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他教育:厦大厦门大学经院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考研资料真题答案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学
分:3学分
学
时:48学时 适用专业:经济学院类专业 先修课程:微积分、微观经济学 主
编:林致远
2009年8月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西方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基他课程的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准确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用相关理论解释经济现象,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萨伊定律、凯恩斯的理论体系 基本要求:
掌握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重
点: 准确理解研究方法 难
点:
正确理解古典宏观经济思想、凯恩斯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1、国民收入核算的流量模型
注入、漏出等基本概念
2、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
GDP、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
3、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总量
五个基本总量、名义GDP、实际GDP、GDP与GNP 基本要求:
掌握流量模型的本质、准确理解GDP含义,掌握三种统计方法、五个基本总量。重
点:
注入、漏出、GDP等基本概念 难
点:
正确把握三种方法的统计口径、五个基本总量的关系、名义GDP与实际GDP、GNP与GDP。
第三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1、基本概念
消费、储蓄函数及倾向
2、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
均衡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两个缺口、节俭悖论
3、乘数理论
乘数的含义及计算 基本要求:
掌握消费、储蓄函数及倾向、均衡的国民收入、乘数等基本概念。重
点:
准确理解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实质、国民收入的两个缺口、乘数理论及应用。难
点:
投资储蓄分析法、节俭悖论。
第四章
消费与投资理论
1、消费理论
绝对收入假说、长期消费函数、持久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
2、投资理论
投资、资本的边际效率等概念
基本要求:
掌握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投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重
点:
准确理解各种消费理论的实质、凯恩斯的投资理论。难
点:
消费函数之谜、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及资本的边际效率。
第五章
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1、货币的需求
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
2、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货币乘数、存款创造、高能货币等 基本要求:
掌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乘数、高能货币等基本概念。重
点:
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货币乘数、存款创造、货币需求曲线。难
点:
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存款创造机制
第六章
IS-LM模型
1、IS曲线
IS曲线的含义、性质、移动
2、LM曲线
LM曲线的含义、性质、移动
3、IS-LM模型
4、IS-LM模型的政策分析
基本要求:
掌握IS-LM模型的基本含义、两个市场的相互关系、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重
点:
准确把握IS-LM模型的含义及其运和用 难
点:
正确理解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及模型的适用性。
第七章
AD-AS模型
1、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性质及移动
2、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的含义、性质及移动
3、宏观经济均衡及政策分析
总需求与总供给变化对价格水平及国民收入的影响 基本要求:
掌握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含义、政策变化对价格水平及产出的影响 重
点: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含义、总需求与总供给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难
点:
不同的总供给曲线及政策效果。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失业理论
失业、失业的类型等基本概念
2、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类型、影响及治理 基本要求:
掌握失业及通胀的含义、充分变业的含义、失业及通胀的代价、菲利浦斯曲线。重
点:
理解充分就业的含义、自然失业、通胀的含义、菲利浦斯曲线。难
点:
失业与通胀的影响,不同的菲利浦斯曲线及政策含义。
第九章
经济周期理论
1、概述
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及分类
2、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期主义以前及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基本要求:
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类型及对经济周期的解释。重
点:
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类型、经济周期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难
点:
正确理解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
第十章
经济增长理论
1、概述
经济增长的含义、因素
2、经济增长模型
哈一多模型、新古典模型、新剑桥模型 基本要求:
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因素。三大增长模型。重
点:
准确理解哈一多模型与新古典模型 难
点:
正确把握哈一多模型及新古典模型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1、概述
政策目标以及构成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构成、内在稳定器以及政策效果。
3、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效果。
4、主要流派的政策简介
主要流派的政策措施 基本要求: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构成以及效果分析。重
点: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各个流派的政策主张。难
点: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各个流派的政策主张。
参考教材
1.刘碧云,《经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3.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5.(美)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6.刘厚俊,《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7.(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年。8.(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9.(美)格利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第二篇:爱他教育:2014北京大学经济学考研经验汇谈 考研资料 历年真题答案 参考书目
总而言之,个人觉得初试复习的核心参考资料如下: 历年的真题
张元鹏的微观经济学
张延的宏观经济学讲义和笔记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关于索罗模型的题解
戴维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的第一章
吴树青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 刘伟老师的论文集
睹国余老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崔建华老师的政治经济学笔记和教材
这几本资料是必须有的,我认为是复习的核心,不妨称之为“纲”!
