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新教材培训讲稿
小学美术新教材培训
浙美版新教材培训讲稿
一、教材分析
浙美版教材的编写,是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和依据,遵循了国内外美术教育从“教师中心”向“学生本位”转化,从“技能性”向“人文性”转化,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化,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转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材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以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设疑、提示、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其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引导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艺术观念,丰富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样式,体验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充实自己审美需求。
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改变了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淡化了美术门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拓宽了美术的文化背景,增加了工艺设计的比例。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既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建构又突出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构建课程新体系。
本套教材的编写,努力探索,构建一个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这一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终生受益。
本教材的体系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人文性单元结构是教材的主要特征。用能反映美术创作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的美术作品,以欣赏为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提高欣赏水平、审美能力的同时,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关心时代的发展,加强社会责任感。2.贯穿教育新理念。
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发展。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教材编写同样需要遵循当今世界先进的、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倾向,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是贯穿本教材编写的根本理念。
教材的每个单元在课题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明确体现三维目标的培养;以问题为纽带,体现多样的研究问题提出方式;突出学生在自主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实践,并增设了课后思考拓展的问题;采用以提示为指导的启发式教法;学习建议分层次,教材设计具有多元选择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版式设计特色鲜明,努力使版式设计成为一种隐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美观、大方的版式设计中得到美的熏陶。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教材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将学习活动划分为“欣赏”与“创作”两大学习方式;内容涵盖“设计·应用”、“品味·评述”和“综合·探索”、“造型·表现”四大学习领域;而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各个学习领域都设有各自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力求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制作能力,特别是设计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懂得现代生活中处处有设计,制作能力是实现设计意识的重要途径。只有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有别于过去的工艺制作课。低年级的“设计·应用”只是体会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能有简单的创意和手工的操作能力。
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学生会从与身边的社会生活结合,初步了解到美术学习的综合性。随着年级的增高,它们还将接触到与其它学科的综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世界性关注的课题。让学生在综合·探索学习活动中,开拓视野,进一步认识到美术与其它学科和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低年级的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如节日、季节等。
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通过描述、分析、评价等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和理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况。在各个年级段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低年级就表现在接触美术,激发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突出了对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的学习,把学生自发的学习逐步引导到自觉的学习状态。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作了非常明确的说明:
造型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 知识目标:基本概括了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突出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了体验乐趣产生兴趣,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
应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原美术教学大纲形式中的绘画和工艺都可包括在其中。对教材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采取的是描绘和雕塑两种传统的表现方式,这一学习领域不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法,为其他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表达提供最直接和最有有效的方式。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这一类学习领域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才会逐渐适度地显现。
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是非常有利的。
四、教材的教学设计有创新。
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讲,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明确学习目标。
结合每一课实际教学内容,在每课课题旁写明本课主要学习目标,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明确的方向,使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并真正实现教学互动。例如第1册第18课《大家成为好朋友》,书中提出“学习观察人的主要特征,与同学做好朋友”的学习目标,既有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又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方法二:以问题为纽带。
