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教学语言
教师教学语言
广义的教师语言包括四种类型
广义的教师语言包括四种类型:1.以语音为信号的口语;2.以文字为信号的书面语;3.态势语(包括眼神、手势、身姿等);4.其他辅助语(主要指教具,包括实物、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师语言的几种类型相辅相成,常常交叉或综合运用。然而唯有口语才是教师语言的主体。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最便捷有效的是口语,因此我们这里讲的教师语 言主要是指教师的职业口语。教师是“吃开口饭的”。深入研究、探讨和把握口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影响及其规律,应该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条正确而又重要的途径。
教师语言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教师语言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规范性;
(二)科学性;
(三)针对性;
(四)鼓励性;
(五)教育性;
(六)审美性;
加里宁对此曾作过形象的比喻:加里宁对此曾作过形象的比喻:“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 点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这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对年轻的心灵加以如此深远的影响。”
教学语言的分类教学语言大致有导语、提问语、阐释语、应变语和结语。
1、导语:常常用于一切课的起始和一个问题的开头。一节课开场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上课在五秒钟之内,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很有道理的。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致,使他们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使用导语要巧设引人入胜的开头,防止千课一“招”平淡无奇。
2、提问语:这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而使用的语言。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3、阐释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它是使用频率最高、运 用最广泛的教学语言,常常在一节课中要很多次地使用它。要将一个全新的知识和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传授给教学对象,讲好阐释的话是重要的。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解释清楚,又要把怎样做的方法、要领传授好。阐释语要求规范明了,准确流畅,还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讲得通俗、生动活泼,带有趣味性、启发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4、应变语:应变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表现。它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灵活调整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活动,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敏锐地发现问题,适应千变万化的形势,灵活地、及时地用应变语来驾双课堂教学。应变语要求教师有敏捷的思路,善于顺着学生考虑问题的轨迹,找出症结所在。要尊重学生,因势利导,用画龙点睛的话语使学生幡然醒悟。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有宽容精神,言语要和蔼。切不可因困窘而一味指责学生。
5、结语:结语包括总结语和小结语。它可以是一堂课的,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的结语。结语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巩固强化新学的知识,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结语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切忌虎头蛇尾,草率收场。最好能创设耐人寻味的结语,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感觉。要防止只作简单重复,语言乏味而无新意。结语常用的有总括式、讲评式、歌谣式、布置任务式。
教学语言的构成要素
(1)语音。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信息的载体和符号。在教学中对语音的基本 要 求是发音准确,即吐字清晰、用普通话。讲话含混不清,多数是没有掌握说普通话要 领的缘故。吐字是发音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吐字才能传情达意。要想使吐字准确、清晰、圆润、流畅,就必须努力锻炼自己的发音器官(唇、齿、舌),使其发音到位。上下颌关节的运动,使口腔能开能合,增加或减少口腔的容积,从而带动齿的运动和舌的活动范围,保证音节的准确形成。为了使字音清晰圆润,要求舌的活动幅度比日常口语发音时要大,因此 必须适当打开牙关。同时我们要注意,唇、齿、舌在发音中是一个整体,这三者相互协调才能完成准确、清晰发音的任务。
(2)语调。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声调的升降及抑扬顿挫的变化等,是增强语言生动性、体现语言情感的主要因素。但语调的运用一定要从所表达的内容出发,自然合度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语调的抑扬顿挫和声音的高低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声调高低对关键词的强调作用。语调的情感是随语言的抑扬顿挫而产生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体验的自然流露,不是生硬的外加成份,也不是增加感叹词所能奏效的。教师的语言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只在形式上兜圈子,就会降低语言的表达力,也会倒了学生的胃口。(3)节奏。节奏是教学成功的要素,主要包括语言、内容、时间三种。语言节奏是指语调高低、快慢的变化。例如,讲到重要的地方提高声调放慢速度;讲到快乐的地方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显出激昂的情绪;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低沉。这种语调高低、速度快慢交迭伴随着情绪的起伏,就形成了一种节奏,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接收信息的效率。内容节奏是指要讲究内容的布局。开头要醒人耳目,一下子把他们带入学习情境,引起兴趣和注意;中间论述要善于变化,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换;结尾要有余味,激起继续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时间节奏是指要合理地分配时间。师范院校的实习生或新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时间节奏,容易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因此,在课前必须熟悉自己的讲稿,对每个问题大致占多少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
