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鉴赏: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诗歌鉴赏: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诗歌鉴赏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在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这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不仅散文写得好,也留下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的诗词名句。此名句出自他的《生查子·元夕》,其全词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一首明白如话,饶有韵味相思词。
该词大意是: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袖子。
该诗“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蜜意溢于言表,同时也以特定的环境代表了特定的情感。元宵节,又称灯节和上元节,在唐代就已成为情人节,是男女青年约会的日子。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女人、特别是大户人家的女子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但元宵节有个“躲灯”的习俗,不仅新过门的媳妇出外去躲灯,女孩子们也都可以出去看灯和嬉戏,这就给女孩子提供了和心仪的人约会的机会,时间当然是在晚上,月亮升上树梢的时候。诗人不说树梢而说柳梢是有寓意的,要取柳的“留”的谐音,企盼和约会的人多呆一会儿。
此词前后两阙构成了对比,上阕回忆去年相见的愉悦,下阕写今年孤独的身影和思念之情,并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此词和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效。
读此词,人们可能会想词中内容是否写作者的亲身经历。我想是否作者的亲身经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通过特定的环境烘托了特定的心境,产生了特定的意义读了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今天“人约黄昏后”已经成了爱情和男女相约的代名词,而此词也成为了表达“物是人非”的凄凉的心境的代表之作。
第二篇:生查子元夕阅读答案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以下是生查子元夕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生查子元夕
(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桥,护城河上桥①秾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形容艳妆。②落梅:乐曲《梅花落》
(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描写了什么景物?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
(2)《生查子元夕》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正月十五夜》主要的抒情方式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火树、银花、星桥以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元宵灯火灿烂的热闹景象。(3分)。统摄全篇,为全诗奠定欢乐的感情基调,引出了对元宵具体节日景象的描写。(2分)
(2)《元夕》采用今昔对比,昔日欢乐对比今日悲伤寂寞,抒发了一往情深,却物是人非的惆怅。(对比、衬托1分,感情2分)《正月十五夜》寓情于景,通过对元宵对热闹场面的描写,抒发对欢乐元宵的眷恋不舍之情。(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1分,感情2分。)
苏诗简析
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诗的首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驰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
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第三篇: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朝代:清朝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泪湿:一作:满)
译文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袖子。
注释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唐代以来有元夜观灯的风俗。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可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四篇: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赏析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赏析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 :一作:满)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
1、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限广。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赏析2原文: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朝代:宋朝
作者: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
①陈敬叟: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②霁(jì)华:月光皎洁。
③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小雅·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④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赏析: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繁灯”两句概说元夕灯光赛过明月,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三、四句写“物色”依旧,而人近中年,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全词层次分明,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有余味。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赏析3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译文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
一说朱淑真作。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评解】
词的上片,回忆去年观灯时的欣悦的心情;下片写今年元夜观灯,触目感怀,不胜悲伤。这首词的特点是语言平淡,风味隽永,表达了人物十分细腻的深情。词中运用今昔对比,抚今思昔,触景生情。感情真挚,不须作任何雕饰,而这首词便成为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它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
【集评】
虢寿鹿《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首词是节日怀旧之作。通过前后对比,逼出“泪湿春衫”一语,见其伤感之甚。文章以错综见妙。
薛砺若《宋词通论》:他的抒情作品,哀婉绵细,最富弹性。
《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在“清切婉丽”中,却显得平淡隽永,别具一格。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赏析4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朝代:清朝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泪湿:一作:满)
译文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袖子。
注释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唐代以来有元夜观灯的风俗。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可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赏析5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古诗简介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作品。此词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上片概说元夕之夜,灯繁月明,鼓乐通宵,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物色如旧而情味却别,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下片用典,写佳人西楼拜月,镜中画眉,待到乐止人散,却又渐入愁乡。全词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充分显示了词人的艺术。
