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实验教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7:3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实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实验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实验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实验教案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鱼鳍的游泳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教学过程设计

一、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并进行交流。

二、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学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

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a.体型呈梭形、鳞片;

b.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c.鳍:鳍是运动的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三、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接下来,就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

四、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书(P5~P6)中的方法步骤和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探究。具体过程如下:

生:体色的观察:鲫鱼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

师:这种体色对鲫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体形的观察:鲫鱼的身体(圆形、侧扁),体呈___。

师:这种体形有什么好处?

生:体表的观察:体表覆盖__,呈__状排列,体表(干燥、有粘液)。

师:体表的这种特点与鲫鱼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适应的?

生:认真记录,讨论并得出结论,表述交流。

师: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要想明白这个道理,让我们先看一看鱼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质疑: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的呢?

生:用吸有墨汁的吸管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动的情况,并认真记录。

生:实验操作,轻轻掀起鱼的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对照鱼鳃的结构放大图。

师:质疑: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生:讨论并填表:鱼鳃位于____两侧,外有___保护,共有____对鳃,颜色____。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于水里的____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____扩散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

师:总结鳃的结构与气体交换。

五、学生总结鱼的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gill)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来适应水中生活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饲养和观察蚯蚓

【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

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搜集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录像(教师出示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看到了哪些动物?描述一下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

1:金丝猴攀援在树上,袋鼠在草原上跳跃,蚯蚓在土壤中穴居,白熊在雪地上行走。丹顸鹤在引吭

高歌,猎豹在奔跑,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老虎在行走„„

2、你们还能说出陆地上其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吗?

两栖动物青蛙垢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成体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沙漠中行走的骆驼;草原上的绵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它们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与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那么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吗?(学生分组讨论质疑)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3、那么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这样的环境相适应呢?(分小组观察讨论)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一般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等。陆地动物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觅食和御敌。

除蚯蚓外,陆地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昆虫的气管和兔的肺。

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做出反应。

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都是与它们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下面我们以蚯蚓和家兔为例进一步探究。

课前你们是在什么环境中找到蚯蚓的?

湿润的土壤中,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有一定温度的土壤中„„ 各小组是怎样饲养观察蚯蚓的呢?请各小组汇报交流。生1:纸箱里的土壤中饲养(一边湿土,一边土壤干燥)生2:按照书本上介绍的方法制作观虫器饲养,具体做法是:两个套在一起的塑料瓶,在里面的塑料瓶壁上扎上一圈能使蚯蚓穿过的孔洞,内圈盛放湿土,外圈盛放比较干燥的土壤,观察蚯蚓的活动区域。

师:你们观察的结果如何呢?说明了什么呢?

生1:蚯蚓适于生活在湿润的、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生2:蚯蚓钻到盛放湿土的塑料瓶中。

师:蚯蚓有哪些特点与环境相适应呢?各小组各取一条活蚯蚓,根据书上的提示设计探究的提纲。(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补充)各小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归纳如下:(1)观察描述它的体形,身体是否分节;

(2)用手触摸感觉蚯蚓的体节腹面处,并进一步用放大镜观察;(3)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生1:蚯蚓的身体是圆长形,身体分为许多体节;

生2:触摸蚯蚓的体节腹面处有粗糙的感觉,这是刚毛,它在运动时起到协助作用。生3 :靠近环带的是身体的前端,远离环带的是蚯蚓的后端。

师:右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是否感觉有粘液?知道为什么吗? 生1:有粘液可能与蚯蚓的呼吸有关。生2:蚯蚓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

师:对,体壁干燥的蚯蚓会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那么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使蚯蚓的体表保持湿润了吧!生:利于蚯蚓的呼吸,体表干燥的蚯蚓会窒息而死。师:你们知道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何意义吗? 生:使身体的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师:在运动时刚毛是怎样协助肌肉运动的?有什么好的实验办法证明吗? 生:可以对比观察蚯蚓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的情况。具体的内容如下:

(1)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运动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并思考其原因;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运动时身体粗细的变化,并与它在粗糙的纸上的运动作对比。生1: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往前蠕动。这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的固定和支持作用有关;

生2:在玻璃板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但很难往前蠕动;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的运动比玻璃板上运动的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刚毛无法起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师:实验结束后你们准备怎样处理蚯蚓呢? 生1:放归到适于它生活的环境中; 生2:湿润的土壤中„„ 小结环节动物的特征。

空中飞行的动物教案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重点和难点】: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录像片;蝗虫的图片;

学生:搜集描写鸟类的诗句;观察、调查当地常见鸟类并做记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在录像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鸟类在蓝天上飞翔„„;昆虫在花丛和树林间飞舞„„;我听到了鸟的叫声„„

师:鸟类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为什么呢?

生:鸟类有翅膀,是飞翔器官。

师:如果给人安上两个翅膀,人能像鸟类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吗?

生:不能,不要解决许多问题。

师:下面请各小组参照课本制定“探究鸟飞行的特点”的探究计划。

生:分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互相交流补充完善。

师:请同学们根据家鸽的标本观察来完成自己的探究计划。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体表(被覆羽毛、裸露)。体形呈(细长形、流线形)。

家鸽的躯干呈___形。家鸽的前肢变为___,生有几排大型___,是__器官。后肢有__趾,__趾向前,__趾向后。尾部生有大型__,飞翔中起__作用。

师:你们观察鸟的体形是怎样的?你们能联想到些什么呢?

生: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师:鸟类的体表被覆着什么?有何意义?

生:被覆羽毛,有保温的、有与飞行有关的。如果没有羽毛,鸟类会飞不起来的。

师:将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它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

生:羽片平整、羽轴很明显的正羽是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它们在排列在翅和尾部上,是彼此重叠的,展开时呈扇形,这样就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师:由此看出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内部结构如何呢? 请大家根据家鸽的内部结构彩图来进行探究。

生:继续进行探究:

家鸽有(角质喙、肉质唇),口腔内(有、无)牙齿,舌较(柔软、坚韧)。

无牙齿可减轻头部重量,与__生活相适应。肌胃外壁有发达的__层,内壁上有一层___,胃腔内有许多__粒。腺胃可分泌____。肌胃的收缩力(大、小),可凭借内壁的角质膜和腔内的沙粒将__磨碎,具有类似__的作用。小肠弯曲(细长、短粗)。直肠较(短、长)。小肠是__和__食物的主要器官。直肠这一特点使得鸟类随时排便,有利于____,与__生活相适应。家鸽的肺相对较(大、小),弹性较(大、小),与多个气囊相通。心脏体积相对较(大、小),分为__心房,__心室。家鸽的心脏分为四个腔,使动、静脉血(分开、混合),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较(强、弱),加之双重呼吸,食量又大,体表有__保温,通过气囊散温,因此具完善的____能力,属于(恒温、变温)动物。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吃鸡肉时哪部分肌肉最发达?推测一下原因?观看家鸽的骨骼模型,特别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点?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

生:胸部的肌肉发达,可能与飞行有关;发达的胸肌才能扇动双翼利于飞行;胸部的骨骼很突出,两

侧附着发达的胸肌,与飞行有关。

师: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你们说能量从哪来?

生:从食物中来。

师:那么鸟类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

生:鸟类的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很强;粪便不贮存,减轻了体重,利于飞行。

师:请阅读表格:从鸟与人的心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鸟类的心脏肌肉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师: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很大,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

生:(观察鸟体内的气囊分布示意图)有肺和气囊;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

师:经过上述的探究活动,请你们归纳一下:鸟类有哪些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特点?

生:身体的表面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发达的胸肌,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莱特兄弟就是从鸟类的这些特点中得到启示,为我们人类实现飞向蓝天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了飞机的问世。

师:你们知道天空中飞行的动物中,除了鸟类外,最多的种类是什么吗?你们都熟悉的有哪些?

