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案含过渡语(刘颖仪)
31.女娲补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学习女娲补天的整个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感悟女娲拯救人类的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观看五彩霞图片一幅,引入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老师带了一幅图片让大家欣赏,以前看过这么美的景色吗?这是天边的彩霞。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的彩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一个新的神话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懂的字多读几遍。学生回答: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三、复习字词
(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自由读课文的时候都很认真,现在,老师从课文中抽出一些词语,考考大家能不能把它们全都读正确。)
1.请四名学生读,一名学生读一行,检查学生掌握字词读音的情况。2.全班齐读
3.练写“炼”字 四.学习第一段
过渡:请把练习本放好。同学们,在神话故事当中,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她创造出了不同肤色的人,人类来到了世界上,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快速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用括号括起来。
1、找出描写女娲造人后人类生活的句子。
2、齐读,说说人类的生活是怎样的?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了?指导朗读。过渡:可是,好景不长,人类幸福的生活突然发生了变化,一件什么事情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中?
下面请听老师把描写天塌下后的情景的句子,同学们闭上双眼,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3、学生闭眼听老师朗读描写天塌下后情景的句子,边听边想象。4.学生谈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5.学生再次发挥想象,补充句子: 大火熊熊地燃烧着,烧掉了…… 洪水哗哗地咆哮着,冲走了……
过渡:同学们,你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灾难降临到人类的头上,发生了悲惨的一幕幕,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心情会怎样?(伤心、难过)作为人类的母亲,女娲也难过极了。这时她立刻做了些什么?(学生齐读第二段)
五、学习第三、四段
(一)过渡:女娲求了神,大雨停了,她又造了船,救出了洪水中的人们,可是,人类的灾难结束了吗?
1.哪些句子看出灾难还没有结束? 2.女娲决定干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女娲为了把天补好,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找彩石——练彩石——把天补上)
(二)学习找彩石的句子
1.自由朗读相关句子,并思考:女娲找彩石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几天几夜、找啊找啊)女娲成功找到彩石了吗?从哪个词看出?(终于)
过渡: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女娲终于找到了最难找的纯青石,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她可能遇到很多困难呢,请你再次发挥想象,把屏幕上的句子补充完整。
2.学生发挥想象,补充句子:
女娲为了寻找纯青石,她找啊找,走到了____,结果_____;她找啊找,走到了_____,还是______„„于是,她又找啊找,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三)学习炼彩石的句子
过渡:在女娲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凑齐了五彩石,这个时候,她并没有休息,而是冶炼石块。
1.请一名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2.结合写时间的词语“五天五夜”,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女娲炼石的过程。
(四)学习补天的句子
过渡:经过五天五夜的冶炼,彩石终于变成了能够补天的液体。1.学生默读写补天的句子,圈出描写女娲动作的词语。2.生齐读。
3.生观看女娲补天的动画。
过渡:女娲凭着自己的努力,把天上的大窟窿补好了,人类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4.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书上的学习小伙伴看完这个故事,不禁赞叹道:女娲真了不起!读完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感受,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
六、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这个故事,体会到了神话的神奇魅力,了解了女娲不怕困难的精神。回家以后,请你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爸爸妈妈听。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女娲补天的故事完整地讲给爸爸妈妈听。2.把你想对女娲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篇:《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案
女娲补天
(第二课时)
玉带山小学 王菁
教学目标:
1、知道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勇敢、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㈠、复习词语
塌下 挣扎 寻找 冶炼 终于 几天几夜 云霞 ㈡、串词说课文内容(指名说)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女娲补天的原因,那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这篇神话故事,去看看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二、新课教学
㈠、女娲怎样找石?
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书本P130,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1、出示课件
(ppt)女娲补天先 接着 最后
(找五彩石、炼五彩石、补天空)学生一起讲老师板书:找、炼、补
2、女娲怎样找五彩石?
(ppt)下面默读第3自然段 找出有关句子,做上简单的标注。出示课件(她跑到„„找到了)出示自学提示:边读边想边标注
女娲找五彩石容易吗?为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交流汇报:
⑴、从“零零星星”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
“零零星星”什么意思?(零碎的,少量的,东一块西一块,零散的)说明寻找五彩石没那么简单不容易很艰辛。要费很大的力气。
⑵、从“几天几夜”看出找五彩石的时间长,几天几夜才找到四种石头,找五彩石的时间太长了。谁来读看看。
师:几天几夜一直找一直找,才找到四种石头,说明找五彩石不容易很艰辛。你读读看。把艰辛不容易的感受读出来。
⑶、从“找啊找啊”看出找纯青石的范围广,找了许许多多的的地方,找纯青石不容易 ⑷、从“终于”我体会到找纯青石很艰辛。
A、“终于”什么意思(表示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最后达到目的。)B、你能用“终于”说一句话吗?
