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时间:2019-05-15 08:3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其次是当今世界对人才的要求已把“创新意识”摆在重要位置。所以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个人看法,要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要有新意。当然也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与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相结合,合理地想象。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实践中我是从如下两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先是让学生学会“发现”。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却要悟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所以,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亲自探索思考,在自主学习中激励他们智慧与全内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

1、首先要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

对于枯燥无内容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所以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方法是很多的,在这里我只说“运用电化手段,提高展示”的例子。如上小语第三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用灯片来演示细长的葫芦藤、可爱的小葫芦、雪白的小花,以及和葫芦有关的根、藤、葫芦。我们给葫芦浇水施肥后,养料被根吸收,通过藤送到叶子,叶子被太阳照射后,把养料加工成葫芦成长所需要的营养,这样葫芦就慢慢长大了。这种效果使学生兴趣大增。教师再把叶子葫芦的中间加上蚜虫(动画显示)一只只蚜虫那么开心地吃叶子,学生不难想到: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没长大就落了呢?学生也会很有兴趣的去寻找答案:叶子生了蚜虫,它吃掉了能制造葫芦生长所需要营养的叶子,没有了养料,葫芦就慢慢地“饿死”了!

2、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的精神与善于发现的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成功的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要彻底改变老师的“全盘授予”,放下教者的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有潜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的精神,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完《赵州桥》后发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请大家探究的?有一位学生问:“赵州桥这种设计既然是一个创举,有那么多优点,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做成石拱桥呢?”显然这一问题闪现思维的智慧火花。于是,我立即将它提升为:在建桥技术上,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在建筑材料上,有什么不同,赵洨河和南京长江两岸宽度又有什么不同?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争议,学生的认识趋于一致:古代和现代不一样,现代建桥技术比古代更先进;现代建筑材料除石头外,还可以用钢材,而古代只能用石头;南京长江两岸要比赵县洨河宽得多。再如:在讲完《草船借箭》,一位学生问:为什么诸葛亮比周瑜高明,原因是什么?这位教师马上引导:在筹划备箭上,周瑜和诸葛亮的策略有什么不同?即他们在考虑问题上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哪种思路好?经过讨论交流:诸葛亮的思路和周瑜不一样,周瑜是以常规思路来思考的,以为箭只能“造”才能得到;而诸葛亮用创造性的思维来思考,想到以“借”可得到箭,也就是以“借”代“造”的方法智取,即利用天时地利向多疑善猜的曹操去“借”箭,课题上的一个“借”就说明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要比周瑜高明得多。

有了问题就需要讲,所以,怎样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语言。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二者是统一的。下面就谈谈以培养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1、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首先是一个量的积累。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即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它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言语本质上是习得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获得。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让儿童从做中学”,积累语言是为了用,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积累。不运用语言,语言的积累是没有意义的。

2、换词比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要想让学生说,首先是让学生有话可讲,然后才是怎么讲。积累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讲,换词比较就是怎么讲。操作方法是:第一是可以换哪些词?第二是换了这个词行不行?第三哪个词最好?如在教学小语第四册《葡萄沟》中“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一句时。“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这是在写什么? ”(写葡萄的颜色)形容颜色多的词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文中用了哪个词?(五光十色)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为什么?(“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同时,也说明葡萄成熟了,获得丰收)

3、培养想象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就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也就不能成其为人。”虽然说的有些大了,但是说明想象力的重要性。有了丰富和想象力在学习中,对课文的阅读情景就能具体理解,并能浮想联翩,且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怎样培养呢?方法也很多,我仅举两例:第一是提示关键词语、句子。如小语第四册《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柜台前个小男孩,只根看到谁买了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从哪能看出小男孩特别喜欢小汽车的?学习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只要„„就„„”“马上”“目不转睛”“盯着”“兴奋”等词语展开想象。第二是抓标点符号。如《金色的鱼钩》,文中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还嘱咐三个小战士:“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从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和感叹号中,我们如果展开丰富的想象,老班长痛苦却又坚毅的神情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也能进一步体会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的高大形象。

