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出彩
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出彩
摘要:美术欣赏课出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欣赏课要想取得不错的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带着感情去分析,做欣赏课真正的主人。
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领悟作品内涵
欣赏课的主人是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就一定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做好课内课外练习,让课堂锦上添花
我们在设置练习时,要巧妙得当,善于取舍。既要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要能结合教学过程,不让练习成为累赘,而是让练习成为课堂的延伸,为课堂锦上添花。
四、教师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我们应该把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及专业素养作为一种终身坚持不懈的习惯。
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出彩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课类型中较为特别的一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美术欣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我们极少见到欣赏课的身影,即使偶尔有教师上了,也很少出彩。因为大多数美术教师都不能很好地把握美术欣赏课的内涵,甚至主次不分,只求热闹,让美术欣赏课彻底变了味。那么,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同样出彩?我觉得广大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情感
什么课堂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都需要学生有极高的学习兴趣,美术欣赏教学更需要如此。传统的欣赏课,往往是美术教师“一个人在战斗”!要么一个人自弹自唱费力去讲述大半堂;要么整堂课让学生无头苍蝇似的欣赏图片、欣赏音乐、欣赏文字介绍。。。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茫然,学得很累,更没有多大兴趣,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把教师的教学流程演练了一遍,对作品的了解还是浮于表面,缺乏真正的了解。如何让学生在课堂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浓厚的兴趣,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一定要切记一个原则:于其将知识强行灌溉,不如让学生自己寻找天然养分。在课前预习阶段,用简练幽默的语言去设问,去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课堂中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创造潜能;课后布置新鲜有趣又贴切的作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去完成。教育学家蒂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因此,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带着兴趣去欣赏、去分析,是十分正确的。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一作品的学习过程中,我就将激发兴趣和引发情感巧妙运用在了一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课前预习时,我告诉学生:这幅作品不深入研究,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希望同学们共同研究一下这幅画中地上的尸体代表了什么,哭泣的女人代表了什么。。。在课堂上,我用课件向学生介绍了毕加索的生平资料,作品的时代背景,播放战争的惨状,让学生从西班牙人民的角度来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体会法西斯带给人民的伤害。理解了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去分析其他就易如反掌了。因此我觉得:欣赏课要想取得不错的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带着感情去分析,做欣赏课真正的主人。
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领悟作品内涵
欣赏课的主人是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就一定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除了讲述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思想意义外,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如绘画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等方面。但是,如果教师只重视分析美术作品的技巧,一定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课堂选材时,一定要选取有趣又有用的教学素材,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资料,详细分析,吃透知识点,在某些环节中设置带有问题的欣赏来激发学生想象,给学生提供思维拓展的空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与欣赏作品相关的资料,让学生由备而赏,从而缩短与作品的距离。在课堂中选择与作品相关的内容讲授,包括作者的生平及爱好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大器晚成的学画经历,以此激励那些学习刻苦的同学;可以讲他为了画好画儿,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因此他笔下的一草一木都显得那么生动传神。。。讲梵高的作品时,一定要讲给学生他异于常人的人生经历,让学生理解他强烈热爱艺术、热爱自然的感情,进而理解他作品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我印象深刻的是欣赏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时,我让学生用文字描述画中的六个贵族妇女,穿的什么,在干什么,画中还有那些小动物,学生都能一一写来,很多同学甚至一下子抓住主旨,写出这些妇女在用扑蝶、戏犬、赏鹤来消磨时光,他们生活优裕却又百无聊赖,这些发言让我又惊又喜。
三、做好课内课外练习,让课堂锦上添花
在区教研室组织的一次公开课中,我们有幸听到了同一内容两个教师不同的优质课。讲的都是《扇面文化》,效果却截然不同。第一位从扇子的起源讲到扇子的类型,讲到扇面的故事,扇面的要素,再到画扇面,层层相扣,一环接一环,内容面面俱到,我们坐在教室后面都为她捏了一把汗,生怕时间不够,更怕累着学生!而另一位教师,导课以后就引导学生说出扇子的类型,把重点放在了扇面欣赏上。边欣赏边设置问题,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教师问题设计巧妙,学生也乐意回答。课堂练习上,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创作,作业布置更妙: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扇子写个自传。一堂课的优劣自然就见分晓了。在欣赏课上,知识容量大,以学生欣赏、思考、讨论为主,如果应要加入操作环节,时间肯定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练习时,要巧妙得当,善于取舍。既要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要能结合教学过程,不让练习成为累赘,而是让练习成为课堂的延伸,为课堂锦上添花。