(4)速度。语言的速度是指讲话的快慢。其快慢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讲话的速度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教学语言是一门专门的工作语言,不应该用日常习惯的语言速度去讲课,而必须受课堂教学自身规律的制约,受与教学有关的诸多因素的支配,不得有任意性。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会使学生大脑对收取的信息处理不迭,势必会造成信息的遗漏、积压,而导致信息处理的障碍。如果信息发送得太慢,跟不上学生大脑处理的速度,不仅会浪费许多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的精力涣散。因此,语言速度过快 或过慢对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5)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高低,实际上是强度、长度、高度的总合。在课堂上教师声音 的高、低、强、弱,不仅对教学效果有影响,而且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响度合理 是理想教学语言的重要条件之一。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交流思想的活动。为了提高教学效 果,不能不努力寻求教学语言的合理响度,也就是使教师语言的音高、音强、音长达到和控 制在最适当的程度。
(6)词汇。语言是语音、语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词是这一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没有词就没有语言。修辞是使语言表达得准确生动、得体的手段,在课堂教学语言中,对词的要求是规范、准确生动。生动选词和用词要做到精选妙用,注意词的形象性、感染 力和感情色彩。语言的生动不是靠词藻的堆砌可以达到的。往往一个很平常的词由于用得精当巧妙而格外生动传神。语言的生动与教师的科学知识有关,也与教师的语文水平、讲话的技能技巧有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是可以得到不断的提高的。
(7)语法。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是某一民族的共同语言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按照这一规则进行语言表达,就能被人理解,违反这些规则,就无法进行交流。课堂教学与一般讲演不同,它除了让学生听明白外,还必须使学生理解、掌握,即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注意教材的内在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且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
口头语言艺术技巧。
口头语言艺术技巧。要研究教学最优化语言的表达艺术,必须首先看它的生成。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从最初的表述动机,经过表述的语义初迹(即表述意图)和内容言语,到扩展的外部言语。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语言艺术,在运用口头语言时,要注意运用好以下艺术技巧。
1.修辞术是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具体的艺术技巧。讲课时,如果能适当运用以上修辞手法,可使语言顿生光彩,提高语言感染力。如有位化学教师在讲课时,把剧烈的燃烧称为“轰轰烈烈的氧化”; 把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静悄悄的氧化”,比喻贴切,形象逼真,容易记忆。再如孙 敬修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时,经常用拟声,使故事非常生动。他讲《胆小的兔子》时这样说:老山羊“嘭嘭”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狐狸让山羊“扑通”一下栽了个跟头,兔子一 哆嗦,草“唰唰”直响。拟声词的连续运用,为故事增添了很多光彩。
2.变调术。声调是语言的组成要素之一。课堂教学中语调富于变化,能使口头语言有声有色,增强感染力。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不断地改换语调,运用变调术 来增强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和吸引力。特别是语文课朗读课文,更应如此。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时候,声音就低一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快乐的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彩截然不同。因而我们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畅、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 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3.停顿术。停顿,是指教师在讲课时,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应留有适当的停顿。恰到好处的停顿,能起到叙述清晰、引起思考的作用,有时还能像《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样,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有位教师讲《周总理,你在哪里?》时,他不像有些教师那样条分缕析、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一讲到底,满堂填塞,而是先在黑板前挂上一幅镶着黑纱的周总 理的照片,然后用注满真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庄严肃穆、荡人魂魄的氛围之中。师生的感 情酝酿着,积蓄着。当大家的悲恸感情达到最高峰时,教师呼唤了一声“周——总——理”,突然戛然而止。尽管此时整个课堂一点声音没有,但学生的心早已随那一声悲恸的呼唤飞出 了课堂,飞越了高山、大海、森林,去追寻周总理的踪迹。大家声泪俱下,对周总理的缅怀、崇仰之情全都凝聚、升华在这个特定的艺术停顿、空白之中。停顿的艺术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4.幽默术 幽默是趣味语言的一种,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使学生在看似说笑打趣中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从中受到启迪,受到教育。因而有人说,幽默是语言的调料。
