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辉煌灿烂的文学—说课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说课材料
吉林省松原市
徐艳辉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徐艳辉,来自吉林省松原市。很高兴能有这次与各位专家的学习交流的机会。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习本课后应该能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这一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理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探讨文学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实现文史融合,无疑对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教材的地位非常重要。
课文中设置了三个小标题: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知识内容丰富但也略显庞杂。基于高二学生在多年地语文学习中对本课涉及到的多数文学作品已经相对比较熟悉,并且已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同时结合教材也只是一种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我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整合,划分本课为两大块:“文学的历史”和“历史的文学”。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设置了五个专题: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样划分,更有利于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思维去考查文学发展的脉络。第二部分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去用文学的语言描述历史。
根据上述课标、教材内容,并结合高二学生理解力、观察力都渐趋成熟,对古典文学作品名篇也有一定的阅读量,但有一些知识还需要夯实,能力还有待于提升的基本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诗经》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与成就;
(2)能归纳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运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教科书、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习材料阅读分析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实践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对文学发展历史的研讨,学习运用研读考证,讨论、分析、评论等方法学习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体会集体合作的意义,增强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2)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塑造健全的人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识记并理解《诗经》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与成就。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更
要求历史学科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所以设置其为重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反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相关历史文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前提下。但学生这些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层次,所以确定其为本课难点。
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手段,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主要有以下两个:
1、分组合作探究。
本节课知识学生在语文课已经非常熟悉,掌握起来并不困难,但如何从历史的视角去审视文学,如何用文学的眼光去考查历史,则不易理解。而单纯按照教材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必定如蜻蜓点水,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确定本课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情境再现、联系比较、综合归纳法。通过回顾、再现历史,走进创作的“那一时空”,从纵向比较不同时期相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从横向比较同一时期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从中归纳概括文学作品和时代发展的关系。
依据本节教材文学色彩浓重,鉴赏层次提升以及高二学生感性思维比较敏锐的实际,主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制作软件包括:PPT,绘声绘影等。
因为采取的是分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来学习本节课,所以课前教师要下足功夫,对本课的教学要有充分的准备,主要包括分组的原则和操作流程;探究的方法及关注的方向等(具体操作办法及古典文学探究应注意的问题附后)。明确教师不干预,是不干预结果而不是不干预过程。
教学流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各种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同时,倡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学生感受艺术风格的不同,由此导入本课。这样的导入比较形象直观,自然能把学生带入一种相对“古朴”的意境,在这种氛围中,再去学习古典文学,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推进新课:
(一)文学的历史
学生交流分组研究的结果