生:昆虫。蜻蜓、蜜蜂、蝴蝶、蛾、蚊„„

师:现在已经知道的昆虫种类超过了100万,是动物中数量最多的,分布十分广泛。它们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有3对足,多数有翅。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能飞行的动物。下面请同学们观察教材24页的几种昆虫及各种昆虫翅的图片,根据生活经验把每种昆虫与它相应的翅连出来,并举例。

生:观察、讨论、连线、举例。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同学们思考一下,鸟类的翅与昆虫的翅一样吗?

生:不同。

师:昆虫的翅与鸟翼的结构是不同的,但就适于飞行来看有共同点呢?

生:都有用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师:那么翅对于昆虫的生活和分布有什么意义呢?

生:寻找食物;躲避敌害;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等。

师:下面我们以蝗虫为例探究一下昆虫的身体都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蝗虫的模型和彩图。)

生:学生观察并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首先蝗虫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生: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师:蝗虫的运动器官有哪些?它们着生在哪些部位?

生:运动器官是足和翅,都着生在胸部。

师:蝗虫的体表有什么结构?有没有与运动器官相连的肌肉?

生:有,胸肌发达附着在外骨骼上。外骨骼还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师:在蝗虫的头部有触角,在胸部有附肢,它们都分节吗?

生:分节。

师:除蝗虫外,你们还能举出其他昆虫吗?

生:蜜蜂、菜粉蝶、蜻蜓、螳螂„„

师:昆虫在分类上届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了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你们能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吗?

生: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那么动物的生活环境是否是单一的呢?举例加以说明。

生:不是。例如,野鸭即能在空气中飞翔,也能在水中取食;海龟在水中生活但要到陆地上产卵;蛙类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

师:因此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明白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你准备今后如何去做?(学生之间交流补充)

社会行为教案 ―――蚂蚁的通迅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通过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合作、创新等能力。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动物的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群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播放动物世界的录像或光盘)同学们在片中都看到了哪些动物?

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这些动物中有哪些是群体生活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还知道别的群体生活的动物吗?

学生:还有狒狒、蜜蜂、蚂蚁等。

教师:群体生活的动物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学生:蜜蜂是群体生活的动物有一只蜂王,专门负责产卵,还有少数雄蜂专门与蜂王交配,而工蜂占大多数,它们负责采蜜、侦察、守卫、清理蜂巢和饲喂小蜂等工作,非常辛苦,可见它们是有明确分工的。

学生:狒狒群是一个大家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不同,排成等级次序,形成“等级社会”。作为首领的雄狒狒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为,其它成员都要听它的。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不管是蜜蜂,还是狒狒等,只要是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教师:蚂蚁也是我们熟悉的动物,请同学观察这几张图片,你们能区别出它们是蚂蚁家族的哪类成员吗?

学生:腹部膨胀自己不能动像大肉虫似的是雌蚁。还有雄蚁、工蚁和兵蚁。

教师:为什么雌蚁的腹部那么大?

学生:里面应该有很多卵,这样就可以生出许多小蚂蚁,使种族可以延续。

教师:展示狒狒群体生活图片,狒狒群中的首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会成为首领?

学生:身体最强壮。

教师:那它有哪些特权?

学生:它可以优先享有配偶、优先享有食物和巢所,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

教师:为什么许多动物都要群体生活呢?

学生:因为它们的单个力量不足以使自己和其它动物抗争,容易被伤害,所以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还有的动物如猴子,可联合起来以防不测。

教师:社会行为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食物、敌害以及生存条件等的适应。

教师:(展示两只蚂蚁共同搬运食物的图片)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那么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都可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教师:人类了解了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后,有什么用呢?请阅读书P41。

学生:人们利用昆虫间的气味通讯,如性引诱剂,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教师:可见了解动物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师:信息交流对于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探究动物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请同学们阅读书P39—41,参考其中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找到本组感兴趣的动物,提出问题,探究动物间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去认真的研究。两周后我们把写好的探究报告带来进行交流和评比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案 ―――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几种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全面分析和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4、自觉形成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能够从自己的言行和身边的小事出发,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自觉形成保护动物的情感。

难点:组织调查、查阅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效果。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动物(如果希望对课堂效果有更好把握的话,教师提前可以圈定几种动物让学生从中选择,如猫、狗、鸡、鱼、蚯蚓、羊、蜜蜂等),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模拟制作一期“动物与人类”的节目。

学生: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展示蚯蚓、蜜蜂、苍蝇、猫、鱼、鸡、牛等动物的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时要与以上动物进行直接或间接地“亲密接触”,你对哪种动物最感兴趣,就请你加入这种“动物搜查线”,我们将要制作一期有关“动物与人类”的专题片,请大家做好准备。

师:动物搜查线的“动物与人类大看台”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期“动物与人类”的节目,请同学仔细听,认真思考,及时总结不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在看完之后,也可以就自己疑惑或感兴趣的问题向大家发问。

鸡专题:

成员1:我是不会飞的鸟,咯咯哒哒,我下的蛋可真大,咯咯哒哒,我下的蛋营养可丰富了

成员2:我的肉很鲜美,很多美味佳肴我都榜上有名,炸鸡腿,白斩鸡,良田鸡,肯德基(鸡)

成员3:闻鸡起舞的人要感谢大公鸡每天叫鸣的功劳。

成员3:我的又细又柔软的毛,可以做羽绒服,帮你抵抗严寒。

成员4:我的肌胃非常坚韧,在中药中被成为鸡内金,是治疗消化不良的良药。

成员5:禽流感不是我的选择,人们像瘟神一样躲避我,我的很多同伴也被判处死刑,禽流感是我的罪过吗?

成员6:研究激素的时候,我还不惜男变女,女变男帮人们知道性激素的作用

成员7:有的鸡长得漂亮,可供人们观赏。

成员8:鸡在人类精神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也很尴尬,鸡鸣狗盗之徒,小肚鸡肠,鸡毛蒜皮,鸡犬不宁,鹤立鸡群的鸡可能感觉也不怎么好!

蚯蚓专题

成员1:我是大自然最早发明的“犁”,疏松土壤效果绝对一流;我可以调节土壤的成分,让上面生活的植物生长更加旺盛。

成员2:雨后,我常常爬到地面上来,这可是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的好素材。

成员3:我体内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家禽、家畜等的美味佳肴;

成员4:我有分解树叶、稻草、生活垃圾等的特殊本领,绝对是一号环保专家,经过我精心加工,环境污染问题不就能够解决了。

成员5:我还是传统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之一“地龙”,有清热定惊,清肺平喘,行经通络的功能。

成员5:我还能吸收土壤中的汞、铅和镉等微量重金属,在我体内他们可以为外界的10倍,如果喜欢

我这种特殊本领的话,就请我做你们的土壤环境监测员吧!

生:非常密切,包含的内容也很多,并且随着社会进步,关系不同程度有一些变化。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

生: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

生:观赏、娱乐方面

生:文学艺术方面一定的形象

生:人们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

生:仿生学„„

生:很多动物还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

师:可见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亲密,也非常复杂,人也是一种动物。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你会怎样说?

生:朋友、伙伴、同胞等

师:你们能这样看问题,非常值得庆幸!动物和人类一样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甚至有人说,动物是人类的老师,你认为这样说有道理吗?为什么?

生:动物确实是我们的老师,如前面提到的仿生学,人类就是在向动物学习。

师:非常正确,人们模仿动物在仿生学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你们还能说出一些吗?

