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正确对待后进生
如何正确对待后进生
泗阳县来安中心小学赵杰响
“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他们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留心,甚至有的受了批评还顶撞老师。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经研究可知,有些学生虽然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因素,致使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从而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其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就是造成后进生很主要的一个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大量民工纷纷外出务工,农村中小学生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常年外出打工,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其子女就寄托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朋友家,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隔代教育”或“寄养教育”的现象。导致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和偏差,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性格孤僻、厌学逃学、辍学、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看黄碟成网迷,甚至违法犯罪。
残酷的现实令人心焦,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而他们的教育问题,又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而又决不能被忽视的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一棘手难题,是摆在社会、学校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教育好这一类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是当前社会的一个
沉重的话题。
能否转化学习上和纪律上暂时落后的后进生,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着手进行转化后进生这一工作时,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克服偏见,“偏爱”后进生。
由于后进生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久而久之,慢慢养成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对他们一定要施以爱,要克服偏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即“偏爱”他们,要像农民对弱苗那样,给他们多一点保护,多一点浇灌,使他们和其它幼苗一样,茁壮成长。“偏爱”后进生,能更好地沟通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有利于教师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能使教师更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我任教的一个班有一位后进生,一直以来都调皮捣蛋,无心学习,很多老师都说他是“烂泥扶不上墙”,对他只有批评,没有表扬。他也知道老师看不起他,自己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应有的尊重,所以自暴自弃,自称为“烂泥”,认为自己总比不上人家。自从接手这个班以后,我便深入地了解他的情况。并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谈心,从学习和生活上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感到老师没有歧视他,把他和优等生一样看待,而且对他是“偏爱”的。同时在学习上我给以他多个“优先”,即发言优先,质疑优先,辅导优先,训练优先,对
他在学习和纪律上的一点点小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及时指出他今后努力的方向。此外,我还鼓励他积极参加班、团活动,号召班干部带头与他一起打羽毛球、踢足球、打篮球等,满足他健康精神生活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他消除了自暴自弃的心理,无论是学习还是纪律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
从此,他不再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上别人,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可见,克服偏见,“偏爱”后进生是转化工作的第一步。
二、多一点宽容,多一份关怀。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尤其后进生,犯错的机会更大。他们的理智对情绪的约束力比较差,感情一冲动就不顾一切,忘却已经形成的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正确地处理他们的错误,是转化工作的一个关键。
例如,有一次,两位后进生在课室打架,其中一位学生的眼镜被打烂了。我得知情况后,并没有当众训斥他们,而是把他们叫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当时他们愤怒的情绪还没有消除,我便让他们站着沉默十分钟。十分钟过去了,他们的气也消了一大半,我这了解他们打架的原因。其实,他们当时只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事起争执,各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形成对立情绪而逐步升级,最后导致打架。在我的教育下,他们都已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时错误的,都低下头来等待我处理。我想:“这是他们一时冲动引起的打架,不能把他们当坏孩子处理。”
于是我作出这样的处理,犯了错误要改正,认真写一份检讨书,让他们协商眼镜损坏的赔偿问题。他们听了都非常惊讶:“你是第一个不在我们父母面前告状的老师,要是以前的班主任,非把我们拉到政教处训斥一顿不可,然后向我们家长告状。我们一定认真改过。”这样的处理,令师生间的隔阂消除了,而且两位打架的同学还成为了好朋友。班主任的宽容换来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是爱护的。
自此,两位学生对自己要求严格了,学习和纪律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当然,宽容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蕴含着班主任对他的无限期望,它跟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成的。
三、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使其扬长避短
每个后进生都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只要我们抓住其闪光点,有计划地为他们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就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取得学生们的信任。有一位后进生,学习成绩较差,在学校经常欺负其他同学。经过深入的调查,我了解到他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由于他父母外出工作对他的学习从不过问,他自小贪玩平时学习懒散造成的。由于其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经常对他打骂,所以他便养成了欺负同学的换习惯。但在开学不久,我发现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时上课较认真,积极举手争取发言,而且有时回答也比较正确。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他有一定的上进心,智力很好,只是自小养成了坏习惯,一时改不了而已。在一次班会上,我表扬了他,说
他有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这一优点,要求全班同学学习他的优点。这一次表扬,令他兴奋不已。同时,我又另外找机会单独指出他调皮捣蛋,欺负同学的缺点,要求他努力改正。他非常乐意地接受我的意见。此后,他学习特别起劲,我又再一次表扬他。从此,他慢慢变好,学习有了进步,不良行为也大大减少了。