(课件展示——会声会影分组制作)分成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五个部分,进行展示(会声会影制作展示视频,制作所需素材,为小组合作、组际合作、师生合作共同查找)
环节一:
先秦组同学课件展示《诗经》、《离骚》。配合朗诵《关雎》及《离骚》片段。随后学生总结本阶段文学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关系。环节二:
秦汉组中心发言人身着汉服,朗诵《上林赋》(片段)出场,向同学自我介绍,乃西汉司马相如,从四川跑到京城,这一路的见闻——从这里体会赋的特点及时代背景。理解汗赋的雄奇是和汉朝的强大密不可分的。
环节三:
隋唐组一出场就与众不同,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几位大诗人次第出场,由本组其他同学向“诗人们”发问,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探究出唐诗的分期、特点及繁荣的原因。
环节四:
绘声绘影制作视频文件展示《清明上河图》全貌,宋元组中心发言人负责讲解,重点突出经济的繁华,政治的相对安定以及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促进了市民文学——宋词元曲的发展,同时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环节五:
明清组中心发言人引导学生回顾明清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征,从而引出明清小说创作艺术水平的成熟、发展历程、特点等。
环节六: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重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二)历史的文学
教师过渡:以上我们展开的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史的画卷,那反过来,我们可不可以用文学的形式来描述历史呢?教师举例,展示作品。——升华本课主题: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语言归纳概括历史,用正确的历史观点评价历史,从更现实的角度提升人文素养(这也是历史学科的终极目标)(教师历史诗词展示见课件)
三、教学评价
练习反思: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采取小组抢答知识竞赛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对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最后教师进行归纳。
布置作业:作业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必做题是跟踪训练,选做题是选一个历史人物,尝试用一首七绝来对其评价。
巩固练习:采取小组抢答知识竞赛的方式来进行。
四、板书设计:以提纲挈领为主,因为本节课大部分内容通过课件来呈现,板书主要用来整理学生思路。(见课件)
以上,就是我对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节的说课,请各位专家斧正。
附:
一、师生课前准备
(一)分组排位: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分好组。全班50名同学,每10人一组,共划分为五组,由教师根据本学科学习状况统一安排,合理搭配,确保每小组都有优秀同学和相对弱势同学,针对本专题由组内推举中心发言人。小组内又将每两个同学结成一个互帮对子,互相检查,互相帮助。中心发言人负责布置检查本组同学学习情况,组织发言展示等。
(二)明确研究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下发补充材料,明确古典文学调查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古典文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模式,大胆的放手去探索、实践,经历体验发现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要涉猎的领域是中国古典文学主流形式的研究,建议大家在探索学习中侧重五个方面:
第一,就是作品的时间研究,也就是文学的时代背景乃至年代背景研究。比如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这一年,各位文学家身在何处?都写了哪些作品?他们对于这场变乱的态度如何?经过资料的研读,我们就会更加立体的理解作品的含义。
第二,作者本人的年龄研究。我们在读《论语》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孔子和弟子谈话时,有时很随意,比如和子贡、子路谈话,几乎不设防;颜回就不一样,每次都是毕恭毕敬、老老实实的。如果据此就笼统地说他们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亲有远,或者据此推断他们的性格有怎样的差异,就比较轻率。仔细研究,你就发现,子路、子贡和孔子的年岁相差不多,而颜回与老师则相差三十多岁。由此不难推想,年龄相近,感同身受,说话就较少顾忌。所以我们在从事文学研究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说谁性格怎么样,实际上年龄很重要。
第三,地理环境的研究。今天我们都有南北的差异,更何况古人,那时候交通非常不发达。所以文学地理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这么大,它是由不同的重要文化中心来组成不同的文化区域,而不同文化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你只要梳理一个线索,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因为视角改变了。
第四,物质文化研究,就是一个作家的生存环境和作品具体产生的背景研究,我笼统地概括为物质文化。一个作家的物质生存环境就涉及到一个作家的衣、食、住、行,当然包括官位问题。两千多年了,我国就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因此中国古代作家在官场上的每一天生活当然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
第五,民间文化的研究。就是指是不同的阶层文化,特别是下层文化开始引起当前的关注。本来20世纪文学研究就已经开始关注所谓的通俗文化、市井文化,但往往只是关注宋元代以后,诸如宋元话本、戏曲等等,而在宋元以前,由于资料的原因,关注不够,顶多是到唐代的敦煌文学。实际上,在中国文学史上,任何一种文体、学术思潮,都是大部分源于民间,甚至外来文化,也是通过民间逐渐反射到上层社会。钟嵘的《诗品》,把曹植放在上品评价:“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所谓“情兼雅怨”就是雅俗共赏的意思。
总而言之,过去我们笼统地说哪位作家写了什么作品,大概背景是什么样,但实际上都很空;而现在具体确定这部作品在哪一年写的,在什么地方写的,这个作家是在什么地方生长起来的,他的文化背景是什么,这样一来就更有说服力。
二、教师部分历史诗歌:
庄
子
观鱼齐物贱王侯,忘我环中自在游。晓梦斋心疑彩蝶,南华大道万年流!
齐桓公
雄才大略乃英雄,乱世匡扶意气通。携手仇敌成霸业,胸襟气度有谁同?
