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时间:2019-05-15 08:2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第一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27、卖木雕的少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学会读“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等词语,重点读好“莫西奥图尼亚”这个词。

2、欣赏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感受它的壮观,积累“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四字词语,初步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

3、抓住重点词语“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等词语来认识非洲木雕,感知非洲精美的木雕,并能进行初步地总分结构的仿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1、孩子们,知道非洲吗?说起非洲你会想到什么呢?

2、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非洲去看看。瞧,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非洲黑人朋友,他们的皮肤黝黑发亮,男女老少都爱穿花衣服,个个能歌善舞。在美丽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非洲豹,它可是短跑的冠军。还有象群,它们正在悠闲地散步,这是斑马,它们皮肤的颜色是黑白相间的。在非洲还有一种传统的雕刻艺术,人们把动物、人物等等雕刻在木头上,成为了一种艺术品。

师:这节课咱们要去认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指导学生理解题目:注意卖的读音。第4声,卖的反义词是什么?(买)

师:哪个聪明的孩子有办法来区别“卖”和“买”呢?(多十卖,少十买肯定学生,这也是一种好办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自己读之前请看老师的阅读小提示(课件出示): A、读准字音,通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B、思考:这一件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

三、师:这是一件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 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

请1个学生说。师评价“这位同学把一篇长文章读成了几句话,真了不起!” 师:如果能说的再简洁些就更好了,看看老师的提示有没有帮到你。课件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一开始(),但是(),只好放弃,后来()。同桌互相说,请一个说。

总结:孩子们,你们说得真好。概括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试着把整件事情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几个阶段,这样的概括会更整洁完整!

四、师:小朋友们,你们刚刚表现得很棒,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接下来对你们词语的考验?

你们看,这是课文中的词语,它们离开了课文,你还认识吗?

(一)出示第一组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1、最后一个词语特别长,谁想来挑战读一读。指名请3个不同的人来读(正音: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莫西奥图尼亚是个外国的地名,你可以连起来读,但是整个词语特别长,你们可以注意适当的停顿,像老师这样读,师示范(停顿),齐读。

2、师:读着读着,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四个词语里藏着一个大秘密,它们都在说同一个东西,那就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3、师:文中写瀑布的有哪些句子?你能找出来吗? A、师: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第二段)B、“游人如织”是个怎样的场面?(学生说多、人山人海)

师:是啊,人可真多!让我们用这样的感受来读这句话。请单个同学来读。

师:你们可真棒,让老师感到了这里的游人啊多得好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穿来穿去,这就叫作(游人如织)!再读读这个词语。

师:孩子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多么精辟啊!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比喻句。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你知道这些成语吗?(课件出示)

词语拓展练习:胆小如鼠、料事如神、骨瘦如柴、江山如画。(从后到前齐读)

C、师:那么多游人都慕名去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看来它的好名声一点也不假,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叫(名不虚传)

D、师:想不想看看号称世界最大的瀑布?生:想

想要看也可以,让我们把它的介绍资料念好了,这瀑布自然就能跟我们见面了。

课件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色十分壮观。它最高处有120多米,宽1800多米。师:一起读。

师:读了这两句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一学生说。师:是啊,气势很大,书本上用了哪个词语?(壮观)“壮观”这个词语概括地写出了瀑布的特点。板书:概括 师: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瀑布气势很大呢?

学生说数字,师:是啊,通过数字具体地写出了瀑布的特点。板书:具体

像这样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在语文里面,我们把它称为先总再分。板书:总,分。

数字理解,你知道120米有多高吗?相当于 40层楼那么高,而1800米呢相当于300个教室那么宽。师:是啊,这些数字让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了瀑布的壮观。板书:数字

师:让我们再来试一遍,读出瀑布的壮观。

师:你们读得真棒,看,这就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出示瀑布图。

(二)出示第二组词语:

