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案 语文版

时间:2019-05-15 07:4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上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案 语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上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案 语文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案 语文版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认读本课8个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青海湖壮丽的景色以及湖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物资源。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使学生感受青海湖的美丽神奇,培养爱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文的观察顺序和情感线索

2、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湖泊?

2、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青海湖(板书),作者还说它是梦幻般的湖(板书)。你想了解它吗?

二、、简介青海湖:

(1)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

(2)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青海潮的流域面积比湖面大10倍,有50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因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最大,又是一个咸水湖。

三、预习检测: 1. 填空

冯君莉,当代 __________,_______(籍贯)人。

2.读准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扑朔迷离(shuî)

深湛(zhàn)

恬雅(tián)

伫立(zhù)

安谧(mì)

牦牛(máo)

潸然(shān)

娓娓(wěi)

繁衍(yǎn)

篝火(gōu)

脍(kuài)炙(zhì)

逶(wēi)迤(yí)

3、解释下列词语。

①脍炙人口: 味道鲜美可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②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

③娓娓动听: 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④得天独厚: 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⑤扑朔迷离: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⑥虚无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⑦油然而生: 形容某种好看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再来。

⑧一席之地:比喻极小的一块地方或一定的位置。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简要概括作者的行程。

明确:带着梦上路

(观赏)青海湖

(离开)青海湖

2、根据作者的行程,看看课文能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1—2):带着扑朔迷离的梦上路。

第二部分(3—11):途中见闻。

第三部分(12):离开青海湖,表达美好愿望。

五、合作探究:

1、熟读课文,说说作者写青海湖时还引用了哪几个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引用了神话传说

,西海龙王的传说,文成公主的传说,二郎神的传说。

作用:渲染青海湖的神秘色彩,增添青海湖浓郁的文化历史色彩,希望青海湖为更多的游人所赏识。

2、青海湖真正的成因是什么?

明确:早在两三千亿万年以前„„才形成现在的青海湖。(见课文第9段)

3、文题中为什么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的?

明确:梦幻是神奇的、美丽的,而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所以文题中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虽虚犹实,使读者感受到青海湖诱人的魅力。课文从四个方面表现青海湖 的梦幻的:(1)湖水醉人的蓝色;(2)环境氛围的清幽;(3)神秘的传说;(4)神奇的鸟岛及丰富的鱼类。

4、仔细阅读课文第5段,思考:作者在说明湖水蓝得出奇的原因是什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作简析。

5、认真阅读课文第6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视角看青海湖的?从哪些词语看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明确:先远望,再仰望、望,后俯视。从“再顺眼望去”“再往上”“而我的脚下”看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

6、青海湖如此之美,而那位年轻的司机为什么“那么肃穆,默默地望着远处的一个地方,丝毫没有交流感情的意思?

明确: 青海湖美得让人 震撼,所以这位年轻的司机只能保持肃穆,生怕亵渎它;他“默默地望着”是被陶醉在梦一般的美景之中了;这种美只能用心去体会,因此他“丝毫没有交流感情的意思”。从侧面写出了青海湖的美。

7、“仅仅这些神话般的传说,就有多么迷人啊!而蓝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又似乎在悄声叙说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过渡,承上启下。

8、作者写神奇的鸟岛,是从哪些方面来 写鸟的呢?

六、精读品析:

(1)“我扑向七月的清晨”,“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两个“扑”字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生动地写出了“我”的热切盼望、深深陶醉的心情。

(2)“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湖水柔软顺滑、透明洁净、蓝得发亮又富有动感的特点。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3)“轻轻地吸一口 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句中的“甜丝丝”“凉爽爽”怎样理解?

明确:在这里不只是身体的感觉,也是一种心里感受。表达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有甜蜜感。

七、拓展延伸:

1、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公园草地告示牌的文字,请你重新设计新的告示文字。要求语言得体、文雅。

原告示牌:严禁穿越草地,违者罚款10元!

新告示牌:走路绕一绕,小草笑一笑!

