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23:1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第一篇: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匠心构筑 巧夺天工

——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路春雷

型:综合欣赏课 教学方式:欣赏,讨论

教学媒体:使用电脑软件powerpoint制成多媒体影像,设计课程教学 教学目标:1)尝试建筑欣赏的途径

2)领略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的风格特色 3)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从建筑的立面、结构与鸟瞰的角度对徽居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从人文的角度了解建筑的形式 设计思想: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了解,掌握欣赏方法,寻找欣赏切入点,开辟欣赏途径,以达到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优秀的建筑是实用又给人以美感,同绘画相比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美,又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领略建筑形式的美感,如何体会建筑所蕴涵的文化意味,我从视觉角度,从文化角度去分析。而在教学内容的转化上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后进入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比较两张图片,柬埔寨的吴哥窟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判断建筑与雕塑,并讨论其异同点,得出结论:

建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具实用功能

雕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出示课题:匠心构筑巧夺天工 ——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世界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泰姬陵,大山巴,悉尼歌剧院 ◆思考:如何来欣赏建筑艺术呢?建筑的人文内涵有如何理解?(西方的建筑艺术非常著名,中国的传统建筑同样有它丰富的内涵)

2、以电影《卧虎藏龙》中一外景地:安徽宏村·月沼导入欣赏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 ◆从历史:徽州的民居大多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元朝或者更久之前的也有。◆从色彩:粉墙黛瓦 入目皆画 ◆从视觉角度:

正立面:对称,简单,高大 侧立面:马头墙(防火墙),窗高且小 建筑结构:砖木结构,梁、柱、椽

房间布局:中堂(条桌:东平西静,终生平安),天井

空中鸟瞰:黑与白的构成,黑白影绰,虚实相生,自成图画 ◆从建筑细节: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

◆从人文角度:反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含蓄、保守(安徽建筑的功能性与文化性,从另一种形式上亦有所体现)

3、徽州三绝之一:牌坊

象征着忠、孝、节、义,是封建礼教的体现

三、结束语

安徽民居是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严谨的布局适于居住,精美的雕刻体现审美,无一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重重叠叠高楼大厦兴起的现在,我们更要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后感:

就课堂气氛及学生参与度来讲,是比较成功的,但离本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还很有差距。一是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显生硬,未能很好的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结合,以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二是课程设置时,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浅薄,致使缺少了艺术欣赏最应具备的神采,教学难点未能很好解决;三是结束语过于琐碎零乱,没有将本课的内容深化。这些问题都应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并解决。评委点评:

1、题目的范围较大,因为课堂内容大部分以中国安徽民居为主;

2、在教学过程当中各环节的衔接过渡应当再缓和;

3、整个教学过程融入的民族文化还不够;

第二篇: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匠心构筑 巧夺天工

——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路春雷

型:综合欣赏课 教学方式:欣赏,讨论

教学媒体:使用电脑软件powerpoint制成多媒体影像,设计课程教学 教学目标:1)尝试建筑欣赏的途径

2)领略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的风格特色 3)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从建筑的立面、结构与鸟瞰的角度对徽居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从人文的角度了解建筑的形式 设计思想: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了解,掌握欣赏方法,寻找欣赏切入点,开辟欣赏途径,以达到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

优秀的建筑是实用又给人以美感,同绘画相比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美,又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领略建筑形式的美感,如何体会建筑所蕴涵的文化意味,我从视觉角度,从文化角度去分析。而在教学内容的转化上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后进入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比较两张图片,柬埔寨的吴哥窟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判断建筑与雕塑,并讨论其异同点,得出结论:

建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具实用功能

雕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出示课题:匠心构筑巧夺天工 ——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世界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泰姬陵,大山巴,悉尼歌剧院 ◆思考:如何来欣赏建筑艺术呢?建筑的人文内涵有如何理解?(西方的建筑艺术非常著名,中国的传统建筑同样有它丰富的内涵)

