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题学生帮扶计划
西宁市沈那中学
2014学年度学生帮扶工作计划
为我校办成以“双力”为目标,德育发展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具有德育教育特色的学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教师对问题学生的帮教转化工作一直非常重视,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我校问题学生现状分析
我校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学生情况差异明显,问题学生较多,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对子女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家长长时间在外务工,家庭缺少温暖,子女受关心不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子女的教育缺乏合适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些学生好动、好玩,精力不集中或者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有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纪律松散,因而厌学。
二、明确目标,健全问题学生的帮教机制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重视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多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实施因材施教。这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关注问题学生。
2、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校有一批教学能力强,业务好的党员教师,每学年由党支部组织好党员教师与学习困难、行为和心理偏差学生“一帮一”的结对帮教活动,经常性地和被帮教学生谈话和家访,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每周安排党员教师定时做好问题学生的学习辅导和经济困难救助。
3、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
个别学生由于家庭(离异或缺乏家教)、社会等因素,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行为上出现偏差,会出现无故旷课。政教处、班主任要明确职责,落实专人加强学生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思想。党员教师应配合班主任做好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关心、爱护,援助学生,多用鼓励的话语与同学交谈,用爱心和真情感化学生。
4、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关注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态
教师要以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因材施教、分层递进、分类指导为切入口,对不同的学生从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作业要求、评价标准等方面设计适合他们的不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重点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及时鼓励,使他们在不断进步中获取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树立战胜各种学习困难的信心。让他们喜欢学校、喜欢班级、喜欢老师和同学,融入这个大家庭。
三、各方合力,共同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问题学生的转化很大程度上要得到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因此,学校要积极寻求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1、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始前要摸清班中行为偏差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名单,包括学生家庭地址、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工作单位、父母教育学生方法等学生第一手资料的整理,有计划的进行家访,每学期要对每一位问题学生进行至少一次家访。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联系,要丰富家长会的形式与内容,多用鼓励的语言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成长,积累学生平时的优点,婉转的指出缺点,增强家长的信心。
2、利用家长学校做好家庭教育的宣传
学校通过每学期举办两次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交流探讨教育的最佳方法,鼓励学生家长在家中营造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正视学生的困难,关心重视孩子的成长,共同营造一个爱与包容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一定的规范下,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精进自己优势专长,有好的学习态度,保持有意愿学习的心。
3、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学校要加强和派出所、关工委、社区等各方面的协调和联系,整合社区、社会的资源加大对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防止学生到网吧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共同做好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工作,防止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利用居委会、社区社工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的实际情况与困难,提供需要的法律帮助与经济援助,共同做好学生的帮教工作。
“问题学生”帮教措施
为了锻炼心理品质,加强品格修养,以人为本,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看到自己的前景。对特殊家庭学生帮教措施如下:
1、各班必须摸清德育后进生和特殊家庭学生名单。
2、党员和班主任必须帮教一位学生。
3、建立帮教档案,了解其学生的家庭情况与表现。
4、定时定期找学生谈话。
5、期中、期末给帮教学生下评语,肯定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6、每学期必须与每位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学生表现的反馈情况。
7、针对不同学生的程度,不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经济上都要给予帮助、关心爱护。
第二篇:问题学生帮扶计划
西宁市沈那中学
2014学学生帮扶工作计划
为我校办成以“双力”为目标,德育发展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具有德育教育特色的学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教师对问题学生的帮教转化工作一直非常重视,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我校问题学生现状分析
我校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学生情况差异明显,问题学生较多,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对子女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家长长时间在外务工,家庭缺少温暖,子女受关心不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子女的教育缺乏合适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些学生好动、好玩,精力不集中或者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有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纪律松散,因而厌学。
二、明确目标,健全问题学生的帮教机制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重视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多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实施因材施教。这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关注问题学生。
2、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校有一批教学能力强,业务好的党员教师,每学年由党支部组织好党员教师与学习困难、行为和心理偏差学生“一帮一”的结对帮教活动,经常性地和被帮教学生谈话和家访,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每周安排党员教师定时做好问题学生的学习辅导和经济困难救助。
3、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