经过这件事后,我想,有时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有些闪光点一闪而过,很难觉察。这就要求老师要以辩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不辞劳苦地像淘金工人那样,锲而不舍地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再抓住其心理变化实施转化。
四、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进取精神
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人把兴趣看作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不无道理的。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这就充分道出了兴趣,爱好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只有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不遗其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一般说,后进生的厌学情绪比较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不断地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直接兴趣。这主要靠教学内容和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后进生,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既有新颖的一面,又有熟悉的一面;即有适应的一面,又有不适应的一面,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总之,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有很多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开发,适度引导。在这过程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其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然后又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和提高工作,就一定能促进后进生由后进赶先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教师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
小学综合学科
教师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
郴州市桂阳县 荷叶中心校 何芳
在学校(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班上的学生良莠不齐。而有些教师对此的教育态度是:我教会班上那些较好学生就行了。由此可见,这些教师对待后进生存在着歧视。可是,我们要知道,不是每个学生天生就是优生。
一般的后进生,他们在心理或情感上受到了一定的挫伤,如果老师还是经常训斥挖苦,恨铁不成钢,有的干脆不予理会,学生呢也干脆破罐子破摔,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话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也是教师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
这里,我谈谈有关怎样教育后进生的个人看法。
我认为,后进生很大一部分只是暂时在学习上成绩差、或品行不端正。他们身上蕴藏着能促进其进步的因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发掘他们身上的这些积极因素。本人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信任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对后进生的信任是班主任转变后进生的重要条件。信任要付出爱,因为爱是一种最有效地教育手段。爱就像一阵春分,能够温暖一个冰冷的心灵。当差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时,也能够感受对他的殷切期望,他们就
会相信教师,自然信教师的每一句话。如:我在广州白云区才子小学(一个民办学校)教书时,一个女孩子叫陈燕,十分调皮:课堂上捣蛋,下课时也经常惹是生非,成绩亦是一塌糊涂,令所有任课教师十分头疼。有次,她向我说要借100元钱,我问什么事,她不说,就说有急事。我见问不出来,也把钱借给了她。一个礼拜之后,她母亲送她来上学,把钱还给了我,向我道谢,并向我解释陈燕借钱是因为邻居误会她偷了钱,她性子烈,借我的钱去还。陈妈妈问我什么100元这么多也敢借给学生。我当着陈燕的面告诉她妈妈:“我相信她!,”从那以后,陈燕同学在自律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听我说的话。应信任而引发的转变令我十分惊喜。信任,要有沟通。与后进生的沟通并不需要太多,但是,情感上和观念上的默默沟通则一定要有,因为这对调节、缓和他们的内心冲突是十分有益的。这种潜在的沟通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但是作为教师,还是应该努力去做。
二、建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自信心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础。我们知道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所以教师尽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为了消除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教师应该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条件,能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在组织的活动中,在班干部的选举中,可推荐一部分爱劳动或有特长方面的后进生担任,而一旦后进生取得成绩,我们就应该及时鼓励,他们会很有信心,不断朝好的方向转化,这样就能使其自信心进一步得到满足。只有后进生自信心的建立,才为其
转化奠定了基础。
三、多鼓励少批评
这里首先要强调一下,少批评并不是不批评。批评时要中肯地、恰如其分地批评,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又可以让学生看到纠正错误的可能性,激发他的上进心。这样的批评,伴随着鼓励和期望,饱含着诚意和热忱,就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尽快步人正轨。如果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后进生出现反复时,其实他们也很担心失去教师的信任,失去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如果教师采取合理的措施,淡化其错误,并让其感受到教师的爱与期望,而不是叹息与失望。这部分后进生会心存感激,与教师的心理差距再次缩短。如果班主任错怪了他们应勇于承认错误。学生在潜默化中学到了宽容待人、严于律己的生活学习态度,也会养成自觉纠正自己错误的好习惯。
四、耐心转化后进生
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问题上,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在个体上是有差异的,那么在学习成绩的差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作为教师,首先要承认和尊重这样的差异,尽可能的因人而异,因才施教。作为教师,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我们经常能对优秀学生欣赏,往往不能对后进生欣赏。作为一个教师,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后进生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作
为教师,要找准后进生差的原因,是学习差,是纪律差,是劳动差,是卫生差,还是身体差,等等。然后对症下药,与他们交朋友,学习上不厌其烦,态度上和蔼,还要制定他们能够达到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直至达到目标为止。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我们都用一颗真诚、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后进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对细微的进步给予鼓励,帮他们树立自信心。我坚信,奇迹会发生在每个后进生身上!
