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子路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 案
(435300)湖北蕲春县城关高中 李怡安 ***/ liyian1142@163.com
【教学目标】
一. 让学生初步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二.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反映其思想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 学习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四弟子述志
【教学难点】
孔子为何“哂由”“与点”?
【教学时数】 45ⅹ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突破重点
一.导入
《论语•先进》上所记载了一位教育家与他的弟子们的一个故事:这个教育家诱导他的弟子畅谈理想并点评他们的理想。这位教育家是谁呢?(孔子)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春秋时代,走进这位教育家的课堂,来感受圣人的教育,来欣赏他的“贤”弟子们的精神风貌。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教具
《侍坐》人物表
(人物年龄,来源于相关资料)
孔 子:名“丘”、字“仲尼”,60岁 公西华:名“赤”,18岁
子 路:名“由”,51岁 曾 皙:名“点”,年龄可能 冉 有:名“求“,31岁 不会超过子路
四.课文结构
【明确】1。孔子问志 2。弟子述志 3。孔子评志
五.突破重点
四弟子述志 1.四弟子述志
子 路(由):治“千乘之国”,让人“知方”,“率尔而对”。
(从政,重视礼治,抢述己志,充满自信)
冉 有(求):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如其礼乐,已俟君子”。
(从政,重视礼治,虚怀若谷)
公西华(赤):“宗庙”,“会同”,“愿为小相”,“非曰能之,愿学焉”。
(从政,重视礼治,态度恭谦)
曾 皙(点):莫春者,率“冠者”、“童子”,“浴—”,“风—”,“咏—”
(当教师,重视礼教,既不谦虚又不自傲)
2.孔子对四弟子述志的态度与评价
【明确】“哂由”,“与点”,肯定求、赤。
3.“礼乐”解释
【明确】儒家教育感化人的两种手段。礼,指典章制度、道德行为的规范等;乐,指音乐,它是实行“礼”的手段,指通过艺术美的熏陶,使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知“礼”,其内容与本质都离不开“礼”。
4.《侍坐》主题 【明确】《侍坐》通过孔子与四弟子以“言志”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了弟子们的志趣与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风范,同时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难点/文言基训
六.解决难点:
1.孔子为何“与点”?
【明确】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史记•孔子世家》中说:“鲁终不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曾点“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孔子济世不成之后产生的这种避世思想,其“消极”中含有“明智”。2. 孔子“哂”由,你觉得是否应该?
(孔子“哂”由的结果,造成以后逐个点名发言。/在当今社会,如无自信表现,过分自谦很难将自己“推销”出处。董建华曾在竞选香港行政长官演讲时,自称“当仁不让”,类似子路,并未受到世人讥笑,也不应遭受讥笑。/读一篇作文:《要敢于表现自己》)
3. 师生对话时,曾点鼓瑟,这是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为当时风俗)七.写作特点
【明确】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反映人物的志趣、风度、教养、思想与性格等,从而使文章显得深刻而生动。八.文言基础知识训练 1.字词正音
哂(shěn)之 端章甫(fù)小相(xiàng)比(bì)及 舞雩(yú)2. 通假字 鼓瑟希(稀)莫(暮)春者 3.古今异义词
比:古义是“等到”,今义是“比较”。
端:古义是“用整幅布做的礼服”,今义是“一端”、“极端”、“端正”等义。
与:古义是“赞成”,今常用作关联词。
或:古义是“有的人”,今常用作选择连词。
安:古是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全”、“安静”等义。4一词多义
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则何以哉(用,做)
如
如五六十(或者)
如其礼乐(至于)
撰
撰写(写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5. 词类活用
鼓瑟希 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弹奏。
端章甫 端、章甫: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风乎舞雩 风:名词活用为动词,吹风,乘凉。6. 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
吾与点也:“也”表判断。句意是我赞成曾点啊。倒装句
不吾知也:否定句宾语前置,即“不知吾”。则何以哉:疑问句宾语前置,即“以何”。
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结构后置,句意是我的志向才能和他们三位所谈的不同。7. 文学常识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论语》:孔门弟子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著作。附:作文
要敢于表现自己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乡绅有两个女儿长得很美,凡是到他家的客人都对他的女儿赞不绝口,而他却总是“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她们都是丑八怪。”时间久了,他的话被传了出来,于是一直到女儿老了也没有媒人登他家的门。
这个乡绅因为“谦虚”而说出的话却被当成了真,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故事虽然有些夸张,说明的道理却很值得深思。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谦虚的美德,然而,曾几何时,“谦虚”这两个字被曲解了,仿佛只有否认自己的才能,把自己贬得一钱不值才算谦虚。实际上,承认自己的才能,甚至当众表现,都不能算是不谦虚,因为表现才能的目的在于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他并向他请教时,虽“未出茅庐”,却敢“定三分天下”。而后随刘备南征北战,终于成为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假若他当时为了表示“谦虚”,用“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不能担当重任”等词语来推托的话,也许刘备早被灭掉了。
所以,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别人充分了解你的才智,才能得到施展你才智的机会。
伯乐相马的故事告诉我们伯乐的重要性。而韩愈在《马说》中则进一步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方面人们苦于找不到良马,另一方面真正的良马又被埋没。既然世上“伯乐”如此稀少,“千里马”为何不“毛遂自荐”?