个别学生由于家庭(离异或缺乏家教)、社会等因素,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行为上出现偏差,会出现无故旷课。政教处、班主任要明确职责,落实专人加强学生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思想。党员教师应配合班主任做好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关心、爱护,援助学生,多用鼓励的话语与同学交谈,用爱心和真情感化学生。
4、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关注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态
教师要以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因材施教、分层递进、分类指导为切入口,对不同的学生从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作业要求、评价标准等方面设计适合他们的不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重点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及时鼓励,使他们在不断进步中获取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树立战胜各种学习困难的信心。让他们喜欢学校、喜欢班级、喜欢老师和同学,融入这个大家庭。
三、各方合力,共同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问题学生的转化很大程度上要得到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因此,学
校要积极寻求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1、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始前要摸清班中行为偏差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名单,包括学生家庭地址、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工作单位、父母教育学生方法等学生第一手资料的整理,有计划的进行家访,每学期要对每一位问题学生进行至少一次家访。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联系,要丰富家长会的形式与内容,多用鼓励的语言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成长,积累学生平时的优点,婉转的指出缺点,增强家长的信心。
2、利用家长学校做好家庭教育的宣传
学校通过每学期举办两次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交流探讨教育的最佳方法,鼓励学生家长在家中营造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正视学生的困难,关心重视孩子的成长,共同营造一个爱与包容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一定的规范下,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精进自己优势专长,有好的学习态度,保持有意愿学习的心。
3、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学校要加强和派出所、关工委、社区等各方面的协调和联系,整合社区、社会的资源加大对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防止学生到网吧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共同做好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工作,防止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利用居委会、社区社工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的实际情况与困难,提供需要的法律帮助与经济援助,共同
做好学生的帮教工作。
“问题学生”帮教措施
为了锻炼心理品质,加强品格修养,以人为本,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看到自己的前景。对特殊家庭学生帮教措施如下:
1、各班必须摸清德育后进生和特殊家庭学生名单。
2、党员和班主任必须帮教一位学生。
3、建立帮教档案,了解其学生的家庭情况与表现。
4、定时定期找学生谈话。
5、期中、期末给帮教学生下评语,肯定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6、每学期必须与每位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学生表现的反馈情况。
7、针对不同学生的程度,不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经济上都要给予帮助、关心爱护。
第三篇:问题学生帮扶计划
问题学生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本学期,我校将一如既往地进一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二、问题学生情况分析
问题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自卑感强。问题学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
2、逆反心理较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问题学生的言行。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
3、混混型问题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或父母或监护人过于骄纵放任自流而形成。
问题学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也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问题学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我们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工作措施与方法
1、班级建立问题学生档案。
新学期开始,各班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针对学生的出勤、思想表现、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将名单收集起来,并针对学生的情况建立问题学生档案,进行分类归档。,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育好问题学生。责任到人,对口帮扶
2、学校通过各班统计的问题学生人数,将问题学生承包给教师个人,由包保教师通过电访、家访、谈心、关心等通过多形式、多渠道与问题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帮助教育好问题学生。(具体包保名单附后)
3、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
消除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教师对问题学生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学习上要积极帮助辅导他们,生活上要关心体贴他们,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4、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表现为对个人的自我尊重,也要别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人格。教师应当尊重、信任问题学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培植自尊心。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对问题学生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他们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要求过低,不利于培养问题学生的学习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2)让问题学生获得成功。只有当他们真正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成功的欢悦时,才能树立起进步的信心和愿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完成之后给以适当的鼓励。
(3)让问题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在挑选班干部时应加以考虑,让他们也能担任一定职务,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5、晓之以理,增强问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师应晓之以理,提高问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问题学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体舆论,辅之以分明的奖罚。
6、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问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问题学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问题学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7、建立奖励机制,大张旗鼓地表扬进步问题学生,理直气壮地表彰帮扶问题学生。
第四篇:小学问题学生帮扶计划3篇
