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植物的优缺点(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5 08:3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色素植物的优缺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色素植物的优缺点》。

第一篇:色素植物的优缺点

色素植物的优缺点、损害度及保护措施

色素植物优点:天然色素主要成份不但起着着色作用,且具有营养、保健、药效等功能,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保护作用。植物色素与合成色素相比有以下优点:对人体安全,不含毒素或毒素含量极小,有的还具有营养价值,如β—胡萝卜素。此外它还能更好的模仿天然物的颜色,着色的色调比较自然。

色素植物缺点:大部分的植物色素耐热、耐光、耐金属性能较差,随

pH值不同而变化,稳定性也较差,色调不稳定,难于与其他的不同天然色素混合调色。着色力不强。

保护措施:保护措施有如下,野生一年生草本植物收取2/3留下1/3做种子,以待来年继续收获,种植的一年生草本则留出种子区域,用以收获种子;若是多年生植物,则取茎留根,用以保证来年产量。

总之在色素资源开发利用当中,许多单位只注重开发,不注重保护,致使资源枯竭。故此我们应当尽量把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发展人工栽培。弥补天然资源的不足,以利于永续利用。

第二篇:秦汉时期匈奴族提取植物色素技术考略

秦汉时期匈奴族提取植物色素技术考略

A BRIEF RESEARCH ON THE TECHNIQUE OF EXTRACTING PlANT PIGMENT BY THE HUNS DURING THE QIN-HAN PERIOD

王至堂 撰(内蒙古大学化学系)

《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2卷第4期(1993年):355—359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12 No.4(1993)

内容提要:

本文依据中国史籍记载下来的一首匈奴歌谣,结合当时的民族习俗和有关的历史文献进行考辨,论证了在两个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匈奴族,已经掌握了提取植物色素的技术。该项技术使用了物理和化学方法,并包含了初步的酸碱知识。经过文化交流,曾对中原地区的染色业产生过巨大的促进作用。

Abstract

Based on a Hun folk song preserved in Chines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custom Of the Hun nationality and relevant historical documents,this article expounds and proves that over 2,000 years ago during the Qin-Han period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north and northwest of China,the Huns in particular,already grasped the technique of extracting plant pigment.The technique in question made us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and involved a preliminary knowledge of acid-base.Through cultural exchange,it play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greatly promoting the dyeing industry of the Central Plains.

一、匈奴歌谣及其历史背景

匈奴,也称“胡”,战国时游牧于河套地区及阴山一带,其政治中心在头瞒城(今内蒙古五原县西)。秦汉之际,冒顿单于乘楚汉相争之机,东破东胡,西攻月氏,北征丁零,南灭楼烦,控制了东至松辽平原,西至巴尔喀什湖,北至贝加尔湖,南至长城的广大地区。西元前200年,冒顿又攻晋阳(今太原),汉高祖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迎战,被冒顿围困于平城(今大同)达七天七夜,后用陈平计,向阏氏行贿,才得脱险(1)。此中的“阏氏”乃单于妻子之号,其谐音为“焉支”。

西元前121年,匈奴攻入土谷(今河北怀来),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短兵肉搏,大获全胜。同年夏,霍去病二次西征,出陇西、北地二千里,攻祁连山,大破匈奴军,俘获三万多人(2)。是时,匈奴有歌曰(3):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此歌失载于《史记》和《汉书》,首载于北凉人编《西河故事》,转记于唐朝开元年间的《史记正义》、《史记索隐》及唐末的《十道志》,也可见于宋朝的《乐府诗集》及明朝的《丹铅总录》。歌虽浅显,存疑颇多,注家纷纭,互有异同。由于匈奴族“毋文书,以语言为约束”,加之年远代湮,更使考据维艰。笔者不揣浅陋,襞绩补貂,从科技史角度,结合民族习俗和历史典籍,对此歌的后两句进行考辨。谬误处敬请中外各族方家教正。

二、“焉支山”及“焉支”考

据唐朝李泰的《括地志》载:“焉支山一名删丹山,在甘州删丹县东南五十里。”其中删丹”二字,现代写为“山丹”。又据《辞海》“焉支山”条目:“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有人据此推演,认为焉支山是以盛产山丹花而得名的,匈奴妇女又以此花做胭脂,用以美容。另有一说:“古匈奴女子喜欢浓颜粉装,她们从山上采摘山丹花叶子涂抹在脸上„„(4)”文中未注明出处,查阅典籍也均未找到此类记载。据考察,山丹花在中国北方山野随处可见,至今也并非罕物,而焉支山夹在祁连山与龙首山之间,乃“工”字之一竖。面积甚少,并非巨脉,与当时匈奴控制的广大地区内,产山丹花的地方相比,亦属微不足道,何能影响“颜色”之有无。可见“山丹花”之说不确。