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设计,即一开始学习就让学生围绕着对问题的思考或注意引发学生产生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研究,以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例如第12册《奇思妙想》一课,一开始就提出“本课所选的作品‘奇’在何处?‘妙’在哪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析,继而又提出“„„你还能有与之不同的联想吗?”等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联想,以达到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方法三:以提示为指导。
采用提示的形式进行指导是一种启发式的教法,避免了注入式的教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是活的知识、技能。如第1册第16课《大气球飞呀飞》,要求学生画飞得高的大气球。如何使画出来的气球感觉又大又高呢?书中提示:“把地上的房子、树木等画小,气球就会感觉飞得高了。”促使学生悟到大小对比的表现方法。
方法四:重感受和实践。
依据美术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本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多感受、多实践。小栏目“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就是让学生通过多动眼、多动脑、多动手来感觉美、创造美。例如,第1册第5课《小雨沙沙》的“说一说”:“下雨天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哪些事情?”“想一想”:“你还能想出雨点的其他画法吗?”第8课《窗花花》的“试一试”:“如何撕才能使图形边线好看?”„„都提出了让学生多感受、多实践的要求。
方法五:多自评与互评。
学习评价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使评价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是我们的目标,因此本教材设计了“自画自评”、“自说自画”等栏目。如第1册第5课《小雨沙沙》中的“自画自评”,小作者们说“我画雨天照顾小弟弟的情景”,“我画动物在雨天的生活”等都要求学生自己评自己的画。又如第1册第14课《我做的笔筒》的“学习建议”中要求学生“说说同学做的笔筒有什么优点”,第4课《我的胸卡》的“学习建议”中要求学生“把胸卡戴起来,与同学认识、交流”等,都强调了作业的互评。
方法六:“学习建议”分层次。
为了增强教材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教材设计了分层次的“学习建议”。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学习建议”中的某个层次或全部的要求。如第1册《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课的“学习建议”就分“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你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及“在纸箱、纸盒上贴出汽车的样子,并模拟车来车往的场面”两个层次,前面的要求低些,后面的要求高些,教师、学生可自主选择。
五、教学上的一些建议:
了解了本年级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为更好地实施教学,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了解新课程所面对的学生。
一年级学生由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在生理上处于儿童期,变化不甚大。但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欢乐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动规范,以学习为主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学生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变化与日俱增,在绘画上随意性减少,向有意性发展,画画不再任意涂抹,而成为学习的一种任务要加以完成,具责任性与进取性。一年级阶段的学生仍依恋画画,把它看作是一种喜爱的“游戏”尤其在紧张的学习中,美术课的作画更被视为愉悦情感的一种方式。所以无论绘画能力“强者”与“弱者”绘画成效“好者”与“差者”都对美术抱有浓厚的兴趣。
2、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例如在上第1册第5课《小雨沙纱》时,先让学生欣赏国画《水乡烟雨》、《春雨江南》这两幅作品,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雨及表现技法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让学生对晴天和雨天以及课本中摄影作品和版画作品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体验雨天的美,了解摄影和版画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同样,上第三册第2课《好大的向日葵》时,先让学生观看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向日葵》、任必端的版画《葵花地》这两幅作品,不要急于讲解葵花造型、色彩及表现手法,而应当让学生对葵花与一般花朵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体验葵花的美,了解油画、版画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3、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例如第2册第2课《水彩游戏》应抓住“多种形式的水彩玩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出与众不同的玩法来,可先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路,以便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互相比较,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创造。
又如第三册第3课《奇妙的字母》中应抓住“字母的外形变化”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与众不同的字母外形,然后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路,再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最后互相比较,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引导他们创造。
4、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以前,由于过分强调美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略了美术文化的滋润,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因此,今天降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难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涵养人文精神,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呢? 首先应重视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例如,第2册第14课《神气的大公鸡》中先让学生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油画作品《大公鸡》及大公鸡的国画作品和摄影作品,讲讲与公鸡有关的故事以及公鸡的寓意及画家毕加索的情况,为大公鸡创设文化情境。
第三册第9课《泥娃娃》同样也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民间泥塑《大阿福》、《刘海戏金蟾》的实物或者照片,讲讲“大阿福”的意思与来历,说说“刘海戏金蟾”的故事,为泥塑“娃娃”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5、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依靠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例如,第三册第5课《小闹钟》中设问:“这些闹钟的造型与钟面指针的特点各是什么?”应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分析归纳出闹钟的造型及指针的特点。一定要避免老师直接讲解这些特点。
