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该课获2009年安徽省7-9年级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杨 婧/执教、整理
师:有人曾这样评价过一位作家:“人们只看到他横眉冷对的斗士模样,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股爱的热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说的是谁吗?
生(齐):鲁迅先生!
师:没错。当鲁迅先生回忆起自己童年的保姆阿长时,胸中炽热浓厚的真情便顺着笔尖流淌而出,凝聚成了这篇《阿长与〈山海经〉》。
(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归纳:鲁迅先生回忆了哪些与阿长有关的事情?
(生标注自然段,开始默读课文。用时约5分钟。)
师:好,大家都已经通览了全篇。哪位同学想成为这堂课的第一个发言者?
(生左顾右盼,有几位学生举起手来。)
师(微笑鼓励):好,有请这位“开创者”。
生1:我觉得这样归纳比较好:介绍了阿长名称的来历、喜欢切切察察、“大”字型的睡姿、元旦的古怪仪式、讲长毛的故事和送“我”《山海经》。
师:好的。请坐。大家觉得他回答得怎么样?
生(杂):好!挺好的!
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也和大家看法一致。
(屏显。)
回忆长妈妈:名称的来历、絮说的毛病、占地的睡姿、繁琐的规矩、长毛的故事、买书的经过。
师:大家认为最让鲁迅先生难忘的是哪件事?
生(齐):买《山海经》!
师:请同学们自读19-26自然段买《山海经》的部分。让文字重现那难忘的一幕。
(生自读。用时约2分钟。)
师:嗯,大家读得很投入,应该能与文中的小鲁迅感同身受了。那么,在买《山海经》前后,“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生纷纷举手。)
师:好,请你来说。
生1:“我”听远房叔祖提到《山海经》,就念念不忘。很“渴慕”,阿长为“我”买到了《山海经》之后,“我”感到“全体都震悚起来”,特别惊讶。
师:你能抓住课文中描写心情的关键词句,很好!请坐。绘着奇异图画的《山海经》在“我”的心里埋下一颗渴慕的种子,而阿长则奇迹般地将惊喜带到了“我”的面前。
(屏显。)
得书之前:渴慕;得书之时:惊喜。
师:鲁迅先生最擅长用精炼的文字来传情达意。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我”对书的渴慕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勾画语句并朗读。用时约1分钟。)
(屏显。)
读出渴慕。
/ 4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师:好。让老师欣赏一下你们优美的朗读吧。请你来试试。
生1:“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师:书的内容有趣吗?
生1:都是些奇人怪兽,有趣。
师:谁来点评一下她的朗读?
生2:她重读了几个副词,表达了“我”没有办法买到书的那种无奈和失落。
师:朗读和点评得都很出色啊。请坐。
生3:“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师:能用一两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感受吗?
生3(略思索后):寝食难忘、日思夜想。
师:很好。请坐。我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出了小鲁迅对《山海经》的浓厚兴趣、寻书无果的沮丧、念念不忘的渴慕——真可谓“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啊。
(板书:书——渴慕 惦念。)
师:当这本令“我”朝思暮想的书终于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又惊又喜。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25自然段,去体会那瞬间的震撼。
(屏显。)
品出惊喜。
(生齐读课文。)
师:嗯,有些喜悦的味道,但还不够强烈。大家再试一次,好吗?
(生再读,有显著进步。)
师:很好,很好。得书之喜,溢于言表。那么,“震悚”之“惊”,又来源于何处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
(生热烈讨论。用时约2分钟。)
师:好,请各小组派出代表交流和切磋。
生1:“我”之所以会那么震惊,是因为“我”原先认为没有机会买到《山海经》,几乎放弃了。现在忽然得到了,有点难以置信。
师:嗯,有道理。请坐。
生2:我们小组认为,不仅是因为书,更是因为人。“我”根本没想到阿长能买到《山海经》。她不识字,连书名都错念成“三哼经”了。然而,“我”翻了翻,果然是那本书。阿长竟然买对了,所以很惊讶。
师:嗯,这个小组书读得很细致,发现阿长居然凭借“三哼经”这样一个模糊的读音,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生笑。)
生3:我们小组同意第2小组的看法,但还有些补充。课文第26自然段写道:“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也使“我”震惊。
师:别人和阿长一样为“我”尽心尽力找书了吗?