又一说,焉支山的“焉支”二字,与“阏氏”、“胭脂”谐音,而“阏氏”(亦作“焉提”),“匈奴皇后号也”(5),或“匈奴名妻作‘阏氏’”(6)。据此,焉支山也可转意为“皇后山”或“美人山”,与现在的“神女峰”相类。失去美人或失去胭脂,都会“使我妇女无颜色”。可见,“匈奴歌”的后两句,本是语带双关的。从艺术角度来看,如此理解的确韵味深长。可是谐音终究是谐音,仍无法解释为何失去焉支山则失去了作为妇女化妆品的胭脂。

《史记索隐》引《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绯黄,采取其上英鲜者作烟肢,妇人将用为颜色。”(7)一语泄漏天机,原来是焉支山下盛产“红蓝”,其花可做“烟肢”,匈奴妇女“用为颜色”。所以,失去焉支山,无以采“红蓝”,无从做“烟肢”,当然“无颜色”了。

三、“烟肢”及“红蓝”考

“烟肢”,亦作“燕支”、“捻支”、“燕脂”、“臙脂”、“胭脂”、“烟脂”、“赤因脂”,是一种红色颜料,妇女用以涂脸颊或嘴唇。问题是为什么同一种东西,同样的发音,用汉字却有这么多的不同写法?其单字和组词均无实质语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概未收入,何以如此?合理的解释是,它们并不是古代汉语的原有辞汇,很可能是由西域引入的“外来语”,可能都是由匈奴语“焉支”派生的。

近代有一种称为“胭脂红”的颜料,又叫“虫红”,由干燥的雄性胭脂虫经化学处理而得,然而胭脂虫(Coccus cacti)原产墨西哥;还有一种名为“胭脂花”的,实指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原产南美洲。它们都不能与古代的“胭脂”列为同侪。

《习凿齿与燕王书》所记的,产于焉支山并用以做胭脂的“红蓝”,是“红蓝花”的简称,也称“红花”。据北宋寇宗奭《图经衍义本草》:“红蓝花生凉汉及西域,一名黄蓝,《博物志》云,张骞所得也。”(8)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也曾引张华《博物志》:“黄蓝,张骞得自西域。”(9)再据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红花,《博物志》曰张骞得种于西域,一名红蓝,一名黄蓝,以其花似蓝也,„„”由于张华《博物志》原书已佚,今本由后人搜集而成,因而在今本《博物志》中找不到赵彦卫和徐光启的引文,可能系后人搜集遗漏所致。对照《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I》:“红花,喜温暖干燥气候,耐旱,耐寒,耐盐碱,适于阳光充足,地势高燥,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栽培,„„”这正是地处河西走廊的焉支山地区的自然环境之写照,可为今本《博物志》补遗旁证。

西晋崔豹撰于西元3世纪的《古今注》卷下谓:“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10)五代后唐的马缟撰于10世纪的《中华古今注》卷中却说:“燕脂„„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11)两种说法很不一致。再看明末张自烈撰于17世纪的《正字通》:“红蓝即红花,北方有焉支山,山多红蓝,北人采其花染绯,取英鲜者为燕脂,故单于妻号阏氏,音焉支。红蓝„„一名黄蓝,《博物志》云张骞得种于西域也。”(12)这显然又与习凿齿及崔豹唱和,而与马缟相抵。为此,查阅古代植物志、地方志及货殖之类文献,均未发现燕地出产红蓝的记载。况且,燕国故地现在也无此野生植物。模拟实验证明,红蓝花色素,有红有黄,以黄为主。若不经分离,如马缟所言,直接取其花汁凝缩为膏,则颜色最初似土,后以棕褐如酱,非朱非黛,不嫩不艳,很难为妇女作“桃花妆”或“飞霞妆”。故不取马缟之说,乃以崔豹及张自烈之说为准,并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I》作结:“红花(Carthanus tinctorius),菊科,红花属,草本,又名红蓝花,草红花。„„中国早在汉代即由张骞由西域引进。”

