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时间:2019-05-15 08:4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第一篇: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一、课前热身:

找一找,下面作文片断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时存在哪些问题?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别人的宽容让我们觉得温暖。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铺着漂亮的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漂亮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像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她感激地笑了,笑得很灿烂。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女士被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决心“投桃报李”,她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商店。老板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顾客的喜爱。

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

二、论据的选择

平时的作文中,许多同学在选择事例论据时,没有明确的标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其实同学们在想材料时应该是有一定方向的。以“学会宽容”为话题的作文,你会选择那些事例作为论据?你还能补充那些事例作为论据?

1、鲍叔牙不计较管仲的自私,多分给他黄金,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2、伟大的政治家林肯把政敌当做自己的朋友,他认为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

3、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在偏远蛮荒之地仍不减旷达豪迈,文学书画成就卓著。

4、大卫不允许别人有与他不同的个性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在挑剔中失去朋友。

5、巴勒斯坦少年哈提卜因手持玩具枪被以色列士兵枪杀后,父母将其器官捐赠用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

6、清朝政府闭关自守,不能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导致了国家的衰败与落后。

三、论据的使用

1、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进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同学们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事例材料

一、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北京时间19点15),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有报道称,赵承熙曾接受精神健康问题的治疗,总是写一些跟谋杀和自杀有关的东西。令人意外的是,在4月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据媒体报道,当时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 1 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爱,是永远流传的”。将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一句话。

材料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材料,使之可用作事例论据。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争吵不休,各不相让,甚至要剑拔弩张,大动干戈。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希望张英凭京城官吏身份向对方施压,逼其让步。张英见信深感 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也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2、紧扣论点分析论据

有了简洁的事例材料,还要将其与观点联系起来,成为证明论点的论据。在列举事例后缺少必要的分析,是同学们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具体怎么分析呢?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分析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哪些优秀的考场作文中寻找和借鉴分析的方法。

1、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这样的变故,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美丽顽强的易安居士。——2007年上海卷满分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 问:文段中用了什么事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段运用李清照的事例,来证明“必须跨过这道坎”的观点。前两句简单叙述丈夫去世的事实,后对李清照的生活处境进行分析,她没有消沉哀怨,没有忧伤沉沦,而是坚强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从而点明题旨。此段中用的是并列句式。

总结方法一:正反评价法 参考句式:没有„„而是„„

请仿写句式,分析前边的事例论据。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

,而是。

2、时间或许会让历史蒙上尘土,但却不会风化那些鲜活的记忆。王选,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层尘土,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让记忆苏醒。奔走20年,耗尽全部家当,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寻访证人。因为她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良知会让记忆永存,她与身后数十位白发苍苍的原告,构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记忆。——2007年山东卷满分作文《贝壳• 划痕•记忆》 问:文段中用了什么事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段中用的是王选“奔走20年”,“搜集材料,寻访证人”,为731部队细菌战受害者鸣冤,还原历史真相的事例,用来证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观点。文中先概述人物表现,后追溯她这样做的原因,以点明题旨。用的是因果句式。总结方法二:因果分析法 参考句式:因为„„,„„

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事例论据,续写上段内容。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因为

3、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文段中打括号的句子,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哪些事例论据?是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中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祖逖、王羲之、陈景润三例。在使用论据时,用的是假设推理的方法,假如他们不能从小处做起,点滴积累,就不会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

总结方法三:假设推理法

参考句式:若无„„,怎能„„

请用假设推理法分析前边的事例论据。

课堂练笔

以“学会宽容”为话题,自选事例论据,先概括事例材料,再运用一种方法分析事例,写一段话。下边两则事例论据供参考。

材料

一、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退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材料二:哈提卜是一个12岁的巴勒斯坦少年,他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一座难民营玩耍玩具枪时,被以色列士兵开枪击伤,11月5日在医院不治身亡。在哈提卜去世后,为他医治的那家以色列医院宣布,哈提卜的父母已决定将他的器官捐献出来,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哈提卜的叔叔说:“看到 哈提卜的器官将被用来拯救病人,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不管他们是犹太人还是以色列人,毕竟我们都是人。”

有关宽容的事例:

李斯特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宰相肚里能撑船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 3 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莫逆之交(鲍管之交)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九世同堂在一“忍”(家庭中也需要宽容)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经过寿张县时,特意登门拜访了一个九世同堂的大家庭。寿张人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为此,北齐、隋、唐历朝都专门予以了表彰。

