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角公式(教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7:3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倍角公式(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倍角公式(教案)》。

第一篇:倍角公式(教案)

倍角公式

作者 郭永

工作单位 山东省莱芜市第五中学 邮编271121

(一)教学目标:(1)掌握S2,C2,T2公式的推导;通过公式的推导,掌握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了解个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能正确运用二倍角公式求值、化简、证明;通过综合运用公式,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以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公式的变形,二倍角公式的基本应用。

难点:倍角的相对性及其公式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方法

提问式教学+练习,(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和(差)角公式,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回忆一下,不要翻笔记和书。教师提问:对象:基础薄弱生,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同学口述:

cos()coscossinsin

sin()sincoscossin

tg()tgtg1tgtg

简单重复总结三组公式的用途:

这组公式主要是用两个单角的三角函数值来计算由这两个角 相加或相减合成的角的三角函数,事实上,有些情况中,只用加或减不能满足要求,比如,角a,我们要求它的二倍,三倍,即2a,3a,等等,该如何求呢?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二倍角的相关公式。最简单的倍角就是二倍角。以后我们常说的倍角也是指二倍角。2 公式推导 提问:(对象:程度较好的学生)如何根据已有知识求出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生 :在S(),C(),T()中,令,就可以求出sin2,cos2,tan2的表达式,即:

sin2=sin(+)= sincos+cossin = 2sincos;

cos2=cos(+)= coscos+sinsin = cos2-sin2;

tan2tan()tantan2tan1tantan1tan2.整理一下为

sin2=2sincos cos2= cos2-sin2

2tantan221tan

提问: 对于cos2= cos2- sin2,还有没有其他的形式? 生:利用公式sin2 + cos2=1变形可得:

cos2 = cos2-sin2=cos2-(1-cos2)=2cos2-1 cos2 = cos2-sin2=(1-sin2)-sin2 =1-2sin2

因此,cos2还可以变形为下述表达形式:

cos2 = cos2-sin2

=2cos2-1 =1-2sin2

提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生: 可以利用公式tan2sin22sincos推导,但下面不知如何进22cos2cossin行才能转化为上面的形式?

提问:如何用tan表示tan2?

生:分子分母同时除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得。在前面我们遇到过类似的处理方法。公式成立条件

提问:以上公式中,是不是对于任意角都成立?

公式S2 ,C2中,角可以是任意角,但公式T2只有当1tan20,tan和

tan2有意义,即,tan和tan2有意义的时候才成立 提问:那有什么限制条件? k124 ,且k2(kZ)时才成立,否则不成立.师:说得非常好.想得全面.但我还有一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帮助解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tanα不存在,但tan2α是存在的,刚才同学说不能用二倍角正切公式解决,那又如何处理呢?

生:这种情况,可以改用诱导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师:考虑问题要周全,处理问题要讲究方法,要学会作多面手,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我们的讨论,使二倍角公式趋于完善,师:在同学们熟悉了二倍角公式的基础上,我还有一点希望同学们注意. 要注意倍角的相对性.二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α是α的二倍的形式,比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公式应用(正用,逆用,活用)

例1 已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n15cos15;

(2)cos2sin2;

882tan22.5

(3);

(4)12sin275. 21tan22.5例3 化简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例4 化简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归纳总结: 这类题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小结:(如何做小结)请同学们思考,倍角公式与和角公式有什么联系? 2 学会灵活运用倍角公式及其变形

教案特色:

1、难点倍角的相对性和灵活应用在后面的题目中渗透的。以让学生多思考

2、精心选择了题组,第一组题是公式的正用,利用倍角公式求值。第二组是公式的逆用。

第三组的(1)是体现倍角相对性的

(2)是常见的利用倍角对1+sinx 1-sinx这样的形式的一个转化(3)利用倍角对 1+cosx、1-cosx 的一个转化

例4是 cosxcos2xcos4x这类题的解决,先给出了sinxcosxcos2x让其化简,再给出cos4xcos8xcos16x化简,让其体会第一个题中之所以能化简是因为sinx的存在,体会sinx的作用,从而想到去构造倍角的正弦公式。