教师口语艺术的主要特征
(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科学性是指教师口语既符合教学内容的学科特点,具有专业用语的科学性,表述得准确、全面、严密,又指符合语言学意义上的科学性,即语言的规范性。它的艺术性则表现在语言运用的巧妙、机智与灵活性和独特的话语风格上。两者的统一,是优秀教师口语艺术的显著特点。
(二)教育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优秀教师口语的教育性不仅体现在语言内容饱含着积极的思 想教育和健康的情感滋润上,而且体现在语言本身的教育作用上。教育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是优秀教师口语艺术的显著特点。
(三)声、情、义的统一。优秀教师的口语艺术,还体现在声、情、义的结合上。声音 清亮、甜美,吐字清晰,字正腔圆,表达顺畅;语调讲究抑扬顿挫,高低有别,强弱迥异; 语速讲究快慢变化,优美动听,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情 话语中饱含真情、热情,能用温 情 的语态,深情的语气来感染学生。义 言简意赅,言近意远,饱含哲理而发人深省。声、情、义的统一,使得教师口语具有某种语言的“震撼力”“穿透力”,使学生为之动心,为之动情,正像特级教师于漪描述的:教师语言的魅力来自于善于激趣、深于传情、工于达 意,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染力,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教师口语艺术化有以下两个标准。
教师口语艺术化有以下两个标准。
(一)富于审美性。教师口语应该是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宏亮而清晰,语言流畅而明快,做 到语音美;讲话形象生动、幽默风趣,方法灵活,做到形式新;条理分明,环环紧扣,信息含量高,做到内容好;以姿势助说话,巧妙配合态势语,字字含情,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做到声、情、意并茂。只有这样,才能既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又给学生以浓郁的审美感受。
(二)富于创造性。教师口语在具有常规美的基础上,还要具有独特美、个性美,要独具风采,这就需要在口语运用中富于独创注,创造出更新更美的表达语言和表达方法。有人善于用比喻、对比、夸张等格式增强语言的感染性,有人善于用长句表达,有人善于整句散句配合使用,有人善于巧妙地搭配词语,有人注重语气、语调的作用,有人善用态势语等等,都可以形成独特的口语风格。
第二篇:教师教学语言的风格
教师教学语言的风格
教学语言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口语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言语格调。教学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主体,教学语言风格是教师语言风格的主体,由于形成风格的主客观因素的纷繁复杂,教师语言艺术的多姿多彩和鉴赏角度的各不相同,决定了教学语言风格的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教学语言风格,根据言语格调的倾向来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清新朴素,言简义明
教师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语势流畅,节奏明快;语言艺术崇尚自然天成,朴实无华,实事求是,除却雕琢和修饰。用语洗练精到,通俗好懂,话语直成要义,表述力求深入浅出,清晰透彻,言近旨远,潜近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哲理思辨,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具有质朴美与纯真美。
二、情感激越,抒发自如
教师长于抒情,善于抓住动情点,用语以情激趣,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爱憎分明,语调抑扬顿挫,节奏调控有效,具有音韵美、情感美:或热情洋溢,或深沉凝练;或慷慨激昂,或婉转曲折。
三、严谨庄重,优美典雅
教师教态从容庄重,自然大方,语言讲求字斟句酌,严谨不苟,意蕴丰富,注重摄取书面语,善于引用典故、诗词、成语等,典雅含蓄,优美精炼,有着浓厚的书卷气,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内涵,富于
启示,让人回味咀嚼;多用整句,讲究语句的对称美,语调平稳,音量适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娓娓而谈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享受。
四、诙谐幽默,灵活机智
教师讲课谈笑风生,诙谐幽默,寓庄于谐,是教师机智的表现。话语睿智鲜活,妙语连珠,使课堂里不时传出愉快会心的笑声,课堂气氛活跃。
五、生动形象,启迪深刻
趣味浓厚的教学语言,表现出强烈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启发性,富于情趣和理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
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往往善于运用各种语言艺术手段增强教师口语艺术的趣味性,使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化静为动,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激活思维,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
六、充满童真,亲切温暖
充满童真、亲切温暖的言语风格孕育于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长期生活在儿童中间,他们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了解儿童的感知思维能力,了解儿童的说话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了一套适合儿童的言语风格。
教师言语风格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具有的选择性,真正成熟的教师以一种风格为主导,能根据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接受对象调整风格特色,做到因材施教,触类旁通。
