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对待教师语言
正确对待教师语言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
1.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对待做的不到位的同学并不一定非要正面否定,去表扬做的好的同学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批评。特别是对那些不遵守纪律、任性顶撞老师的学生,言语上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来就很强,如果教师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可能会使学生在人格和感情上受到伤害,反而产生更加抵触的心情。
2.教师的语言运用也要因材施教
对待傲气十足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一点要求但并不上挫伤其积极性;对待差生就要多给予机会,课上可以故意给他们回答容易题的机会借此鼓励一下。他们会更加有信心,从而由畏惧抵触英语心理慢慢对英语产生好感。课下与这样的学生谈话时语气应该柔和轻快,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平等待人的。同时,教师应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加以真诚、赞许的肯定;信任后进生,多鼓励。
3.课上教师的语言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的效果
教学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语言作为教学传播思想的工具也必须具备准确性和思想性。讲话时的语气应该抑扬顿挫。柔美与热烈、平缓与高亢、平静与紧张的语气再加上不一样的表情、夸张的动作都能很好的表现故事内容。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语气,则会表达不一样的内容,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4.教师语言要准确
尤其是地理教师,在地理学中,有很多专业词汇,天气与气候,地势和地形,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误导学生。
5.语言要幽默生动
记得我讲地轴时,很多学生不理解这个概念。于是我引进了军训里转向的轴。我向同学们做了一个向右转的动作,然后问他们我是怎么转的。由于大家刚刚军训回来,都记着教官所教的,以右脚为轴。我又问这个周真实存在吗?有些人犹豫不定。于是我说,如果这个周真实存在,那就会有个轴从我的头顶穿下来,一直到右脚脚掌,那我还能站在这里给你们讲课吗。大家哄堂大笑,但是他们都知道地轴不存在,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二篇:教师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
小学综合学科
教师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
郴州市桂阳县 荷叶中心校 何芳
在学校(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班上的学生良莠不齐。而有些教师对此的教育态度是:我教会班上那些较好学生就行了。由此可见,这些教师对待后进生存在着歧视。可是,我们要知道,不是每个学生天生就是优生。
一般的后进生,他们在心理或情感上受到了一定的挫伤,如果老师还是经常训斥挖苦,恨铁不成钢,有的干脆不予理会,学生呢也干脆破罐子破摔,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话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也是教师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
这里,我谈谈有关怎样教育后进生的个人看法。
我认为,后进生很大一部分只是暂时在学习上成绩差、或品行不端正。他们身上蕴藏着能促进其进步的因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发掘他们身上的这些积极因素。本人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信任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对后进生的信任是班主任转变后进生的重要条件。信任要付出爱,因为爱是一种最有效地教育手段。爱就像一阵春分,能够温暖一个冰冷的心灵。当差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时,也能够感受对他的殷切期望,他们就
会相信教师,自然信教师的每一句话。如:我在广州白云区才子小学(一个民办学校)教书时,一个女孩子叫陈燕,十分调皮:课堂上捣蛋,下课时也经常惹是生非,成绩亦是一塌糊涂,令所有任课教师十分头疼。有次,她向我说要借100元钱,我问什么事,她不说,就说有急事。我见问不出来,也把钱借给了她。一个礼拜之后,她母亲送她来上学,把钱还给了我,向我道谢,并向我解释陈燕借钱是因为邻居误会她偷了钱,她性子烈,借我的钱去还。陈妈妈问我什么100元这么多也敢借给学生。我当着陈燕的面告诉她妈妈:“我相信她!,”从那以后,陈燕同学在自律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听我说的话。应信任而引发的转变令我十分惊喜。信任,要有沟通。与后进生的沟通并不需要太多,但是,情感上和观念上的默默沟通则一定要有,因为这对调节、缓和他们的内心冲突是十分有益的。这种潜在的沟通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但是作为教师,还是应该努力去做。
二、建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自信心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础。我们知道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所以教师尽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为了消除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教师应该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条件,能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在组织的活动中,在班干部的选举中,可推荐一部分爱劳动或有特长方面的后进生担任,而一旦后进生取得成绩,我们就应该及时鼓励,他们会很有信心,不断朝好的方向转化,这样就能使其自信心进一步得到满足。只有后进生自信心的建立,才为其
转化奠定了基础。
三、多鼓励少批评
这里首先要强调一下,少批评并不是不批评。批评时要中肯地、恰如其分地批评,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又可以让学生看到纠正错误的可能性,激发他的上进心。这样的批评,伴随着鼓励和期望,饱含着诚意和热忱,就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尽快步人正轨。如果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后进生出现反复时,其实他们也很担心失去教师的信任,失去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如果教师采取合理的措施,淡化其错误,并让其感受到教师的爱与期望,而不是叹息与失望。这部分后进生会心存感激,与教师的心理差距再次缩短。如果班主任错怪了他们应勇于承认错误。学生在潜默化中学到了宽容待人、严于律己的生活学习态度,也会养成自觉纠正自己错误的好习惯。
四、耐心转化后进生
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问题上,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在个体上是有差异的,那么在学习成绩的差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作为教师,首先要承认和尊重这样的差异,尽可能的因人而异,因才施教。作为教师,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我们经常能对优秀学生欣赏,往往不能对后进生欣赏。作为一个教师,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后进生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作
为教师,要找准后进生差的原因,是学习差,是纪律差,是劳动差,是卫生差,还是身体差,等等。然后对症下药,与他们交朋友,学习上不厌其烦,态度上和蔼,还要制定他们能够达到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直至达到目标为止。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我们都用一颗真诚、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后进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对细微的进步给予鼓励,帮他们树立自信心。我坚信,奇迹会发生在每个后进生身上!
