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7:4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4《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4《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第一篇:14《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14.《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黄坌老区学校 一(2)黄土明 2016.12.20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本节课我以识字教学为主。具体如下:

一、多种方法识字。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知识。低年级要以识字为主,课文是识字的载体,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学习生字。本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有助于学生熟记生字,同时,我采用了多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如:学习“玩”字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经常和同学在一起干什么?从而理解“玩’的意思。再如学习“哭、找、举”字,我让学生表演动作,通过学生的表演加深学生们对生字意思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的读、大胆的想,勇敢的说、尽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的给学生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出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同时,我引导他们大胆的想:小朋友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他们心情怎样?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大胆的演,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们能入情入境的学习,真正理解了课文。

第二篇:《司马光砸缸》反思

《司马光砸缸》反思

季梁学校

施红艳

《司马光砸缸》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大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人赶紧离开水,而司马光光想到的是让水离开人。教学情感价值目标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先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其依据自然段开头“司马光和小朋友常在花园里玩。”联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老师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不要攀爬高处,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找出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语句,并让学生看图模仿司马光的动作”。低年级孩子爱动,爱表现,孩子们在表演中比较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词语和句子。紧接着,我问:他为什么这么用劲?学生立刻想到:他想快点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对课文的理解显得水到渠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

(2)看图对比出司马光的机智。图画中还有一个孩子也在救掉到缸里的孩子,画面直观性强,所以我以这个孩子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司马光和其他人的救人思维不同,别的孩子是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是让水离开人。司马缸的机智聪慧,就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拓展思维,再次体现生命教育。

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

在一开始的教学设计时,本想在拓展思维一处,为学生提供几个故事环境,让学生动脑在遇到什么样的意外时该怎样做,这也同样对学生做到了生命教育,还让学生学会怎样面对意外。在与“你会想到什么办法救掉到缸里的孩子?”做了一番取舍。最后,还是回到文本,让孩子依据本课的故事创造思维,因为我们认为不论哪一种都达到遇事冷静,积极动脑的教学目的。

第三篇: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桦甸市第十小学

薛坤

一、教材

《司马光砸缸》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小朋友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做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考虑小朋友年龄较小,他们在认知、发音、阅读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的特点,给本文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演示法,比较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儿童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儿童为主的人文情怀。

三、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演示反馈法,引导儿童质疑——表演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儿童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表演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过程。

针对我班儿童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A类儿童能够看懂图、学会质疑并思考,B类儿童能够看图说话,C类儿童能够说出个别简单词语如“司马光”“救人”。以下我主要针对A类儿童的教学三大版块:从课件中质疑、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进行阐述。

1、从课件中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的,课件生动的展示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什么?

儿童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看不懂的地方?

预设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A、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B、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儿童所提问题正是目标3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小朋友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己阅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儿童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儿童自读1、2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儿童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 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3—4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小朋友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经过自读,儿童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跑”这些词,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小朋友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用力砸缸,一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为了培养小朋友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小朋友想象能力的发挥。

(2)小朋友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 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

(3)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遇到问题和困难要积极动脑想办法,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第四篇: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积累“急中生智”等四个词语,会用“终于”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轻声。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会用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会用多种方法识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读好轻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ppt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司马光画像,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习“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看来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课件出示填空)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哪?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5)学习生字:候、园、缸、座、玩(6)分享识字方法

教师介绍缸的部首及由来,随机出示各种缸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能用“有的.....有的”说话

(3)相机学习轻声的读法。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流”。

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

学习“流”播放动态瀑布视频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习“出”、“终”、“于”、“救”。用 “终于”说话

(7)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8)用一个词夸夸司马光

五、拓展:

介绍《资治通鉴》 及故事“警枕”

六、1、指导书写“司、光”

2、巩固本课生字,学生完成“词语对对碰”

3、播放歌曲《司马光砸缸》结束本课 板书 司马光砸缸

别的小朋友:叫、喊、跑、找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机智 勇敢 沉着冷静

第五篇: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20、司马光砸缸

教学目标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晓得司马光是一个聪慧大胆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圃的情况和司马光砸缸的文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绪:

《司马光》是本单元末了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门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容易看懂的。因而在教学时可先开导门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处所?这个地方有些甚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一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门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是怎么样讲丹青上的故事的。

在门生认识课文主旨的基础上,再率领门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份(一至三自然段),让门生晓得“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门生借助丹青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开导门生想一想这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实时救出会涌现甚么情形?让门生弄清事变的原由及其时的危机情形。

课文的第二部份是(四至6自然段)。让门生通过当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其时顽耍的小朋友发急的心境,动作慌乱的情形。在此基础上引诱门生看图后再细心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若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获救了。还可开导门生想一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甚么设施救谁人小朋友?

诵读应贯串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门生多读,在读中频频领会。

教学时候:

3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1、揭露课题,激起门生的学习兴致。

1.板书课题,扼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代的人,离如今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牵挂:今日咱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样救人的,为何要救呢?(激起门生的浏览兴致)

2、指点看图,初步认识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处所?这个地方有些甚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一个是司马光?

3、初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是怎么样写丹青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一)读准每一个字音。

(二)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甚么故事。

4、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一)指名诵读。

(二)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匡助门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三)让门生说说,从这句话中咱们可以晓得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变。

(四)回到课题,因此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一)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离别讲了甚么?

(二)借助丹青学习第二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夸大是装满了水的年夜水缸。

卡片出示:花圃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年夜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一)自读课文,思索:

①谁人小朋友是怎么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涌现甚么情形?

(二)门生回答思考题后,老师略作小结,为凸起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慧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1、学习四至6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一)指名诵读课文。

(二)商讨:从那边看出其它小朋友都慌了?

(三)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四)在门生读文想象后,让门生演出第四段的内容。

(五)小结:其它小朋友内心发急,动作慌乱,司马光显露怎样呢?

2.第五自然段。

(一)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二)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用力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三)商讨: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么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对比,“举起”申明甚么?

③指名让门生演出“用力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奉告了咱们甚么?

(四)再引诱门生看图,商讨:

①司马光为何要砸缸?

②能用其它设施救出谁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五)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慧、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一)要求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二)让门生代获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2、诵读四至6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1、总结全文。

1.指名诵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门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2、完成课后功课第二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一)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圃里)玩。

(二)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门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甚么差别。

(一)第一组的第二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领会示意所在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二)第二组的第二句写明白了司马光用甚么器材砸水缸。

3、指点门生识记字形并誊写。

1.让门生自己说说若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点誊写。

“候”注重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重大口的末了封口。

“朋”由两个“月”构成。

“跑”“足字旁”,右侧是书包的“包”。◆

下载14《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14《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读多音字“得”,理解“花园、小心、没有、石头......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读多音字“得”,理解“花......

    司马光砸缸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

    司马光砸缸教案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司马光砸缸(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地品质。 2、学习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3、......

    司马光砸缸教案

    教学内容:歌表演《司马光砸缸》 教学目标:1、能够用丰富的表情声音演唱歌曲《司马光砸缸》 2、全班同学一起合作共同表演故事《司马光砸缸》 3、注意休止符的演唱和倚音在音乐......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1 故事说的是司马光小时候和朋友们在院子里玩耍,有一个小朋友跑到一个大缸边玩。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缸里装满了水,而那个小孩就不停地在缸里挣扎,其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