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 主题活动
三月主题活动:宝贝一家
小四班 主题介绍:
一、主题产生:
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家”就是幼儿感觉温暖的摇篮,具有安全感的港湾。父母及家人,是幼儿觉得最亲密的人,也是给幼儿最多亲情体验的人。可以说,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幼儿最早体会并熟悉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是他们一切生活学习的开端和基础。
因为有家,所以孩子有亲近的感受,有说不完的话,所以我们选择了“宝贝一家”作为二、三月的主题。期望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更为流畅,同时能将自己已有的经验有趣地融入到作品中去,能将自己在平时的家庭生活细节,通过游戏等形式表现出来。孩子们能爱自己的小家,逐渐将爱升华到爱幼儿园这个大家,让孩子学会爱、感恩、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
二、主题目标:
1、能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重现家庭生活,分享家庭生活的点滴经验和乐趣,逐步体会家庭生活的形成过程。
2、与同伴交流中,幼儿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家人,并了解同伴的家人及其家庭生活。
3、体会父母与子女的亲情。
4、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获得长大的初步概念。主要活动设计
1、语言活动:《最喜欢和家人一起》
活动目标:愿意分享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经验;
尝试用“我最喜欢。。因为。。”表达。活动准备:学习单《我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
教师和幼儿事先带来的家庭生活照。
海报纸、彩色笔。
2、科学活动:《我家的房间》
活动目标:知道家里各种房间的名称和功能。
学习根据数据图搭建房子。
活动准备:玩具卡《甜蜜的家》。
房间内设施简介。
售房广告、居家杂志图片、画画纸、剪刀、彩色纸。
3、艺术活动:《妹妹背着洋娃娃》
活动目标:感受4拍子乐曲的节奏和速度。
学习随着乐曲的快慢调整自己的动作。
活动准备:配套CD、彩色塑料圈、玩具娃娃若干。
4、社会活动:《亲亲宝贝》
活动目标:了解动物爸爸妈妈照顾宝宝的方式。
体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爸爸妈妈亲宝贝的照片。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
5、健康活动:《老鹰和小鸟》
活动目标:学习听指令进行游戏。
享受参与肢体运动的乐趣。
感受温馨的母爱。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老鹰和小鸟的纸偶。
音乐、录音机、呼啦圈。
6、语言活动:《心心相印》
活动目标: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体验家人间的爱意。活动准备:爱心卡片、剪刀、胶水。
背景墙、家长通知单、心心相印卡示例图。
7、社会活动:《大家一起拔萝卜》
活动目标:感知故事情节、结构的重复。
学习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表现对故事的理解。活动准备:歌曲《拔萝卜》。
自制纸偶:爷爷、奶奶、小孙女、小猫、小狗等。
8、语言活动:《爱的甜甜话》
活动目标:学说基本的礼貌用语。
感受被他人赞赏和赞赏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已会说一些礼貌语、赞扬语。
小鸡木偶一个。区角材料投放
1、音乐表演区:制作不同速度的歌曲音乐录音带,提供铃鼓等打击乐器,请幼儿随着乐曲旋律的快慢敲击或创编动作;提供配套CD,请幼儿欣赏。
2、语言活动区:投放有关于父母和孩子相亲相爱内容的图书;投放挂图,请幼儿讲述动物们是怎样照顾它们的宝宝们的。
3、娃娃家:提供婴儿的用品,如奶瓶、尿布、摇篮等,请幼儿扮演父母照顾小宝宝。
4、美工区:展示世界名画《妈妈和我》,引导幼儿感受画面传递的母子亲情;准备纸和画笔,让幼儿描绘自己和家人的爱。环境创设
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共有两面正方形墙面作为本次主题墙。考虑到美观性、整体性,墙面结合活动整合课程,以《小猪的妈妈不在家》里的家的形象作为主题墙背景,吸引幼儿的注意,便于幼儿与主题活动相联系。
主题名称:我爱我家
板块
1、全家福:将幼儿的全家福照片选贴到背景墙上,体会家的温
馨。
板块
2、我爱我家:将幼儿带来的帮爸妈捶背、和亲人交谈的照片贴到背景墙,以鼓励幼儿要爱自己的亲人。
板块
3、爱的礼物:将幼儿用纸和画笔描绘的自己对家人的爱的作品展示到主题墙上。
板块
4、心心相印:将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的“心心相印”卡贴到墙上,供幼儿欣赏。让孩子对爱与被爱有深刻的体会。家园共育
1、孩子和家人一起照全家福,并将照片带到幼儿园来。
2、爸爸妈妈鼓励孩子要经常说、乐意说礼貌用语、赞美语。
3、爸爸妈妈将孩子为家人捶背、和亲人交谈等表达对家人的爱,用照片记录下来。
4、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完成“心心相印”卡。
第二篇:小班主题活动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
一、主题的产生与说明美丽的秋天
秋天到了,幼儿园里几棵树上的叶子开始变黄,有的已经落到了地面上。在户外活动时,好多孩子对落在地面上的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的捡起来当小扇子一扇一扇的;有的自己在手里折一些小玩意;有的甚至把树叶当成了宝贝放到了自己的书包里。看到这种情形,我想:对我们来说自然规律中的季节变换也许没什么,但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吧!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对什么也充满了好奇:秋天和别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呢?树叶为什么会由绿变黄、甚至是变红呢?在他们的小脑袋里会有一个个的“为什么”。我不由想到利用这些树叶作为教育活动的媒介,为孩子们设计一个有关秋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以及秋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的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因此,一个以秋天的树叶为切入点的“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产生了。