2、以电影《卧虎藏龙》中一外景地:安徽宏村·月沼导入欣赏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 ◆从历史:徽州的民居大多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元朝或者更久之前的也有。◆从色彩:粉墙黛瓦 入目皆画 ◆从视觉角度:

正立面:对称,简单,高大

侧立面:马头墙(防火墙),窗高且小 建筑结构:砖木结构,梁、柱、椽

房间布局:中堂(条桌:东平西静,终生平安),天井 空中鸟瞰:黑与白的构成,黑白影绰,虚实相生,自成图画 ◆从建筑细节: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 ◆从人文角度:反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含蓄、保守

(安徽建筑的功能性与文化性,从另一种形式上亦有所体现)

3、徽州三绝之一:牌坊

象征着忠、孝、节、义,是封建礼教的体现

三、结束语

安徽民居是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严谨的布局适于居住,精美的雕刻体现审美,无一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重重叠叠高楼大厦兴起的现在,我们更要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后感:

就课堂气氛及学生参与度来讲,是比较成功的,但离本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还很有差距。一是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显生硬,未能很好的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结合,以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二是课程设置时,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浅薄,致使缺少了艺术欣赏最应具备的神采,教学难点未能很好解决;三是结束语过于琐碎零乱,没有将本课的内容深化。这些问题都应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并解决。

评委点评:

1、题目的范围较大,因为课堂内容大部分以中国安徽民居为主;

2、在教学过程当中各环节的衔接过渡应当再缓和;

3、整个教学过程融入的民族文化还不够;

4、在最后总结时能把中国其他民居点题,以突出中国的建筑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第三篇:高中美术欣赏课初探

寻找策略 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众所周知,在美术教育界,新观点,新思潮层出不穷,随之对于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新探索也可谓“百家争鸣”,美术教育这一块阵地的发展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往前飞跃。高中美术欣赏课自二十世纪开设以来,更如一朵奇葩绽放于美术教育论坛,教育教学专家、学者,从大学、高中、初级中学、小学直至幼儿园的教师都对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现今的高中美术老师对欣赏教学的现状的看法又如何呢?经过和一些美术老师的交流与探讨后,发现:大部分的美术老师始终觉得美术欣赏课很难上:

1、难在教材(这里所指的教材是狭义的教科书和课本)的涉及面广,要求了解的知识点多,教师自身了解不到位,却较难找到合适的教学参考资料;

2、难在现行教材对于一些作品的欣赏措辞过于主观和肯定,为此有些老师就干脆“照本宣科”,限制了学生的欣赏拓展空间,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欣赏,教师难以下手;

3、难在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个别单元内容量大烦琐,作品与作品之间衔接性、联系性不够,较难把握教学的切入点;

4、难在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很难组织一整套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的组合指导课堂实践;

5、难在怎样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学生究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水平,学到什么程度,缺乏检测和评价的体系,6、难在大部分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美术欣赏教育教学的相关设施、条件而造成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受到限制;

7、难在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上。以上几个方面的困难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实际上都缺乏上美术欣赏课的浓厚兴趣。

纵观以上几项困难,不难发现关键性的问题是在备课环节,而中心的问题是教师必须具备处理教材的能力。寻找合理的处理策略就成为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特别作为担任一线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美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再没有什么比处理教材更关键了,下面就假以文字,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考。

这里所指的处理教材指的是为更好的实现学科教学目标,而对原有教材、文字材料与资料、信息并联系现有教育教学条件进行有效整合处理,并预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可能情况,计划配合采用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环节。

知道了教材处理的重要性之后,关键性的问题就集中在了怎样进行教材处理——即教材处理的策略问题上。策略一般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语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教学论》,王大根著)这里的处理教材策略是指为有效处理教材,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而持有的总体思路,谋略或智慧。下面就结合课堂教育教学,来谈一谈处理教材的一些思考。

一:合理处理教材,先要认清“主角”;