依据《史记‧大宛列传》推算,张骞两度出使西域的时间是西元前138年至西元前126年,以及西元前119年,而产生“匈奴歌”的时间当是西元前121年。如此可知,张骞引入红蓝花与汉朝攻占焉支山,都在西元前2世纪末。显然,匈奴人以红蓝花做胭脂的历史会比这更早些。焉支山原属月氏,在秦末才归属匈奴,可以推想,在秦汉时期,不独匈奴,而且包括月氏在内的西北部少数民族,都可能掌握过此种技术。

四、提取色素技术考

匈奴人无文字,“匈奴歌”可见于《史记正义》、《史记索隐》以及许多汉文典籍之中,此歌虽字字珠玑,但也无法直接从中考证其制作胭脂的方法。“解铃还需系铃人”,还是引种红蓝花的张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曾被匈奴招婿,居留十二载。在此期间,他可能多次见过他的“胡妻”及别的“胡妇”如何制作胭脂。耳濡目染,即使并不参与,也会记住其方法。张骞归汉时,不但带回了“红蓝”和“胭脂”,而且带回了他的“胡妻”和“胡奴”(13)。由此推想,他们已完成了从种植到制作的“成套技术引进”。汉人从他们那里学会了这套技术,因地制宜并发扬光大,以致后来写成了文字(14)。这些汉文古籍就可作为考证的原始根据,再结合当时匈奴人的民族习俗及地理环境,进行综合考察,就不难追朔到匈奴人提取植物色素的具体方法。

据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杀花法:摘取即碓捣使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更捣,以粟饭浆清而醋者淘之,又以布袋绞汁即收取染红勿弃也。绞讫着瓮中,以布盖上,鸡鸣更捣以栗令均,于席上摊而曝干,胜作饼,作饼者,不得干,令花浥郁也。”同书又记“作燕支法”:“预烧落藜、藜、藿及蒿作灰[无者即草灰亦得],以汤淋取清汁,揉花[十许遍,势尽乃生],布袋绞取纯汁着瓮器中,取醋石榴两三个(引者按:《天工开物》中用乌梅水),擘取子,捣破少着粟饭浆水极酸者和之,布绞取沈,以和花汁[若无醋石榴者,以好醋和饭浆亦得,若复无醋者,清饭浆极酸者亦得,空用之],下白米粉大如酸枣[粉多则白],„„痛搅,盖冒至夜,泻去上清汁至淳处止,倾着白练角袋子中悬之,明日干浥浥时,捻作小瓣如半麻子,阴干之则成矣。”(15)记述如此详细,真乃考据者之大幸!

按现代化学知识解释:红蓝花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其中红色素只占0.3-0.6%,而黄色素却占20—30%(16)。若不分离,则色不纯正。红色素不溶于酸,可溶于碱,故先用

酸性溶液将红色素沉固于花中,绞出黄色素。做胭脂时,则先用碱性溶液(草木灰水,内含碳酸钾)浸取,溶出红色素(红花醌苷,Carthamone,C21H20O11)。再加入过量的酸性溶液(醋石榴、乌梅、醋、酸饭汤)中和,便把红色素单独沉淀出来了。如此反复操作几次,便可将黄色素全部除尽,得到颜色纯正、极为艳丽的红色素。捻成小饼即为胭脂。这是典型的化学中和反应和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

这些操作显然未必是当初匈奴人作胭脂的原法,现在只要再考察一下游牧民族的习俗和自然环境,就不难还原了。问题集中在匈奴人用的是什么酸和什么碱?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只要再查一查司马迁的《史记》,就迎刃而解了。

先考证用什么酸。《史记‧匈奴列传》记:匈奴人“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美也。”由此可知,其无“粟饭”,当然也无“粟饭浆清而醋者”。《史记索隐》注:“湩,乳汁也”。“酪”,是用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此外还有“干酪”(现代蒙语称为“胡酪得”),是将脱脂后的乳汁,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自然酸化,极酸时,胶体破坏,酪蛋白凝结成块,过泸和干燥后就得“干酪”。泸出的清液(现代蒙语称为“泻拉斯”)中含丰富的乳酸(α—羟基丙酸),用以加工红蓝花自然又好又方便,中原地区无此物,不得已才代之以酸米汤。当然也不能排除匈奴人使用“醋石榴”(即酸石榴)的可能性,因为石榴原产波斯,也是经西域才传到中国的。