四、教师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美术欣赏课涉及内容比较多,比较广。一个美术教师如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深谙现代教学理论,精通现代化教学技术,那就再好不过了。在在听一位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时,分析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 教师把油画的特点,作者的生平,作品产生的背景,巧妙的衔接在一起,让人听来如沐春风,没有丝毫造作,确已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课堂中问题设置难易适中。看似简单却必须经过一番思考,作品分析的入木三分,特别是当教师又适时放上那首感人至深的歌曲《父亲》时,很多教师想到自己的父亲,热泪盈眶。当然,课堂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语句,更让我们深感这位教师文化底蕴的深厚。因此,我们应该把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及专业素养作为一种终身坚持不懈的习惯。这几年,我也坚持读很多书,读很多领域的书,更努力在课堂中把古典文化作品与美术作品尽量融合,如分析泥塑作品《晴雯》的艺术特点时,我就把《红楼梦》中关于晴雯的一些精彩片段拿来跟学生一起分享,课堂效果异常好。当时根据这堂课写的案例还发表在了《宛城教研》的第一期上,当时的我内心得意了很久。
美术欣赏课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带来审美的体验,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都要多下功夫,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只要我们肯努力,美术欣赏课也同样能出彩!
第二篇:美术欣赏课学习心得
学号:20092051600
2美术欣赏
结课论文
(学生姓名:郑颜
系
别:食品与生物化学工程系
专
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
级:食品09-2 指导教师:程 刚
二零一二年六月
美术欣赏对大学生的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美术鉴赏在大学生工作学习及生活方面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处于越来越来激烈的竞争社会中,生活的艰辛,工作中的巨大压力,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失去面对生活的信心,最终逃避现实社会。而美术鉴赏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的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发现美的眼光来对待生活,以敏锐的观察力来体验生活,这也是学习美术鉴赏这门课程的目的之一。
当一个人沉浸于美的享受中时,他会全身地投入,思维没有任何限制,这对于开拓人的视野,发散人的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美术鉴赏的目的就是要人学会发现美,体会美的存在,从而让人处于享受中。美术鉴赏对于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二、美术鉴赏在大学生创新精神中的作用。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美术鉴赏在大学生身心素质中的作用。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
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四、美术鉴赏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作用。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五、美术鉴赏对于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方面的作用。
美术作品内容涉及广泛,从自然到社会,从客观对象到主体精神的表现应有尽有,通过感受美术作品中描绘的具体生活场景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本人的人物性格,精神风貌等。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该画鸿篇巨制,共有550余人,船只20余艘,车轿20余乘,牲畜50余头,城楼、酒楼、民居、桥梁及三教九流,市井百姓无处不生动有序。在我们惊叹画家高超的技艺的同时,还应该分析画中人物的面目表情,行为举止,从而领会人物的性格及精神面貌,透析作者的心理活动等等。
以画的色彩、格调以及作者的绘画风格来映射人物的品格特点,从分析那些人物的心里活动、花鸟景物的特点来思考自身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从种种的绘画中发现自身在素质修养上的不足从而达到完善自身人格的目的,这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作用之一。
六、对美术鉴赏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总结。
美术鉴赏课程是高校课程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无论是美学中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提升其美术鉴赏水平,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内容。美术鉴赏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完善,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科学文化水平特别是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如何通过美术鉴赏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修养,如何解决现今美术鉴赏课在各高校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当前考虑的重大问题。
老师上课,同学们都很喜欢。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讲、看、谈三结合的方式,较为系统地传授了一般理论、常识和有关历史知识比如说典故之类的,还有给我们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引导我们进行有效欣赏,帮助我们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交流,我们在欣赏活动中的感受交流,感受美的乐趣,这都唤起了我们的生活联想,丰富了我们的审美经验,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上了这门课,我相信我的审美观念会有进一步的提高的,我相信我会更喜欢美术。
我觉得,要是老师上课能给我们多多欣赏些视频,或是能够带我们游览校园,分析学校的建筑风格,体会生活之美,那就更好了。一句话,还是很喜欢美术欣赏课,更喜欢陆老师的课!