生:模仿青蛙的眼睛制成的电子蛙眼,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等等。

师:你们认为进行仿生学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这个问题放到课后解决。如果对仿生学感兴趣,课后可以进一步了解,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多。除了仿生学,人们还模仿动物的动作创作了一些舞蹈,你知道一些吗?

生:孔雀舞、天鹅湖等等。

师:动物通过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体现其价值,人类应该感谢动物,珍爱动物。刚才同学已经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发生改变,从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到成为某些精神的象征,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动物。当科学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类对动物的利用朝着高效和更加尊重的方式发展,其重要方式之一是利用“生物反应器”。请大家阅读“资料分析”,思考:

什么是生物反应器?

利用生物反应器获得人们需要的物质与直接从动物身体获取,有哪些好处?

你认为哪些动物适宜做“动物反应器”?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解决以上问题。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

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第2课时: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制作甜酒和食品保鲜方法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实质;

2、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4、举例说明人类对其他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难点:发酵作用的实质、举例说明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课前准备

1、有关发酵实验错误操作的视频资料

2、适合饮料瓶口大小的打孔橡皮塞,插入玻璃导气管;澄清石灰水

3、学生制作的发酵面团、米酒或其他发酵食品。

4、其他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教师:在学习本章前,同学们曾经进行了一次情感投票,大多数同学认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很多用途的,那么大家可否推荐几种细菌和真菌,让我们把他们的名字公布在光荣榜上?

学生:踊跃提出各种细菌和真菌。

(二)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做了很多事情。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先”,细菌真菌和食品的制作有很大关系。其中经常用到的是酵母菌。

学生:展示利用酵母菌发酵作用吹起的气球。

教师:我看到大家的气球都吹的很大呀,可是我的气球怎么吹不起来呢?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出错误了。幸好我把我的操作过程录下来了,大家能帮助我找找错误吗?

教师:(录像)首先将酵母菌放在玻璃杯里,倒入暖水瓶里的开水。

学生: 如果倒开水,酵母菌就烫死了。

教师:同学们说的对。其实实验到这里就是继续做下去也没有用了,但是后面的操作过程还有一些错误,让我们继续找一找吧。

(录像)将只加了水的酵母菌倒入饮料瓶,开始套气球。

学生:没放糖。

教师:对,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需要糖作为营养物质。让我们继续找错误:

(录像)将饮料瓶放在室外的窗台上(时值北京的冬天,冰还没化呢)

学生:太冷了,冻冰了。

教师:对,发酵作用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老师的操作有三个错误,气球肯定是吹不起来了。大家有没有想过,把你们的气球吹起来的是什么气体呢?

学生:(猜测)二氧化碳。

教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证明你的猜测呢?七年级时,我们曾经检验过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的。

学生:用石灰水。

教师:请一位同学用手捏紧饮料瓶,将饮料瓶中的气体通过玻璃管引导出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学生:石灰水变浑浊了。

学生:瓶子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教师:发酵作用需要活的酵母菌、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物质,产生了二氧化碳,我们是不是能够推论出发酵作用其实就是酵母菌的什么生理作用呢?

学生:呼吸作用。

教师:发酵作用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了别的物质吗?让我们闻一闻。

学生:酒味。

教师:对。我们的饮料瓶是密封的,里面氧气充足吗?

学生:不充足。

教师:酵母菌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我们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酿酒。有同学实验过吗?

学生:展示自己酿制的米酒和果酒。

教师: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会产生什么呢?

学生:展示添加了酵母菌的面团和没有酵母菌的面团。

教师:面团为什么鼓起一个个小泡泡?

学生:产生了二氧化碳。

教师:为什么摸起来和不加酵母菌的面团不一样?

学生:产生了水。

教师:对。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我们用它的这种特性来制作松软的馒头、面包、蛋糕和饼干等。

教师:想想家里的冰箱和橱柜,里面还有哪些食品是细菌、真菌帮助我们制作的呢?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配合出实物):酸奶、醋、酱油„„

教师:有时细菌、真菌也会帮倒忙。烂苹果还能吃吗?

学生:不能,烂掉了。

教师:防止食物腐烂的方法都有哪些?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放冰箱里——冻的肉和鸡

学生:真空包装——烧鸡

学生:巴斯德消毒法——牛奶

学生:用盐腌起来——咸菜

学生:干燥——脱水蔬菜„„

教师:大家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保存中的作用都有了新的理解,那么细菌和真菌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还有其他作用吗?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好不好?

第二篇: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实验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实验教案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鱼鳍的游泳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并进行交流。

二、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学生开动脑筋,阐

述自己的观点。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

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a.体型呈梭形、鳞片;

b.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c.鳍:鳍是运动的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三、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接下来,就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

四、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书(P5~P6)中的方法步骤和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探究。具体过程如下:

生:体色的观察:鲫鱼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

师:这种体色对鲫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体形的观察:鲫鱼的身体(圆形、侧扁),体呈___。

师:这种体形有什么好处?

生:体表的观察:体表覆盖__,呈__状排列,体表(干燥、有粘液)。

师:体表的这种特点与鲫鱼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适应的?

生:认真记录,讨论并得出结论,表述交流。

师: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要想明白这个道理,让我们先看一看鱼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质疑:口和鳃盖后缘

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的呢?

生:用吸有墨汁的吸管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动的情况,并认真记录。

生:实验操作,轻轻掀起鱼的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对照鱼鳃的结构放大图。

师:质疑: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生:讨论并填表:鱼鳃位于____两侧,外有___保护,共有____对鳃,颜色____。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于水里的____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____扩散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

师:总结鳃的结构与气体交换。

五、学生总结鱼的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gill)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来适应水中生活。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饲养和观察蚯蚓

【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

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搜集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录像(教师出示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看到了哪些动物?描述一下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

1:金丝猴攀援在树上,袋鼠在草原上跳跃,蚯蚓在土壤中穴居,白熊在雪地上行走。丹顸鹤在引吭高歌,猎豹在奔跑,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老虎在行走„„

2、你们还能说出陆地上其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吗?

两栖动物青蛙垢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成体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沙漠中行走的骆驼;草原上的绵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它们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与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那么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吗?(学生分组讨论质疑)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3、那么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这样的环境相适应呢?(分小组观察讨论)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一般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等。

陆地动物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觅食和御敌。

除蚯蚓外,陆地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昆虫的气管和兔的肺。

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做出反应。

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都是与它们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下面我们以蚯蚓和家兔为例进一步探究。

课前你们是在什么环境中找到蚯蚓的?

湿润的土壤中,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有一定温度的土壤中„„ 各小组是怎样饲养观察蚯蚓的呢?请各小组汇报交流。

生1:纸箱里的土壤中饲养(一边湿土,一边土壤干燥)生2:按照书本上介绍的方法制作观虫器饲养,具体做法是:两个套在一起的塑料瓶,在里面的塑料瓶壁上扎上一圈能使蚯蚓穿过的孔洞,内圈盛放湿土,外圈盛放比较干燥的土壤,观察蚯蚓的活动区域。

师:你们观察的结果如何呢?说明了什么呢?

生1:蚯蚓适于生活在湿润的、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生2:蚯蚓钻到盛放湿土的塑料瓶中。

师:蚯蚓有哪些特点与环境相适应呢?各小组各取一条活蚯蚓,根据书上的提示设计探究的提纲。(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补充)各小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归纳如下:(1)观察描述它的体形,身体是否分节;

(2)用手触摸感觉蚯蚓的体节腹面处,并进一步用放大镜观察;(3)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生1:蚯蚓的身体是圆长形,身体分为许多体节;

生2:触摸蚯蚓的体节腹面处有粗糙的感觉,这是刚毛,它在运动时起到协助作用。

生3 :靠近环带的是身体的前端,远离环带的是蚯蚓的后端。师:右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是否感觉有粘液?知道为什么吗? 生1:有粘液可能与蚯蚓的呼吸有关。生2:蚯蚓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

师:对,体壁干燥的蚯蚓会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那么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使蚯蚓的体表保持湿润了吧!