第二篇:倍角公式教学反思

倍角公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突出了对问题的设计,主要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变化不断追问,使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思考逐步深入,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加强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符合新课标倡导的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一、教学亮点: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这一节内容在本章中是一重点。首先,二倍角公式是和角公式的特殊形式,同时,二倍角公式又可以和后面的半角公式联系起来,所以二倍角公式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其次,二倍角公式的应用也比较广,在三角函数式的计算、化简、求证及简单应用中都会涉及到。最后,二倍角公式的证明本身就是一种化归的数学思想。所以,作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第一个课时,我着重从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正用、逆用两方面来设计这节课。

本节课公式的推导相当简单,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学生课前预习了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练习了一个“如果将两角和的已知sin,cos,求sin2,cos2,tan2的习题,又引导学生思考: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中的角、都令=,结果如何?”从而引发了学生对二倍角公式的初步认识,为本节课的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公式的灵活应用。这对于对于学生的思维及能力是相当大的挑战。毕竟,公式本身就是符号的集合,抽象是其主要特征。当然也正因为其抽象性,才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及应用。为此在例题及习题的设计上我遵循了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推进,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再加上老师的适时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教师的指导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我基本上圆满完成了本节内容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讲练结合,提示和点评都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一上课开始,到推导公式,几道例题及习题始终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在每一部分又分别强调学法指导,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思考、联想,举一反三,适时总结,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融洽.学生没有因为公式教学而感到枯燥、厌学,反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二、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

1、板书不够规范,这种坏习惯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能影响不大,但对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听课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2、语言表达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是因为紧张,但更多的还是在备课过程中对语言的组织上存在欠缺;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灵活运用公式及计算能力也有待加强。

3、时间安排十分欠缺,前面讲的有点慢,而后面由于时间关系讲的又十分仓促,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导致例4和习题4的学习效果较差。

总之本节课的实施从整体上说是比较顺利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的比较充分,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索,学习的热情较高,在对公式的理解,思想方法分析能力,逻辑的体会,以及运算推理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

第三篇:§17两角和,差及倍角公式(二)

高三数学教学案

主备人

授课人

****年**月**日

§17两角和、差及倍角公式

(二)一.双基复习、课前预习讲评

(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了解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

能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体会化归思想的应用;掌握上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

(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能从两角和公式推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体会化归思想的应用,掌握二倍角公式(正弦、余弦、正切),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

(3)几个三角恒等式

能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推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及半角公式.(不要求记忆和应用). 课前预习讲评:

二.典型例题精析 题型一 给角求值问题

1.求sin40(tan103)的值.

2.求值:2sin50sin80(13tan10)1cos10 .

题型二 给值求值问题 3.已知:cos()求cos2cos2值.

4123,2).,cos(),(,),(51322 高三数学教学案

主备人

授课人

****年**月**日

3177sin2x2sin2x4.已知:cos(x),x,求值.

451241tanx

题型三 给值求角问题 5.已知:tan()

三.巩固练习

1.(陕西理4)已知sinA.11,tan,且,(0,),求2的值. 27544,则sincos的值为()(A)51

3D. 55132.(江苏11)若cos(),cos(),则tantan=_____.(1/2)

551373.(浙江理12)已知sincos,且≤≤,则cos2的值是

.()

52425B.C.4.(安徽理16)已知0

153

51,为f(x)cos2x的最小正周期,atan,1,42cos2sin2()b(cos,2),且a·b=m.求的值.

cossin解:因为

11π的最小正周期,故π.为f(x)cosa·bcos·tan2.故cos·tanm2.由于2x844222π,所以2cossin2()2cossin(22π)2cossin22cos(cossin)

04cossincossincossincossin2cos 1tanπ2cos·tan2(2m).

1tan4作业

P23基6、7、8,能1-8.