第三篇:如何让美术欣赏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浅谈如何让美术欣赏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摘要】: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关键词】:美术教育 学生兴趣 教师自身素质 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的开设,要让学生面对古今中外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的内在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培养他们鲜明独立的创造个性,以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和品质。这些目的不是在欣赏一些美术作品就能达到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事实上,在美术欣赏课的实践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很难保持的长久,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反而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究起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当然,这样的问题也困恼着老师,尤其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所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欣赏课是一门视觉造型艺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成为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它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全面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使美术欣赏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欣赏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但我们也不要就此把现代多媒体技术当作万能的法宝,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最终还是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前设计、课堂组织以及语言引导等。
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扩大教学知识储备,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美术欣赏课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的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修养,他们应对美学、美术理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等人文学科有深厚的认识和了解,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可见美术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外,更应具有广博的美术知识和较高的美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修养,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工作。
教师单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并不代表一定能指导好欣赏课,他还必须具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觉欣赏的能力。否则,学生眼睛看着画面,却心不在焉的,同样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所以教师作为维系一堂课成败的中心人物,就必须掌握各种教学教法,而且要懂得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才能完成其指导作用。
三、避免把课程上成美术专业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授课
美术欣赏课中我们要学习和鉴赏大量的中外美术作品,分析美术作品,但如果在欣赏课中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一讲构图就谈“三角形”“黄金分割”,一讲色彩就分析“影响色”“光源色”,一味的讲专业理论。这种欣赏课可能只有美术特长生才会听得津津有味。对于一般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晕头晕脑,索然无味。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法实在是无的放矢。久而久之,美术作品在学生眼里会变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这势必挫伤学生上好欣赏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与此相反,低估了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甚至批评美术作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甚至以一些秘闻轶事来招徕笑声,哗众取宠;对作品本身的分析却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这种主次不分、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联欢会”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走近作品,但没有剖析,学生当然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欣赏作品的能力。
美术作品,必然与历史背景或文学作品有关。可是把美术课上成历史课和语文课,这种历史课或语文课式的美术欣赏课即使你上课的内容再生动充实,也无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这种教法的后果是偏离了从美术作品中使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
四、让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多实践,锻炼学生自主能力 在欣赏课上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验活动。让他们到台上来表演,讲解学生自己设计的作品。锻炼学生自主能力当然,不应忽视我们的教学初衷,主要以加强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为目的。为切实理解和加深兴趣而对一些绘画操作做一简单的接触,注重创造力及想象力,不把绘画水平作为唯一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另外,应该适时地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展览及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目标。此外,还要和家庭美育活动、社会美育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欣赏课教学的成果得以巩固、提高和拓展,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强调突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课程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美术课程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第四篇:如何让课堂出彩
如何让机械专业课堂出彩