生:利于蚯蚓的呼吸,体表干燥的蚯蚓会窒息而死。师:你们知道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何意义吗? 生:使身体的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师:在运动时刚毛是怎样协助肌肉运动的?有什么好的实验办法证明吗? 生:可以对比观察蚯蚓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的情况。具体的内容如下:

(1)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运动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并思考其原因;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运动时身体粗细的变化,并与它在粗糙的纸上的运动作对比。

生1: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往前蠕动。这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的固定和支持作用有关;

生2:在玻璃板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但很难往前蠕动;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的运动比玻璃板上运动的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刚毛无法起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师:实验结束后你们准备怎样处理蚯蚓呢? 生1:放归到适于它生活的环境中; 生2:湿润的土壤中„„ 小结环节动物的特征。

空中飞行的动物教案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重点和难点】: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录像片;蝗虫的图片;

学生:搜集描写鸟类的诗句;观察、调查当地常见鸟类并做记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在录像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鸟类在蓝天上飞翔„„;昆虫在花丛和树林间飞舞„„;我听到了鸟的叫声„„

师:鸟类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为什么呢?

生:鸟类有翅膀,是飞翔器官。

师:如果给人安上两个翅膀,人能像鸟类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吗?

生:不能,不要解决许多问题。

师:下面请各小组参照课本制定“探究鸟飞行的特点”的探究计划。

生:分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互相交流补充完善。

师:请同学们根据家鸽的标本观察来完成自己的探究计划。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体表(被覆羽毛、裸露)。体形呈(细长形、流线形)。

家鸽的躯干呈___形。家鸽的前肢变为___,生有几排大型___,是__器官。后肢有__趾,__趾向前,__趾向后。尾部生有大型__,飞翔中起__作用。

师:你们观察鸟的体形是怎样的?你们能联想到些什么呢?

生: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师:鸟类的体表被覆着什么?有何意义?

生:被覆羽毛,有保温的、有与飞行有关的。如果没有羽毛,鸟类会飞不起来的。

师:将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它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

生:羽片平整、羽轴很明显的正羽是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它们在排列在翅和尾部上,是彼此重叠的,展开时呈扇形,这样就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师:由此看出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内部结构如何呢? 请大家根据家鸽的内部结构彩图来进行探究。

生:继续进行探究:

家鸽有(角质喙、肉质唇),口腔内(有、无)牙齿,舌较(柔软、坚韧)。无牙齿可减轻头部重量,与__生活相适应。肌胃外壁有发达的__层,内壁上有一层___,胃腔内有许多__粒。腺胃可分泌____。肌胃的收缩力(大、小),可凭借内壁的角质膜和腔内的沙粒将__磨碎,具有类似__的作用。小肠弯曲(细长、短粗)。直肠较(短、长)。小肠是__和__食物的主要器官。直肠这一特点使得鸟类随时排便,有利于____,与__生活相适应。家鸽的肺相对较(大、小),弹性较(大、小),与多个气囊相通。心脏体积相对较(大、小),分为__心房,__心室。家鸽的心脏分为四个腔,使动、静脉血(分开、混合),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较(强、弱),加之双重呼吸,食量又大,体表有__保温,通过气囊散温,因此具完善的____能力,属于(恒温、变温)动物。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吃鸡肉时哪部分肌肉最发达?推测一下原因?观看家鸽的骨骼模型,特别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点?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

生:胸部的肌肉发达,可能与飞行有关;发达的胸肌才能扇动双翼利于飞行;胸部的骨骼很突出,两侧附着发达的胸肌,与飞行有关。

师: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你们说能量从哪来?

生:从食物中来。

师:那么鸟类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

生:鸟类的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很强;粪便不贮存,减轻了体重,利于飞行。

师:请阅读表格:从鸟与人的心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鸟类的心脏肌肉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师: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很大,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

生:(观察鸟体内的气囊分布示意图)有肺和气囊;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

师:经过上述的探究活动,请你们归纳一下:鸟类有哪些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特点?

生:身体的表面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发达的胸肌,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莱特兄弟就是从鸟类的这些特点中得到启示,为我们人类实现飞向蓝天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了飞机的问世。

师:你们知道天空中飞行的动物中,除了鸟类外,最多的种类是什么吗?你们都熟悉的有哪些?

生:昆虫。蜻蜓、蜜蜂、蝴蝶、蛾、蚊„„

师:现在已经知道的昆虫种类超过了100万,是动物中数量最多的,分布十分广泛。它们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有3对足,多数有翅。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能飞行的动物。下面请同学们观察教材24页的几种昆虫及各种昆虫翅的图片,根据生活经验把每种昆虫与它相应的翅连出来,并举例。

生:观察、讨论、连线、举例。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同学们思考一下,鸟类的翅与昆虫的翅一样吗?

生:不同。

师:昆虫的翅与鸟翼的结构是不同的,但就适于飞行来看有共同点呢?

生:都有用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师:那么翅对于昆虫的生活和分布有什么意义呢?

生:寻找食物;躲避敌害;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等。

师:下面我们以蝗虫为例探究一下昆虫的身体都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蝗虫的模型和彩图。)

生:学生观察并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首先蝗虫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生: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师:蝗虫的运动器官有哪些?它们着生在哪些部位?

生:运动器官是足和翅,都着生在胸部。

师:蝗虫的体表有什么结构?有没有与运动器官相连的肌肉?

生:有,胸肌发达附着在外骨骼上。外骨骼还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师:在蝗虫的头部有触角,在胸部有附肢,它们都分节吗?

生:分节。

师:除蝗虫外,你们还能举出其他昆虫吗?

生:蜜蜂、菜粉蝶、蜻蜓、螳螂„„

师:昆虫在分类上届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了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你们能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吗?

生: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

那么动物的生活环境是否是单一的呢?举例加以说明。

生:不是。例如,野鸭即能在空气中飞翔,也能在水中取食;海龟在水中生活但要到陆地上产卵;蛙类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

师:因此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明白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你准备今后如何去做?(学生之间交流补充)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探究乌龟的绕道取食行为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观察事物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乌龟的绕道取食行为” 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

【课前准备】:龟,木块,沙土,湿草,新鲜的猪肉碎末(馅)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动物的哪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哪些属于学习行为,并且我们也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学:观察法和实验法。

师:对,如果我们要想探究某一种动物的行为,要用哪些研究方法呢?

学:实验法。

师:那在实验过程当中需不需要用观察法呢?

