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5 08:3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哲学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哲学名词解释》。

第一篇:哲学名词解释

【天】殷周人指最高的人格神,宇宙的主宰。春秋之际社会动荡,天命观发生动摇。孔子既承认主宰之天,以文之灭兴决定于天,又指自然之天。墨子非命,却提出“天志”以赏善罚恶。老庄以道生天地,否定了天的至上性,认为天即道之自然。荀子以天为自然,认为“天行有常”,主张“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反对“错人而思天”。西汉董仲舒讲天人感应,又以天为最高的神灵,万物的主宰。东汉王充则认为天是自然的物质实体。唐刘禹锡提出天人不相预,反对天命论。北宋张载认为天即太虚之气。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否定了天的人格意义,代之以绝对精神。王守仁则以心规定天,“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反映了对天的认识的分歧和思维的进步。

【德】道德,品德。指人的品质或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善恶价值。西周统治者提出“德以配天”。春秋以后,德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品性。儒家以德为人的本性,恭宽信敏惠,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提倡德治。道家也以道为本,德为道之用,但认为大道自然无为,朴素无德,主张绝圣弃智,至德即是无德。

【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相传为西周初年周公旦提出的政治伦理思想。意为统治者应崇尚道德,以保其民人固其天命。一方面为革商之命作辩护,另一方面又作为统治的手段。

【阴阳】本义为日照的向背。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后来用以指气和事物所包含的对立因素。

【气】本义为云烟、云气。后用以指无形状的充塞于整个宇宙的弥漫性物质,是构成物质存在的基本元素。

【天人之辩】中国哲学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关系的争辩,涉及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八卦】《易经》的八种基本图形。由“—”“――”两爻相迭变化,每卦三爻组成。它们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易经》六十四卦均由八经卦两两相迭组合变化而成,并从八卦的基本性质及其组合变化来占筮、判定吉凶臧否。《易传》以伏羲作八卦,认为八卦主要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事物,并由这八种基本事物交感变化而产生出万事万物。

【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自然观和人的活动归结为五种物质因素,含朴素唯物主义因素。战国秦汉间出现五行相生相克学说。五行相克是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五行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性】一般指人性,亦有天性、物性的意蕴。【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中庸】儒家的哲学范畴。即在处理事物的矛盾时应当掌握的合适的“度”。

【尽心知性】孟子提出的反省内心的认识方法和道德修养方法。

【性善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民贵君轻】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有极大的影响。【王霸之辩】中国古代两种统治方法和政治理想的争辩。王指王道,即先王之正道。孟子以王道与霸道相对,认为施行仁政,以德服人者为王道。霸指霸道,即凭借武力假行仁义以征服别人的政治统治方法。霸道以武力压服别人,不能使之心悦诚服。孟子提倡王道,反对霸道。韩非则提倡霸王之道。秦汉以后王霸并用。到宋代,王霸之辩更演为社会历史观的争论。朱熹和陈亮进行了数年的争论,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道】中国哲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本义是人所行走的道路。引申为规律、原理、准则、本原等意义。春秋时“道”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人的行为准则。孔子少言天道,注重人道。老子首先从抽象的哲学意义把“道”规定为万物的本体。庄子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体。儒家后学则着重阐发了“道”的伦理意义,所关心的仍是人道。到《易传》,才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以“道”为天地万物运动变化最根本的规律。这种理论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韩非子把“道”说成是万物所依循的总规律。西汉董仲舒用道来论证三纲五常的绝对性。宋明理学家在发扬儒学之时,吸收了道家和《易传》的思想,把道规定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最高本体。【自然】含义相当广泛,主要指天然,自然而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无须人的作用来干预。【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道法自然】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用语。《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否定了宇宙间有意志的主宰存在,但老子由此反对人为,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神器】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用语。器,物。神器,神秘之物,代指国家政权。【逍遥】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用语。指一种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状态。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待即不依赖于任何条件的,如果借助了一定的条件,则会“为物所役”、“所累”,从而不自由。

