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功招商如何层级管理经销商
上高大庙米酒招商资料
成功招商如何层级管理经销商
序
现在,生产企业需要招商,营销企业也需要招商。可以说,招商是企业营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企业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必由之路。任何一种产品要想走向市场,必须要通过网络渠道来传递出去。而这个销售网络的每一个点是由企业的经销商构建成的,那么,经销商从何而来?这就是招商所要做的工作。
有人认为,招商无非就是要寻找经销商,让他们打款进货,经销企业的产品。企业只要有好的产品和经销政策,还怕招不到经销商吗?实际上,并非如此。招商工作看似简单,但是要想从别人的腰包里掏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不光需要有好的产品,还要有周密的策划。有时候,一个细节上的失误,就有可能流失一批客户。
企业招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落都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导致招商效果不理想。有好的企业背景,没有好的产品不行;企划做的再漂亮,缺乏到位的执行也不行;有好的方案,没有好的解读和培训也不行;广告气势再大,因为电话沟通技巧不够也会大打折扣。总结为成功招商九步: A、组建强有力的招商队伍; B、确定独到招商模式和策略; C、如何拟定招商方案、举办招商会; D、包装、策划独特产品卖点; E、厂商如何确保合作成功; F、如何培训经销商;
G、如何拜访经销商并执行合同? H、如何量化考核经销商;
I、如何层级管理经销商渠道。
绝密 1
上高大庙米酒招商资料
大庙米酒坊,如何最快建立渠道?如果做最合适自己的渠道?如果管理渠道?
根据许多公司目前的现状,发展代理商是公司组建销售网络的最合适的方法,如何最大限度的尽快发展药品代理商?如何整合形形色色的各类实力不同经销商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经销商商渠道分级管理政策。
经销商渠道分级管理,指的是对不同级别的经销商,根据实力大小的真实情况,划分一定级别,然后按不同级别给予相应的管理,即对不同等级的经销商用以不同程度的营销资源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经销商级别:省级经销商(一级代理)、地级经销商(二级代理)、县级经销商三级代理。
划分三级代理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发展经销商和利用经销商的资源。尽管从理论上来说跳过省级代理,实现区域代理是最大可能利用经销商资源的,但是,产品招商需要一个过程,以地级为单位做为一级代理,则需要几百个经销商,发展需要较长时间,招商和管理难度都比较大,为了做到资源的最优利用,发展一定实力强大的省级代理,可以节约公司的招商时间,可以促进当地区域的深度管理,特别对于一个零起步的新的销售团队,这无疑是最合适的。
省级代理的功能:完成代理产品在该省区即定的销售任务,发展在该省区的分销网络,管理该省区内的冲串货及招标事项。省级代理的条件必须是自身有纯销能力,且纯销能完成60%以上的省区年度销售任务,并有较强市场管理能力。
地级代理的功能:完成代理产品在该区域即定的销售任务,负责区域内的纯销、招标等事项。
三级代理:指的是仅操作极小区域的散户,是一、二级代理的良好补充。
三级代理制的选定原则
1.省级代理的选择原则
绝密 2
上高大庙米酒招商资料
1)必须是公司或挂靠公司的有实力的个人,一般来说,不考虑个人,随着食品管理的深入,连正规库房都没有的个人,任他如何吹,都不适合作为省级代理;
2)省级代理必须是有纯销能力的,没有纯销能力的省级代理,无论他说有多少网络,实际上只是一个二手倒爷,全部靠他招商,不如公司自己招。因此,省级代理必须要有自己的销售队伍;
3)省级代理必须有市场管理能力,有的公司或挂靠的个人市场能力有,但是,在管理上没有意识,在操作上没有思路,交给他一个省,肯定市场要乱;
4)省级代理必须有分销能力,再强的代理商,也有能力达不到的地方,因此,省级代理商还必须有一定的分销网络;
5)省级代理必须在招投标方面有相当的经验和实力;
2.地级代理的选择原则
1)地级代理必须是当地纯销实力较强的;
2)地级代理必须在当地能负责招投标事项的;
3)地级代理必须是具有市场操作思路的;
3.三级代理的选择原则
1)三级代理选择只能是有有临床纯销能力的,OTC的不能考虑;
2)三级代理必须在其选择的医院有快速进入的能力;
·三级代理制的市场管理体系
在三级代理齐全的情况下,由省级代理对地级代理和三级代理实现直线管理,公司销售部对地级代理和三级代理实行过问式管理,即保持联系,具体业务管理由省级代理执行,只有在省级代理处理不当,二级代理产生意见或投诉时,由公司销售部来进行过问和监督。
绝密 3
上高大庙米酒招商资料
在没有一级代理情况下,由公司销售部对二级代理进行直接管理,如果发展了一级代理,则将现有的二级代理再划转至一级代理名下进行管理。划转时,二级代理原来享受的各项政策不变。
·三级代理制下的代理价格管理
公司在设定销售代理价格体系时,以地级代理为目标,设定统一的价格体系,全国执行统一代理政策,即原则上一、二级代理执行的代理价格是相同的。
三级代理制中,省级代理承担了一定的市场管理职能,因此,省级代理必然有相应的管理成本和管理利润要求。为此,在统一的代理政策前提下,公司额外拿出一到两个点,做为省级代理的分销管理费用。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二级代理是直属公司管理还是划转至一级代理名下,对二级代理而言不产生额外的费用和增加成本,相反还能增加部分公司给予不了的区域市场支持,如一级代理协助开发市场、方便发货、商业协调等等。三级代理制下的保证金管理
做为公司的重点品种,保证金无疑是必要的。保证金的目的不是圈用客户资金,也不是发意外之财,而是保护和规范市场的一个防范措施。
保证金金额:根据品种不同,保证金应该有不同的金额,重点保护冲串货可能大的品种多点,次重点品种可以少点,非重点品种或短时间内难以大范围推广的品种可以不要。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三级代理的市场保证金为10000~2000元间。
保证金使用范围:保证金仅是市场规范操作的保证,只要不发生冲串货和违反公司终端销售价格政策,保证金都全部退还。如果违反,则按相应规定扣罚。
保证金提前退还:经销商开发出3~10个医院(二甲及以上),经证实后,即可以提前退还经销商市场保证金,级别越高,保证金越多,则要求开发的医院数越多。由于越来越多的代理商不能接受保证金,担心合同结束时候厂家不退保证金,而且经销商还能举出许多例子。虽然,现在的厂家都越来越讲信誉,但是必须有相应的对策来打消经销商疑虑。为此,在经销商合同执行期就退还市场保证金,可以减少经销商的顾虑,增加彼此合作的绝密 4
上高大庙米酒招商资料
信任度,同时,经销商去开发医院,比然要投入相当的费用,医院进了,如经销商发生冲串货等违反公司销售政策的行为,公司可直接从经销商货款中扣除或叫经销商自愿赔偿。如经销商拒绝,则可以对其停货,终止合作,并将市场交与其它人。
·三级代理制下的分销管理