交谈中,李治请教张公艺能够九世同堂的原因。公艺老人稍加思索,一口气书写了一百多个“忍”字送给了李治。李治很高兴,赏赐了这家人。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第二篇: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了解并掌握论据的类型、选择、使用和论据的要求等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典型文章论据的选择和使用的揣摩分析,达到对文章的初步了解掌握;通过对失败例文的修改训练来深入把握;通过迁移训练和课后作业来巩固这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正确使用恰当的论据。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显示:一考生的失败例文

提倡乐于助人

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古以来,多少圣人贤士在他们文章和行为中表现这一美德。可生活中总有些人,却学别人遇到麻烦事“悄悄走开”。何也?可能是那些人认为这是最好的一种“处世哲学”。但你遇到麻烦事,别人悄悄走开你又作何感想呢?你肯定说现在人人都自私,不易团结。若此下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是就消失了吗?可见我们的中学生一定要乐于助人。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我国祖先从禹开始,但为了使人民免遭洪水的袭击,冥思苦想,终于想出治洪水的办法。成为人类水利工程的始祖,成为人民世世代代敬仰之人。

到清朝时由于腐败的满清政府,正在西方帝国主义日益强大,闭目塞听,认为大清帝国地大物博,龙恩四海。就这样长期骄傲自满,于是“悄悄走开”,就使本来强大帝国远远地落后了,于是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国丢失了香港。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总结失败的教训,乐于向西方先进技术来武装自己,使自己逐步强大起来,并在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洗刷了百年耻辱。

从上面的例子可知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人民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就是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而得到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而使国力大大加强。

2、让学生尝试给这篇文章打分。然后教师公布该文当年的得分:14分

3、提问:为什么这篇文章只得14分?请指出该文的重大失误。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该文的论点和论据之间严重脱节,文不对题。另外结构、语言方面也存在诸多毛病。

二、学生自读尹方荣《论度量》

1、提问:本文逐层阐述了哪几个观点? 明确

①度量大的好处;②有德、识者度量才大;③靠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

2、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明确: ①引用史瑾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觉得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 ②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

③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事例。④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⑤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1)(4)是道理论据(2)(3)(5)是事实论据

3、关于“宽容”或“度量”的论据,大家还知道哪些?

明确:如“七尺巷”的故事、“负荆请罪”、“管鲍之交”等等

教师总结: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及成语俗语。

三、例题剖析

(一)论据的选择

1、讨论: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②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是“拙”;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他们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2、以“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 多媒体展示:

论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事例: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工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馆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明确:材料符合典型、新颖、确切的要求。

3、以“学贵有恒”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 多媒体展示: 论点:学贵有恒

事例: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到十点就关门,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到深夜两点钟。

明确:犯了选例不确切的毛病。论点是“学贵有恒”,例子却是非常刻苦。“刻苦”与“学贵有恒”是两回事。可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就是说,做什么事只在有恒心,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4、以“凡事预则立”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 多媒体展示: 论点:凡事预则立

事例:有的青年工人喜欢凑热闹,看见买英语书的人很多,想想现在学英语挺热门,就也买书来读。但没过几天,觉得没意思了,便改学语文,改学数学,等等。到头来,一样也没学好,倒费了很多钱买书。学习不能没头没脑地东抓西摸,只有缺什么补什么,才能学得有用,学得巩固。

明确:不确切。论点中的“预”,是指做事情要预先估计准确,作好充分准备。而选例是说明做事情一定要目标明确,不能凑热闹。

5、以“不要轻视小事”为论点,引用下面的话作为论据。同学们讨论一下,看是否合适? 引言: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明确:不准确。荀子的话说的是积累的问题,与“不要轻视小事无关”。

6、以“挫折是一种财富”为论点,引用下面的话作为论据。同学们讨论一下,看是否有问题?