【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天地万物的总称。宇,空间;宙,时间。东汉科学家张衡则认为:人们观测到的天地是有限的,而整个宇宙是无限的。后来的唯物论者大都肯定张衡的观点。【非命】中国古代战国初期著名思想家墨翟的主张。反对儒家把“寿夭贫富,安危治乱”看成是先天命定的思想。“非命论”是墨子思想中最积极合理的部分,是人类对自身力量的初步认识,表达了古代劳动者力图摆脱传统天命思想束缚的愿望。

【天志】中国古代战国初期著名思想家墨翟的天道观。认为天是有意志、能对人的善恶进行赏罚的最高主宰。【三表】墨子提出的检验言论与认识是非的标准。表,指法、仪;三表即三条标准。墨子认为,人们的言论与认识是非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历史经验判断言论事非;以广大民众的直接感性经验为是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带有浓厚的经验论色彩,并以之论证天志和鬼神的存在。

【兼爱】墨子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主张。墨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意指天下之人应当相互亲爱。强调人应树立远大的道德理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反映了古代的平等观念,代表下层劳动者利益。【非攻】墨翟的战争观,是兼爱思想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认为兼并和侵略战争于民危害最大。【名实】名,指名称、形式,实,指内容。最早产生于先秦。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旧有之名已不能容纳新的现实,于是产生了名实之辩。孔子主张“正名”,用周礼固有之名去纠正已经变化了的内容。墨子则强调不是名决定实,而是实决定名。后墨继承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名是事物的概念。名的作用在于指谓、描绘内容,名实的关系是“以名举实”,并从逻辑学的角度对名实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极大地促进了名实论和形式逻辑理论的发展。后来荀子也提出“制名以指实”(《荀子·正名》),认为名是用来指谓实的、约定俗成的概念,它决定于实,一旦形成也不能轻易改变。【法】①指法律、法令、法规等。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行为规范。先秦法家强调法,商鞅提出,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管子》明确以法为行为的标准和规范,并视之为“圣君之宝用”。韩非对法作了更深入、全面的规定,认为法是由统治者制定并公开颁行的法律条文,是赏罚的依据,必须具有兑现的效力,并使百姓明了、遵守。②佛教名词。通指一切事物。又指佛、法、僧三宝之一,即佛教的经典和教义。【术】①手段、策略。法家的重要术语,实际上是君主驾驭群臣、治理国家的权术。②方法、学说,如道术、方术。

【势】①权力和地位。即权势。法家强调的统治方法之一,认为权势是君主实行法治的必要条件,君主之权势,就在于握有刑德赏罚之权,从而使群臣对君主绝对服从。君之失势,如虎豹失其爪牙,必然身死国亡。②趋势。唐柳宗元《封建论》以封建制为历史趋势。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理势统一的学说,以势为理即历史规律所表现的必然趋势。并以此论证社会历史的进化发展。【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五德终始】又称五德转移。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的历史观。“五德”即事物的水、火、木、金、土五种德性或性能。“五德终始”即“五德”相生相克和终而复始的循环运动。邹衍继承早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形成了“五德终始”、“循环相胜”的观点,试图用当时的天文学知识来说明自然和社会的变化问题。“五德终始”说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是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建立新的统一封建王朝寻找理论根据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古代易学用以说明矛盾运动法则的命题。语出《易传·系辞上》。主为天地万物及人类生活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形而上】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无形的东西。《易传·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形而上”指无形的精神本体(道),“形而下”指由道派生出来的具体事物(器)。“形而上”与“形而下”这一对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有过长期的争论,常被各家用来表述抽象和具体、本质和现象、本源和派生物等。【太极】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两仪】 中国古代易学范畴。两仪所指,说法不一,其哲学意义则指天地或阴阳

【四象】中国古代易学范畴,象征春夏秋冬四时,故称四象。在哲学上,含有变化产生的各种现象之意。

【消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消,消亡;息,增长。指世界万物的存在过程是一个消亡与发生相统一的过程。

【太一】“太”是至高至极;“一”是唯一。①“道”的别称。③星宿名或天神之别称。【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元气】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以元气为天地本原。