总之,“后进生”在各个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热情的善待每一位“后进生”,帮助他们找出自己差的真正症结,培养他们的上进心,改变落后的面貌,让后进生越来越少。
第三篇: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考试后能够正确对待考试成绩,积极进行心态调节,不仅会影响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以后的考试状态。那么,如何调整考试后的心态,让自己有个积极的心态面对以后的学习呢?
首先,要直面成绩,心态平和。对待学习成绩有两种常见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一是过分紧张,把每一次考试都看得至关重要。二是过分放松,对自身要求太低,考好考坏无所谓,都不放在心上。其实我们应保持一颗“平常心”,考好了,高兴但不骄傲,而是踏踏实实投入当前的学习中去;考得不好,伤心但不气馁,而是仔细分析原因。不管是考好还是考差,都要进行正确归因,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获得进步、走向成功。
其次,要合理分析,正视自我。世界万事万物是有联系的,考试成绩的好坏必然有它的内外部原因。考试过后只顾驻足观赏风景或者只顾埋头哭泣而忘记赶路都是不可取的。假如学生本次成绩考的较好,老师应该引导他分析促使他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是外部的条件,还是他本人主观的努力,对他自身来说还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将怎样改进,如果他能全面地客观地分析自我,那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他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假如学生本次成绩考的不理想,更有必要进行自我剖析,老师要引导学生,听听家长、老师、同学的意见,探究问题的所在。只有能正视自我,完善自我,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打个翻身仗。我们要做的是全面客观地分析试卷,正确对待考试成绩。无论考试成绩如何,都要对各门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考试就像一面镜子,考试的最大功能在于检测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我们很容易的发现不足,查找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永远是有心人考后的第一项工作。任何一次考试都不是人生最后一次考试,螺旋式上升是人生的主要轨迹。
第三,要自我调适,努力不辍。对于考试失利的同学来说,既成事实,无论你再伤心,再痛苦,再后悔,也无济于事,它都已经成为现实,而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下一轮学习,也许经过努力短期内不一定会有收获,但你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对于成绩进步的同学来说,考好当然值得高兴,但要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这只是小范围的竞争,决不是骄傲的资本,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还须找到新的目标。
第四篇:正确对待挫折
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笔直平坦的;有风和日丽,也会有暴风骤雨,常言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总会有一些挫折、坎坷和困难。
一、正确认识挫折
我们要认识到挫折不可避免。人们常用“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之类美好语言,作为对别人的祝福,但这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还是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品味这样或那样的失败,这是客观现象,并不是凭我们意志决定得了的。
正如陈毅元帅在一首诗中写的:“因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因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这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现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挫折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只不过各人所遇挫折的形式、内容、程度不同罢了。
1、主观原因
(1)每个人的素质能力不同。大家在入伍前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有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有家庭经济困难的,人生阅历有单纯的,也有打过工、参加工作、当过小老板等阅历丰富的;在入校前来自全军的不同部队,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个人的文化基础也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工作能力也有强有弱,这样就导致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千差万别,在生活、学习、训练中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不同的挫折。
(2)每个人的认识上有偏差。在大家中,如果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当别人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就会越比越有气,越看越不顺眼,不能恰如其分地估量自己,把别人比自己进步了,看成是自己受挫,人为地给自己制造“挫折”心里。
(3)有的人期望值过高。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的人存在着好高鹭远、不切实际的空想、幻想,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结果到头来一事无成。
2、客观原因
(1)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承认不承认、接受不接受,挫折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古往今来,无数成功的事例都告诉我们一个不太情愿接受的事实:挫折它始终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进步、伴随着人的一生。
(2)挫折是相对的。比如在学员开展的各种评比和学校举行的各种竞赛,那些取的名次的相对于没有取得名次的来说是胜利者,没有取得名次的是失败者,但是他们对没有参加竞赛的学员来说却又是胜利者。所以说,挫折是相对的。