“主角”指的是学生,教育面向学生,教学面对的是学生,我们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也应是学生,应先从学生角度思考:我这节课应给学生带来什么?学生原有基础怎样,认知水平如何?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有哪些?哪些内容可能难以学习到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怎样的疑问?„„只有进行了这些最基本的思考,认准了学生这个主角,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当然这需要我们花费很大的时间。

二:要紧紧把握“起点低”,“要求高”;

所谓的“要求高”,指的是总体思想应追求教学效果,要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处理教材时应自加压力,积极思考,以求能设计一条最早到达学科教学目标彼岸的最佳途径。“起点低”则指的是对教材处理时要充分考虑所授内容的难易程度,遵循基本的认知规律。展开来说,就是处理教材的基本指导思想应化繁复为简单,化难为易,以易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从教学条件、教学资源角度来说,则是指处理教材应充分考虑利用本地本校资源,并开发新资源,创设新条件,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原有资源,不能因为条件资源的限制而使课堂教学打上折扣,在这方面,教师可开展一些综合性美术欣赏活动的研究,诸如学科的综合、教学方法的综合、美术欣赏与实践的综合问题等等,应该会有所帮助。三:处理教材,力求系统、连贯一体化;

例:现在大部分高中美术课本均是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本)艺术欣赏美术(1996年12月第一版)第十六讲《民间美术》一课中,所涉及到的民间美术种类有:年画、风筝、民间玩具、剪纸、民间刺绣、编织等。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课本分门别类的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一方面显的零乱,另外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会大打折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早已揭示:人们往往对其身边的事物更感兴趣,而有规律、有客观联系的事物总能让人们迅速记忆并能持久记忆。面对诸如《民间美术》这一课的教材组成该怎么办?粗略的看很难用一条线索将其组织成一个整体。实际上,有一条线索却非常简单可行,下面谨以示意图表述如下:

民间美术——线索:人的一生

出生——(生活用品)肚兜、虎头鞋 {刺绣}

少年——(特征一:喜欢过年)门神、窗花、年画 {年画、剪纸}

(春节过后)放风筝 {风筝}

(特征二:玩是天性)泥、布玩具、竹编螳螂 {民间玩具}

青年——(少数民族的恋爱)荷包、香包 {民间刺绣}

老年——(做寿)面桃、面人 {民间玩具}

从上面不难发现,我们一旦发现了这个使教材内容系统、连贯一体化的线索和规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将是多么简单的事情!

四:处理教材,应注重“趣味化”

“趣味化”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如果我们在每一堂课中均能问候我们的学生:“这节课你们最想了解的是什么?”或“对课程有无疑问?”等问题,既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于他们的重视,更常常能抛砖引玉,教师和学生进入更高的、全新的探索领域。我有这样的一节课的体会:在即将进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的单元内容学习之前,我布置了一道预习题:让学生针对书本至少提出一则疑问。在新课学习的时候,我把收集到的疑问反馈给全体同学,再让他们作出最想得到解答的疑问的判断。结果是:大多数人选择了“《蒙娜丽莎》美在哪?”这个疑问。对于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我并没有急于从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采用了以下的步骤(以流程图表示):

学生先谈看法(预计情况:神秘的微笑、不美)——作者达芬奇(预计情况:画鸡蛋的故事)为什么画鸡蛋?(预计情况:研究光线、结构、体积等)最难表现的物体是什么?(人)

表情、神态、动作、年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等}

人的表现 肌肉、骨骼{解剖学知识}

绘画:造型、透视、色彩、构图、材料等

这样,进行逐层分解,从作品引申开去,逐渐形成欣赏的着力点,对作品的欣赏也从一般的形体表面欣赏递升至理性认识并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体悟。

“趣味化”要求教师在教材处理阶段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作品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从表象的知识中整理出一条与学生兴趣相连的“黄金纽带”,做到“厚积”而“薄发”。

五:处理教材,要敢于“丢弃”,敢于“添加”,必要 时敢于“抛弃”