到头来学生真正能掌握到多少教学内容,那就难说了。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是套用了某些教学模式的骨架,而血肉的体现就被忽视了。所以,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必须引起关注,那样对于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师技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1、抓住细则,巧妙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在很多教师都已经注意到这一细则的重要性了。为此,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和知识点的参透的时候,不但应该对学生的学情作充分的分析,并能找到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兴奋点,教学生不知道的,让学生学该掌握的。另外,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有磁铁般的效应来吸引学生,注意与学生对话的艺术,这样就能呈现出积极的状态。
2、把握细则,有针对性的提问
很多时候,教师的提问是没有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在课堂上,总会有很大一部分问题是针对全班同学而设计的。教师也许是考虑到要节约时间,也许是想要学生回答的有气势,但这么做却造成了学生反馈的失真。常常是优生把抢先定了格,大多数同学甚至还来不及考虑就把问题跟着回答了,这无疑是滥竽充数,根本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层次性,有针对性,抓住这一细则,尽量不要“大合唱”,应该根据问题的层次抽出不同的学生作答,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可靠的反馈信息,及时的掌握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提问的时候,能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最好的,有时候就是点出了学生的名字,他会觉得在老师心目中没有忘记他,并且能让学生有一种骄傲的感觉。
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组织讨论成了教师采取的手段之一。在课堂上,针对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开拓学生思维,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间。尤其对于疑难问题,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我们要注意的细则问题马上就出来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我们想要的效果也是出不来的。这就好比炒菜没把握好火候是一样的,那样炒出来的菜就不好吃。所以,在这一细则上要注意的是,首先要让学生们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再分组讨论和交流,效果会更好。另外,是否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了,也要由教师组织、监督和指引。
4、找准亮点,及时评价
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充当了导演的角色,有时候还是一个裁判的角色,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判那是具有绝对的权威。教师往往会在学生
们回答完之后,马上进行评价。但要注意的是评价的细节把握,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找准回答的亮点及时给与鼓励性的评价。而对于有意创意的回答,我们要给学生于空间和时间的探讨。
5、抓住细则,调节气氛
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这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在教学重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感到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教师就适当的创造出一些优美的教学细则来调节课堂情绪和学生的学习气氛。将教学目标和风趣、幽默的事例有机结合起来,将深刻的道理灌在愉快的细则之中。
当然,精彩的教学细则也不一定都是在备课中能够全部设计出来的,更多是在课堂上,是在思想与思想,感情与感情的碰撞中迸发出来的。它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道具,可以是一段师生精彩的对话,可以是会心的一笑,可以是一句有哲理的比喻,可以是一个看似平淡的手势甚至教师的眼神。所以,关注细则,让我们的课堂更出彩吧!
二、挖掘生活素材,让课堂更出彩
生活中,机械工业产品无处不在,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航空航天。因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生活化”问题应该引起关注和肯定。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教学过程。”整个教学中,我从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回归生活空间、解决生活问题这四个方面谈几点体会。1.挖掘生活资源
在工科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枯燥的课堂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原因之一便是使得某些内容脱离了实际,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可见,生活化的问题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宝贵礼物”。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去捕捉在生活上的现象,善于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熟知、亲近,让实例进入课堂,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变恐惧为亲切,深切体会到原来学习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课堂,从而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感。2.创设生活情景
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在职业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可模拟生活场景,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贴切化,将内容生活化。如在《机械制图》教学“三视图”这一概念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将教
室的各个面作为三视图的投影面,各个面相应的交线用英文字母Z、X、Y来表示,谐音“张学友”。或者,直接叫同学之间合作,将书本、习题册、图纸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摆放出三个投影面的关系。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并且感受到了在生活中随处都有例子。3.回归生活空间
教师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养成用创作的态度分析周围事物,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的学习。例如,在完成《机械制图》三面投影体系的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一道题目:一张A4图纸,用铅笔从四个边的中点连线,然后把右下方的那一部分剪去。将另外三个按照教室里黑板、墙壁、地板的位置折好,得到的空间体系就是三面投影体系。然后分别绕着两两面的交线旋转,得到的三个面就是三个投影面的平面位置了。
在这个小小的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渐渐清晰、明朗。汇报时,学生的情绪都很兴奋,有的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路,有的干脆直接演示整个过程。他们互相补充,成功地解答了这道数学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了三面投影体系的空间和平面图位置的关系。在传授了知识点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相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4.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知识在现实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
三、激情——春风化雨的力量
在职业教学中经常听有的老师抱怨:“上课好多学生不听讲,真气人,给这些孩子上课我都提不起精神”。每当此时,我都在反思:“我对这堂课你有激情吗?”