(2)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A、齐读词语

B、师:聪明的孩子一看就知道,这些词语写的都是——木雕。有个多音字(模)还有一个读音是mo,组词(模型,模特),在这里念mu。

C、师:现在让我们自由读读3、4自然段,用同样的方法来划一划写木雕的句子。请学生交流。没有划完的同学可以再把它划完。

先看这一句: D、“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理解“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师:谁来说说看“琳琅满目”的意思?“琳琅”本来的意思是美玉,也是指美好的东西看也看不完,这里美好的东西是指——木雕。“各式各样”什么意思?式样很多。师:是啊,木雕的样子可真多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木雕的图。引导说话:这里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有„„,有„„,还有„„。3位同学说 第一位说完后肯定。点评如果在名称前加个形容词会更生动!第二位说完后肯定,除了这三个木雕,可能还会有什么呢?

师:孩子们,可是课文中没有写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它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了一句话。哪一句话?读出来,这样的写法就叫做总的概括。

师: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课件出示: E、“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师: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坐凳吧!Z诼个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意思。

F、想想,作者对大象坐凳的哪些部位进行了描写,让你觉得这头象是那么的活灵活现?(鼻,耳,背,鼻子是——卷的,耳朵是——大的,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

师:作者通过对大象不同部位的描写,写出了它栩栩如生的特点。如果平时小朋友们要写一种动物,也可以像作者这样去抓动物的不同部位。板书:部位

师:轻轻地再读读这两个句子,现在这两个句子的关系还是刚刚说的总分吗?先分再总。先具体后概括。这两个句子前后顺序可以换吗?换过来读读。说说,现在就变成先总再分了,先概括再具体了,也是可以的,到底选择哪种方式呢,这就要看你自己表达的需要。

G、师:孩子们,栩栩如生的木雕还有很多,让我们再去木雕摊前转转!看着这些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木雕,老师都被吸引住了。小朋友们,你们又被哪一个木雕吸引住了呢?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木雕,用上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下来吧!

()木雕真是()啊!你们瞧,()。

提示:1可以填上你给木雕取的名称,如“双鹿床”„„(老师相信你肯定能超过我,如果能试着给各式名样的不同木雕取更好听的名字,把它写下来,那你肯定是个作文高手!)

2可以用上能概括木雕总的特点的词语,如:栩栩如生,构思新奇(可以从今天课文里学过的词语里挑,也可以用上自己课外学的词语,如巧夺天工、活灵活现„„

3可以写上1、2句话,从外形、颜色、用处等方面具体地说说木雕的特点,如果你选择的是一种动物,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从动物不同部位表现它的特点。巡视,投影,讲评,修改,发作文之星奖励!

师小结:孩子们,让我们从今天起做一个学习语文的有心人,不断地去动脑筋,去发现藏在语文里的小秘密,你会觉得学习语文其实是那么有滋有味!

第二篇:卖木雕的少年 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所带出的词语或其它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难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里呢?

2、今天,老师就作为你们的导游,带你们去欣赏异国风光,你愿意吗?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3、欣赏完了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走进非洲的一位少年,我们一起来学习《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并指导学生“卖”字的书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课文的题目中,我们知道课文讲的是谁?(少年)这位少年是做什么的?(卖木雕的)

2、同学们,课文中有一个字的意思和“卖”的意思是相同的,快点找一找,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生找出“售”字,师强调写法:右边是4横,而且长短不一致。

4、同学们,课文中还有好多词语,你们都会读吗?有没有信心来挑战一下。

(1)出示词语: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呢?(大瀑布)课文中提到一个瀑布,它的名字非常难度,你能把它读正确吗?师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找两位学生读。现在让我们来欣赏这美丽壮观的瀑布吧!欣赏图片,同时,师引导: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我们不由得想起李白的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呀!(学生填空)出示第二自然段,你试着读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吧!(齐读)

(2)出示词语: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琳琅满目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的(木雕)的。欣赏图片。这么栩栩如生的木雕,如果放到你的手中,你舍得放下吗?这种喜欢的不能放下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爱不释手”,出示词语。你能用它来说一个句子吗?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1)现在请同学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课文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用简洁的话来概括。(2)谁起来说一说课文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谁还能用更简单的文字来概括一下?(介绍木雕,师出示)

(3)课文在第几自然段体现了介绍木雕这一部分?把这两个字写在第一段的开头吧。

(4)谁还能像这位同学一样用简洁的几个字来说一说课文还讲了哪些事?它们分别在在哪里体现出来了?