学:应该需要。

师:是的,动物行为学家通常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行为学研究,即

综合法。今天我们就运用综合法来做一个探究实验,看一下乌龟(已饿了一段时间,食欲较强)是否可以绕道取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5页阅读动物的绕道取食部分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一:

阅读动物的绕道取食,从课本35 页到36页。

师:根据课本给出的背景资料和老师已给的实验材料,请你提出动物绕道取食行为的探究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老师已提前给乌龟用沙土和湿草筑了个巢,并且在它们的巢穴中喂食过新鲜的猪肉馅。

学:提出假设“乌龟可以绕道取食”

师:那你如何来证明你的假设呢?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完成探究方案(可参考书36页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二:

学:分组讨论后完成探究方案。

师:请各小组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

学:在班上交流各组的探究方案。

师:大家的方案各有所长,下面由我和大家来在刚才的基础上共同讨论找到一个最佳探究方案。

先将饿了一段时间的小乌龟放好。

用木块挡成几条道路,每条道路宽约15厘米,长大约100厘米,其中有4条是走不通的(取不到食物的),一条是可以取到食物的通路。

把乌龟放在入口处,出口处放好沙土,湿草和新鲜的猪肉馅,观察乌龟要经过多少次错误尝试才能找到食物,并记录下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填入表格中

(5次)。

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写出实验结论。

学:实施新的探究方案,并记录观察结果,填好表格,得出结论

师:让各组发表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

学:各组发表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

师:引导学生结合此探究活动,谈亲身感受(不要过多限制学生)。

学:先各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然后在班上交流。

师:最后总结。通过此探究,认识动物的学习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人类是动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人类有复杂的语言文字,有着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的、依靠第二信号系统的学习行为。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通过本探究,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有所促进作用。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动物的学习行为。通过本探究使大家掌握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了解动物行为的成因。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希望通过本探究,能够对大家的学业有所促进作用。【课后小结】: 1.课堂设计思路: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是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看,可以将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性

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也受身体内部激素的调控,这两方面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从本探究实验可以看出乌龟的脑很发达,比较容易建立条件反射,所以它的学习行为也比较复杂。因此,这节课想通过探究乌龟的绕道取食行为,使学生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了解动物行为的成因。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观察事物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本探究活动后,提高学生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社会行为教案 ―――蚂蚁的通迅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通过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合作、创新等能力。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动物的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群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播放动物世界的录像或光盘)同学们在片中都看到了哪些动物?

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这些动物中有哪些是群体生活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还知道别的群体生活的动物吗?

学生:还有狒狒、蜜蜂、蚂蚁等。

教师:群体生活的动物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学生:蜜蜂是群体生活的动物有一只蜂王,专门负责产卵,还有少数雄蜂

专门与蜂王交配,而工蜂占大多数,它们负责采蜜、侦察、守卫、清理蜂巢和饲喂小蜂等工作,非常辛苦,可见它们是有明确分工的。

学生:狒狒群是一个大家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不同,排成等级次序,形成“等级社会”。作为首领的雄狒狒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为,其它成员都要听它的。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不管是蜜蜂,还是狒狒等,只要是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教师:蚂蚁也是我们熟悉的动物,请同学观察这几张图片,你们能区别出它们是蚂蚁家族的哪类成员吗?

学生:腹部膨胀自己不能动像大肉虫似的是雌蚁。还有雄蚁、工蚁和兵蚁。

教师:为什么雌蚁的腹部那么大?

学生:里面应该有很多卵,这样就可以生出许多小蚂蚁,使种族可以延续。

教师:展示狒狒群体生活图片,狒狒群中的首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会成为首领?

学生:身体最强壮。

教师:那它有哪些特权?

学生:它可以优先享有配偶、优先享有食物和巢所,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

教师:为什么许多动物都要群体生活呢?

学生:因为它们的单个力量不足以使自己和其它动物抗争,容易被伤害,所以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还有的动物如猴子,可联合起来以防不测。

教师:社会行为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食物、敌害以及生存条件等的适应。

教师:(展示两只蚂蚁共同搬运食物的图片)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那么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都可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教师:人类了解了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后,有什么用呢?请阅读书P41。

学生:人们利用昆虫间的气味通讯,如性引诱剂,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教师:可见了解动物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师:信息交流对于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探究动物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请同学们阅读书P39—41,参考其中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找到本组感兴趣的动物,提出问题,探究动物间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去认真的研究。两周后我们把写好的探究报告带来进行交流和评比。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案 ―――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几种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全面分析和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4、自觉形成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能够从自己的言行和身边的小事出发,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自觉形成保护动物的情感。

难点:组织调查、查阅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效果。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动物(如果希望对课堂效果有更好把握的话,教师提前可以圈定几种动物让学生从中选择,如猫、狗、鸡、鱼、蚯蚓、羊、蜜蜂等),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模拟制作一期“动物与人类”的节目。

学生: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展示蚯蚓、蜜蜂、苍蝇、猫、鱼、鸡、牛等动物的图片)在我们

的生活中,不时要与以上动物进行直接或间接地“亲密接触”,你对哪种动物最感兴趣,就请你加入这种“动物搜查线”,我们将要制作一期有关“动物与人类”的专题片,请大家做好准备。

师:动物搜查线的“动物与人类大看台”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期“动物与人类”的节目,请同学仔细听,认真思考,及时总结不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在看完之后,也可以就自己疑惑或感兴趣的问题向大家发问。

鸡专题:

成员1:我是不会飞的鸟,咯咯哒哒,我下的蛋可真大,咯咯哒哒,我下的蛋营养可丰富了

成员2:我的肉很鲜美,很多美味佳肴我都榜上有名,炸鸡腿,白斩鸡,良田鸡,肯德基(鸡)

成员3:闻鸡起舞的人要感谢大公鸡每天叫鸣的功劳。

成员3:我的又细又柔软的毛,可以做羽绒服,帮你抵抗严寒。

成员4:我的肌胃非常坚韧,在中药中被成为鸡内金,是治疗消化不良的良药。

成员5:禽流感不是我的选择,人们像瘟神一样躲避我,我的很多同伴也被判处死刑,禽流感是我的罪过吗?

成员6:研究激素的时候,我还不惜男变女,女变男帮人们知道性激素的作用

成员7:有的鸡长得漂亮,可供人们观赏。

成员8:鸡在人类精神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也很尴尬,鸡鸣狗盗之徒,小肚鸡肠,鸡毛蒜皮,鸡犬不宁,鹤立鸡群的鸡可能感觉也不怎么好!

蚯蚓专题

成员1:我是大自然最早发明的“犁”,疏松土壤效果绝对一流;我可以调节土壤的成分,让上面生活的植物生长更加旺盛。

成员2:雨后,我常常爬到地面上来,这可是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的好素材。

成员3:我体内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家禽、家畜等的美味佳肴;

成员4:我有分解树叶、稻草、生活垃圾等的特殊本领,绝对是一号环保专家,经过我精心加工,环境污染问题不就能够解决了。

成员5:我还是传统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之一“地龙”,有清热定惊,清肺平喘,行经通络的功能。

成员5:我还能吸收土壤中的汞、铅和镉等微量重金属,在我体内他们可以为外界的10倍,如果喜欢我这种特殊本领的话,就请我做你们的土壤环境监测员吧!

生:非常密切,包含的内容也很多,并且随着社会进步,关系不同程度有一些变化。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

生: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

生:观赏、娱乐方面

生:文学艺术方面一定的形象

生:人们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

生:仿生学„„

生:很多动物还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

师:可见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亲密,也非常复杂,人也是一种动物。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你会怎样说?

生:朋友、伙伴、同胞等

师:你们能这样看问题,非常值得庆幸!动物和人类一样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甚至有人说,动物是人类的老师,你认为这样说有道理吗?为什么?

生:动物确实是我们的老师,如前面提到的仿生学,人类就是在向动物学习。

师:非常正确,人们模仿动物在仿生学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你们还能说出一些吗?

生:模仿青蛙的眼睛制成的电子蛙眼,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等等。

师:你们认为进行仿生学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这个问题放到课后解决。如果对仿生学感兴趣,课后可以进一步了解,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多。除了仿生学,人们还模仿动物的动作创作了一些舞蹈,你知道一些吗?

生:孔雀舞、天鹅湖等等。

师:动物通过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体现其价值,人类应该感谢动物,珍爱动物。刚才同学已经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发生改变,从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到成为某些精神的象征,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动物。当科学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类对动物的利用朝着高效和更加尊重的方式发展,其重要方式之一是利用“生物反应器”。请大家阅读“资料分析”,思考:

什么是生物反应器?

利用生物反应器获得人们需要的物质与直接从动物身体获取,有哪些好处?

