学 孙颖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册中都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诗。不仅如此,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并且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循序渐进,温故知新。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两点体会和做法。
一、诵读为本,不求甚解。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很相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都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读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二、制定目标与计划。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古诗文,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去营造我们中华民族21世纪书香社会吧!
第三篇:古诗词趣味填空
古诗词趣味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桑荫)阴学种(瓜)。
(1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13)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季节
诗题 作者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季)《枫桥夜泊》(张继)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季)《咏柳》(贺知章)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季)《早春》(韩愈)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季)《江雪》(柳宗元)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冬季)《梅花》(王安石)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季)《清明》(杜牧)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季)《山行》(杜牧)
4.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4)(桃花塘)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10)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1)(姑苏)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5.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6.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两个(黄)鹂鸣(翠柳)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
小杜:(杜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唐代边塞诗人有:(王昌龄
高适
岑参等人)8.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首诗的题目是:《绝句》,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9.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朝代、作者。(1)描写母亲的有:《游子吟》(唐朝)(孟郊)(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秋词》(唐朝)(刘禹锡)
《山行》(唐朝)(杜牧)(3)描写送别的有:《草》(唐朝)(白居易)(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朝)(王维)
10.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3)小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西湖:欲把西子比西湖,浓妆淡抹总相宜(6)梅花: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默写下列诗人写的一首诗。(先写题目,再默诗句。)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七绝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2.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我们来年:(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2)小名是个顽皮的孩子,六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教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或(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人苏轼 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4)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5)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6)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蒙蒙胧胧地照着大地,清风拂面,不由撩起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7)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8)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9)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笑了,摸着我的头说:“就你会贫嘴!”
(10)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毕业了,我会用这样的诗句送给我最要好的朋友:①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母亲节到了,使我想起了孟郊表达对母亲思念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3)当我们看到手足相残时,就会想起曹植的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芙蓉楼送辛渐》中,最能表达作者清廉正直的诗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石灰吟》中,最能表达作者的追求的诗句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6)《竹石》中,表达诗人自己高尚的思想情操的诗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7)《闻管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作者听到平叛胜利消息后喜极而泣的诗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8)《示儿》中表达诗人因为祖国没有统一而“悲”的诗句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3.给诗句填上数字
(1)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宫粉黛无颜色。(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6)故国(三千)里,深宫(五百)年。14.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细致而生动,尤其对日、月、雨等的描写更见功夫,令人赞叹。请就下面句子中有关日、月、雨的内容填空
有关描写“日”的句子: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写“月”的句子:
(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今夜明月人相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4.描写“雨”的句子: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5.唐代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填写下列诗句中与“酒”有关的句子。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6)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7)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16.填空
(1)诗仙(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2)诗圣(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其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3)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语言通俗,老区能解
(4)王维,字摩碣,官至尚书右丞,故又称王右丞。其诗多以歌咏(山水田园)为主。人称“诗佛”。
(5)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6)(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曾担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刺史。(7)李贺,人称(诗鬼);孟郊、贾岛,人称(诗囚);刘禹锡,人称(诗豪)。
17、17.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粗茶淡饭(山珍海味)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井然有序(杂乱无章)指鹿为马(指桑骂槐)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伶牙俐齿(张口结舌)门可罗雀(门庭若市)井然有序(杂乱无章)精雕细刻(粗制滥造)和风细雨(暴风骤雨)固若金汤(危如累卵)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守株待兔(缘木求鱼)瓜熟蒂落(水落石出)18.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19.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个人平分时用(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十万八千里)20.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陈残云(风卷残云)王任重(任重道远)刘海粟(沧海一粟)丁慧中(秀外慧中)甘如饴(甘之如饴)焦若愚(大智如愚)21.成语填空:
(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以)老(买)老
(将)计(就)计
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日(复)
(一)日
微(乎)(其)微 22.宝塔诗如何读? 开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答案:(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桃山杏满山开)23.怪体诗如何读?