有些人总是说什么“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试问:从“不露相”的“真人”要他何用?难道说从不发表自己见解的人才算“真人”?难道说永远搞不出科研成果的科学家才算“真人”?若是这样,科学家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倒不如换上一些只知道服从命令、墨守成规的机器人。
有些人看到别人——特别是年轻人做出成绩,总爱泼上一盆带着“乳臭未干”、“不知天高地厚”等字眼的冷水。其实,们在讽刺别人“不谦虚”的同时,正充分暴露了自己摆老资格、居功自傲的骄傲本质。
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敢于表现自己的精神尤为重要。新一代年轻有为的人们,千万不要因犹豫而失去良机,以致遗恨终身。只要你有能力,不要理会别人说什么。你应当挺身而出,发挥自己的才智,施展自己的抱负,立志为社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篇:子路篇教案
《论语》子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子路好勇的性格特点
二、授课内容:
1、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让孩子们填)
2、子路问:“问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问斯行诸?”冉有问:“问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重点分析“兼人”)多读
3、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分角色朗读)
三、课时:2课时
四、讲授新知: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提问:孔门四科是哪四科?(一起回答)四科分别有哪些人?(首先喊4个人回答)(然后我把已经学过的填上去,留7个让学生们填)(或者填了之后,再喊人回答也可)
(二)、讲子路的名字由来:(5分钟)
今天我们要学习以政事科非常优秀的子路,有谁知道为什么这里又称季路吗?(古人的名字有名和字,子路名仲由,字子路。古人的字一般用在正式场合,但是老师称学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从而显得更加亲切。)
为什么仲由字子路呢?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渴了,他看到仲由在路边的一口井旁打水,于是想跟仲由要点水喝,可是,仲由却想为难一下孔子。于是,他对孔子说:“老师你要喝水可以,可是,你要先回答我的问题。”孔子不以为然,说:“好!”于是,仲由把扁担放在井上,然后自己往旁边一站。然后问:“老师,你猜这是什么字?”
老师,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同学们你想出来了吗?原来,这是个“仲字”
三、分析子路的性格(15分钟)
子路是孔子非常优秀的学生,只比孔子小9岁,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孔子办学,他就相当于现在的教务处长。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子路也有很多缺点。我们现在来看看孔子和子路初次见面的时候是个什么场景:
上演课本剧《孔子和子路初次见面》(旁白走上讲台,向大家敬礼)
旁白:一天下午,子路正在家门口舞剑,孔子正好从他们家经过,看到子路舞剑舞得非常不错,而且看起来很聪明的样子,于是便走上前去,同他聊了起来。(孔子和子路上场后,向观众敬礼)孔子:你最喜欢什么?
子路:(很轻率地回答)我最喜欢舞剑,我觉得这样很威风!孔子:那你还喜欢什么呢? 子路:没有了。
孔子:难道你不想学点其他的东西吗?以你的聪明才智,要是再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那就没有谁能比得上你了。
子路:(很不屑地说)学习有什么用呢?我还不如舞剑呢!孔子:木材要直,必须经过墨线的校正,人要成为仁德君子,必须接受劝谏。不听劝告,排斥学习的人,往往会遭受法律的惩罚。子路:(很不服气地说)那生长在南山上的竹子,没人理会也长得根根挺直,砍下来当弓箭,也可以射穿牛皮,(很自信地说)像我这样的天生良材,又何必要学习呢?