生3:没有。“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师:那个称我们为“小友”的老人肯帮忙吗?
生3:“他是很疏懒的。”
师:在所有人都毫不在意之时,阿长却实现了“我”的愿望,可见她对“我”是多么关注和关心。然而,“我”之前对待她的态度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第22段。老师先来示范读给大家听。
(师范读第22自然段。)
/ 4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从重读的几个副词中,我们读出了“我”对阿长的——
生(杂):轻视、厌恶、冷淡、不以为然……
师:果然“团结就是力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探究出了“我”震悚的原因:“我”一直厌烦、憎恶阿长,却忽然发现阿长是全心全意关爱着“我”的,“我”能不受到震撼吗?让我们齐读23-26自然段,感受阿长对“我”朴实真挚的爱,以及“我”对阿长的肃然起敬。
(生齐读。)
师:我想,不仅是小鲁迅发生了转变,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应该也受到了感染。我们配合起来,再读一遍,好吗?
(生齐读。)
师:那伟大的神力,其实并不玄妙,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内心最朴素的情感,但这爱确实是伟大的,它让鲁迅先生铭刻一生,以至在46岁那年还要写文纪念。
(板书:人——关爱 难忘。)
师:下面,我们推荐一位同学,再次朗读这篇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
(学生们很快达成一致,推举出了一位女生。)
师:让我们在她优美的朗读声中,融入那段人间真情。
(该生朗读第23-26自然段,音色清亮,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生鼓掌。)
师:回忆着阿长与“我”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她买来书时慈爱的笑脸又浮现眼前,那熟悉的声音“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还回响在耳边……但,阿长却已不能再陪伴“我”的左右了!
(屏显。)
诵出感念。
(板书:情——感激怀念。)
(师范读第30、31自然段后,生齐读该段。)
师(如泣如诉地):一个不幸的孤孀,把她的爱无私地传递给了“我”。如今,我遥望着她的坟头,抒发出最深情的祈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师生共同朗读,将结尾抒情反复强调,将感情推至最高潮。)
师:一本小小的《山海经》,让“我”感受到了长妈妈爱的温暖。其实爱很简单,它就在我们身边。大家能说说你亲身经历的真情小事吗?
生1:记得一个周日的早晨,妈妈骑车送我去辅导班上课。那天风很大,妈妈骑得很艰难。骑着骑着,她忽然停下来,去为我买早点。我原本还在为周日不能睡懒觉而抱怨,但在那一刻却开始自责,觉得妈妈真的为我付出了很多。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2:有一次我坐公交车,看到一位衣衫破旧、身上还散发着汗酸味的民工模样的人。当车上上来一位盲人时,其他衣冠齐整的年轻人都没有任何反应,那位民工模样的人却立即把位子让给了盲人。他的行为让我很感动。
师:是的。他和阿长一样,是卑微、平凡却值得我们尊重的人。爱,需要去发现。这样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等待着我们去寻觅和倾听。最后,老师以自己写的一首小诗来结束本课。
(屏显。)
爱,是妈妈手中的红雨伞,为我撑起一片漫步的晴空。
爱,是老师指间的白粉笔,为我画下一道奔跑的轨迹。
/ 4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爱,是同学肩上的黑风琴,为我谱出一支跳跃的歌曲。
师:爱,是不能忘记的。让它汇成一股清泉,荡涤误解和隔膜,滋润你我心田。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 4
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事先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这篇课文,有一位同学阅读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文中作者对阿长的称呼为什么会有三种?先请大家找一找看看是哪三种.
生1:“我的保姆”“长妈妈”还有直接称呼“阿长”
师:很好.先让我们来休会一下叫“阿长”时的情形.谁来说说称阿长为“我的 保姆”时,文中的“我”是一种什么身份?
生2:主人,或者说是一位少爷.
师:不错,在儿时的“我”的最初印象中把她当保姆看待的时候,“我”对她的情感是怎样的?
