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自强不息

时间:2019-05-15 08:5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自强不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自强不息》。

第一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自强不息

如何弘扬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我国周代典籍《易经》中就讲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汉代典籍 《礼记》 中也讲到:“知困者,然后能自强也。”我们的祖先历来强调,凡是有志气,有道德,有本领的人,必定是自强不息的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历经磨难,艰苦奋斗,创造了伟大的东方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无数优秀炎黄子孙的人生轨迹中,都鲜明地印刻着矢志不渝,刻苦勤奋,拼搏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我们的祖先历来告诫年轻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即使对老年人也倡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和“不须扬鞭自奋蹄”的自强精神。

我们的家长们都在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求生存,求发展,家长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我们看到,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依赖性太强,什么事情都依赖家长,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不会做;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没志气,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整天疲疲沓沓不见起色;有的家长抱怨孩子经不起一点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总是知难而退;有的家长抱怨孩子玩心太重,玩起来劲头特别大,一坐下来读书就无精打采,潦草,胡闹,甚至厌学,逃学。孩子不自强,不能怪孩子,是我们的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当造成的。有三个主要原因应当引起重视。其一,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总是持怀疑甚至认为孩子不行的态度;其二,否定评价和责备太多,肯定评价太少; 其三,包办,代替太多,孩子自主性被严重束缚。这些原因积以时日,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弱,没有了自信,谈何自强。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强精神呢?培养孩子的自强精神要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一. 帮助孩子树立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没目标就没有奔头。我们可以利用班会或早会的活动时间,把一些著名的领袖人物或学生崇拜的明星的创业成长经历学生,让他们切实懂得人生无坦途,唯有自强不息,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懈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味道。当然,每个孩子情况不同,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能定的太高。每个孩子情况不同,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能定的太高,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如果定的太高,总也达不到,孩子会失去信心。对于问题较多的孩子,目标要具体,内容要少一点,不能一下子贪多,多了达不到,难以树立自信。孩子每达到一个小的目标,就及时肯定,孩子就增加一份自信,增加一点自强精神。二. 帮助孩子成功。每个孩子都有成就动机,问题再多的孩子,可渴望还有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当帮助孩子订出了具体的目标时,还必须有达到目的的具体措施,比如可行的学习计划,劳动计划,具体内容要求,检查办法等。家长要要自己明确的任务和责任。成功由小到大,在于点滴积累。在追求成功过程中,遇到困难最需要支持,鼓励和具体帮助,这是培养自强精神的关键。

三. 变责备为鼓励。缺乏自强的孩子,越责备越没有信心,严重的会自暴自弃。教育者还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寻找孩子的缺点为寻找孩子的优点,从否定评价变为肯定评价,从责备变为激励。常用的语言是:“这次干得不错”,“有进步,我很高兴”,“好样的,再努力一把会更多”,“ 好棒,该庆祝一下”,“知错就改,挺好”,“别泄气,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

四. 要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取消包办代替,多给孩子自主机会。所谓自我管理,就是对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等全方位的自控要求。例如:在认识方面,要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做到既不自傲,也不自卑:在情感方面,要启发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敢于正视困难和挫折,面对过错行为勇于承认,并达到自我悔过,自我调整的目的;在行动上,要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训练,自我控制的习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强自立,自我管理的潜能。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要时刻牢记: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凡是应该孩子自己做的,家长就不要越俎代庖。家长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你能干的,我绝不替你干;你不会干得,我教你干;你让我干的,我要考虑该不该干。如果家长包办代替,孩子就养成依赖性,依赖是自强的大敌。有的家长认为在生活方面多替孩子服务,让孩子吧时间用在学习上会有好处。其实不然,生活上的依赖会干扰,阻碍学习上的自强精神的形成。有自强精神的孩子,生活上也不依赖家长。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鼓励孩子凭着自己的意志,积极进取。哪怕摔倒了也要自己爬起来,自强自立,吃一堑,长一智才行!

