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教案_第三讲

时间:2019-05-15 08:3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37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教案_第三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37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教案_第三讲》。

第一篇:137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教案_第三讲

第三讲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一、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逻辑结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本章论述的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世界观基础,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之中,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与发展。

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进行了深刻阐述,在空间上展开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解是理解全章内容的一把钥匙,也是理解整个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第二节阐述了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重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而在时间上呈现出党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历史轨迹。第三节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进行阐述,并且对如何做到这种辩证统一和处理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统一思想的关系做了探讨。如果说前两节是在理论上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进行阐述的话,那么,本节则是进一步说明它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第四节强调了“与时俱进”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以及对我们党保持其先进性的关键作用。

四节内容在逻辑上由空间到时间,由理论到实践,由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到重新确立再到发展创新,思路清晰,层层深入。

二、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展开论述,全章共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 ⒈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

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要从教条主义、错误的观念和“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努力开拓进取;就是在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⒉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最根本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

⒊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⒈毛泽东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毛泽东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后来,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受到“左”的思想和教条主义的冲击。

⒉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为了冲破禁区,打开局面,邓小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始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邓小平理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⒋党的十六大把“与时俱进”的精神贯彻到党的思想路线之中。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⒈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作了全面分析。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实事求是的根本体现是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愿望与首创精神;要做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确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把握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要处理好主观预想与实际需要、实际可能的关系,处理好敢闯和敢试与从实际出发的关系;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要处理好外地经验与本地实情的关系。调查研究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本过程,也是防止和克服主观主义的有效方法。

⒊对如何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作了论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统一思想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统一思想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思想的前提和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统一思想是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所领导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不断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就成为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要实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统一思想的统一,关键是要对马克思主义有科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如何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一是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个别具体结论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主要论述了以下基本观点:

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党要真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决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

⒉创新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坚持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创造的观点,实践、发展和创造是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发现和认识规律,是时代赋予的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更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发展。

⒊与时俱进是党坚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

党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上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发展自身的理论与实践。

三、理论研讨与现实思考

(一)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

邓小平对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 ⒈第一次明确将实事求是规定为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首创了实事求是理论,并且首次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在革命实践中也明确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但是,他并没有在理论上将党的思想路线明确概括为实事求是,没有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完整的理论表述。邓小平深刻反思了建国以来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深感到实事求是对党、对中华民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他倡导并第一次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概括,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还将党的思想路线的各部分进行了阐述,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起点,“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特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途径,这一切的核心是实事求是。邓小平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素合乎规律地、有序地组成了严密的结构,使党的思想路线有一个完备的理论形态。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在实践上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⒉第一次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邓小平精辟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出发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央党校的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之所以将实事求是提高到无产阶级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基础及毛泽东思想精髓、出发点、根本点、活的灵魂的高度,就是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结合在一起。他反复强调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仅是哲学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邓小平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问题。

⒊在反对思想僵化,倡导解放思想中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是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而邓小平恢复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则是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在反对思想僵化,倡导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对立面是主观主义,而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是教条主义,教条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唯上、唯书、,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就其本质而言,教条主义也是一种思想僵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事求是思想的对立面有两个,一个是主观主义,一个是思想僵化。主观主义主要表现为对国家政治形势估计失误,夸大了阶级斗争,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违背了经济规律。而思想僵化则主要表现为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表现为不能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就其本质而言,思想僵化也是一种教条主义。因此,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倡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思想僵化,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但是,解放思想的口号是由邓小平首先明确提出来的。邓小平一复出就向人们发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伟大号召,强调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在这里,邓小平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解放思想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的依据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关键也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先声,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就必须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既防止思想僵化又防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倾向。邓小平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实事求是思想具有批判的、革命的意义,更充满生机和活力。

⒋邓小平把正确对待领袖作为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方面。邓小平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不仅从正确运用理论的角度,反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条化,而且也从理论和理论创造者本身的角度,反对把无产阶级领袖及其理论神化。因此,在邓小平那里,贯彻实事求是不仅包括正确运用理论的问题,而且还包括正确对待理论和理论创造者本身的问题。在如何实事求是地对待革命领袖及其理论的问题上,邓小平坚持两种正确态度:第一,反对个人崇拜、个人迷信,坚持领袖是人不是神。毛泽东逝世后,当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受到极“左”错误的严重束缚时,邓小平就给党中央写信,表示了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切哀悼,严肃地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全面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用完整的准确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这在当时需要多么大的政治勇气和清醒的理论头脑!根据邓小平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突破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条式的理解。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正确的,在现有条件下仍然适用的原理,也必须灵活运用,与实际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扬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的结论,代之以符合新的历史条件的新结论;剔除附加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错误成份;区别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观点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摒弃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开放的体系,它只是给人们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而决不是认识真理的终结。它从不把自身视为超时空超历史的绝对真理,而是强调要在历史的时空中超越自身,突破局限,永葆活力。因此,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领袖本身,正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生命力之所在。第二,反对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始终坚持: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要从集体责任出发分析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邓小平对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不仅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而且坚决顶住了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不仅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且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路线,并运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作者:林宇宏 参见吴圣苓等主编《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赋予党的思想路线新的内涵。国内外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路线,才能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方针政策,引导革命、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贯彻于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的伟大贡献之一,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左”的路线严重破坏的形势下,重新恢复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反复强调全党要增强坚持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并结合跨世纪改革和建设的新实践,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新概括和新阐述。