⑸、想象一下她可能到哪些地方去找?怎样找?。想一想。完成填空。指名回答。(ppt出示)
女娲来到,(怎样找),终于在 找到了红色的石头。她来到,(怎样找),终于在 找到了黄色的石头。她又来到,(怎样找),终于在 找到了蓝色的石头。
女娲走了许多地方,她又累又饿,她气喘吁吁地来到,她看到了一块白色的石头。
她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 找到了纯青石。
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纯青石终于找到了,女娲的心情怎么样?我们真替女娲高兴,把这种艰辛过后是高兴,苦尽甘来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读出了文中所写,读出了心中所感。
3、男、女生比赛读(“她跑到„„找到了。”)奖励
4、这一段讲什么?(女娲找五彩石的经过)
5、总结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边标注最后交流汇报 下面我们就用刚才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的第4自然段
(二)女娲怎样炼石补天
(五彩石找齐了,那么女娲是怎样炼石补天的呢?)
1、出示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边标注(出示课件)⑴、读读,划出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⑵、想想,这段可分几层?每层写什么?概括段意。
⑶、小组交流,女娲炼石补天容易吗?为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2、汇报 ⑴、读读,划出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①、指名说炼石、补天的动词,师板书。②、指名读第4段,动词填空。
③、体会动词的好处。(一连串动词的应用使文章生动具体形象。)在平时习作的时候要学会学以致用。
⑵、想想,这段可分几层?每层写什么?概括段意。
①、师: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板书,你知道这一段可分为几层吗?(两层)
②、归纳段意:女娲炼石补天,(归纳段意的一个方法就是把每一层的意思串起来组成完整的话。)
⑶、女娲炼石补天
①、女娲炼石容易吗?为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从“五天五夜”看出炼石很艰辛,炼五彩石的时间长。)
A、师:孩子们,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石头要变成液体,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生活中,我们烧开水到100度就很烫,能给人带来很大的伤害,那石头变成液体需要900以上的温度,肯定给会给女娲带来很大很大的伤害,但是她仍坚持在神火旁,呆了五天五夜,那艰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她是怎样度过这“五天五夜”的呢?谁来说一说?
(ppt)累了,她„„?
• 困了,她„„?
• 被火烤得很难受,她„„ • 早上,她在炼石 • 中午,她还在炼石 • 晚上,她依然在炼石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她依然还在炼石。B、谁能读出女娲炼石的艰辛呢?(指名读)
②、我们来看看,“补天”的句子(出示课件 齐读)你感受到“补天”怎么样?(太神奇)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对准、往上一泼”,补天多准啊!“金光四射”补天多美啊!“立刻”补天多快啊!
师:寥寥几笔,赋予女娲无边的神力。这就是神话的魅力。
师:看,这一泼太神奇了,只见(生接: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师:女娲真----了不起。
⑷、过渡:那我们就来看看女娲补天的视频吧!
⑸、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现女娲炼石补天的画面。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出示课件)
(随机)指名读,重读动词,其余孩子可做出女娲炼石补天的动作,去体会女娲炼石补天的艰辛。
⑹、我们一起去看补好的天吧!(图片欣赏)赞美女娲。
师:孩子们都禁不住发出了感叹,你们肯定也觉得不好的天很(生:美),那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呢? 出示课件 我想对女娲说:“„„”
三、总结
师:孩子们,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神话吧,它就是(生:女娲补天)
板书设计
找: 找啊找啊
31女娲补天 { 炼:找 挖 放 炼 了不起
补:装 端 泼
第三篇:10、《公仪休拒收礼物》第二课时教案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去品味人物语言进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格。教学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独幕剧的特色。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剧本,研究剧中人物的性格;再根据剧本演好这部戏,演完后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导演。
二、设疑入境,走进文本。
(一)、师问:公仪休拒收的礼物是什么?(两条活鲤鱼)
(二)、师:古时候的鲁国,水产品奇缺,这两条活鲤鱼可是很难得的礼物呀!可公仪休为什么不收呢?他的学生子明和我们同样感到很不理解,谁能找到子明的疑问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指名读子明的话,即“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师及时评价、鼓励,指导学生读好疑问的语气。
三、自主解疑,品读文本。
(一)、以疑设疑,学习“公仪休爱吃鱼”的环节。
1、你认为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想,找到答案画下来,多读几遍,有想法可以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完成后先同位再集体交流。
(1)指名读体现公仪休爱吃鱼的句子,即“嗯,刚吃过……心满意足了
(2)师引导:读书要品味出文章内涵,读出感情来,应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即读到哪个句子,眼睛就要盯住重点词语,心里就要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