第三篇:教师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浅谈教师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烈山中心校新北小学
李影
主要内容的摘录: 教师语言的有效性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上只要教师在导入时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合理、科学地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巧妙地引导过渡,最后进行简练总结,提升迁移,就能打造高效而优质的课堂。
关键词: 教师
语言
有效性
兴趣
科学
真诚
引导
延伸
正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间接影响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甚至影响到学生人生态度的确立,以及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
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其他功能语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力量。那怎样才能让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具感染力?更有魅力?怎样在宝贵的四十分钟的有限课堂上,让教师的每一句话高效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呢?
首先,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语言。特级教师徐斌说过:“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领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只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课堂。
然后,课堂上教师要具有机智应变的调控能力。课堂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语言交流、思维碰撞的舞台,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只有灵活妥善地处理好突发事件,才能确保课堂上的精彩生成,确保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不至泯灭,确保教学有序进行,确保当堂课时目标有效达成。
再者,教师要不断学习,多读书。“腹有诗书口自畅”,教师只要不断积累沉淀,语言自然富有感染力。
最后,课下教师要善于反思。下课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反思,是导入不够精趣,还是过渡语不够精炼?是问题语不够精准,还是评价语不够精辟?反思的过程就是对自己教学语言颠覆休整蜕变提升的过程,教师的课堂语言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成熟而有魅力。
优质的课堂源于优秀教师的优美语言。教师语言的有效性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师语言的有效性:
一、导入语重在“激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是依赖于兴趣。”孩子们的学习更应该在兴趣引导下进行。所以,导入环节虽然所占时间不多,但作用不可忽视。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堂开头就要漂亮醒目,先声夺人,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上《万里长城》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课件出示(万里长城)起立!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去登——(生齐读:万里长城),一起去看——(生齐读:万里长城);一起去游——(生齐读:万里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读:万里长城)。“起立!”课
堂开头的一句日常用语,在王老师的嘴里,成了一道有力而威严的军令,调动起孩子内心敬畏长城的千万情感。随后王老师简简单单的几半句引语,如同吹响了一声号角,鼓动起孩子冲上长城一饱眼福的欲望,高度集中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起孩子 一览《长城》的高度兴趣,帮孩子调节到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为一节成功课堂订好了基调。
二、问题语重在“准确”
“疑是思之路,学之端”疑才多思,多思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激励学生深入探索。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设计,可引领学生急于释疑,促使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并把他们的思维引到深处。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语时重在“准”,即要合理、科学。
怎样把握问题语的合理性科学性?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如果问题创设全在知识范围内,只是大脑皮层的简单探索,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提出的问题过高,大脑皮层模糊一片,就不会有明显的兴趣点,引不起大脑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交错综合。只有把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引起最大的兴奋点。”可见,把问题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是科学合理的。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大小适宜,忌宽大空泛,忌高深繁杂,否则,学生听后摸不着头脑,无从切入;忌琐碎,忌浅易,时时问,处处问,无疑而问,学生不必动脑,无需思考,缺乏主问题的有效引领,等于问而不问。
问题里面有学问,教师问得好才能教的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富有艺术性的设疑,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情,依本据标,适时设疑,才能更好地导达目标,使学生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
三、评价语重在“真诚”