【清谈】又称清言、玄言、雅谈。魏晋时期的一种远离世事,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风气。其内容包括玄学、名理、评品人物等等,玄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贵无论】魏晋玄学的一种主要哲学思想。创始人为何晏、王弼。主要观点是以“无”作为宇宙的本体,认为万物(有)以无为存在的根据,贵无论促进了中国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发展,但错误地以空洞的抽象观念为宇宙万物的本体,故受到后来以裴頠为代表的崇有论的批判。

【本末】中国古代哲学用语。指根本与末节,本质与表现,本体与作用。

【动静】即运动与静止。中国古代哲学中一对重要范畴。【名教与自然】魏晋玄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名教,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自然则指天道之无为,人类无须以人力干预也不由人的意志所决定的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欲。儒家重名教,道家尚自然,二者长期有争论。魏晋玄学以老庄思想释儒,进一步展开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并成为玄学的重要理论问题。认为维护社会秩序最好的途径是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无为而治。主张超越名教的束缚,返归于自然,以虚静之心任性任情。极大地冲击了礼教的神圣性,为门阀士族腐朽堕落的生活作辩护。宋代学者以复兴儒学自命,重振传统纲常名教,以天理论证名教的绝对性和合理性,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巨大枷锁。明李贽再次冲击名教是非观。近代谭嗣同提出“冲决网罗”,抨击封建纲常名教。以西方近代伦理原则和自然人性论反对名教,提倡个性解放与自由。【崇有论】魏晋玄学的重要哲学理论和派别之一。与贵无论相对立,认为宇宙万物以有为本。指出宇宙万物皆产生于有,世界的本原是实际的物质存在,无不能生有。

【道统说】儒家关于传道系统的学说。首先由唐韩愈明确提出,他在批判佛教的过程中,提出了儒家先圣前贤一脉相传的“道统”对抗佛教传法的“祖统”(法统)。道统说的提出是为了复兴儒家传统。宋儒继承韩愈的思想。朱熹以理学为儒家正宗,并自命为传人。陆九渊则不承认程朱的正统地位,自命为道统传人。道统说遂成为理学程朱与陆王两派争夺儒学正宗的理论。【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宋元明清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吸收了道家和佛教哲学思想而产生的新儒学。它以性命义理为核心,是宇宙论、认识论和道德学说高度统一的思辨哲学。它以“理”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和宇宙本体,取代了传统儒学思想的“天”的地位。南宋以后,被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从理学内部分化出王夫之、颜元、戴震等人,对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批判。【物极必反】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法思想。意为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向它的反面转化。是辩证否定的朴素表述。

【理】又称天理。主要涵义有:事物运动变化的固有秩序和规律、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事物的本质和本性、宇宙万物的本体等。

【吾心即是宇宙】南宋陆九渊的哲学命题。认为主体之心即包容着宇宙万物,把宇宙万物统一于主体之心。【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知行脱节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对反对知行脱离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混淆了知与行的本质区别,有以知取代行的倾向,故受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批判。

【致良知】明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和伦理学思想。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心为万物之本,故良知亦为万物之本。王守仁良知实际上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的概括。

【经世致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最初导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中体西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争中洋务派的主张。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即纲常名教为立国之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措施为强国之作用。这一观点表明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它主张维护传统社会的根本制度和纲常名教,希企用西方的“富强之术”使封建社会恢复生机。成为洋务运动、反对维新变法的思想纲领。在晚清有较大的社会影响。【物竞天择】近代严复对进化论两个概念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译语。他在《原强》一文中向中国人介绍达尔文《物种原始》(今译《物种起源》)一书时,将其核心内容概括为物竞和天择,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变法维新、救亡图强提供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特定的积极作用,并对当时及后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总称。近代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纲领。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的理论和政治纲领,孙中山思想体系的核心,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实事求是】中国古语。即做学问应该掌握充分的事实材料,从实事求索其真相,引出结论。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这一古语作了新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从此,“实事求是”成了一个通俗的哲学概念,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条基本思想路线。

第二篇:管理哲学名词解释、填空题-复习册

1、管理哲学—是研究管理领域中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问。

2、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具有一定的管理素质,有一定权威,担负管理工作的人。

3、管理客体—即管理对象,是指进入管理主体管理实践活动领域,接受管理主体协调和组织、指挥、使用的客观对象。主要由人、财、物三种基本要素组成。

4、定性思维方法—是指根据事物的性质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5、决策:一般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从两个以上方案中选择一个有效方案(或手段)的过程。