政治经济学的复习,主要是反复的看书,啃资料。历年的真题,要经常在脑海里构思如何做答,如何安排答题的逻辑顺序,这就是平时的工夫了。自己要经常的总结政经的复习,勤于归纳,总结,然后自己模仿真题出考题考察自己的记忆效果和思维能力;微观经济学的复习,要把张元鹏的书啃透,不能有任何死角,尤其是书上的图形。另外刘文忻的书和笔记也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不可放过。至于很多朋友感觉比较棘手的博弈论那一块,我觉得可以参考一下张维迎的博弈论那本书。另外,微观的复习还是不能少了做题的。中国石油出版社的微观经济学名校考研题很有参考价值,尽管上面很多题目的解答都存在问题,还有就是张元鹏那本书的课后习题,要是有答案当然最好了,没有答案也应该尝试着多做练习;宏观经济学的复习,牢牢把握两份资料,张延的那份讲义要反复的看,包括上面的所有图形,直到自己几乎可以把上面许多推导过程可以默写过来为止。另一个就是关于经济增长索罗模型的那本习题集和答案,已经有几年都直接考上面的原题了。如果作为了解需要的话,可以看看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但仅供参考,没有考试价值。
1、微观
微观我主要用了2007版张元鹏编的北大出的《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对这本书着重理解记忆,再加上课后的习题:张编的《《西方经济学》例题精解与练习》。这本习题一定要仔细做两遍以上,考试的题型基本在这两本书范围之内。另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历年真题里微观对于作图的重视,对于这本教材里的图也要做到烂熟于胸,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将节省你不少作图时间。有些前辈认为张的那本书关于博弈论部分写的不够充分,要参照张维迎的那本《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可能由于专业课基础薄弱,那本书我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再对照一下真题,貌似只有九几年考了一道比较复杂的博弈问题,近年来考到的都在张的教材范围之内,而且张布置的习题中也仅涉及简单的博弈问题,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我放弃了张维迎的那本教材。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取舍,为求稳妥,一些有时间和精力的同学可以看看那本书。
2、宏观
宏观重点利用的资料是张延老师的课堂讲义,习题和答案,缺一不可。时间充裕或者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宏观经济学的同学也可以看看多恩布什的那本宏观经济学,不过对考试帮助不是很大。对前几年真题的观察可以发现,真题几乎是讲义和习题的直接或间接的再现,但是09年考研的题做了一些变化,有一些需要利用理论解释实际的题,但大体上还是讲义上资料的变型,因此宏观的重点在于吃透张延老师的讲义,做透课后习题。
总之,西经的复习是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的,只要花了时间,做足了功课,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切忌眼高手低,有些题目必须亲自做过,有些图必须认真画过,考试才能游刃有余。
3、政资
政经方面的题,比较注重文科素质,不确定性比较大,因此比较难把握。资本主义部分我就用了一本教材:崔建华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结合崔的讲义,不过感觉讲义帮助不大,主要是教材,但教材没有涉及到垄断资本主义部分,为了保险起见,我还借了一本吴树青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补充了一下,不过真题上垄断资本主义好像从未考过。对政资的复习我大部分时间在对照真题总结教材,每一章都有哪些重点,出过什么题,能够出什么题,应该怎么作答,把这些问题总结成知识点进行背诵。考试的时候出到原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往往涉及几个知识点,因此需要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搞清之间的联系,到答题时进行知识点的组合。政资部分内容不算少,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我是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复述,这样背诵就轻松多了。当然背诵是一项苦活和累活,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是最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各位研友结合自己的情况辩证的看待。
4、政社
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比较杂,但是从考试出题的角度,大多联系国内热点问题,这一部分的复习很多前辈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就是要划分不同的专题。下面是一些总结的比较好的,我这里引一下:政社包括两大块,一是理论部分,总共包括四个知识点:所有制,国企改革,分配问题,市场经济部分。二是应用部分或者说是发展经济学部分,如产业结构,二元经济现代化,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宏观调控,因此针对上面各个专题有所准备政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由于时间有限,政社的复习我主要用了三本书。理论部分我主要用的教材是逄锦聚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比较适合初学,体系比较清晰,比较适合用来整理理论知识点。另一本教材是刘伟主编的《经济学教程:中国经济分析》,这本书我主要用来总结应用部分的知识点,其参考价值主要是涉及产业结构和国企改革的一系列观点。还有一本我比较推荐的参考书是金圣才主编的《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这本书的知识点总结比较到位,更难得的是这本书里有历年经院初试政社试题的答案,很多题目的答案直接出自经院老师的文章,因此适当的研究一下这些真题及答案,掌握出题老师对这些热点问题的主要观点以及答题的思路,再适当加以发挥,将来考试答题方面会有意外的收获。雎国余老师那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也看了,内容不深,意义不是很大,刘伟老师其他方面的著作多是关于产权方面的,有时间的话可以多关注一下他近年来的论文,如《改革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刘伟文集》。
在具体的复习中,理论部分的知识点主要按照金圣才的参考书。所有制专题,除了基本的理论,还整理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分配制度专题包括公平与效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宏观调控、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专题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产权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应用部分的知识点主要是按照刘伟老师的经济学教程以及真题答案进行整理,主要有产业结构专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专题、二元经济现代化专题(包括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区域经济结构专题、宏观调控专题。面对如此多的专题,在最后一轮复习应联系热点,根据重要性程度对各个专题分重点进行知识点的复习。
对我而言,整理知识点做成笔记是政社复习的重要一步,也是最痛苦的一步,完成一个专题的提炼往往需要好几本参照书,需要阅读的材料较多,记忆起来难度也比较大,理解基础上的提炼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经院的考研参考书
北大考研的特色就是,基本上没有参考书。而历年考研的题目基本上来自自己的课堂笔记。经院把这一点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话说回来,她自己的笔记确实不错,比起许多所谓的经典教材,它们对于理论的剖析更为深入,对现象的分析也更为现实。特别是张延老师的宏观经济学讲义,很多知识点都被她分析的入木三分。至于初试的微观,宏观以及政治经济学,在考研论坛上早就有人贴过了,不再赘述。只是谈谈我个人复习中的心得体会。我走过不少弯路,像多恩布什的厚厚的一本宏观经济学,我也仔细看了两遍,对于初试确实实做了无用功。(不过无心插柳,这本书上很多知识点对于复试的准备确实大有帮助!所以在准备初试的时候,如果时间充足的的话,建议看看。)对于政治经济学,我想要博采众长,资本主义部分有两本书,一个就是吴树青任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还有一本就是宋涛主编人大出版社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两本书互相补充,应该问题不大。社会主义部分,需要看的部分就更多了,我已经记不清自己看过那些了,反正在图书馆看到的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书籍,我基本都没有放过,当然不是详细的看,有选择的,把上面某些部分分析的很好的地方做好笔记,的确,该记忆的还是得背诵,毕竟自己的话写出来即使意思差不多,但与教材的写法给人的感受绝对不一样。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复习,带着真题去复习!把真题按考察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当复习到某个知识点时,想想真题有没有考过,如果考过了,怎么去做答;如果没有考过,就问自己有没有可能考到?考到了由该如何做答?这样带着真题去复习,思考。社会主义部分确实很散,但散有散的好处。----无论它怎么出题,总可以扯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部分,在睹老师的书前半部分基本涉及到了,比如公有制的理论,分配理论等,而所有制改革和国企改革在刘老师的论文集里分析的很透彻。最后,关注热点问题就基本OK了。还要联系公共课的政治一起联合复习。社会主义部分很容易联系当前的热点问题,而这又是时事政治的部分,而且政治理论考试中的政治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重复,所以二者割裂不得。这里面更需要强调自己的悟性了。
第三篇:爱他教育:北京交通大学942运筹学考研资料历年真题答案及参考书目