这些只是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点滴收获,不知对否?希望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第二篇:如何培养语文课堂上创造性人才

如何培养语文课堂上创造性人才

[摘要] 心理学教授林崇德认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从这个公式中我们悟出,无论是今天的创新型教师,还是要培养的未来的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格这一素质不可缺少。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是当前实施教育的重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而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创新型教师,从事母语教学的中学语文教师应首先具备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教研能力、良好的创新心理等多方面的创新素质。

一、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涵义

何谓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目前学者们尚未直接界定,一般以列举方式探讨其涵义。笔者认为,要弄清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这个概念,应该先弄清创新、素质这些相关的概念。

创新一般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能够作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可以这样认为,创新就是在批判或改变旧事物的过程中创造新事物,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产品。创新的本质在于一个“新”,没有“新意”就无所谓创新。实际上只要不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米德(M.Mead)说:“当一个人自己想出、作出或发明了一样新东西,就可以说完成了一次创造性行动。”

素质一词有多重含义。素质的经典性定义是“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④它主要是指人的先天性、遗传性的自然素质。现在人们所指的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的总和。

由此可以得出,创新素质实际上是指人具有的内在的,与创新活动直接紧密相关的要素、结构、质量水平及其特点的总和。作为母语教学的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指语文教师具有的内在的、与教书育人即教育教学创新紧密相关的要素、结构、质量水平及其特点的总和。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外显为创新性即新颖性和创造性,主要是指中学语文教师具有的教育新思想、新观念、教育教学中采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或者通过新的教育教学途径等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

平,获得较好的教书育人效果。因此,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不但是成体系、全景式的,而且其创新素质是具有再生与辐射能力的。

二、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构成(一)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

教育的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只重视知识、科技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发展策略,必然导致工具性主宰一切而价值沟通及目的性暗然不彰的消极后果。正如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所说:“文化能力的修养,伦理智慧的培育以及精神价值的开发,成为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⑤因此,较高的人文素质是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主要方面。

中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应从两方面加以重视。第一、基本的人文素质。例如,要有丰富的人性人权和人道意识;要讲文明、讲道德、重健康;要有爱好、有追求、有正义感且宽容大度;要有气质、有气魄;要有科学意识、忧患意识、环保意识;要学会展示自我,有突出的个性优势;要有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意识;要学会生存等。中学语文教师的这些基本的人文素质本身就是强烈的人文信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会培养起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二、要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其基本理念是:(1)人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其主体地位。(2)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3)重视情感、动机和价值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4)重视培养大胆质疑,各抒己见的民主学习精神等。有了这些人文教育思想,一定会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一讲到底”、“填鸭式”的弊端,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发展和创造的本领,而不是做一个“知识袋”和“两脚书柜”。具备了这些人文素质,将有利于中学语文实施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

(二)完善的知识结构

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这种知识结构应是专博结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它最基础的层面是关于科学与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基础知识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这一层面应当广博,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知识修养上应当是个“杂家”,要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学识丰富,源头活水汩汩流淌,教学就会有声有色,就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如果学识浅薄、浅尝辄止,教起课来必然干瘪无味,捉襟见肘,又何谈创新。

第二个层面是本人所从事专业的专门性知识,这个层面应当精深,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传播知识的必然前提,大学的系统教育为我们

提供了必要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大量的语文知识源自《现代汉语》、《现代文学》、等专业学科,然而这一切是不够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更深厚的知识功底,尤其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学教育主要应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精神的探索,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欲望,文学作品中积淀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能帮助我们完成上述目标,可如果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能通过语文上文学作品的学习达到开拓视野,举一反三的目的,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很难实现此目标的。第三层面是条件性知识,即中学语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中学语文教师掌握这些知识便于懂得教育规律,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这个层面应当与前两个层面知识贯通。教育工作的对象和“产品”是活生生的人,教育是将个体的人培养成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复杂,其隐蔽性、反复性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不可控性是任何物质产品生产过程无法相比的。教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所以中学语文教师要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就必须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让三个层面相互支撑和渗透,并有机整合,从而做到广博以蓄涵养,精深以厚基础,贯通以明教情和学情,让交叉的知识迸发新的思维火花,形成创新素质。