引言:罗素说过,“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明确:张冠李戴。这句话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的。

教师总结:

论据的选择,要由论点决定,根据论点的需要,看它能否证明论点。总之,论据的选用要紧扣论点。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二)论据的使用

1、以“要认真学好语文”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 多媒体展示:

论点:要认真学好语文

事例的叙述:由于生活所迫,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十四岁便进了小书店当学徒,接触到一些科学读物,由此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开始热爱科学并决心献身于科学事业。由于刻苦,他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为科学作出了贡献。遗憾的是这个对近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伟大意义的发现,就因为法拉第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又缺少数学的证明,人们看不明白,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直到 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后来,法拉第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电学的实际研究》等理论性书籍,总感到诸多不便。为此,他深深感到,科学缺少语文知识是不行的。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多读一点书,特别是没有学好语文。

明确:事例真实、典型、确切。能够证明论点。但叙述不够概括,不符合议论文的叙述要求。

可概括叙述为:

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因为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人们看不明白而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为此,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学好语文。

2、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 多媒体展示:

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

事例的分析: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1628项发明,经过多少次失败且不去说,他在发明电灯的实验中为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就试用了1600多种材料。试想,假使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遇到困难就却步,那么电灯的出现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明确:最后一句的议论偏到“毅力”方面,属于议论不当。应改为:“爱迪生总结了无数次失败的教训才取得成功。”

教师总结

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叙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一。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要学会分析论据。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四、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成功范文:

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会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自己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五、课堂总结:

典型、新颖、确切、准确、有针对性。

六、布置作业: 从课后任选一题

第三篇: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教案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宽容的可贵,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心理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学内容剖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三册语文“表达交流”中的内容,属于议论文写作。主要介绍议论文写作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的知识。学生写作议论文,在使用论据方面常出现论据陈旧雷同,或者叙述烦琐,偏离论题的现象。同时,我们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宽容品质的养成。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期望学生写作能力和认知水平同获提高。

(二)教学重点:把握选择论据的原则,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以及恰当取舍论据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恰当取舍论据。教学思路与方法:

(一)教学思路:计划用二课时。导入要引起学生兴趣。进入正题后,主要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引领,和联系实际的运用,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正确选择论据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比较、讨论解决问题,获取写作经验。并配备教多相关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诸葛亮凭什么获胜的? 生:口才好,能说。

师:不见得吧,当时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哪个没有滔滔雄辩的口才呀,为什么诸葛亮能把他们一一驳倒呢?

生:我想是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更有说服力,让周瑜、孙权更信服吧。

师:有道理。如果我们把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过程形象地理解为是一篇口头议论文,论点就是“孙刘联合比孙家单打独斗要好”,可以吗? 生:(笑)好像可以。

师:那么诸葛亮这篇议论文在体现议论文三要素上哪一要素最值得称道啊? 生:应该是论据选得好吧。

师:不错,我也这样认为。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为了使我们的选择有一个依据,我们得确立一个作文话题。选什么话题好呢?有了。诸葛亮当年面对群儒是当仁不让获得胜利。而我们今天做事恐怕更多需要倡导理解和宽容吧。那就以“学会宽容”为话题来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二)提问推进

师:好,首先谁能说说什么是论据?议论文的论据有几种类型。

生:我认为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师:对。那么什么是宽容呢? 生一:胸怀宽阔,气量宏大。生二:宽容意味理解,不斤斤计较。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宽容”呢?

生一: 因为我们现在自私心理太重,又是多么渴望人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生二:我们总是会怀有偏见,总难免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行

生三:因为我们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宽容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人的作法。

生四:我们人类总是不够宽容,于人、于己、于自然都是这样。然而,……学会宽容,救赎的不仅仅是他人,还能善待自己。

生五:宽厚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爱戴与敬重。

师:哇,不得了,你们对宽容的理解这么深刻透彻呀,而且还很有哲理诗的味道啊,相信这篇议论文写起来一定会洋洋洒洒。好,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些论据,看看能不能作为“学会宽容”这个话题的论据。(放映资料,学生讨论或者思考)名言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

3、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法.卢梭

4、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5、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

6、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7、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 

8、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爱因斯坦 

9、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事例

1、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2、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 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3、将相和传奇

公元279年旧中国时代,赵国的蔺相如守完壁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 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常常称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争位。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赶紧避开。门客以为 他胆小怕事。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我考虑,强大的秦 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势必削弱抵御外 敌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男家之急而后私仇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 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说:“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 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4、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公司老板以“明察秋毫”而洋洋自得,手下员工稍有过错,便严加指责并以重罚。不久,全体员工几乎全部辞职。老板仍不接受教训,重新聘用员工后,还是如是所为,结果还是和从前一样,员工都离他而去。他想不开,我是老板,员工有错难道不该惩罚吗?他的公司终于以破产而告终。他就不明白,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对待,给对方一个改过的机会,这是得他人理解和拥戴的根本。

5、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有“贞观之治”的辉煌,与他的宽容大度,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有直接关系。著名的大臣魏征,原来是李世民的兄长太子建的臣属,在王室争权斗争中,曾鼓动太子建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政权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已之主,竭其力用”,忠心耿耿地辅佐李世民,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师:好,大家思考得差不多了。谁能谈谈对这些论据的看法?

