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的组成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参考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水的组成。②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过程与方法:
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① 水的组成;② 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
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3 教学用具
实验用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 4教学过程
引入多彩的水世界
师:水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基本条件。水在人体总重量中约占70%,一个人每天需要饮用2L以上的淡水,如果人体失水量达到体重的1/4就会失去生命。俗话说:人可三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水。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人类生存对淡水的依赖,水不仅是世间生灵万物离不开的,就是工业生产中,也时刻少不了它。但是,同学们知道水的组成是怎样的吗?
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经被人们看成是一种组成物质的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与分解的实验的研究,才揭开了水的组成的秘密。现在,我们就跟随拉瓦锡的步伐,来探究一下水的组成吧!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假设与结论:水是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设计并验证试验:[实验4-25]电解水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①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内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
②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③打开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活塞,在玻璃管的尖嘴处点燃,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两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试管内分别收集有一定体积的气体,与电源“+”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的体积少,与电源“-”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的体积多。体积之比约为1:2。
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这种气体是氧气,因为此气体具有助燃性。
③气体能点燃,安静的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此气体是氢气,因为该气体具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
通电
氢气+氧气
(H2O)→(H2)(O2)
由于元素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种类不发生变化,水电解生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同时也可以根据氢气的燃烧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注意事项:在水的电解实验中,为了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可事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氢气的性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氢气的化学性质:
①操作: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②现象:氢气能被点燃,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持小烧杯的手感到发烫。
③实验结论:氢气和氧气点燃后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氢气+氧气 点燃
水
(H2)(O2)→(H2O)
④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验纯的方法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轻微则表示氢气较纯。
注意事项:在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时都要检验气体的纯度,因为混有空气的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二、物质的分类:
(1)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宏观组成 一种元素;
至少两种元素 微观构成 一种原子,或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成分 共同点 都是纯净物
(2)氧化物
①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②氧化物的分类
金属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铜根据元素组成 非金属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
①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种单质,如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②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氧化物,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A.纯净物;B.两种元素;C.氧元素。
③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含氧化合物,但是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5 板书设计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正极︰V负极=1︰2(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氧气
(H2O)→(H2)(O2)2.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物质的分类
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中按元素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氧化物: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第二篇:水的组成 教案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一
水的组成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2.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难点:
1.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课题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实验准备】:
小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电解用水、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第一课时:(参考课件3.1/3.1a)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 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讲授新课:
一、水的组成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1.现象:(负氢——父亲)
(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2)与是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3)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讨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论: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说明电解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H2 + O
2(分解反应)
H2O 通电讲述: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讲述】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有相同的分子数。”实验测得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可以认为水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目约为2∶1。氢和氧的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推测1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也约为2∶1。
教师可以稍做推导。设问:水的化学式怎样写?
讲述: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精密测定,证实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式应写成H2O。
讲述:每一种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精密测定,每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固定的化学式。结论: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我们可以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二、介绍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3)验纯方法:如图所示。
(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4)未来的理想能源(为什么?)制备来源广泛,热值高,没有污染。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水的组成,并对氢气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作业: 板书设计:
一、水的组成
H通电2O H2 + O
2(分解反应)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介绍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3)验纯方法:(4)未来的理想能源:
制备来源广泛,热值高,没有污染。
第三篇:水的组成教案
外九化学 同课异构 水的组成教案
马万涛 2012.10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3.巩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
4.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用具
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用氧气饱和的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盛氧气的干燥集气瓶、蒸馏水一瓶。
【引言】在第一章里,我们学过氧、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元素?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哪里? 【讨论】让学生三三两两议论,然后请一位同学回答,教师纠正。【投影】物质的简单分类
【讲述】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水的组成 【投影】
地球上水的分布
【讲述】地球表面约3/4的地方被水覆盖,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可直接供人类生活、生产用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十分有限。因此保护水资源十分重要。
[评注:教师在教学中极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提问】根据生活经验,请学生自己归纳水的用途。(提问2~3人。)【投影】
【讲述】水是如此重要,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师: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
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师: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较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
【讲述】水电解后两支玻璃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同一物质,还是不同物质?电解得到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我们通过实验来鉴定。
【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师:注意观察现象。
生:木条燃烧得更旺。
师:这种气体能使木条余烬复燃,当燃着木条远离尖嘴口时火焰渐灭。这种能使余烬复燃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生:氧气。
【演示】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师:注意观察现象。
生:看到微弱的浅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
师:这种气体能燃烧,说明不同于上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氢气。【板书】水氢气(H2)十氧气(O2)【讲述】实验表明: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化是什么变化,这种反应属什么类型。(学生议论后,教师提问1~2名学生。)生甲: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生乙:这种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讲述】水电解时发生分解反应。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转变成跟水的状态和性质都不同的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投影】
练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D.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讲述】要作出正确选择,必须理解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元素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分子既分种类又计个数。
【讨论】学生讨论略。
【讲述】泛指的物质是宏观概念,它由元素组成。分子、原子都是微观概念。在表述分子的组成时,必须指出组成一个分子时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演示】点燃简易氢气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氢气,将点燃氢气的尖嘴导管伸入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内。[评注:教师在这里补充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实验。这样,可以从另一侧面来加深学生对水的组成的认识。] 师:展示集气瓶,请学生仔细观察集气瓶内壁发生什么现象。生:原来干燥的集气瓶内壁蒙上一层水汽。【讲述】实验表明: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板书】氢气(H2)+氧气(O2)
水
【提问】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什么? 生: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讲述】用一般的加热方法,水很难分解,因此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把它当作一种单质,直到18世纪末,才证明水是化合物。
【展示】展示一瓶蒸馏水。
【提问】纯净的水有哪些物理性质? 【讨论】先让学生议论,然后请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生甲: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透明液体。生乙: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凝固点是0℃。生丙:水的密度是1g/cm3。
【讲述】教师纠正、归纳并联系自然现象、生活实际适当作些拓展。【投影】
【讲述】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投影】
【讲述】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有相同的分子数。”实验测得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可以认为水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目约为2∶1。氢和氧的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推测1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也约为2∶1。
[评注:教师在这里运用了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来导出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这样做,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会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推理的能力。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可能会不易理解。] 【设问】水的化学式怎样写?