挑选 放弃 赠送 生回答,师板书。(5)我们刚才用的这种方法就是用“小标题”(板书)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2、既然我选择了放弃买木雕,为什么这位黑人少年还要送我木雕呢?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课文5—1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出示要求,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次对话。出示片段

(1)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屏幕上有个词语特别标记了,它是(诚恳)。那么“诚恳”是什么意思呢?(真诚)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音语调,读出语气。(2)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语音语调。

(3)想一想,当我放弃买木雕时少年的心情是怎样?我的心情又是怎样?

4、对啊!少年在遗憾,而“我”也在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正当这时,我在暮色中发现一位少年正坐在隆起的岩石上,好像在等我,那他在等我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聚焦第二次对话。出示片段。

(1)从读中我们知道了这个黑人少年送给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木雕?(引出11段)

(2)出示句子:

a 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B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自由的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沉甸甸的含义,它们的含义一样吗?

第一个沉甸甸指的是:重量确实重;第二个沉甸甸指的是:少年的情意重。

5、你知道为什么这位少年这么喜欢中国人吗?来看屏幕,拓展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学生自由读。

就是因为中国人曾帮非洲人民修铁路,所以少年为了表示感激做了一个小木雕送给中国人。正是在这样沉甸甸的情谊中,所以才有了课文中这样的一幕幕:

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出示课件)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出示课件)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出示课件)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出示课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出示课件)这位少年特意送给我一个小象墩,也证明了----非洲人民是我们的朋友!(出示课件)。对啊,这份国际友情是多么得难能可贵啊!

5、此时此刻,你肯定有许多话想对少年说,让我们用文字来表达对少年的心声吧。

(1)学生自由写(2)展示并点评 好了,同学们,你们对你们的导游满意吗? 最后,老师留给你们1个作业:做本课练习册。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售 小标题 介绍 挑选 放弃 赠送

第三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27、卖木雕的少年

禾埠小学郭雪琴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明读课文,再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解决。难点:抓住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读课文,抓住文中对卖木雕的少年的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析、探究法。

学法:自主、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自制课件。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地图,了解中国、亚洲、非洲。

2.导语:在美丽的非洲,不仅风光迷人,而且物产丰富。非洲人民勤劳、善良、智慧、卓越,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美丽动人的故事。(板书:卖木雕的少年)3.学生读题,围绕课题质疑。教学意图

通过对课题质疑,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清扫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指导书写。

“辨”中间部分为“リ”,左中右结构;“齿”的上面是“止”,上下结构;“售”字的右上部有四横,不要写成三横。2.出示词语卡片。

游览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观赏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五官端正栩栩如生流露 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在交流中自学生字、生词。

三、初步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明读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在刚才的读书中,文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回答,可以是道理,也可以是好词佳句)3.小组竞读。

(可以部分读,也可以分自然段读,也可以全文读)4.教师评价朗读情况。5.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

讨论:从朋友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师小结。后来,“我”与木雕、与卖木雕的少年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吧!教学意图

训练学生的初步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在感中悟,让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对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让学生领悟瀑布的美。在这美丽的大瀑布旁,发生了一件多么感人的事啊!教学意图

用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感悟少年的“遗憾”

1.学生自由读第2~9自然段,勾西出文中描写少年言行的语句,体会少年的内心活动。(1)学生边自学课文,边做笔记。(2)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汇报、补充。课件出示: ①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②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③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④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师生共同探究:那少年为什么“遗憾”?(着重引导体会“我”对木雕的喜爱,而又不能 买的心情)少年这时可能会怎样想?(这个中国朋友这样喜欢“我们”的木雕,而又不能带回去,“我”一定要想办法,不让她带着遗憾离开)2.多么善解人意的少年啊!让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吧!教学意图