现行的美术欣赏课本比较系统,对于作品及其背景均有生动的阐述和较为详尽的介绍,一个章节,一讲课程安排的很紧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往往由于地域性、民族性的差异等原因,我们会感觉到:我们的学生对这其中的一些内容的了解缺乏积极性,他们会觉得有些内容的学习无甚价值,而有些内容则不然,他们对此有浓厚的了解欲望,他们会觉得教科书的内容犹如“蜻蜓点水”,“稍纵即止”,总觉得“味不浓郁”,不充分,如:在第18课现代设计艺术中,学生对课乐瓶、室内设计表现冷漠,而对现代汽车造型很感兴趣。对于这些内容最好老师能独立安排一个章节来组织教学才合适。在这方面,许多同仁都进行过相关课题的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师大王大根教授就曾经谈到美术的单元化教学,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指导性意见。他提出:各地可根据地方特点、学校条件、学生的水平及教师自身特长等条件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开发和再加工,扩充课程的容量、使之有利与学生的发展,更有效的为学生所掌握。我想,我们的美术欣赏教学也可以添加部分内容,如增加实践性方面的内容、部分重点内容的扩充拓展乃至延伸等,教材处理过程中除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添加之外,“丢弃”和“抛弃”也未尝不可,当然丢弃或抛弃教学内容时应慎之又慎,前提首先是不能违背大纲的总体要求,再者应充分考虑周全各方面因素,特别是学生方面的因素。

六:开展愉快教学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 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关于“愉快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有见识的教育理 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周恩来在谈到关于文化教育时,就曾强调“寓教于乐”,要求在无穷的乐趣中蕴入深刻的教益,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可见,有关愉快教学自古有之,而且已是全世界都倡导的一种教学艺术。例如:我在教园林与民居一课时,我就把学生带到学校绿化之处,让学生置身于自然,真切感受园林的艺术之美,大大活跃了学生的身心,提高了学习的乐趣。

以上几点,仅仅是我对“教材处理”问题的一些个人愚见,不当之处还请多批评指正。我坚信,经过我们的不懈探讨和努力,高中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必将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让我们携起手来,吹响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号角,努力探索出一条最适应本地区特点高中美术欣赏教育教学的发展道路。

第四篇: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单 位:鹤壁市综合高中 姓 名:陈俊花 电 话:***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美术教育中欣赏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对于提高美术欣赏教育的地位以及推动欣赏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用什么教学方法上好美术欣赏课?这是我们美术教师在当前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美术 欣赏 教学 方法

好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艺术兴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美术教育中欣赏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对于提高美术欣赏教育的地位以及推动欣赏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用什么教学方法上好美术欣赏课?这是我们美术教师在当前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针对各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效果,进行阐述。

首先谈谈当前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不顾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把美术欣赏课上成了专业课或故事会。

分析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作品,主要从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角度来进行。但如果在欣赏课中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一讲构图就谈“三角形”“S形”,一讲色彩就分析“环境色”“光源色”,甚至对着光溜溜的印刷品大谈“色层厚薄”“肌理丰富”,这种欣赏课可能只有美术特长生才会听得津津有味。对于一般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法实在是无的放矢。久而久之,美术作品在学生眼里会变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这势必挫伤学生上好欣赏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与此相反,有的教师低估了高中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甚至批评美术作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甚至以一些秘闻轶事来招揽笑声,哗众取宠;对作品本身的分析却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这种主次不分、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故事会”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走近作品,但没有剖析,学生当然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欣赏作品的能力。

二、不顾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把美术课上成了历史课或语文课。

美术作品,必然与历史背景或文学作品有关。于是部分教师就喧宾夺主,大谈其历史渊源、作品出处、文学特性等等,忘记或淡化了对美术作品本身的感情与认识、感受与理解,这种历史课或语文课式的美术欣赏课即使你上课的内容再生动充实,也无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这种教法的后果是偏离了从美术作品中使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