第三篇:小班端午节主题活动
2015-2016学第二学期主题活动
渔渡镇中心幼儿园小二班
活动名称:粽情端午 活动地点:小二班教室 活动目标: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 如何包粽子)粽叶 细线 已经弄好的粽子馅 安全剪刀 盆子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4、学念儿歌《五月五》。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第四篇:小班主题活动动物
小班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
冯涛
一、主题背景分析:
在自然角中我们养了一只小乌龟,孩子们总会去和小乌龟游戏。看到孩子对小动物这么喜欢,我们就创设了一些动物图片,让孩子观察,这一下,孩子们都蹲在动物图片那里,有的说:“这是老虎。”有的说:“这是猴子。”“猴子很可爱的,会那香蕉吃的。”„„看到孩子对动物这么感兴趣,而孩子和动物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从很小的时候起,孩子就喜欢动物,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
《纲要》中指出:喜欢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小班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动物中也蕴涵着许多的价值:1)针对小班孩子了解动物的明显特征。2)认识各种动物。3)用动作表现动物。从责任心的角度来说,小班孩子主要是激发他们喜欢小动物。设想通过故事、儿歌、参观、游戏等各种不同的活动内容,来满足幼儿探索动物的愿望。
二、内容与要求:
1、亲近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
2、在照顾动物中积累自我服务的能力,体验照顾动物的快乐。
三、主题环境创设:
墙面布置:我爱我的小动物
五、资源利用: 家长资源:
1、家长支持你的孩子收集有关动物的图书、图片、实物、碟片等,让孩子带来幼儿园,使孩子在收集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2、带一些小动物(如:鱼、虾、螺蛳等)来幼儿园,让孩子在幼儿园与动物做朋友,照顾动物。 社区资源:
六、实施方案:
子主题:我身边的动物
内容与要求:了解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激发孩子爱动物的情感。
相关活动索引:
★我喜爱的动物
根据主题的开展和孩子的兴趣需要,让幼儿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从而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
▲小猫
根据孩子的需要,在游戏中让孩子知道小猫的叫声和形象,激发爱小猫的情感。
●小白鹅
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生成的,在儿歌中了解白鹅并进行纺编。★鸭子和鹅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问题而进行的活动,了解鸭子和鹅的不同点。
▲小鸡捉虫
在了解鸡的一家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小鸡,激发幼儿爱小鸡的情感。
★鸡的一家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困惑而进行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鸡的一家。
●送小动物回家
尝试根据图形给小动物带项链,并送小动物回家,从而获得分类的经验。
●我爱我的小动物
选自《音乐》,反复感受歌曲,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喜爱小动物的情感。活动与指导:
活动一:我喜爱的小动物(整合责任心)活动目标:
1、乐意用语言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明显特征,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各种动物图片、各种动物玩具若干、饲养角里饲养小动物。活动过程:
1、交流讨论
师:你喜欢什么动物?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喜欢?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讲出动物的明显特征及动物最有趣的地方。
2、喜欢体验
师:大家都喜欢小动物,现在请小朋友和自己桌上的玩具动物亲热亲热,说说悄悄话。
幼儿抱一抱、亲一亲动物玩具,向小动物诉说自己要说的话。
一、内容与要求
1.在欣赏、感受中了解歌曲的内容,愿意学做小猫的动作,激发孩子爱动物的情感。
二、过程 1.律动:小猫
1)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小猫的动作。2.欣赏感受
1)听到歌曲里唱的是什么?2)谁也愿意学学小猫的动作? 3.学念歌词
1)孩子和老师一起拍着节拍念歌词。活动二:青蛙妈妈找宝宝(整合责任心)内容与要求:
1.体验为青蛙妈妈找到宝宝的愉快心情。
2.运用圆与线条组合的方法表现小蝌蚪的基本动态。活动准备:蜡笔、水草、浆糊、底版、范画。活动指导:
一、交流讨论:
1.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就离开了。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过了几天,青蛙妈妈来到了池塘里一看,叫了起来:“呱呱!我的宝宝呢?”
2.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呢?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颜色?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引导幼儿讨论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3.青蛙妈妈是绿绿的身体,小蝌蚪是黑黑的,他们两个长的不一样啊!
4.青蛙妈妈爱宝宝,就像妈妈爱我们.青蛙妈妈的宝宝不见了可着急了,叫了起来:”宝宝!宝宝!我的宝宝哪里去了?小朋友们你们看见了吗?”我们一起帮青蛙妈妈来找宝宝好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画小蝌蚪
1.师示范
小蝌蚪,摆摆尾巴,游呀游,小蝌蚪要游到妈妈身边去啊,那它的尾巴在哪里呢? 这里行不行?为什么?
长长长,长出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来
2.青蛙妈妈的宝宝是一个还是许多呢?那快点我们再来请一个.(再次示范)3.幼儿参与
4.青蛙妈妈找呀找,终于把小蝌蚪宝宝找回来了,青蛙妈妈的宝宝多吗?