小学问题学生帮扶计划一:小学问题学生转化帮扶计划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文工程,它将教师、学生与浩瀚的知识融为一个整体。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起着独特的作用。因此,作为主导的教师应当充分的了解自己所面对的人和物——学生和知识,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那么面对问题学生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首先,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充分发挥邪恶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生活。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针对性很强的鼓励性评价,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产生成功欲望,进而人人争取成功。
其次我们要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确立了良好的师生及生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民主教学空气,学生才会敢于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人们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源动力,在问题面前能够孜孜以求是形成积极学习态度的前提。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的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以及由学生讲解问题,让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解答问题,能收到异常的效果,带来意外的惊喜。
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对于所谓的“学困生”,们也同样渴求取得成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也更加强烈地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来自别人倾慕的目光。但是,他们又缺乏吃苦的精神,将学习当做一份苦差使。为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我们教师就要时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在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50多名幼儿,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断发展。另外,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在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生的成长要受家庭、学生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只有向家长敞开心扉,了解家长的心态,与家长一起研究学生的表现和个性特点,共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教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我们毕生的事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认真教学,不断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也热切的期待各位前辈和同行的指导和交流,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点微薄之力。
小学问题学生帮扶计划二:小学问题学生转化工作计划(681字)
一、指导思想
问题学生是教师的重点辅导对象,辅导要做到及时、全面、持之以恒,问题学生的形成过程决定转化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形成都是长期受不良影响,接受不正确的教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不管是何种原因,都将使其形成较为顽固的不良品质和习惯。因此,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也不能急于求成,要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逐渐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造就其优秀的品质。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在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上,要不但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进步及时表扬,树立信心,使问题学生摆脱后进,赶上其他同学,为此特制定问题学生转化计划
二、转化目标
1.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维护集体荣誉。
3.注重发展特长,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转化措施
1.克服缺点,发扬其闪光点:有的学生不认真上课,或者有其他的违纪现象,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觉得很丢人。这样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问题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问题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促其上进。
2.实行 “优生带差生”活动,利用同桌和帮扶小组的优势,让好学生管好问题学生,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
3.与问题学生谈心,从思想上树立信心,思想指导行动,进行自我转化。
4.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题学生的辅导。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结合。
小学问题学生帮扶计划三:舍利中心小学问题生帮扶计划(855字)学困生,俗名“后进生”,“差生”。执教一个班级,老师总会碰到一部分“后进生”。他们要么学习差,要么行为差,要么态度差,如此总总,总是让教师头痛不已。但教师转化一个后进生,是给同样头疼的父母雪中送炭。那么,如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转化学困生呢?
一.尊重差生,善于鼓励
后进生因为各方面表现较差,常常在班级中遭人白眼。他们在同伴们中,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更是觉得自愧。每天在课堂上,看着别人高举的双手,他们也渴望能像优生一样,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同学们或多或少的赞美的眼光。可是,他们不行,常常的出错让他们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也是孩子,也渴望掌声和鲜花。于是,他们更多地做出各种举动,捣蛋,说怪话,扮鬼脸,欺负女孩子„„以各种破坏性的举动赢得大家的注意,其实,他们也不喜欢自己如此。所以,每次遇到问题,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信任和支持是他们进步的最佳武器。那么,怎样才算尊重差生呢?1,寻找闪光点。2,不要每次都公布学困生的成绩。3,师生注意说话的分寸。
二.分别对待,因材施教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有很多原因,大致可以这么归类。1,智商确实低下的,属于真差生。2,智商正常,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低下的,属于假后进生。对于前者,只要引导其尽量学,不能强制其结果,但是要保证他不学坏,能听话就好。对于后者,功夫可要多花好几倍。教师首先要端正其态度,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可采取家访,家校联系,课余补课等方法,辅导其进步。
三.创造机会,植入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自卑或者自负的学生,要想在学业上有所造树,相对较难。因为求学路漫漫,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处理好自己的学习态度,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评价,就会多走一些弯路。在课堂上,差生不能回答较难的问题,可以把朗读的机会留给他们,适当正音,也是不错的选择。
四.补缺补漏,不离不弃
个别辅导差生,不要急于一时。也不要轻言某个学生“朽木难雕”“无药可救”。“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总之,转化后进生既艰巨又光荣,需要广大教师长期地共同地努力。
第五篇:2007-2008第一学期问题学生帮扶计划
问题学生帮扶计划
胡 松
在教学过程中不免会有一些学习困难,或者学习存在障碍或者存在其他问题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我们不能够忽视对他们的教育与培养。鉴于此,我决定从以下方面进行对这些学生的帮扶计划: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着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这些困难学生进行帮扶计划的重要措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2007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