抓住少年的语言、行动,角色互换,由表及里地感受少年的内心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进一步促进了文本语言的内化。

三、感受少年的真诚

1.学生感情朗读第10~15自然段。

2.思考:少年为什么要专门送“我”木雕?课件出示: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我国同非洲人民友好交往的有关资料。(2)学生齐读少年的话。(3)师小结。

多么善良的非洲少年啊!他因为“我”是中国人,因为“我”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木雕而特意跑来送“我”木雕小象墩。他送给“我”的仅仅是一个小木雕吗?不是的,是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真挚的心啊!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融进课文,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产生震撼心灵的阅读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课外,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2.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这个非洲少年吧!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把你的收获小结一下。

第四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并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把课文读流利。

2、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吴晴,带着朋友的叮嘱,想挑选一个木雕带回国。请小朋友再来读课文,找一找在课文中“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爱不释手----犹豫-----遗憾------高兴-----感动

3、请你第三次读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1)爱不释手

a出示句子: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b为什么这个象墩会让“我”爱不释手?

出示句子: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这里有两个四字词语,我们来读一读。

这个木雕设计的与众不同,雕得又是那么逼真,难怪作者会那么爱不释手。c如果你是作者,当你看到这个象墩,你会怎样来表现你此时的心情,谁愿意来演一演?

看你的眼神,你在看象墩是,非常专注。你的表情告诉我,你非常喜欢这个象墩。

看木雕的时候可以把眼神集中在木雕上,让人觉得你真的很喜欢。d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2)犹豫

a你从哪里看出“我”很犹豫? 出示: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作者此时的心里是很矛盾的,行李已经超重了,可“我”又那么喜欢象墩,是该买还是不该买呢?谁能把我当时矛盾的心理读出来? b你还从哪里看出我很矛盾?

出示:“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什么是语无伦次? 是啊,想买又不能买,这让我的内心非常复杂,加上少年那么诚恳地让我买一个,更让我语无伦次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3)遗憾

a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遗憾?

出示: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b“我”到底为了什么而感到遗憾呢?

c是啊,那么美的工艺品,我多么想把它带回国,但我又不能,确实让人挺遗憾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我”高兴什么,感动什么,从哪里体现出来,我们留到下节课再讲。

四、写字指导

1、这节课我们要来写“售”和“驮”。

2、看到这两个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呢?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简)

一、复习四字词语

二、从“我”的心理活动、少年的言行体会他的心理活动

1、我为什么而感到遗憾?

2、少年此刻也感到遗憾,他又是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

3、我感到很高兴,为什么而高兴?少年是怎么做的?

4、少年为什么要等候并送木雕?

5、我为什么而感动?

6、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介绍补充资料。

三、感受少年形象

1、从中,你觉得少年是怎样的一个人?

2、夸夸卖木雕的少年。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学生自读。

师(引导):小朋友,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味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写少年的句子。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第9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指名读这个句子)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生:②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师:对了,这些问题就是引领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4、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1)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3)分角色朗读。(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4)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 指导朗读: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 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三、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小朋友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可以请同学来读,也可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四、情境写话

1、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3、展示学生作品,欣赏评点

第五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庆安小学“六课一周”主题教学开放活动预约课教案

【授课内容】《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 【授课班级】三年级七班 【授课教师】王 瑞 【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中非友好相关资料

【设计理念】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会友好的情感是相互的,爱的表达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教学过程】

课前训练:含动物名称的成语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 1.复习词语

第一组:驮着 出售 观赏 犹豫 遗憾 宾馆 付钱 诚恳 掏钱 牙齿 第二组:各式各样 琳琅满目 游人如织 名不虚传 清晰可辨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构思新奇 语无伦次 爱不释手(指导朗读,积累四字词语。)2.选词填空,回顾课文中的故事情景。