再考证用什么碱。《史记‧匈奴列传》记:“汉议击与和亲孰便。公卿皆曰:‘„„匈奴地,泽卤,非可居也。和亲甚便。’”岂知正是多泽之地,其卤之中富含天然碱(碳酸钠),甚至从附近地表的泛白之处也可轻易得之,简直像尘土一样平常。在匈奴故地,东起黑龙江、吉林、西至新疆的哈密及阿尔泰山麓,中间包括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也包括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一带,几乎到处都有天然碱湖(17)。仅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天然碱蕴藏量即达2000万吨,历来以张家口作为销往内地的集散地,故以所谓“口碱”而名闻遐迩。天然碱溶于水,可得清澈透明的碱性溶液,远比草木灰为好。可能因汉地得之不易,而求其下,代之以草木灰。

通过上述分析,当初匈奴人制作胭脂的技术便可见端倪了:先用制干酪时泸出的乳酸汁处理红蓝花,分离出黄色素。然后用天然碱溶液,溶出红色素。再加入过量的乳酸汁(“泻拉斯”),中和天然碱,并使红色素沉淀出来。如此反复进行中和反应,就把黄色素分离干净,就得到艳丽、纯正的胭脂了。由于所用的酸和碱都比《齐民要术》所用的好,因此,匈奴胭脂很可能比汉胭脂的品质更好。

仿照当年匈奴人制作胭脂的方法,我作了模拟实验:原料是干燥的红蓝花(蒙语名“古日呼木”),自然酸化的牛奶,内蒙古伊克昭盟出产的天然碱;用具是粗瓷大碗,兽骨筷子,粗纺毛布;实验条件是常温常压;实验所用的天然碱溶液按0.1M配制,其PH值为11.6,牛奶自然酸化后得到的乳酸汁,其PH可达2.5左右,二者的酸碱度正好匹配。实验结果,只需两次溶解及两次沉淀,即可得到艳如桃花的胭脂。同时得到嫩如蛋黄的黄色素。令人喜出望外的是,还制得了两种副产品,即乳香四溢的奶油和干酪。

中原地区,早有许多植物可做染料,例如茜草、栀子、蓼蓝等。《诗经‧小雅‧采芑》篇有:“路车有奭”,《正义》注为:“彼茅搜染为奭,故知赤貌也。”茅搜即茜草,在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都有分布,是中原地区染色业的主要原料。而红蓝花引入中原以后,它就由涂

面用的“胭脂”,成长为染色业的“娇娘”,不久就成了著名的经济作物(还可入药),与原有的栀子、茜草平分春色,竟达到不辨彼此的程度了,以致不少人将“茜”与“红蓝”及“红蓝花”混为一谈。(18)西汉时期,有的人家种植栀茜和红蓝花竟达千亩,以成巨富,“此其人与千户侯等。”(19)足见红蓝其盛!后又东渐日本,亦足见彰施之远!

注释:

(1)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2894页。

(2)同上,第2908页。

(3)张守节:《史记正义》,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第110卷,第2909页。

(4)《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1988年第2期,第87页。

(5)颜师古:《汉书注》,见《汉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3749页。

(6)(7)司马贞:《史记索隐》,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第2889页。

(8)苏颂:《图经本草》草部第七,胡乃长等辑复本第221页,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9)《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047册,第574页。

(10)崔豹:《古今注》,见《古今逸史》,景明刻本,第九集,卷之下,第4页。

(11)马缟:《中华古今注》,见《古今逸史》,景明刻本,第十集,卷中,第4页。

(12)张自烈:《正字通》,廖百子先生辑,芥子园重镌,第二函,第124页。

(13)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3159页。

(14)贾思勰:《齐民要术》;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15)《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730册,第63页;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农业出版社,1982年,第263页。

(16)中科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三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年,第317页。

(17)侯德榜:《天然碱》,化学工业出版社,1959年,第1—19页。

(18)司马贞:《史记索隐》,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第3273页;裴骃:《史记集解》,见《史记》,第3273页。

(19)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3272页

第三篇: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 色素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预习教材→提出质疑(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合作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来学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促使学生分工合作,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