尽管省级代理在该省有一定纯销能力,但是,再强的客户总有能力达不到的地方。为了尽可能利用资源,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发展分销网络是完善渠道增加销售的一个重要力量。在三级代理制下实行分销管理,其核心内容有以下八点:
1.签订省级代理合同时,就应该谈定分销事项。
2.省级代理自主分销时,必须执行公司的统一地级代理政策,不可以过高;
3.公司给省级代理发展的二、三级代理,省级代理必须接受并且承担管理和支持的职能;
4.在发展省级代理之前发展的代理,划转至省级代理做分销商时,省级代理必须执行原来他们与公司签定的合同条件,即划转分销商时,政策不变;
5.省级代理如果没有能力发展分销商并且不能接受公司发展的分销商,公司有权在省级代理能完成考核的情况下从其区域划出来,独立做为公司直管的二级代理商;
6.一级代理对二、三级代理的管理如果不到位,公司有权直接进行管理;
7.二、三级代理可以直接与公司发生业务关系,即可以直接将保证金和货款打到公司,从公司开票,但其货款记入一级代理商名下,货从一级代理那里发,底价税差由一级代理支付;
8.省级代理必须对区域内的二、三级分销代理负管理职能,并对其市场行为负总责;
·三级代理制下的考核管理
无论是那级代理,都必须有明确的任务考核要求。考核的内容有以下七个要点:
1.首先是合同签订后,2周内必须执行合同,否则,合同自动失效;
绝密 5
上高大庙米酒招商资料
2.合同执行前三个月内(即启动期),应该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医院开发数目和销量要求;
3.启动期完成后,应该有明确到月的最低销量要求和季度、年度销量要求;
4.无论整体考核是否合格,代理商已经开发的医院,在没有冲串货的前提下,公司都必须保证代理商的继续销售的权利,尽可能的保护代理商的利益;
5.对考核不合格的代理商,公司有权单方面终止合同或缩小其代理权限和区域。降为次级代理后,公司一方面保证其在现有医院的销售权利,一方面要求其必须执行次级代理的价格;
6.对恶意冲串货的代理商,无条件终止与其合作并收回全部销售权利;
7.关于三级代理间就单个医院上量的争议,由厂家牵头协调代理商,可考虑实行买断制和分成制;
·三级代理制下的特别支持管理
不同级别的代理商,公司根据其销售贡献的大小,对特别优秀的代理,可以给予部分额外的支持,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1.对单品种销售的前十名,可以给予一定额度的铺货;
2.对销售稳定,信誉好的代理商,可以实行见打款单发货,款到帐传提货单;
3.对销售特别大的代理商,可以实行额外奖励政策;
4.对考核有一定差异,销售上升的代理商给予再考察机会,对考核及格但销售持续下降的代理商要注意防范风险,包括冲串货和换品种倒戈的风险等;
渠道激励办法
企业与经销商维系合作关系的纽带,就是对利益的追求。持续地经常性地采取激励措施,可以增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所以激励经销商在渠道系统中也就越来越重要。关于激励的方式和手段,期望读者能有一个全面了解。
1、了解经销商的立场
绝密 6
上高大庙米酒招商资料
企业采取激励手段的目的就是希望经销商多提货,早回款。而对于经销商来说,它关心的是能提供多少种客户需要的产品。由于经营产品的繁多,经销商将自己视为制药企业销售渠道中一员的概念非常淡漠,他们不会自觉为某个单一的产品系列销售而努力。他们一般不会主动记录和提供关于产品的性能、品质、媒体、营业推广、促销等方面的市场反馈信息,有时还甚至隐瞒,激励手段的实施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要保证激励手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要先了解经销商希望得到什么。一般来说,他们希望得到畅销的产品、优惠的价格、能发挥自己特长的销售区域、及时地供货、优越的付款条件、丰厚的利润回报、先期铺货的优惠、媒体支持、各种市场补贴、场技能技巧的培训等等。同时,他们还想获得企业政策性的倾斜,希望企业能够给予更多的优惠。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他们希望通过销售努力获得在某一区域中的网络优势、销售优势,树立自己在市场中的权威地位。所以激励政策能否对症下药,是激励手段能否产生效果的关键。
2、激励尺度的把握
激励的方式一般有现金、产品、配赠物和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销售方法培训等形式。
帮助经销商进行销售管理,提高销售绩效,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发展长期的互利关系。比如帮助经销商建立客户档案,并对他们进行分析,划分等级以便于制定不同客户的市场措施;帮助经销商建立销量报表,便于经销商了解利润;帮助经销商建立产品进出库报表,便于经销商安排进货和出现过期产品;通过对零售商的定期拜访,帮助零售商理货、改善产品摆放和产品陈列以及设计陈列样式的配合促销等等。
对于金钱和物质激励,一级分销商较喜欢长时间的持续性折扣,二级分销商因为铺货量较少,更喜欢直接的返点。为确保市场信誉,奖励的送达要准确、及时。为确保奖励的有效性,应尽量想办法将促销品与产品连为一体,防止赠品流失。为了便于价格管理,要预留价格空间和备用手段,不能一让到底,缺乏回旋余地。使用阶段性的金钱或物质激励时,为避免变相降价,最好采用赠品方式,而且操作时间和线路要短,增强针对性。返绝密 7
上高大庙米酒招商资料
利是较多运用的一种激励手段。但是返利只能创造及时销量,实质是一种变相降价。最好不采用明返的形式,因为它可能会引起价格混乱,可以考虑采用赠送物品,如生活用品、办公设备、运输工具等。
激励手段是需要灵活运用的,它必须以理解企业、理解客户、理解市场作为基础,把握尺度的根本就是要把握市场操作的时机与程度。
3、激励手段的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激励措施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繁多,而且新鲜的手段也层出不穷,在这里只是就一些方面做一下罗列。
1)启动市场提供启动市场的资金和启动市场的方法。
2)市场调研提供市场调研的结果,加强信息的双向交流。
3)运输费用提供零售商或批发商运货的费用。
4)庆祝活动在特殊庆祝活动时参与优惠活动。
5)鼓励进货在进货达到一定数量时,提供折扣或返点。
6)季节促进为均衡淡旺季销售而进行激励。
7)回款鼓励为了尽快回款而采取奖励措施,提高资金周转率。
8)快速铺货为提高铺货速度和扩大铺货面而设定奖励。
9)价格信誉为保持价格体系的稳定而设立的奖励。
10)广告合作由单方或双方共同在某一个区域进行广告投放。
11)布置销售点就是对产品陈列、产品形象展示提供相关物品、展示器材、费用和人员。
12)促销支持提供促销方法、物品或者是费用。
13)模糊奖励为防止经销商知道折扣底价而采用的奖励措施。
14)开拓市场为经销商提供销售技巧、技能、管理方面的服务。
15)精神奖励对经销商的某些突出贡献,给予名誉或信誉方面的精神奖励。
绝密 8
上高大庙米酒招商资料