孔子:(耐心地说)如果在弓箭的后面装上羽毛,前面插上箭头,不是射的更远,更容易射中目标吗?一个人要是通过了学习,不是可以成为更优秀的人吗?(敬礼,然后退场)
提问:从刚刚演出的课本剧里,我们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轻率,自以为是,不尊重老师,重武轻文等)
四、看课文。理解课文,读课文。(10分钟)
我们来看看,孔子他是怎么教育子路的。
子路问孔子:问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问斯行诸?
孔子是怎么评价子路的?----“由也兼人,故退之”,再浓缩成两个字就是“兼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刚直好用,胆子大”孔子不仅在这里提到了子路的好勇,我们来看下一段:
请同学们跟我读一遍,我读一句,大家跟我读一句。孔子说:要是我的主张行不通,要乘木筏漂洋过海,能陪伴我的只怕只有仲由了。子路听了很高兴,可是,孔子马上就批评他了,说子路就是好勇胜过我了,除此之外没什么可取之处。
子路这个人很直,有什么说什么。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到了陈国,居然没有吃的了,都饿得不行,子路就发脾气了,找到老师抱怨,我们来看第三句。大家跟我读,我读一句,然后,大家读一句。然后分角色朗读。
五、如果最后有时间再整体把全部内容读一遍。(5分钟)
第二课时
一、授课内容:
1、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2、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3、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二、讲授新知: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
1、子路名字的由来
2、子路有哪些性格特点
二、读(10分钟)
1、跟读
2、齐读,分组读(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三、分析子路的性格(10分钟)
1、不嫉妒别人,也不贪求
2、乐于学习,身体力行
3、遵守承诺
4、重朋友
四、然后一一对应,反复确认学生是否已经了解文章内容(10分钟)
1、表现子路不嫉妒别人的是哪一句可以概括?
2、表现子路歇息态度的是哪一句
3、表现子路遵守承诺的是哪一句
4、表现子路重朋友的是哪一句 结合,分组读,和个人读(灵活应变)
五、补充(5分钟)
子路不仅只有这些性格特征,老师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子路背米的故事。子路出生贫寒,家里很穷,而且住的非常偏远,有一次,家里没有米了,子路的爸爸妈妈都饿得不行了。可是附近都没有买米的地方,于是子路从百米之外的地方,走了三天三夜,买了一些米回来,来孝敬他的父母。
子路不辞辛苦,千里迢迢买米回来,孝敬他的父母,这说明了他很孝顺。
六、总结
(5分钟)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子路这个人物,现在请你总结一下,你眼中的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三篇:子路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冠县职业教育中心
曹春东 教学目标:
(一)掌握“摄”“比”“哂”“俟”“与”等实词的意义以及“以”“乎”“尔”“焉”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知和领会人物的个性和志趣。
(三)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志趣。教学难点:理解曾皙的“志”为何得到孔子的赞同。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片较为短浅的文言文,在预习的基础上,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在诵读中,让学生体会人物个性特点,争取当堂背诵。孔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学生立大志,积极“入世”,还要借此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以学生喜欢的歌曲《隐形的翅膀》,引出孔子师生的论志。
二、解题:提问
(一)说出你心目中的孔子。
归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重视“礼”,强调“仁”。孔子学说,两千年来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二)如何理解题目。
归纳:《论语》里的文章,常以首句做为题目,解释“侍坐”。
三、教师范读。
四、疏通课文。
1、研读第一段。重点解释“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和“不吾知”。“以”:因为。“乎”:介词,比。两个“以”同。“不吾知”属于比喻前置句。
2、研读第二、三段。重点句子a、子路率尔而
对曰“尔”:形容词词尾,可译为什么的样子b、摄乎大国之间“摄“:夹杂。c、比及三年”比“:等到。d、夫子哂之“哂”:笑。
3、研读第四、五段。重点句子“以俟君子”“俟”:
等待。
4、研读第六、七段。重点句子“非曰能之,愿
学焉”
“焉“:句末助词,不译。
5、研读第八到第十二段。重点句子a、异乎三
子者之撰
“乎“:相当于“于”,和,跟b浴乎沂 “ 乎”:同上。c、吾与点也
“ 与”:赞同。
6、研读第十三到第十六段。重点句子a曾皙后
“后”:名词作动词,走在最后。b、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
五、学生朗诵一遍。展开讨论。
1、孔子为何“哂由”?
学生读写子路的话,抓住“率尔”、“千乘”、“大国”等词,体会其踌躇满志而又有些轻率鲁莽的特点,与孔子主张的“礼让”相悖。
2、相比于子路,冉有公西华两人表现出什么性格?