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用统一的规定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作业应是个性的体现,要以丰富性、多样性的要求去迎合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完成的作业各不相同,则应该充分肯定。例如,在第1册第9课《花式“点心”》中绝不要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做同一款式的“点心”,而应该让学生做出各有特色的“点心”。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非让学生放任自流。但我们的教师也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体验作为“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而应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6、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这使得当今美术课应十分注意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发掘综合性内容,例如在第2册第6课《船儿出航》教学中,在要求学生动手制作“船”的同时,应重视如何使船的基体能浮出水面的实验。还可以放放大船下水或远航的资料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及对科学的探索、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册第15课《闪光的星星》中,在要求学生动手制作玩具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视觉暂留原理的学习。除了玩具本身的试验外,还可以放放动画片,通过画面分解让学生感受不动的画面连续放映而“动起来”的效果,以引起他们对科学原理的好奇,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及对科学的探究、试验的兴趣和热情。
探究性学习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多思考,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如第三册第22课《下雪天》教学中要求学生想一想:“周围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剪?”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最后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第1册第18课《大家成为好朋友》教学中可向学生提问:“男女生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通过研究与比较来分辨男女生不同特征。
7、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改变“像不像”等“技能性”的单一化评价标准,体现美术的多样性、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在评价中除了要完善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观念与方法,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例如在第三册第18课《自己做帽子》中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或同学做的纸帽子的优点及改进意见,第1册第15课《能站立的折纸动物》中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做的动物的优点和改进意见,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一定更为生动活泼,学生更感兴趣,教学质量将大大提高。
8、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上第2册第10课《信封纸偶》可以让学生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用自制信封纸偶表现童话故事。第三册第1课《云儿朵朵》可以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分析千变万化的云朵图像;第18课《自己做帽子》可以安排学生通过互戴帽子,分析帽子设计、制作中的优缺点;第11课《手拉手,好朋友》可以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手拉手跳起集体舞等等。当然,这个跳舞有点难度,先不要说音乐的问题,失控起来也不好解决。
9、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本次课改“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强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当地的课程资源。《美术课标明》确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因此,本教材在设计时留有20%左右的课时由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师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各种图片、光盘、摄影资料;参观校园环境、社区环境、自然环境等。同时应组织好美术教学中的写生活动,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在独立创作的过程中发展个性,体验创造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他们在大自然、在艺术中获得美的享受,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从而成为有艺术修养的人。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新教材辅导讲稿
小学四年级新教材辅导讲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别山小学的刘春华,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修订教材感到十分高兴。我希望能够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活动。我们每位教师对新教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学习。
我们首先从实验教材和修订教材的目录对比看看内容有哪些变化。我们看到的黑色的字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内容,实验教材中的蓝色的字,即:“统计”“你寄过贺卡吗”和“数学广角”三部分内容在修订教材中是没有的,而是补充了红色的字,即:“公顷和平方千米”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优化”。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具体的内容变化:
1.从三年级下册移来“面积” 单元的“公顷 和平方千米”内容,单编为一个单元。
2.把原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的“统计”内容按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整合,统一安排在本册第七单元。
3.原“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移到四年级下册。
4.“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数学广角”等单元教学内容发生较大变化。
5.设置了过程评价板块(成长小档案)给学生提供了反思、归纳、总结的机会,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就分单元做一下教材分析。首先我们先看一下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不再多说)
二、主要变化方面:
1、(读课件内容)下面我们就以例一为例:首先通过天坛图与北京市人口数,用实例说明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其次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可以承上启下,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通过计数器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形象揭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从而很好的促进他们知识的迁移。最后呈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介绍“数级”,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表示数的多少,理解“位值”的意义。
2、(读课件内容)读数我们以例
2、例3为例:例2教学读整万数的读法。呈现出两个学生的读法,突出了读书的本质: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加深对万级数的认识。例3教学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读整万数的读法读万级数,并突出了含0的数的读法。教材提出“含两级的数的怎么读”这一问题,并呈现不完全的读数法则文本,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整理读数的经验,归纳总结读数的方法。