生3:那时“我”对阿长的情感是“实在不大佩服”她,甚至还有些讨厌.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3:书中说她喜欢切切察察,就是搬弄是非,睡相也不好,还要讲许多的规矩.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阿长呢?
生4:我觉得她没有文化.
生s:我觉得她粗俗,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
师:面对这样一个粗俗、无文化的阿长,“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但是时阿长的情感一直是这样吗?有没有发生改变?请大家谈一谈.
生6:“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阿长讲长毛故事之后,“我”对阿长有了“敬意”.
生7:当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我”对阿长也产生了“敬意”.
师:这两处所表达的敬意一样吗?
生8:应该是一样的.以前不佩服她,在听到阿长讲长毛故事后,看到阿长买来《山海经》后,就佩服阿长了.
生9:不一样.在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文中说“又使我发生了新的敲意”,这里的“新”宇说明和听长毛故事后的敬意是不一样的.
生8:这个“新”宇可以理解为更深刻的意思,就是产生了更深的敬意,为什么不
师: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出根据,而且还细心地找出关键词浯进行分析.咱们先不下结论,再休会一下“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一句话的意思.大家看,这个“敬意”前面还有什么修怖词浯呢?这些修怖词浯有什么作用呢?
生10:前面有“有一时”,还有“空前”.“空前”说明这种敬意“我”以前从
未有过,而“有一时”是指这种敬意是一个阶段的,是暂时的.
师:分析得太好了.文中有一处交代了这“一时敬意”的结局,谁能找出来?
生u:“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生稍作停顿)哦,我知道了,这种“敬意”与阿长买《山海经》所产生的“敬意”是不一样的,因为前面的那种“敬意”已经消失了,后面产生的“敬意”肯定是另外一层意思.
师:你的思维很敏捷.在阿长讲了长毛故事后,作为小孩的“我”惊异于她有这样伟大的神力是很自然的,但这种“敬意”是小孩因为无知好奇而产生的惊砑,因此作者说这种“敬意”是“特别”的.在后来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我”产生了“新的敬意”,这种“敬意”才是一种真正的敬佩之惜.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12: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辜,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师:买一本书就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大家会不会觉得有些夸张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在“我”的眼里《山海经》是一本怎样的书吧.,《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小孩子肯定喜欢看
生14:《山海经》不但有趣,给我买来的《山海经》尤其珍贵. 师:请大家根据课文再想象—切.(学生思考了片刻)
还非常难得,“我”到处搜寻也没得到,所以阿长
生15:阿长走了许多路,跑了几家店都没结果.最后她来到一家店,问:“店家,有‘三哼经’卖吗?”店家一听莫名其妙,“‘三哼经’?没听说过.”阿长恳求道:“再看看,有许多画儿的.”店家找了一通,“给,只有《山海经》,没有你说的‘三哼经’,买不买?”阿长想了想,先买来再说吧.于是,阿长买下了《山海经》.
师:老师为你丰富的想象所折服.我想你确实体会到了阿长所经历的艰辛.她的确有别人做不到她却能做到的神力.这种神力的产生只可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对哥儿的一一
(学生异口同声:爱!)
师:是的,这就是爱的力量,只有如此休会,我们才明白面对《山海经》“我”会有如此的震撼一一“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才会知道“我”为什么会全身震惊,那是因高兴而颤抖.文中的“我”深刻感受到了阿长对自己的爱,到此“我”对阿长的情感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很显然,阿长买回《山海经》是使“我”情感发生变化的关键.那本文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呢?
生16:在这件辜之前还写了阿长的许多事情,这样拟题概括不了文章的内容.
师:不错.但理由还不充分.请注意,把这个“与”宇放在阿长和《山海经》间作者有什么用意呢?
(学生思考,稍后,有人回答)生17:好僳说阿长和《山海经》有些相同的地方.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请继续思考:阿长和《山海经》对于“我”来讲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18:(顿悟)对“我”来说阿长和《山海经》在“我”人生路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师:作用相同吗?
生18:应该不相同,要是相同就可以把题目直撸叫《pq长》或者叫《山海经》了.