我们经常也提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深有同感,我觉得让学生喜欢,是搞好咱们教学的关键一步。但要点燃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应满怀激情。“感人心者莫于乎情。”教师只有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如果缺少感情,教学就会苍白无力,不能激动人心。
激情源自教师对知识的切身感悟和对学生的真挚情感。课堂上,教师的激情可以把知识再次点燃,燃烧的过程既感染自己,也会感染别人,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说:不到学生苦苦思索却想不通的时候就不要去点拨他,不到学生口中想说出来却又说不清楚的时候就不要去启发他。)
1、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将摆脱不了对老师、对同学的依赖,无法养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绝不能省略学生“自主思考”这个关键的环节,也绝不能让“自主思考”匆匆走过场。哪怕答案只有一步之遥,也要让学生自己去走。
2、等待学生自我构建体系:教师可以留有时间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有时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和争辩,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3、曲已终而意犹未尽:在课尾的总结处留白,等待学生自我体验和感悟。
五、提高管理的实效性,让课堂更出彩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二是“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三是“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是“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策略。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一些课堂,学生们似乎始终处于昂奋的学习状态,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可学生的收获却不太大,一个个变得越来越浮躁,不能虚心倾听别人的见解。怎样在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让课堂更精彩呢?我们一直在努力尝试、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1、深入小组,让自主、合作更有效
我们有的老师常常这样抱怨:这些孩子越来越懒了,讨论时只想等小组长报出答案,哎„„静下心来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到位,一个个的大脑还没有去思考,就在片面追求合作。如果教师能真正深入小组,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相信后面的合作就变得更有效了。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深入小组,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老师要给予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
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使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交际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与分享,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2、有效组织,让课堂充满智慧
任何课堂都有一种组织文化,这是课堂中的每一个成员所共同追求的价值体系,是为所有成员共同接受的、内化于学生心里的。
桌子,地面上会出现桌面的影子,由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大小与桌面完全相同,这个影子就是桌面在操场上的正投影。
三是要相互启发教学、相互启发教学是指由于学生之间对教师讲授内容理解程度不同,以学生理解的思维反馈给老师,进行再讨论,再启发的教学方法。
四是要采用直观、演示教学,采用直观、演示教学是专业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认识规律,按感知与理解相结合的原则,结合直观的实体,如实物、挂图、模型、幻灯、录像等,讲述技术术语、工艺过程、原理结构等内容,如讲“螺纹车刀的几何形状”,单靠讲述,学生难以理解,采用直观的螺纹车刀模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探究式教学要引人入境。在专业知识课的课堂教学重,探究式教学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虽未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有计划的带学生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即将涉及的一个未知领域,通过自己的思考、消化得出结论。例如在《机械基础》课中,讲授轴的分类时,通常的做法是把轴按照受载情况分为转轴、心轴和传动轴三类,然后再举一些工程实践中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样讲课比较平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采取探究式教学,可以首先举一些常见的实例;如车床上的主轴、自行车的前轴、汽车主传动轴等,教师在举完例子以后,不要再继续讲解,而是引而不发。让学生自行分析这几种轴的受力变形特点,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弄清哪些轴可以传递扭矩,哪些轴在承受弯矩,在总结归纳学生分析结果之后,再引出关于轴的分类概念,效果比平铺直叙要好,因为这些概念里面包含了学生思维劳动成果。
二、教学艺术的运用
1、何为教学艺术,一个既讲究教学方法,又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更能产生吸引力、感召力、诱导力等艺术魅力,把学生带劲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界。让学生在一个快乐、舒心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教学艺术可以产生启迪效应,震撼效应,感染效应等。教学艺术在具体地教学活动中,表现为三种审美趣味:谐趣、意趣、情趣。谐趣是指教师讲授课形式,技巧所产生的审美趣味;意趣是指教学中思想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情趣是指教学中的情感认同所产生的审美趣味。三种审美趣味形态的巧妙结合,产生了上述教学艺术效应。可见,教学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美感效应,是教师循循善诱着学生进入专业知识海洋的美学力量。