写数以例4为例:教材以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铸字的信息,引出写数活动,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照数位表。出现4个不同的数。第一个给出了写法,其余3个没有给出写法,给学生留出探索的空间。通过小精灵的对话,意在引领学生探索写数的方法。
最后教材提供了不完全的写数法则文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写数的法则。写数本身是很枯燥的,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真实数据设计成课件,创设写数活动的现实背景,引出写数活动。练习活动的素材要丰富、鲜活,活动形式要多样、活波,使学生在练习中体验生活,感受学习的乐趣。
3、把改写和求近似数分开编排,避免学生混淆。(不做过多解释)
4、计算工具的发展作为正文教学(教材简要介绍了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通过文字和图例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人类为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5、新增了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总结,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特别补充:练习一突出分级读数写数,第四题的这几个例子来源于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科普知识
计算器:(原来的教材把所有键的功能全部标出,现在只标出了两个键的功能,其他键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存储运算键(新增)(计算器中的MR、M+、MC这几个键的用法在实验班教材中是没有的)
三、编写特点(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读课件)
例1(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是100米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既体现了面积单位研究方式的延续性,又帮助学生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与“平方米”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呈现400米跑道围成的面积大约1公顷,丰富学生对“1公顷”面积大小的感知。“做一做”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建立起100平方米的直观表象,为准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提供间接经验支持。
例2(教材以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以强化“平方千米”是一个比“公顷”更大的单位,以引起学生注意。教材设计了3种方式认识“平方千米”:一是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二是沟通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三是借助天安门广场和鸟巢的占地面积间接地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3种方式,既有数理层面的连接,又有直观层面的支撑。
“你知道吗”介绍了我国市制单位“亩”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练习题第三题(结合标准场所建立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练习题第八题(可以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
三、编写特点(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
1、线段、直线、射线(实验班教材是利用直线进行引入,突出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关系;新教材则利用线段引入,是按照编者意图进行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进行运用,不一定非要拘泥于教材)
直线、线段的无限延伸(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无限延伸这一特性)
2、角的度量(让学生了解角的度量单位是如何产生的: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量角的过程就是看看在一个角里有多少个角的单位)
3、(读课件)
画角(仍然是定线、定点、连线,在这里不做过多解释)
4、平角、周角,从射线转动的角度进行认识。(对于平角和周角的编排,教材是从动态的角度引出的,这更有利于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做系统认识。我们在组织教学时,由于内容能够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借助多媒课件进行直观演示,以突破难点)
练习七(内容的安排比实验版教材更全面、更有层次性。而且注重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编排特点(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读课件)
三、具体编排(不讲)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增加的一组数量关系,即例4(教材首先提供了两个典型购物问题,已知每件商品的价格和购买数量,求商品的总价。解决后,通过“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来引导学生从两个问题的共性入手,提炼共同点:两个问题中都是知道每件商品的价格,也就是单价;还知道商品的件数,也就是数量;要求的都是共花的钱数,也就是总价。教材以“你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总结出数量关系。)
练习八(9、10、11这三个题渗透了数量关系,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运用了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例3(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可以看出引导更加的清晰,最后通过不完整文本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这样就是知识的掌握更系统、更有条理,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5(是关于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我们在教学时重点应给学生讲清速度它是一个复合单位)
练习九(8题9题可以看出新教材练习设计更开放、更具有常识性)
四、编排特点(不讲)
五、教学建议(读课件)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1(读课件后举例,“教学平行”读课件“教学垂直”读课件)
变化2:(例3)通过让学生经历画、量、比、想的过程,发现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这一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发现能力;让学生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垂线,使学生在画的过程中,通过测量活动,自主发现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这一特点。
黑林错觉(通过这个题,告诉学生仅仅靠眼睛是远远不够的,有时眼睛真的会骗人,最好的办法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手验证,从而培养学生远近的态度)
变化3(读课件,不在介绍)
特别补充:例2(通过两个小朋友的不同画法,可以感受到画法更开放,这样就关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直线上一点画直线,通过动态图的形式直接展示,使教学更直观更便于学生接受知识)
练习十(重点说一下4题、5题,这两道题是让学生练习画平行线,巩固平行线的性质,为画平行四边形做铺垫)
平行四边形例1(通过实物,抽象出图形,探究性质,从而让学生抓住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构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最后总结出概念,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梯形例3(其它没有变化,只是增加了直角梯形)
三、编写特点(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 1(读课件)