4、市场人员对经销商的协助简单地理解,助销就是协助经销商进行销售。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确立渠道成员间持续的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关系,形成战略同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制药企业通过广告、技术、人员、资金、物质的投入去支持经销商,强化市场开发,完善客户服务,将制药企业与经销商组合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它要求制药企业设立市场人员的组织机构,帮助经销商开发市场,进行渠道和终端维护与管理,提供广告和促销支持,提供专业销售培训,提高销售技能,熟练销售技巧,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如何加强二级分销管理?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各代理商、分销商自身的利益,同时加快市场力度的开发。省级二次分销管理的有关事宜可以如下:
一:发展二级分销的必要流程
·第一步:电话沟通,了解其姓名、电话、手机、传真机、操作医院情况;
·第二步:侧面调查了解分销商信誉、背景及操作市场的基本情况;
·第三步:见面或者电话洽谈合同;
·第四步:正式签定合同,并在公司备案;要求有保证金;第一次发货不超过5件;
·第五步:发货后,每周至少一次电话沟通,了解市场进展,一个月内必须去市场检查一次,了解货是否进了医院,通过什么商业走的货;
·第六步:再次拿货时,必须提供上一批货的商业流向单,否则不给供货;
·第七步:建立二级分销档案,对分销商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跟踪,确保把冲串货控制在萌芽中;
·第八步: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后,对分销商有了充分的了解和信任后,可以退还其市场保证金,但商业流向单还是尽可能的要求提供;
二、管理二级分销商的六个手段
绝密 9
上高大庙米酒招商资料
1.控制其商业回款,即给二级分销商提供开票,二级分销商款项全部回到可以控制的商业;
2.控制其配送,对新开发的二级分销商,可以要求派人监控其第一次送货情况,不让二级分销商接触货;
3.缩小单次发货量,增加发货的频次;
4.对新发展的二级分销商,前半年的发货都要求提供商业流向单;掌握其月销量水平,不可突然增加发货量;
5.对于确认的不可信任的二级分销商,坚决不发货或者加大保证金力度;
6.要求二级分销商也做好《产品流向表》,并对其流向落实跟踪。
三、特例:对于新的二级分销商不愿意交保证金的,要想发货;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两个;
1.能提供医院进院凭证或者提供医院要求商业供货凭证的二级分销商;
2.由省级代理商送货到医院,二级分销商不接触货物;控制物流配送;
3.二级分销商商业回款必须回到省级代理商控制的商业或者公司帐号,也就是说必须将商业回款控制在手中;
4.能由业内人士侧面证明其确实属于操作医院渠道且很正规的经销商,省总代绝对信任的;
分销商出现问题,发生冲串货,第一责任人为省级代理商,因此,望各省级代理商将对二级分销商的管理落到实处,从源头控制货物流向,杜绝冲串货,维护自身及大家的利益,共同培育发展市场!
绝密
第二篇:如何层级管理经销商
成功招商步骤之一 ——如何层级管理经销商?
现在,生产企业需要招商,营销企业也需要招商。可以说,招商是企业营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企业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必由之路。任何一种产品要想走向市场,必须要通过网络渠道来传递出去。而这个销售网络的每一个点是由企业的经销商构建成的,那么,经销商从何而来?这就是招商所要做的工作。
有人认为,招商无非就是要寻找经销商,让他们打款进货,经销企业的产品。企业只要有好的产品和经销政策,还怕招不到经销商吗?实际上,并非如此。招商工作看似简单,但是要想从别人的腰包里掏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不光需要有好的产品,还要有周密的策划。有时候,一个细节上的失误,就有可能流失一批客户。
企业招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落都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导致招商效果不理想。有好的企业背景,没有好的产品不行;企划做的再漂亮,缺乏到位的执行也不行;有好的方案,没有好的解读和培训也不行;广告气势再大,因为与客户的沟通技巧不够也会大打折扣。笔者16年企业营销管理经验中也有过成功的招商历程,总结为成功招商九步:
A、组建强有力的招商队伍; B、确定独到招商模式和策略; C、如何拟定招商方案、举办招商会? D、包装、策划独特产品卖点; E、厂商如何确保合作成功? F、如何培训经销商?
G、如何拜访经销商并执行合同? H、如何量化考核经销商;
I、如何层级管理经销商渠道?
一个中小型企业,如何最快建立渠道?如果做最合适自己的渠道?如果管理渠道?
根据许多公司目前的现状,发展代理商是公司组建销售网络的最合适的方法,如何最大限度的尽快发展产品代理商?如何整合各类实力不同的产品代理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代理商渠道分级管理政策。
代理商渠道分级管理,指的是对不同级别的代理商,根据实力大小的真实情况,划分一定级别,然后按不同级别给予相应的管理,即对不同等级的代理商用以不同程度的营销资源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一、代理商级别:省级代理(一级代理)、地级代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
划分三级代理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发展代理商和利用代理商的资源。尽管从理论上来说跳过省级代理,实现区域代理是最大可能利用代理商资源的,但是,产品招商需要一个过程,以地级为单位做为一级代理,则需要几百个经销商,发展需要较长时间,招商和管理难度都比较大,为了做到资源的最优利用,发展一定实力强大的省级代理,可以节约公司的招商时间,可以促进当地区域的深度管理,特别对于一个零起步的新的销售团队,这无疑是最合适的。
省级代理的功能:
完成代理产品在该省区即定的销售任务,发展在该省区的分销网络,管理该省区内的串货及招标事项。省级代理的条件必须是自身有纯销能力,且纯销能完成60%以上的省区销售任务,并有较强市场管理能力。
地级代理的功能:
完成代理产品在该区域即定的销售任务,负责区域内的纯销、招标等事项。三级代理:
指的是仅操作一个至二个县或极小区域的散户,是一、二级代理的良好补充。
二、三级代理制的选定原则
1.省级代理的选择原则
1)必须是公司或挂靠公司的有实力的个人,一般来说,不考虑个人,随着产品管理的深入,连正规库房和展场都没有的个人,任他如何吹,都不适合作为省级代理;
2)省级代理必须是有纯销能力的,没有纯销能力的省级代理,无论他说有多少网络,实际上只是一个二手倒爷,全部靠他招商,不如公司自己招。因此,省级代理必须要有门店和直销的纯销队伍,其纯销队伍应该能完成该省区60%的销售;