(3)指导感情朗读,抓住“回味似的”、“实在是鲜美呀!”、“心满意足了!”等词语并辅以表情、动作等,读好人物对话。
(二)、自主解疑,学习“公仪休拒收鱼”的环节。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刚才掌握的学习方法:“读――想--画,”和“读书三到”来自主学习,解决子明的疑问。
1、学生自主学习“管家送鱼”和“公仪休拒收鱼并解释原因”部分的内容。
2、学生解读疑问、品味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后进生。
3、交流、反馈。
(1)指名读“管家送鱼”的相关句子。
a你认为管家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生答后,师板书:奉承讨好、别有用心。
b 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一步练读管家的话,抓住“满脸堆笑”等词体会人物性格特点。c讨论:你喜欢管家这样的人吗?指名口述,让生说出原因。
(2)师引导:尽管管家阿谀奉承,说尽好话,但仍被公仪休巧妙回绝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公仪休是个____的人。生答后,师板书:聪明机智。
(3)喜欢吃鱼,却要装作闻到鱼腥就要呕吐,这其中可是大有文章呀!下面谁来当一当公仪休,给子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呢? a指名读该部分内容。(即“正因为……有鱼吃吗?”)
b你能不看课文,把公仪休不收鱼的原因解释给同位听吗?说时,引导学生弄懂其中的关系:
如果收鱼――违犯法纪 如果犯法――吃不上鱼 现在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c同位说后,指名练说。
(4)公仪休的这番话,更说明他还具有怎样的品质?生答后,师板书:清正廉洁。
(5)齐读这部分内容,强调读好反问句。
四、积累内化,巩固文本。
1、让生说说子明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2、指名回答后,师板书:谦逊有礼、勤学好问。
3、结合板书上出现的三种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提示:要结合恰当的表情、神态及形体语言,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5、教师适时评价、鼓励,小结: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精彩,相信排演独幕小话剧时一定表现更棒!
六、迁移拓展,走出文本。出示幻灯片,展示某些官员因为贪脏枉法而身败名裂的故事,从反面例证告诉同学们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六、全文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公仪休拒收礼物
公仪休:聪明机智 清正廉洁 子明: 谦逊有礼 勤学好问 管家: 奉承讨好 别有用心
第四篇:1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1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明示目标,创景激趣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回归教材,评价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七、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朗读课文
第五篇:校园交响诗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智慧导入。
1、说说文中选择了那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来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2.学生自由发言
3.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中那如诗如画的语言,去感受 绚丽多彩的校园生活吧!
二、快乐导学
自主选择,品析欣赏
⒈从文中所描写的五个场景中,自由地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场景,用心地读一读,并把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说说自己的感受.⒉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蜂巢
“在知识的大海里采集、探索、积累。像金色的小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粉,嗡嗡嘤嘤地飞鸣、渴求。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 理解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抓住动词感受学生们收获知识的快乐。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⑵鸟岛
指名读这一段文字。
引导学生体会课间校园活动的欢乐。指导朗读。⑶花瓣
“啊!飞来的花瓣,变成一朵朵馥郁的鲜花,开在老师的心间。” 完成填空题,感受师生情深。
理解“馥郁”,体会老师收到贺卡时的欣慰与幸福。⑷喷泉
默读短文,分别找出描写喷泉和老人的句子。教师配乐朗诵描写老人的句子。
学生讨论理解句子“啊!老爷爷永远睡去了,而喷泉却依然醒着”(感受老校工的崇高精神)训练说话:你想对老爷爷说些什么?(5)树根
“当繁花满枝,当硕果累累,我们谁也会忘记哺育我们的树根,是它默默地汲取大地的营养传递给我们。”(体会我们对默默哺育我们的老师的感激之情)“落花会成为大地的营养,果核也会变成大树的根!” 啊!让我们去做根的事业,长出亭亭华盖的大树。
(这两句话写出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和“我们”决心长大成才,为社会奉献自己那亭亭华盖的大树和累累的硕果。这两句话既是《树根》这一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校园交响诗
蜂巢——蜜蜂——储积花蜜(积累知识)
鸟岛——鸟儿——共享欢乐(生机勃勃的生活)美好回忆 花瓣——来信——真切思念(师生情深)
感恩之心 喷泉——花匠——忘我劳动(永存我们心中)参天大树 树根——老师——输送营养(根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