6、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能运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决策过程,使决策符合实际。

7、决策民主化:指决策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决策的全过程中贯彻群众路线。

8、管理价值:是客观对象或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或改善管理活动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9、伦理道德:是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自觉引导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

10、“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比郊区的高。

11、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

12、城市化:指一种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

填空题

1.管理哲学属于新兴交叉学科,正在形成和发展中

2.管理哲学是从世界观的高度,对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况 3.经验管理是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主要指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9世纪 4.中国古代儒家的孔子,孟子主张以礼治国

5.中国古代法家提出以法治国

6.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

7.要成为管理主体,除了具有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之外,还必须拥有相应的权威

8.管理客体主要由人、财、物三种基本要素组成

9.人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 10.重视人的需要是管好人的关键 11.对一个企业管理来说,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三种类型 12.管理活动的共同特点,都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阶段组成的运动过程 13.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决定人的本质的是社会属性

14.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物关系,物人关系,人际关系三个方面

15.协调的主要哲学依据是矛盾的同一性

16.管理的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追求”真、善、美” 的完美统一,这是实现管理价值目标的最高境界

17.克-霍金森说:”倘若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成为哲学家”

18.”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正是对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地位的生动概况

19.所谓”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而”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调节

20.企业管理中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简单

地说,义就是道德原则、利就是物质利益 22.城市气温要比郊区高,这就是”热岛”效应

23.东方文化注重人文精神和跨度思维、顿悟思维,而西方文化注重科学精神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

24.管理活动是由管理的认识活动、管理的实践活动和管理的评价活动等3方面组成

25.管理主体的特征包括多元性、层次性、复杂性、主动性、目的性和创新性 26.管理客体的属性是管理客体的客观性、管理客体的能动性、管理客体的系统性和不确定性

27.管理环境有以下性质:客观性、系统性、动态性、广泛性

第三篇:名词解释

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

不良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特征:(1)污染物浓度低,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

(2)作用时间长(3)影响范围大(4)污染容易治理难

现代食品安全问题的六大类别:环境污染物、自然毒素、微生物致病、人为加入食物链的有害物质、营养失控、其他不确定的饮食风险。

兽药残留(residues of veterinary drugs)指食品动物用药后,任何可食动物源性产品中所含有的原型药物或/和其代谢产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 MRL):对食品动物用药后产生的允许存在于食物表面

或内部的该兽药残留的最高量/浓度(以鲜重计,表示为μg/kg)。

残留总量(total residue)指对食品动物用药后,任何可食动物源性产品中某种药物残留的原

型药物或/和全部代谢产物的总和。

休药期(withdrawal Period):又称停药期。食品动物从停止给药到允许被屠宰或其产品(如乳、蛋)被允许上市的间隔时间。

农药残留: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

品、水产品中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

天然毒素:生物本身含有的或者是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某种有毒成分。包括细菌、霉菌产

生的毒素和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防腐剂:加入食品中能防止或延缓食品腐败的食品添加剂叫防腐剂。其具有杀死微生物或抑

制其增殖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要求:

1.须经过严格的毒理学鉴定2.不能在人体内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4.对食品本身的营养成分不造成破坏。

5.添加于食品中能被分析鉴定出来。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作用:1 起护色作用,抑制微生物作用,特别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特殊抑制作用增强风味作用。

防腐剂应具备的条件:

1、性质稳定,在一定时期中有效,使用中和分解后无毒。

2、在低浓度下仍有抑菌作用。

3、本身无刺激性气味和异味。

4、价格合理,使用方便。

抗氧化剂能阻止或推迟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着色剂(coloring agent):又称色素,使食品着色后提高其感官性状的一类物质

允许食品辐照的最大能量水平是:电子射线为10MeV;γ射线和X射线为5MeV。

辐照食品目的:通过射线照射食品,灭菌、杀虫,抑制鲜活食品的生命活动,从而达到防霉、防腐、延长食品货架期目的。(是一种新型食品杀菌技术。)

食品安全:

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的起又能买到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须的足够食品。

第四篇: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磁悬浮系统。2.分级速度控制。3.无源型查询应答器。有源型查询应答器。4.单轨。5.CBTC系统。6.闭塞。7.ITCS。8.地铁。9.虚拟闭塞。10.轻轨。11.SM。

12.AFC.13.ITS.14.FAS.15.PTI.16.PSD.17.PIS.18.AGT.19.AM。

简答题:

1.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系统?