生一:我认为理论论据的8条名言都适用这个话题。但事实论据中的7、8两个事件好像不合适,与话题中心不符。

生:就是。第7个例子谈的是没有宽容,与话题相反。

生二:不见得,第7个例子如果作为反面论据还是可以的,就是叙述语言不对,描写太多,罗嗦,成了记叙文了。李斯特义收学员生一:我喜欢“六尺巷传奇”、“将相和传奇”和秦王李世民的例子。虽然是大家很熟悉的例子,但用在这里还是有一种推陈出新的感觉。而且可以从历史纵深的角度体现宽容的意义价值。

生二:我喜欢第4个例子。虽然不是知名事件,但在现实生活中很有普遍性,也应该更有说服力。

师:非常好。大家说得都很准确。下面我们就根据大家说的一起归纳一下,看看应该如何选择最恰当的论据

生一:一句话,就是要选最能符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再好的事例,再有说服力的材料,如果不能与论点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作为论据都是失败的。

生二:还有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主旨的细微差异。生三:还有要注意论据的推陈出新。

生四:还有论据要典型。用作论据的材料要有普遍性、代表性,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生五:还有举例的时候要简洁凝练,不要写成记叙文。

师:大家总结得太好了。我们共同看看教材上是怎么说的。(看书p94)

大家读后感觉如何? 生:跟我们总结的基本一样吗?

师:对呀。这说明我们完全有能力运用正确恰当的论据把议论文写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教材93页例文《论度量》,体会一下其中论据应用的魅力。(学生自渎几分钟)师:怎么样?再写议论文还会为选择论据犯难吗? 生:不会了。

师:好。下面我们就把论据选择的要求再巩固一下,首先要典型,其次要新颖,第三要能证明论点。此外,我想这节课我们还应在人生境界上有一个收获,那就是——(拉长音)生:学会宽容。

谁:好。看来我们这节课做到了知识与思想的双丰收。最后我们留一个作业,就是从课后写作练习中任选一个完成,下次作文课我们交流。祝大家写作顺利愉快!下课!

第二课时 议论文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充分、有力。

所谓真实,是指引用的论据确凿可靠,准确无误。所谓充分,就是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注意广泛选择论据,使论据多样化,做到论据理由充足,事例广泛,令人信服。所谓有力,就是指所引用的论据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既扎实又有分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那是最能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指的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理论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事实论据主要是为论点提供事实上存在的依据,从“实”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坚实的实际基础,令文章具体生动、切实可感。而理论论据主要为论点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是从“虚”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理论上的基础,令文章笔墨简洁,富有权威性。在实际写作中,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的,有时先“实”后“虚”,有时先“虚”后“实”,有时“虚”“实”相间。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文章才会既丰满又有神韵。

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的原则:首先,在援引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其次,突出某一个侧面之后,还要善于分析和发掘。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明论点。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事情取胜。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而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

运用理论论据首先要做到准确、恰当。援引革命导师的言论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可有任何的改动和差错。如援引大意,可不加引号;如记不清名人的姓名,则可用模糊性语言表述,如“有位名人说过”。在引用时,也要选取最恰当、最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并努力使之与自己的语言连贯、和谐。其次,援引名人名言,有时也需要对它解释、说明,发掘其深刻的内涵,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论点。这也可称为有“引”有“证”。

学生自读尹方荣《论度量》 论度量 尹荣方

①度量又称气度、器量等,对一个人来说度量有大有小,也有不大不小的。度量大,是我们中国人所欣赏的一种品性。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何时没有,又何日没有?度量宽宏,处处能容,事事看得破,自然不忧不惧,坦然处世,这就是大度的好处。如前人史晋臣所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阔,眉目清扬。”胸襟狭隘、气量窄小的人则难免遇事恼恼、见人耿耿了,然此恼恼、彼恨恨,于事无补,于己无益,是徒然,是白白的了。