五. 要解开羁绊,磨练意志。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孩子的成长,必须经过各种考验,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灰心,不丧气,总结教训,振奋精神,继续前进。这是培养自强精神的重要时机,让孩子从小懂得啊“人生无坦途”,“要树立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立志容易奋斗难,荀子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道理:只有坚定意志,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奋斗才能实现理想。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临终前告诫儿子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当然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的确,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孩子的稚嫩,在适合的场合就解开羁绊,放开手脚,舍得让孩子在磕磕碰碰中成长。因此,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应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

第二篇: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仁爱孝悌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仁”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因为“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一直都被思想家、文人学者所提倡,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反应出“仁”就是人的根本。“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仁者爱人”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仁”在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性。

而“孝悌”是“仁”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还有句古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还记得子路借米的故事,为了满足父母想吃米饭的要求翻山越岭去亲戚家借米,望着父母吃的高兴地样子,子路忘记了疲惫。中国的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都让我们很感动。

“仁爱”和“孝悌”都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我们都应该好好感受和学习,这样中华传统美德才能又一代代的传下去。

第三篇: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仁爱孝悌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仁爱孝悌

所谓“传统美德”,是指在自觉地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多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在现代仍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目。它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基本内核或合理内核。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力和内聚力,它在价值的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或精魂。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主要包括这是个: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在这十大传统美德中,我想说说对“仁爱孝悌”的看法。因为“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一直都被思想家、文人学者所提倡,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论语“八佾(yì)》中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反应出“仁”就是人的根本。“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仁”在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性。

而“孝悌”是“仁”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还有句古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还记得子路借米的故事,为了满足父母想吃米饭的要求翻山越岭去亲戚家借米,望着父母吃的高兴地样子,子路忘记了疲惫。中国的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都让我们很感动。

“仁爱”和“孝悌”都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我们都应该好好感受和学习,这样中华传统美德才能又一代代的传下去。

第四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面面观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面面观

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努力建设新时代的新道德,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一论断指明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富内涵和战略目标。

提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理论依据、必要性是什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可以从浩瀚广博的中国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继承哪些思想和规范,批判继承的原则是什么,应防止哪些错误的倾向„„类此的问题都有待我们深入地探讨。本文着重从传统美德也需要不断丰富、发展这一角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

实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首先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批判传统道德。有批判、有选择、有目的地继承、弘扬精华,弃除糟粕。通过认真分析批判,否定传统道德中为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内容,继承科学性、民主性、进步性的精华,使其汇入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去。

传统道德是个庞杂的库藏,精华与糟粕难分难解。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一百多年的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既有对文化传统和民族特点认识不深不透的一面,因而对优良文化传统发扬不够、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不足,同时也要看到我们也有反封建传统严重不足的一面。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时,深刻地指出:“我们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彻底的。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残余影响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以后很快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没有能够完成。现在应该明确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否则国家和人民还要遭受损失。”

当这两方面交织在一起时,极容易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片面性,一个方面掩盖另一个方面。在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理论和实践中,一方面要努力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同时,也要看到糟粕并不自行消亡,腐朽的东西还要挣扎、反抗、伪装骗人、散播毒素,直至最后被消灭。这里正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回顾20世纪中国历史,有若干值得认真总结的深刻教训。例如,传统的忠君,在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就受到批判,但是到60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忠又与个人崇拜结合在一起,其破坏作用也就达到史无前例的规模。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与清除传统文化腐朽成分,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我们相信,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经过百家争鸣,在继承弘扬什么、批判清除什么等大的问题上一定会得出比较一致的认识。二

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这可能是一个有不同认识的问题,但一般来说,人们认为仁爱、诚信、廉耻、礼让、孝慈、勤俭、勇敢、刚直等规范,是可以纳入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

我们要看到,经过一番分析批判工作,即便是被视为传统美德的规范或思想,也还面临给以新的规定、面向时代不断丰富发展其内涵的任务,而不是简单地从一个思想体系搬到另一个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道德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曾发挥过进步的作用。但是,中国传统道德是植根于中国古代以农耕为“本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自然经济土壤之中,并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从其本质上看,主要是为巩固当时的统治阶级利益和稳定统治阶级的政治秩序服务的。因而,传统道德便不同程度地打上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和烙印,同时,它便具有一些不同于西方特别是资本主义伦理道德的特征或局限。