2、表演艺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作为一个机械类专业知识课教师,想要把课堂教
学做到引人入胜,就要以“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表演教学训练从以下几点入手:
(1)学会“亮相”的技巧,亮相是戏剧中的术语,在课堂教学重,情,或者表达某种具体的语义时,通常会自然的加重句子中相关词语的音量,这就是重读关键字。不同语气扮演不同角色:不同语气扮演不同角色充分体现了教师语言的生动性,通常可以用在案例或者讲故事中。停顿指明要点:降低声音。
要与时俱进: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该具有较强的号召力,饱满的激情,严密的逻辑性,也应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趣味、幽默而富有启发。教师也应在恰当的时候说一些时流语言、网络用语。比如:给力、Hold得住等,这些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效果,走进学生的生活。
课堂教学是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充分掌握和发挥专业知识课的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专业知识课堂教学艺术应遵循的原则:一是感情原则,即热爱原则,专业知识课教师对所教专业和所教内同要有深厚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情感感染给学生,同时,对所教的学生要有深厚热爱之情,没有这两个热爱之情,不可能追求教学艺术和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即使有好的教学技术也难易运用和奏效。二是激励原则,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原则,教师的教学能否成功、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产生相应的学习行为。三是律己原则,就是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则,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要求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运动自己的教学艺术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堂课的成败往往会牵涉到很多的因素,如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多媒体的使用,甚至是上课的时间,会场的大小,听者的多寡,话筒的质量,都极有可能影响到上课的效果。所以,如何让一堂课出彩,这并非吹毛求疵,几年的的经验和教训,使我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
但是,无论教学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最最重要的还是教学的预设,这是教师必须全力以赴的地方,是必须“大动干戈”的事情。教学预设是有原则的,但我今天想讲的这个原则不是我们在教育学、心理学等书上看到的那些死板的教条,那些干瘪的没有生命活力的条条框框。这个原则没有出现在任何的教科书上,但却是所有的课堂都必须要遵守的,是所有优秀的课堂都存在的。上课者如果重视这个原则并在课堂中一以贯之,那么他的课堂必定就不会难看,学生也不会觉得学习是那么的枯燥乏味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课堂教学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望各位提出宝贵的意见。为了职业教育,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五篇:如何让作文出彩
如何让作文出彩(得高分)
在平常的写作训练中,我们有意识地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就可以让作文出彩,轻松拿高分。
一、题目创新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闪亮的标题可让文章增色不少!
好的标题简洁明了,生动形象,能吸引读者眼球。让标题创新的最好方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
运用最多的是比喻和拟人,如《手术台就是阵地》,把“手术台”比作战斗的“阵地”,突出了紧张、危急的气氛。如:《骄傲的孔雀》,运用拟人,把孔雀当作人,更好地写出了孔雀的表情和神态。还可以运用借代,如《帐篷》;双关,如:《种子的力》,表面写种子的力量无穷,赞美它是世界大力土;实际写中国人民有一股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抗日力量,赞美了抗日的烽火扑不灭,中华民族具有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力量。
还有引用,如《“你们想错了”》;倒装,如《别了,我爱的中国》,《再见了,亲人》;设问,如《幸福是什么》用设问句作课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发人深思。
二、结构创新
初中作文的字数要求是不少于600字。写人的作文要求从几个方面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记事的作文要求围绕某一中心写几件事;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要求从多角度入手;介绍动物,也是要求抓住动物的特点,写出动物的几个方面的习性。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就每一个写作点取一个简明扼要的小标题,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我们家的男子汉》等,这就让文章中心突出,脉络清晰,让老师一目了然地知道你的作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些方面都是围绕中心写的,那么作文至少都在80分以上了。所以,取小标题,是作文结构创新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
巧妙构思还体现在体裁样式的新颖别致上,改变体裁与内容常规的对应习惯,是比较容易操作和有实效的方法。要适当学习采用寓言、童话、科幻、实验报告、新闻采访等形式来构思文章。当然必须合理运用,不能随便套用,套用时必须符合各自的文体特征。
注意:不论写什么题材的作文,都要记得首尾呼应,篇末画龙点睛,保持结构完整。
三、材料创新(选材创新)