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942管理运筹学全套考研资料2013年真题
【资料清单】
一、北京交通大学942管理运筹学考研真题
1995-2013年历年真题(2013年真题估计在11月初公布,到时候免费更新给大家)
二、北京交通大学942管理运筹学考研真题答案
包含1995-2012年历年真题答案,每份答案会有这年考点的分析以及相关的拓展延伸,2013年的真题答案更新后免费发给大家;
三、考研复习重难点总结笔记
高分考生(专业课146分)根据大纲书本,指南的基础上综合整理的管理运筹学考研复习总结笔记,笔记理清了所有终端难点考点,便于同学们复习是直奔要点,介绍宝贵的复习时间;
四、购买全套资料赠送939、949真题(相关管理运筹学考试)
939、949真题2010-2013年(2013年的真题答案更新后免费发给大家)
五、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管理运筹学历年期末期中试题,运筹学基础历年期末试题
包 含:管理运筹学基础历年期末试题,管理运筹学方面:2011-2012年期末试题,2007-2008年期末试卷,2005-2006年期末试 卷,2004-2005年期末试卷,2008-2009年期中试卷,运筹学基础方面:2007-2008年期末试卷;期中管理运筹学2007-2008年 期末试卷含有标准答案(交大研究生都知道,出期末试题的一批老师,即为考研试题的命题老师)
六、北京交通大学2013考研模拟题试题及答案2套
包含
1.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管理运筹学期末试题2套(模拟题来源于我们 同学在辅导班做培训得来,放心参考)
2模拟题试题答案2套
七、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复试资料
1、交通规划笔记,考上重难点,2,轨道交通笔记,考试重难点,3,、铁路运输组织学期末试题(复试多选一,考生可以先拿到
这份资料,导火索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复试科目)
电子资料(发送邮箱)
一、管理运筹学PPT
二、本科自测题2套
第四篇:爱他教育天津大学817电路考研资料历年真题答案及参考书目范文
本校电路148分大神与你分享
811【电路】此套资料我同学2011年所用(考测控139分,考电气148分),2012年本校生(141分)两届考生精心整理,专为2013考研
独家2012年老老教授辅导班笔记(保证独家笔记,本校优秀考生的,按上课次数整理,保证含金量,强烈推荐!12年辅导班没发真题,但是真题可从中体现,这是价值所在)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具体可以咨询我】
(赠送本科生07级最新课件和
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别的卖家弄不到的,我本科学过)
天津大学校内,外最全面,最权威的电路考研资料,你再也不用到处去各大论坛,店铺等等收集资料了,我保证此套资料包括市面所有版本。
声明:【此套资料我已经过防伪处理,请倒买倒卖者绕行】
811电路】
【适合专业】
机械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工程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数量经济学、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工程管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
详细资料清单:【资料整理人为本校2011考生148分139分整理2012年141高分考生更新】
【A部分:真题类】
1.1996---2010考研真题【关于11年12年真题,可以咨询我】
(11)《电路理论复习指导》,周树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现在这本书的电子版--可以成本代打印!)---天大电路出题的题库(我同学141分复习专业课电路时,天天抱着这本看,强烈推荐,考研必备的习题)
【D部分:赠送篇】
(12)电路课本重点知识(公式)等总结
(13)电路课件ppt(赠送)
(14)电路考研精要与典型题解析(赠送)
赠送《电路理论复习指导》,周树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现在这本书的电子版--
可以成本代打印!)---天大电路出题的题库(我同学复习专业课电路时,天天抱着这本看,强烈推荐
更多最新最全资料, 请关注爱他教育。
第五篇:爱他教育:暨南大学新闻学传播学当代新闻写作考研资料 参考书目 历年真题答案
当代新闻写作
消息写作
第一章
消息概论
广义的新闻:指一切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消息:即以简要的文字或图片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1 信息化时代,消息仍是新闻报道的主角。2 做一名优秀记者首先要学会写消息
(1)从新闻报道的发展来看,消息是最基本的报道方式,其他报道方式都是由消息衍化而来。(2)消息最集中、最新鲜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本质属性——向公众传递最新、最有意义的信息。(3)消息最集中、最鲜明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共同价值——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4)消息最集中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共同要求——迅速、准确、简明。(5)消息的叙述形式是其他报道体裁叙述形式的基本功。消息体裁要求叙述准确、生动、简洁。3 消息写作的基本规律:展现事实(1)事实为本;(2)消息报道的目的在于展现事实;(3)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对象的特征,不加渲染,淡淡几笔简要生动地画出事物的形貌。4 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1)迅速:迅速是消息报道的最基本要求;媒体竞争需要迅速;受众接收需要迅速;能否迅速报道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衡量一家媒体是否是主流媒体的一调重要标准。(2)准确:导语要素准确;事实过程准确;语言表达准确。
(3)新鲜:新鲜和信息有关;新鲜与事件的细节有关;新鲜和事件的奇异性有关;新鲜和新闻价值有关。(4)简明。
第二章
消息的结构要素:标题和导语
一条消息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一 消息的标题 作用:吸引受众、揭示事件意义、美化版面。2 类型:(1)单行标题:直截了当叙述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多以叙述为主。(2)双行标题:一种是引题+主题;一种主题+副题。(3)多行标题:引题、主题和副题齐全。(4)插题:插在文中的小标题。概括一个段落的中心内容,方便受众接受;突出一个段落的核心信息,使编排更加醒目、美观。要求:概括准确;简明扼要;生动形象。(5)提要题:概括新闻内容要点的标题。二 标题的制作技巧
虚:指从新闻事实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思想意义。实:指从新闻事实中概括出来的最主要、最精彩的事实。引题可虚实结合,主题以实为主、虚实结合,副题以实为主。三 按语的写作
按语:即编者按,是用来评论、说明、推荐、建议、解释报道的言简意赅的文字。1 特点:(1)开门见山,直截了当;(2)突出醒目;(3)见解有一定的高度。2 作用:(1)推荐新闻内容;(2)揭示新闻要点;(3)揭示新闻意义;(4)唤起受众注意。3 写作要求:(1)立足报道内容,又高于报道内容;(2)态度明确,注重引导。4 写作方法:(1)推荐型写作。评论性较强,编辑部的观点、立场、倾向鲜明。(2)说明型写作。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帮助人们理解新闻事实。(3)提示型写法:有指导性的特点。四 消息头 分类:讯:主要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方式想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通过电传、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形式传递的新闻。2 作用:(1)信息的独特标志,区别于其他文体;(2)版权所有;(3)表明消息来源,以使读者判断消息的真实性与权威性;(4)文责自负。五
消息的导语
消息的导语:指消息特殊的开头部分,用一两句话或几句话,有时也就是第一段,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或反映出事实中主要的思想和意义。1 任务:揭示主题;叙述最精彩的内容,吸引受众。2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一个“H”):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如何(how)。3 类型:(1)直接叙述式导语——单刀直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一段,以叙述为主;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二段,先描写细节,后概括核心信息。(2)延缓式导语——吸引人的故事。延缓式导语在开头并不先交代关键信息,而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人们急切地想知道是什么或者怎么回事。3 双导语。两件事在同一时间发生,导语中并提两件事,称之为双导语。4 导语的一、二、三、四代
第一代,19世纪60年代。六要素齐全,称全型导语。
第二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其他要素在主题部分叙述。第三代,20世纪70年代左右。这一时期的导语被成为延缓式导语。
第四代,20世纪80年代左右。同一事件里,有两个或更多的事实必须写进导语里才能表述得更准确更清楚,这种岛屿叫多元素导语。
四代导语灵活运用,不以年代论短长。