远山青黛
邮箱:510864326@qq.com
博客:http://yuanshan.blog.teacher.com.cn/index.aspx
第二篇:说课教案稿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首先,说教材地位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九课。它承接了中国古代的科技这一课,同时又为将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做了铺垫,本节课对于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有重要意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概括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成就和时代特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方面:创设情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及时代性进行解读。角色扮演,合作讨论,实现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说学生学情
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相关知识已有了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学生对文化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同时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时代特色缺乏理解,他们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说重点难点。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成就和时代特色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最基本的历史史实,而文学的时代性体现了文学的史料价值。本节课的难点是: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学生此时还没有学习相关哲学原理,所以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说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景法,范例教学法,其他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高效完成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人物角色的扮演,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说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新课导入、新课学习、课堂小结、巩固复习。
我们先来看一下新课导入。本节课我将采用歌曲导入法,课前先给学生播放一首歌曲《在水一方》。播放完后,我会问学生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因为这首歌曲改编自《诗经》名篇《蒹葭》,可以唤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记忆,使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中。
接下来是新课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围绕《诗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四个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我会先让学生进行名篇欣赏,分别是《国风 秦风》《小雅 采薇》《周颂 噫嘻》这三个篇目,由此,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结合课本42页的内容找出答案。
接下来我设置了“读诗觅史”环节。中国古典文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状况,我选取了《诗经》中的一些诗句,让学生谈谈其中折射的历史现象。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由我总结答案。(第一句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私田的出现,第二句反映了分封制下土地所有制以及周王与诸侯的关系,第三句反映了西周的宗法制度。)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文学的史料价值,使学生重视“以史观文”。
学习完诗经我们就来看一下楚辞,由于楚辞代表人物明确,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我会让同学们通过朗读《离骚》的部分内容来感受当时的屈原,感受当时的战国。
接下来就进入唐诗部分的学习了。由于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两位诗人,我会引导学生对比李白和杜甫的诗风。通过欣赏朗诵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李白的诗风,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杜甫的诗风。
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濮存昕朗诵的《将进酒》。通过这段视频,使学生感受李白诗歌的激情与浪漫。接着,我会创设历史情景:759年,安史之乱,关内大饥。杜甫弃官携全家西行,一路历尽艰辛,到达成都。由亲友帮助,用两年时间盖上一间茅屋,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暴雨,湿透衣被,茫茫黑夜,杜甫百感交集„„通过这个历史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深刻体会诗人杜甫当时的处境。由此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如你是杜甫,在这种情况下,你将以怎样的心情朗诵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这种方式,使李白和杜甫的诗风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李白和杜甫的诗风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出答案:李白激情与浪漫著称,诗风狂放炽烈。杜甫的诗风凝重沉郁,充满忧患意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是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二是两人的性格不同,三是两人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不同。当然,唐代除了李白和杜甫,还有很多著名的诗人。唐代诗人名家辈出,流派众多,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进而引出问题:唐诗兴盛的时代原因是什么?设计这个问题是要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文学与其所处时代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政治,经济史方面的知识来分析,有一定难度,因而我让学生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讨论。
由小组代表发言后,我会从政治基础,文化基础,文化政策等五个方面对答案进行总结,使学生理解文学是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决定的,文学又反映了一定时代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这样,就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在对唐诗教学难点突破后,我会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理论“三段论”并且通过对唐诗中 “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暂定)的分析,来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思维方法。
关于宋词部分的学习,我会让学生阅读课本43页的内容,理解什么是词,什么是词牌。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唐代时就已出现,宋代时走向辉煌。词牌又称词调,是曲调的名称。
理解了词的含义后,我会选取宋词的一些代表作品,请学生感受宋词的不同风格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第一首,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它反映了太平气象下繁华多彩的都市风情。第二首,北宋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它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最后是南宋辛弃疾的《破阵子》,它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我会以李清照为线对比前后期的作品(夏日绝句和声声慢)使学生自己总结词中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对宋词的主要流派和词人进行总结,知道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而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掌握每个流派的代表词人。最后,请学生联系所学政治经济史方面的知识,思考并概括出宋词繁荣的原因:宋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队伍壮大,宋词能够满足人们描述市井生活的需要,此外,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宋词可以帮助词人更好地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完了宋词,就进入新课学习的最后一个部分:明清小说。为了使学生感受明清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一部分的学习我采用举办明清小说故事会的形式,主要讨论大家熟悉的《西游记》,学生们只看到了唐僧师徒取经过程,只看到了妖魔鬼怪,对深层次的东西却还不了解,所以我以课堂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了解明清小说的内容,体会明清小说,接着我用表格的方式对明清小说的主要代表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点更加清晰。