二、教材分析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及解读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能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形成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简述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和作用光谱;要求教师能直到学生做好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索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应该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叶绿素吸收光谱的实验。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在本册教材第3章中又学习了细胞结构,至此,学生已经具备进一步学习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和光合作用原理的知识基础和兴趣。通过本册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实验方面已经有了对照、对比、变量的概念,在“证明某一种或某几种无机盐是某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中对实验设计有了接触,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对探究的方法、步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基础和实践,初步具备了探究的一般能力。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已经能进行研磨和过滤等操作,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或者借助录像给予直观的认识。本节课涉及到许多理化知识,如各种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光的色散现象和色素的吸收光谱,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解释。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通过质疑、创新设计,初步掌握对照实验的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和质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做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和谐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借助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分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借助实验的自我评价,形成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五、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和色素的提取。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复习有关实验设计和探究方法的知识;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就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尽可能多地提出质疑并找到答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

实验的材料用具除了书本列举的之外,再补充胡萝卜的叶子、烘干的菠菜叶(学生也可以自带绿叶);为了节省时间,课前准备好滤纸条,配制好层析液。课后的探究可根据学生要求和实验室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学生对材料用具的要求。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供数据,使学生理解绝大多数生物的能量之源是太阳能,引出课题。然后提问:

1、绿色植物以什么方式固定光能?

2、植物靠什么物质去捕获光能的?(出示玉米正常苗和白化苗图片)

3、出示绿色和黄色的菠菜叶,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是否只含叶绿素? 通过创设情境、层层设疑,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研究兴趣。

(二)、新课学习

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色素的种类 △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通过预习,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原理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学生实验前,教师可让学生先提出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再针对问题作出解释,或者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来解决疑问,教师也可对实验原理和步骤进行简要说明。一般来说,学生会有这些问题: 1、菠菜是教材推荐的实验材料,那么能否用其他的实验材料?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材料呢?

2、为什么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个角?如果不剪去会怎么样呢? 3、为什么要重复画线?如果只画一次会怎么样呢?

4、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如果接触了又会怎么样呢?

本实验是一类提供方法步骤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引导启发,自己大胆的设计实验。因为前面已经有了实验设计的知识基础和探究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只是提供建议,切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方向。但是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完成一项探究,教师应规定每个小组只能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而且对照组必须与书本提供的操作完全一致(以保证完成教材要探究的问题)。

学生通过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势必会产生采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来探究问题的迫切愿望。考虑到实验中的一些步骤如画滤液细线学生从来没有接触到过,为了使学生能准确、顺利地完成自主性实验操作,在学生实验前教师可进行演示实验或放映有关实验过程的录像。△实验操作、合作探究:

学生合作实验,教师观察指导。因为考虑到时间,教师要求学生两个人为一组,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并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教师边巡逻指导,边给予人文关怀,提醒:层析液中的丙酮有毒且易挥发,所以实验应在通风条件下进行,分离色素时必须用棉塞塞紧试管口,实验结束后必须用肥皂洗手,废料必须倒在废液缸里;实验后色素保存备用。△表达和交流。

1、与其他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以及提出新的问题。

(1)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其排列顺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2)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析,得出本小组探究问题的结论,如为什么要重复画线,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2、听取其他小组的质询,以及进行必要的答辩、反思和修改。进一步探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发现新的问题,如:(1)绿叶中水分的存在会影响实验效果,有没有方法可以降低叶片中水的含量呢?

(2)用研磨的方法提取色素时,必须加入碳酸钙保护叶绿体中的色素,从而导致毛细吸管容易堵塞,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提取色素的方法?

(3)滤液细线很难画直、画匀,那有没有有方法既可以达到这些要求,又可以提高色素的浓度呢?

(4)滤液细线很难画,能不能换一种方法,不用画直线也能使色素分离呢? „„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或者利用网络,设计实验解决新问题。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评价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通过评价,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发展。

通过这一步教学,学生不仅完成了色素种类的探究,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解决了课本中提出的“不能”、“注意”的原因,从中找到成就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会大有提高。

实验:色素的吸收光谱

色素的功能 将色素溶液放在阳光和三棱镜之间,从连续光谱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并给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从而得出色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通过实验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看图,提高了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然后给出问题:温室或大棚中指蔬菜时,应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薄膜或补充光源?通过联系生产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过渡:这些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什么部位呢?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课件展示:叶绿体的结构。要求学生联系细胞器的内容学习。资料分析:恩格尔曼实验。得出叶绿体的功能,并讨论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通过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总结

总结叶绿体的功能,具有这些功能的结构基础。那么,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合作用探索的历史。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一下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既是总结,也是布置预习作业,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意愿。

八、知识结构:

九、作业设计 1、课堂巩固:

(1)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如果将一瓶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就会出现一些黑色条带,这些条带应位于()

A、绿光区 B、红橙光区和绿光区

C、蓝紫光区和绿光区 D、红橙光区和蓝紫光区

(2)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看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的色素是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B、黄色的叶黄素 C、蓝绿素的叶绿素a D、黄绿色的叶绿素b(3)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试回答:

①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②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③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课外探究:学生根据在实验中提出的疑问,课后设计实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十、问题研讨

1、查阅资料时发现,很多教师在上新课程的时候,补充了许多老教材里面的知识,如:用丙酮提取色素,色素的功能为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老教材内容的补充有没有必要?

