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己 最后的姿势教案3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3.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谭千秋最后的姿势体现出的当机立断、心系学生、无私师爱的高尚品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同学们,知道中国08年5月12日发生了什么灾难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视频、配乐及旁白,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是的,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他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但是有个人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触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谭老师为什么会用这样的姿势?
2、我会读:坍塌 废墟 诠释 震撼 生死攸关
3、你能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吗?(板书:谭千秋老师)
4、针对预习情况,学生们反馈相关质疑。
出示学生们的问题,并概括疑问:谭老师为什么不自己逃跑或躲起来,而要救学生?
三、学习课文,感受环境及人物品质
同学们都不理解为什么谭老师要这么做?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一)关注细节,感受人物品质
那几段是描写了地震来临之时的情况?(2-7)
打开课文,自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用笔划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并将划出的句子默默再读几遍,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1.学生自读课文 2.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3.集体交流句子,相机出示,引导学生感悟句子,关注细节,感受谭老师的品格。①人物的言:
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谭老师是一位十分注重教书育人的老师,是一心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位不光是言语教育还重视行动教育的老师。
师生对话,体会谭老师关心学生、沉着镇定。指导学生朗读。
②人物的行:“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找出句中的三个动词。(“拉”、“撑”、“护”)这3个动词有什么疑问吗?
讨论什么样的姿势叫做“撑”?可师示范。
教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一拉一撑一护,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板书:动作),撑起的是(一片生命的天空),护住的是(四个学生的生命),付出的却是(自己宝贵的生命)。
指导朗读3句话,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谭老师在危难时刻一心为学生着想,舍身救人,舍己为人,很好地履行了一个教师的职责。)
4、再让我们来听听谭老师留给我们最后的声音。(课件出示)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句子朗读训练,读出情况的紧急,读出谭老师的镇静。)
5、谭老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给我们留下了这最后的声音?再次浏览2-7段,找出描写地震的句子。
(引导出示环境描写,通过朗读体会环境的危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a天空阴沉沉的。
b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c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d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课件出示,学生朗读)
读后体会:(情况越来越危急。)
情况越危急,就越能体现出谭老师的品质。
6、反复诵读,加深体会。
情况如此危急,可是当碎裂的砖块砸下来的时候,(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当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的那一刻,(引读)„„ 当楼房最终塌陷的瞬间,(引读)„„
7、教师小结:也正是因为谭千秋老师的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以人们深情的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8、小组合作,总结汇报:我觉得谭老师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评价人物,定格永恒
1、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人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文中后面写了三个人物的语言?为什么要引用三个人的话语,有什么作用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3、学了课文,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谭老师说,请你写下来。
“谭老师,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6 谭千秋老师 最后的姿势
关爱学生 勇敢沉着舍己为人
第二篇:最后的姿势教案
《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通什中心学校
李化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解谭老师在地震来临之际,在生命最后时刻,忠于职守,救护学生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齐读、指名读)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最后的姿势”的句子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谁?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找出文中描写的句子,用横线画出)
2、学生交流、理解
A、课件1: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1)学生齐读、动手做这个姿势。(2)他为什么做这个姿势?
3、浏览课文,找出谭老师护住学生的句子,用重点号标出表示动作的词。
B课件2: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拉、撑、护)
4、如果没有这些动作,学生会怎样?体现了谭老师什么样的品质?(急中生智、临危不惧)C、课件
3、“牺牲的姿势”
当我们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5、当你读到这句时,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6、直接描写谭老师牺牲时的姿势,属于什么描写呢?(正面描写)
7、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语速平缓、语调低沉)
三、学习“有关地震的”句子
过渡语:我们知道,地震是一种很可怕的自然灾难,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2008年5月12日那场骇人听闻的地震。
1、学生自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地震前、地震时的句子。
课件4:(1)天空阴沉沉的。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3、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般人都会怎样做?而谭老师有事怎么做的?体现谭老师怎样的品质?(舍己为人、忠于职守)
4、这段直接描写地震时的情景,属于什么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烘托人物的高尚品质)
四、学习“评价谭老师的”句子。(感悟英雄)
1、文中都有谁评价谭老师的?他们是怎么说的?
课件4:
(1)救援人员说:___________________(2)获救的学生说:__________________(3)一位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4)我也想说: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2、这段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赞扬谭来师的高尚品质,属于什么描写?(侧面描写)
3、齐读最后一段。
4、板书: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五、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1、谭老师能做出最后的姿势的原因是什么呢?
