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教学记忆法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庞杂,史实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学生往往感到难记。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呢?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增强记忆效果,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在讲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时,可按数学、农学、地理学、书法、绘画、雕刻、科技著作等线索归类。再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进行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串线记忆法。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有关孙中山的内容时,可把他一生的革命活动整理为: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之后又领导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这样就容易加深学生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认识。
三、歌诀记忆法。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王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成歌诀的形式以加快记忆。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四、趣味记忆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就能提高教学水平;另: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较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成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来提高记忆效果。如讲《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可先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的片断或播放主题歌《十送红军》,或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然后问学生:你知道红军为什么会长征吗?长征中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用这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五、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 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例如,无论上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的内容,首先我都要求学生重视其目录,明确课本内容中的社会发展规律。另外,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非是:(1)残酷的刑法,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灾害等等。
六、图示记忆法
图示法的特征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例如:我在讲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时旧采用下列图示: 教师出示这一图示后,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中心内容。再如讲到秦朝的疆域四至时,我就采用坐标图示法: 图示法的板书设计可以多样化。它能生动、形象地揭示复杂 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能帮助学生 记忆知识。
七、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 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例如,通过设计表格将秦始皇和汉武帝的 历史功绩进行比较,认识他们为了他们的统治而采用的一系列措施。
八、重复记忆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时教师应该:第一,在课堂中指导学生 抓重点,攻难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创造各种条件,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第二,课后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第三,单元练,即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点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综合练,就是某一断代史教学结 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所学知识分类归纳、比较、分析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很多,教学时应灵活运用,决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以最便捷的方法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方法既有自己在教学的一些体会,有的也是学习别人的一些先进经验。
第二篇:歌诀记忆法——历史教学心得
歌诀记忆法——历史教学心得
甘南一中于亚杰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很多记忆历史的好方法。歌诀记忆法就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重要的知识编成诗歌、民谣、顺口溜、快板等形式来记忆。例如,中共党史上重要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其主要内容可以编成下列歌诀:
《中共会议歌》
一大21,从上海转移。
二大22,二到上海。
三大23,三下广州。四、五、六大不提啦。
七大召开在延安,时间就是1945年。
八大等到建国后,时间就是1956。
九大、十大让人心痛。
十一大错误还没纠正。
十二大召开1982年,后隔五年开一次。
十三大召开1987。
十四大就是1992。
十五加五1997。
十六大召开在本世纪。
还有一些重要会议,它们的时间也很好记:
“八七”会议1927年。
遵义会议、瓦窑堡
1935要记牢!
又过两年还在陕北,洛川会议1937年。
建国之前西柏坡,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建国理论实在多。
改革开放人人发,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党的历史很辉煌,就是会议实在多,学生难记苦难说。
歌诀记忆法应遵循以下原则:(1)一定要把重要历史知识要素编进去;(2)一定要合辙押韵、通顺流畅;(3)最好是自己编写;
(4)平时多积累“诗”的灵感。
在我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的创造热情也迸发出来。这里摘
录学生的一个作品,请各位同仁品评。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记忆歌》
作者:王国忠
一鸦40、42年,南京沦陷条约签:
开放港口割香港,丧权辱国不能忘!
二鸦50、56年,英国、法国把军联。
1860进北京,烧杀抢掠数不清!
鸿章、鸿章“你真行”,签起条约手不停!
58签完天津约,60还要签北京!
爱国将领邓世昌,甲午战争保家乡!
清朝政府不给力,马关条约赔两亿!
香港、九龙还没还,日本又要割台湾!干涉还辽3000万,重庆成为通商口岸。
秀全兄弟有骨气,1851举大义。过了两年占南京,从此改名为天京。
转眼已是上世纪,八国联军送“大礼”:1901真不易,丢失山海关要地; 分期付款有点难,三十九年没还完,连本带息9.8,关税、盐税作抵押; 《辛丑条约》不公平,使馆成为大本营。
1894檀香山,兴中会有个孙中山。1905民主传,中国同盟已建完。驱除鞑虏复中华,创立民国均地权。1911、4月天,广州城内起硝烟。1912第一天,中山南京把誓宣。3月临时约法颁,世凯持此替中山。
一战结束来分地,中法美日意大利。巴黎和会真憋气,日、德交换中国地!中国学生很生气,五四运动申正义。外争国权、内惩贼,中国学生怕过谁!上海爱国情绪高,三罢运动是高潮。
第三篇:历史年代快速记忆法
历史年代快速记忆法
学习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个社会,才能更进一步的认识自我,中学是一个过渡时期,很多人因为无法及时的过渡而感到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背历史年代上,所以方法得当是非常重要的。
记忆历史年代带来的困扰
到了初中随着学习负担的加大,如何高效学习,在更少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开始学习政治历史地理这些科目,其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需要记忆的知识,占了考试分数的将近七成。可是就是这部分内容却要花掉我们将近大部分的时间,死记硬背,反复读,枯燥,花掉大量的时间不说,容易遗忘,如何高效记忆,将记忆效率成倍提升,短时间内记住大量信息,记得快记得牢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变死记为巧记。历史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过去的生活和名人事迹,以便来更好的激励自我激励,但是在学习历史时时间地点人物是必须要记得,这就难倒了很多学生,尤其是时间,总是反复的背,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记住历史年代呢?