②度量大的好处还在于能化解矛盾、消融争端,从而做得成事。宋朝的韩琦一次与范仲淹议事,意见不合,范仲淹拂袖而去。此时,韩琦从后面一把拉着范的手说:“希文(范仲淹字),有何事不可以再议?”此刻的韩琦和气满面,范仲淹见此情景,怒气顿消。③有韩琦的这种度量,则何事不能办成?度量源于德行,故有德者度量必大。彭思永考举时,贫无余钱,持金钏[注]数只住在旅馆,同考者数人来拜访他,请他拿出金钏赏玩,其中有一人悄悄将一只金钏塞入自己袖中,彭思永瞧在眼里,却不言语。别人都不知情,惊寻失物。彭却回答:就这么几只,并未丢失。众人离去时,那个偷金钏的人作揖告别,抬手不慎将金钏落在地上。众人此刻都钦佩彭思永的大度,彭某宁可自己在财利上损失,不肯当众出他人之丑,确是厚德大度之举。

④度量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在于人的德行,也在于人的见识,有趣有识者才能有度量,德、识是靠不断学习、修行才能获得。有人问程颐:“度量可学否?”程颐回答:“可,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夏元吉先生也曾结合自己的体验说:我年幼时,有人冒犯我,我没有不发怒的;长大后,开始是在神色上忍让,然后在心里克制忍耐,时间久了自然习惯绝不与人计较,何尝是不学就能有度量的。

⑤然而大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一种识见能力,是一种道德高境,它靠不断的修行、学习才能获得。有人将大度与一掷千金的所谓慷慨等同视之,其实二者相差甚远!有人以为人的度量是天生的,然“性相近,习相远”,结合上述哲人的现身说法,我们相信度量天生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1、提问:本文逐层阐述了哪几个观点?

①度量大的好处;②有德、识者度量才大;③靠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

2、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明确:①引用史瑾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觉得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

②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

③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事例。

④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⑤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

(1)(4)是道理论据(2)(3)(5)是事实论据

3、关于“宽容”或“度量”的论据,大家还知道哪些?

明确:如“七尺巷”的故事、“负荆请罪”、“管鲍之交”等等。

教师总结: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及成语俗语。

【范文揣摩】

“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

写议论文,可着重指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一种爱;是一种处世、为人的技巧;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

[名言]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3、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普希金

4、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5、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爱因斯坦[美]

6、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美]

7、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西拉斯[古罗马]

8、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金缨[清]

9、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金缨[清]

10、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宋]

一、话题探讨: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为了使大家的选择有一个依据,就来确立一个作文话题,那就以“学会宽容”为话题来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一)那么什么是宽容呢?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二)知识链接

曾国藩曾说:“善莫大于恕”,意思是一个人品性中最完美、最善良的本性就是宽容这一品德,细细想来,说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不无道理。与人为善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从心理学的原理分析,宽容别人就是宽恕自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原谅别人有益身心健康。如果我们整天为别人的过错而烦恼,是置自身于痛苦的深渊。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就是告诉我们对己要严,对人要宽。当然宽容别人,把怨气甚至仇恨从心里驱赶出去,需要极大地勇气和胸襟,需要不断

用爱来充溢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其实宽恕别人,被宽恕的人也同样会得到心灵的安慰。

但宽容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宽容的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我们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不断熏陶、学习、提高和培养。

自读尹方荣《论度量》,回答下列问题。论度量 尹荣方

①度量又称气度、器量等,对一个人来说度量有大有小,也有不大不小的。度量大,是我们中国人所欣赏的一种品性。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何时没有,又何日没有?度量宽宏,处处能容,事事看得破,自然不忧不惧,坦然处世,这就是大度的好处。如前人史晋臣所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阔,眉目清扬。”胸襟狭隘、气量窄小的人则难免遇事恼恼、见人耿耿了,然此恼恼、彼恨恨,于事无补,于己无益,是徒然,是白白的了。

②度量大的好处还在于能化解矛盾、消融争端,从而做得成事。宋朝的韩琦一次与范仲淹议事,意见不合,范仲淹拂袖而去。此时,韩琦从后面一把拉着范的手说:“希文(范仲淹字),有何事不可以再议?”此刻的韩琦和气满面,范仲淹见此情景,怒气顿消。