三、.幼儿创作
1.提醒幼儿画出不同动态的小蝌蚪。
2.幼儿创作完成后建议添上相应的水中物品。
四、展示交流
1.帮助青蛙妈妈找到了几个宝宝?谁帮助找到的最多? 2.青蛙妈妈说:“谢谢你们” 活动三:小鸡捉虫(整合责任心)活动目标:
1、尝试用椭圆形与线条组合画鸡,激发孩子喜爱小鸡的情感。活动过程:
1、鸡妈妈生蛋:咯咯咯,谁在唱歌?为什么这么高兴?生蛋干什么?
2、欣赏讨论:鸡蛋是什么形状?鸡妈妈把蛋放在下面,过了几天,蛋“督督督”的声音,是小鸡在啄,露出了什么?(嘴巴)睁开眼睛,看看外面多漂亮呀。它扇扇翅膀,可是站不起来,小朋友来帮助:一、二、三,小鸡站起来,一、二、三,小鸡开步走。
3、幼儿作画。
3、引导评价:鸡蛋是不是孵成了小鸡?在干什么?小鸡可爱吗?可爱在什么地方?
活动四:鸡的一家(生成)
一、内容与要求
1、能区分公鸡、母鸡和小鸡,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愿意亲近小动物,有爱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过程
1、猜一猜 1)今天来了三个客人,它们是一家人,请你猜一猜,它们是谁?“头戴红帽子,身穿花花衣,身子胖胖的,咯咯会下蛋,一身金黄衣,尖嘴啄小米。”2)说说鸡一家的名字:你能说一说它们是谁?
2、看一看
1)母鸡、公鸡和小鸡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2)引导从身体大小、羽毛、鸡冠等方面观察:它们的叫声一样吗?怎么叫的?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它们爱吃什么?
3、爱一爱
1)你喜欢鸡的一家吗?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可以成为我们的食物,我们要爱护它。2)孩子随着音乐表现爱护鸡的动作。
活动五:小白鹅
一、内容与要求:
1.理解儿歌,尝试用自己的经验仿编儿歌。
2、在仿编中了解常见动物,并能学它们的叫声,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过程:
一、感受情景
1.今天有动物宝宝来玩,我们看它们是谁? 2.幼儿欣赏PPT 提问:(1)它们是谁呀?有几只小白鹅?(2)妈妈用什么方法去找小白鹅? 3.儿歌欣赏
(1)这首儿歌,你最喜欢那句话?(2)老师念儿歌时,你喜欢的话,就和我一起念。
二、仿编儿歌
你们想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做游戏了,把他们编进儿歌里。活动六: 鸭和鹅(生成)
一、内容与要求
1.在比较中知道鸭和鹅的明显区别,激发孩子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过程 1.创设情景:小兔分不清哪只是鸭子,哪只是鹅?
2.比较观察:它们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情感激发:我们为什么要和鸭和鹅做朋友呢?
4.游戏:听到鹅就学鹅的叫声,听到鸭子就学鸭子的叫声。活动七:送小动物回家
一、内容与要求
1、正确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尝试进行分类游戏。
二、活动过程
1、给动物带项链:
1)这里有许多漂亮的项链,快选一根送给你的动物朋友吧!2)看看说说自己选的项链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3)给小动物戴上。
2、送动物回家
1)“小动物戴着漂亮的项链高兴回家去。“猜一猜你的动物朋友住在哪间房间里?”
2)引导孩子发现项链的颜色和房间的颜色比较关系,请孩子送动物回家。(按图形颜色)
3)这一次小动物该住到哪里去?(用绳子围成的图形。)引导孩子发现项链的图形与绳子形状的关系。请幼儿送动物回家。
活动八:走路
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2、并能情绪愉快的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歌曲录音磁带,小鹿,小鸭,小猫,小乌龟图片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
师:“今天呀,我们这儿来了好多小动物,它们想请宝宝们和它们一起唱歌,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歌表演《走路》
(一):设疑 师:“宝宝们的本领真大,你们好听的歌声把其他小动物也引来啦,你们知道想知道是谁来了吗?”“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好吗”
(二)听歌曲录音一遍
师:你们听到是谁来啦?(幼儿回答出一个,即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对呀,小鹿,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它们一个一个地走来了,哎,它们是怎么走来的呀,我们再来听听看好吗?”
(三)听录音歌曲第二遍
提问:
1、小鹿是怎么走路的呀?
2、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呀?
3、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呀?
4、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呢?
“宝宝真聪明!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好吗?“
(三)教师弹琴,幼儿集体跟唱歌曲
“宝宝唱的真好听,你们想不想学学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呀?”