变化2(读课件)(下面我们重点看一下例3。例3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做整十数来试商,并把试商的过程放在虚线方框里,同时给出完整的除法算式。由购物问题引出问题(2),并引出算式630÷62,教学需要调商的情况。小精灵提出问题“把62看做多少来试商?”从而巩固“四舍法”的试商方法。为了让学生弄清楚在试商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等问题,教材在虚线框里给出了试商、调商的过程。通过“把这道题做完”给学生留出了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自主尝试、讨论,经历试商、调商的过程。
例4(和例3相似,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练习十四(是个重点,尤其是18题。老师们需要注意,应该重点给学生讲清楚,那就是“同头无除试商8、9”如果学生掌握好的话,可以为以后做题提供方便)
练习十五(是个重点,尤其是第四题。老师们也应该力争使学生掌握“除数折半商4、5”这一规律)
例5(主要强调灵活试商)
变化3(读课件。例如: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把学生的实践、交流、总结和老师的正确引导结合起来就能够更好的提炼出
法则,从而强化模型概念)
三、编写特点(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1(读课件)
变化2(读课件,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一点,当然了练习题里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例
1、(运用学生们的已有经验,对比引入,从而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优势,并能够从中获取信息)
例3(重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以一当
五、甚至有可能要以一当
十、甚至要更多,我们在教学时千万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发现以一当一很不方便时,孩子们自然会想到以一当五,甚至更多)
练习十九(从第四题开始将出现横向条形统计图,教师们应该给学生进行补充)
三、编写特点(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优化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1(读课件)
变化2(读课件,出示例2,利用图示的方法给学生的感觉更直
观,更利于学生领悟问题的关键,从而树立优化的思想)
例3(“田忌赛马故事”增加了表格,这样就能够很好的看出田忌有多少种可以采用的应对策略;另外没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田忌赢齐王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优化是有前提的。)
三、具体编排(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第九单元——总复习(读课件)补充说明(读课件)
老师们,今天我们的学习活动到此结束,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新教材辅导讲稿
小学四年级新教材辅导讲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别山小学的刘春华,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修订教材感到十分高兴。我希望能够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活动。我们每位教师对新教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学习。
我们首先从实验教材和修订教材的目录对比看看内容有哪些变化。我们看到的黑色的字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内容,实验教材中的蓝色的字,即:“统计”“你寄过贺卡吗”和“数学广角”三部分内容在修订教材中是没有的,而是补充了红色的字,即:“公顷和平方千米”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优化”。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具体的内容变化:
1.从三年级下册移来“面积” 单元的“公顷 和平方千米”内容,单编为一个单元。
2.把原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的“统计”内容按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整合,统一安排在本册第七单元。
3.原“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移到四年级下册。
4.“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数学广角”等单元教学内容发生较大变化。
5.设置了过程评价板块(成长小档案)给学生提供了反思、归纳、总结的机会,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就分单元做一下教材分析。首先我们先看一下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不再多说)
二、主要变化方面:
1、(读课件内容)下面我们就以例一为例:首先通过天坛图与北京市人口数,用实例说明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其次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可以承上启下,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通过计数器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形象揭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从而很好的促进他们知识的迁移。最后呈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介绍“数级”,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表示数的多少,理解“位值”的意义。
2、(读课件内容)读数我们以例
2、例3为例:例2教学读整万数的读法。呈现出两个学生的读法,突出了读数的本质: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加深对万级数的认识。例3教学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读整万数的读法读万级数,并突出了含0的数的读法。教材提出“含两级的数的怎么读”这一问题,并呈现不完全的读数法则文本,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整理读数的经验,归纳总结读数的方法。
写数以例4为例:教材以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铸字的信息,引出写数活动,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照数位表。出现4个不同的数。第一个给出了写法,其余3个没有给出写法,给学生留出探索的空间。通过小精灵的对话,意在引领学生探索写数的方法。
最后教材提供了不完全的写数法则文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写数的法则。写数本身是很枯燥的,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真实数据设计成课件,创设写数活动的现实背景,引出写数活动。练习活动的素材要丰富、鲜活,活动形式要多样、活波,使学生在练习中体验生活,感受学习的乐趣。
3、把改写和求近似数分开编排,避免学生混淆。(不做过多解释)
4、计算工具的发展作为正文教学(教材简要介绍了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通过文字和图例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人类为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5、新增了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总结,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特别补充:练习一突出分级读数写数,第四题的这几个例子来源于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科普知识
计算器:(原来的教材把所有键的功能全部标出,现在只标出了两个键的功能,其他键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存储运算键(新增)(计算器中的MR、M+、MC这几个键的用法在实验班教材中是没有的,老师们在组织教学时注意给学生进行补充)
三、编写特点(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读课件)