③有韩琦的这种度量,则何事不能办成?度量源于德行,故有德者度量必大。彭思永考举时,贫无余钱,持金钏[注]数只住在旅馆,同考者数人来拜访他,请他拿出金钏赏玩,其中有一人悄悄将一只金钏塞入自己袖中,彭思永瞧在眼里,却不言语。别人都不知情,惊寻失物。彭却回答:就这么几只,并未丢失。众人离去时,那个偷金钏的人作揖告别,抬手不慎将金钏落在地上。众人此刻都钦佩彭思永的大度,彭某宁可自己在财利上损失,不肯当众出他人之丑,确是厚德大度之举。

④度量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在于人的德行,也在于人的见识,有趣有识者才能有度量,德、识是靠不断学习、修行才能获得。有人问程颐:“度量可学否?”程颐回答:“可,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夏元吉先生也曾结合自己的体验说:我年幼时,有人冒犯我,我没有不发怒的;长大后,开始是在神色上忍让,然后在心里克制忍耐,时间久了自然习惯绝不与人计较,何尝是不学就能有度量的。

⑤然而大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一种识见能力,是一种道德高境,它靠不断的修行、学习才能获得。有人将大度与一掷千金的所谓慷慨等同视之,其实二者相差甚远!有人以为人的度量是天生的,然“性相近,习相远”,结合上述哲人的现身说法,我们相信度量天生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1、提问:本文逐层阐述了哪几个观点?

①度量大的好处;②有德、识者度量才大;③靠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

2、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明确:①引用史瑾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觉得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

②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

③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事例。

④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⑤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

(1)(4)是道理论据(2)(3)(5)是事实论据

3、关于“宽容”或“度量”的论据,大家还知道哪些?

明确:如“七尺巷”的故事、“负荆请罪”、“管鲍之交”等等。

所以说,“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

写议论文,可着重指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一种爱;是一种处世、为人的技巧;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

1.宽容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人的做法

2.宽容意味着理解,不仅仅计较

3.宽厚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爱戴与敬重

4.宽容不能丧失原则,姑息纵容,用宽容的精神去帮助别人,方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三)1.你能列举一些有关“宽容”的事实论据吗?

①唐临时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谨的孙子。两次提升刺御史,奉命到岭外。他生活节俭少私欲,不见宅邸,衣服用品和简朴,在待人上很宽容。一次,他曾想要哀悼丧事,让家仆自己回家取白衫,家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来,唐临观察了解了此事,让人叫来他说道:“今日感觉呼吸不顺,不适合哀悼哭泣,先前让你取白衫,暂且不取了。”又一次,他曾让人煮药,仆人加工上出了错,他暗中了解了缘故。对仆人说:“天气阴不晴,我不适合吃药,那就扔了它吧。”终究没有宣扬那个人的过失。

②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③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 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④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有“贞观之治”的辉煌,与他的宽容大度,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有直接关系。著名的大臣魏征,原来是李世民的兄长太子建的臣属,在王室争权斗争中,曾鼓动太子建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政权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已之主,竭其力用”,忠心耿耿地辅佐李世民,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⑤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四)2.你能列举一些有关“宽容”的道理论据吗?

①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②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③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④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

⑤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

⑥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⑦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二、方法详解

(一)什么是论据?论据的特点是什么?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是论点赖以成立的理由和根据。文章要有说服力,只有论点是不行的,还必须用确凿的材料来证明。

作为论据的材料有两方面:一是事实论据,一是道理论据。

事实,即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等。

理论,即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及成语俗语。

(二)选择我论据时有哪些要求?

1.选择表达主题的论据

主题体现了写作的动机和目的,是文章的统帅,文章选取的作为论据的材料必须展开联想、想象调度出来的材料,与主题毫无关系的不多,因此应细加比较,精选出最能表达主题的典型论据来,而且论据和主题的关系不那么直接,但有助于丰富文章内容,也可入选。

2.选择真实的论据

这里所说的真实指事实上的真实,即写作中选用的论据完全符合客观事实,包括细节。以事实论据来论证论点,事实论据必须真实而准确。

论据的真实性表现在作为论据的材料必须是典型的、普遍的,而不是片面的、个体的;所列举的事例体现社会的需求,体现客观规律等。

3.选择相互结合的论据

一篇议论文需要的论据很多,所以要事例、事理结合,即使都是事例或事理,也要事例(事理)之间相互配合,达到用最少的论据表现最大的社会范围。

4.选择新鲜的论据

有些文章,主题未必达到新颖、独到的要求,但如果论据新鲜,也常收到良好的效果。新鲜的论据首先来自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因此各种新闻体裁的文章,其论据应当是新鲜的,平时可以多看看这类文章。

5.选择典型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即所列举的论据具有代表性和普通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通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至今,有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有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

三、在写作议论文时,如何恰当地使用论据?