(三)精湛的教研能力

教研能力是教学与科研能力的简称,教学能力是多方面的。

1、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犹为重要。语言是教师用以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语言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语言就是教师的武器,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一旦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为创新素质的提高增添一颗重要砝码。

2、组织管理、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舞台,而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负责对学生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控制,各个环节的调节。学生多元性、个性的特点会在教学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以及课堂的偶然因素不断调节教学计划、进度等。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不断提高教育理念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应丰富教学实践,培养自我调节和控制能

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灵活的教学技能

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专门人才需要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从教学准备、教学、终止到管理、评估诸环节上,需要多种教学技能,例如,板书设计、定向诱导、巧设引题、结尾总结等等,这些技能的培养可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其实,中学语文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灵巧的手势动作,讲话的方式,语调高低快慢都能起到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

4、良好的读写能力

当一名有“文学味”的中学语文教师,广泛的阅读是基础,试想,教师不博览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怎会有课堂上旁征博引的机智、信手拈来的潇洒呢?中学语文教师远离了文学作品的浏览,势必会在文本中兜圈子,也势必会语言枯涩,见识浅陋,只有自己成为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才能构建起丰富的精神世界,事实上,学生大凡都喜欢知识面广,文学素养高的语文教师;而教师自身素养的匮乏,展现于学生自然是面目可憎了,同时,阅读实践的丰富对教师读解文本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把广泛阅读作为应当备的第一课,只有备好这一课,你的语文课堂才有可能闪现文学光彩,诚如蒋惠琴老师所言:“教师发展和教育革新的可能空间和限度因素,很大程度上蕴涵于教师文化之中。”要造就合格的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下工夫培养课堂教学的真本领,要提高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就是要读书。

写作是一种生命的运动,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中学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它是中学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一种基本要求,我们不仅要会写下水作文,教学论文,还要会写散文小品甚至小说,只有当自己感受到写作的艰辛,体会到写作的秘籍门道,你去指导学生才会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出口成章,下笔能文”一直是语文学习追求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能够率先垂范,其引领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反之,中学语文教师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很难有发展,创新无从谈起。

(四)良好的创新心理

1、自觉的创新教育意识

创新的教育意识具有两个鲜明特征:(1)思想上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想;(2)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不断进取。因此,它是促使中学语文教师有所创造,有所进步的动力之一。一个有自觉的创新教育意识的中学语文教师,他会在教学中坚持教改,不断创新;他不会满足于做

文化的传声筒和只盯着高考的指挥棒,不会唯书唯上地把语文教得支离破碎,他一定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中丰富创新的精神,实现自我完善,并且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研究了创造性活动的思维能力,认为人在从事创造活动时,表现出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的两种思维能力。收敛式思维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确定的思维方式方法的规范和约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众多信息中引出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发散式思维则正好相反,它是一种开放的、立体的、多向的思维,表现为思路开阔,构思如泉涌,它不拘于一种思路,而从较少的信息可以得出较多的结论。它有迅速流畅、灵活变通和独特三种特征。同时,科学哲学家库恩指出,在创新时,必须在收敛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之间兼顾,是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创新思维的特征,通常是在强烈的创新动机和外在启示的激发下,充分利用人脑意识和潜意识的活动能力,借助于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以渐进性或突出性的形式,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产生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结果的思维,与一般思维相比,创新思维具有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特征。一个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他的思维方式,他质疑的风格,不仅利于他自身创新,而且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自由与开放式的学风,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更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3、健全的创造性人格