由于某种原因,我国的美术教育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并由此造成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对于升学没有用处;同时也由于我们的一部分美术教师在从事美术教育时过分强调美术技法的教育,使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绘画的天赋,而忽视了审美教育。由此而来,人们对美术教育形成不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这样一来,这就形成了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一些问题。(1)高中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学生无暇对美术课产生重视,就造成了学生在美术课上做主科的作业或看其他学科书籍的现象。(2)由于多年来对音美教育的忽视,使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应该积累的美术基础知识量非常贫乏,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衔接和提高造成难度。(3)由于学生知识的贫乏,无法在教学中与教师很好地配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容易出现唱独角戏的现象,使教学成为填鸭式,学生不爱听,变主动教学为被动局面。

根据前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在高中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如何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作为教学中的重点项目来解决。

三、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存在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这就是说,我们要对以往教学方法的特点和效果进行深一步的探讨,并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找到一条可行之路。使高中的欣赏教学取得实效。

(1)高中美术欣赏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般地说在美术欣赏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讲述法:教师对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说明。

2.提问法:教师就知识(美术知识、文学和历史知识等)、原理以及作品的直观特征(内容、色彩、材料)进行提问,学生同答。

3.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对作品展开讨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4.探究法:教师运用启发性的手段引导学生用探求、研究的心态去进行深入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

其次,上好美术欣赏课必须正确把握几个主要环节。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教育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个方面。在我们看来,智育、德育和美育虽然相互区分,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也是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的必由之路。美术欣赏,是欣赏者对欣赏客体──美术作品进行知觉、感受、体会和解释、评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既有感性的直观体验,又有理性的逻辑思维。这一过程中,欣赏主体──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知识素养往往直接影响着欣赏活动的质量,而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将会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因此,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这个任务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因此,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教师在主导作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传播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确立就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作为纽带。由此看来,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就是说,高中美术欣赏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应用教学方法的问题。

为此,我在不同的班级进行了一次传统常规教学法与新教学法的对比试验。

(一)教学实验内容

1.研究对象:选择高二年级一班、二班作为对比教学班,其中二班采用实验方法进行教学,一班采用常规方法教学。

其中:一班有学生60人(男生28人、女生32人),二班有学生60人(男生26人、女生34人)

2.研究形式:采用对比形式进行研究,其中包括调查问卷、考试和教学实践几项内容。

3.调查内容:①学生原始情况:包括学生对美术学科有兴趣的原始人数(百分比),美术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具备独立欣赏作品能力的原始人数(百分比)。②验证实验成果的学习兴趣人数(百分比),美术基础知识成绩,具备独立欣赏作品能力的人数(百分比)。

4.考核内容:美术基本知识和作品分析。

5.实验内容:讲述法与展示图表法的结合应用、情景法与探究法相结合的应用。

(二)教学实验的实施。在比较教学实验正式实施之前,首先对一班、二班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原始情况做个比较。然后,用讲述法与展示图表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性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通过试验,进一步证明新教学法较之于传统常规教学法更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更好。

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主动接受艺术的审美过程,学生除了依其直观感受,对作品产生第一印象外,还需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参与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过程,并对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理性的认识。从而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及作品内涵,引发学生在自身知识水平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联想和想象,得到审美感受。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可以证明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帮助广大的美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手段。当然,美术欣赏课在使用教学方法上应该是灵活多变、综合利用,根据具体课业内容具体分析。并且在一堂美术课中,经常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特别是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应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美术教育、提高美术素养。为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本文总字数:3355字

单 位:鹤壁市综合高中

姓 名:陈俊花

电 话:***

第五篇: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随想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随想

录入者:jyz录入时间:2009-4-9 19:26:03点击数:399

当今我国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期,学生经历着空前的观念撞击和文化震荡。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新,这对于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即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美术欣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也仅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它是中国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我们必将肩负起对美术新课程改革进行探究与践行的义务。在长期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我曾经有过诸多迷茫和困惑,也有过太多慰籍与欣喜。以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肤浅见解。

一、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贫乏

现阶段,美术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的培养。多年来,我国的高等美术院校一直以培养画家、书法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等技术型人才为目的,更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忽视美术理论的学习。所以大多的高中美术教师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缺乏对美术史、美学、艺术概论、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知识结构不合理。我们的美术院校是在培养杰出的技术人才的同时,却忽视了艺术人才的培养。