材料方面的创新要求我们具备很多学生正是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写作文时,材料往往是“老生常谈”“大路货”。如写好人好事就少不了雷锋,帮助老大爷干活等,写《尝试》就要么是学游泳、学骑车、学做饭,要么是写“下海”、写早恋、写当老师等,作文显得很幼稚、平庸。而有的考生却写了尝试接受一个新爸爸,尝试当一回凯伦,尝试用爱心去温暖母亲的心,尝试找回自信,尝试投稿,尝试做木工活,农民尝试买股票等就显得很新颖。
四、语言创新
语言上的创新就是要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或淳朴或俏皮或辛辣或讽刺,或长于抒情或富于议论,或善用比喻或精于排比等。
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诗人的诗词歌赋,会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运用好词好句,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五、作文最好要有深度和厚度。
这要靠多读书,多积累,才能做到。读书时多记一些典故,一些经典的历史人物故事,写作时灵活运用上,就可以增加文章的厚度,大大地提示作文的得分指数。
总之,好的文章源于生活,这要求我们要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对灵巧的耳朵,平常多注意观察和听取周围事物的变化,主动积极去思考,写出真情实感,往往就能打动人心,让作文亮起来。
(小窍门:把作文写长的方法就是多分段。)
如何写好作文开头?
在作文写作中,写好开头是非常重要。写作文常用的开头法有以下六种: 开门见山、故事导入、比喻开头、对比开头、名言导入和排比开头。
一、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可以开头直接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兜圈子,不枝不蔓,入题快捷,干脆利落,避免了不知所云,离题万里的弊端。如(1)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2)朱自清《绿》: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样的开头入题快捷,直接点题“背影”、“绿”,旗帜鲜明,不绕弯子,作者易构思,读者喜阅读。这种写法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之法。
二、故事导入法。
就是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故事一定要和文章的主题相一致,而且要字数恰当,简明扼要。如:汪曾祺在他的《翠湖心影》中引用下面这一则故事:有一个姑娘,牙长得好。有人问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爱吃什么?”“辣子鸡。”过了两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门牙。有人问她:“姑娘多大了?”“十五。”“住在哪里?”“翠湖。”“爱吃什么?”“麻婆豆腐。”作者通过这一则故事,引起读者的兴趣,把读者带到他所描写的翠湖中,达到了引出正文的目的。
又如一学生写作文《宽容》时,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
这样由名人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比喻开头法。
就是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开头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文采飞扬,情味盎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用的比喻要与全文的中心暗合,与全文的情调一致。如《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这篇文章的开头:“她像幽谷里的一朵百合,洁白无瑕。发散出淡淡的幽香,却孤独寂寞;她像勇敢的海燕,在自由的天空翱翔,在汹涌的浪尖起舞;她像李清照那样多愁善感,见凋花伤春,见落叶悲秋。她就是中国奇女子三毛。她就是我最喜欢的作家。”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写三毛,形象地写出了三毛的特点。
四、对比开头法。
就是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加强文采,有力地论证中心。如《说勤》:“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此处运用对比手法,将勤与懒、成与败的对应关系清晰地揭示出来。
五、排比开头法。
运用排比来开头,可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增添文章的文采。如:(1)《“?”的联想》文章的开头:“‘?’像那天空的北斗七星,‘?’像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更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盘。‘?’引导着千千万万的人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不息,为获得答案而冥思苦想。”用排比兼比喻来引论,气势非凡,文采飞扬。(2)《幸福》的天头:“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眉头舒展,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这段关于幸福的解释用了排比点题,铺排文气,先声夺人。
六、名言导入法
就是在文章开头导入古圣先贤、专家学者所说的包含着人们公认的基本原则和一般道理的话语。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需要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名言,一定要贴切、自然、恰到好处,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如:《青睐光亮,唯取明镜》的开头:“古有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可见,镜虽方寸之物,却功效无比。然而,现今还有多少人会高悬一面明镜于心头,让灵光穿过灵魂的阴暗之处,打造光亮的人生?但我始终相信,向往光明之人,总会以理智分辨明暗,青睐光亮照亮人生之路,摘取明镜照亮奋斗征程。”(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文章开篇即引用唐太宗名言,增强了开端的气势,给人文章高远之感。
常言道:“文无定法”,文章的开头也不仅是这区区六种,还可用景物描写开篇法,肖像描写开篇法,设置悬念开篇法,映衬烘托开篇法,抒情议论法,刻画人物法等等。只要学生善于借鉴,又能灵活变通,那文章的开头肯定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有助作文走向成功。
好文章往往由凤头、猪肚、豹尾构成,凤头比喻好的开头,若能雕饰好凤头,可使文章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如何写好作文结尾?