明清时期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纳入到小说的视野,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又一次辉煌。最后,我会请学生阅读课本44页和45页的内容,总结明清小说繁荣的时代原因。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成就和时代特色,通过对各个时代的文学的基本概况了解使同学们进一步把握文学背后的经济政治的发展规律,把握文学与时代特点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感受中国古典文化,感受祖先留下的文明,激励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并且将之发扬光大。
教学过程的最后,我设计了复习巩固环节,先和学生一起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对本节课所学的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接着和学习一起进行课堂探究活动,我会向同学出示网上关于“是否复兴中国古典文学”的部分讨论,引领学生从当今时代的角度去思考中国古典文学的命运,这也是对“文学的时代性”这一内容学习的应用。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它简便易行,一目了然,示例板书如下:„„
谢谢批评指正
第三篇:《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
1、教师设问: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劳动、人类的情感,逐步就产生了表达人们劳动、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灿烂。同学知道自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学生列举: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新课:
一、《诗经》
教师
1、欣赏一段诗经名句引入。出自哪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学生答1:《诗经》。
学生再列举熟悉的诗经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已学习过的内容《伐檀》、《七月》或《硕鼠》 教师2:分析《诗经》的简单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孔子整理编定。
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现实主义)
价值: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注意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离骚》
教师
1、欣赏《离骚》名句,谁人所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生:简介屈原
教师
2、分析《离骚》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骚体 ”。《离骚》是楚词代表作,抒情长诗。特点:楚言楚地(楚辞体);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
价值: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
教师小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影响已突破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清人赵翼《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三、汉赋(1)汉赋
教师
1、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什么是赋,有什么特点?著名的佳作是什么?
学生,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宏
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佳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上林赋》,作品借“子虚”、“乌有”和“亡是公”)——补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和子虚乌有成语的来源 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1、教师:在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当数——唐朝。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如下归纳: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初唐:王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小李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唐诗名句欣赏。
学生各说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教师补充。
4、价值:黄金、辉煌、灿烂,源源流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五、宋词
唐代诗歌繁荣,同时还出现了诗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这就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1、宋词繁荣原因:教师补充(歌曲《明月几时有》导入)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
3、名句欣赏 学生背诵
(教师补充李煜《虞美人》)
4、特点: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六、元曲。
教师:唐诗、宋词,元代就是曲了。
1、什么是元曲?特点?成就最高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马致远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介绍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材也节选有其中的片段。
七、明清小说
教师:唐诗、宋词,元曲。最后就是明清小说
1、教师:下列是介绍明清小说的文字,请列举其作品: 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产生的背景:
(1)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3)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小结:
先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应包括历史时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第四篇: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
1、教师设问: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劳动、人类的情感,逐步就产生了表达人们劳动、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灿烂。同学知道自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学生列举: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新课:
一、《诗经》
教师
1、欣赏一段诗经名句引入。出自哪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学生答1:《诗经》。学生再列举熟悉的诗经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已学习过的内容《伐檀》、《七月》或《硕鼠》 教师2:分析《诗经》的简单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孔子整理编定。
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现实主义)
价值: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注意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离骚》
教师
1、欣赏《离骚》名句,谁人所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生:简介屈原
教师
2、分析《离骚》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骚体 ”。《离骚》是楚词代表作,抒情长诗。特点:楚言楚地(楚辞体);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
价值: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
教师小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影响已突破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清人赵翼《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三、汉赋(1)汉赋
教师
1、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什么是赋,有什么特点?著名的佳作是什么? 学生,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宏
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佳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上林赋》,作品借“子虚”、“乌有”和“亡是公”)——补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和子虚乌有成语的来源 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1、教师:在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当数——唐朝。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如下归纳: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初唐:王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小李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唐诗名句欣赏。
学生各说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教师补充。
4、价值:黄金、辉煌、灿烂,源源流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五、宋词
唐代诗歌繁荣,同时还出现了诗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这就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1、宋词繁荣原因:教师补充(歌曲《明月几时有》导入)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
3、名句欣赏 学生背诵
(教师补充李煜《虞美人》)
4、特点: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六、元曲。