所谓创造性人格即非智力因素。这里提供吉尔福特提出的八条创新人格因素供中学语文教师借鉴。(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中。这些创造性人格,不仅优化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而且将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未来的创新人才,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其具有了创新的人格品质。

4、自信、乐观的心态

挫折和失败常与创新相伴,这时需要坚定的自信来帮助,坚韧的意志来承受,需乐观的心态来支撑。因此,自信、坚韧和乐观是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的最佳心态。这种心态可以引导他一步步走向创新目标,取得成功,并且这种心态将引导中学生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从而积极生活,不怕挫折,努力创新。

总之,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教研能力,良好的创

新心理素质,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凝聚生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机智,这就是我们期望的“创新型教师”的理想风采。

三、中学语文教师提高创新素质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针对基础教育领域中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来的,应试教育以单纯应付升学考试,争取高分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试”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它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高考科目和分数,忽视全面素质的提高,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相反,素质教育则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二者在教育思想、性质、任务、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的截然不同表明,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创新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要确定以创造性学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学力,是指善于发现问题,具有自行分辨和选择问题并运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自信、敢冒风险,有创新意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能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超越。养成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是当今素质教育肩负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呼唤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涌现。参考文献:

[1] 刘彩霞.少一些批评的指责,多一些切实的指导——兼论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及途径[J].人民教育,2000(6):37-39

[2] 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2

[3] 喻旭初.新课标与语文教师的修养[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1):9-10

[4] 刘建新.语文教师应强化的四种基本意识[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9):12

[5] 刘虹.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张扬人文精神[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

(8):34

[6] 季景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之浅见[J].语文教学之友,2005(9):5-6

[7] 郭瞻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第三篇: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内容提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文本、要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解答、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检查、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才会不断地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文本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选取的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篇目,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其可读性和趣味性都很强。而且文章的选取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所以学生完全能够读通、读懂。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教师应该甩开臂膀、大胆放手,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亲自进入文本,感受文本,和文本展开对话。通过对话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学生也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且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且为深入解读文本打好了基础。所以只有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解答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生感受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放弃自己设计问题而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就教材内容主动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时刻要有“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学生当成语文教学的中心,把问的权利赋予学生。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问,要用微笑和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提问,并且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这样做就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唤起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把学生真正地调动起来主动去求知。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或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对于难以理解的难点和没有涉及的重点问题,教师应以点拨启发为主,绝不能一股脑儿地把答案抛给学生。学生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自己解决了相关的问题而且还能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甚至是备课中的空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更有利于形成一个真正的主动学习的和谐集体,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检查

长期以来,形成这样一种固定的模式:学完一课后教师就这一课的内容给学生们布置相同的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如果学生做出来的与老师的要求相符合或相近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而且经常会出现因学生的层次不同而照抄作业的现象。如果把课后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决定,甚至把交作业的时间也让他们来把握,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布置作业,从而用个性化的作业来弥补学习中的漏洞而且也避免了指令性作业中重复机械的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设计作业,当然要掌握该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甚至翻阅资料、反复斟酌,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巩固知识的过程,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完成作业后,不妨让学生自己分组检查,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检查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过程。

四、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完一课后,就把这一课内容的内在联系挖掘出来,构建出知识网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没有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全盘照搬,其巩固复习的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把构建知识网络、巩固复习的任务交给学生,一课学完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自己理清知识点,明确重难点,明确薄弱环节。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把“厚书读薄”,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网络,而且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弥补。更为重要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会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总之,语文新课程呼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才会不断地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激情飞扬

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和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小鹰学飞》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为了让学生读得的更有感情,我让学生结合体育课刚跑完几圈的感觉来读,孩子把自己跑步的感受和小鹰努力飞行的感受相结合,读懂了小鹰。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要有耐心,目标要专一,不能没有主见,要有自己的思想。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老师平时教我们不要固执,要及时听从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次怎么又不让听别人的话了。她的回答激起千层浪,我及时让学生们展开了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青蛙看海》一

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青蛙和松鼠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一起去看海的决心。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赏识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 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 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 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 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 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