第三章 消息的结构要素:主体和结尾 一 消息的主体 1 作用:(1)解释、深化导语;(2)补充导语中没有涉及到的事实。2 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1)围绕主题选材、尽量具体;(2)层次具体,叙述生动:一是注重现场描写、二是注重描写事件的情节。二 消息的结尾 补充式:补充必要的新闻事实或背景材料,使事件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强调式:强调不是重复,而是补充一些新的背景材料使原来叙事过的内容更加具体和清晰。3 回味式:结尾自然描绘出一幅画面,让人产生一种美好的联想。
第四章
消息的背景和来源 一 消息的背景材料
消息的背景材料:指那些用来解释与新闻事件和人物相关的事实材料。1 作用:(1)深化主题;(2)补充事实;(3)解疑释惑;(4)介绍人物。2 消息背景的类型:(1)知识背景:使新闻事实叙述得更准确;让受众了解事实时增加一些有关方面的知识。(2)对比性背景:今昔对比、彼此对比、正反对比、正误对比、先进与落后对比。(3)注释性背景:新闻事实中有些内容牵涉到一些技术性、知识性问题,不注解人们难以看懂。二 消息来源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消息来源的渠道:(1)记者采访;(2)通讯社电稿;(3)公众来电、来信、来稿;(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2 消息来源的种类:18种(P63)
不明确新闻来源的原因:一是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上的重大事务和一些敏感问题;二是避免对提供信息来源的人造成伤害;三是保护当事人的权益。3 消息来源可信度测试:(1)查阅记录:该消息来源过去是否提供了正确的信息;(2)可确定性:该消息来源能否提供证实消息的其他证人的姓名或文件;(3)接近性:该消息来源是否处于知道他所传播事实的位置;(4)动机:该消息来源是否有动机提供合理材料;(5)考察上下文:信息是否与事实相符;(6)可信性:该消息来源是否稳定,是否处于记者控制之下。
新闻报道与新闻事实的层次:第一层,新闻发布稿、新闻发布会、演讲、声明;第二层次,证实材料、背景、记者观察、自发性事件;第三层次,重要性、影响、原因、结果、分析与解释。
第五章
消息的结构类型 一 倒金字塔式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写作时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然后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呈递减排列的结构方式。优点:一,有利于受众一开始就能方便地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二,有利于编辑安排版面。二 金字塔式
金字塔式结构,也称积累兴趣式结构:结构上小下大,先从一点写起,一段比一段具体,一段比一段精彩,最后出现事件的高潮。
金字塔式分两种:一,按新闻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时间要素是强调的重点。二,按新闻事件进展由始到终的顺序。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重点。
特点:开头不马上进入高潮,把读者注意力慢慢引入高潮。优点:条理清楚,现场感强,事件完整,故事性强。缺点:开头平淡,不吸引人,耐心读到结尾才知道结果。1 时间顺序式(又称编年体式):时间顺序式,即按新闻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一种结构方式。2 事件顺序式:时间顺序式结构也离不开时间,事件的进展是决定因素。三 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结合式
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结合式写法:是在导语部分按照倒金字塔式安排,把核心信息放在前面,主体部分按照时间或时间发展顺序写下去。四 立体式结构
立体式结构:指文字与画面结合、单一事件与事件之外大量的背景等相结合的非线性文字报道模式。五 故事式结构
故事式结构:是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情节线索贯穿下来,开头结尾均较完整。这种写法适合那些情节性事件,有过程,有细节。另一种写法是导语使用倒金字塔式,先说出事件结果,然后从故事发生写起直到故事结束。六 散文式结构
散文式结构: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引散文写法。
特点:一,有一条引出主题的线索;二,不受到金字塔式结构限制,开头没有导语;三,描写事件现场、环境、人物轻松自然、娓娓道来。
第六章
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指对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和跃进性的。特征:一,具有变动性特征。二,具有故事性特征。三,具有过程性特征。事件性消息包括:动态消息、特写消息、简讯。一 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指对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及时报道的一种消息体裁、1 动态消息的特点:(1)快速:时效性强;(2)简短:一事一报;(3)客观:纯新闻。2 动态消息的写作:(1)展现事实现场,报道最新动态;(2)展示事实原貌:既要善于撷取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引起受众注意,又要展示事实原貌,让受众了解事实真相。首先,记者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能够很快发现生活中被一些表象掩盖的重大事件;其次,要努力将事实中的真实面貌揭露出来。(3)叙述准确生动:事件发生现场的地理位置、当事人的姓名年龄、事件中的一些数字等都要准确无误。生动,关键是要能找到富有表现力的细节。(4)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准备连续报道。二 特写性消息
特写性消息:即视觉新闻,是形象化、立场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化、形象地看到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
特写: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文体,是指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特写的种类:特写有两种体裁形式:一种是快速简短,用特写镜头的手法报到现场事实动态的样式;另一种是篇幅较长具有可读性的报道体裁,可称之为特稿或特写。前者属于消息类范畴,故称特写性消息。后者 属于通讯的范畴。特写性消息的特点:(1)描写现场如临其境:现场观察细致入微;再现报道对象的具体状态。2 突出局部,浓墨重笔。(3)写形传神,追求神似。找出有特色的地方三言两语写出其本质特征,给人以可视性、可感性。3 特写性消息的种类及写作:(1)人物特写:以人物为特写对象,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或行动,以此来烘托现场气氛,传递现场信息。也可以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烘托现场气氛以显示人物的行动价值,是新闻更具有可读性。(2)场景特写:重在描写事件发生现场中最典型、最感人的场面,通过再现场面的状态、气氛、进展情况,展示出新闻事件的价值。(3)特写性消息要求透过画面,反映主题。通过画面再现反映社会前进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三
简讯
简讯:又称简明新闻、短讯、快讯。有的媒体叫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信息快递等,是事件消息中最快、最简洁明了的一种报道体裁。1 简讯的特点:(1)新闻要素可以不全,重点突出三个或四个要素,只写明时间、事件、人物即可。一般不交代背景或不详细交代背景。(2)受众获取信息方便简捷,一目了然。200字以内。简讯的适用范围:第一种情况是重大新闻或者受众比较关心的新闻,为了突出时效性先发一条简讯,然后再做详细报道或追踪报道。第二种是非重大新闻,时效性不是很强,但有新闻价值和愉悦价值,常作为简讯报道。3 简讯的种类:国际简讯和国内简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和体育简讯。4 简讯的写作方法:(1)内容有趣,富有吸引力;(2)快速报道,加强时效性;(3)善于提取核心信息。
第七章
非事件性消息
非事件性消息:指的是对刚刚发生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发展成就、可供参考的方法和信息等事实的报道。特点:(1)行为主体宽泛。(2)事实发生的时间、空间概念模糊。(3)报道内容较广泛。一 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对某一类事实或某一事实的次面进行宏观性报道的一种消息体裁。1 综合消息的特点:(1)综合性强;(2)策划性强;(3)创意性强;(4)资讯性强;(5)思维方式上,综合性消息多用归纳性思维。2 综合消息的传播作用:(1)给政府、社会提供信息参考(政府关注);(2)给受众提供资讯、服务内容(市民关心);(3)给受众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导向作用明显);(4)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独家报道);(5)记者施展才能的机会(记者的发现)。3 写作综合消息的素质:(1)记者应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2)善于联系、比较。4 综合消息的写作技巧:(1)点面式写法:先从一个点即一个生动的事实或一件事写起,然后由点到面,影响主题。(2)纵深式写法:一般是通过一种湿湿的表面现象,向本质层层递进,直到完全反映出事实的内涵。(3)对比式写法:横向对比是用此事实进行对比,以显示此事实的新闻价值。纵向对比是历史对比法,通过现在的事实与过去的事实对比显示现在事实的新闻价值。(4)并列式写法:把事实分成几个部分,几个部分的事实从不同侧面说明一个主题,几个部分之间呈现并列关系。5 综合消息的写作要求:(1)掌握材料要全面充分:要考虑报道对象的现实情况,还要了解其历史发展,既要掌握面上的情况,还要了解点上的情况。面上的情况要有综合性特点,点上情况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典型性。(2)在提炼主题上多下功夫。(3)综合而不议论。6近年来综合消息报道的两点变化:(1)时效性增强;(2)报道观念更新。二 述评性消息