【讲述】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精密测定,证实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应写成H2O。
【小结】这节课学习了水的组成。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维持生物生存、营造和谐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物质。水能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既要充分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又要预防因水而引起的天灾人祸。
【作业】1.实验测得水电解时得到两种气体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比是2∶1。试说明它们分别是什么气体。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这两种是什么气体?
2.课本习题(略)教后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组成。因此做好和用好电解水的实验是这堂课的关键。教师在做这个演示实验时逐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随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样,既帮助学生得出水是一种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结论,又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这是这堂课的优点之一。其二,在学习水的组成中,学生常会错误地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或者说“水分子里含有氢气和氧气分子”。教师在课内及时让学生做有关的练习题,通过练习的分析,有利于防止学生产生对物质组成的错误认识。其三,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重视元素、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的复习和应用。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认识水的组成,又可以加深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
外九化学 青蓝工程 水的组成教案
马万涛 2012.10
第四篇: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2.知识技能: 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3.科学品质: 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扒论的理解。实验准备
课本第80页
探究
水的组成 教学用品
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电解水装置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水的物质性质
(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凝固点:0℃,沸点:100℃;(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
(实验)课本80页探究一 和二
(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 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提问)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然后互相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讲解,分析过程可用投影。(小结)(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了氢气,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和氧气两 种单质,证明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水 氢氧 氧气。
(3)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可进一步扒导水的化学式是H2O。根据实验事实。
生成气体的体积比VH2:VO2=2:1 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所以,气体的质量比:H2:O2=(2×0.0899):(1×1.429)=1:8 所以,水中H元素:O元素=H:O=1:8 氢的原子量为1,氧的原子量为16, 所以,H2O中原子个数比为H:O= 根据实验测得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结论)(1)一个水分子只能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水的化学式为H2O
第五篇:水的组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化学系化学一班的倪扬扬,今天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水的组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和练习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人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水为背景来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介绍水的组成,从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我们又引入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上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来区别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其次,在本节课中初次出现了化学式,这为后面学习化学式的书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编排上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其中教学目标又分为: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知识兴趣迁移。其次是知识基础: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并且在物理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有关水的物理性质.最后是能力水平: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与人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基本具备了学好本节课知识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课件展示教学法、讲解法、视频演示法、直观图示法;学习方法为:阅读法、观察法、练习法。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四.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的大体教学思路如下:······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了完成学习目标,在导学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水杯中的水,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归纳水的物理性质。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归纳,很容易得出以下结论······那么知道了水的物理性质,那么水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围绕着这一问题,我们紧接着进入了“水的组成揭秘”这一环节,通过视频演示电解水实验,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开始后,学生很快就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时候就会有学生提出疑问“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紧接着我会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并提出验证方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验结束后,我会提问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实验现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们总结出了一下几点:······ 紧接着,根据这些实验现象我将引导学生来探索水的组成。
一、“试一试”
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上个单元氧气的学习,学生很容易的知道,这种气体就是氧气。因此得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接着,我们又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发现产生淡蓝色火焰。由于学生对氢气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我们简单地学习了有关氢气的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因此由负极产生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到此,学生已经基本知道了水的电解产生的是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水到底是由多少个氢原子和多少个氧原子组成的呢?接着我们进入算一算环节
二、“算一算” 已知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再告诉学生氢气的密度为0.0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自己动手计算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在老师的协助之下,通过计算让学生知道了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而氢原子我们用化学符号H表示,氧原子我们用O表示,从而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这个时候可能会有同学产生疑问: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并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那氢气和氧气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为此,我准备了电解水的微观图解,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水的电解,并对其进行讲解(科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通过电解水的微观图解帮助学生认识了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接着进行了本次实验的总结: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我们知道,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根据这个式子,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这几种物质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让学生对物质分类有明确的认识。(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其中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讲完本章重点知识点后,趁热打铁,我设置了以下几个习题,通过习题来巩固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习到的知识
4、在本节课即将将近尾声的时候,我设置了信息反馈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可以谈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的收获,也可以谈学习了本节课后的感悟,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本节课的课堂小结,首先·····其次····接着·····,最后 本节课的说板书设计如下。
为突出教学重点,完成学习目标,在黑板上列出重点知识,有利于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加深记忆。
最后,作业布置。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一类用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出几道针对性较强的试题,这样做能照顾大多数学生和少数优秀学生的培养。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也请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