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第五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仪征市青山中心学校宣小梅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人类最有活力的行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义和生命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学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对,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那何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并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表现在思维结果和产物上的新颖性与效用性。其二,创造性思维既要有发散型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但更多地表现在发散型思维上。其三,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必须有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针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强大动力,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

孩子的求知欲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欲望在幼

儿时期就已萌芽。人们都想了解新事物,取得新经验,但如果对这种新事

物完全一无所知时,反而引不起兴趣,或者觉得有些惴惴不安。如果是与

已知的事物有某些不同,又有新的资料可供了解它时,求知欲就会增加了。

因此,要通过孩子实际获得的经验来启发兴趣,依靠各种视听手段给予间

接经验,或者提供资料,说明它与已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来促使孩子

求知欲的产生。

二、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

培养集中型思维主要是通过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而

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新概念、新原理产生实质性的理解,真切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并指导他们运用

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应用一般原理解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这样,学生

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也能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渐进形成集中型思维能

力。

培养发散型思维的途径是:其一,教师应经常提供一些具有多种答案可

能性的题目,经常让学生做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的提问也应尽量做

到激发学生的发散型思维活动。一般说来,提出述理性问题和扩散性问题

更富有成效。述理性问题有“为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想?”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扩散性问题是:“你想到了哪

些可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其二,排除定势干扰,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定势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引导他们的思维向新的或多

个方向探索。如果学生思维受定势干扰时,可让学生说出他是用什么方法

解决的?为什么?再启发他们尝试用新的方法。如果还是想不出来,教师

可指出定势干扰的情况,让学生有意识地予以克服,从而让学生的思维顺

利地向新的方向发散,直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三,可采用国外心理学

家提出的急骤的联想式或暴风雨式的联想训练法。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

迅速地提出一些观念与想法,不要犹豫迟疑,也不要考虑质量好坏与数量

多少,待到结束后再加以评价。研究表明,这种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三、以课文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所谓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运用幻灯投影的形象性,对学生进行

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十分重要。

例如,在讲完《狐假虎威》这一课后,我们提出“有一天,老虎又碰

到了狐狸------”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他们之间会发生的情形,让其将

想象的情形画在玻璃片上,然后映示在银幕上,再让他们发挥想象根据自

己的画面讲出故事来。现仅举有代表性的三例,来说明学生确实发挥了丰

富的想象,画出了各异的画面,讲出了生动的故事。学生甲在画面上画了

狐狸捂着肚子,他讲的故事是:狐狸看到老虎以后,就捂着肚子假装生病

了,老虎问它得了什么病,狐狸说:“我得了非典------”狐狸的话还没说

完,老虎已跑的无影无踪了。学生乙画了一棵大树,他讲的故事是:狐狸

看到老虎后,装做对老虎很亲热的样子,老虎说:“你别想再骗我了,这次

我一定要吃了你。”狐狸眼珠一转,对老虎说“老虎大王,我们来比赛,你

能先跑到前面那棵大树下,我就让你吃。”老虎一听,撒腿就向前面跑去。

狐狸悄悄地从后面逃跑了。老虎跑到大树下很高兴,心想:这回狐狸没话

说了吧!它掉头想看看狐狸跑到什么地方了,哪里还有狐狸的影子呦?老

虎气得------这里以课文中的内容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不

仅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画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指导学生运用经验培育创造性思维及能力

1、通过细心观察,自由操作来丰富经验

孩子们都想摸摸,动动或摆弄一个东西,也喜欢仔细地观察、操作物

件,想了解它们,这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喜欢玩玩具的儿童,长大以后思

路就比较开阔活跃,遇到问题想出的主意办法也多,富有独创精神。在这

方面加以培养,就是培养创造性的品质。

2、开辟活动内容丰富的场所,备齐充足的设备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启发他

们的思想、观点。

在准备有用的充足材料和设备时,不要把半成品或破旧物品扔掉,它

们也是有用的。让孩子拆卸这些破旧东西也能有新发现,或者用这些破旧

东西想出新的玩法,或者制造出重新组合的新玩具来。

3、对孩子的探索要有反应

对孩子的探索活动,要作出适当的反应,这能促进孩子好奇心的发展。

家长首先要给予鼓励,其次是要准备有关的材料如图书、视听教材给予帮

助,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讨论,通过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更促