述评性消息:指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对事实发生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进行叙述与评说的新闻报道体裁。述评性消息的特点:述评性消息报道新闻事实是第一位的,首先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述评性消息的叙事方式是就事论理;叙事方式:夹叙夹议;传播效果:述评性消息有明显的主观倾向。2 与其他分析性新闻的区别:述评性消息可以跳出事实、直接说话(主观性强)。3 与新闻评论的区别:(1)新闻评论所用的事实不一定是新近发生的、发现大,对时间要求可以宽一点。述评性消息中的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2)新闻评论对新闻事实的要求不一定完整、清晰,事实则可以是片段的细节性的,只是能说明观点就行了。述评性消息对新闻事实的要求则是一定要完整、清晰。(3)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是:观点— 事实— 观点。述评性消息的思维方式:事实中有明显的倾向性,或是事实—分析。(4)新闻评论只是评论一种功能。新闻述评兼有报道报道和评论两种功能。4 述评性消息写作;(1)先报到新闻事实,然后用背景材料对事实进行分析。(2)亦述亦评,夹叙夹议,述中带出评。以述为主,评的表现形式是根据新闻事实或借助背景材料进行客观分析,而不是记者站出来议评。三 政府新闻报道
政府新闻报道:指对地方政府工作、活动的最新事实报道。1 范围、内容 2 意义:(1)让公众了解自己;(2)纽带、沟通功能。3 记者如何与政府打交道:(1)建立联系;(2)定期或不定期到政府部门“工作”;(3)了解政府的有关纪律;(4)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的会议;(5)勤奋。4 政府部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1)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媒体发布政府的有关情况;(2)政府新闻发言人要按照规定真实客观地为媒体提供有关信息;(3)政府领导人应定期或不定期在电视上与公众见面,主动介绍群众关心的问题;(4)与媒体打交道应以普通人的身份,不应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出现。5 政府新闻的报道方法:(1)人情味;(2)利用互联网;(3)查找统计表、图表;(4)拜访政府办公室。6 政府新闻的写作:叙述清楚政府便民举措的方式和内容,是百姓一目了然;迅速将政府部门最新信息告知公众;围绕主题,写出现场发生的具体戏剧性的场面。四 消息报道的几种变化 1 报道观念的变化:(1)报道的主题有一定程度的公开化,一是舆论监督加强;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政府信息增加了透明度;三是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意识逐步增强。(2)重要事件报道有一定的灵活性。(3)受众意识普遍受到重视。报道方式的变化:(1)更加突出核心提示、插题的普遍运用,讲究信息的可视性;(2)时间细节化,采访当事人的内容增多,现场感增强。3 消息报道存在的几个问题:(1)片面追求时效性,新闻的专业精神受到挑战;(2)片面追求可读性,忽略了必读性;(3)制造噱头;(4)当代大学生报道过分娱乐化。
通讯写作
第八章
通讯报道概论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写作手法更灵活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消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通讯告诉人们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深度报道告诉人们为什么发生这件事。一 通讯报道的发展 五个时期:(1)典型报到时期(1977年以前);(2)大特写时期(19861994);(4)深度报道时期(1985-1998);(5)调查报道时期(1999 – 21世纪)。二 典型报道对我国通讯的影响
典型报道:是对先进人物模范事迹的报道。我国的典型报道明显的标志是在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后。1963年以后对雷锋的典型报道,加上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题词,使典型报道走向顶峰。典型报道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变化,即对典型人物报道开始进行叫冷静的思考。这种思考是从步鑫生的典型报道引起的。典型报道的宣传作用:歌颂战胜困难的勇气、颂扬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中华民族精神。三 通讯报道的发展趋势 典型报道更加平民化、人性化。人性化:就是淡化宣传和说教的成分,以人为本,体现人的内心真诚。2 加强感染、鼓舞力量,去掉教化痕迹。(1)新闻事件的故事性。通讯可以通过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来宣扬一种思想或信仰,宣扬一种道德和规范。一个好的故事应具备两个条件:社会价值,体现在以当代感人的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歌颂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事件和人物;阅听价值,体现在通讯应当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形象,真实的反映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等伟大精神。(2)更加注重新闻人物的新闻性。(3)口号式、命令是的语言是当代人所不愿接受的。3 写作手法上大胆创新。(1)写作观念上,凡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文化都要敢于拿来。(2)形式上改造。写作上可以体现风格。报道风格,体现在具体的环节中,记者在选择角度、提炼主题、叙述事件和描绘人物中都能显示出报道的风格。四 通讯的种类和特点 种类:事件通讯、人物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2 特点。通讯与消息的异同之处:(1)相同之处,1)都讲究时效性;2)新闻价值的要求相同;3)都要求真实准确,用事实传递信息。(2)不同之处,1)表述方法不同:消息简洁明快的概括叙述一件事;通讯时详细的新闻、展开的新闻、形象化的新闻。2)写作侧重点不同,消息主要是写事;通讯主要是写人。3)思维方式不同,消息主要用逻辑思维;通讯主要用形象思维。4)结构方式不同,消息遵守一定的格式;通讯采取灵活多样的结构。
五 通讯的叙事原则 客观叙事。通讯的客观叙事在于故事更生动,时间更详细,细节更吸引人,人物行动更具有感染力。通讯不特别强调抒情和议论,最好让报道中的人物站出来抒情和议论,这样更真实、更有报道价值和宣传价值。2 形象描绘。事、理、情结合,恰当议论,画龙点睛。
第九章 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细深入的报道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件的新闻体裁。一 事件通讯的特点 1 事件完整。2 事件条理清晰。(1)理清线索;(2)交代清楚事件因果关系;(3)核心是人。二 事件通讯的新闻价值与接收效果 1 选取具有可读性的事件。(1)把事件编织成详细的故事,人情味写法体现在从家庭的故事写起;从交友的活动写起;从个人的爱好写起。(2)事件,事件是从某一状态向另一状态的转化。(3)故事,一个故事至少包括两个事件,这些事件构成一个系列,这个序列必须有某种可续性。可续性是指故事中的事件必须安排的能够激起受众的兴趣,使他们渴望看到并且能够看到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事,某一人物、某个场面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矛盾如何解决。时间:一是显示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即时效性;二是系连性,即时间在事件叙述中起联系作用。空间:是联系事件的又一因素。以叙述和描写事件为主,写事见人。事件通讯写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一般都很概括。人物通讯的写人则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周围人们的看法,从不同角度刻画任务的精神世界。3 小中见大,显示其新闻价值。三 事件通讯的种类和写作
事件通讯有:政治性事件、社会性事件、灾难性事件和文化性事件四种。
(一)政治性事件通讯
政治性事件通讯:指对重要政治活动的通讯报道。政治性事件通讯写作:第一,选取重要的事件,重要的事件本身就具有社会影响力和传播价值。第二,对政治事件的叙述描写尽量客观。第三,写活政治事件中的人物。在客观报道方面:第一,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事件。其次,通讯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换,把事件叙述得完整清晰。再次,报道中大量的细节运用使事件更加生动。叙述、议论和抒情的结合要起到叙述时间或人物的作用。
(二)灾难性事件通讯
灾难性事件属于突发性事件,是人们预想不到的也不愿意发生的事件。1 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意义及价值:(1)纠正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错误观念。(2)及时报道有利于政府决策。(3)负面新闻正面报道不利于查清事件的真相。(4)媒体公正介入力戒炒作,避免渲染血腥暴力情节。首先,报道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进行放大式的炒作,媒体的出发点应该是社会公益和正义。其次,尽可能以客观公正、平衡的方式进行报道。(5)灾难报道越来越透明。第一,突发事件报道更有人情味。第二,文责突发事件彰显“双敢”精神。每次重大突发事件被报道出来以后,常伴随着政府对事件原因的深入调查以及对事件责任人的严厉处理。灾难性通讯报道的写作要点:(1)交待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灾难造成的后果;(2)写明引发事故的原因;(3)描述事故现场,这是报道事故的最重要依据;(4)描述事故发生的过程,这是灾难性通讯报道写作详细的部分;(5)目击者描述;(6)知情者介绍情况;(7)准备连续报道,不断逼近事件真相。