2、教师如何在有限的一节课内组织好教学,让学生既能获得一些陈述性知识,又能习得实验设计的程序性知识,并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合作实验时,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成了旁观者,整个实验都有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而实验后小组间交流时,发言的代表也往往是几个成绩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如何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探究中来?

第四篇:2018高中生物第四章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41植物色素的提取素材中图版1!

4.1 植物色素的提取

——秦汉时期匈奴提取植物色素技术考略

一、匈奴歌谣及其历史背景

匈奴,也称“胡”,战国时游牧于河套地区及阴山一带,其政治中心在头瞒城(今内蒙古五原县西)。秦汉之际,冒顿单于乘楚汉相争之机,东破东胡,西攻月氏,北征丁零,南灭楼烦,控制了东至松辽平原,西至巴尔喀什湖,北至贝加尔湖,南至长城的广大地区。公元前200年,冒顿又攻晋阳(今太原),汉高祖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迎战,被冒顿围困于平城(今大同)达七天七夜,后用陈平计,向阏氏行贿,才得脱险(1)。此中的“阏氏”乃单于妻子之号,其谐音为“焉支”。

公元前121年,匈奴攻入土谷(今河北怀来),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短兵肉搏,大获全胜。同年夏,霍去病二次西征,出陇西、北地二千里,攻祁连山,大破匈奴军,俘获三万多人(2)。是时,匈奴有歌曰(3):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此歌失载于《史记》和《汉书》,首载于北凉人编《西河故事》,转记于唐朝开元年间的《史记正义》、《史记索隐》及唐末的《十道志》,也可见于宋朝的《乐府诗集》及明朝的《丹铅总录》。歌虽浅显,存疑颇多,注家纷纭,互有异同。由于匈奴族“毋文书,以语言为约束”,加之年远代湮,更使考据维艰。笔者不揣浅陋,襞绩补貂,从科技史角度,结合民族习俗和历史典籍,对此歌的后两句进行考辨。谬误处敬请中外各族方家教正。

二、“焉支山”及“焉支”考

据唐朝李泰的《括地志》载:“焉支山一名删丹山,在甘州删丹县东南五十里。”其中删丹”二字,现代写为“山丹”。又据《辞海》

“焉支山”条目:“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有人据此推演,认为焉支山是以盛产山丹花而得名的,匈奴妇女又以此花做胭脂,用以美容。另有一说:“古匈奴女子喜欢浓颜粉装,她们从山上采摘山丹花叶子涂抹在脸上„„(4)”文中未注明出处,查阅典籍也均未找到此类记载。据考察,山丹花在中国北方山野随处可见,至今也并非罕物,而焉支山夹在祁连山与龙首山之间,乃“工”字之一竖。面积甚少,并非巨脉,与当时匈奴控制的广大地区内,产山丹花的地方相比,亦属微不足道,何能影响“颜色”之有无。可见“山丹花”之说不确。

又一说,焉支山的“焉支”二字,与“阏氏”、“胭脂”谐音,而“阏氏”(亦作“焉提”),“匈奴皇后号也”(5),或“匈奴名妻作‘阏氏’”(6)。据此,焉支山也可转意为“皇后山”或“美人山”,与现在的“神女峰”相类。失去美人或失去胭脂,都会“使我妇女无颜色”。可见,“匈奴歌”的后两句,本是语带双关的。从艺术角度来看,如此理解的确韵味深长。可是谐音终究是谐音,仍无法解释为何失去焉支山则失去了作为妇女化妆品的胭脂。

《史记索隐》引《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绯黄,采取其上英鲜者作烟肢,妇人将用为颜色。”(7)一语泄漏天机,原来是焉支山下盛产“红蓝”,其花可做“烟肢”,匈奴妇女“用为颜色”。所以,失去焉支山,无以采“红蓝”,无从做“烟肢”,当然“无颜色”了。