3)省级代理必须有市场管理能力,有的公司或挂靠的个人市场能力有,但是,在管理上没有意识,在操作上没有思路,交给他一个省,肯定市场要乱;
4)省级代理必须有分销能力,再强的代理商,也有能力达不到的地方,因此,省级代理商还必须有一定的分销网络;
5)省级代理必须在招投标方面有相当的经验和实力; 6)省级代理必须有良好的服务保障能力。
2.地级代理的选择原则
1)地级代理必须是当地纯销实力较强的;
2)地级代理必须是在当地能负责招投标事项的;
3)地级代理必须是具有市场操作思路的; 4)地级代理必须有良好的服务保障能力。
3.三级代理的选择原则
1)三级代理选择只能是有零销能力的,批量性客户开放能力不能过多考虑;
2)三级代理必须在其管控的市场有快速进入的能力;
3)三级代理必须有服务职能,保证客户的售后服务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协调处理。
4.三级代理制的市场管理体系
在三级代理齐全的情况下,由省级代理对地级代理和三级代理实现直线管理,公司销售部对地级代理和三级代理实行过问式管理,即保持联系,具体业务管理由省级代理执行,只有在省级代理处理不当,二级代理产生意见或投诉时,由公司销售部来进行过问和监督。
在没有一级代理情况下,由公司销售部对二级代理进行直接管理,如果发展了一级代理,则将现有的二级代理再划转至一级代理名下进行管理。划转时,二级代理原来享受的各项政策不变。
5.三级代理制下的代理价格管理
公司在设定销售代理价格体系时,以地级代理为目标,设定统一的价格体系,全国执行统一代理政策,即原则上一、二级代理执行的代理价格是相同的。
三级代理制中,省级代理承担了一定的市场管理职能,因此,省级代理必然有相应的管理成本和管理利润要求。为此,在统一的代理政策前提下,公司额外拿出一到两个点,做为省级代理的分销管理费用。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二级代理是直属公司管理还是划转至一级代理名下,对二级代理而言不产生额外的费用和增加成本,相反还能增加部分公司给予不了的区域市场支持,如一级代理协助开发市场、方便发货、业务协调等等。
如果公司价格是不能随意变动的,则由一、二级代理商从上午政策的设定上予以划分。6.三级代理制下的保证金管理
作为公司的重要管理手段,保证金无疑是必要的。保证金的目的不是圈用代理商的资金,也不是发意外之财,而是保护和规范市场的一个防范措施。
保证金金额:根据不同的代理级别,保证金应该有不同的金额,重点监控串货和低价倾销行为。成熟市场可以大点,次重点市场可以少点,非重点市场或短时间内难以大范围推广的市场可以不要。
保证金使用范围:保证金仅是市场规范操作的保证,只要不发生串货和违反公司终端销售价格政策,保证金都全部退还。如果违反,则按相应规定扣罚。
保证金退还:经实践证实后,经销商级别越高,保证金越多,则要求开发的网点数越多。由于越来越多的代理商不能接受保证金,担心合同结束时候厂家不退保证金,而且经销商还能举出许多例子。虽然,现在的厂家都越来越讲信誉,但是必须有相应的对策来打消经销商疑虑。为此,在经销商合同执行期结束时就退还市场保证金,可以减少经销商的顾虑,增加彼此合作的信任度,同时,经销商去开发网点,必然要投入相当的费用;因此,对于信誉良好的经销商,可以提前退还市场保证金,市场进入了,如经销商发生串货等违反公司销售政策的行为,公司可直接从经销商货款中扣除或叫经销商自愿赔偿。如经销商拒绝,则可以对其停止供货,终止合作,并将市场交与其它代理销商。
7.三级代理制下的分销管理
尽管省级代理在该省有一定纯销能力,但是,再强的客户总有能力达不到的地方。为了尽可能利用资源,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发展分销网络是完善渠道增加销售的一个重要力量。在三级代理制下实行分销管理,其核心内容有以下八点:
1)签订省级代理合同时,就应该谈定分销事项;
2)省级代理自主分销时,必须执行公司的统一地级代理政策,不可以过高;
3)公司给省级代理发展的二、三级代理,省级代理必须接受并且承担管理和支持的职能;
4)在发展省级代理之前发展的代理,划转至省级代理做分销商时,省级代理必须执行原来他们与公司签定的合同条件,即划转分销商时,政策不变;
5)省级代理如果没有能力发展分销商并且不能接受公司发展的分销商时,公司有权在省级代理能完成考核的情况下从其区域划出来,独立做为公司直管的二级代理商;
6)一级代理对二、三级代理的管理如果不到位,公司有权直接进行管理;
7)
二、三级代理可以直接与公司发生业务关系,即可以直接将保证金和货款打到公司,从公司开票,但其货款记入一级代理商名下,货从一级代理那里发,底价税差由一级代理支付;
8)省级代理必须对区域内的二、三级分销代理负管理职能,并对其市场行为负总责。
8.三级代理制下的考核管理
无论是那级代理,都必须有明确的任务考核要求。考核的内容有以下七个要点:
1)首先是合同签订后,2周内必须执行合同,否则,合同自动失效;
2)合同执行前三个月内(即启动期),应该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即要有客户开发数目和销量要求;
3)启动期完成后,应该有明确到月的最低销量要求和季度、销量要求;
4)无论整体考核是否合格,代理商已经开发的大客户,在没有串货的前提下,公司都必须保证代理商有继续销售的权利,尽可能地保护代理商的利益;
5)对考核不合格的代理商,公司有权单方面终止合同或缩小其代理权限和区域。降为次级代理后,公司一方面保证其在现有区域的销售权利,另一方面要求其必须执行次级代理的价格或政策;
6)对恶意串货的代理商,无条件终止与其合作并收回全部销售权利;
7)关于三级代理之间就单个客户上量的争议,由厂家牵头协调,可考虑实行买断制和分成制。
9.三级代理制下的特别支持管理
不同级别的代理商,公司根据其销售贡献的大小,对特别优秀的代理商,可以给予部分额外的支持,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1)对单一品种销售的前十名,可以给予一定额度的铺货;
2)对销售稳定,信誉好的代理商,可以实行见打款单发货,款到帐开票;
3)对销售特别大的代理商,可以实行额外奖励政策;
4)对考核有一定差异,销售正在上升的代理商给予再考察机会;对考核及格但销售持续下降的代理商要注意防范风险,包括串货和换品种倒戈的风险等。
渠道激励办法
企业与经销商维系合作关系的纽带,就是对利益的追求。持续地经常性地采取激励措施,可以增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所以激励经销商在渠道系统中也就越来越重要。关于激励的方式和手段,期望大家能有一个全面了解。
1、了解经销商的立场
企业采取激励手段的目的就是希望经销商多提货,早回款。而对于经销商来说,它关心的是能提供多少种客户需要的产品。由于经营产品的繁多,经销商将自己视为企业销售渠道中一员的概念非常淡漠,他们不会自觉为某个单一的产品系列销售而努力。他们一般不会主动记录和提供关于产品的性能、品质、媒体、营业推广、促销等方面的市场反馈信息,有时还甚至隐瞒,激励手段的实施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要保证激励手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要先了解经销商希望得到什么。一般来说,他们希望得到畅销的产品、优惠的价格、能发挥自己特长的销售区域、及时地供货、优越的付款条件、丰厚的利润回报、先期铺货的优惠、媒体支持、各种市场补贴、市场开发技能技巧的培训等等。同时,他们还想获得企业政策性的倾斜,希望企业能够给予更多的优惠。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他们希望通过销售努力获得在某一区域中的网络优势、销售优势,树立自己在市场中的权威地位。所以激励政策能否对症下药,是激励手段能否产生效果的关键。