道德行为要求自觉和自愿,自觉即按理性认识来办事,自愿即出于意志自由的选择。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特别是儒家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来源于理性认识,仁智统一,因而人可通过教育和修养而成为有道德的人。这是从孔子、孟子、荀子到程朱、陆王和王夫之、戴震等都赞同的观点。从总体上说,儒家比较多地考察了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在自我修养上注重主观努力,认为要由意志力来支撑这种努力。儒家注重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对于培养中华民族的美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儒家对道德的自愿原则不够重视。在封建制度下,讲纲常名教,在上者可以主观武断,在下者只能唯命是从。正统派儒家在人性论上讲“复性”说,认为人生来具有的善性是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人的道德修养就是恢复其本性,这种人性论强调人的共性而基本上不研究个性。

进入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严复、章太炎都肯定每个人有独立人格、自由意志是行为可以区分善恶、功过的前提。这种对道德行为的自愿原则(出于自由意志)的强调,具有反封建的意义,也是后来新文化运动中许多人的共同观点。不过若强调过分,便可以引导到独断论的唯意志论和相对主义的非决定论上去。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一般强调道德行为作为当然之则,是出自对必然的理性认识,是以理性认识为指导的自觉行为,但在一些同志的认识中,也带上了传统哲学忽视自愿原则的缺陷,也就不可能深入说明个性的自由发展与历史必然趋势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应注意启发人们的人格自觉,认识并追求新社会的“人之所以为人者”,同时要注意克服传统道德的弊端,将自觉与自愿统一起来,并有益于人的个性发展。这是道德思想建设中一个有待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三

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例如,孝的道德规范,曾在古代中国社会起过极大的作用,今天,对孝要根据新社会新形势,给予新评价,从中吸取有益的合理成分,同时还要剔除其封建性和不利于发展人性自由、平等的糟粕,还要面对社会现实,在孝道的具体规定、实现的形式上有所调整或新创造。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

妇同时要照顾四位老人,再加上工作的流动性,过去行之有效的尽孝规定,事实上难以实行,子女尽孝与养老的社会化这样的新课题,已提上日程;传统社会知识更新比较缓慢,老年人相对于青年人,具有经验、知识的优势,而进入当代,社会变迁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电脑、互联网、基因、克隆„„对这些,老年人是陌生的,年轻人在自己努力跟随时代前进的同时,也有责任帮助老年人了解这些新事物,与时代一同前进。这也是孝道的具体内容。再如,“信”作为传统美德,在古代的朋友之间,更多地是一诺千金,进入当代社会,朋友间除了内在诚信外,共同做事,特别是从事经济活动,也不排斥契约等。

梁启超在《新民说》一书中曾说:“中国要想建设一个新国家,必须先要有新民。新民是不同于旧时的中国人,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最必须的条件就是公德。”中国人过去重私德,但如何为公共服务,就不讲求。当代中国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变革推动下,道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领域、新趋势。在当代中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优秀传统,也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激发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道德、新观念。例如,在现代社会,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引起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意识和观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和心愿。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也突显出来,有些地区已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而中国古代有勤俭、“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思想如何进一步具体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学或生态规范乃是一项紧迫的工作。

我们正处于一个东西文化互相影响的时代,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就要求我们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中国伦理道德思想,也需要全面而系统地研究西方伦理道德思想,并深入进行比较,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汇通中西。结合工作做得好,便有生命力、影响力,而且可以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

第五篇:【整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整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爱国

“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爱国,是我们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情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虽饱受排挤、流放之苦,依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而以“生斯世,为斯民”为己任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如屈原、陆游、文天祥这样的爱国主义者还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弦高、申包胥、辛弃疾、岳飞、陆秀夫、史可法、阎应元、王夫之、郑成功等。到了近代,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产生了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洪秀全、洪仁干、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从古至今,爱国的诗篇数不胜数,爱国的故事史不绝书。

相关名言警句: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二:勤俭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明君尧看到有人挨饿受冻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大禹治水数过家门而不入,他们拥有天下但是生活却十分俭朴,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为天下人作出崇尚俭德的表率。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也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勤俭”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相关名言警句: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三:敦亲