(3)社会发展进步,形势所逼。在新形势下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对军人的要求也就更高、更严、更全面。“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说我校对学员的补考、升留级、退学等就是这种情况,这就无可避免的导致部分学员必定面临挫折。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那么在挫折面前的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二、从容面对挫折
先让我们看一下桑兰面临挫折时所有的态度
一个是我国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桑兰的真实故事──1998年7月赴美国纽约参加世界第四届友好运动会训练中意外受伤导致颈椎错位之后,她也曾经彷徨、无助、灰心、失望,但是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她没有放弃,勇敢的面对挫折,最终这样走了过来:
我在跳马比赛时摔了下来;亮如白昼的大厅,刹那间一片漆黑。----我的梦,破碎了
↓
无数的奖牌,雪花般地从天而降,却唯独没有落在我的脖颈上,——我觉得好冷好冷
↓
我看见一只受伤的小鸟,跌了下来;它挣扎着,挣扎着,又飞向天空,越飞越远。——它好美啊!
↓
朦胧中,一双双关切的眼睛望着我,无数双温暖的手伸向我,——桑兰,你站起来!
↓
今天我回来了,今天我要告诉所有的亲人们:“我,已经站起来了!”
这是桑兰面对挫折时所有的态度
对于刘备“白帝托孤”大家都比较了解。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张飞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的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从以上两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挫折具有两面性: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重性,挫折对人的影响也具有正面与负面之分”。
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会使他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积累经验教训,重新鼓起勇气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遭遇挫折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在很多时候,失败和挫折恰恰是人们通向成功的途径,关键是看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中国有句老话叫“蚌病成珠”,如果说珍珠是蚌在痛苦中艰难磨练的结晶,那么智慧就是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得到的最宝贵的礼物。让我们愉快的接受挫折给我们的馈赠吧。
刚才我们说了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正面与负面之分,接下来我们主要看一下挫折对人生有着哪些特殊的促进作用?
1、挫折能指明成功的路标。用辩证的观点看,挫折并不是失败的标志,而是朝着成功进步的开始,当有人嘲笑爱迪生发明蓄电池失败了二万五千次时,这位卓越的发明家回答说:“不!我没有失败,我发现了两万五千次蓄电池不管用的原因”。他又说:“失败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成功与失败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成功常常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这正像毛泽东讲的那样: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正是由于挫折和失败,才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才能努力的去寻找通向成功之路。
2、挫折能激发人的潜能
为什么挫折能激发人的潜能呢?这是因为,人有其自然性、惰性的一面,一旦饱食暖衣、一帆风顺,就会怡然自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相反呢?
讲到这里,我们要说说“鲶鱼效应”。大家知道。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出许多。因此,挪威的渔民在捕到沙丁鱼后,总是千方百计地让鱼活着回到渔港。但这很不容易。后来他们发现有一艘渔船总能带着活鱼回到港内。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艘渔船在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鲶鱼的生命力极强,放进鱼槽后四处游动,挑起磨擦。大量的沙丁鱼发现自己身边多了个“异己分子”,自然就紧张起来,不停地游动,这样它们的生命潜能就充分调动起来,结果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到达了渔港。这种“鲶鱼效应”说明,在被逼迫的状态下,在面临敌手的危险中,生命的活力和潜能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再讲一个青蛙实验的例子。有一位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选了一只健壮的青蛙,把它扔进沸腾的水中。这突如其来的灾难,立刻调动了青蛙的求生本能,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弹跳力,一下就跃出水来,逃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后来,生物学家又把这只青蛙放进一锅冰水中,然后慢慢地用文火加温。青蛙一开始在冰冷的水中很紧张,但是随着水温变暖,青蛙的警惕性消失了,舒舒服服地爬在水里,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连四肢也不想划动了。但水温还在不停地升高,青蛙开始觉得情况不妙。当它想逃离时,怎奈浑身酥软,已无回天之力了,最后被活活地煮死了。这个事例说明,安逸舒适的环境难有作为,甚至会葬送生命,相反,挫折逆境却能使人头脑清醒,经过奋斗,走出逆境,并创造辉煌。
3、挫折可以激发人进取精神
挫折会阻碍一个人的追求,但也会成为一个人前进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人生,总是在成功与失败,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中演绎一幕幕忧伤与难忘。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但也会碰上没有舟船的渡口,没有小桥的河岸,这时候只能自己摆渡自己了。”这是洪战辉的人生格言。对他的事迹大家都比较熟悉,当他孑然一身孤独无助的时候,洪战辉说勇敢的面对挫折,坚持不懈的追求才是人生的真谛!