3、本文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这种观察方法叫做“定点观察法”。这种方法可按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等的顺序。请用定点观察法观察你家乡秋天的景色,写一段文字。要求:抓住季节景物特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融情于景,300字左右。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 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 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青颜色的湖泊”。这样的湖,有一种梦幻般的美,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

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2.欣赏课文中的用词及修辞手法。3.联系现实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自然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的,歌名就叫《青海湖》。大家在课前已经学唱了这首歌,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同学们吧!

今天,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湖,跟作者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

二、自主学习

(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魅力(mâi)恬雅(tián)安谧(mì)...缥缈(piāo miǎo)娓娓动听(wěi)深湛(zhàn)....眸子(móu)潸然(shān)逶迤(wēi yí)....脍炙人口(kuài).2生词注解

毅然决然:形容意志坚决,毫不犹豫。脍炙人口:味道鲜美可口。虚无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世外桃源:文中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3作者名片

冯君莉,当代作家,天津人。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等几十篇文学著作。4背景追溯

青海湖,是祖国一个美丽的内陆湖泊。自古以来,人们为它的浩瀚、神奇而向往,为它的雄伟、秀丽而称赞,把它誉为青海高原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布”,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茵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青海湖是一处富有神奇色彩的游览地,也是一个为全世界科学家所注目的巨大宝湖。

三、自主学习

(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青海湖风光的?

【点拨明确】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点拨明确】

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 【点拨明确】(1)湖水蓝得醉人;(2)环境氛围清新幽静;(3)神话传说神奇迷人;(4)鸟岛神奇,鱼类丰富。

(二)深层理解

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和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含蓄深远,请找出并加以分析。【点拨明确】(1)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作者用了“„„似„„,可比„„要„„”这样的句式,前一分句,让人对这种蓝产生直观想象,青海湖的蓝像海洋的蓝,也像天空的蓝。后一分句又使意思更进一层,同时也摒弃了前一分句相比较事物的不足,青海湖是完美的,是无懈可击的。这种虚实结合的方法,容易让人把握事物的特点。

(2)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

青海湖的蓝不是一语可以概括的,它有很多特点。“纯净”说明这种蓝透明、干净、清爽;“深湛”体现了青海湖蓝 得深沉、清澈;“温柔恬雅”的青海湖就像一位文静的少女,柔美娴静,宁静安详。语言优美而朴素,娴雅而有生机,细细品味,韵味无穷,意义深远。

(3)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像是„„又像是„„”,用不同的比喻句表现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玻璃是透明的、干净的,看起来极少杂质,用玻璃浆液来比喻涟漪则突出它的透明、干净、柔滑的特点。“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是灵动的,富有生气的,这也是涟漪的特点。用这种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能让语言更含蓄,更耐人寻味。

(三)走进主题

本文通过描述青海湖的美丽、富饶,抒发了作者对青海湖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表达了对美丽的青海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忧虑。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课文后,青海湖的美景尽收眼底。在领略美景的同时,我们了解一下青海湖的现状。【点拨明确】(1)水位下降;(2)草场植被严重退化;(3)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4)渔业资源迅速减少;(5)鸟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我们如何保护青海湖? 【点拨明确】

(1)可以采用人工降雨,增加雨水量,减少蒸发。(2)多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3)出一本游青海湖必读的书,介绍青海湖的现状,呼吁人们保护青海湖,还要说明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

第三篇: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教学教案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青海湖风光录象

教学方法:启发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辽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东北部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青海湖。齐读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默读交流,文中分几个方面表现青海湖的美?

3、师生交流板书:湖水清,环境美,鸟多。

4、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段落,写出段意。

三、熟读课文,质疑问难。

1、通读全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2、师生互相交流解答问题。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青海湖是祖国大地上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一个咸水湖。它四面环山,景色奇特。这节课我们去领略青海湖的风光。

二、学习全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组织小组学习,要求找到有关句子。

读读想想,从那些描写中读到了美?为什么?