例1(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是100米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既体现了面积单位研究方式的延续性,又帮助学生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与“平方米”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呈现400米跑道围成的面积大约1公顷,丰富学生对“1公顷”面积大小的感知。“做一做”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建立起100平方米的直观表象,为准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提供间接经验支持。
例2(教材以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以强化“平方千米”是一个比“公顷”更大的单位,以引起学生注意。教材设计了3种方式认识“平方千米”:一是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二是沟通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三是借助天安门广场和鸟巢的占地面积间接地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3种方式,既有数理层面的连接,又有直观层面的支撑。
“你知道吗”介绍了我国市制单位“亩”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练习题第三题(结合标准场所故宫的面积和颐和园的面积建立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练习题第八题(出示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
三、编写特点(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
1、线段、直线、射线(实验班教材是利用直线进行引入,突出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关系;新教材则利用线段引入,是按照编者意图进行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进行运用,不一定非要拘泥于教材)
直线、射线的无限延伸(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无限延伸这一特性)
2、角的度量(让学生了解角的度量单位是如何产生的: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使学生明白量角的过程就是看看在一个角里有多少个角的单位。量教的方法没有变化)
3、(读课件)
画角(仍然是定线、定点、连线,在这里不做过多解释)
4、平角、周角,从射线转动的角度进行认识。(对于平角和周角的编排,教材是从动态的角度引出的,这更有利于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做系统认识。我们在组织教学时,由于内容能够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借助多媒课件进行直观演示,以突破难点)
练习七(内容的安排比实验版教材更全面、更有层次性。而且注重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编排特点(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读课件)
三、具体编排(不讲)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增加的一组数量关系,即例4(教材首先提供了两个典型购物问题,已知每件商品的价格和购买数量,求商品的总价。解决后,通过“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来引导学生从两个问题的共性入手,提炼共同点:两个问题中都是知道每件商品的价格,也就是单价;还知道商品的件数,也就是数量;要求的都是共花的钱数,也就是总价。教材以“你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总结出数量关系。)
练习八(9、10、11这三个题渗透了数量关系,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运用了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例3(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可以看出引导更加的清晰,最后通过不完整文本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这样就是知识的掌握更系统、更有条理,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5(是关于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我们在教学时重点应给学生讲清速度它是一个复合单位,同时通过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练习九(8题9题可以看出新教材练习设计更开放、更具有常识
性)
四、编排特点(不讲)
五、教学建议(读课件)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1(读课件后举例,“教学平行”读课件“教学垂直”教材以生活中的例子为例,主要体现在回归生活,另外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变化2:(例3)通过让学生经历画、量、比、想的过程,发现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这一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发现能力;让学生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垂线,使学生在画的过程中,通过测量活动,自主发现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这一特点。
黑林错觉(通过这个题,告诉学生仅仅靠眼睛是远远不够的,有时眼睛真的会骗人,最好的办法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手验证,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变化3(读课件,不在介绍)
特别补充:例2(通过两个小朋友的不同画法,可以感受到画法更开放,这样就关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通过动态图的形式直接展示,使教学更直观更便于学生接受知识)
练习十(重点说一下4题、5题,这两道题是让学生练习画平行线,巩固平行线的性质,为画平行四边形做铺垫)
平行四边形例1(教材通过实物,抽象出图形,探究性质,从而让学生抓住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构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最后总结出概念,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梯形例3(只是增加了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直角梯形,其它没有变化。)
三、编写特点(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 1(读课件)
变化2(读课件)(下面我们重点看一下例3。例3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做整十数来试商,并把试商的过程放在虚线方框里,同时给出完整的除法算式。由购物问题引出问题(2),并引出算式430÷62,教学需要调商的情况。小精灵提出问题“把62看做多少来试商?”从而巩固“四舍法”的试商方法。为了让学生弄清楚在试商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等问题,教材在虚线框里给出了试商、调商的过程。通过“把这道题做完”给学生留出了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自主尝试、讨论,经历试商、调商的过程。
例4(“五入法”试商、调商和例3相似,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练习十四(中的18题是个重点。老师们可以让学生先计算出每道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些题的特点,并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交流自己的发现,如果孩子们有问题,教师可以适时适机的进行引导,最后总结出 “同头无除试商8、9”这一规律。)
练习十五(第四题是个重点。老师们可也用(总结 “同头无除试商8、9”)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折半商4、5”这一规律)
例5(主要强调灵活试商)
变化3(读课件。例如: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把学生的实践、交流、总结和老师的正确引导结合起来就能够更好的提炼出法则,从而强化模型概念)
三、编写特点(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1(读课件)
变化2(读课件,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一点,当然了练习题里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例