再如二炮首届“十大砺剑尖兵”潘海亮,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第一次上专业课,密密麻麻的电路图让他直发懵,教员讲解的专业理论如同听天书。实装操作时是二岗,“只能站在一边看别人操作。”然而,挫折并没有摧垮他,反而更加坚定了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为尽快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他坚持从学习科学文化入手,每天抽出2至3小时学习理论知识,连续多年从未间断。实装操作时,潘海亮随身带着纸和笔,每个仪表、开关的位置和作用,甚至电缆插头的走向,他都一一记下,号手们的操作日记和随装资料,也被潘海亮“中午加加班”,原版录下,这样他很快熟练掌握了本专业操作技能,成为连队乃至全基地的操作骨干。
所以说挫折往往成为人体内部的“引发剂”。对于一个有志者来说,挫折的发生,更能唤会人的自信心,激发人的进取心。美国著名学者奥里森?S?马登说过:“在当今世界上,很多人都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障碍与缺陷。如果没有障碍与缺陷的刺激,他们可能只发掘出25%的才能,但一遇到痛苦的刺激,其他75%的才能就能被开发出来。”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也就拒绝了成功。让我们不防记住牛顿的话:“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如何学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便会成功。”
4、挫折还能磨砺人的意志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乞丐和一个富翁同时迷路走进一片森林。数天之后,富翁饿死了,但乞丐却依然活着。后来有人问乞丐其中的奥妙,他说:“我对饿肚子已经习惯了,拿草根也能充饥;可那富翁平日大鱼大肉,哪能受得了这番苦,所以比我早死。”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假如一个人总是生活的一帆风顺,那么一旦遇到挫折或逆境,将显得比别人更束手无策。因此,善待挫折和失败,把它当成磨练意志的磨刀石,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翻开历史画卷,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古今中外历史上真正出类拔萃的人,大多数都是那些历尽艰辛,在挫折中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在逆境中不懈地奋斗的人。有人专门翻阅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127人在生活中曾遭遇过重大挫折,而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公式,即挫折——奋起——成功。他们就是在挫折之中愈挫愈奋、愈挫愈坚,从而走向成功的。
我们来看一下2006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丁晓兵是如何做的?(录像)
从丁晓兵身上我们能看到挫折能使一个人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强!但是,我们有些学员就缺少这种坚强的意志和品质。有的学员入校后,由于心理准备不足,不能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的管理方式,主动提出了退学,当了逃兵。也有的学员经过几次考试后,成绩不理想,就放弃了学习,最后不得不退学。这些都是缺乏意志的表现。所以我们要注意在挫折中培养坚韧不拨的意志和品质,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挫折对造就人才和事业成功有着特殊的促进作用。但是,挫折毕竟是人生道路上逆流。它和人生前进的方向背道而驰。它给个人以不幸,给社会以损失。虽然挫折在人生道路上难以避免,但不是任何挫折都不可预测,不可避免,更不是挫折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我们的态度是,应该尽量避免挫折,当挫折来临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争取由挫折向成功转化。但当挫折来临时如何才能战胜挫折呢?
三、努力战胜挫折
《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中说:“对待挫折有三种人:
一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成为让失败一次性打垮的懦夫;
一种人。遭受失败的打击,并不知反省自己,总结经验,但凭一腔热血,勇往直前。这种人,即使成功,亦如昙花一现;
一种人,遭受失败的打击,能够极快地审时度势,调整自身,在时机与实力兼备的情况下,再度出击、卷土重来!
当挫折来临时,我们会做哪一种人呢?怎样才能战胜挫折呢?