评价语是教师对课堂提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时的语言,是教学中最直接快捷、使用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评价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学者卡耐基指出: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是沟通师生情感,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信的桥梁,教师在学生发表意见时,给予适时适度地鼓励和赞许,让学生获得一种愉悦的心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在给三年级的孩子上《锡林郭勒草原》时,王老师叫同学们读课文,如果对哪部分感兴趣,就多读几遍。学生读后纷纷举手。王老师走到一位低着头没有举手的女生前,轻声地问道:“你为什么不爱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没有回答。王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王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王老师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王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四千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小女孩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了笑容。
王老师随堂入境的几句真诚评价,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孩子脸上那浅浅一笑,也许是这个孩子从自卑走向自信的里程碑,从此,她的生命之帆扬得
鼓鼓的,等待起航,这节课的学习也一定信心百倍。教师评价的作用和力量不可估量。
教师的评价语要让学生动心,教师必须动真情。教师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只有发自肺腑的表扬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切忌假大空浮,词不达意。无论学生回答怎样,都来一句“真好!”“真棒!”“了不起!”,这种随意性,显得简单机械,苍白无力,缺乏针对性缺乏真诚的评价,就失去评价的作用。
评价语因时因境而生,充满灵动与智慧,教师要从爱与尊重的角度,巧妙适时给予学生真诚评价,为引导学生向高处攀爬搭建一个阶梯,从而引领学生充满自信地向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四、过渡语重在“引导”
过渡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教师用语言搭起的一座座衔接桥。课堂上只有凭借教师的过渡语,才能使教学过程严谨而有序。过渡语不仅有利于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而且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上有了起承转合,才能成就生气灵动的课堂。
教师的过渡语要随文入境,得体自如,淡而无痕,重在引导与衔接。
于永正老师在上《新型玻璃》一课时是这样过渡的:
“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学生默读课文,于老师巡视)
互相交流之后,于老师巧妙过渡说:“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学生举手示意明白)不过,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对,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众笑)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作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众笑)(学生写“自述”)
于老师独具匠心的过渡语,搭建了从读到写的桥梁,将学生从读的波峰引领到写的波峰,行云流水般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以写促读,让读写结合得天衣无缝,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训练,使枯燥的写变得妙趣横生,体现了一个特级教师的质朴而又韵味无穷的语言功底。
精心设计和运用课堂过渡语,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语文课堂的美味作料,教师若能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自觉积累、锤炼教学过渡语,并合理、巧妙地运用,不仅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会让语文课堂富有情趣,充满魅力。
五、总结语重在“延伸”
优质的课堂不仅开头要扣人心弦,过程生成要精彩纷呈,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结束环节虽临近尾声,作用却不可小觑。好的结束语不仅要对前面的知识作简要地回顾复习,归纳概括,回顾开头,让课堂教学有始有终,更重要的是对教学知识的迁移,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对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对有限课堂的延伸,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探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让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发人深省的作用,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 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但愿每一条溪流都能不断流出,但愿每一个孩子从溪流中汲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多的是爱心,是扬起生命之帆的信心和力量。
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情趣课堂》
李亚玲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
第四篇:教师要善于锤炼教学语言
教师要善于锤炼教学语言
王
兴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人们常说:“言如其人。”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如何,能直接反映其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知识水平。作为教师,如果教学语言啰唆,易使学生内心反感,情绪烦躁,产生抑制作用,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教学效率低下,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威信教师教学语言啰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信口开河漫无边际,未经思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第二,车轱辘话来说,翻过来,倒过去,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第三,节外枝,没事找事,时常把学生当出气筒;第四,时间观念不强,一堂课的时间总也不够用„„大家知道,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一种职业语言,既是教师必须认真掌握的一种教学技能,又是教师需要刻苦修炼的一种教学艺术。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做倒教学语言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且富有吸引力呢?下面,笔者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供大家参与。