第四篇:学案4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及倍角公式

学案4 两角和、差及倍角公式

(一)【考纲解读】

1.掌握两角和与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2.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基础回顾】 1.和、差角公式:

sin()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s()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n()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倍角公式:

sin2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n2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降幂公式:

sin2_________________; cos2_________________.4.辅助角公式:

asinxbcosx______________,(其中sin______,cos______).5.三倍角公式:

sin3_________________; cos3_________________.【基础练习】

1.(04重庆)sin163sin223sin253sin313_____.2.(05北京)在ABC中,已知2sinAcosBsinC,那么ABC是___三角形.3.(06全国)若f(sinx)3cos2x,则f(cosx)_________.4.(06陕西)等式sinsin2成立是,,成等差数列的____条件.【典型例题】 例1.(1)化简下列各式: 11113cos2,2; 22222cos2sin2(2).2cotcos244

例2.例3.例4.已知,是锐角,且sin若,3123,,sin,sin,求cos.541344,coscos0,求cos()的值.已知sinsin1510,求.,sin510

第五篇:第10章:和差倍角公式与解三角形知识

第十单元:和差倍角公式及解三角形

一、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sin()sincoscossin;

2、两角和与差的余弦:cos()coscossinsin;

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tan()tantan。1tantan

2tan 21tan224、二倍角公式:①sin22sincos,②cos2cossin,③tan2

5、用赋值法求三角函数值的步骤:(1)作图赋值(2)求边算角(3)确定符合 ※

6、三角函数化简变换:

22(1)同角变换:①sincos1,②tancot1,③tansin cos

)tan(2)负角变换:①sin()sin,②cos()cos,③tan((3)余角变换:①sin(

2)cos,②cos(

2)sin,③tan(

2)cot

)tan(4)平角变换:①sin()sin,②cos()cos,③tan()tan(5)周期变换:①sin(2)sin,②cos(2)cos,③tan(※

7、三角函数计算或证明技巧:(1)切割化弦(2)异名化同(3)升次降次 ※

8、解和差倍角题型步骤:(1)明确角范围(2)求出中间值(3)凑出要求角(4)灵活用公式 ※

9、三角函数象限符合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二、解斜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1、三角关系:A+B+C=1802、三边关系:abcab3、边角关系:(1)正弦定理:0abc2R,(R是ΔABC外接圆的半径)sinAsinBsinC

b2c2a2

(2)余弦定理:abc2bccosA,cosA 2bc222

(3)大小定理: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等边对等角。

4、面积公式: SABC111absinCbcsinAacsinB 222

4、题目类型:

(1)常规题型:①已知SSS②已知SAS③已知AAS【④】已知SSA

(2)实际应用:①仰俯角问题②方位角问题③多边形问题

5、解斜三角形步骤:

(1)作图标图(2)条件联想(3)结论分析(4)思路步骤(5)板书设计 ※

6、解题十二要诀:

(1)解前准备充分,理解记住知识; 掌握方法技能,熟悉基本题型。

(2)解时联想经验,思想方法探寻; 设计思路步骤,板书条理工整。

(3)解后总结反思,归纳题型特征; 形成思维定势,尝试多解多变。

下载倍角公式(教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倍角公式(教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倍角公式教学设计方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教学设计江门市荷塘职业技术学校 李苑华 教学内容:《数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教版),3.1.3节 设计理念: 我们是职业学校,学生上进心很强......

    《二倍角公式》教学反思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反思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高效课堂走进职业教育的安排,我校近期组织相关教师开展了高效课堂在文化基础课、专业课上的尝试,作为高......

    二倍角公式的运用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导数的应用(一) 【学习目标】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切线、单调性、极大(小)值、函数在连续区间[a,b]上的最大(小)值,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高考试题剖析】 91.曲线y=x在点(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设计 高一A组 韩慧芳 年级:高一 科目:数学 内容: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课型:新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理解两角和的正弦......

    二倍角公式及其应用(合集五篇)

    二倍角公式及其应用 郴州综合职业中专 张文汉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以及正切公式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其应用 教学重点: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以及正切公式 教......

    教案《用倍解决问题》

    用倍解决问题 杉木小学王姝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1-5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能熟练的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

    差倍问题教案

    第八讲 差倍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运用画图线的方法表示差倍关系中的两个量。 2 比较和倍问题的阶梯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解答差倍问题的方法,理解和倍问题中各个量......

    倍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明确倍用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会看图并根据事物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用乘法算式正确表示。 3、在学习的过程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