2.什么是准移动闭塞?

3.移动闭塞的工作原理?

4.城市轨道交通中通常采用的列车定位方式有哪些?

5.什么是移动闭塞?

6.ETCS在装备形式上主要分为几级?

7.阶梯式分级速度控制分哪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是如何来实现控制的?

8.数字轨道电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9.停车场ATS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0.ETCS第三级水平的主要特点?

论述题:

1.简述应答器的高中原理、主要特点。

2.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3.什么叫做双红灯防护?

4.简述ATC系统的选用原则?

5.ETCS以及的主要特点?

6.城市轨道交通中为什么采用数字编码式音频轨道电路?

7.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TS系统主要功能有哪些?

8.简述ETCS二级水平的主要特点。

9.简述车载系统atp设备具有的功能。

分析题:

1.画图并说明什么是速度----目标距离模式曲线控制方式?

2.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与站台屏蔽门之间英构成连锁关系,以确保站台上的乘

客的安全。试绘图分析列车车门与屏蔽门之间开启和关闭时如何构成连锁关系的?

3.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有高速的数据通道兵进行数据交换,使得整个

系统运行安全高效,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图,完成以下回答。(1)绘图分析ATC下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说明该系统采用的比赛赛方式机器原理。

4.画出阶梯式分级速度控制示意图,斌分析超前和滞后速度控制方式。

第五篇:名词解释

1.管理模式:作为指导原则,是雇主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

2.工会性:工会参加劳工运动并利用这种力量的程度

3.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还包括生

4.劳资合作: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

5.工会的组织结构: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职权体系的机构与过程

6.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

7.员工参与和参加管理:组织内部雇员有权参与与其工作有关的决策,即由员工或代表与资方代表在某一共同之厉害关系领域内,来共同决定企业策略和制度的行为

8.工会:由工人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或联合体。在三方协商机制中,工会是工人的代表,以维护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的经济地位,保护工人的权益为目的9.劳动争议调解:调解委员会对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依法制定的企业规章和劳动合同,通过

10.雇员团体P10

因为公共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

11.雇主组织 P396

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和交涉的团体。在三方机制中,它是雇主一方的代表

12.劳资合作P117

13.劳动关系P6

劳动者与雇主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14.工会P129

由工人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或联合体。在三方协商机制中,工会是工人的代表,以维护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的经济地位,保护工人的权益为目的15.雇主组织P11

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和交涉

16.劳动关系主体P8

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

17.三方协商机制P376

政府、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

18.雇主P87

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19.劳动关系:劳动者与雇主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7.雇主: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20.雇主组织: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和交涉的团体。在三方机制中,它是雇主一方的代表

21.雇员: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与这种决策权利的组工作者

22.标准工作日:国家统一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是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我国标准工作日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23.劳动仲裁回避制度:劳动仲裁委员会组成成员或仲裁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到法律规定的情形,不参加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和裁决。

下载哲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哲学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词解释

    相关名词解释 主题:为民务实清廉 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三思三观”(中央) 深刻反思: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 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 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 牢固......

    名词解释

    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 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指导者和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2. 土地使用权证: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由当地政府及管理部门发给的凭证,具有法律效力,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预售许可证:按提供预售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刑事诉讼:国家专门机关查明犯罪和追加犯罪的活动。 2、 刑事诉讼法:是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即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诉讼进行的方式、内容及其效......

    名词解释

    1、课程资源就是与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具体的说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投资银行:指主营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 投资银行的三种类型: 1、金融控股公司: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金融超市”,除了投资银行业务之外,还提供包括商业银行业务在内......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 体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健康知识为......

    名词解释

    1.色调 色调是指一幅作品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 2.美术 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等手段,创造出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3.后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