2、激励尺度的把握
激励的方式一般有产品管理、现金返利、配赠物和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销售方法培训等形式。
帮助经销商进行销售管理,提高销售绩效,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发展长期的互利关系。比如帮助经销商建立客户档案,并对他们进行分析,划分等级以便于制定不同客户的市场措施;帮助经销商建立销量报表,便于经销商了解利润;帮助经销商建立产品进出库报表,便于经销商安排进货和出现超期产品;通过对基层网络的定期拜访,帮助其分析市场、改善产品结构和产品陈列样式及配合促销等等。
对于金钱和物质激励,一级分销商较喜欢长时间的持续性折扣,二级分销商因为铺货量较少,更喜欢直接的返点。为确保市场信誉,奖励的送达要准确、及时。为确保奖励的有效性,应尽量想办法将促销品与产品连为一体,防止赠品流失。为了便于价格管理,要预留价格空间和备用手段,不能一让到底,缺乏回旋余地。使用阶段性的金钱或物质激励时,为避免变相降价,最好采用赠品方式,而且操作时间和线路要短,增强针对性。返利是较多运用的一种激励手段。但是返利只能创造及时销量,实质是一种变相降价。最好不采用明返的形式,因为它可能会引起价格混乱,可以考虑采用赠送物品,如办公设备、运输工具、维修车辆等。
激励手段是需要灵活运用的,它必须以理解企业、理解客户、理解市场作为基础,把握尺度的根本就是要把握市场操作的时机与程度。
3、激励手段的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激励措施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繁多,而且新鲜的手段也层出不穷,在这里只是就一些方面做一下罗列。
1)启动市场:提供启动市场的资金和启动市场的方法。
2)市场调研:提供市场调研的结果,加强信息的双向交流。
3)运输费用:给与部分优惠或减免。
4)庆祝活动:在特殊庆祝活动时参与优惠活动。
5)鼓励进货:在现款进货量较大时,给与一定数量的铺货。
6)季节促进:为均衡淡旺季销售而进行激励。
7)回款鼓励:为了尽快回款而采取折让和返点等奖励措施,提高资金周转率。
8)快速铺货:为提高铺货速度和扩大铺货面而设定奖励。
9)价格信誉:为保持价格体系的稳定而设立的奖励。
10)广告合作:由单方或双方共同在某一个区域进行广告投放。
11)布置销售点:就是对产品陈列、产品形象展示提供相关物品、展示器材、费用和人员。
12)促销支持:提供促销方法、物品或者是费用。
13)模糊奖励:为防止经销商知道折扣底价而采用的奖励措施。
14)开拓市场:为经销商提供销售技巧、技能、管理方面的培训服务。
15)精神奖励:对经销商的某些突出贡献,给予名誉或信誉方面的精神奖励。
4、市场人员对经销商的协助
简单地理解,助销就是协助经销商进行销售。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确立渠道成员间持续的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关系,形成战略同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广告、技术、人员、资金、物质的投入去支持经销商,强化市场开发,完善客户服务,将企业与经销商组合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它要求企业设立市场人员的组织机构,帮助经销商开发市场,进行渠道和终端维护与管理,提供广告和促销支持,提供专业销售培训,提高销售技能,熟练销售技巧,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如何加强二级分销管理?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各代理商、分销商自身的利益,同时加快市场力度的开发。省级二次分销管理的有关事宜可以如下:
一:发展二级分销的必要流程
·第一步:了解其经营条件和销售能力情况;
·第二步:侧面调查了解分销商信誉、背景及操作市场的基本情况;
·第三步:见面或者电话洽谈合同;
·第四步:正式签定合同,并在公司备案;要求有保证金;第一次发货不超过5辆;
·第五步:发货后,每周至少一次电话沟通,了解市场进展,一个月内必须去市场检查一次,了解货是否销售,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价格销售的;
·第六步:再次拿货时,必须提供上一批货的客户档案,否则不给供货;
·第七步:建立二级分销档案,对分销商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跟踪,确保把串货和低价倾销控制在萌芽中;
·第八步: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在对分销商有了充分的了解和信任后,可以退还其市场保证金,但客户档案是必须提供的。
二、管理二级分销商的六个手段
1.控制其回款,即给二级分销商提供开票,二级分销商的回款可以全部得到控制;
2.控制其配送,对新开发的二级分销商,可以派人监控其第一次发货情况,防止赊销等资源流失现象发生;
3.缩小单次发货量,增加发货的频次;
4.对新发展的二级分销商,前半年要掌握其月销量水平,不可突然增加发货量;
5.对于确认的不可信任的二级分销商,坚决不发货或者加大保证金力度;
6.要求二级分销商也做好《产品流向表》,并对其流向落实跟踪。
三、特例
对于新的二级分销商不愿意交保证金的,要想发货,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两个;
1.能提供产品销售协议书或者提供银行货款结付凭证的二级分销商;
2.由省级代理商送货到客户,二级分销商不接触车辆,控制物流配送;
3.二级分销商回款必须回到省级代理商的账号,也就是说必须将回款控制在手中;
4.能由业内人士侧面证明其确实属于很正规的经销商,省总代理绝对信任的。
分销商出现问题,发生串货和低价倾销的,第一责任人为省级代理商,因此,各省级代理商应将对二级分销商的管理落到实处,从源头控制车辆流向,杜绝串货和低价倾销,维护自身及大家的利益,共同培育发展市场。
第三篇:经销商招商策划案纲要
经销商招商策划案纲要
下文所述将以在与意向合作人进行谈判时,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整个策划案的主线,来逐一解答各个问题,并将其串联起来形成的一份有说服力、有诱惑力的策划案。
一、经销商在代理一个新品牌时最关心的问题
1、产品是什么?市场前景怎么样?
2、利润有多少?风险有多大?
3、如果代理这种产品,我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与支持?
4、如果打不开局面怎么办?产品卖得好好又有什么奖励?