(三)社会性事件通讯
社会性事件通讯:指反映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事件通讯报道。事件在社会上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意义在于认清事件的重要性,以促成社会关注和对问题的解决。
写法:1 描述性写法。重在对事件发生现场、事件中人物的行动及语言的描写,从而显示出事件的意义。2 剥笋式写法。以新闻线索作为写作起点,随着采访的深入步步逼近,知道彻底暴露事件的真相。3 自述式写法。是以事件中人物的口吻叙述事件经过。娓娓道来,故事性强,富有吸引力。《八个男人换回来的一个生命》案例分析:第一,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成功范例,报道中描写几个感人的故事,通过故事再现了当时现场人们在危难时的真情。第二,记者的叙述除了开头有几句议论之外,主要通过再现现场的事件向社会展示了危难时人们可贵品质。第三,围绕事件写人,没有脱离事件去表现人物,在事件发展中动态地表现人物,而不中断事件发展。
(四)文化性事件通讯
文化性事件通讯:指那些有关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件通讯。文化性事件的文化价值:事件的消费价值很明显,还有一种观念的导向作用。
文化性事件的新闻价值:社会上关注的人物或事件,受众对此类事件具有很强的阅听兴趣。文化性事件通讯在于报道出一种文化的精神、文化的价值,使人感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
第十章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用来展示新闻人物事迹与 形象的一种新闻体裁。人物通讯以先进人物和丑恶人物为主要报道对象,同时也关注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或正处于转变中的任务的报道。一 人物通讯的类型 先进人物。2 反面人物。3 新闻人物:(1)有创造精神的精英人物如公共知识分子、有改革精神的企业家和明星;(2)有争议的人物;(3)平凡的人物。二 关于典型人物的典型性问题 1 典型材料。(1)典型材料的属性:从新闻价值方面衡量,典型材料具有普遍意义,能显示出报道对象的重要性;从认识论方面看,典型材料能折射出事物的盖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审美角度看,美的事物是功利的,典型的。典型材料的局限性在于它只是事物的局部而不是全体。第一,典型以外的事实可能得不到真实的反映。第二,如果对典型材料的性能的强调超过了极限,可能会出现负面效应。(2)处理点型材料应从个性出发去寻找共性,而不是从个性出发去寻找个性。典型人物。人物具有代表性,或是有新闻价值,任务的活动具有故事性。人物形象,是记者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新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有一定的区别。在写典型人物时,既要写出他们突出的一面,又要写出他们普通人的一面。典型人物的语言。语言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典型人物,会出现概念化的痕迹,失去了典型的意义。典型人物的语言应是原始语言,可以选择,但不能彩排,更不能任意拔高。典型人物的性格。典型人物的思想、行为不是直线发展的,同样有认识过程,有矛盾反应。写出他们矛盾的性格、矛盾的举动,不但不会削弱典型人物的正面效果,而且会使其更丰富、更真实。三 人物通讯中的感情色彩
一是客观性情感:记者不直接出场,通过叙述事件,描写环境等表现出来,也就是让叙述或描写的对象出现以抒发情感。叙述对象— 人:让人物的语言、行动表达感情。叙述的对象—物:寄物于感情。叙述的对象— 环境:通过自然环境的恶劣或美丽来感染受众。二是主观性感情:记者直抒胸臆式的叙述或描写。四 当代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 人物类型多样化。2报道理念的平民化。3 先进人物平民化:展示人的人生曲线和内心世界。首先,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写出真实的人物。其次,深入实际深入人心,写出人物个性。4 英雄人物,仍是百姓心目中的楷模。
五
人物通讯的写作 通过人物的事迹报道人物形象。2 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人物行动展示人物风采。人物的精神状态是看不见的,写出来也是作者自己的体验和推测。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看明白。叙事在时空中转换;人物在行动中展示。3 通过语言描写人物。语言可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世界。4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环境——人物通讯如何让人感动。六 负面人物通讯写作 对反面人物的报道主要是揭露其罪行。2 通过大量事实报道以警示后人。3 通过大量事实报道探讨滋生腐败的根源,杜绝腐败源头。4 负面人物通讯应注意的问题:对一些犯罪细节应防止过细、渲染过度,否则会成为一些居心不良者作案的技术指导。一些凶杀现场惨状特写、刑事案件作案过程描写太滥会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尤其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精神污染,教唆犯最。再次,媒体对这些报道不应一哄而上。客观报道不隐瞒事实真相,但也不是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掩盖社会真实。七
人物通讯的结构 1 开头:(1)概括式。是从人物诸多的事迹中概括出最有代表性的事实。(2)描述式。通过一些细节从侧面描写人物,突出主题,故事性强。(3)介绍式。开头简单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使读者对人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 主体:任务的事迹很多,最好归纳成几个方面。3 结尾:(1)留下余味式。结尾寄情于景,表达对人物的深情怀念。(2)直抒胸臆。(3)自然结尾。(4)议论式结尾。第十一章
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报道工作中的经验或问题,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推动实际工作的报道文体。一 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及文体特点 1 报道内容:(1)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件或事实,介绍某项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经验。(2)批评和揭露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或对策。(3)反映工作中某些带倾向性的苗头,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单位引起重视。2 文体特点:(1)针对性强。(2)时效性强。(3)运用大量背景材料说明某些经验、问题或有倾向性的苗头的重要性、严重性和危害性。二 工作通讯的写作思路
抓住两条线索:一是在报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抓住带有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以便于及时修正;二是在报道工作中的经验时要抓住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指导面上的工作。1 舆论监督,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重大失误。(1)工作通讯的报道价值在于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某些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2)工作通讯的报道效果在于以事实服人,做到实事求是。不但准确叙述出事实的原貌,而且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善于发现工作中有创造价值的事实和有规律性的经验,知道今后的工作。三 工作通讯报道的变化 人本意识、环保意识增强。2 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增强。
第十二章
风貌通讯
风貌通讯:指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风土人情的报道。反映新貌、抓住特色、点面结合、开阔读者视野,增长读者知识,给人以现场感和美感。一 风貌通讯的基本特征
风貌通讯的表现题材:第一,反映一个地区、一条战线或一个单位发展变化的新气象、新风貌;第二,报道重要的建筑工程、展览会等内容;第三,介绍旅游风光,赞颂革命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第四,反映异国他乡的社会现状和风土人情。
特点:1 全景式。点面结合。2 突出“新”。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二 风貌通讯的写作 通过典型事实反应全貌。2 选准角度,重点写“变”。3 通过写人来展示风貌,并在展示风貌中展示人的风采。
风貌通讯品种丰富:第一,风貌通讯不像事件通讯尤其是灾难性事件那样容易产生轰动效应,它属于较静的一种体裁,字里行间透着一种生活气息。第二,风貌通讯更加注重人物描写,想特写靠拢。第三,风貌通讯更加注重社会变迁,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向工作通讯靠近。
第十三章
速写
素描
花絮 一
新闻速写
速写:是绘画中的一种手法,即用碳条、铅笔、毛笔在短时间内快速勾勒出人或物的主要特征的一种绘画方法。新闻速写:是借鉴速写的绘画方法,用快速捕捉和简笔勾勒的手法迅速描绘出事物或人物的主要特征的新闻报道体裁。新闻速写的特点:(1)真实而有趣;(2)简洁而不枯燥;(3)快速而富有历史价值。2 新闻速写的写作:(1)快速捕捉对象的特征(2)抓住细节,令文章生辉。特写用细节常精雕细刻,速写用细节一般点到为止,不做铺陈。二 新闻素描