1、要树立正确地人生目标。
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目标,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生的灯塔,是人前进的精神支柱,使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一个妇女随夫来到沙漠生活。在海边长大的她难于忍受沙漠截然不同的环境,于是她整天闷闷不乐,写信给他的父亲抱怨。父亲很快回了信,他说两个囚犯从窗往外看,一个看到了星星,一个看到了泥土。妇女深受启发,她开始改变生活态度,积极地与当地人交流,并研究当地的植物,很快,她乐在其中,并且成了闻名于世的人文生物学家。
如果这位妇女仅仅是悲哀,那么就会退缩,会自暴自弃,一事无成;她选择了勇敢面对,就会愈战愈勇,最终走出困境,到达辉煌,成为了闻名于世的人文生物学家。
大家都知道,一代伟人邓小平军人和战友一生经历了“三落三起”。作为一位政治家,能够在政治舞台上经受住“三落三起”的考验,而且一次比一次光荣,一次比一次辉煌,一次比一次振奋人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邓小平军人和战友所说的:“我之所以能经受住如此多的打击,是因为我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对我们所从事的共产主义事业具有坚定的信念,并为之奋斗不息”。
2、保持乐观态度,积极对待挫折。
俗话说“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倘不过的河,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挫折”。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在黄昏的路上漫步,前者伤感地说:太阳正在坠落。后者却兴奋的说:群星正在升起。从这则故事里我们可以领悟出悲观者和乐观者迥然不同的挫折观。一位哲人这样说:遇到困难,诙谐幽默不悲不怒,这是乐观之美;宽恕别人过失,与人为善,这是容人之美;不怨天尤人,不牢骚满腹,这是稳重之美;干事业力争上游,自强不息,这是进取之美;面对挫折,不失理智,这是勇敢之美。所以,既然人的一生总是与困难或挫折相伴,我们何不以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呢,正所谓“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人生的价值。
3、发愤图强,战胜挫折。
“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著《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膜足,《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古今中外一切杰出人物,在失败和不幸面前,他们无不是选择了发愤图强之路,一个个奋起与人生的逆境抗争,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赢得命运女神的青睐。
第五篇:正确对待少儿英语
一位 5 岁孩子的妈妈反映情况:小朋友 3 岁半的时候,每周参加外教课,虽然学费很贵,但培训一直没有中断。最近,妈妈托人从国外带了几本 Ludwig Bemelmans 的绘本作品,绘本文字虽不复杂,可是孩子仍看不懂,妈妈有一丝失望。
还有的妈妈反映说:她自己找来一名外教,然后从小区联络三、五个家庭,组成一个小班级。外教每周日上午来家里,一边陪几个孩子做游戏,一边和孩子进行简单的听说交流。后来这位妈妈说:“上了两年外教课,晚上读原版绘本,还是主要靠我讲。”
类似这样的反映,我听过不少。我想说,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语言发展目标。应该多看看孩子的点滴进步,而不要提前仰望更高的目标。
学龄前孩子参加英语培训,授课的大部分内容,都属于“此情此景”的语言范畴。换句话说,课上教给孩子的英语,大部分都是身边正在发生、或者刚刚发生的事情。举个例子,老师会拿着各种实物或照片,对孩子说:“看!这是餐巾纸(napkin)、这是水龙头(faucet)、这是酸奶(yogurt)、这是茄子(eggplant)......”
再举个例子,孩子们围坐在老师身边,观看老师表演。老师演示各种动作,如起立(stand up)、坐下(sit down)、蹲下(squat down)、伸舌头(stick out your tongue)、拍拍手(clap your hands)、皱眉眨眼(frown and wink)等等,老师一边表演,一边教孩子对应的英语表达。
可以看出,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英语交流,具有非常高的理解度。换句话说,老师演示的情景,和英文之间,形成一种“直观而准确”的对应关系。正是依靠这种直观、准确的语言对应关系,学龄前儿童才能掌握一点外语。
文字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语言学习。外文阅读,其特点恰恰是“抽象而模糊”,而不是“直观而准确”。所以,孩子的外文阅读力,需要专门训练(即便是母语阅读,孩子也需要系统训练。我国 12 年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母语读写能力)。
学龄前儿童,只要能和中外籍老师开展简单的英语交流,临睡前在妈妈的陪伴下,读读英语绘本,听听英语音频,就已经非常棒了!系统的英语阅读训练,适宜在 7 岁以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