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3、朗读体味,想象描画。

(1)学生再次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青海湖美的句子,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 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看谁读得最美。

b 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读给全班听,师生评议。

(2)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描绘一张青海湖的风景画,要求画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

a 学生自己作画。

b 展示作品,并配以解说词。

(3)欣赏青海湖风光录象。

三、总结升华,迁移增效。

1、假如你正面对青海湖,你会对它说什么?

板书设计: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湖 水 蓝

环 境 美

青海湖

鸟(世界)

如梦境

鱼(天堂)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语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的:

1、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

2、了解课文观察与现象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境界,表达情感的能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大自然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的,歌名就叫《青海湖》。上周末我让大家去学这首歌,同学们学得怎么样啊?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在座的老师,好吗?

二、简介青海湖

这首歌主要表达了人们对青海湖的赞美之情。关于青海湖我让同学们去搜集查阅了资料,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青海湖在哪儿?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作介绍,教师给予适当表扬)下来同学们还可以对青海湖作进一步的研究,不懂的可以向你们的科学、地理老师请教。今天我们主要是跟随当代作家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走进青海湖。

以它粗犷、质朴、自然的美享誉世界。今天,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湖,跟作者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放音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青海湖如此之美,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示青海湖的美的?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四、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青海湖的? 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湖水蓝而晶莹明澈

青海湖 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梦幻般的湖 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

五、重点品读、感悟

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探究活动

青海湖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并学做导游。

1、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这篇课文哪部分能激发你读的欲望?为什么?

3、观看课件,领会青海湖的美丽景色。(青海湖不仅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而且是个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

(二)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青海湖的湖水晶莹清澈

青海湖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青海湖是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三)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评价。

三、总结全文。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

1、丰富的形容词,运用正确,比喻恰当,这些都使语言生动、形象、优美。

2、观察与想象相结合。

4、层次清楚。

四、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湖水蓝而晶莹明澈

4*青海湖

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梦幻般的湖

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

第五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6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

(3)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2)通过朗读品位赏析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3)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青海湖的美丽,使学生更加热爱多姿多彩的祖国。(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作者的描写,从中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2)品味赏析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2005年7月,第四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拉开了(多媒体配乐展示环湖赛图片)帷幕。这一赛事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不仅仅因为比赛的激烈,还因为比赛的地点在青海湖畔。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冯君莉走进青海湖(多媒体出示课题),去感受它梦幻般的美。(设置意图:利用多媒体在悠扬的钢琴曲中展示“环湖赛”及青海湖风光图片,意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营造最佳学习氛围。只有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二 自读感知,合作解读

(一)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动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读课文

为了更好地领略青海湖的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赏的青海湖?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了青海湖的美?

3、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划出文中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2)班内交流。师生共同明确: 问题1 “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观赏草滩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观赏湖水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观赏乌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观赏万里晴空

“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观赏草滩与山峦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观赏海岛 “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观赏结束 教师小结:作者叙述、描写由近及远、由天空到地面,很有层次。问题2: 青海湖美在

(1)

湖水蓝得醉人;(2)

环境氛围清新幽静;(3)

神话传说神奇迷人;(4)

鸟岛神奇鱼类丰富。

教师小结:作者抓住青海湖景物的特点,从多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问题3:

梦幻。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青海湖的描写结合起来,以“梦幻”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开头“关于高原的梦”,到扑进梦幻般的现实,使全文内容联系自然,结构显得紧密。文中多次将现实联系梦境,如:“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作者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青海湖的幽美可爱,表达了作者见到青海湖时的惊喜以及对青海湖的赞美之情。

(设置意图:此环节强化了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三 品读赏析,揣摩语言

同学们,刚刚我们随着冯君莉一起神游了青海湖:(多媒体配乐展示青海湖风光)浩浩青海湖,湛蓝的湖水,烟波万顷;碧绿的草滩,羊群如云;金黄的油菜花,迎风飘香;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

梦幻般的青海湖经过作者生动的描述,更加令人心驰神往。现在,我们就来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领会作者是怎样营造这梦幻般的意境的。