新闻素描:指用朴素自然的方法,客观地描写新闻事实的一种报道文体。1 新闻素描的特点:(1)新闻素描冷静地描绘出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原貌,不想特写那样放大片段集中描绘;(2)新闻素描讲求层次丰富;(3)新闻素描通过描写,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场面。2 新闻素描写作技巧:(1)描写朴实。(2)过程描写。三 新闻花絮
花絮: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一些趣闻。花絮的篇幅不长,但报道的内容有信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1作用:(1)烘托价值。(2)观赏价值。(3)文化价值。2花絮的写作技巧:(1)以小见大。(2)风趣幽默。第十四章
专访
专访:是针对一些专门问题或事件,对有关人物进行访问的及时性报道。
专访趋势:名人专访增多;探讨性专访增多;社会问题专访增多;网络专访增多。一 专访的特点 针对性增强。针对性是指受众在一个时期内较关注的问题和人物。2 报道时机的选择要恰当,发挥专访的传播效果。3 权威性强。二 专访的类型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的访问对象一般是新闻人物、明星或英雄人物。事件专访。主要介绍有报道价值的某一新闻事件,即通过专门访问某一事件的当事人,介绍这一事件的有关情况。问题专访。针对社会上某一事件或某些热点问题的看法进行专门访问。被访者一般是专家学者或事件当事人、知情者,他们对事件或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这类专访常对某一问题谈得较深入,给受众的启迪性较明显。三 专访的写作 选好写作“由头”。由头是指新闻采访的原因。一些名人在今天又有了新闻,这些新闻就是写作由头。抓住由头,可以使原来的背景材料再活起来。这叫新闻资源的再生。突出任务的个性。人物个性即人物性格特征。可以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从他们的某一方面写起。3 写好现场气氛。开头与结尾的安排要自然。
深度报道
第十五章
深度报道 一 深度报道的含义
深度报道:指客观、冷静、富有思辨性地描述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层次的报道方式。
深度报道并非一种新闻体裁,而只是一种报道的方式。二 深度报道的种类及特征 深度报道的种类:按文章体式分为:单篇型和集合型两种。按报道方式分为: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连续性报道;系列性报道;专题性报道。2 深度报道的特征:(1)重要性。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次是意义重大。(2)完整性。(3)深刻性。(4)综合性。表现为体裁的综合、手法的综合、内容的综合。(5)知识性。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三 深度报道的写作方法 选题重大:拨动社会最敏感的神经。2 视角独特:发现幕后的新闻。3 爆出关键型材料:写出社会良知,增强舆论监督的功能。4 表达自由灵活,语言风格多样。5 深度报道篇幅一般稍长。四 深度报道的未来走势 深度报道正朝着应有的科学、理性迈进。在报道内容和报道理念上,更加关注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问题。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得到更多关注,深度报道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挖掘上更能显示出人文精神。3 经济最前沿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深度报道。4 深度报道创造价值。5 深度报道的弊端:(1)深度报道的时效性不强。(2)深度报道的篇幅较长,可能会增加阅读难度。(3)深度报道涉及的问题较为敏感,新闻媒体揭示事实的真相与报道对象试图隐瞒事实形成尖锐矛盾,这势必会增加报道的难度,给记者提出挑战。
第十六章
解释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是侧重于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报道。它是运用相关事实对新闻事件作出有深度的说明或提供背景材料的一种深度报道方式。一 解释性报道概论 来源: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2 特点:(1)其新闻价值主要表现在对新闻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发生这件事有什么意义的解释上。(2)大量使用背景材料。(3)可观性强,不做主观臆测。(4)这类报道适合于重大的社会问题、国际问题,以及人们关心的需要回答的问题。(5)除了运用常见的叙述方式外,还有夹叙夹议、描述的穿插、场景的描写等手法,增加了其广度和深度。3 适用范围:第一,重大国际事件尤其是突发性国际事件;第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第三,重大科技成果的研究立项与研究成功推广使用时;第四,新经济政策的出台,关乎人民生活切身利益的事项; 第五,社会上出现的异常现象如自然现象。4 解释性报道对记者的要求;(1))有较高的文化修养;(2)有广博的知识面;(3)有较高的新闻敏感;(4)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二 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充实新的事实,使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更明显易懂。解释时讲究客观性。即用新闻事实、背景材料进行水到渠成的分析。
1对比性开头。用现在的事实与已经发生的事实作对比,主要解释现在事3 开头与主体部分写作。(1)开头:○2单刀直入式开头。直接解释事件产生的原因,快速进入主题。实存在的原因。○(2)主体。依据开头提出的问
1结论式。○2展望式。在揭示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后,展望未来,提出某题使用背景材料逐步推进。(3)结尾。○3警示式。指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警示有关人员和部门注意问题的严重性。种解决问题的希望或办法。○
第十七章
精确新闻报道
精确新闻,也称精确新闻报道:指记者在采写中运用调查、统计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新闻报道。精确新闻常使用的方法是民意调查。广义的精确新闻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基础的新闻报道。精确新闻报道把社会科学的观念与自然科学的具体方法引入新闻学。一 精确新闻概述 精确新闻报道的方式:一是记者自己独立做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进行的报道;二是记者利用调查机构的报告来进行的报道。精确新闻报到的作用:(1)反映民意。(2)调整错误观念。(3)摆脱消息来源的控制。二 精确新闻的写作 四种类型的精确新闻写作:(1)描述型。描述型新闻主要包括对某社会现象、某种社会观念等进行调查统计后的报道。这种报道主要是对调查结果做线性的描述。其目的是用数字向社会报道一种现象。(2)探讨型。即对一些新的事物或没有被公众人士道德事物进行民意调查后作出的报道。目的是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探讨性精确新闻报道要求调查机构具有权威性,调查对象具有广泛性。否则难以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继而影响新闻价值。(3)解释型。解释性精确报道常针对某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调查后,用调查数字进行解释,分析其原因,提供给民众和有关部门进行思考。(4)观察型。观察型主要指的是针对社会上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动态,预知某种因素导致未来产生的后果及影响等,便于有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使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求记者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和社会敏感,要具有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使调查统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报道的及时性。精确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加强报道的规范性;第二,增强报道的时效性;第三,增强报道的趣味性和立体化;第四,加强挖掘问题的深刻性;第五,培养精确新闻的报道人才和精确新闻报道理论研究人才。
第十八章
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有人称之为揭丑报道,是西方新闻界一种比较特殊的报道方式,是隐瞒的消息经过记者亲自调查弄清事情真相所进行的报道。专门揭露社会阴暗面和政府黑幕。一 调查性报道概述 1 调查性报道的种类:(1)政治性调查。是指涉及到政治体制、制度、权利、法律、民主等事件和问题的调查报道。要求:第一,媒体和记者首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坚决维护正义的鲜明立场和决心;第二,在调查过程中,重要事实证据,有关照片、录音资料一定要搜集全面、准确;第三,调查过程中遇到困难后要想尽办法解决,力争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要有包不退缩的信心和毅力。(2)社会性调查。是针对社会上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事件的调查。(3)经济调查。是针对在一定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经济问题进行的调查报道。