(四)幼儿跟着录音边唱歌曲边模仿小动物走路
活动六:我爱我的动物(整合责任心)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中理解歌曲,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喜爱小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音乐歌词中的动物玩具人手一个。活动过程:
1、情景表演,节奏感受:1)请大班的孩子表演:教师告诉歌曲的名字。2)大班孩子拿着乐器边唱边敲,表演第二遍。3)幼儿和哥哥姐姐一起跟着敲打节奏。
2、欣赏歌曲:1)是哪些小动物在叫?是怎么叫的?2)幼儿手抱动物玩具边唱边表演爱小动物的动作。
3、幼儿边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边唱边离开活动室。活动七:快乐的小鸭子(整合责任心)内容与要求
在感受歌曲,尝试随着音乐做出伤心的动作与表情,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有小鸭叫和哭声的录音;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池塘、柳树带有眼泪的小鸭子。)真的小鸭子一只。
过程与指导:
1、语言训练:《小鸭子》进场。
幼儿边念:“走来 一对 小鸭 0,摇摇 又摆 摆0,尾巴 短又 短呀 0,嘴巴 扁又 黄 0。队伍 整整 齐齐 0,踏着 一二 一0,它们去 河里 洗澡 0,嘴里 唱着 呷呷 呷,嘴里 唱着 呷呷 呷。”
2、练声:跟我唱。2|3 4|5—| 4 | 3 2| 1—|
(教师)小鸭 迷路了(幼儿)真 可 怜2 3 4|5—| 5 4 3 2|1—|
(教师)小鸭 回到 家(幼儿)真呀真 高 兴。
3、复习歌曲:《快乐的小鸭子》
(1)唱一遍。
(2)边唱边跳:启发幼儿做出小鸭子快乐的动作和表情。
4、欣赏:《迷路的小花鸭》。
听录音(呷—呷—哭声)提问:谁在哭?(小鸭子)小鸭子为什么哭?
(1)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
① 教师有表情的清唱
提问:A这首歌曲是慢的还是快的?
B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C为什么听上去这么难过?
D听听歌曲想一想小鸭子为什么哭?
教师告诉歌曲的名字《迷路的小花鸭》(丰富词汇:迷路。)
② 再次欣赏歌曲——《迷路的小花鸭》
师:听听《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心里觉得怎么样?和刚才唱《快乐的小鸭子》时心情有什么不一样?
欣赏后提问:A快乐的小鸭子是怎么唱的?(唱得很快,跳跃的)心里觉得怎么样?(心里很高兴,很快乐。)B迷路的小花鸭是怎么唱的?(唱得很慢,声音软软的,连贯的。)心里觉得怎么样?(心里很难过,很伤心。)③ 教师边表演,边唱:听听《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为什么觉得心里很难过?
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听到这段音乐很伤心,找不到妈妈很难过。
(2)感受歌曲的主要内容,体验离开亲人独自一人伤悲的心情。
① 演示多媒体课件,幼儿边欣赏歌曲,边看动画:
提问:小鸭子在哪儿迷路的?迷路后它怎么样了?幼儿回答后,教师用歌词唱出。
②演示教具,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后演唱歌曲:“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呀玩,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妈妈。它哭了,到处喊妈妈。”教师边唱边表演,启发幼儿随意跟唱。幼儿参与表演,激发幼儿关心迷路的小花鸭的情感。
提问:小花鸭找不到妈妈怎么办?我们快帮小鸭子找找妈妈吧!引导幼儿帮小鸭子在四周大声多次练习叫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里„„我想你呀!”
(3)送小鸭回家。
教师出示小花鸭:“小朋友,小花鸭迷路了,我们怎么帮它?”(把它送回家)教师抱起小花鸭边唱第二段,边带领幼儿把小鸭子送回家。另一位教师扮演鸭妈妈接过小鸭:“谢谢你们,把我的宝宝送回了家。”幼儿说:“不用谢,鸭妈妈再见!”
活动八:小动物去旅行
内容与要求:
1、在听听、看看、猜猜中,引起对动物兴趣。
2、初步感知动物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自制小火车一例。特征较为明显的动物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1、出示小火车一例,看看,数数有几节?
2、猜猜:火车上乘着谁?
1)第一节上乘着“喔喔”叫的,会是谁?
2)第二节上乘着长着长长的鼻子的会是谁?
3)第三节上乘着会是谁呢——出示动物的一个部分?
4)第四节上坐着没有腿的动物,会是谁?
„„
3、扮演动物,学做动物走出去旅行。活动九:小乌龟学溜冰(整合责任心)内容与要求:
1、学着用半圆形与图形组合表现乌龟。
2、懂得认真学本领才有大本领。
活动准备:彩色水笔、蜡笔,画直立不同方向的乌龟。活动过程:
1.出示乌龟,引导观察
(1)它是谁?长得什么样?(观察爬时的动态)
(2)今天,小乌龟要学溜冰,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小乌龟怎么样了?(引导观察翻身过来的动态)。(3)比较乌龟两种不同动态。(4)教师小结。小乌龟的勇敢。
2、示范讲解。
1)重点是示范半圆形的画法。难点在上边的弧线与下边的平平线相衔接。
3、创作要求
小乌龟真勇敢,请小朋友把勇敢的小乌龟学溜冰时的情景拍下来送给他们,好吗?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提醒幼儿画直立的半圆形,可变化方向。(2)想想:小乌龟会在哪里学溜冰。(引导添画)(3)引导幼儿把乌龟的不同样子画下来。4.、引导评价
1)你帮小乌龟拍下来了的是什么动作。2)谁的小乌龟最勇敢,学会了溜冰。活动十:小朋友去旅行
内容与要求:在坐火车的游戏中初步掌握数字与数序的对应。活动准备:
1、情景创设,小火车。
2、数字1-
53、动物头饰若干。活动过程:
1、回忆小动物坐火车,引起兴趣。
2、模仿动物坐火车,如,小羊坐在第三节火车上。
3、小朋友去旅行:1)买车票,说说自己买的车票是几号?