高中的美术欣赏课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的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修养,他们应对美学、美术理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等人文学科有深厚的认识和了解,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可见美术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外,更应具有广博的美术知识和较高的美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修养,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国家规定高中美术欣赏课应由专职的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担任,而目前从大部分高中学校美术的师资配备来看,都远远不能符合标准。故而,教师的配备就成了制约高中美术欣赏课发展的“瓶颈”。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十分沉重,而高中教育由于受当前我国考试制度、升学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是到了不堪其负的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美术学习中,多数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尚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相对体育、音乐学科来说,美术要求学生的天赋没有那么的高,只要有兴趣,胡乱涂鸦两笔都可以是作品。而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都有丰富的课余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到了高中阶段则不然,目标只有一个,“挤过独木桥,走进象牙塔。”为了应对高考,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满足兴趣了。沉重的课业压力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故而,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使其乐学、爱学是高中美术教师首要之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欣赏《米罗维纳斯》时我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在西洋美术史上有三双最美丽的手,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三双手?” 这设疑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大家都“骚动”起来了。紧抓住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的答案心理,屏幕上分别展示三幅作品中手的局部放大图,“下面请同学们猜猜,这三双手分别是谁的呢?”——“圣母玛丽亚、蒙娜丽莎、米罗维纳斯”。“再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这三双手被誉称为西方美术史中最美丽的手呢?”——这三双手性质不同,感受也迥然有异。圣母玛丽亚的手,是一般的手,代表天下母性的手,具有着神圣、慈爱的共性;蒙娜丽莎的手,是个别的手,只属于达芬奇笔下十六世纪意大利贵妇人的手,有着“丰满”、“优雅”、“柔美”的个性;米罗维纳斯的手,则是想象的手,是肉眼看不到的,只有用心灵去想象。虽然维纳斯没有视觉的手,但我们相信,会在每一位站在她面前的观众的心目中,为她创造出一双最美丽的手……。

《米罗维纳斯》是许多学生都熟悉的一尊世界闻名的塑像,这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知识学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冲动”。为了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关注,课堂讲解中可适当穿插一些与作品或作者有关的趣闻轶事。如:从19世纪以来,各国选美的标准均为据米罗维纳斯的尺寸。故而有人戏言,维纳斯是人类选美最早的“世界小姐”;维纳斯失去的两只手臂的原来姿势究竟是怎样的呢?“右手拿着苹果呢?还是拿着别的东西?”“左手举多高,伸多远?弯曲到什么程度?”“眼睛和手的关系如何?”“她的手在干什么?” 这么多的复原图中到底哪个复原方案是正确的呢?还是觉得无论哪个方案都没有现在的断臂维纳斯更美、更动人,更接近艺术本质。因为她是艺术家与大自然和时间共同创造的绝无仅有的杰作。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是情节性的,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学生是不太愿听的。此时教师可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情节外的思维活动被抑制。

《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壁画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各个人物,以“找出叛徒”为任务来进行展开。向学生说明作品画面紧紧地抓住了原来传说中耶稣对门徒说的一句话:“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来刻划十二个门徒听了这话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神情和性格特征。作品中犹大的面孔整个是黑暗的,由于惊慌失措,犹大身不由主地向后倾,同时死死地抓住他的钱袋。与犹大恰成鲜明对比的是坐在中央的耶稣,态度安详,从他背后窗户中射进来的夕阳光辉,是他的形象更加突出。耶稣和犹大,一个崇高,一个卑鄙,对比十分鲜明。在欣赏地过程中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艺术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定会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应该说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后面都有许多情节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懂得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多媒体手段或问题的设置创设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情境,以各种新奇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的兴趣。

三、教学手段的匮乏

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是很难组织好高质量的美术活动的。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老师能依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教学,但课与课的差异仅仅是教学重点及内容上的差异,而不是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单一及缺少个人风格。