各式各样 琳琅满目 游人如织 名不虚传 清晰可辨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构思新奇 语无伦次 爱不释手

在()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前,有许多陈列着

()木雕的摊点,我对一个()的象墩(),在我遗憾放弃后,卖木雕的少年送给我一个()的小象墩。

(运用四字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二、品读课文

1.齐读3.4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挑选了一个什么样的木雕?(板书:挑选)理解:栩栩如生

2.继续学文,自由读文5-9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我”言行的句子。

(指导体会“我”的内心活动)生汇报

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理解:爱不释手 仔细观察(板书;喜欢)

“捧”换成“拿”可以吗?为什么?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理解:语无伦次

说话时为什么会语无伦次,她心里怎么想的?(板书:犹豫 放弃)3.快速默读5-9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少年言行的句子。(指导体会少年的内心活动)

生汇报

买一个吧。

夫人,您买一个吧。(诚恳语气)

您是中国人吧?(猜测的内心)4.分角色读5-9自然段。

5.默读10-15自然段,看看晚饭后发生了什么事?(板书:赠送)少年送了什么样的一个木雕给“我”?他为什么不要钱?

6.为什么说中国人是非洲少年的朋友?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7..师补充中援助非资料 :

上世纪60 年代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中国人民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努力帮助非洲国家兴建工厂、农场、水利、能源、交通、电信和文教卫生等各类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

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坦赞铁路全线所有房建工程(包括铁路管理局、两个分局、站、段等房屋约37.64万平方米;2个机车车辆工厂约8.4万平方米;材料厂1.36万平方米;砼制品厂1.3万平方米;医院、接待站、食堂以及办公、住宿等房屋约1.8万平方米。共计约50.64万平方米)

友好合作项目:电站、水坝.、建筑工程.道路..农业种植及技术推广 入世后援助涉及到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

迄今,共有15000多名非洲学生先后在中国学习,500多名中国教师曾赴非洲国家任教.中国与非洲27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中国和非洲国家签署了10余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在农业,医药,生物和光电技术等领域开展了许多科研项目合作。目前,除每年向非洲国家提供1500多个奖学金名额外,中方还在中国和非洲举办各种研讨班,培训班,为非洲培训各类专业人才1000多名。

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起,中国共向47个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1.5万人次,诊治病人1.7亿人次。在非洲的城镇乡村,中非医务工作者真诚协作,以热情,爱心和精湛的医术,帮助当地群众摆脱病患,重获健康。43名中国医疗队员场面与非洲这片热土,为中非友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中方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培训了一大批专业医务人员,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8.当“我”手捧着小象墩时内心十分(),因此连声说()。

接读14自然段(板书:朋友)9.这时少年()。齐读15自然段

10.小结:他笑了,笑得那么可爱,这位非洲少年可爱的形象不仅深深的刻在作者的心里,我想他也深深的刻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三、拓展练习,动笔书写

1.读到这里,这小木雕仅仅是小工艺品吗?还有什么?

2.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热情诚恳,对中国人民有着友好情谊的黑人少年说点什么?你能不能夸夸他。

四、作业:

阅读《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新结识的伙伴》,把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挑选 → 放弃 → 赠送

喜爱 犹豫 感动

朋友

下载卖木雕的少年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卖木雕的少年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卖木雕的少年 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 解放小学 刘旭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少年对我不能把木雕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的原因。2、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懂课文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2、体会卖木雕少年和“我”的遗憾的不同含义。3、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第一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流程 一、图片配乐导入 老师知道大家喜欢旅游,今天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非洲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播放音乐、瀑布、木雕图片) 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举世......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非洲人民对......

    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 了解中非友谊,感受卖木雕......

    卖木雕的少年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7《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字理分析,感受学习汉字的兴趣。通过观察、交流易错的地方、范写,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

    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并正确运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