2)坐火车,根据自己的车票号,坐上相应的车位上。
3)老师做检票员,验证幼儿是否坐对。
4、火车开到外边,退场。
阶段反思:
通过收集、观察图片、交流,使孩子了解了身边动物的明显特征——根据叫声来辨别自己身边的动物。而活动中孩子对鸡的一家的叫声有混乱的现象,教师及时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调整,将鸡的一家作为集体活动来进行,从而使孩子知道了三种鸡的叫声,激发孩子喜欢身边动物的情感。
子主题:我爱动物的花花衣
内容与要求:
1、了解动物的皮毛的明显特征,激发孩子爱动物的情感。相关活动索引:
●黑脸小白羊 根据主题的深入开展而改编的,让孩子在故事中了解一些黑白动物的皮毛,选自《学习》
▲大熊猫看戏
让幼儿通过欣赏故事,能比较出熊和熊猫的不同点,选自《学习》。
▲斑马
在了解斑马的皮毛特征后进行表现。
▲长颈鹿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而进行的,在涂色中了解长颈鹿的皮毛特征。★喂动物朋友 让幼儿在喂小动物吃饭,从而掌握5以内的数。●动物找朋友
了解动物皮毛特征的基础上,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动物明显特征。▲找朋友 活动与指导: 活动一:黑脸小白羊
一、内容与要求
1、在活动中了解黑白皮毛的动物,激发孩子爱动物的情感。
2、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
二、过程
1、认识小羊:这是谁?它长得怎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讲述故事:小羊可能看到黑白皮毛的动物是谁?根据故事请孩子来猜测。
3、幼儿寻找: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黑白皮毛动物? 活动二:大熊猫看戏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比较出熊和熊猫的不同点。
2、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故事录音、相应的故事图片。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师边讲边出示图片后,请小朋友说出自己听到的内容。
3、观察比较
引导幼儿将熊和熊猫进行比较,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4、游戏:大熊猫看戏
幼儿分别从许多动物头饰里,选个黑白皮毛的动物头饰,说出它们的名称,戴在头上,玩一玩黑白皮毛动物看戏的游戏。
活动三:斑马
一、内容与要求
1、了解斑马的皮毛花纹,尝试用斜线、直线和横线表现斑马的花纹,激发孩子爱动物的情感。在游戏中知道不同动物的皮毛特征,从而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
二、过程
1、欣赏斑马:斑马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
2、操作讨论:画直线:一条条整齐的接着画,象排队。画横线:平平的整齐排着队;斜线:戴围巾。
3、情感激发:谁给斑马穿的衣服最整齐? 活动四:长颈鹿
一、内容与要求
1、尝试用两种颜色进行涂色,初步对色彩产生兴趣。
2、在涂色中了解长颈鹿的皮毛,激发孩子爱动物的情感。
二、过程
1、欣赏感知:这是谁?它特别的地方是什么?穿了一件怎样的衣服?几种颜色?怎么涂的?
2、幼儿涂色:指导孩子用两种颜色进行。
3、分享经验:你喜欢哪一只长颈鹿的衣服?为什么
活动五:喂动物朋友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说出总数。
2、通过活动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乐趣。活动准备:
1、在教室里或场地上布置5个小动物的家。(小猫、小狗、小兔、小羊、小猪)
2、音乐磁带
3、学具人手一套:数字点子钥匙;操作纸、小鱼、骨头、萝卜、小草、等图片、回形针;
4、情景创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孩子愿望。
1、边听音乐边去参观动物新村。
2、新村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呀?
3、动物妈妈们给了我它们家的钥匙,让我们去喂一下它们的宝宝吃饭,快点带上钥匙。
4、这把钥匙应该开谁家的门?(让孩子模仿开门并粘贴钥匙)
5、它是谁?(小猫宝宝)有几只呢?该喂它吃几条鱼呢?(尝试看、数后将食物用回形针挂至动物下方)
(二)游戏:喂小动物吃饭
1、看看钥匙上的门牌号码找到相应小动物的家。
2、喂相应数量的食物给小动物吃。
3、你喂的是什么小动物?它吃了多少东西?
(三)游戏:找朋友
1、在音乐声中找相同点子数的同伴,跟它抱一抱、拉拉手、亲一亲,成为好朋友。
2、重复游戏,交换朋友。
活动六:动物找朋友(整合责任心)活动目标:
1、从局部判断整体动物,进一步了解动物的明显特征,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重难点:在看看、说说、找找中了解动物的明显特征。材料准备:
1、活动前让孩子有目的地观察各种动物的眯能够县特征。
2、用多媒体认出动物局部照片。
3、动物局部图片若干(长颈鹿、斑马、老虎、大象、熊猫、奶牛)活动过程:
一、看看猜猜:
1、引导语:今天有许多动物都来照相馆拍照了,可是动物们拿照片的时候发现它们找不到自己的照片,怎么办?我们一起来帮它们好吗?