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是在背教材和教案,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照本宣科地进行“授惑”。碰到各种“突发”事件时就显得措手无策,没有充分地利用好各种契机。比如在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娜丽莎”的那永恒、神秘的微笑,我特意把《蒙娜丽莎》放大投射到屏幕上,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默视一分钟,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她那迷人的微笑……。此时,忽然有个声音从教室的一角传来,“我觉得一点也不美”。这种想法完全在意料之外,是该假装没听到糊弄过去呢,还是要正面应对学生的“异议”呢?!此时,脑海中灵光一闪,这不是一个对作品进行深入展开辨析的方法吗?所以,我决定先放下作品,暂不作分析,而是首先从对那个时代的介绍入手,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了解作者是以怎样的胆识和勇气冲破笼罩欧洲中世纪所形成的宗教的牢笼,以一个普通的妇女形象代替以往的一成不变的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艺术形象。同时可以把这一作品与文艺复兴以前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提倡和对人类生命的歌颂、对人的本身价值的肯定。然后再让学生重新欣赏这一作品,此时,学生就不会再有开始时认识的偏差,而是带着新的认识、从新的审美角度来欣赏这幅作品。他们的感受也会因此更强烈、更深入、更持久了,对作品的感受也就更充分了。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欣赏的魅力之所在。事实上,美术课本中大部分文字欣赏的叙述部分只能代表一家之辞,不是唯一的标准。美术欣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它不象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有差异性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渗透使现代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也趋以多样化与多元化。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

例如欣赏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我首先播放一段《寒鸭戏水》乐曲,请学生观看作品,谈谈感受?逐渐引导学生进入画境,由此产生丰富联想和无穷想象。然后组织他们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总结出有寒冷、空旷、孤独、荒凉、寂寞……等诸多感受。此时进一步分析技法特点,大面积空白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雪、雾、雨、水、天、云烟……。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后,联想与想象是极为丰富的。画中因为天“寒”,才显得江中人“独”(孤寂);也因为人的“独”(孤寂),才感到江面更“寒”……。画中“计白当黑”的手法给人予无限的遐想空间。继而深入剖析绘画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作品内涵理解进一步升华。这时在典雅的古筝乐曲的伴随下,屏幕上作品上方的空白处徐徐出现柳宗元的诗句《江雪》,师生一同咏起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簔立翁,独钓寒江雪……。”此集课美术、音乐、文学、诗歌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科整合的特点,师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达到共鸣状态。此课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的引入,使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

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诚然,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受到美术教师们的青眯是应该的,但也不能过于迷恋于此。因为我们从现有的课例来看,媒体的操纵者主要还是教师,这样过多使用此种媒体,仍旧没有走出“教师中心”的老路,学生的感受依然没有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依然没有得到发展。

总之,美术教学不是要把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艺术家,而是一种艺术普及活动;是要提高我们每一位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其能兼顾全面而发展。做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让每位学生在艺术欣赏的“旅程”中拾得学习的快乐。

下载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你们非常熟悉的音乐,希望你能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大胆的说出来,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

    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

    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 一、课题:第九章《连环画、漫画》 二、课型:欣赏课 三、课时安排:一节 四、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通过对漫画的学习与欣赏,是学生初步了解漫画的定......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表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因此,普通中小学美术学习绝不仅只是一......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美术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艺术作者:王世举吴起县单位:吴起高级中学电话:*** 【论文关键词】抽象美术;审美观念;美术教学 【论文摘要】抽象美术是教学中的难点。在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初探(五篇范例)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初探 选一首流行歌曲《双截棍》和一首民歌《绣荷包》的片段,并让学生将两首歌曲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喜好和感受。据测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喜爱时下流行的......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祖国颂》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祖国颂》 教学目的:结合歌曲《祖国颂》,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哪些声部节奏密......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5篇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作者:李姗姗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

    美术欣赏课教案(共5篇)

    美术欣赏课教案 课 题:美术作品欣赏 执 教:赵君明 教材分析: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所涉及内容及具广泛性和综合性。教师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