1、(运用学生们的已有经验,对比引入,从而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优势,并能够从中获取信息)
例3(重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以一当
二、以一当
五、甚至有可能要以一当
十、甚至要更多,我们在教学时千万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发现以一当一很不方便时,孩子们自然会想到以一当五,甚至更多)
练习十九(从第四题开始出现横向条形统计图,教师们应该给
学生进行补充。
6、7题的题型更开放,更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很好地把学生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三、编写特点(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优化
一、教学内容(不讲)
二、主要变化1(读课件)
变化2(读课件,出示例2,例题利用图示的方法给学生的感觉更直观,更利于学生领悟问题的关键,从而树立优化的思想)
例3(“田忌赛马故事”增加了表格,这样就能够很好的看出田忌有多少种可以采用的应对策略;另外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田忌赢齐王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优化是有前提的。)
三、具体编排(不讲)
四、教学建议(读课件)第九单元——总复习(读课件)补充说明(读课件)
老师们,今天我们的学习活动到此结束,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第四篇:小学美术学科教师培训讲稿
美术学科教师校本培训讲稿
主讲人:***
美术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去探索美术教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
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
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美术“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的。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1-2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供教师选择: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通过录像或实地观看木偶或皮影戏的表演片段;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山川、动植物图片。
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相比较,“大纲”刚性太强,基本上是以开列知识点的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的限制性。
(三)强调课标实施的可行性
1、为了帮助教师领会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课标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各学习领域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a.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标中(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条。
b.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如课标中(5-6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三、五条。美术新课标与大纲相比较:大纲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没有课标具体,更没有提供具体的案例,以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举一反三
【二】美术新课程性质决定学科中心的转变
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然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那美术教学工作的中心应该是“育人”。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教师叫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这是以教定学。弊端有三:其一,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其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教师上“假课”、“花课”。其三,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艺术文化漫无边际。学生要想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是不大可能的。
(二)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
所谓重学习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画画得怎么样,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表现以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而让学生去模仿教材中的范画,或按照教师主观意志去作画。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让学生通过感知一一探究一一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经验,还要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同时也得到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根本的任务,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轻松、愉快而宽容的教学氛围。
总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树立新的理念
“树立新的理念”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必须付诸行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就是接受式,这种学习方式所学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学习方式延用了多年,肯定有其存在和使用的价值,但这种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容易造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现代学习方式称为发现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理论,它强调自主、探索、发现,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学习方式并不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法,学习方式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前后两者类似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还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习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掌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在过去的美术课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所采用的多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无论是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法都受着这种单一学习模式的牵制,素描知识、色彩知识、工艺知识和绘画步骤都是以一种定论形式呈现的,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采用了不少多变的教学方法,但“传授和接受”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学生的头上。
(一)主动性。