师:确实《山海经》对“我”的帮助大家一目了然,但是要想知道阿长在“我”人生中的影响,我们先要来看看阿长的真正为人.大家能不能根据她所做的其他事情,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她做个评价呢?可以相互交流一7
(学生讨论)
生19:吃福橘这个片段中写阿长神情很郑重,还有惶急,实际上是表现了阿长为我们大家祝福的真诚,体现了阿长很爱“我”.
生20:阿长教“我”一些规矩,好僳是在教育“我”吧.
师:那阿长给“我”讲荒诞的长毛故事也是在教育“我”吗?(停顿)她为什么不给“我”讲一讲太平天国的历史呢?如果这样那该多好啊!
生21:阿长没有文化,她不懂这些.
师:是啊,她见识有限,头脑中只有这些道听途说的故事.不用多说,叫“我”吃福橘、守规矩,不正像一位爱子之深的慈母的唠叨吗?讲长毛的故事和儿时听妈妈讲“狼外婆”的故事有什么两样呢?看来阿长不但照顾“我”,还自动承担了一份教育“我”的职责,虽然她做得不太好,但是那样的尽心尽力.再看看“睡相不好”个片段仅是为了表现阿长的粗俗吗?(稍停顿)请大家看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当“我”的母亲委婉地指出阿长睡相不好,影响了“我”的睡眠时,阿长的反应是“她不开口”,大家想过没有,她为什么不开口?
(学生没想到老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时部沉默了)
师:没关系,我们来帮阿长回答好吗?想想可以有哪些回答?
生22:可以这样说:太太,我没有影响哥儿的睡觉。也可以这样说:太太,我一定记住您的话,下汝不敢了。
师:分析一下这样说话的人可能有什么特点?
生24:第一种在狡辩,很无赖,第二种显得很世故、圆滑。
师:是呀,可是阿长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她不开口。她为什么不说这些话呢?
生25:因为她知道自己改不掉这个毛病。这是一个很实在很朴实的阿长。
师:是的,就是这样一位实在、毫不做作的阿长给了“我”最真挚的爱。当“我”感受到这份爱的时候,是以怎样的身份称阿长为“长妈妈”?这个称呼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26:是以儿子的身份这样称呼,包含了对长妈妈的敬爱之情。
师:可见阿长以她的淳朴善良、真诚的爱影响着“我”,也可以说教育着“我”,所以说她在“我”人生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位多么淳朴善良的阿长啊!当然结尾处还写到她的孤寡穷苦。一生穷苦、善良淳朴,这实在是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带着这种理解,哪位同学说说结尾处作者为什么直呼长妈妈为“阿长”?
生27:这是把长妈妈当做普通的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师:不错,作者看到了阿长身上所具有的劳动人民最本质的品质:淳朴善良,并且对她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让我们带着无比的怀念来吟咏文章的最后两段吧。
(学生深情地读着)
师:能不能告诉老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
生28:我感觉到作者在文章中包含的情感很丰富,有时像慈母一样的阿长的敬爱、怀念之情,还有时间长这样的劳动人民的熟爱和同情。
生29:开始读课文觉得阿长粗俗,没有文化,后来知道了阿长原来是那样的淳善良,那样爱“我”,这篇文章的表达不是直播的,好像拐了弯。
师:对,不是平铺直叙的,是曲折的。行文一波三折,作者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把本文丰富的内容串联起来,又运用了韵味无穷的浯言,使得这篇散文平实而又深刻,凝练而又丰富。同学们,当你们再面对散文的时候,是否也尝试着从浯言、情感、结构这三点去加以揣摩和欣赏呢?这节澡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三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与 反思
教学实录:
阿长与《山海经》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个人(幻灯展示鲁迅的照片),他是谁? 生:鲁迅。
师:鲁迅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有一部散文集是——《朝花夕拾》,在这部散文集中,我们认识了他体弱多病爱放风筝的——弟弟,三味书屋里有点迂腐又有点可爱的——寿镜吾老先生,还跟一个为我们讲述美女蛇故事的人有过一面之缘。她就是——阿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片专门记述阿长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近阿长,去了解她的故事。(幻灯展示题目、作者,同时板书题目。)
师:首先我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找同学读一下大屏幕上的字词。生1:读字词。(出现错误)生2:纠正生1的错误。
师:重点强调其中的两个字的读音 憎恶
粗拙,大家齐读一遍。师:还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说一下阿长名字的来历,形象和身世。
生1:阿长不是她的名字,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师:哦,她的名字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说明她的地位非常的——卑微。哦,她沿用了别人的名字阿长,她是否是很修长的呢? 生2:不是,她生得黄胖而矮。
师:哦,黄胖而矮,漂不漂亮?——不漂亮。黄种人是以白皮肤为美,胖瘦除了唐朝是以瘦为美,高矮是以高为美,所以她不仅仅是不漂亮,甚至是长得很丑。那么她的身世呢? 生3: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师:孤孀是什么意思? 生3:死了丈夫的女人。
师:也就是我们说的寡妇。死了丈夫,又没有亲生的孩子,她的身世非常的——凄惨。师:就是这样一个身份低微、相貌丑陋,身世悲惨的人陪我从小长大,与我朝夕相处。大家想想,如果你是小时候的“我”,你喜欢有这样的保姆么?(展示幻灯片:初识阿长:你喜欢有这样的保姆么?)