2、幼儿猜测动物:
1)看多媒体局部照片:引导幼儿猜猜这是谁的照片?你是怎么知道的? 2)幼儿猜对了多媒体演示完整的照片。
二、拼贴动物:
1.过渡语:老师也给动物拍了许多的照片,可是动物的照片分成了两份,请你们帮动物拼成一张完整的照片。2.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拼贴完整的照片。
三、游戏:找朋友
1.我们班来了那么多的动物朋友,让我们听着音乐去找朋友,找和你衣服穿着一样的动物朋友。2.你为什么找他做朋友? 活动七:找朋友(整合责任心)内容与要求:
1、在猜猜、找找、唱唱中,巩固了解动物的明显特征。
2、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提样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重难点:
在找找、唱唱中,巩固了解动物的明显特征 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材料准备:
1、用画有动物皮毛的纸剪成不同形状塑封后系上橡筋。
2、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经验再现:
1.今天动物园里开了一个服装展览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2.教师出示各种动物不同的花纹,让幼儿边看边猜猜这些花纹是哪些动物喜欢穿的?
3.刚才我们都帮动物找出了它们喜欢穿的花花衣,可是还有的动物它们还是找不到自己的花纹,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好吗?
二、找朋友
1.熟悉找朋友的音乐,鼓励幼儿边听边唱。
2.引导幼儿将动物的不同花纹套在手上,并举起手,边听音乐边唱边找朋友。重点指导: 1)当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时——寻找相同皮毛花纹的朋友。2)“亲一亲呀,碰一碰呀”——手掌碰手掌。3)“你是我的好朋友”——相互拥抱一下。4)引导幼儿间奏时,互相换卡片,游戏再次进行。阶段反思:
运用故事、图片使孩子对动物的皮毛有了认识,特别是对黑白的动物,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一些常见的,还知道了一些不常见的动物的皮毛,说明孩子对动物皮毛的兴趣很浓。
子主题:我来照顾小动物
内容与要求:
1、在照顾动物中积累自我服务的能力,体验照顾动物的快乐。相关活动索引:
★动物妈妈爱宝宝
根据主题的开展,让幼儿通过交流激发幼儿愿意照顾小动物。
★收集饲养动物
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小动物并饲养。★小小饲养员 ▲谁饿了 活动与指导:
活动一:动物妈妈爱宝宝(整合责任心)活动目标:
1.感知动物母爱的方式,激发幼儿饲养动物的愿望。2.乐意用完整的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重点:是激发幼儿的爱心。难点:用较完整的短句来表达。活动准备
1.动物主题大环境《小兔请客》及动物主题进展图。2.多媒体课件《动物妈妈爱宝宝》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根据主题的开展而创编的,可以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在音乐和游戏中让幼儿感受照顾小动物的快乐。最近我们一直在和小动物交朋友,学做小动物的游戏,小朋友觉得高兴吗?对呀!我这里还有几种小动物觉得特别高兴,想知道为什么吗?(引出课件)二:感知交流(播放课件前三页)
我们一起看看,里面讲了什么事?她们在干什么? 三:迁移内化(播放课件最后一页)小兔怎么了?它为什么哭呀?
你们愿意学做兔妈妈吗?怎么爱这只没妈妈的小兔?
四:(出示实物小兔)小兔听了真高兴,看!它现在真的来到我们班,让我们的小朋友来做它的爸爸妈妈吗,行吗?好,我们下午就商量这么多小朋友怎么来关心照顾。
活动二:收集饲养小动物(个别)活动目标:
在收集、饲养的活动中,激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活动要求:
1.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动物的有关资料,如:动物的图片、图书、照片等等。2.收集小动物的实物,如:小乌龟、小金鱼、小蝌蚪等等。活动四:小小饲养员 活动目标:
1.了解并制作一些小动物爱吃的不同食物。2.加深对小动物喜爱的情感。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的玩具。
2.制作“食物”的材料。(纸、橡皮泥、彩笔等)3.塑料小盆若干。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1)出示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玩具:问:你们喜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小动物饿了怎么办?
2.幼儿自主游戏: 1)孩子根据创设的材料选择操作。2)创设的环境:撕纸、橡皮泥、绘画等。
3)教师观察和指导:幼儿把制作好的“食物”放在盆子里,以供喂小动物吃食。3.互相交流:
师问:小动物吃饱了吗?
请幼儿说说给小动物都吃了哪些食物。活动五:谁饿了 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通过扮演各种动物角色,有兴趣地学唱歌曲。2.初步尝试仿编歌曲。准备:
小狗、小猫头饰一个、歌曲录音。过程: 1.欣赏歌曲:
问:(1)小狗肚子饿的厉害吗?你从歌曲的什么地方听出来的?