总之,“后进生”在各个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热情的善待每一位“后进生”,帮助他们找出自己差的真正症结,培养他们的上进心,改变落后的面貌,让后进生越来越少。
第三篇: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后进生转化
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的专著《给教师的建议》,是其一生的经验积累,其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第六条,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对“后进生”的工作,认为“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下面就书中所言,结合本人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也谈谈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
一、要扩大“后进生”阅读范围,发挥其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后进生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书。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后进生”是绝对行不通的。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在教学中,不可否认的是“后进生”的客观存在。如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摆在广大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告诉我们:要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
怎样使学生愿意学习?中国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生愿意学习,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让他们经常不断地亲身感觉和体验到运用知识的快乐。”在这里,两位大师的见解可谓不谋而合。可见,阅读又是学生愿意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的基础不一,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如果我们硬是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用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子方式来教育所有学生的话,那只能出现一种结果:一部分学生的自信被摧毁,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被扼杀。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现状,不能说“后进生”的学生就无可救药,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上,能巧妙地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要激发每一位学生能自信地发挥出他的力量和潜能,享受到脑力劳动成功的乐趣。
二、要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肌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感情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在他看来,找出“后进生”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在了解“后进生”的过程中,首先区分其类型,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也就是我国古代孔子早就提出的因材施教。要通过对“后进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后进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点的“后进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应从激发“后进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后进生”。要深入细致地调查后进生“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后进生的表现多种多样,产生差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差在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差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不良上,有的学生差在不掌握学习方法上,有的学生差在缺乏学习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上等等。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刘小雨,学习成绩较差,学过四则混合运算和解方程老是不会做。我认真地在卷面上查找他所做的题错的原因,然后耐心地给予讲解,但是当时好像会了,过一会儿就又不会做了,还像原来的样子,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才恍然大悟,他差的原因是对学生缺乏认识,不爱学习,在学校混一天算一天,而我却一味地给他补习基础知识,怎么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于是,我就用各种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但收效甚微。有一次手工课,我教学生用纸折小船,第一遍许多学生都跟不上,不知怎样动手,急得直嚷嚷,但刘小雨同学只看了一遍,就很快折出来,借此机会,我郑重地表扬了他,我发现他的眼里充满自豪。听课也认真了,很少走神了,学习也进步了。由此可见,作为老师,要善于捕捉,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学生,让其感到老师并不是看不起差生,而是在老师眼中:“我能行。”这样,他们就会发光。
三、要用爱心去关爱“后进生”,促和谐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潜在的力量。”人不论大小,都有人格,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尊重后进生,让他们树立信心,因后进生缺乏自信心,充满自卑感,活动不集中,理解较慢,表述混乱,知识迁移能力差,做事经常出错。我班有一个叫李鑫晨的学生,上课发言非常积极,但每次回答的结果,正确的答案甚少,如像答非所问,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刚开始,我非常生气,总想狠狠地批评他,但批评不管用,仍然是涛声依旧,我就慢慢思索着,怎么才能转变他的这样学习习惯呢?(班主任工作)后来,我在课堂上发现他出错,就此时恰当的引导、点拨、释疑、解惑,无疑是在最佳时机注射了一支强力的催化剂或预防针,使教学丰富多彩、事半功倍。老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所犯的错误,用爱心和耐心引导他们自已走过“曲折”,解决问题,错误也就成了后进生进一步发展的垫脚石。这诚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转变“差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只有用耐心、爱心进行教育才能促进他们的改变,要反复抓,抓反复,我深知: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难以奏效的。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师德的最好阐释。“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如果教师没有爱,没有责任,怎么会和学生有融洽的关系呢?作为教师,唯有心中充满爱,充满了责任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四、要充分调动家长、社会一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与家长只有一致合作,才会形成教育合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长,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否则,教育的作用将会受到干扰、削弱,甚至抵消。”在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中,我们往往会亲自出马,孤军作战,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后进生的产生,不仅有学校教育的问题,也与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有关系。所以仅靠我们自己是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的。