⒈坚持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做到“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落脚点。对待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这是党的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只能是时代提出的崭新课题,现实需要回答的实际问题,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就是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落脚点。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这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同时,也要自觉防止事务主义、经验主义,学会并善于对实际问题做理论思考,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和创造,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客观生活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近一百年来,这种变化越来越剧烈和深刻。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变化、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发现和认识新的规律,是时代提出的永恒课题。

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思想路线方面特别强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为在新世纪里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创新,推动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向前发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创新问题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深刻总结和概括了创新的意义。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人民出版社,2001,第46页)二是全面论述了创新的内涵。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认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三是把“创新”看作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的高度去理解创新问题,使其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内容。

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衡量和检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新世纪,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思想认识、方针政策和具体工作,看其是否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符合的就坚持,不符合的就纠正。

(三)“十六大”精神与党的思想路线创新。

⒈“创新”是“十六大”精神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从《江泽民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到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新《党章》”)都始终贯穿着“创新”的精神。《报告》所提出的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报告》第1页)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创新”二字,但其中包含的创新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报告》在总结十三年来的宝贵经验时,第一条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特别强调了坚持与发展理论的辩证关系: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报告》第7页)《报告》在谈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对创新问题讲得最多,把与时俱进看作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报告》第12页)在这一部分还强调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报告》第12页)

⒉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

通过对“与时俱进”的阐述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在过去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后面又加上了“与时俱进”四个字,什么叫做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报告》第12页)在1980年12月25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真正坚持党正确的认识路线、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一致性,体现了辩证法和唯物论的有机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如果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要求人们从旧的、教条主义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话,那么,“与时俱进”则更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更注重要求人们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理论的发展、创新和实践的进步、创造。但这种发展又不是脱离实际的发展,而是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去寻求发展。

把党的思想路线与“创新”范畴联系起来,用“创新”范畴突出党的思想路线的精神实质。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报告》第13页)在新《党章》中,党的思想路线是这样表述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新《党章》)在这里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创新”范畴,但全面贯彻了创新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党章》原文)怎样做到思想路线的创新?《报告》号召人们要做到三个“解放出来”: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报告》第13页)《报告》特别强调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报告》第13页)统一思想就是要统一到党的思想路线上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

⒊思想路线创新是一切创新活动的“灵魂”。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报告》第12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报告》第12—13页)

四、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⒈邓小平理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答:AB)。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为人民服务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E、发展是硬道理 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是(ABCDE)。A、尊重群众

B、尊重实践 C、确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

D、处理好主观预想与实际需要、实际可能的关系 E、注重调查研究

⒊坚持与时俱进就是(ABC)。

A、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B、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C、要用理论创新来带动各方面的创新

D、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方法进行修改、完善 E、要不断改变我们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

⒋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ABCDE)

A、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B、不大大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C、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D、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E、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二)辨析题

⒈从一定意义上说,解放思想也就是实事求是。

答:正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为哲学基础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一致性,体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本本、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解放思想就是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使我们的思想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真正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总之,越是解放思想,就越要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会走入主观主义的歧途。

⒉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源泉。

答:正确。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句话用到一个民族也同样是正确的,对于当代的中华民族尤其是如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创造的观点,实践、发展和创造是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发现和认识规律,是时代赋予的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更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发展。

(三)问答题

⒈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与意义? 解放思想是针对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和个人迷信等错误倾向提出来的。“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9页)“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毛泽东曾经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作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江泽民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基本观点,根据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经济、科技竞争与迅速发展的形势,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并对与时俱进的内涵与作用进行了明确界定,从而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更明确的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发展的哲学基础;其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再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在邓小平理论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最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

⒉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同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始终,是这一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钥匙。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分析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作出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的新判断;总结了以往在经济建设和生产关系改造方面超越历史阶段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的新判断。这两大判断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根据。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了一整套新的蓝图。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确定了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和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的提出、形成和发展,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⒊联系当代社会实际,说明为什么我们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使马克思主义主动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这个检验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正是由于坚持了与时俱进,列宁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正是由于坚持了与时俱进,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正是由于坚持了与时俱进,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

与时俱进是党坚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党要真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决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

第二篇:第三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第三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探讨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渗透于,体现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精髓。从方法论的层面把握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意义是本讲的关键。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形成

建党以后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党内始终存在着“教条主义”和“实事求是”的对立与斗争,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作风随着毛泽东同志在党内地位的不断上升,随着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总结,逐步得到党内大多数人的认同,继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认识路线(思想路线)

1930年,“反对本主义”,在批判教条主义的同时,初步界定了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