敦亲,从狭义上说就是厚爱父母双亲。《诗经·小雅·蓼莪》篇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报。”意思是人人由父母所生,在长大成人之前,也由父母所养,享用的一切物质生活的基业也由父母所创,因此,奉养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敦亲,从广义上说可以包括兄弟友爱、夫妻和睦等伦理道德行为。儒家一向把“齐家”作为“治国”的前提条件。《周易》说:“正家而天下定矣”。《礼记》说:“家齐而后国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崇尚的家庭伦理准则,是人们应该信守的道义原则。

相关名言警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四:诚信

古人云:“君子一言,重于泰山。”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崇尚诚信,不论修身、齐家、治国,都十分重视诚信。《道德经》中说:“轻诺而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孔子也多次谈到诚信的问题,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孔子有一个高徒叫曾参,一天曾子之妻欲出门,幼子要一起去,其妻不答应,孩子哭闹,妻子就哄孩子说回来后会宰猪做肉给他吃,孩子不闹了。妻子回来后,看到丈夫正在磨刀,问他为什么,曾子说要杀猪给孩子吃,妻子惊慌失措,说当时不过是为了哄孩子而已,不要当真。曾子回答,如果孩子从小就在哄骗、欺骗中长大,将来成人后是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家长要说话算话。于是,曾参履行了他妻子对孩子的承诺。可见,诚信既是一种人格修养,又是一种道德行为。一个人只有内心诚实,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进而整个社会才会和谐。因此,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基。相关名言警句: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轻诺必寡信。——《老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五:廉洁

古人云:“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经过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铸成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熠熠生辉。一代青天包拯、海瑞、于成龙恪守“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人生信条,抵挡住各种诱惑,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官,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范仲淹曾以直言而遭三贬,三起三落都不改其志,他为国为民,直言敢谏,始终如一,他先忧后乐的精神,廉洁奉公的节操,对时人后人的影响都很大。刘鹗曾说:“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相关名言警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六:贵和

古人云:“和气致祥,乖气致异”、“万事以和为贵”。和即和谐、统一,即相互支持、宽容、感恩。一个“和”字,包含了和气、谦让、体谅、互尊等。“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做事主张“和衷共济”,共事讲究“和睦相处”,待人注重“和蔼可亲”,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也因“和”而美好。但要做到以和为贵,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唯有宽容,才能化解矛盾,才能消融心与心的隔阂,才能创造和谐。历史上有不少靠一颗宽容之心创造“和为贵”的千古佳话,廉颇负荆请罪,将相终成刎颈之交,于是历史上有了著名的“将相和”的典故。“以和为贵”,铿锵有力的四个字,闪耀着中国传统智慧的灵光。

相关名言警句: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君子和而不流。——《礼记?中庸》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七:重义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不仅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孔子也曾说过:“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又说:“见得思义。”(《论语?季氏》)意思是说,利益是人希望获得的,但是不能见利忘义。而见到可以得到的,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这就是是古人崇尚的取之有道,见利不忘义的道理。

相关名言警句: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八:好学

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据《汉书》记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战国时期的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与之同朝的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西汉的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借着缝隙里的一缕烛光读书。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 “凿壁借光”,更不必模仿“悬梁刺股”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相关名言警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下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自强不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自强不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沈幼生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历经忧患并取得巨大文明成就的伟大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对故土、对祖国山河和人民深厚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李大小学五年级:张阿康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如何才能使我们做到勤俭节约,使我们的......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读后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读后感 读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后,我深受启发,想起了我的邻居—邱叔叔,他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人。 邱叔叔是位农民,有2个在读高中的儿子和一个卧床在病的......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第二讲 孝敬父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过程与......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5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爱国 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浅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读后感

    读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后,我深受启发,想起了我的邻居—邱叔叔,他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人。邱叔叔是位农民,有2个在读高中的儿子和一个卧床在病的妻子,家境十分贫困。记得在一个......

    演讲稿[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翻阅历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走过夏商周秦汉,走过唐宋元明清,走过悠悠的丝绸之路,走过蜿蜒的万里长城,有青花瓷的雅致,有绸缎的柔美,有琴瑟的奇韵,有羌笛的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