(一)注意论据的侧重点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内涵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涵的要旨的细微差别。

(二)注意论据的保鲜期

(三)注意论据和论点的本质联系

(四)注意论据的多角度

四、在议论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分析论据呢?

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联系起来,使之高度统一。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用实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例子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第四篇: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编制:刘增辉 审核: 审批: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习目标

1、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

2、学习根据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为证明论点服务。

学习重点 紧扣论点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论据。

知识链接

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议论文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充分、有力。所谓真实,是指引用的论据确凿可靠,准确无误。所谓充分,就是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注意广泛选择论据,使论据多样化,做到论据理由充足,事例广泛,令人信服。所谓有力,就是指所引用的论据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既扎实又有分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事实论据,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那是最能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指的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理论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事实论据主要是为论点提供事实上存在的依据,从“实”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坚实的实际基础,令文章具体生动、切实可感。而理论论据主要为论点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是从“虚”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理论上的基础,令文章笔墨简洁,富有权威性。在实际写作中,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的,有时先“实”后“虚”,有时先“虚”后“实”,有时“虚”“实”相间。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文章才会既丰满又有神韵。

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的原则:首先,在援引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其次,突出某一个侧面之后,还要善于分析和发掘。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明论点。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事情取胜。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而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

运用理论论据首先要做到准确、恰当。援引革命导师的言论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可有任何的改动和差错。如援引大意,可不加引号;如记不清名人的姓名,则可用模糊性语

言表述,如“有位名人说过”。在引用时,也要选取最恰当、最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并努力使之与自己的语言连贯、和谐。其次,援引名人名言,有时也需要对它解释、说明,发掘其深刻的内涵,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论点。这也可称为有“引”有“证”。预习检测

阅读教材例文《论度量》,分析其中的论据。

学习内容 合作探究

找一找,下面作文片断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时存在哪些问题?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别人的宽容让我们觉得温暖。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铺着漂亮的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漂亮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她感激地笑了,笑得很灿烂。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女士被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决心“投桃报李”,她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商店。老板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顾客的喜爱。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编制:刘增辉 审核: 审批: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二)选择我论据时有哪些要求? 1.选择表达主题的论据

主题体现了写作的动机和目的,是文章的统帅,文章选取的作为论据的材料必须展开联想、想象调度出来的材料,与主题毫无关系的不多,因此应细加比较,精选出最能表达主题的典型论据来,而且论据和主题的关系不那么直接,但有助于丰富文章内容,也可入选。2.选择真实的论据

这里所说的真实指事实上的真实,即写作中选用的论据完全符合客观事实,包括细节。以事实论据来论证论点,事实论据必须真实而准确。

论据的真实性表现在作为论据的材料必须是典型的、普遍的,而不是片面的、个体的;所列举的事例体现社会的需求,体现客观规律等。3.选择相互结合的论据

一篇议论文需要的论据很多,所以要事例、事理结合,即使都是事例或事理,也要事例(事理)之间相互配合,达到用最少的论据表现最大的社会范围。4.选择新鲜的论据

有些文章,主题未必达到新颖、独到的要求,但如果论据新鲜,也常收到良好的效果。新鲜的论据首先来自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因此各种新闻体裁的文章,其论据应当是新鲜的,平时可以多看看这类文章。5.选择典型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即所列举的论据具有代表性和普通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通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至今,有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有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

三、在写作议论文时,如何恰当地使用论据?

(一)注意论据的侧重点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内涵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涵的要旨的细微差别。

(二)注意论据的保鲜期

(三)注意论据和论点的本质联系

(四)注意论据的多角度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第五篇: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资料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整理:一年级 宋安国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一节课讲解,两节课训练)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严峻: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对话打在课件上)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

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二、论据的选择

1、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举例讨论:

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的!