2、学生交流(是对学生的爱和责任)
3、板书:爱与责任
过渡:在那次地震中还有许多舍身护生的老师的英雄事迹,让我们再次感受师爱的伟大吧。
4、在汶川地震中涌现救人英雄的资料:《遍地是英雄》
5、以:假如我是谭老师,在地震来临的之际,我会这样做……(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当做一次小练笔)
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爱与责任)
谭千秋
急中生智 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忠于职守
(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第三篇: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难点: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ppt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师出示ppt)(百度搜索:)
http://)
(二)初读课文 PPT出示自读要求
A、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5分钟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根据上下文试着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3.谭老师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 4.你怎样评价谭千秋老师? B、检查自读情况
1、生读生字、词语(PPT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一人读一个,纠错,全班齐读)师指导写凹(板演笔顺),把书翻到33页描红。
2、交流词语的意思:先读出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再指名说说你所理解的意思。
3、师用上本文的内容把这几个词语串连成一段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谭千秋姿势的语句。(分别让学生按照概括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找出相应的句子)
2、出示图片:最后的姿势(生齐读)百度搜索:
http://blog.gxjiaoyan.com/?action-model-name-enterinto-itemid-1805
3、刚刚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A、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指名说说。
B、师小结,PPT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齐读)
(四)课堂练习
1、出示思考:你怎样评价谭千秋老师?
谭千秋 是一位()的父亲;是一位()的老师; 是一位()的老师;是一位()的老师; 我们深深地()他;()他。
2、师指导生根据课文相关内容完成思考题。(生齐读表现主人公品质的语句)
3、欣赏语段,师泛读生模仿读。(从谭老师的话中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机,时间的紧迫)生有感情地一起呼喊
五、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最后的姿势》一课,回忆了当时汶川地震的情形,同时我们也认识了一位大公无私的老师,他就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谭千秋老师。
2、让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写他那最后的姿势的句子,把他那最后的姿势铭刻在心里。(PPT切换到课文中写最后的姿势的三段话)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 词语
2、课后词语造句
第四篇:6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
一、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推想“最后的姿势”的表达作用。
2.学习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烘托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表达效果。3.拓展阅读《口技》,找出正面和侧面细节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烘托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表达效果。难点:拓展阅读《口技》,找出正面和侧面细节描写。
三、前置学习活动
1.思考谭千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课文对谭老师的哪些描写令你感动或印象深刻,把自己的感受在课文上作批注。
2.搜集2008年抗震救灾的有关资料,尤其是像谭千秋老师这样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能生动地讲述其中的一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
一、整体感知——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感知内容
1.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好几年了,然而大地震中涌现的许多感人事迹却未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反而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留在了人们的心坎里,留在了课本中,电影里??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谭千秋老师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
2.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谭千秋老师的资料。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以谭千秋老师的事迹编写的课文《最后的姿势》。(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你知道这是谁最后的姿势?这个姿势是怎样的?课文讲述的故事给你怎样的感觉?
(3)是呀!这是一个悲壮、令人感动的故事,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找描写最后姿势的句子
1.要求:那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2.交流。出示 :
过渡:课文中写到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地方一共有三处,今天我们就循着课题,围绕这最后的姿势来走近我们的谭千秋老师。
(三)深入理解,感受品质 聚焦第一次(最后的姿势)1.出示:(1)指名读。
(2)这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相机提示:拉、撑、护,从这其中我们体会到了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动作的迅速。(4)指导读好句子。
2.过渡:那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品读品读,细细地体会。(1)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出这选择的呢?(情况十分危急,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2)出示:
①为什么这句话会让你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
②看,这儿有三个感叹号,读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指导朗读。③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是怎么说的呢?(3)出示:
①从这儿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②要地震了,谭老师的话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很镇定的感觉,怎么来表达呢?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越来越危急了!)(4)出示:
①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情况很危急的? ②“刺耳的吱吱声,尘埃腾空而起”说明了什么? ③指导读好句子。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5)出示:
①这短短的几秒钟,根本容不得谭老师多作考虑,谭老师立即??,(引读句子。)②是啊,在危急关头,他选择了用自己的双臂守住孩子们的生命之门,他选择用“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面对死亡。(再读句子)
(6)范读: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①一切到这儿似乎已经结束了,但事实上并没有结束,看,这儿有个省略号,请你想一想,这儿省略了什么?(省略了人们的惊慌逃逸,省略了谭老师对四位学生的鼓励,省略了人们的哀嚎??)②请同学们把自己此时的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中,齐读。
过渡: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让我们拿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7)齐读4—7自然段。聚焦第二次(最后的姿势)
过渡: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对谭老师最后姿势的描述,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1. 出示: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找一找,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震撼)
(2)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的?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3)引导学生谈体会: 抓住“死死地”谈:砖块掉下来了,砸得谭老师鲜血直流,但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楼板压下来了,谭老师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但是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鲜血喷涌,疼痛难忍,但谭老师: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
(4)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请你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朗读之中。(5)救援人员看到这一幕已是眼含热泪,他被深深地震撼了,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过渡: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9、10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2.出示:
(1)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震撼的?“飞身”、“扑”,这两个词语让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奋不顾身??)