翻译/译文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
⑴生查(zhā)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见《尊前集》。始见韦应物词。双调,四十字,仄韵格,前后阕格式相同,各四句两仄韵,上去通押。各家平仄颇多出入。上下阕各与作仄韵五言绝句相仿。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多抒发怨抑之情。此词过片多两衬字,属别体。又名“楚云深”“相和柳”“晴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⑵陈敬叟:刘克庄友人。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⑶霁(jì)华:月光皎洁。
⑷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⑸物色:此指习俗风物。
⑹情味:犹情趣。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徵,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⑺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⑻深:深情。
⑼市声: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宋苏舜元、苏舜钦《地动联句》:“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全词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
“繁灯”二句以繁灯夺去月光的大胆夸张的联想,彻夜的戏鼓声声,勾画了元宵夜热闹非常的喜庆场面。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物色”二句辞意顿折,“物色同”、“情味别”形成物我、情景不谐和的反差。“中年”二字颇有无奈沧桑之感,作者感叹仕途险恶,虽元宵佳节景物依旧,却人近中年,已失掉青年时代的豪兴。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浅画眉”二句写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画新的眉样,共同在楼心深情地礼拜月亮,表示对吉日良宵的向往和期待。这里是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这两句写出一种繁华过后是冷寂,欢乐终了入悲愁的情景与体验。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
全词层次分明,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而有余味。
名家点评
唐圭璋:刘克主《陈敬叟集序》云:“敬叟诗才气清拔,力量宏放,为人旷达如列御寇、庄周;饮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笔札如谷子云,草隶如张颠、李潮;乐府如温飞卿、韩致光。余每叹其所长,非复一事。为颣城黄子厚之甥,故其诗酷似之云。”(《宋词三百首笺注》)
俞陛云:后村序《陈敬叟集》云:“旷达如列御寇、庄周,饮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笔札如谷子云,行草篆隶如张颠、李潮,乐府如温飞卿、韩致光。”推许甚至。此词云戏赠者,殆以敬叟之旷达,而情入中年,易萦旧感,人归良夜,渐入愁乡,其襟怀亦不异常人,故戏赠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第五篇: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4篇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译文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
一说朱淑真作。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评解】
词的上片,回忆去年观灯时的欣悦的心情;下片写今年元夜观灯,触目感怀,不胜悲伤。这首词的特点是语言平淡,风味隽永,表达了人物十分细腻的深情。词中运用今昔对比,抚今思昔,触景生情。感情真挚,不须作任何雕饰,而这首词便成为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它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
【集评】
虢寿鹿《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首词是节日怀旧之作。通过前后对比,逼出“泪湿春衫”一语,见其伤感之甚。文章以错综见妙。
薛砺若《宋词通论》:他的抒情作品,哀婉绵细,最富弹性。
《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在“清切婉丽”中,却显得平淡隽永,别具一格。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 :一作:满)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
1、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限广。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3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古诗简介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作品。此词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上片概说元夕之夜,灯繁月明,鼓乐通宵,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物色如旧而情味却别,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下片用典,写佳人西楼拜月,镜中画眉,待到乐止人散,却又渐入愁乡。全词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充分显示了词人的艺术。
翻译/译文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
⑴生查(zhā)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见《尊前集》。始见韦应物词。双调,四十字,仄韵格,前后阕格式相同,各四句两仄韵,上去通押。各家平仄颇多出入。上下阕各与作仄韵五言绝句相仿。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多抒发怨抑之情。此词过片多两衬字,属别体。又名“楚云深”“相和柳”“晴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⑵陈敬叟:刘克庄友人。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⑶霁(jì)华:月光皎洁。
⑷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⑸物色:此指习俗风物。
⑹情味:犹情趣。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徵,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⑺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⑻深:深情。
⑼市声: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宋苏舜元、苏舜钦《地动联句》:“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全词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
“繁灯”二句以繁灯夺去月光的大胆夸张的联想,彻夜的戏鼓声声,勾画了元宵夜热闹非常的喜庆场面。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物色”二句辞意顿折,“物色同”、“情味别”形成物我、情景不谐和的反差。“中年”二字颇有无奈沧桑之感,作者感叹仕途险恶,虽元宵佳节景物依旧,却人近中年,已失掉青年时代的豪兴。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浅画眉”二句写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画新的眉样,共同在楼心深情地礼拜月亮,表示对吉日良宵的向往和期待。这里是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这两句写出一种繁华过后是冷寂,欢乐终了入悲愁的情景与体验。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
全词层次分明,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而有余味。
名家点评
唐圭璋:刘克主《陈敬叟集序》云:“敬叟诗才气清拔,力量宏放,为人旷达如列御寇、庄周;饮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笔札如谷子云,草隶如张颠、李潮;乐府如温飞卿、韩致光。余每叹其所长,非复一事。为颣城黄子厚之甥,故其诗酷似之云。”(《宋词三百首笺注》)
俞陛云:后村序《陈敬叟集》云:“旷达如列御寇、庄周,饮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笔札如谷子云,行草篆隶如张颠、李潮,乐府如温飞卿、韩致光。”推许甚至。此词云戏赠者,殆以敬叟之旷达,而情入中年,易萦旧感,人归良夜,渐入愁乡,其襟怀亦不异常人,故戏赠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4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泪湿:一作:满)
译文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