1937年,“矛盾论”“实践论”,系统批判了教条主义,为党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论新阶段”,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借用“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此后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的校训。

经过整风运动,1945年中共七大,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

(二)发展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党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0世纪50年代末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党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程度不同地偏离了,对基本国情的判断出现重大失误,错误的确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工作重心,特别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重大影响。

1、邓小平回复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改革开放初期,出于拨乱反正工作的需要,邓小平批判了“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事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领导和推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强调要“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在党内逐步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针对文革后党内僵化半僵化的思想状态,邓小平强调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必须率先“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提出了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与时俱进:党的路线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胡锦涛继续深化对思想路线的认识

胡锦涛针对21世纪初党内的思想状况提出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求真务实:根本要求是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在各项工作中要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则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在表述上的时代特征,是针对不同时期贯彻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要求。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中共十二大党章规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实事”即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即客 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即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要认真研究身边的实际,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联系,作为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落实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要求一切工作必须从实践面临的问题和条件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落实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求思想和理论必须同发展着的实际相联系,既用理论指导实践,又尊重实践。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落实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和目的,要求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即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检验理论是否正确,又要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三方面是实事求是内涵的三个基本点,其精神实质、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所以,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精髓对某一理论而言,是指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二)为什么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历史起点。有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中才有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才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2、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实事求是是体现于、贯穿与、渗透于这一理论体系各个方面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活的灵魂,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所有观点中都体现着渗透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结论

1、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贯彻落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层面关键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认真研究我国的具体实际和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这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所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2、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贯彻落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层面关键是要解放思想,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模式克斯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四、本章学习方法论的启示

(一)理论创新在方法论上要注意:

1、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

2、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有害的。

3、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4、不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孤立静止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将理论和实践割裂没有出路。

总的原则是既不能丢掉老祖宗,丢掉老祖宗就会迷失大方向,丢掉原则,又不能不认真研究国情和具体实际,否则就不能解决具体问题,从哲学层面上讲,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二)理论创新过程中的误区:

1、并非任何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

2、理论创新要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要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理论创新不是为新而新,而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3、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4、谈谈自己在学习规划,人生设计等方面是如何贯彻落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及重

要意义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经过历史潮流的反复陶洗,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成为了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和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方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文: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1)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落脚现实世界,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

(2)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实事求是。教条主义态度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①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党的领导人早期就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确立了最终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毛泽东坚决领导纠正“左”倾错误,注重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强调:按中国的特色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3)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45年的十七大上,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在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理论的过程,这个新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到现在一共产生了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是: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还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巨变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等方面,以独创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

2、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又从理论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和概括,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巨变的伟大成果。

(2)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在继续。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革命化突飞猛进。在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在党内,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员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的建设存在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三个重大变化,这一切既给领导人民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

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应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提出的崭新课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的理论成果。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一方面继续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这一系列新思想,在实践上,有助于我国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在理论上,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新成果。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我们在探索中做出的重要成果和严重失误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从井冈山斗争算起到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已经经过了80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大理论成果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进向前。

(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团结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3)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依然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

(1)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

(2)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

方向

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这些新要求。

(3)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实践证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注:

1、文中标注:①②引自百度文库

2、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4年1月第4版,高等教育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6月第二版,人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4年版,人民出版社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版,人民出版社

第四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试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答:(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并得到全党的肯定。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理论,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由于各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如何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运用它,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使之能够解决本国的具体问题,就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考虑的事关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3)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十分落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完成了这一特殊困难的事业。②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具体内容上,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进行了正确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理论;在表现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政策。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

初看到这本书时,顿时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深遂、道理之博大精深,需要一定的“修炼”才能真正的读下去。之所以现在来翻看这本书,源于每周五下午的例行学习,上周学习了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教授的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和第三讲雄关漫道以及第四讲风雨前行,王向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上生动的实例,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找到这本书加以拜读。下面,我仅对书中的部分章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不顾中国具体国情,盲目发展。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不断结合的的历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蕴含”在党的“结合”思想之中。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有三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理论和实践经验都相对缺乏,革命走过弯路,是遵义会议之后才走上正确的轨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为第一次飞跃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第二次飞跃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这三点内涵同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不管在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还是对中国的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坚持马克国主义,就要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去落实,并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只有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才能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创造性的思考,作出理性的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决定了我们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很长很长的时间,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与时俱进,我们作为当代发展中的个体,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首先要认识自已,认清自已的工作、生活,其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当下社会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国内国际形势,能够客观的分析,进而做出理性的判断。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精髓在个人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所在。

下载137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教案_第三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137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教案_第三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发现和解决我国实际问题中形成的一门科学,也是指导和推动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各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谈谈学习体会。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 摘要: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如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重要的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发现和解决我国实际问题中形成的一门科学,也是指导和推动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篇)

    本报北京6月20日电(记者李章军)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党建研究会20日在京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期末考试A卷(开卷)教学中心黔南奥鹏专业 学前教育学号201403863105姓名 覃启帮 成绩 考试注意事项:独立完成,学习体会雷同成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期末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满分100分 一、辩析题 (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