(2)小狗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啃肉骨头的? 2.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表演。
(2)幼儿跟着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学唱。(3)幼儿扮演小狗,学唱歌曲。3.仿编歌曲:
(1)请个别幼儿尝试仿编歌曲。(2)集体学唱新歌。阶段反思:
孩子主要在自主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因此,孩子在情感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小动物吃饭、穿衣等,不仅激发了孩子爱动物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案例:
小小搜集员 背景: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动物是幼儿生活十分熟悉,接触频繁的事物,种类十分丰富,易于搜集和观察,我便有意识地发动孩子们来做“搜集员”,通过多方面途径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师幼共同创设环境,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促进孩子对动物世界的认识。实录一:
王淑琪说:“这本书是我妈妈给我买的,里面有许多我喜爱的动物。”宋晨茹说:“老师,这是我和家里小狗一起拍的照片,看它多乖巧呀。”迟家宇说:“这是我养的小乌龟,我把它带到幼儿园来。”任瑾娴说:“这是我家电脑上寻找到的动物图片。”赵睿说:“爷爷买的小白兔,它的毛就像棉花一样,软软的。”佳佳说:“我来摸摸,嘿!真的像棉花,摸上去毛茸茸的,真舒服!”汪均建说:“你抓的这只是螳螂,他不是动物,是昆虫。”游兆柯说:“不对,昆虫也是动物,老师,你能告诉我,昆虫是动物吗?”王宇凡:“我家有一本很大很大的书,里面都是动物资料,不然,我晚上回家帮你查一查。”第二天,王宇凡真的把他的动物书拿来了,他们两个一起仔细的查了起来,不一会儿他们找到了答案,知道动物包括昆虫,昆虫是动物的一种,紧接着,这个小秘密传开了,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活动反思:
在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收集下,资料越来越丰富了,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对收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有较浓厚的探索兴趣。你瞧,教室的墙壁上到处是动物的图片,有网上下载的,有图书,图片上剪下的,也有小朋友和家长画的。展示台、橱窗上摆了各种各样可爱的动物玩具:小狗、小熊、小鸭、小鸡,企鹅,长臂猴、大象、老虎、狮子、鸵鸟等。自然角饲养了小白兔、乌龟、金鱼、小狗、鹦鹉等,一时间,整个活动室俨然成了一座动物乐园,孩子们置身于“动物王国”中,大家一起观察,一起发现,并尽情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已有一定的探索欲望,这对小班幼儿来讲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但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并且富有想象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实施反馈: 本主题对孩子来说是很感兴趣的,他们喜欢和动物做朋友,从中也获得了一些经验:
1.从认知上来说:初步了解和认识了一些动物的明显特征。
主题中主要从孩子最身边的动物作为主题的切入口,让孩子在了解动物叫声中来分清不同的身边动物,由此,使孩子对一些小动物产生了兴趣。并通过图片展示和各种活动,使主题逐步走向一些庞大的动物,如:老虎、狮子等。那么如何来让孩子认识更多的动物呢?因此,以皮毛为主要的认识载体,使孩子在比较中认识不同皮毛的动物,逐步扩大了孩子对各种动物的认识,激发了孩子喜欢各种动物的情感。
2、从情感上来说:逐步培养了孩子喜欢动物的情感。
孩子对动物的关注只是对动物产生兴趣,那么如何让孩子喜爱动物呢?首先让孩子在特征上喜欢动物。其中,要在行动中喜欢小动物,我们创设自主的空间,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小动物一起看书、给小动物穿衣服,让孩子做动物的爸爸和妈妈,让动物成为孩子的玩伴,从而使孩子喜欢上动物。最后,在表达表现中满足孩子爱动物的情感。让孩子在不同的艺术活动中为动物穿花衣、用动作表现喜爱动物,使孩子体验到了爱动物的快乐。
3、从责任心上来说: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爱动物的情感。
孩子们从自己的家里带来了小兔子、小刺猬、小乌龟、漂亮的金鱼,抓来小龙虾、小蜗牛、小黑鱼、小蝌蚪等等。让孩子观察、饲养、照顾动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每天早上早早得来到幼儿园,首先想到得就是给动物宝宝“洗澡”、“喂早餐”,从而,激起来孩子喜爱动物的积极情感。
第五篇:小班主题活动探究
小班主题活动探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主题活动已被许多幼儿园所采用,主题活动的探究过程是幼儿主动发现的过程,它具有自发参与、自主探索、自由表现的特点。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适宜、适度地鼓励幼儿去和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支持他们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对周围事物极易产生兴趣进入情景,但又极易分散注意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预设或生成主题活动时,应以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密切联系生活的内容。那如何使每一位小班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还教育过程以自然和本色的特性呢?我经过不断的实践了解到应“变关注教育环节为关注幼儿”。
一.关注与引发孩子的兴趣
动情激趣是小班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前提,情绪化,情境性是小班幼儿典型的年龄特征。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情感情绪的感染性,激励性和动力性功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比如:主题活动《我伴桔儿成长》这一活动就是来自于孩子。一次,我组织幼儿去附近的山上散步,当孩子们发现桔子树上结满了一只只绿油油的桔子时,高兴极了,争着围到桔子旁,用他们特有的百种语言:看看、摸摸、唱唱、跳跳等来表达他们对桔子的浓厚兴趣。此时我敏感的意识到孩子的兴趣是如此强烈,我何不动之以情,鼓励他们与桔子做朋友,来渲泄孩子强烈的关爱之情。于是有的孩子抱着桔树做朋友;有的围着说悄悄话;还有的摸着桔子请求快快长大,完全将自己融入了情景,个个乐在其中。我又在孩子的兴趣点上与他们共同设计进行了“我伴桔子做朋友”的活动,孩子们愉快地通过绘画、挂照片等不同的方式来观察、了解、关心、热爱桔子宝宝,以此也拉开了关于“家乡的桔子”主题活动的序幕。
二.把握与捕捉孩子的信息
在小班的主题活动中,为了支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应确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重视来自每个幼儿的信息、反馈,包括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从中发掘有价值的内容,并作出相应的反映,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猎手”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捕捉活动中的教育契机,这正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支持探究行为