龙虎虎望山山山湖湖湖湖湖海海海海会仙仙仙仙仙仙仙仙万国州州州州州州州州州悼川川川川
答案:(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万国九州悼四川)24.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苏洵、苏辙)
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李白)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鲍照)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项羽)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25.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26.数字猜成语:
12345609(七零八落)1256789(丢三落四)1+2+3(接二连三)333 555(三五成群)3.5(不三不四)5 10(一五一十)9寸+1寸=1尺(得寸进尺)
第四篇:小学古诗词教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四步法”
富源县营上镇宽塘小学
刘芸英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背诵古诗词70余篇,这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但是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沿用“抠字词、解诗意、谈中心”的模式,把韵味浓郁古诗词搞得枯燥无味.古诗词蕴含的美感也被解剖得支离破碎。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读、品、悟、用”四步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读。晋朝陈寿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指在反复的诵读中自然能领会诗意,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亦如此。
1初读正音。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读准字音。如:《夜书所见》“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中的“挑”,多数都读成了tiao,,其实在这里读tiao。再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xian),全班都读成了jian……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读准字音,在读中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读音,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
2读出节奏。以七言诗为例,古人诵读时一般按照“二二三”或“二二一二”等节奏划分,或者按“平仄长短”的方式诵读。学习时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出节奏,或者通过录音及教师范读的方式引领学生体会诗词节奏,有助于理解诗意。
3读出情感。古诗词教学“入其境”,才能“会其意”“悟其神”。导情入境的手段五花八门,如伴乐,歌曲,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课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篇目,选择有效的手段。
二,品。古诗词言简意深,需要细细地读,慢慢地品。1紧扣“诗眼”“文心”,把握诗脉理解。“诗眼”是诗词中画龙点睛的关键字。如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绿”,杜甫《春夜喜雨》的“喜”等,这些关键词都可视为“诗眼”。
2捕捉情境,品悟诗词的意境。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用“故事欣赏法”“散文描述法”“画面在现法”等,引导学生根据诗词所蕴含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三,拓。
1拓展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七步诗》作者曹植,从小聪明过人,哥哥曹丕妒忌其才华,怕被夺为位,设计逼害,命曹植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对诗的了解也自然容易了。
2拓展阅读诗人的其他作品。教学陆游的《示儿》之后,在拓展讲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样的拓展,让学生能更深地理解陆游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玩“飞花令”的游戏拓展。找出古诗词中带有相同字的句子,轮流回答。看谁积累的古诗词多。
四,用。在理解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现代语言环境中活用古诗词,古今结合,赋予诗词全新的表达。
教师不妨设计一些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活用诗句。比如,当某位同学学习不努力时,我们可以这样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看到朋友远行,会想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应用“四步法”在课堂上教授中国古典诗词,学生容易体会到古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领略到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第五篇:古诗词趣味诵读说课稿
《古诗词趣味诵读》说课稿
设计意图: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古诗词的诵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流淌,是 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结合《语文新课标》要求:古诗教学应先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个性,重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让他们的思想与认识有效的融合与古诗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从而发现古诗词的美,欣赏古诗词的美,感受古诗词的美。
设计目标:
1、通过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诵读古诗词,使学生感受到诵读古诗词的趣味性,体会古诗词所要表达的韵味。
2、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重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欣赏古诗词的美,感受古诗词的美。教学重点:激发兴趣,诵读古诗,品味古韵,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教学难点: 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 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看图猜诗,激趣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而喜欢诵读古诗词。
第二环节,采用闯关情景进行诗句对对碰。这部分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古诗词积累运用情况,采用学生抢答的形式完成,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诵读古诗的兴趣。
老师先讲与古诗 相关的短小精彩的故事, 把学生带入古诗文的情境之中。然后听同学 讲故事, 根据故事情境, 引导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 然后诵古诗。
第三环节,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第一首《舟过安仁》根据老师的描述说出古诗的题目和内容。出示诗歌采用个人读,小组读、师生对读等多种方式读古诗,强调“篙、棹、遮”的字音。这首诗表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我才用的二二二一的节奏方式,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敲节奏,边跳舞。《渔歌子》
第四环节, 抓住时机激发诵读古诗的兴趣, 适当从课内延伸到课 外,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
学生在经典古诗文中反复诵读, 形成积累, 这是培养语感的最佳 策略。另外,从心理学角度看, 儿童正是记忆力、想象力高度发展的 时期,在这阶段让儿童诵读古诗文, 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记忆力, 想象 力, 进而促使其智力的发展, 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 力,使儿童终身受益。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