有同学以此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这两个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小结:

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因为运用论据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为支撑论点而运用的,为证明论点而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2、再举例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 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讲解: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举一大串, 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请大家看这段文字: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出示幻灯片)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这是近几年深受大家欢迎的小作家韩寒的《三重门》里的句子。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那么,他在这里讽刺什么呢?

学生作文论据陈旧!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鲜。

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5、真实

有一点值得提出的就是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不能胡编乱造;如果是虚假的,或个别事实不真实,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果。所以,列宁说,论点“应该设法根据正确的和不容争辩的事实来建立一个可靠的基础”(《统计学和社会学》,《列宁全集》第23卷)。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论据靠不往,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对此,我们丝毫马虎不得。

课堂练习:

假如以“只有懂理又懂文,成为全面发展之才,才能在事业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为论点,请在下面的论据中选出最好的。

A、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小喜欢文学。他写过几百首词,还写过散文和许多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他19岁,还是个初中毕业生,就写出了有独到见解又颇有文采的数学论文,引起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B、李时珍到35岁时,已读了几千种书,其中医药书籍800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

明确:选第一个。第二项没有扣住中心。

三、论据的使用 1、1、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我们应该明白,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简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叙代议。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练习: 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另外,有的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不突出重点和精华,不注意取舍,水分太多,有许多的叙述描写,有时还有详细的故事情节,文章几乎成了记叙文,使文章的论点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这是写议论文的大忌。议论文重在议论,不应重在记叙。事实材料的叙述要简明扼要,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说就行了。从头到尾地详尽描述,应该注意纠正。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叙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

2、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不少考生在叙例时千篇一律,陈词滥调,罗列材料,堆积词语,导致平淡寡趣、枯燥呆板。尽管所讲的道理千真万确,所用的语言却干瘪乏味。因此,在例子的表述上也应讲究技巧,下面仍以高考优秀作文为例加以简析。

(1)、层层堆叠,铺排有力。所举事例在性质、层面、角度或其他方面无任何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加,通常这种简单的例举应尽量避免,因为它对论证论点的普遍性帮助不大。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会变得相当有力。如: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了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一一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有意的铺排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如以上这一例子,排比举例简洁充分,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我们在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

(2)、正反对照,加强力度。这是例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举出彼此相反的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如以下文字,用周公、刘备的“兼听”与楚怀王的“偏听”对比来论证兴亡之道:

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

——浙江考生《情感与理智》

3、要学会分析论据。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中学生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中学生要想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学会分析论据。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分析论据的方法。

(一)、阐释分析法

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这一论据,随后作阐释分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只有经过阐释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二)、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含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是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斤之效。

(三)、评价分析法

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戒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

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和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

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

(四)、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手的一段分析: ……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孟子行为的原因,从人的社会属性的角度考虑,阐明了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发挥了事例的论证作用,直接论证了“近墨者黑”的必然性。

(五)、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例如《六国论》中的一段分析: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再如《说问》中的一段分析: 假如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能名垂千古,“著成信史照尘寰”?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婆婆请教,哪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的诗句?假如达尔文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呢?运用此法分析事例,可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练习

1、围绕“挫折磨砺人生”这个中心,选取两到三个论据,并运用适当的技巧表述出来。

2、在以上

2、再

2、在以上文字后补上一段说理的文字

五、写作训练

以《挫折磨砺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论据选择精当丰富,表述富于表现力。

下载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3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宽容的可贵,培养......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修改稿)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论据的类型,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教学重点】议论文论据的使用。 【教学难点】学会围绕论点和论......

    《学会宽容_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定稿

    学会宽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 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 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严峻:孔 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 皆非正论,不......

    我教【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我教【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上课,起立,坐下。) 同学们,高一语文必修(3)表达交流第三单元的写作话题是宽容。宽容是近几年社会上谈论比较多的话题,有人还在互联网上设立......

    学会使用和选择论据

    学会使用和选择论据 有关学会宽容的话题 选择论据的前提是要有论据 论据从何而来? 1,记忆与之相关的词语、俗语、格言 2,对该话题的含义解释包括辞典注解 3,阅读的课本文本论据......

    必修三《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含答案)

    必修三《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掌握论据的类型、选择、使用和论据的要求等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典型文章论......

    学会宽容__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_教学设计_教案(5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 学习根据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为证明论点服务。 注意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种......

    学会宽容 学习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生)[大全五篇]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案 备课人:郭小梅2014.3.19 学习目的与要求 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学习根据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