生1:不喜欢。她长得很丑。
师:哦,长得丑,看着不舒服,不喜欢。
生2:喜欢。虽然长得丑,但不能以貌取人。我非常喜欢《山海经》,她为我买来了。师:哦,为我买来了我喜欢的书,满足了我的心愿,所以我喜欢她。(板书:满足我的心愿)生3:不喜欢。他挤占了我睡觉的地方。
师:挤占了我睡觉的地方,而且摆成一个——“大”字,“我”家是一个非常文雅的知识分子的家庭,她这种行为文雅不文雅啊?——不雅。所以我不喜欢她。(板书:不雅)生4:喜欢。在元旦早上让我说“恭喜恭喜”,既祝福自己,也祝福我,非常的关爱我。师:非常的关心我,爱护我,所以喜欢她。(板书:关爱)
生5:不喜欢。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师:哦,经常嘁嘁喳喳,到母亲那里告我的状,她非常的——多嘴多舌。(多嘴多舌)生6:喜欢。她经常给我讲故事。师:哦,作为一个保姆,她的分内职责是——洗衣做饭。但她还给我讲故事,非常的喜欢我,爱护我,对我十分的关爱。师:大家两种意见:一种是喜欢,因为她非常的爱我,给我讲故事,满足我的心愿;一种是不喜欢,因为小时候都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她却老是约束着我,告我状,又挤占我睡觉的地方。那么被她从小带大的“我”对她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变化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透视鲁迅眼中的阿长。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用波浪线划出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展示幻灯片:读懂阿长:透视鲁迅眼中的阿长——请用波浪线划出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生1:50页第1段,知道她谋死了我的隐鼠的时候,我非常憎恶她。师:对她憎恶。
生2:51页第3段,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她切切察察。师:还讨厌她什么?
生2: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摆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生3: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生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她却有伟大的神力。师:大家找得非常好。(幻灯片展示: 不大佩服
厌烦
→特别的、空前的敬意 → 憎恶→ 新的敬意 讨厌)师:一共对她产生过几次敬意?——2次。这2次敬意一样么?——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的?先来看第一次产生敬意的事情是—— 生1: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师:你来谈谈你对长毛的故事的理解。生1:我觉得这个故事很荒谬,很荒唐。师:也就是说你并不相信这个故事对吧?那小时候的我相不相信呢?——相信。并且由此对阿长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敬意是出于年幼的——无知与好奇——而产生的。所以这个敬意的结果怎样?