二、疑问的解答
1、产品是什么?前景如何?
1)地区内的行业规则、消费习惯
2)地区内的市场容量;
3)产品所针对客户群体的细分;
4)同类产品或竞品的特点、政策、销售情况;
5)生产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生产规模;
6)产品的特点、优势和定位;
7)产品未来的发展前景预测。
通过以上说明让经销商了解产品信息,想象美好的未来
2、利润的多少和风险的大小?
1)告知合作类型、代理区域级别、代理费用、代理商的权利义务、合作流程、业绩指标考核、利益分配;(即招商政策)
2)结合案例分析,预计销售额、毛利润、纯利润,最大亏损可能。
通过以上说明让经销商了解代理合作的模式和具体内容,对盈亏风险比作出评估,心里开始产生合作的初步意向。
3、我能得到怎样的服务与支持?
1)产品保障:品质保障、供货保障、物流配送保障、退换货保障;
2)市场计划:统一培训计划、人员驻场提供技术服务、渠道建设方案、媒体宣传计划;
3)销售政策:价格、折扣、信用支持、市场保护、政策的稳定性;
通过以上说明让经销商了解代理产品后所能获得一切服务和保障,从心理上打消种种顾虑和疑惑,从而决定尝试第一次合作。
4、打不开市场怎么办?销售非常好又怎么办?
1)打不开市场:是否适度延长合作时间,派遣人员协助开发市场?或是更换代理商?
2)销售非常好:返点奖励、实物奖励、更多广告支持、代理资格升级等等
对于缺乏信心的代理商:提供支持,给其自信,消除其后顾之忧。
对于充满自信的代理商,给与丰厚的奖励,坚定其长久合作的信心与决心。
第四篇:层级管理理论
层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研究越级管理问题,首先要从层级管理谈起。层级结构、逐级管理是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根据经典组织设计理论中的“管理幅度原则”,一个人受知识、能力和精力所限,能直接有效地管理下属的人数是有限的。当管理幅度一定时,随着组织规模扩大、人员增加,就需要设置新的层级增加管理人员,组织结构多呈“金字塔”型。“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具有严格分明的层级,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在组织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上级是谁,下级是谁,对谁负责。同时,按照 “统一指挥原则”,一个下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即上级不能越级指挥下级,下级不能越级请示汇报,否则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
层级管理的思想最早来源于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十四条原则”,而巴纳德在随后的研究中则从组织权威的角度提出,隶属关系的确定实际就是正式信息渠道的确定,只能逐级管理而不能越级管理,实际就是保持信息渠道的完整性,信息交流体系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组织权威的有效性。
层级管理具有直线指挥、分层授权、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等特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的管理,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层级管理原则,以确保其秩序性和效率性。
越级管理及其产生根源
所谓越级管理是指直接上级的越级指挥和直接下级的越级报告。越级管理是一种违背管理基本原则的管理方式,但在现实中却屡屡出现,大到各级政府官员的现场办公和层出不穷、令各级政府头痛不已的越级上访事件,小到企业中的越级指挥和越级报告。最典型的案例为民工讨薪高潮的兴起。屡见不鲜的越级管理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沟通不畅。责权分明的层级结构原本已规定了信息沟通的一个正式渠道,但是信息在层级之间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传递的过程中会经过多次过滤,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观点和利益关系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因此,传递到终端的信息往往与真实信息之间有很大的出入。尤其是当组织机构庞大、层级较多时,信息的失真性就更为明显了。上级的一些政策、目标不能准确地传达到最基层,而基层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到高层,久而久之,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越级沟通的出现就在所难免了。
2、直接上(下)级不作为。当下属向自己的直接上级反映问题时,有的直接上级出于某种考虑,对问题采用拖、压、敷衍等方式,使得下属对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失去信心,于是直接越级向上反映。当上级向下级布置安排任务后,有的下级责任心不强,迟迟不能完成任务,导致上级直接指挥与管理。
3、对直接上(下)级不信任。有些问题可能是与自己的直接上级有关的,例如涉及工作中的严重失误、其他的一些违纪行为等,此时下属若想反映问题,只能选择越级汇报。而有的上级在潜意识里不信任自己的下级,包括对人品或能力的不信任,担心其作出低效决策,便直接越级指挥与管理。
4、上(下)级的心理因素影响。除了上述几条之外,在一些组织内部,越级管理的出现还有着更为微妙的原因。一些下属认为,越级报告会给自己带来某种利益或好处,而一些高层管理者也喜欢从下层搜集信息,以判断和评估直接下属的工作质量。很多组织的管理层,都或多或少地支持或者鼓励越级报告的存在,更多的情况是默认这种情况的发生。越级报告往往伴随着越级指挥的出现,是受越级指挥的纵容而形成并存在的,这往往与高层领导喜欢直接掌控全局的个性有关。其本质是某些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
以上所分析的还只是越级管理产生的直接原因。从深层次挖掘,越级管理的产生其实与组织设计、管理制度与用人机制的不完善有关。
有的组织由于对部门职能和个人职责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导致一些问题的处理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于是出现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或者由于基层组织条块分割,管理职能被分解,整体化效能发挥受到制约,很多问题基层无权拍板、无法解决,责权利三者不相匹配,从客观上造成了基层有关责任人不能行使责任和权利到位。再则,一些组织尽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由于执行力和考核不够,甚至高层领导带头违反制度,使得制度在组织内部形同虚设,势必会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用人机制的不合理,也会导致越级管理的出现。一方面没有做到量才使用,一些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无法胜任所承担的工作,无法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缺乏应有的激励和监督制约机制,对于勇于承担责任者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致使有关人员由于顾及后果不敢承担责任、推卸责任,而监督制约机制的缺失又使得“不作为”的政治风险和道德成本极小,因此才会使许多原本可以在基层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上报到威慑力、信任度更高的上一级组织才有可能得到妥善处理。
越级管理的利弊分析
越级管理的存在显然违背管理的基本原则,但不可否认的是越级管理有时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经常看到媒体报道,说某地有某件事情,多少年都没有得到解决,成为老大难问题,直到某日某位高层领导亲自过问,或经某个中央媒体曝光,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事情很快就解决了。由此可见,越级管理在处理特殊问题和疑难问题方面确实具有良好的效果,这可能也是越级管理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似乎问题只有越级才能得到解决。但很显然越级管理并不能作为一种长效机制而存在。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如果事无巨细都需要高层领导过问、需要媒体曝光才能解决,那是极不现实的,这恰好也反映了体制中某些制度的缺失。