不参与,也会记住其方法。张骞归汉时,不但带回了“红蓝”和“胭脂”,而且带回了他的“胡妻”和“胡奴”(13)。由此推想,他们已完成了从种植到制作的“成套技术引进”。汉人从他们那里学会了这套技术,因地制宜并发扬光大,以致后来写成了文字(14)。这些汉文古籍就可作为考证的原始根据,再结合当时匈奴人的民族习俗及地理环境,进行综合考察,就不难追朔到匈奴人提取植物色素的具体方法。

据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杀花法:摘取即碓捣使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更捣,以粟饭浆清而醋者淘之,又以布袋绞汁即收取染红勿弃也。绞讫著瓮中,以布盖上,鸡鸣更捣以栗令均,于席上摊而曝干,胜作饼,作饼者,不得干,令花浥郁也。”同书又记“作燕支法”:“预烧落藜、藜、藿及蒿作灰[无者即草灰亦得],以汤淋取清汁,揉花[十许遍,势尽乃生],布袋绞取纯汁著瓮器中,取醋石榴两三个(引者按:《天工开物》中用乌梅水),擘取子,捣破少著粟饭浆水极酸者和之,布绞取沈,以和花汁[若无醋石榴者,以好醋和饭浆亦得,若复无醋者,清饭浆极酸者亦得,空用之],下白米粉大如酸枣[粉多则白],„„痛搅,盖冒至夜,泻去上清汁至淳处止,倾著白练角袋子中悬之,明日干浥浥时,捻作小瓣如半麻子,阴干之则成矣。”(15)记述如此详细,真乃考据者之大幸!

按现代化学知识解释:红蓝花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其中红色素只占0.3-0.6%,而黄色素却占20—30%(16)。若不分离,则色不纯正。红色素不溶于酸,可溶于碱,故先用酸性溶液将红色素沉固于花中,绞出黄色素。做胭脂时,则先用碱性溶液(草木灰水,内含碳酸钾)浸取,溶出红色素(红花醌苷,Carthamone,C21H20O11)。再加入过量的酸性溶液(醋石榴、乌梅、醋、酸饭汤)中和,便把红色素单独沉淀出来了。如此反复操作几次,便可将黄色素全部除尽,得到颜色纯正、极为艳丽的红色素。捻成小饼即为胭脂。这是典型的化学中和反应和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

这些操作显然未必是当初匈奴人作胭脂的原法,现在只要再考察一下游牧民族的习俗和自然环境,就不难还原了。问题集中在匈奴人用的是什么酸和什么碱?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只要再查一查司马迁的《史记》,就迎刃而解了。

先考证用什么酸。《史记·匈奴列传》记:匈奴人“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美也。”由此可知,其无“粟饭”,当然也无“粟饭浆清而醋者”。《史记索隐》注:“湩,乳汁也”。“酪”,是用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此外还有“干酪”(现代蒙语称为“胡酪得”),是将脱脂后的乳汁,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自然酸化,极酸时,胶体破坏,酪蛋白凝结成块,过泸和干燥后就得“干酪”。泸出的清液(现代蒙语称为“泻拉斯”)中含丰富的乳酸(α—羟基丙酸),用以加工红蓝花自然又好又方便,中原地区无此物,不得已才代之以酸米汤。当然也不能排除匈奴人使用“醋石榴”(即酸石榴)的可能性,因为石榴原产波斯,也是经西域才传到中国的。

再考证用什么碱。《史记·匈奴列传》记:“汉议击与和亲孰便。公卿皆曰:‘„„匈奴地,泽卤,非可居也。和亲甚便。’”岂知正是多泽之地,其卤之中富含天然碱(碳酸钠),甚至从附近地表的泛白之处也可轻易得之,简直象尘土一样平常。在匈奴故地,东起黑龙江、吉林、西至新疆的哈密及阿尔泰山麓,中间包括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也包括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一带,几乎到处都有天然碱湖(17)。仅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天然碱蕴藏量即达2000万吨,历来以张家口作为销往内地的集散地,故以所谓“口碱”而名闻遐迩。天然碱溶于水,可得清澈透明的碱性溶液,远比草木灰为好。可能因汉地得之不易,而