生1:逐渐淡薄起来,在知道她谋死了我的隐鼠之后完全消失。师:第二次产生敬意的事情是-生2:她给我买了《山海经》。师: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理解。生2:我非常渴慕得到《山海经》,阿长为我买来,我非常的感激她,认为她非常值得我佩服。
师:恩,所以这个敬意是真正的敬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引起我对阿长感情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情是——她为我买来《山海经》,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看一下这部分。找个同学读一下第19-28段,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找出最能表现我对《山海经》喜爱的词语和句子。(幻灯展示:找出最能表现“我”对《山海经》喜爱的词语和句子。)
生1: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了,说明我除了玩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这部书。
生2: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说明我很喜欢这书,这么多年过去了,书的样子还在眼前。
生3: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我从没有对阿长提起过,但她都来问我这部书了,说明我对书的喜爱,在很多场合都提起这部书。
生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从我得到这部书的反应来看,我非常的喜欢它。
生5: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得到了书,连她害死我的隐鼠都能原谅了,可见对这部书的喜爱。师:大家说的非常好,那就是这样一部我如此喜欢的书,当阿长来问的时候,我是什么反应? 生1:说了也无益。
师:我为什么觉得“说了也无益”? 生:她又没有文化,跟她说了没有用。
师:就是这样一个我认为跟她“说了也无益”的阿长,最终为我买来的《山海经》,我的反应是怎样的?
生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师:这样的反应说明了我拿到书后怎样的心情? 生2:震惊、喜悦。
师:哪几个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心情? 生2:霹雳、震悚、生3:赶紧
生4:全体、果然,“果然”写出了喜出望外。
师:很好,那么这几个词就是我们读得时候应该重读的。谁来读一下这一段? 生5:读
师:非常好,给她点掌声。拿到书后,我是非常的开心,可是我们有没有想到目不识丁,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的阿长是怎样为“我”买来书的呢?下面就给大家3分钟的实践小组合作讨论,形成文字,包括1句神态描写,1句语言描写,1句动作描写。师:好,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生1:阿长走进一家书店,认真地询问道:“满怀期待的来到一家店铺,问“老板,你这卖’三哼经’吗?”老板回答说:“我们这没有啊!”阿长失望的走出了这家书店,又满怀希望地走进了另一家店,她问老板:“你们这有‘三哼经’吗?老板细心地回答道:“是不是《山海经》啊,你买回去看看是不是?”阿长买了《山海经》给了鲁迅,看到鲁迅欢喜的样子,阿长非常高兴。生2:
师:老师为大家丰富的想象所折服。我想大家确实体会到了阿长所经历的艰辛。她的确有别人做不到她却能做到的神力。这种神力的产生只可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对“哥儿”的深深的爱。“哥儿”也感受了到了这份爱,所以对她的感情发生了根本变化: 生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师:而她给我买的这四本书,在我心中的地位如何? 生4: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为什么最为心爱?这书非常的精美和漂亮么?——不是。那是因为什么呢?
生4:我本来就很喜欢,而且渴慕了许久才得到。生5:是阿长历尽艰辛买来的。生6:在这本书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可见这书不仅满足了我焦灼的心愿,更点燃了我求知的兴趣。
师:大家说的很好,其实阿长何尝不像这《山海经》一样呢?她有许多的缺点,但更有优点,她虽不光彩照人,但却让我们倍感亲切,她和《山海经》一样,都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都是我所珍爱的。这种先写不足,再写优点的写法叫做——欲扬先抑(板书: 不雅
欲扬
多嘴多舌
→
关爱
满足我的心愿 规矩多
先抑 通过这种手法,让我们真正的了解了阿长,认识了一个真实的长,也愈加的喜欢阿长。正因如此,“我”多年以后回忆起阿长时深切的说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好,你来深切地朗读这句。、生1:读
师:恩,不够深切,要有深深的感激,还有怀念。生2:再读。师:不错,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感激与怀念,再一次深情地祝福阿长:——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师:我想,在我们的身边一定也有和阿长一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生活中的阿长。(展示幻灯片:寻找阿长: —寻找“我”身边的阿长 你觉得阿长像你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他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他们。作业:1 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篇随笔。(要求)2 课外阅读《我最恨的人去了》(2004年《视野》综合版11期)师:第1题说明要求。注意借鉴文中 欲扬先抑和详略结合的写法。师:好,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
教学反思:
整体上设计了4个问题:初识阿长,你喜欢这样的保姆么?对文章所涉及的关于阿长的所有事件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读懂阿长部分3个大问题:找出对阿长感情变化的句子;找出我对《山海经》喜爱的句子;找出我对阿长来问《山海经》的反应。在读懂阿长部分,通过找对阿长感情变化的句子,让学生明确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是我对她态度的关键转折点,是文章的重点。通过后两个问题解读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所体现出的她对我的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同时用山海经和阿长进行类比,引出欲扬先抑的写法。个人感觉整堂课环环相扣,衔接紧密。
不足之处主要有3点:1 在对“我”的称呼上,有些地方出现口误,成为“鲁迅”,没有将“我”贯彻始终。2 读19-28段的同学朗读时有1个字出现读音错误,忘记纠正。3 时间的把握仍然欠缺,在第一个题“你喜欢这样的保姆么?”上花费时间较多,直接导致了后面探究讨论的题的时间略少,讨论不够充分。
第四篇:阿长与《山海经》
目标:1.了解《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阅读之二《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阅读导学
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本文记述了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因她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而对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他”?