(2)谭老师面对危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飞身一扑,用他的双臂为学生牢牢地守住了生命之门,怎能不让人震撼呢?(读好句子。)3.出示:
(1)你觉得老师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如果他不顾那四位离开教室,他??如果他要留在教室里,保护四位学生,他??这就叫生死攸关。
(2)是呀,他明知道留下来是死,但他还是果敢地留下来了,飞身扑去,怎能不让人震撼呢?指导读好句子。
(3)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呢?导出第三自然段 4.出示:
(1)这就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2)是呀,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看这句话 5.出示:(1)再读这句。
(2)现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
6.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作者通过对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得描述,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谭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挂在嘴上的,更多的是表现在行动里的。他最后的姿势,让我们深深地震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读好第八到第十自然段。聚焦第三次(最后的姿势)
1.配乐引读十一自然段:“谭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在教师眼里,谭老师是最爱孩子的,他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
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1)课文学到这儿,你心中是否和老师一样,涌起了千言万语,请你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写写你此刻的感受。
(2)交流、小结: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不仅震撼了获救的四个学生,不仅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更深深地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2.出示:
(1)这最后的姿势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人师应有的精神,那就是爱与责任(板书)。
(2)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镌刻在四位学生的心中: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这最后的姿势像一座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汶川大地震中,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矗立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3.难怪人们会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其实,在5.12中,在那灾难爆发的那一刻,不仅仅是谭千秋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学生的生存,他们都用自己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的人,他们用生命铸就如天大爱,诠释了最高尚的师德灵魂,演绎了爱与责任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一起满怀敬意、满怀感动,再一次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五)拓展阅读,读写训练
出示《口技》全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教案14_最后的姿势课文 1.指一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2.生默读课文,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部分。
3.教师总结: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采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距今已三百多年的一场口技。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请大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课下写一段或一篇人物的文章。
(六)作业
搜集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讲给朋友、家长听,也可以开一个故事交流会。
六、板书设计 6 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爱与责任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第五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大地震是我国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在那次大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故事。其中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事迹最令人感动。
那天下午,他正在为同学们讲课,这堂课讲的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是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同学们正认真地听他讲课。忽然,课桌﹑楼房,一切都摇晃起来。谭千秋老师一下子反映过来,是地震!他大声喊到:“大家快跑!什么也别拿走!快……”同学们都赶紧跑到操场去了。可就在楼房即将坍塌的那一刻,他看见有四个同学逃不出去了,此刻,他并没有逃生,而是组织学生躲在课桌底下,自己却双手撑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学生。当消防员抬出压在谭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谭老师已经被砸得血肉模糊,但四个学生还活着!
谭老师这种举动,正是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这不仅体现出谭老师与学生们“血浓于水”的感情,也体现出他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还时刻惦记着学生的崇高精神,在无情的灾难和笨重的水泥板面前,他像一座山一样,保护了无辜的学生,自己却倒下了。。。
谭老师去世了,同学们再看不见讲台上那个幽默风趣的老师了,也永远不会听到那个绘声绘色的声音了。而他身体趴在桌子上,死死地保护住学生的样子,却成为了他最后的姿势。他用这个姿势向人们诠释了一位教师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这个崇高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去学习!这也让我们知道,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不能摧毁我们的意志;废墟可以埋藏我们的身躯,但埋藏不了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