小班幼儿喜欢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来表达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心,并产生兴趣。兴趣是活动的前提,而需要是活动的方向。因此我们要支持孩子探究的需求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
(二)反思教育行为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选择探究活动的方法往往与成年人不同,这时教师应及时、定时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对活动有效地展开进行重要的推动。比如:在主题活动《小蝌蚪》中,自然角摆放了许多孩子自发带来的小蝌蚪,孩子们十分乐意照料他们,但时间一长,便有几名孩子对小蝌蚪不客气起来,有的用手去捉它们,有的将积木、小纸片扔在盆中,孩子的这种行为受到了批文档仅供参考
评。可是,事后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他们发现有的小蝌蚪已经长出了后腿、前腿,想让这些小蝌蚪在小纸头、雪花片上练习跳的本领。是啊!我主观地认为他们在搞破坏是大错特错了,该受教育的应该是我自己。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差,凡事都想亲自动手来证实自己的想法,他们出现这种行为是正常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探究行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开始注意不用成人的价值标准来判断孩子的行为,而是先问个为什么,倾听他们的想法,再同孩子们一起观察、求证、探索。这样教师在支持和保护幼儿主动探究的同时,又帮助他们认识到
(三)捕捉教育契机
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但主动生成活动的能力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孩子在自发、非正规的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与捕捉教育契机,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内容。如:《我伴桔儿成长》中,我组织幼儿去学校的桔林散步,路过桔子树旁,大家热情地同桔子宝宝打招呼,当孩子们发现校园内的桔子长得又青又小时,都十分着急,强烈的求索欲望促使他们争论着。有的说:肯定桔宝宝没吃饭。有的说:他们没喝牛奶,所以长不大。还有的说:喝不到水所以长不大。如果在以前,我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幼儿是肥料与阳光的原因,但是现在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了什么?有没有教育价值?因此我抓住机会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猜想,引导展开讨论: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你觉得怎样?幼儿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最后通过询问家长,查找资料,观察讨论,终于发现真正的原因是①整天见不到太阳,②吃不到营养。于是我趁热打铁,带着孩子们给桔子树施肥,浇水,激发关心别人的情感,及初步的劳动意识。由此可见,这个探究过程是非常有益的,幼儿在互相争论中学会了主动表达、分析、判断;在寻找答案中提高了收集信息的能力,在集体的劳动中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分享与交流孩子的经验
在主题活动中,小班幼儿经验的分享大多以回忆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幼儿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来获取更多的有益经验。经验的分享是直接的,但却具有较强的“过去式”性质,创造成分不多。因此生成活动更应注重经验的创新及多种多样的分享方式。比如:主题活动《我伴桔儿成长》,当幼儿帮农民采摘完桔子后,我组织 幼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爬到树上采桔子,有的说:跳起来摘桔子,有的说:拉住枝条摘,还有的说:挑着桔子下山等。幼儿的感性经验一下子增加了,对桔子丰收的范围也扩大了。因此孩子们将采摘桔子的经验带入了游戏中,体育区的游戏内容日趋丰富:摘、运桔子,玩得不亦乐乎,创新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表演区的活动也活跃起来,各自模仿着摘桔子的情景,在我的引导下幼儿还学习运用篮子、绸带、果子、鲜花等道具进行表演,并饶有兴趣地探索出了许多采摘桔子的动作。他们在回忆式的创造中得到了满足,享受到了快乐,更发展了孩子的创新能力,获取了更多有益的经验。
怎样的方式才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怎样的时机才能成为最好的教育契机?这些都是我们在积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小班主题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应学会理解孩子,学会欣赏孩子,学会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学会支持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孩子,适时启发孩子学会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小帮手
一、设计思路:
前一阶段围绕“我家的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故事,特别是恰逢母亲节,通过夸夸我的好妈妈,为妈妈制作礼物等活动提升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孩子们萌发了一种想为妈妈做事的愿望。同时,“预防非典”也是当前孩子们的一个热点,他们对幼儿园、班级、家中“防非”的简单措施有了初步了解,对于预防、消毒的物品也产生了兴趣。结合以上两点,我预设这次活动,以帮妈妈选购消毒、预防用品为前提,以游戏实践为途径,帮助幼儿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防非知;同时满足孩子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二、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有关“防非”的知识。
2.在购物过程中尝试解决简单的数量问题。
3.满足幼儿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防非物品、其他食品包装盒。
2.每一物品上贴上价格标签(5以内)
3.购物篮,自制纸币。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母亲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为妈妈做事,现在“母亲节”过了,我们还要为妈妈做事吗?为什么?
(二).启发游戏
1.以妈妈的烦恼(妈妈想买预防非典的消毒等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可是妈妈上班没时间)启发幼儿帮妈妈购物。
引导:妈妈为什么要买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幼儿领钱。
要求:每人拿5元钱(老师准备1元、2元、3元、4元面值的纸币)
引导:你用什么办法拿到5元钱的?
如:XXX拿了1元钱,还要拿多少钱才到5元?
3.讨论购物注意点。
引导: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买什么?(预防非典的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怎么买?(价钱、礼貌用语、买的东西少于或等于5元钱)
(三).幼儿操作
1.观察幼儿在挑选物品时出现的问题,启发幼儿间相互检查。
2.了解幼儿交易情况,引导幼儿了解所选物品价格与自己拥有钱数 的关系。
(四).交流
1.相互检查所购物品。
2.说说买了什么,有什么用,注意什么?(抓住
(五).延伸
我们帮妈妈买好了东西,妈妈很高兴,接下来我们可以帮妈妈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