2.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中,“长毛”指的是什么?
3.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是因何而生?又是何时消失?
4.《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指的是什么故事?
5.《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三脚的鸟”指的是什么?
6.长妈妈教给我的“元旦的古怪仪式”是什么?
7.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同情与怀念?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阿长与〈山海经〉》
1.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出“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轻视 → →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二、1.阿妈 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 她喜欢切切察察
2.洪秀全军和后来一切土匪强盗。
3.因为她经常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某种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就有了“特别的敬意”。在知道是长妈妈谋害了自己的隐鼠之后,这种敬意就完全消失了。4.刑天舞干戚。5.三足金乌,即太阳。
6.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要说:“阿妈,恭喜恭喜!”说过之后,还要吃一点福橘(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7.“仁厚黑暗的地母呵,原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三、1.震悚 产生新的敬意
2.极言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凝练传神。
3.《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
第五篇:阿长与《山海经》
6、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备课者:郑时仁 目的要求:
1. 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2. 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3、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4、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重 点 :
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难 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文章主题的领会。初二学生,这一年龄特点,认知多靠直观感受,对鲁迅要“呐喊”的内容,如封建的世态炎凉,“正人君子”的虚伪丑恶难有感触。处理这一问题上,教师要先讲,再要求学生领会,并且,按新课理念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感受,倡导后现代教学理论提出的“文章的主题是游离于作品之外的”思想,相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教具准备:U盘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也是本文的主人公,她普通,普通得别人不知道她的名字;她粗俗,粗俗得语言刺耳,动作可鄙;她迷信,迷信得愚妄可笑,麻木不仁。但她又爽朗、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尤其是目不识丁的她一次看到鲁迅听人介绍《山海经》时的痴迷神态,竟超常人所不能地给鲁迅买了一本《山海经》,此举此情震憾着鲁迅的一生。长妈妈去世30年后,鲁迅写此文以示深沉怀念。
“颂扬人性美”是本单元的主题。“学习朗读,围绕中心选材,分析人物特点,把握语句中蕴含作者的感情,掌握记叙文特点,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这五方面是编者设此单元的意图。《阿长与山海经》以讲读课的身份出现在单元之首,用意有三:其一是该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理解层面符合初二学生年龄特点。其二,记叙线索明晰,选材典型性强,写法上欲扬先抑,这为后面《荔枝蜜》、《我的信念》等文章的学习打下铺垫。其三,文章语言生动、精彩,值得朗读、品味、学习。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型:新授。方法:自学指导。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
二、检查预习
(一)注音:
掳(lu)去 震悚(song)惶(huang)急 疮(chuang)疤
诘(jie)问 惧惮(dan)霹雳{pi li }
(二)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
A 名字 B 说出 C 名誉 D 有名的2、(念)念不忘()
A 惦记,常常地想 B 念头 C 读 D “廿”的大写
3、(疏)懒()
A 分散 B 不亲密 C 粗心 D 不熟悉
4、烦琐之(至)()
A 极 B 以至 C 到 D 至于
三、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惶急:恐惧着急。诘问:追问、责问。惧惮:惧怕。惮,害怕。渴慕:迫切地羡慕。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出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烦琐:繁杂琐碎。
疮疤:疮口表面所结的痂。毫不相干:一点关系也没有。
情有可原:这种情况有可以原谅之处。
深不可测:深度大,难以测量。形容深奥难以理解。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名,说出。
四、品味细节
1.读课文,要求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师提示:我们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就是我感情变化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联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2、这些事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细,最精彩。请找出来,用“ 写得好,它写出了 ”的句式进行品析并说话。
第 二 教 时
课型:新授、练习。方法:自学指导。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整体感知:
文章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长妈妈,作者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自己童年时期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请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长妈妈的事件或细节,并说说这些事件或细节体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情。1.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 ——长妈妈地位低下
2.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长妈妈睡相不好)
——长妈妈是一个粗人。
3.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 ——长妈喜欢饶舌多事。4.长妈妈“逼”着我吃福桔 ——长妈妈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 5.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长妈妈是无知而又淳朴的。6.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
——长妈妈是一个真诚,善良,关心孩子,尽可能帮助孩子的好人。
四.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教师举例: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1.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2.作者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 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
3.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 真诚和善良 4.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这些描写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 的敬意”。无知、淳朴