你认为哪些动物适宜做“动物反应器”?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解决以上问题。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第2课时: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

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制作甜酒和食品保鲜方法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实质;

2、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4、举例说明人类对其他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难点:发酵作用的实质、举例说明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课前准备

1、有关发酵实验错误操作的视频资料

2、适合饮料瓶口大小的打孔橡皮塞,插入玻璃导气管;澄清石灰水

3、学生制作的发酵面团、米酒或其他发酵食品。

4、其他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教师:在学习本章前,同学们曾经进行了一次情感投票,大多数同学认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很多用途的,那么大家可否推荐几种细菌和真菌,让

我们把他们的名字公布在光荣榜上?

学生:踊跃提出各种细菌和真菌。

(二)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做了很多事情。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先”,细菌真菌和食品的制作有很大关系。其中经常用到的是酵母菌。

学生:展示利用酵母菌发酵作用吹起的气球。

教师:我看到大家的气球都吹的很大呀,可是我的气球怎么吹不起来呢?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出错误了。幸好我把我的操作过程录下来了,大家能帮助我找找错误吗?

教师:(录像)首先将酵母菌放在玻璃杯里,倒入暖水瓶里的开水。

学生: 如果倒开水,酵母菌就烫死了。

教师:同学们说的对。其实实验到这里就是继续做下去也没有用了,但是后面的操作过程还有一些错误,让我们继续找一找吧。

(录像)将只加了水的酵母菌倒入饮料瓶,开始套气球。

学生:没放糖。

教师:对,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需要糖作为营养物质。让我们继续找错误:

(录像)将饮料瓶放在室外的窗台上(时值北京的冬天,冰还没化呢)

学生:太冷了,冻冰了。

教师:对,发酵作用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老师的操作有三个错误,气球肯定是吹不起来了。大家有没有想过,把你们的气球吹起来的是什么气体呢?

学生:(猜测)二氧化碳。

教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证明你的猜测呢?七年级时,我们曾经检验过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的。

学生:用石灰水。

教师:请一位同学用手捏紧饮料瓶,将饮料瓶中的气体通过玻璃管引导出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学生:石灰水变浑浊了。

学生:瓶子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教师:发酵作用需要活的酵母菌、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物质,产生了二氧化碳,我们是不是能够推论出发酵作用其实就是酵母菌的什么生理作用呢?

学生:呼吸作用。

教师:发酵作用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了别的物质吗?让我们闻一闻。

学生:酒味。

教师:对。我们的饮料瓶是密封的,里面氧气充足吗?

学生:不充足。

教师:酵母菌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我们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酿酒。有同学实验过吗?

学生:展示自己酿制的米酒和果酒。

教师: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会产生什么呢?

学生:展示添加了酵母菌的面团和没有酵母菌的面团。

教师:面团为什么鼓起一个个小泡泡?

学生:产生了二氧化碳。

教师:为什么摸起来和不加酵母菌的面团不一样?

学生:产生了水。

教师:对。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我们用它的这种特性来制作松软的馒头、面包、蛋糕和饼干等。

教师:想想家里的冰箱和橱柜,里面还有哪些食品是细菌、真菌帮助我们制作的呢?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配合出实物):酸奶、醋、酱油„„

教师:我很喜欢吃的酱豆腐,也是由真菌帮助制造的。有人知道王致和酱豆腐的来历吗?

学生: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个卖豆腐的叫王致和,家里很穷。这天他豆腐没卖完,他就把剩下的豆腐放在坛子里,放了些盐哪、花椒什么的,打算泡一泡再捞出来晾成豆腐干。可是后来有事出门忘记了,等回家想起来,赶紧过去掀开坛子,一股臭气扑了出来。王致和想,坏了,这么多东西全糟蹋了,这可赔大发了。可他又舍不得扔了,就伸手抓出了两块尝了尝。觉得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儿,还真好吃。他又把隔壁的几位老街坊都请了过来一块儿吃了起来,大伙儿都说味道不错。王致和因做臭豆腐出了名,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连宫里的慈禧太后也爱吃。于是王致和豆腐店的门匾上头就刻上了个龙头,这表示这家的东西是皇家享用的贡品。可是慈禧太后嫌“臭豆腐”这个名字太不雅,就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青方”。相对的,酱豆腐就被叫成“红方”。

学生:我们去参观过王致和腐乳厂,他们把一块块的豆腐坯子放在专门的接种室里,呆几天后,豆腐坯子上就长满了霉菌,这种霉菌是专门培养的毛霉,很干净的。然后将长满白毛的豆腐坯浸泡到酱汁里入味,酱汁也是多种细菌和霉菌发酵成的,酱汁的红色也是一种专门的红曲霉形成的。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让细菌和真菌帮我们制造食物呢?

学生:好吃!

教师:除了好吃以外,细菌和真菌可以改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比如:牛奶是很有营养的,但是中国人有七成以上的成人喝牛奶反而不舒服,是因为中

国人大多数都缺乏一种酶,所以消化不料牛奶里的乳糖。乳酸杆菌能够把乳糖变成分子比较小的乳酸,营养价值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更容易消化。

教师:有时细菌、真菌也会帮倒忙。这个苹果还能吃吗?

学生:不能,烂掉了。

教师:防止食物腐烂的方法都有哪些?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放冰箱里——冻的肉和鸡

学生:真空包装——烧鸡

学生:巴斯德消毒法——牛奶

学生:用盐腌起来——咸菜

学生:干燥——脱水蔬菜„„

教师:大家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保存中的作用都有了新的理解,那么细菌和真菌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还有其他作用吗?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好不好?

第三篇: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学生实验)

教材页码:4 【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 2.初步判断动物的运动方式; 3.认识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实验原理】

去水族馆欣赏海豚和鱼类的游泳,或者去动物园欣赏猛兽的漫步闲游,观察到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实验材料】

相关的动物运动的视频资料、饲养或捕捉的蜗牛、玻璃板、线、直尺、墨水等。【实验步骤】 1.观察蜗牛的运动

(1)把一只蜗牛放在透明的玻璃板上,将玻璃板举起或竖起,观察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的情况。

(2)在足部肌肉上滴一小滴墨水,观察足部肌肉收缩的动向会更清楚。(3)观察蜗牛运动后在玻璃板上留下的痕迹,想一想这种物质有什么作用?(4)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运动的方式。

(5)尝试用简笔画表示蜗牛的运动,画两个图分别表示足部肌肉的收缩动态。(6)测量蜗牛运动的速度。

2.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观察龟、鳖、扬子鳄、蟾蜍、壁虎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运动的特点:

3.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观察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和跳跃,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实验现象】 1.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总是一部分固定一部分伸展运动。2.蜗牛运动时,足部分泌的黏液起到固定身体的作用。【实验结论】,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注意事项】:观察过程中爱护小动物、且实验结束后把它放回大自然。

实验名称: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学生实验)教材页码:9—10 【实验目的】

1.解剖观察长骨的主要结构;

2.认识长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实验原理】动物和人的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和腓骨都属于长骨。人体运动时,长骨起着支持和杠杆作用。【实验材料】

哺乳动物的长骨、解剖盘、解剖刀、镊子等。【实验步骤】

1、取一块新鲜的长骨,放入解剖盘里,用手触摸骨表面,体验它的特点。2.用解剖刀剥离骨表面局部的一层膜,观察膜上分布的神经和血管。想一想,这些血管和神经有什么作用。

3.观察已纵向剖开的长骨,比较骨干与骺端两部分骨组织的致密程度上的差异

4、观察骨干外周部分骨组织的分布特点和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状情况。5.观察骨干中央空腔内的物质,想一想,它是什么?该物质呈什么色,可能有什么作用?