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文无定法,结尾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必须根据自己作文的写作实际,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或自然结尾,水到渠成;或设问反问,发人深思;或形象比喻,启人睿智;或振臂高呼,展望未来。总之,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结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照应总结,升华主题
用得较多的结尾法就是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即以几句凝练的紧缩句,抓住能突现主题的字词,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来作结尾。这种方法因为前呼后应,结构圆合,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如:
开头:坐在窗边细细地品着一盏龙井茶,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打报纸,感觉生活是如此美丽。无意间翻到一篇令人触目惊心的报道:一名中学生跳楼自杀未遂,高位截瘫……
结尾:轮椅上的孩子,愿你已经找到了你生命的出口,找到了一个关于生命满意的答案,愿你生命能够更精彩!(引自《生命的出口》)
火凤凰重生了,我像快乐的风旋转直到云霄,那七色的彩虹就在我的脚下。我的泪像雨注,任何的言辞歌唱都无法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我尽情地飞舞,尽情地欢唱,我要让大地和青山知道这就是我——凤凰的选择。(引自《凤凰的选择》)
真理只有一个,原来这就是答案,是我寻寻觅觅、魂牵梦绕的惟一的归宿。也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终身追求奋斗的惟一终极。(引自《真理只有一个》)
二、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这种结尾大都以议论总结,把文章推向高潮,使意境得以升华。用富有哲理的话或引用警句、名言、诗句、经典著作、俗语、谚语等作文章的结尾,这种文章结尾含蓄深刻,发人深思。如:
有美丽、有悲怆,有璀璨、有痛苦,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如何,我的心中都有一首歌: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
我们的笑容拥抱着明天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引自《20世纪你美吗?》)
目光可以忘却感情之尺,蒲公英也可以忘却这把尺,但你千万别忘了用感情之尺去衡量你的心,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需要你用理智思维开辟一条成功之路!(引自《给感情一把尺》)
三、抒发情怀,余味无穷
这种结尾法,因为感情激越,常使读者久久难以忘怀。同时由于写得含蓄蕴藉,留有余地,给读者思索和回味之余,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
……妈妈,我不知道如何安慰您啊,为什么您一想起外公就满脸泪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妈妈,把我的记忆移植给您吧,我的记忆里不仅有欢声笑语,还有感动和幸福。把我的记忆移植给您,抹去您眼中的泪花,让您重现昔日的芳华!(引自《妈妈,把我的记忆移植给您吧》)
四、真情呼告,殷切共勉
很多好的文章,都是以情取胜的。此法都在前文感情的基础上,发出号召或呼唤,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索。如下列的结尾:
学会宽恕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宽恕别人,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愉快。宽恕别人,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引自《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世上无难事!朋友们:只要我们都能够拥有坚韧不屈的品格,再大的困难也只是一时的“纸老虎”。让我们共同记住奥斯丁的这句话吧:坚强不屈的品格是每个人都应当去奋力追求的。(引自《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五、描摹形象,美化意境
这种结尾方式往往在文章末尾描写场景或描绘人物,一般结合象征手法运用,意境优美,含意深刻。
我是相信我的感觉,与你亲密交往成为好朋友,我相信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我诚恳地说。月光姑娘洒下清辉,映照着我们相知相契的笑脸,映照着……我们相知相契的心灵,我相信你!(引自《雾中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