5.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事情?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6、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7、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震惊、感动的同时进而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买《山海经》一事写出了长妈妈热爱、关心孩子的美好品质。
附: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感知人物 烦琐、愚昧、迷信 善良、朴实、真诚
拎出线索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品味细节 竖手指、睡觉姿态、古怪仪式、讲长毛
想象创新 紧扣人物性格、联系现实生活 主要事件:
“切切察察”的毛病——饶舌多事 摆成“大”字的睡相——不拘小节 令人厌烦的规矩 ——麻烦多事 “长毛”的往事 ——纯朴无知 购买《山海经》 ——热情助人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在初一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从中选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选自《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解题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三、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1.初读课文。
要求: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②给段落标上序号。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二)具体研习。
1.明确目标。细读课文化,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选取了长妈妈哪些事情作为写作材料,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2)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2.学生研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习,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3.研习效果反馈。(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问题①: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这样几件事:A、交待“阿长”的来历;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C、她懂得许多规矩;D、讲“长毛”的故事;E、给“我”买《山海经》。
问题②(点拨提示内容):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问题③(点拨提示):文章围绕长妈妈选择了5个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使长妈妈的品格风貌表现得非常突出。开头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简练的笔法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旨在说明她是一个没有社会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们所知的平凡劳动妇女。接着第3–5段,从“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写了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态,刻画了她质朴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第6–12段,着重从“我”的“不耐烦”去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如说人死为“老掉了”,不能进死了人和生了孩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说这些“琐碎之至”的规矩,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质朴的品质和迷信的缺点。第13–18段:随着感情的变化,作者又从“我”对长妈妈产生的“空前的敬意”,来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从而提示了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笔一转,写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从而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和体现出来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的品质。而长妈妈高洁的灵魂也就在这“剥笋”式描写里,在由表及里、浅而深的认识过程中得以完整而清晰的展现: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质朴、善良、慈爱的劳动妇女。作者在充分展现了长妈妈的品格风貌之后,在文章的结尾以深厚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之情。
四、课堂小结
解说: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在研习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好的现象进行表扬,给予鼓励,对不良现象要明确指出,并要求改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根据习题三,析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情况
二、研习课文 1.研习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2)品味本文的语言。2.具体研习。
教师出示目标后,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对相关文字进行评、点、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还想互相提问,排除相互干扰,遇到问题举左手,由教师帮助解决。教师巡回辅导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信息,使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提示,具有针对性。3.研习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提示。
目标①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A、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的“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B.对比、映衬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目标②品味本文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
如:“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应该我退让。”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再如,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又使我产生了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段文字中“发生新的敬意”。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中华民族“最值的宝贵的民魂”: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又如:“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这段文字里对刑天“执干戚而舞”再次描写,既前后照应,又表现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判逆精神的神,他蔑视天帝,死而不屈,表现了极强的反抗精神,而“我”酷爱刑天,正曲折地表现了鲁迅不屈服于20年代围攻他的黑暗社会势力的斗争决心,使文章具有了“自叙传”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战斗力。
三、课堂总结
1.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2.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3.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对看课后练习四,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