教师:唐诗、宋词,元代就是曲了。
1、什么是元曲?特点?成就最高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马致远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介绍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材也节选有其中的片段。
七、明清小说
教师:唐诗、宋词,元曲。最后就是明清小说
1、教师:下列是介绍明清小说的文字,请列举其作品: 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产生的背景:
(1)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3)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小结:
先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应包括历史时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习题反馈:
第五篇: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
1、教师设问: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劳动、人类的情感,逐步就产生了表达人们劳动、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灿烂。同学知道自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学生列举: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新课:
一、《诗经》
教师
1、欣赏一段诗经名句引入。出自哪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学生答1:《诗经》。
学生再列举熟悉的诗经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已学习过的内容《伐檀》、《七月》或《硕鼠》
教师2:分析《诗经》的简单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孔子整理编定。
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现实主义)
价值: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注意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离骚》
教师
1、欣赏《离骚》名句,谁人所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生:简介屈原
教师
2、分析《离骚》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骚体 ”。《离骚》是楚词代表作,抒情长诗。
特点:楚言楚地(楚辞体);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
价值: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
教师小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影响已突破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清人赵翼《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三、汉赋
(1)汉赋
教师
1、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什么是赋,有什么特点?著名的佳作是什么?
学生,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宏
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佳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上林赋》,作品借“子虚”、“乌有”和“亡是公”)——补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和子虚乌有成语的来源
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1、教师:在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当数——唐朝。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如下归纳: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创作的迅猛发展。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初唐:王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小李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唐诗名句欣赏。
学生各说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教师补充。
4、价值:黄金、辉煌、灿烂,源源流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五、宋词
唐代诗歌繁荣,同时还出现了诗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这就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1、宋词繁荣原因:教师补充(歌曲《明月几时有》导入)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
3、名句欣赏
学生背诵
(教师补充李煜《虞美人》)
4、特点: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六、元曲。
教师:唐诗、宋词,元代就是曲了。
1、什么是元曲?特点?成就最高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马致远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介绍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材也节选有其中的片段。
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
七、明清小说
教师:唐诗、宋词,元曲。最后就是明清小说
1、教师:下列是介绍明清小说的文字,请列举其作品:
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产生的背景:
(1)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
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3)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巩固总结】
先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应包括历史时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难点突破】
条件:
(1)这一时期是唐代的繁盛时期,出现“开元盛世”,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国家的统一,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表现:
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和诗篇,可谓名家迭出,流派纷呈,把唐诗的发展推向到了繁荣的顶峰。当时著名的诗人有:李白和杜甫及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等。
李白的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和《蜀道难》等。杜甫的代表作有《秦中吟》和《新乐府》以及《长恨歌》和《琵琶行》等。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突出成就?试举例加以说明。
原因:
(1)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礼教、科举制等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另外,一些神仙方术、迷信、佛教等思想以及各种历史人物的逸闻琐事等也是小说素材的来源。
(2)繁荣的封建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3)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的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传统的严谨的文学形式1.为什么说盛唐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当时出现了哪些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有哪些代表作?
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小说在语言的使用、完整表达及故事性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来满足市民阶层的这些愿望。
(4)小说体例,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
明清小说突出成就:
(1)数量繁多。长篇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白话小说为代表,短篇以白话“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文言《聊斋志异》为代表。
(2)明清小说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有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神魔小说(如:《西游记》)、世情小说(如:《红楼梦》)、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侠义公案小说(如《水浒传》)等。
(3)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明清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宽广,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和伦理道德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如《红楼梦》通过描写封建贵族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4)明清小说创作的艺术水平高超,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方面。如在明清长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像诸葛亮、关羽、曹操、武松、鲁智深、宋江、孙悟空、猪八戒、范进、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刘姥姥„„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