【实验现象及结论】

长骨一般呈管状,中间的骨干梢细,两端的骨骺膨大。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在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骨髓有红骨髓和黄骨髓。【注意事项】

1、应取新鲜的长骨,尽量保证有完好的骨膜。

2、使用解剖刀时要 注意安全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学生实验)

教材页码:53 【实验目的】

1.学会用蔗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的方法;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实验原理】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可进行出芽生殖,迅速产生大量的新个体。【实验材料】

鲜酵母或发面用面肥和干酵母粉,锥形瓶、清水、蔗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亚甲基蓝、滤纸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实验步骤】 1.培养酵母菌

(1)将100mL清水倒入锥形瓶中,再加入5g蔗糖,用酒精灯煮沸后冷却。(2)将一小块鲜酵母(或发面用面肥、少量酵母粉)置于蔗糖溶液中,用棉塞塞好锥形瓶口。(3)将接种过酵母菌的锥形瓶,放到35℃左右条件下培养2~3天。如果接种的是干酵母,则需要培养5~6天。2.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1)用吸管吸取少量的酵母菌液,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酵母菌液,然后,滴一滴亚甲基蓝染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除多余的液体。

(2)将酵母菌的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酵母菌出芽生殖形成的菌群,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细胞的结构,以及芽体与母体的形态差异,并画出酵母菌出芽生殖图。【实验现象】

1、在高倍镜下看到酵母菌是椭圆形的单细胞,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内有明显的液泡。2.酵母菌的母体与芽体形态相似,大小不同。

【实验结论】酵母菌的个体比细菌大,有成形的细胞核,进行出芽生殖。【注意事项】培养酵母菌时,要温度适宜,营养充足等条件。

实验名称: 观察霉菌(学生实验)

教材页码:56

【实验目的】

1.学习制作霉菌孢子和菌丝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菌丝和孢子,认识霉菌的孢子生殖方式。

【实验原理】霉菌的部分菌丝体,可以产生大量的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新菌体。【实验材料】

新鲜馒头或潮湿的橘皮、培养皿、剪刀、镊子、透明胶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放大镜。【实验步骤】 1.培养霉菌

(1)取新鲜馒头或潮湿的橘皮放在培养皿内,让其在空气中暴露2-3小时。(2)在馒头上浇一点水,盖上培养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放置几天,(3)馒头或橘皮上会生长黑色、青色、黄色等不同的霉菌。2.制作霉菌的临时装片

(1)剪取一小块透明胶条,用镊子夹住胶条,在长有黑色菌丝的部位轻轻地涂一 下,然后将黏着孢子囊的胶条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这种霉菌的孢子囊和 孢子。

(2)用镊子夹取部分长有菌丝的馒头屑,放入滴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直接将载 玻片放在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现象】

1、霉菌的孢子囊呈球形,孢子囊内有许多孢子。

2、通过观察霉菌,可见一条条无色绒毛状向空中伸展的直立菌丝,菌丝顶端有各色成串的孢子。

【实验结论】霉菌由呈线状或绒毛状的菌丝构成,部分菌丝能产生大量的孢子。【注意事项】观察霉菌时不能用盖玻片覆盖,盖玻片极易碰落分生孢子,影响观 察效果。

实验名称:自制泡菜(课外活动)

教材页码:61 【实验目的】

1.通过制作泡菜,认识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2.通过制作泡菜,认识微生物的生活条件。【实验原理】

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产之一。西餐泡菜也被西方人誉为饮食中的“小香槟”和“小夜曲”。无论制作哪种泡菜都是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 【实验材料】

甘蓝(圆白菜)500g、胡萝卜100g、洋葱100g、黄瓜100g、花椰菜(菜花)100g、芹菜50g、青椒50g、白砂糖300g、白醋70g、食盐15g、干辣椒30g、桂皮25g、丁香5g、白胡椒3g。【实验步骤】

1.将蔬菜洗净切成片。

2.将甘蓝、胡萝卜、花椰菜朵、青椒、芹菜、黄瓜和洋葱等放入沸水中,反复上下翻动几次;当水即将沸腾时,迅速地捞出浸泡在冷水里,待冷却后捞出沥水。3.将切碎的干辣椒、桂皮、丁香、白胡椒放入1500mL沸水中,小火继续煮沸20min;然后,加入其余的配料,搅拌均匀,待冷却后滤去残渣制成料液。4.将上述处理的菜蔬掺合在一起,装入泡菜坛内;把料液注入泡菜坛内,料液应将菜蔬完全淹没;然后,将泡菜坛口密封起来。泡制3天即可食用。【实验现象】

制作泡菜时主要是乳酸菌发酵作用,它来源于用过的泡菜坛料液,乳酸菌的生活需要糖提供营养。

【实验结论】乳酸菌只有在没有氧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地生活、繁殖。【注意事项】料液必须淹没蔬菜,泡菜坛要密封好。

1、实验名称:观察鸡卵的结构(学生实验)

教材页码:84 【实验目的】

识别鸡卵的形态结构,认识鸟卵与其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 鸡卵、培养皿。【实验步骤】

1、取一个种鸡蛋,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

2、将新鲜的鸡蛋浸没在40℃水中,观察出现的现象。

3、将鸡蛋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用镊子将破裂的卵壳连同外壳膜除去,对照图19-18,观察卵壳下面的气室和内壳膜。

4、将蛋壳磕打出一条裂缝后掰开,轻轻地将蛋清和蛋黄倒入容器里。对照图19-18,观察识别鸡蛋的主要结构。【实验现象】

1、卵壳具有一定的抗外力的能力,鸡蛋的钝端敲开后有气室。

2、卵壳上会产生许多小水珠,证明卵壳上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是卵内胚胎发 育时气体进出的主要门户。【实验结论】

鸡卵主要由卵壳、卵壳膜(内、外)气室、系带、胚盘、卵黄、卵黄膜(不太看得清)卵白等组成。

【注意事项】应选择受精的鸡蛋

实验名称:观察关节的结构(演示实验)教材页码:12 【实验目的】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 【实验原理】人体运动的协调自如

【实验材料】哺乳动物的新鲜关节,解剖盘,镊子,解剖刀。【实验步骤】

1、取一块动物的新鲜的膝关节,用镊子去掉关节外面的肌肉和其 他组织,留下坚韧的关节囊和囊外的韧带。

2、活动两骨,用手牵动关节两端的骨,能轻易地屈伸滑动,用镊子牵动关节囊 和囊外的韧带,感到它们很坚韧、富有弹性。

3、观察关节的结构(对照课本图15-12)【实验现象】

关节是骨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多为一凸一凹,关节囊由很坚韧的结缔组织膜构 成,关节腔内由滑液 【实验结论】

关节的结构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 【注意事项】

1、关节必须是新鲜的。

2、用镊子去掉关节外面的肌肉和其他组织时不要破坏关节囊。

实验名称:观察牛的腓肠肌(演示实验)教材页码:14 【实验目的】了解腓肠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实验原理】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特性

【实验材料】牛的腓肠肌,解剖刀,解剖针。【实验步骤】

1、取一块新鲜牛的腓肠肌,放在解剖盘内。观察腓肠肌的形态和结构

2、观察肌腱和肌腹的形态和部位,辫别肌纤维的方向。

3、解剖观察分布在肌肉中的血管和神经。【实验现象】

白色的肌腱多位于骨骼肌的两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骨骼肌内有血管和 神经,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实验结论】

牛的腓肠肌是一个器官,由几种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具有收缩舒张的 特性。

【注意事项】腓肠肌要新鲜,解剖时小心用解剖刀。

实验名称: 观察和识别人的生殖系统(演示实验)

教材页码:66 【实验目的】

认识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思考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

男女生殖系统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实验步骤】

1.观察男性生殖系统的模型或模式图(或教材图),识别各个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标注下图中主要生殖器官的名称,并思考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2.观察女性生殖系统的模型或模式图(或教材图),识别各个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标注图中主要生殖器官的名称,并思考各个生殖器官的主要功能。【实验结论】

在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哪些器官产生或输送生殖细胞?