一、立足自找,及时反思。如果你的教学语言啰唆,自已就要从多方面去进行深刻反思,究竟在哪些地方出了问题,这些问题是否经常出现等。同时,可以请同事,甚至学生一起来会诊,听一下他们的看法。放下架子,不耻下问,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爱岗敬业,加强修养。德是立师之本,无德便无以为师。不 论你有多少烦恼事、有多么不愉快,一进入课堂,都要把它抛到九霄云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去;同时自己要勤奋学习,加强知识更新,不断充实自我。不断积累、总结,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作为教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这自不待言,还要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更要知晓教育理论。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要长流水”。这是有道理的。
三、钻研业务,提升自找。作为教师要以提高自己业务素质与能力为已任,力争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一是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也正体现于此。教学设计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它是教师通过研究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制定教学方案的一种过程和方法。
二是勇于钻研,“吃透两头”。一头是指教学媒介——教材,另一头指教学对象——学生。所谓“吃透”,就是对教材要做到“懂、透、化”,熟悉精通,驾驭自如。对学生要做倒“识、知、爱”,充分了解,有的放矢。
三是明确教学任务,树立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具体化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具有始动、指向和维持的调节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师生活动偏离既定方向,从根本上克服一讲就多、一练就深、一考就偏的现象。
四是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弱点。重点教学的策略是“搞清弄透,突出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是“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弱点教学的策略是防患未然,杜绝弱点。
五是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种教学方法无所谓孰优孰劣,没有一种最好的、万能的可以适用各种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我们只有所说的教学方法最优化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学科特点、教师专长、教学条件以及学校已形成的教学理念等,来优化选择教学方法。
四、锤炼语言,力求简洁。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最基本的功夫,要想登堂入室,必须刻苦修炼,除此以外,无规律可寻。实践证明,教学语言可以通过不断练习,使之日臻完善;只要持之以恒,必得心应手。写文章讲究“文约而丰”,教学语言也是如此。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简洁?建议注重四点:
一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围绕中心组织教学语言。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就可以一语中的,少费口舌,否则会喧宾夺主,废话连篇,叫人如坠五里云外,摸不着头绪,理不清脉络。
二是慎重重复说过的话,克服随意性。教学语言的重复,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必要的重复,也就是说,有意义的重复,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但也要适度。另一种是必要的重复,即无意义的重复,堆砌繁冗、啰啰唆唆,这是使用教学语言的不良习惯,教师自己往往习以为常而不觉得。
三是剔除教学语言中的杂质和赘瘤。教学语言中的杂质是指老师 口语中那些表情达意不起作用的音节,如“嗯、啊、唉、呀”之类的,基在语句中频繁出现,便无任何实际意义了,而且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去关注老师讲的内容,面专门去数老师一堂课说了多少个“啊”或“唉”。教学语言中的赘瘤俗称“口头禅”,有的教师几乎说每一句话都带一句“是不是”或“对不对”等毫无意义的话,让人听了特别不舒服、不顺耳。含有杂质、赘瘤的教学语言,就不能是干净利落的教学语言,对听者来说是一种精神折磨,教者要下决心剪除。
四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就必须有一个具有像阿拉丁神灯一样魔力的工具,这个工具不是别的,就教学语言。
总之,我们“只要想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就从现在开始,好好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它抹上蜜,带着香,伴着爱,潜入学生心田,滋润学生成长吧!
第五篇:教师语言情深意切
教师语言情深意切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教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表情,都会让善解人意的学生心领神会。教师如果向学生发出各种教学信息时,情感不是诚挚深沉,而是麻木不仁,那么就很难激活学生审美心理感受中的情感功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善于捕捉适当的教育时机表达自己的感情,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只有注入情深意切的教学语言,才能象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颤动和共鸣,拨动学生微妙的音乐审美情思,使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