进好奇心,丰富信息。

4、让孩子尝到创造活动的乐趣

在培养孩子创造性时,要让其进行创造活动,尝到创造的乐趣,体会到

创造活动的价值。例如,让孩子试着发明一些东西,体验创造的快乐;自己

总结出某数学公式,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完成一幅图画等,要予以肯定,由

此来提高发明创造的欲望,培养创造的意识。

5、让孩子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在指导孩子时要注意使孩子不怕失败,不闹情绪。失败从创造过程来讲,是走向成功的道路。这种失败不是作为结果的失败,而是过程中间的失败,它实际是创造的基石。因失败了不要就此结束,而应该指导孩子进一步努

力,使他们尝到最后成功的欢乐。

五、积极评估,鼓励创新,促进孩子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

创造的内容是独创的、有个性的。创造活动从创造过程的角度看,都

是单独进行的,要训练孩子自己思考。要重视孩子在学习时与其他人不同的见解、观点和活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创性,要使其养成不断改进创

新的态度,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家长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孩子进行思维的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实践中由于经常独立地处理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学生在大胆创新的尝试中也有可能理解失误或思路不当,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欣赏的角度,肯定学生能独立思考并引导其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你就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股股暖流流入学生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

六、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大量事实提供的各种信息中迅速作出抉择,抓住时机,把握方向,作出预测,一步就看到问题的结果或答案。科学研究中的发明创造,多数始之于直觉思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也经常表现出直觉思维。如猜测题意、应急性回答,提出种种不合常规却含有合理性成分的想法等等。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与积极的引导,以促使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但是,在鼓励学生直觉思维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形式来论证和检验自己的直觉思维是否正确。让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结合使用、相得益彰。

七、善待学生的“偏常”行为

作为教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今后能有一番大作为,能够在某一领域取得创造性的成就。但是,当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具有创造性萌芽的“偏常”行为时,教师又每每感到无法接受。研究表明,创造性强的学生多数

有以下三个特征:淘气、顽皮和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逾常规;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持有嬉戏的态度。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都喜欢循规蹈矩、从不与教师唱反调,也不提出“怪异”问题的学生。恰恰那些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学生却常常有意无意地出现种种叛逆行为。爱因斯坦上小学时,就因为顽皮,上课时有破坏性而被开除学籍。爱迪生小时侯就由于问了“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被认为是故意捣蛋而被赶出校门。其实在儿童顽皮、淘气甚至荒唐越轨的行动中,就孕育着创造性思维的幼芽。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建议教师要对儿童的“不轨之举”作出分析,善待其中包含有创造性思维成分的“偏常”行为。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否则,至多只是培养兴趣而已,甚至可能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影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利用语文教学这块有力的阵地,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保护学生的创造性,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下载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乐于学习

    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乐于学习 ——赵慧 2011,11,09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习语文。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喜欢上教语......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本站推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育 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18-01 传统课堂枯燥乏味、气氛沉闷。一年前,笔者的课堂基本如此。......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的研究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侯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响下的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己学习活动的......

    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新课程要求下,更加尊重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改变自己在课堂的角色,要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这就要求学......

    语文教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作用

    语文教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作用 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

    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姓名:田富强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联现代中学 联系方式:***或*** 电子邮箱:dstfq@sina.com 时间:2012年4月10日 如何加......

    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5篇

    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新课程要求下,更加尊重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改变自己在课堂的角色,要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这就要求......

    高校拔尖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拔尖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作者:秦书生 王迎春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4期 摘 要:拔尖人才的显著标志是高素质、高水平和高能力。创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