通常情况下,越级管理的弊端至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破坏组织中正常的指挥链和信息链。责权分明的层级结构已经规定了在组织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的一个正式渠道,各种沟通都应该按照层次逐级进行,每一级向上一级报告并接受其命令,又向下一级发出命令并接受其报告。越级管理的出现无疑破坏了信息链的完整性和命令的统一性,易造成多头指挥的混乱局面。
2、使组织内部职责不清。在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中,高层领导主要负责原则性、方向性的重要工作,中层领导负责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基层人员负责具体的工作细节。如果一些本该在中层或基层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高层领导出面才能解决,势必影响正常的工作程序,造成组织内部的职责不清,资源的严重浪费。
3、削弱被越级者的责任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越级管理的频频出现会架空中间层的管理,使被越级的中间层管理者产生挫败感,影响其威信,使其逐渐失去对问题的判断能力,不愿决策,乃至对上级产生抵触或依赖心理。
4、在组织内部形成不良风气。无论是越级指挥还是越级报告,如果纵容其存在,久而久之就会在组织内部形成越级怪圈,下级期望通过越级报告来获得晋升,上级习惯用越级指挥来显示权威,从而破坏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协作氛围。由此可见,越级管理是组织管理混乱造成的,同时也是造成组织管理更加混乱的根源之一。
越级管理的补偿机制研究
组织内部频繁出现的越级管理,实质上反映了管理体制中某些机制的不健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补偿。
1、完善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的执行力。要对部门职能和人员职责进行严格划分,对工作程序以及信息传递渠道进行明确规定。责权分明、井然有序的组织体系将有效地减少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从而在根源上杜绝越级管理的出现,同时职责是否履行到位也可作为监督和考核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制度的执行力,高层领导要带头按制度办事,上行下效,才能确保企业制度的畅通执行。
2、借助信息技术减少管理层级。减少管理层次,可以使信息传递的渠道更直接、更便捷,从而提高信息传递速度,降低失误率。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组织变迁的一种趋势,管理层次更少,管理幅度更大,沟通更为便捷。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管理活动的效率,也使得管理幅度的增大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成为可能。因此,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在管理改革中把优化组织机构、减少行政层级作为重要内容,由此可以使职责更加分明、信息传递更为直接,从而有效减少越级管理的发生。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组织内部建立全方位的沟通渠道和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得政令可以畅通,意见可以表达。与其默许越级报告的悄然存在,不如将越级沟通正式化、制度化、规范化。例如,IBM公司就建立了三类内部沟通渠道,包括员工到直接上级,员工到越级管理层以及其他渠道。其中员工到越级管理层沟通主要通过越级谈话、与总经理座谈以及员工调查表等方式反馈意见、传递信息,而其他渠道则包括公告栏、内部刊物和申诉制度,既能使员工充分了解公司目标、制度、政策,同时员工的意见也可以通过正式渠道得以表达。在行政管理方面也可以通过政务公开、建立经常性的官员调研制度等。
4、完善用人机制,加强监督与考核。首先,要在组织内部构筑合理的权力结构,一是要分权,二是要制衡,按照职权范围对权力进行科学的划分,形成职权边界明确、彼此独立、各司其职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框架。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权力的行使进行有效监督,对于不作为、滥用权力、以及有其他违纪现象的管理者应采用行政或法律手段加以制约,提高这些行为的政治风险和道德成本。
5、明确越级管理事项。越级管理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管理方式,各级各类组织应明确越级管理事项,例如,规定下级对上级可以越级沟通,当直接上级“违规” 时还可越级投诉,但不可以越级请示汇报;上级可以对下级越级了解情况,但不是指挥,除非是遇上紧急情况、或是直接下级工作能力存在问题但还未来得及撤换时;平级之间可以进行跨部门的协调,而不是指手画脚。应制订权力运行的程序和规范,做到有据可依,克服权力行使中的随意性,保证组织运行的有序性和规范化。
综上所述,保证组织的有序和有效运行要遵循层级管理原则。但鉴于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弊大于利的越级管理方式又客观存在,各类各级组织要从体制上、制度上、运行规范上不断加强管理,尽量减少和避免越级管理的发生。
第五篇:经销商管理
第一节培训综述
当前,如何“挺进大卖场”成了日用品营销界的热点话题,而且有点“热”过了头,似乎卖场已经成为日用品企业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种提法和风气很容易给企业带来误导。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产品力不足、广告支持不够、全国各地市场批发通路价格高低不齐的情况下,盲目地全面进入超市大多会非死即伤——一部分是不堪商超各种费用和末位淘汰规则的压力中途退场;另一部分则因为大超市间的特价连动效应,扰乱了整个批发通路的价格体系,造成批发通路无法出货,甚至导致整个市场瘫痪。
毋庸置疑,商超是未来趋势,不可小视。但目前商超只是在个别较大的城市才真正成了主流渠道,从全国市场的角度看,目前渠道的主流不是商超,销量还是要靠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店来完成。
经销商管理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复杂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多数内资企业没有广泛设立严格意义上的分公司(设立财务、库房、销售功能),销售额90%以上靠经销商完成,厂家直营市场的销售所占比例极小。目前国内日用品营销的铁律是:一要迅速形成有视觉震撼效果的铺货率——创造流行气氛;二要维持这种铺货率,维持流行趋势。没有各级经销商的踊跃参与,厂家不可能创造流行、维持流行。能否有效管理经销商,调动各级经销商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生存——在中国,经销通路的力量不可回避、无法替代!
经销商管理的问题非常迫切,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有什么样的经销商,就有什么样的市场;而拯救一个曾经做乱的市场,比启动10个新市场还难。经销商管理的问题非常复杂,比如:实力大的经销商往往合作意愿不佳,合作意愿较好的经销商很多却又实力不够;厂家给经销商让利,经销商却砸价;销售政策分坎级会造成大户吃小户,而销售政策一刀切又会造成大户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小户吃大户……
很多企业抱怨:经销商素质低,无序竞争严重,客大欺厂。实际上,这些企业最需要的是自省:选择经销商是否按既定标准认真考察;经销商政策是否回避了“高销量者高返利”的误区;是否能定期掌握各地经销商的库存;是否了解各地经销商的出货网络和出货价格;员工是否接受过有效管理经销商的培训……如果对这些最基本的扫盲性问题你的回答都是“否”,那就不是经销商难管,而是管得太滥。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并非像大多数企业抱怨的那样,“经销商刁民难惹”,而是厂家的经销商管理工作太不扎实。
“经销商管理动作分解”的整体结构和思路
1.正确看待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
真正懂销售的人都知道,厂商之间根本不是鱼水关系那么单纯。很多业代在经销商拜访的过程中只是“沟通客情”,不讲市场怎么操作;对经销商砸价、冲货、截留促销费用等种种恶意操作也不敢“管”,怕得罪“上帝”,损失销量,最终导致市场主动权完全反控在经销商手中。观念决定行为,业务人员的经销商管理培训首先要从端正观念开始,让他们了解厂家与经销商关系的实质,了解自己作为一名业务代表所扮演的角色。具体内容围绕以下几点展开:·经/分销商和厂家真是鱼水关系那么单纯吗?