简单方法教我们如何记忆历史年代
简单的拿历史年代表来举例吧,相信学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年代是很让人头痛的,容易混淆,信息量大,难记。接下来分享一种记忆方法,简单易学,实用。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找到好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近一步的记忆历史年代,摆脱反复记所带来的困扰,只要找对记忆方法,摆脱历史年代的困扰是非常重要的,能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的提高学习成绩。
第四篇:高考历史记忆法(学习方法)
一、字头法
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例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例4.1931年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
二、谐音法
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例1.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三、奇特联想法
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例2.军阀割据时,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直隶)树(江苏)上,饿(鄂--湖北)得快干(赣--江西)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安徽)卤(鲁--山东)面(闽--福建),这(浙江)也全靠日本撑着呀!”
四、歌谣法
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对仗工整,合仄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
例1.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国民党一大24、1”
例2.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
32、3傀儡建”
例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
34、10(念壹零)36、10(念壹零),红军长征,翻山越岭。”
例4.1935年瓦窑堡会议和1937年洛川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或“瓦窑堡,制定统战方针;到洛川,提出全面抗战”例5.抗战过程中的几件大事,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1941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
37、9平型关,38、3台儿庄,40春汪伪建,40秋百团战,41初皖南变”。
例6、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例
7、文革爆发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的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
例
8、文革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例
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57武汉,桥通天堑;64、67,惊世两弹;1965,牛胰岛素;1970,人造卫星。”
五、排比法
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
例1.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一赔一开”指赔款和开口岸,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例2.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一转正: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二解散:1913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三修改:废《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改选举为推举,改有限任期为连选连任)。例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
例4.辛亥革命后“实业报国”思潮的代表人物,可总结为“南张北周和二荣”,类似的还有中共建党先驱“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
例5.1927年中共三大起义的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例
6、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贵阳一中罗曦
第五篇:化学用语记忆法教学
化学用语记忆法教学
化学用语是国际化学界“约定俗成”的专业用语,既抽象,又严密,故被视为“第二外语”,是初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和分化点。化学用语的教学搞得不好,学生往往出现厌学情绪,对以后的学习造成障碍。下面就如何搞好化学用语的教学,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运用兴趣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化学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生产蓝色果冻”等,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从而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力求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避免学生学习枯燥无味,如将一些化学用语编成顺口溜或谐音,便于学生记忆,从而获得好的记忆效果;通过一些活动学习化学用语,如学了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后,教学生制作一些卡片(写出元素或原子团并标出化合价),然后说出一些物质的名称,让学生拼凑;学了元素符号后举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写得又多又好;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分组进行化学用语比赛等。
二、分散难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
初中化学课本(人教版)将化学用语集中安排在第四、五两个单元。大量集中的学习使学生学习难以接受,形成极大的难度,使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锐减。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的分散难点,提前逐步渗透,减少学习的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快乐中就学到许多化学用语。笔者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从“绪言”到第三单元,是元素符号和部分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识记阶段。对元素符号的记忆,抓住学生刚学化学时的兴趣,鼓励学生去看教材中常见的元素及符号,并每天记2个,第二周由学习小组检测,并适时加以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对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教师规范地给出来,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写一写。
2、第四、五单元是化学用语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理解化合价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等,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化学方程式常见的配平方法等。
3、第六单元到第十二单元,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三、注重规范化训练
化学用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表达形式上有着独特的规定和要求。
首先,教师在化学用语教学和组织训练环节,教师自身要做到板书严谨、表述规范。其次对学生严格要求读写并重,不仅要直观认识,快捷读出不同的化学用语,更要会顺利书写,还能完整表达中文意义,两种方式采取不断重复的烙印记忆。其次,采用教师批阅和同桌交换检查确保每次作业练习都规范书写,同时注重口头表达和动手书写要保持完全的一致协调。第三,引导学生研究和把握不同化学用语的各种特点和书写规律,有意设置一些“纠错升级”的学习游戏,师生互动共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最终杜绝点滴漏洞。
四、注重对学生记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
1、归纳记忆。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同一专题,学会类比分析,已形成的知识体系才能条理化、系统化。如将涉及O2的制取和性质进行归纳,形成网络,就可以记住较多量的化学方程式。
2、比较记忆法。充分调动学习材料的相互渗透作用,寻找相关化学用语之间的共同特性,注意比较类似用语的微小差别,强烈刺激记忆的兴奋点。比如对相似不相同的元素符号、名称或读音进行分析找出异同,相互对比,同时记忆。
3、谐音、口诀记忆。运用记忆的联想技巧,可以自编化合价口诀,原则上要求朗读押韵上口,以便留下深刻印象。
4、推理记忆。根据各类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推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对应元素化合价的关系,进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如推理得出: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
5、情景记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验、学生实验等,注意观察实验情景,熟悉有关内容,帮助记忆。课后努力回忆教师演示实验及自己亲手所做实验的景象,同时动手书写,手脑并用进行记忆。开展一些有趣的化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记忆一些化学用语。
五、组织学生自主及时检查巩固、检测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老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初步确定划分学习小组个数,然后由学生主动申请担任小组长,确定小组长后,学生和小组长可以自由选择组员和小组长,每小组4—6名学生。这样学生之间更加融洽,更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对每个小组长进行辅导,教他们如何辅导组员,如何检测组员,并定期收集情况。这样,能很好地让学生自主及时检查巩固、检测,又大大降低了老师的负担,促进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提高化学用语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