学生读两人的语言,体会两人善于言辞、谦虚谨慎的个性特点。
3、孔子为何“与点”呢?学生朗读写曾皙的语言,体会其优雅洒脱的个性特点,理解其描绘的天下太平之景象正是儒家礼治达到的最高境界。
4、分角色朗读,体会四人的不同个性特点,分析
四人的志向的共同点。教师明确:四人谈及都是治国安邦之道,故得先生认可。
5、提问:你是否喜欢孔子这样的老师?为什么?
孔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和老师比较引出
师生谈志。
六、课堂拓展。师生述志。
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
七、课堂总结。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写了孔子和其弟
子的一次闲谈,在闲谈中,学生受了一次理想的教育,四个弟子各具特色,但都有济苍生之愿望。尤其曾皙描绘了理想实现的天下太平图,更深得孔子喜欢。我们说实现理想是幸福的,追逐理想的过程也同样是幸福的。当然,幸福不是靠嘴巴说来的,是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血汗的。
八、布置作业:
一、背诵本文。
二、写一段话,诉说自己的理想。播放课尾曲《幸福在哪里》
第四篇:《论语》子路第十三教案
《论语》子路第十三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吟诵《论语》子路十三篇—学以致用”的内容;
2、理解《论语》“子路十三篇—学以致用”所讲的意思;
3、学以致用,懂得如何客观公正全面的看待评价一个人。
4、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哲理,并联系实际指导言行,学以致用。教学具准备:课件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吗?
(行胜于言)你能说说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吗?
二、学习新课:
(课件)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生自读:2——3遍,音要准,断句自然,有韵;
2、生范读:指名读示范,其他人体会语气、音调、停顿等;
2、同桌赛读,指名读:看谁能像古人那样读出感觉;
4、组内读:大家像他那样读,齐读(像古人在私塾中)
5、七嘴八舌说【译文】
我开始接触一个人的时候,听他说的话我会很相信他。而现在呢,看一个人,不光要听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我知道怎样看待一个人了。
6、生活中你是怎样看待一个人的呢的? 请听历史故事——听其言观其行、学以致用的汉文帝。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听历史故事
汉文帝是一代明君,西汉“文景之治”就是从他开始的。他也是一个善于用人的皇帝,但是有一次他没有使用一个看来很有才能的人,有点奇怪吧?话说汉文帝平时比较喜欢打猎,有一次他带着大小随从到皇家园林上林苑打猎游玩,只见奇珍异兽,应有尽有,心里非常高兴。来到老虎园的时候,上林苑的主管官员前来拜见,文帝就向他询问上林苑的面积以及动物种类。没想到这随口一问,那主管官员竟然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文帝很生气。旁边的一个老虎管理人员对各种禽兽的情况非常熟悉,自告奋勇地跑了出来,回答了文帝的问题,并且口齿伶俐,夸夸而谈。文帝听了非常高兴,就打算撤掉原先的那个主管官员,改用这个老虎管理人员。他刚想下令,却被大臣张释之拦住了。张迂回地问道,陛下觉得绛侯周勃这个人怎么样啊?文帝说,那还用问,堪称长者。张释之又问,那东阳侯张相如呢?文帝说,也是长者。此二人都是汉初重臣,但是都有些木讷,不怎么会说话。所以张释之说道,既然如此,那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都曾经有些事情说不清楚,哪里像这个管理人员这么伶牙俐齿啊!接着,他阐述了自己的主要顾虑。他说,秦朝的时候,就是注重耍嘴皮子的功夫,结果朝廷官员以耍嘴皮子为能事,文过饰非,导致亡国。今天的这件事陛下是不是应该再考虑一下。文帝乃一代明君,一下子就明白了张释之的话,提拔了这个老虎管理人员,确实有可能获得一个好的上林苑主管官员,但其他大臣会认为这是耍嘴皮子的结果,若闻风而动,人人以耍嘴皮子为能事,定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权衡了利弊之后,文帝决定不提拔那位老虎管理人员,只是撤了那个主管官员,因为玩忽职守是必须受到惩罚的。自此,汉文帝在用人上就特别注意“听其言观其行”,官场之风得以净化,汉文帝的统治也得以巩固,也因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学习了本篇,你受到什么启发?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再读练习,直至背诵,然后积累下来。
四、作业:熟读成诵,装饰积累本。
五、经典应用
说说学习体会,教师总结。
第五篇:子路尊老爱幼的故事
孝敬父母的子路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他更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子路的故事。子路是孔子的弟子。在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子路决定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借点米,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
于是,他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希望大家也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