二 调查性报道的写作 1 写作前的准备工作。(1)发现线索。方法:第一,要求记者平时注意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随时抓住可利用的线索。第二,阅读报刊杂志和看电视时发现新闻线索。(2)研究线索。(3)理清头绪。(4)着手调查。(5)搜集证据。调查性报道的写作思维:(1)逆向思维写法。即以事件结果为起点,找出事件的发生原因的一种写作方法。开头简单描述事件过程。主体部分重点描述事件是“怎么样”发生的、“为什么”发生,逐步追出事件真相。(2)叙述冷静客观。对事实中的人物、人物与事件的矛盾、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结论与事实的矛盾,只能用调查道德事实来展现,记者只是客观叙事,不做任何评论。
第十九章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指把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新进展、新情况,连续不断地报道给受众。系列报道:有策划性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报道深刻地反映一个主题,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一 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是对新闻事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跟踪式报道。使受众对报道对象和内容有完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1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区别:连续报道的特点是,事件的走势、结局均无定论,记者不能控制事件,而受事件进展的制约。系列报道是事件已经发生,经过策划分期分批地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报道。2 连续报道的思维过程:(1)首次报到写作— 交代故事梗概。预知事件的受此报道可以介绍有关背景。(2)第二次追踪报道写作— 矛盾展开。要求:第一,与第一次报道相连接;第二,提供第一次没有报道的新情况;第三,提供详细的背景材料;第四,搜集第一次报道后的反映。(3)第三次报道写作— 交待事件结果,解决矛盾,故事结束。连续报道的写作技巧:(1)掌握读者的接受心理,激发受众的接受兴趣。连续报道的新闻事件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变化中,一般要补充叙述新闻的要素或要件,使之不断完整、明晰。(2)一张一弛,波澜起伏。二 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及围绕同一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连续推出的报道形式。1 系列报道的特点:(1)策划性强。(2)系统性强。(3)透视性强。(4)独家性强。2 系列报道的写作:(1)选题。A选题原则:应该选取群众关心的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事件。B选题方向:第一,策划者能及时、敏锐、准确地判断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必须加以解决的矛盾。第二,选择的个案要有典型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前瞻性。C选题角度:选取独家事实、独家观点、独家分析、独家背景、独家人物等相对独到的报道角度。D选题基础:要以事实为基础,占有大量的事实根据。E 选题依据:以政策为依据,包括党和政府在一段时期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2)报道及时。(3)讲究社会效果:要富有人文关怀精神,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生存状态。(4)系列报道的写作结构。A提示。交代策划的目的,解释报道的主题,便于读者了解概况、引起社会关注。B 导语。三种写法:一是概括事实;二是用“白描”手法设置一个具有情节性的事件然后过渡到主题;三是用专家或事件中人物的话激发受众的接受兴趣。C主体。运用事实和背景展开报道,可从几个方面反应主题,使主题得以全方位地体现。D 结尾。设计一个发人深思的结尾,让受众对报道的事实有所启发和领悟,也便于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新闻业务研究
第二十章
故事化报道
故事化报道:是一种形象化的报道方式,即以讲故事的形式报道新闻。起源于法国。一 法国的杂闻写作
杂闻的报道并不是反映事实,二是将事件进行组织、使其成形并加以叙述。二 美国的新新闻学
特点:一,大量描写戏剧性场面;二,大量运用对白;三,详尽描写新闻人物所处环境;四,淋漓尽致的表现记者和新闻人物的观点;五,详尽的独白自白和意识流,带有明显的虚构成分;六,角色的拼凑;七,语言和标点使用上的大胆甚至滥用。新新闻学是主观性报道;2 新新闻学是一种以小说手法报道的形式与技巧。三 中国新闻故事化报道理论的提出
穆清的散文笔法指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自由活泼、清新明快的写作手法。李希光指出,新闻记者的任务一半是传达信息,另一半是讲一个好故事。
四 我国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线索 大特写:开拓通讯体裁报到空间;2 深度报道时期;3 现场短新闻时期:形象化报道;4 调查性报到时期;5 故事化报道繁荣时期:(1)激烈的媒介竞争催生故事化报道;(2)三贴近的提出和报刊的治理整顿,为故事化报道提供了有利的环境;(3)现代社会的节奏使报纸读者越来越缺乏耐心逐字逐句读每一篇报道,他们更多的是需要适用的咨询和阅读上的愉悦。五 新闻故事化报道叙事学分析
新闻叙事是对现实社会中新近发生的湿湿的叙述,新闻叙述是一种最严格的叙事。1 新闻叙事的本质:新闻信息的传递。有三部分组成:素材(包括客体和过程);故事;新闻叙事文本。2 新闻报道的叙事角度:叙事作品具备两个要素:一个是故事;另一个是格式叙述者。
三种叙事情境:第一人称叙事情境,叙述者存在于文章中;作者的叙事情境:叙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人物叙事情境,叙述者被一个反映着所代替。六 新闻叙事的细节化、视觉化 叙述富有戏剧性的故事;2 以人的视角写故事。七 故事化报道对消息的影响 标题制作:浓缩新闻事件,抢夺读者眼球。(1)描绘新闻事件主要情节内容一目了然;(2)摄取事件精彩片段刺激受众阅读兴趣;(3)标题制作要讲究思维多元化。2 增加核心提示,凸显重要情节。3 主体部分以故事作为线索。
八 新闻故事化报道存在的问题 报道为追求故事可读性,不惜把一些灾难性事件中的细节原原本本报道出来,甚至还把任务的隐私公开化,这样势必会哗众取宠,把新闻庸俗化。2 为故事而故事,凑字数,水分多,报道长,新闻事件琐碎化。3 采访不到位,靠网上的资料拼凑、新闻报道简化。4 “秀文化”稀释新闻报道。5 新闻故事化实际上是新闻视觉化的一种表现,在强调以戏剧性的情节来吸引人的同时可能流于浅薄。
第二十一章
党报的叙事模式 一 《广州日报》的叙事模式 大信息量— 广州日报的版面构造。2 新闻资讯唱主角— 广州日报的话语策略:(1)以平民口吻唱社会主义主旋律;(2)头条— 重社区特色;(3)竞争王牌— 珠江三角洲新闻、广东各地新闻、都市新闻。3 生活休闲一本通— 广州日报的立体思维。4 广州日报的平衡叙事模式:追求品位,不如追求品牌;在动态中实现平衡。二 社会新闻上“头条” 消息具有很高的科技信息含量。2 有重要的社会价值。3 对常规办报思维的大胆挑战。4 媒体既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有责任传播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也有责任引导受众接收新闻的道德价值观念。三 客观报道与新闻真实性
客观报道的新闻写作手法是一种叙事方式,它是相对于新闻记者需要夹叙夹议的解释型新闻、书评性新闻而存在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个普遍性原则。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向受众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的真相。无论那种新闻报道手段,无论使用哪种新闻文体写作,都必须服从这个原则。
不同的理论前提,对新闻真实性原则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立场观点,对客观报道的写作手法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四 叙事观念错位 新闻事实与报道主题的拉郎配。2 编造新闻的基本要素。3 宣传英雄人物不能随意“改造”新闻事实。
第二十二章
新闻消费与砖副刊的改革 新闻消费及信息消费。
一 新闻消费市场的受众心理障碍 1 影响受众消费的三因素:(1)新闻价值;(2)需求满足;(3)消费导向。2 市场的二重性:市场有优化资源配置和较高效率的优点外,还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人格面具:是人在公众场所展现的面具或者外观,其一在于呈现与己有利的形象,这样,社会就悦纳他。人格面具也成为从众求同原型。3 短期行为带来受众心理障碍。二 政治娱乐化现象 政治任务娱乐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2 媒体为何乐此不疲(P378—380)
三 报纸专副刊在当前媒介生态环境下的变化。1 单纯的文艺副刊已不能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需求,大副刊意识是报业发展的必然:首先,大众化与小众化并存。其次,有些大众化内容逐渐走向小众化传播,而一些小众化内容出现了向大众化靠拢的局面。再次,新闻性增强,社会报告类报道增多。2 专副刊:报纸竞争的新战场。3 加强报纸专副刊的管理:(1)提高编辑记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引导水平;(2)重视对专副刊的评论工作;(3)加强对专副刊的监督;(4)优化专副刊采编人员的配置;(5)大力提升各类专副刊的水准。4 副刊的未来发展趋势:(1)副刊应该以动态为主,静态辅之;(2)副刊的创作手法应大胆创新;(3)副刊更加重视策划;(4)提升通俗文化品味。
学院派定义:
1、传者本位型:陆定一: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受者本位型: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公众的知情权,充分反映了新闻的标准,但没有体现传者,没有时间性
3、信息本位型:宁树藩:新闻是新近事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