那么,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应对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有所了解,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主动性是对应学生接受学习的被动性而言的,被动式学习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要我学”,这是一种基于外部因素的诱引和强制,因此,就学生而言,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而主动性则是“我要学”,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它的优点在于学生对学习有了直接兴趣,不把它视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主动性的学习还体现在学习的责任上,学习是谁的事,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把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以及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谈不上主动性。
(二)独立性
这也是一个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学习被视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学习就体现了“我能学”。
认真思考和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独立性的欲望是很早就萌芽的,大人给他喂饭,他即使有时往鼻子里送,也还是喜欢自己来。当然,值得强调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应该有一种动态发展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的作用逐步转化为学生的独立能力,两方面的着力大小在不断转化,最后是学生基本或完全独立。
如果不在动态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只是用单一的接受模式培养学生,即使学生成为教师心目中的“一件件精美工艺品”,其结果都是千人一面,即同一模式。
(三)独特性
姑且把它称之为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其个性的体现,适合个性的学习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
有一节优质课,课题是《瓶花剪贴》,教学要求是让学生用彩色纸剪贴一幅插在瓶子里的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都给学生以自我展示其独特个性的机会,如:自己设计花瓶的形状,自己选择喜欢的花和颜色,也不着意去强调构图。在作业时,教师巡视发现一位后排的同学动作很快,较短的时间内已将作业完成,但瓶花却都集中在纸面的下半部分,上面是显得很空,因此,教师让同学们停下来,动动脑筋,帮助这位同学提出修改方案。发言的同学很积极;有的说可以在画面的上半部补贴花;有些说干脆是把上面部分的白纸裁掉;还有一位同学说最好另外贴一张。教师和同学虽然热心,却忘记了这位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后来这位同学没有采纳任何人的意见,自己在瓶花上面空白的部分,补贴了两只彩蝶。其实这就是这位同学在自主的情况下的创新。他既解决了构图的问题,还由室内空间延伸到了室外空间,使作业显得更加生动。可惜这幅作业直到下课也没有被教师发现。
(四)体验性
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即有活动、操作、实践、调查、经历和探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应该动脑子想,而且还要眼睛看,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手画、做,体现出身体的参与,达到亲身体验,心灵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五)问题性
问题性学习方式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它的模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问。这种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亲身体验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究学习的技巧。这种学习模式理论上是借鉴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吸收入了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布鲁姆的“发现法”它强调的是教师只替学生设置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学生是“探究者”教师只是“引导者”和“顾问”。
美术教学中,教材提供的有现成的知识,但也有大量必须探索的问题。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术;综合、探索,都包含了问题性:造型应该如何去表现?设计中的创意怎样才能有新意?欣赏小学生对作品的自我认识,综合中的“探索”本身也就是问题的探究。
学习方式本身也包含有“教与学”的关系,虽然这里谈到的多偏重在学生方面,但也涉及到教师的得法引导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战略性、方向性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而战术,即教法则比较灵活,教师运用的空间是很广的。
第五篇:小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培训.我意识到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吸收新的知识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教师的工作比较有特殊性,他主要为社会输送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要想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要想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师必须具备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我通过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 在教学中,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往在作业中,我总是要求学生不能出现差错,一出现错误,我就要求他重做,为了完成老师的练习,学生不得不进行千锤百炼的练习,我的这种做法,不仅导致了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而且也导致了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并驯化出狭窄的心胸和偏执的人格.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出错,应改变对学生苛求完美无缺的心态.多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教学中渗透法知识教育.胡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时效性.”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国旗法,教师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教师只有认真研习课本教材,学习相关的法律,才能准确的实现法与教材的相接点.如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章<<可爱的大熊猫>>这课就可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乐山大佛>>也可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渗透.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教材.跟随时代步伐,不断吸取营养,更好地培育学生.学无止境,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只有具备这种精神,才能给学生无穷的知识,这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时代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如果教师一味地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园地,那就像清朝时期的政府的闭关自守的政策,永远会变得落后,人常说:落后就要挨打.一个教师在知识上战胜不了学生,那你拿什么在他们的心中立足呢?现代社会不断有新名词诞生,如黑客,宅男,宅女,富二代等,你不去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如何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总之,教师要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园地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不断地更新菜品,浇肥.你才可能保住自己的菜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