1、读美文

下面请同学们从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你认为描写得最好的语段,大声地、动情地朗读,并揣摩你找到的语句好在哪里?(用了哪个词或哪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学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体会。2 品美点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欣赏到的美与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活动:(班内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好在哪里。示例:

1)“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句中运用叠词“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2)“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句中连续运用比喻写出了湖水的特点,生动贴切。玻璃是透明、极少杂质的,用“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来比喻涟漪,突出了它柔软顺滑、透明洁净的特点;小姑娘的眼睛是闪亮、富有生气的,用“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来比喻涟漪,写出了湖水富有动感、蓝得发亮的特点。同时运用叠词“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

3)“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运用排比写出了雨后的青海湖到处都是清新的空气。句中运用叠词“甜丝丝”“凉爽爽”既摹写出了空气的性状,又表现出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的心理感受。

4)“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句中“一群群”“一层层”写出了鱼儿之多;“金灿灿”“红艳艳”描绘出鱼的黄与红的色彩,鲜艳灿烂,光彩夺目。

5)“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运用比喻,以“奔腾的骏马”比喻乌云,生动地表现出了乌云的动态美。

6)“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突出了湖水蓝得纯正、深沉。

7)“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运用排比写出了湖水的特点:纯净、深湛、温柔恬雅。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交流讨论非常热烈,可以感受到大家真正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正是因为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叠词以及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景美文更美的效果。(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叠词具有明显的描写性和形象色彩。使用叠词,既起到了强调作用,使形象鲜明活跃,又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具有音乐美。

运用比喻生动贴切,可以突出景物的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运用排比叙写景物,使语意丰满,语势连贯流畅 运用对比更有助于突出事物的特征。以上正是同学们应该学习和吸收的地方。(设置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领会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叠词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四 拓展延伸,仿写佳句

同学们品味了美的语言,是不是胸中也涌动着创作的激情。下面就用你们的慧眼来发现美、欣赏美,并用手中的笔来描绘它。(多媒体展示一组风景图片)请大家任选其中一幅画,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的观赏顺序,用

一、两句话进行描写。(至少用上一两个叠词或一种修辞手法。)

学生活动:自由仿写。(教师巡视)哪位同学展示一下你的写作才华? 学生活动:班内交流,师生点评。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不但品味了大作家生动优美的语言,而且还学以致用,写出了不少的佳句,体验到了小小的成功。课上时间有限,希望大家课下多留心生活,勤练笔,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美。(设置意图:此环节意在调动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学习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表达能力。)

五 链接生活

每一处美景都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人们在享有它们的同时,也在破坏着它们。作者当年是带着矛盾和担心离开青海湖的。十几年过去了,青海湖的现状不容乐观,青海湖的未来更令人担忧。请同学们看一则资料。(多媒体展示青海湖的现状资料)学生活动:阅读资料。

教师:俯瞰青海湖,它就像“地球母亲的最后一滴眼泪”。(多媒体展示青海湖俯瞰图)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措施或想法,既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呢? 学生活动:提出具体措施或环保标语。

教师小结:环境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大自然是有灵性的,希望同学们把这些想法落实到行动中,并呼吁更多的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设置意图:此环节意在使学生对自然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更加珍爱大自然、珍爱我们生存的环境。)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案 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案 语文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认读本课8个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青海湖壮丽的景色以及湖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物资源。 (二)能力目标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反思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自己先完成,然后听2班叶老师上了公开课,受到许多启发。如果再上这篇课文,我打算这样来: 一、读题,把握青海湖特征——梦幻。(人间难得见......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3、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青海湖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爱国之情。2、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设计5则范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以“梦幻”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从三个方面描绘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展示了一幅如梦似幻的迷人画卷......

    小五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8个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青海湖壮丽的景色以及湖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物资源。 (二)能力训练点 2、训练学生......

    2015春六年级语文下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北京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不要总是笼统说热爱大自然)文章的主要线索是:梦幻——青海湖是......

    八年级上册 语文 教 案

    崔家湾中学 八年级上册 语文 教 案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