第五篇:优缺点

1、优点:关心集体、关心同学

缺点:不善于言谈

2、优点: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创新精神

缺点:做事不够细心

3、优点:容易相处,能吃苦

缺点:不够自信

4、优点:勤奋好学,热心帮助同学

缺点:缺乏生活常识,经历少

5、优点:做人真诚,做事认真负责

缺点:有时给自己过大压力,急于求成6、优点:喜欢与人交往,善于组织策划活动

缺点:不经常锻炼身体

7、优点:积极务实,勇于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

缺点:学习的自觉性不够

8、优点:实事求是,委婉中和,会以旁人眼光客观评价事物

9、优点:为人正直,心得善良

10、优点:有骨气,能坚持原则

11、优点:好学习,喜欢看各种不同的书籍

12、优点:适应能力强,对生活不挑剔

1.该生学习勤奋刻苦,有较强的自制能力,但有时比较缺乏自信

2.该生善良纯朴,乐于助人,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3.该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做事认真负责,绝不马虎

4.该生热情真诚,团队意识强,时间观念强

5.该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该生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团结同学

7.该生思维活跃,谦虚稳重,待人真诚热情,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有时过于怕生,不够勇敢,自信

8.该生热爱生活,学习优秀,孝敬父母,关心朋友同学

9.该生好学上进,乐观,善良,宽容,诚信待人

10.该生是个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坚强乐观,尽职尽责,会为完成自己的梦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11.该生有较好的自律能力,善于学习思考,对感兴趣的事物具有探索精神

12.该生为人亲切友好,易于相处

1、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创新精神。

2、乐于助人,善于团结同学,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3、在学习上刻苦专研,对工作认真负责,热心帮助同学。

4、该生善于思考,为人诚恳,待人热情。

5、在学习方面刻苦勤奋,学习成绩优异。

6、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动手能力,工作踏实负责。

7、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善于与人交流沟通。

8、乐于帮助他人,关心同学。但是有时不够细心。

9、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有较强的执行力,能很好的完成各项工作。

10、该生表达能力较强,有很强的上进心,思想积极,做事认真、主动、有条理。

11、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较强的辨别力和敏锐性。

12、生活上能吃苦耐劳,为人踏实,集体荣誉感强。但是有时不够耐心。

1.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创新精神。

2.容易相处,责任心强,关心集体,学习勤奋刻苦,性格上比较坚强

3.还算比较能吃苦,有时候执着

4.5.6.7.对朋友很仗义,很真诚,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善于学习,但对自己信心不足 关心同学,关心集体,为人热情大方 性格上比较坚强,自制力也较好

8.团结同学,工作积极负责认真

9.能够积极学习,向老师、同学请教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10.在生活当中热爱集体,团结同学

11.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

12.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

下载色素植物的优缺点(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色素植物的优缺点(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缺点

    优点: (1)能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各个会议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政治方面把握、辨别力、敏锐性等。 (2)学习刻苦努力,成绩......

    优缺点

    优缺点: 优点1:对工作很有热情, 每天都要求自己保持干劲十足的样子,做事亲力亲为,要求把事情做到最好。 缺点:有时候心肠太软。 尽管好心肠可以被说成是一个优点, 但是作为管理者......

    欧盟食用色素编号中英文对照

    欧盟食用色素编号Riboflavin, Riboflavin-5'-phosphate核黄素Quinoline Yellow喹啉黄Sunset Yellow FCF, Orange Yellow S 日落黄Azorubine, Carmoisine 偶氮玉红、淡红Ponc......

    教你认识什么是色素斑

    教你认识什么是色素斑.txt看一个人的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的朋友。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教你认识什......

    加入绿色素的黑色橡胶

    加入绿色素的黑色橡胶 在拿到轮胎的时候,我曾惊讶于轮胎胎面的硬度比想象中的要软很多,作为一款主打绿色、长寿命的轮胎,如此柔软的胎面硬度会不会制约它在油耗、噪声等方面的......

    个人优缺点

    个人优缺点 本人xxx,xxx大学xxx学院20xx级xxx专业学生。人生,是一个过程,没有终点,只要是真实的和属于自己的,就是最美好的。来到大学也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学习和工作中......

    自我介绍优缺点

    自我介绍优缺点自我介绍优缺点 篇1大家好!我的可是你想知道的,好吧,那我就告诉你。它是——李xx。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很酷呢?当然我的性别就不用我说了,大家应该就能猜到。那么,告......

    个人优缺点

    个人优缺点解析 1、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此点可能与生俱来,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正直、善良,需更多让他人去评价。在生活中我一直坚持“宁可人负我,不让我负人”。 2、有骨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