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山小学六年级地震知识教案
南山小学六年级地震知识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地震的成因、地震的预防与逃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5.12地震,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
⑴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现在的科学能使我们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了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纵波、横波、体波和面波基本知识。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做相应讲解,使学生对引起地震灾难的纵波(P波)、横波(S波)、体波和面波有一个基本概念。)
纵波(P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横波(S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摇晃。
体波:P波和S波统称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
面波: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面波。它沿地表传播,速度慢,对地面的破坏作用较大。
⑵我们了解了地地震的相关知识,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
了解逃生基本要领,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包括如何抓紧时间逃生,哪些地方相对安全等。
提问:
同学们相互讨论,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
六、全课总结
地震的形成。地震灾害的预防。
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第二篇:地震知识教案[最终版]
地震知识教案
牟家小学
谭小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地震常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震前的征兆。
2、知道地震发生时怎样保自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问:你们知道地震是一回什么事吗?你们感受过地震吗? 生:感受过了。
问:你们想知道地震前有什么征兆吗? 生:想。
师导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震前的征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地震前的征兆
1、动物出现异常:如家禽不吃不喝,不进圈等。
2、地下水发生异常,例如震区的枯井突然有水,井水大幅度上升或下降,井水由苦变甜,由甜变苦。
3、出现地光的地声:大地常会突然发出彩色的或强烈的地光、或像打雷般的巨响。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如老人、儿童、患病者可能更为明显。
三、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的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同学们要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在家里避震:在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
2、在学校里:如果正在上课,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迅速抱头,躲在各自课桌下。如果在操场上或室外,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危险物,震后有组织的撤离。
3、在户外: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避开危险物。
四、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你了解了那些地震常识?把你学到的知识讲给家里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地震常识(地震后被埋压怎么办?)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被埋压的处理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地震前有什么征兆?
二、新知
地震后被埋压怎么办?
1、震后,余震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下来,设法脱险。
2、积极参加救护活动 救人方法:
(1)、挖掘被埋压人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被埋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4)、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存活者,应立即下标记,以待救援。救人原则:
(1)、先就近,后救远;
(2)、先救易,后救难;(3)、先救青壮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三、总结。
第三篇:南山小学六年级语文第12册导教案1
南山小学六年级语文第12册导教案
课题1《文言文两则》课型:合作+展示课时:第一课时班级: 主备人:杨婷婷审核人:小组:姓名: 教学目标:
1.能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突破字词,理解语句,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和告诉我们的道理。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弈》,背诵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故事内容。
2、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一 预习导学:
1. 引导学生说出本课的预习目标,师板书:
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3.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展示本文生字,师抽查。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A、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B.小组内学生互读,推荐代表全班朗读。
C、朗读竞赛,各小组分别派代表全班朗读,生生评价,师评价。
3、小组交流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学生结合注释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小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准备全班交流。B、各组代表全班交流,师适时引导评价。
4.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让学生联
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5.三、达标检测: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南山小学六年级语文第12册导教案
课题1《文言文两则》课型:合作+展示课时:第二课时2班级: 主备人:杨婷婷审核人:小组:姓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两小儿辩日》,背诵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故事内容。
2、能从课文中体会到要善于观察,说话有根据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预习导学:
一、导入新课,设疑预习: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生介绍搜集的有关文章的资料,师适当引导。
4.师板书本课的预习目标: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二、合作展示: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①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②小组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③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三、品读重点,深入体验: 师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预习问题。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1.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⑴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⑵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你觉得在本节课上表现如何?哪一个小组表现得最棒?哪一个同学表现得最好? 三 达标检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第四篇:地震知识
一、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二、我国地震带分布情况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20世纪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三、汶川地震为啥特别“凶”?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四、大地震后如何自救与互救?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震时人们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1.学校的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2.家庭的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3.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4.户外的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5.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6.如果被埋压如何处理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7.积极参加自救互救
救人方法: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找寻被压埋的人。
8.灾后特殊情况下的生活小常识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一、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二、我国地震带分布情况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20世纪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三、汶川地震为啥特别“凶”?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四、大地震后如何自救与互救?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震时人们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1.学校的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2.家庭的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3.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4.户外的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5.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6.如果被埋压如何处理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7.积极参加自救互救
救人方法: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找寻被压埋的人。
8.灾后特殊情况下的生活小常识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第五篇: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地震知识》
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地震知识》
一、教学目标:学习有关的地震知识,了解地震时我们应采取哪些自救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
二、教学内容:地震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成熟。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所以要“时时处处注意安全”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小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
老师小结:是啊!这多危险啊!为了小小的足球,送上一条腿,落个终身遗憾,真可惜!交通安全,我们可得随时注意。今天我们学习地震知识。
(二)、探究新知:地震按其震动强度可分为四种:
(1)微震。此种地震是小于2级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只有通过精密的仪器才可以测定出来。
(2)有感地震。这类地震大约处于2级至4级之间,人可以感觉到,但一般没有什么危险。
(3)破坏性地震。这是指5级以上的地震。这类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4)强烈地震。6.5级以上地震,都属于强烈地震,这类地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三)、地震中常见的逃生方法介绍。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
当地震来临的时候,首先不要慌乱,要沉着冷静。
马上趴在地上,同时要用书包或者其他能保护头部的物件遮住脑袋,钻到桌子底下。因为桌子能起到缓冲的作用,用书包等物件可以保护脑部不直接受到冲击。
如果不能躲在桌子底下,那么应该跑到教室的墙角。墙角有个三角支撑点,东西不会直接砸在头上。但是站墙角以一两人为宜。
第一波大地震过去之后,老师应该组织学生有序地离开教室,逃到比较空旷的地方。“秩序”十分重要,如果不按秩序,很容易引起踩踏等其他事故。
在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许多中小学生罹难。他们或者直接从楼上跳下,或者不知道可以躲在桌子底下、而被重物砸到,但仍不少学生因为采取了正确的避震方法而获救。面对地震,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做?今天我们通过康乐二小的一场逃生演练,为您进行讲解。
避震要点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
四、作业:检查自己有哪些不安全的事,写下来,并说说如何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