·经/分销商对厂家的作用:利是什么,弊是什么?
·正确认识经/分销商、认识经/分销商和厂家的关系实质。
·经销商管理的正确思路:哪些业务代表可以宣称“我的经销商管理工作做得很好”?
2.经销商选择的整体思路、标准、动作分解、动作流程
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防止问题发生。想有效管理经销商,先要学会如何科学地选择经销商。
选择思路:选择经销商不是越大越好,要全面考虑,不但要考察其实力,还要看其是否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商誉、口碑、终端网络、营销意识等综合指标。
动作分解:这是解决如何行动的问题。把理论教育向下延伸,变成实战场景并落实到动作分解,告诉业代有关经销商的实力、营销意识等各项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调查,每一个大指标可以拆分成多个小指标,通过哪些动作:问什么话、走访哪些区域、观察什么现象、搜集什么数据、怎么发问、怎么走访,才可以逐一落实对以上指标的评估。
引导业代按照正确的方向执行: 知不等于行,要改变业代以往的工作惯性,需要建立一个客户评估模型,让业代以这个模型为工具,对候选客户进行评估打分,从而引导业代的思想和注意力向正确的标准和动作发展。评估模型如何建立、主要内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也要逐步落实到动作上。
动作流程给业代更感性的认识:业代虽然明白了上述的内容,但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时,仍可能不知从哪里入手,一肚子学问不知怎么用。为避免业代到了一个陌生的市场后“晕场”,还要给业代一个工作流程,告诉他到陌生市场下了车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像演话剧一样给他演一遍“到陌生城市按怎样的动作流程就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筛选经销商”。
3.如何促进准经销商的合作意愿
现实工作中往往不仅是你选客户,更多的是客户选你。有些客户各方面条件不错,但对经营你的产品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客户的合作意愿,就成了经销商选择的难点问题。所以,要再教给员工如何与客户谈判,激发其合作意愿:怎样分析客户的心态、谈判前做什么准备、谈判时选择怎样的环境、什么时候保持沉默、什么时候陈述观点、第一句话讲什么、常见的经销商的疑虑和异议是哪几个、什么时候反驳、怎样反驳等等,最终打消客户疑虑,结束经销商选择工作。
4.经销商日常拜访动作分解、动作流程
一旦新市场开拓完成,新经销商就变成了老客户。老客户对公司的产品、政策都比较熟悉,业代周期性拜访老客户时说什么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企业不能给业代一个清晰的内容:拜访经销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就会出现业代见了经销商就讲老三句:“货卖得咋样?上一笔钱啥时候给?这次进货百搭一你要几箱?”,然后就和经销商闲聊,套私人感情,真正有市场建设意义的工作一点也不做。
其实,这并非业代偷懒,他们不知道拜访经销商到底该做什么。企业要告诉他们具体该做什么动作(比如“抬起脚,向前伸,向下踩,这就叫迈了一步”)。如果业务代表知道了拜访经销商有9件事/12个动作要做,知道拜访经销商下车后应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第一个10分钟做哪些动作、第二个10分钟做哪些动作、见了经销商第一句话说什么、经销商最常问的10句话是什么、应该怎么应答……有了这样清晰的方向感,业代的工作才会更有效。
5.企业行为对经销商的管理
对经销商的管理不仅体现在业务操作层面,企业对经销商的年终返利政策、销售奖励政策、账款政策、企业的经销商大会、企业业绩分析系统对经销商网络健康起到的预警作用等等,这些制度化的企业行为对经销商管理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节主要围绕以下几点问题展开:
·如何制定经/分销商合同——范例分析;
·如何控制经/分销商的赊销账款——基本控制点讲解;
·如何制定经/分销商的销售奖励政策——范例分析;
·如何处理经/分销商之间的冲突——动作分解;
·如何建立预警系统,随时掌握经销商网络的均匀性和有效性。
6.经销商管理中的“常见营销残局”如何破解
“日常工作中要管理好经销商,尽可能防止冲货出现”——对极了,但冲货在很多地方已经发生!“平时要注意掌控好终端促销的力度,防止超市砸价”——没错,但实际上超市的恶性
特价屡屡出现!
面对这种营销残局,学员更想知道是——已经这样了,怎么办?
培训内容的实战性往往也就体现在这一环节——不但要讲应该怎样做正确的事,还要讲以前做错的事怎样补救。面对残局如何破解往往事关企业眼前利益,需求更迫切,员工也更关心。
这一节中作者集多年实战经验,总结了在近百家企业培训、答疑、互动讨论过程中搜集的素材,对“大户欺厂”、“冲货”、“砸价”、“客户侵吞促销利润”、“如何建立并管理商超渠道的专业经销商队伍”、“如何操作外埠市场冲击铺货”等等常见典型的市场残局、业务操作细节问题提出破解方法和具体动作。
综上所述,《经销商管理动作分解营销培训》课程整体思路主线如下所示:端正观念,认识厂商关系实质→具备经销商选择思路→思路落实为6大标准→6大标准细分为32个具体动作→动作延伸到评估工具,引导业务代表注意力→进一步落实动作流程,给学员更感性的认识:到陌生市场按什么流程选择经销商→学会促进“准经销商”合作意愿的24个具体谈判技巧和标准话术→掌握拜访老经销商的具体动作流程→掌握经销商返利/奖励/账款政策制订、业绩分析等企业行为的具体技巧→破解经销商管理常见的营销残局。这些内容层层递进,贴近业务人员实际工作场景,并落实到动作分解,让学员“学而立即能用”,从而更有实战效果。
上节我们介绍了经销商管理动作分解培训的框架,主要内容模块回顾如下:
一、理论教育:正确看待厂商之间的关系。
二、实战动作培训:1.经销商选择的整体思路、标准、动作分解、动作流程;2.如何促进准经销商的合作意愿;3.经销商日常拜访动作分解、动作流程;4.企业行为对经销商的管理;5.经销商管理面临的“常见营销残局”如何破解。
本节我们将从第一个模块(正确看待厂商之间的关系)开始培训。
第二节正确看待厂商之间的关系
业务人员在厂商关系问题上的认识误区
人的观念决定行为。大多数业务代表在经销商管理问题上的低效,究其根源不仅仅是技能问题,关键是他们对自己作为一名厂家业务代表,在和经销商打交道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没有搞清楚。于是就出现两类情况:
一类是极左派(目前这种业务人员已经越来越少)。这类业务员的观念是:厂家和经销商之间是买卖关系、贸易关系。其行为是:千方百计地让经销商压货,只要销量任务完成,货款追回来就万事大吉。至于经销商的货卖得怎样、卖什么价格、卖到哪里去了、有没有即期的危险„„一概与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