教师要学会当“导演”,充分调动社会、家庭、同学及学生的亲戚朋友等各种力量一同参与到转差工作中,营造好的转差环境,如我班学生王悦,她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外出打工。因此,在她小的心灵里有了阴影,性格孤僻,不团结,不信任同学,更不爱上学,学习成绩极差。这样家人就更不喜欢她,造成恶性循环。我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让其他的同学主动接近她,和她友好相处,让其感到集体的温暖。另外,对她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鼓励,并及时转告家长,让家长对她有信心,渐渐地,她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了,家长也越来越关心她。最让人高兴的是学习成绩原来不及格的她,成为一名学习优秀的学生。近期每次测试都打九十多分,有一次还打了一百分。难道说这不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吗?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方法过于简单,要么打,要么骂,或者罚,根本不能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为他们介绍家教成功的范例,纠正他们在教育方法上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若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微、复杂的任务。”所以,作为授课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而努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因,转变也不能立竿见影。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只有反复地进行教育,相信“后进生”这块连苏霍姆林斯基都认为“难啃的骨头”会变得前进、上进。
第四篇:正确对待后进生-后进生转化
正确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的形成有诸多原因,有来自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有家庭教育的失误、有学校教育上的偏差和过失、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转化后进生,我认为关键在摸准情况,对“症”下“药”。
一、真心尊重,平等相待。使其摆脱自卑感,增加成功的信念。因为学习差,在学校他们常常受到同学的歧视、教师的嫌弃;在家里常常遭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惩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感情上常常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自我感觉是班级中的“二等公民”。要消除这种隔阂和对立,重要的秘诀就在于尊重。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与学生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依赖的亲密真挚的情感关系,教师热切的期望、成功的激励才能通过这条情感的纽带源源不断地输入他们心中,促使他们战胜自卑,增强信心。
二、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师长尤其是教师往往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一般就要好一些,从而对其取得成功的自信也相对要强一些。教师尤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取得的点滴进步,以点燃心中的奋斗之火,使他们感到“我还行”,“我还有希望”。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全面调查了解,充分辨别分析,认真摸准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差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对对意志薄弱型学生重在意志锻炼;对身体病态型学生重在治疗疾病,不能坚持学习者要休学治疗;知识断层型学生重在接上知识链;对环境困惑型学生重在排除环境干扰;对智商低下学生要降低要求,重学基础。
四、利用活动,树立信心。后进生并非一无是处,关键要发现其长处并加以利用,如某个学生学科知识学习不佳,但他可能在校运动会是1500m长跑冠军,教师要把此信心让学生转到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信心上来。
当然,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如何巩固他们的学习热情,以保证良性循环,必须有打持久战和反复战的心理准备。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转化工作中,更应该恪守一种“没有永远的差生,只有暂时的差异”的教育信条,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就一定能够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第五篇:正确对待班级管理中的“优生”和“后进生”-后进生转化
正确对待班级管理中的“优生”和“后进生”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正确对待班级管理中的“优生”和“后进生”,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关键。
一、一碗水要端平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学习程度、兴趣爱好都不一样,也许有的老师喜欢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老师喜欢听话、懂事的孩子……孰不知,你越讨厌的学生,他学习成绩越差,越不愿意上你的课,当然,想让他提高学习成绩就更难了。记得有一次上班会课,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总是偏心孔祥森。”当听到这句话时,我一时间无话可说。课后,我找到了那位学生,他对我说:“老师,你每次干什么都选孔祥森,还经常表扬她。”事后,我也反思过自己,确实,这学期,孔祥森进步很大,而且干什么事都认真、负责。但我却把“光环”全都集中于一人,忽略了其他学生。其实,他们也有“闪光点”,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间共同进步。
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优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通常“优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执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优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对他们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二、真正地爱学生
老师应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对待“后进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待“优生”犯了错误时,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也一定要处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奖惩得当,才能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
三、架起信任的桥梁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四、调动积极性
我认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全班同学,也离不开班干部、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作用。他们的模范作用如何,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至关重要。在选举这些干部时,我坚持做到:不论“优生”、“差生”人人参与竞选,力求把大家信赖的好同学推选出来,使他们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发动有一技之长的同学多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以带动其他同学积极投入,增强大家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
班主任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引导,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去摸索、去探讨。我想,只要怀着一颗爱心,一种责任感,正确对待班级管理中的“优生”和“差生”就一定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