实验名称: 观察蝗虫及其生活史的标本(演示实验)教材页码79 【实验目的】

观察蝗虫及其生活史标本,认识蝗虫生长发育的过程。

【实验原理】蝗虫是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昆虫,通过观察蝗虫及其生活史标本,你将会了解蝗虫等昆虫是如何生长和发育的。【实验材料】

蝗虫生活史标本或图解。【实验步骤】

观察蝗虫及其生活史标本,对照图19-12,识别蝗虫生长发育的过程。【实验现象】

1、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2、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5次脱皮现象。【实验结论】蝗虫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第四篇: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一 饲养和观察蚯蚓

目的要求:

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3、观察蚯蚓的运动。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的装置的用具材料。方法步骤:

1、根据你的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建议参考课本上的插图制作饲养和观察使用的工具。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他的身体外形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节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觉察体表是否有黏液?(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3、观察蚯蚓的运动。(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他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的粗细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他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作比较。

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讨论:

1、蚯蚓适于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3、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深层穴居?

实验二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作出假设:鸟的身体轻,受到地心引力小、鸟有翅膀、鸟的肌肉发达。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 提示:

1、你所观察的鸟(如家鸽,或其他善飞行的鸟)的体型是怎样的?这与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

2、将鸟的翅膀轻轻展开,你能否识别出在飞行中其主要作用的羽毛?这些羽毛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彼此重叠还是相互间留有间隙?想想这是为什么?鸟的翅膀成什么形态?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3、摸摸鸟的胸部肌肉,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肌肉的发达程度怎样?

4、看看鸟的骨骼,可以发现胸部的骨头很突出,将胸骨特点与这块骨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会做出怎样的推测?

5、你所提出的假设都能通过观察来检验吗?如果不能,请你查找资料。

(见课本提供的资料,对你理解鸟的飞行会有所帮助。)得出结论: 你得出的结论是: 表达和交流: 实验三

动物的绕道取食

背景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在前面介绍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失败的尝试,受到许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级,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失败”学会绕道取食。当然,也不排除不经过“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事物的可能性。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就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提出你的探究问题。

你提出的问题是: 作出假设:

你所做出的假设是: 制定计划:

你所制定的计划中,应当包括: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动物,准备适当的食物,选好实验场所,设置障碍等。参考课文插图作为示例。实施计划:

按你确定的计划进行探究。认真统计一下动物需要经过几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解决绕道的问题?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支持你的假设吗?你的结论是:

讨论:

1、跟同学交流这个探究的过程、结论和结果、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2、你对家养的小动物进行过学习行为的训练吗?它们有哪些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这些行为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3、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实验四

蚂蚁的通讯

提出问题:

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作出假设:

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比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他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 你的假设是:

制定计划:

你可以参考课文的探究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用大些的鱼缸或其他容器饲养一窝蚂蚁,在离蚁穴不远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蚁群会派出一些侦察蚁先进行侦查,然后大批的工蚁就会出来搬运食物。你可以在观察侦察蚁返巢的路上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动时取走或挪动纸片,观察工蚁的行为。侦察蚁在纸片上留下气味了吗?怎样证实它呢/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要走的路径,当侦察蚁群走过后,将小纸片重新排列,如排列成半圆形等,将食物放在圈心处,观察蚁群的行动。在制定计划时应当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

饲养蚂蚁时需要注意什么?给蚂蚁提供什么样的食物?把纸片换成其它,如树叶或其它物体可以吗? 通过小组讨论,完善探究计划。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你的结论是:

表达与交流:

你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别有兴趣的现象吗?比如,将侦察蚁爬过的众多的纸片摆成一个圈其它工蚁会不会沿着这个圈不停的转圈呢?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说给同学们听。讨论:

1、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吗?

2、通讯在社会行为中有什么意义?

实验五: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目的要求:

1、进一步了解身边的动物。

2、通过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材料工具: 笔、记录本。方法步骤:

观看课文的插图,是一些同学调查的情景,请你参考他们的做法,通过讨论,制定自己的调查计划。注意事项:

该项调查活动可以采取访谈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资料的方法,设计调查方案时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采访时要提哪些问题才能达到你预期的调查目的?写出你的调查提纲。

2、想一想在调查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怎样才能是别人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3、如何做好采访记录和撰写调查报告。

实验六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

细菌和真菌

提出问题:

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那些环境更多一些?哪些环境少一些?哪种环境根本没有? 探究思路:

如果请你帮助幼儿园的教师想个办法,让小朋友知道手上有细菌和真菌,饭前必须洗手,你有什么办法?

请大家结合课文的插图进行分析并作出检验准备。材料用具:

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的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提示:

1、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

2、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2号),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3、为什么要有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各做什么用?

4、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例如,在教室或草地、林中、汽车站旁等地方,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又如,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土壤或擦取口腔内部,手心等处,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如果你想检测硬币上有没有细菌,只需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5、应考虑放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 讨论:

1、为什么用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

2、提示4相当于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3、通过各组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

4、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是什么情况?为什么?

5、根据你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备那些基本条件?

实验七制作孢子印

实验目的

1、认识孢子是真菌的一种生殖器官。

2、了解真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材料用具:

新鲜的蘑菇、解剖刀、白纸或玻璃板、培养皿或玻璃杯、放大镜。方法步骤:

1、选取一个较大的新鲜蘑菇或香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烧杯,以避免散落的孢子被风吹散。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性孢子印。

4、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讨论:

第五篇:生物实验工作总结(八年级上

2009/2010学上期八年级生物实验

教学总结

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一、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2)对比观察

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

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例如:鳞翅目昆虫的分种要从头、胸、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种主要观察胸部。常见的灰蝶科与凤蝶科容易混淆,通过对比观察从同中找出异点,灰蝶科翅正面花纹少,颜色单一,腹面花纹较多,颜色较多;而凤蝶科翅正面和腹面花纹和颜色都多。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各科、种的生物特征就易掌握。

(3)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例如:观察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属于低级反射中枢。该实验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脑的切除是否干净,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在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把去脑的蛙进行翻身反射试验,这样来确定脑是否除荆当然这种实验要反复进行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也应该重复的使用不同浓度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指导学生反复的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总结人:xxx 二0一0年三月

下载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实验教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实验教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下

    口东街道黑狼口中学八年级下生物实验教案 主备人:王林 无性生殖 一、教材分析 绿色开花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很多,平时学生们经常看到,只是没有特别认真地研究过,教材中选择学生们......

    生物八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生物八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7.1.1 植物的生殖 —— 扦插材料的处理 授课时间: 地点: 课时累计:1 一、目的要求: 1.进一步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 2.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材料用......

    八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上学期)

    2012—2013学年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生物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实验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

    生物七年级上实验教案 学校:长乐乡初级中学 姓名: 年级: 学科: 2016年 秋季 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 年级: 日期: 课时: 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

    生物七年级上册实验教案 卢氏县杜关中学 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3、关注周围生......

    人教八年级上《诗四首》的教案

    篇一:人教八年级上《诗四首》教案。●学习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

    八年级生物上:病毒 教案

    第五章 病毒(教学设计) 元谋县元马中学:张志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总结(精选5篇)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步骤:用酵母菌培养液制作酵母菌临时玻片标本,尝试采用龙胆紫染色液对酵母菌染色,使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二:植物的嫁接(一)芽接 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