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狮子舞绣球》教案
第六单元 迎新春
第六课
教学内容: 《狮子舞绣球》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狮子舞绣球》了解歌曲风格特点。
2.能为乐曲编配简单的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锣鼓为歌曲增添的热闹气氛。
2.通过用乐器伴奏进一步体会出民族打击乐器对烘托音乐情绪起到的作用。
教学教具:电子琴,课件
教学方法:研究体验是创新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组织教学。
二、导入内容:
1、新年的时候人们敲锣打鼓、唱歌跳舞。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看一看视频中描绘的是一项什么辞旧迎新的民俗活动?
2、聆听歌曲《狮子舞绣球》。
3、学生徒手随音乐表演自己记忆中的舞狮子动作。
4、提问:请你说一说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的?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聆听歌曲《狮子舞绣球》音频。请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锣鼓点,并在有锣鼓点处模仿敲击。
2、说出锣鼓点是什么歌词,并模仿演唱。学生模拟乐曲中的锣鼓点
3、边唱边拍出锣鼓节奏。再次聆听歌曲《狮子舞绣球》音频,在“七不愣登、八不愣登”处师生共同随音乐拍击节奏。4.学生讨论并练习在歌曲过门处用乐器伴奏。
5.教师: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1)教师介绍歌曲中的 “小过门”。(2)学生分组讨论过门处如何编配伴奏。随着歌曲《狮子舞绣球》音频,学生以组为单位随伴奏音乐进行练习。
6.用乐器为歌曲伴奏(1)学生分组表演为歌曲伴奏。(2)教师评价后学生再次伴奏。伴奏范例:X X X
四、巩固与应用:
1.教师:打击乐器加入到歌曲中以后音乐挺热闹了,你们还有什么办法,让这首歌更丰富?
2.教师提供道具(红绸子和舞狮头饰),学生利用道具排练。3.教师播放歌曲《狮子舞绣球》音频,学生表演。
4.教师评价后学生分组,一组用乐器打节奏,二组表演舞狮子,三组用红绸子表演。
5.学生表演过新年热闹场面。
五、反思小结:相关文化延展
六、体验性作业:聆听《春节序曲》和《喜洋洋》,师生共同将“福”字、春联、鞭炮等象征春节喜庆的物品布置在教室里。
七、板书:
第二篇:《狮子舞绣球》教案
《狮子舞绣球》教案
教材分析:
《狮子舞绣球》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歌词句式自由,三字、七字字数不等,还加入模仿锣鼓点的衬词“七不楞登,八不楞登”,为歌曲增添了生活气息和喜庆的气氛。调式为五声羽调式,宫调式的交替因素在歌曲中出现,使歌曲色彩更丰富。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狮子舞绣球》了解歌曲风格特点。
2、能为乐曲编配简单的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锣鼓为歌曲增添的热闹气氛。
2、通过用乐器伴奏进一步体会出民族打击乐器对烘托音乐情绪起到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过新年的时候,人们敲锣打鼓、唱歌跳舞。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看一看视频中描绘的是一项什么辞旧迎新的民俗活动?播放《狮子舞绣球》动画。
二、欣赏感受。
教师:总结并揭示本课内容,聆听歌曲《狮子舞绣球》。
1、学生徒手随音乐表演自己记忆中的舞狮子动作。
2、提问:请你说一说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欢快的热闹的„„
三、欣赏、编配打击乐器。
1、聆听歌曲《狮子舞绣球》音频。
请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锣鼓点,并在有锣鼓点处模仿敲击。
2、说出锣鼓点是什么歌词,并模仿演唱。
学生模拟乐曲中的锣鼓点(七不愣登、八不愣登)。
3、边唱边拍出锣鼓节奏。
再次聆听歌曲《狮子舞绣球》音频,在“七不愣登、八不愣登”处师生共同随音乐拍击节奏。
4、学生讨论并练习在歌曲过门处用乐器伴奏。
5、教师: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1)教师介绍歌曲中的“小过门”。(2)学生分组讨论过门处如何编配伴奏。
随着歌曲《狮子舞绣球》音频,学生以组为单位随伴奏音乐进行练习。
6、用乐器为歌曲伴奏。(1)学生分组表演为歌曲伴奏。(2)教师评价后学生再次伴奏。伴奏范例:XXX。
四、律动表演。
1、教师:打击乐器加入到歌曲中以后音乐挺热闹了,你们还有什么办法,让这首歌更丰富? 学生回答:可以用舞蹈和表演舞狮子的方法„„
2、教师提供道具(红绸子和舞狮头饰),学生利用道具排练。
3、教师播放歌曲《狮子舞绣球》音频,学生表演。
4、教师评价后学生分组,一组用乐器打节奏,二组表演舞狮子,三组用红绸子表演。
5、学生表演过新年热闹场面。
五、课堂小结。
1、相关文化延展。
教师:在过新年的时候,还有哪些活动?
学生:贴春联和贴挂钱儿、倒着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舞龙„„ 教师:你们听过哪些表现新年或春节的音乐? 学生:《新年好》《过新年》等。
2、聆听《春节序曲》和《喜洋洋》,师生共同将“福”字、春联、鞭炮等象征春节喜庆的物品布置在教室里。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狮子舞绣球》教学设计
《狮子舞绣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新年好》,感受西方过新年时那种欢欣、喜悦的情情绪。
2、引导学生在听赏歌曲《狮子舞绣球》,感受中国特色的新年热闹、欢乐的场面。
3、能用手拍击凳子模仿鼓的节奏,双手拍击模仿镲的节奏,并用这两种节奏为歌曲《狮子舞绣球》伴奏。
4学会使用打击乐器鼓和镲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教学重难点:用打击乐器鼓和镲为歌曲伴奏。教具准备:钢琴、鼓、小镲、微视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新年好》
1、随钢琴一起演唱歌曲《新年好》。
2、打着三拍子演唱歌曲。
3、师:新年是个世界性的节日,除了每年的1月1日以外,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还有自己特有的辞旧迎新的节日,他们的日期不同,庆祝方式也各不一样。我国的新年是什么节日?(春节),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音乐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热闹场面。
二、欣赏《狮子舞绣球》
(一)欣赏音乐
1、播放歌曲《狮子舞绣球》。
2、提问:歌曲中,人们是用什么方式庆祝新年的?(生:舞狮子。)
3、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生:欢快、活泼的。)
3、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4、复听歌曲,并小声跟唱。
5、师:上节课老师布置的微课程同学们预习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下,看看同学们掌握了多少?
(二)播放微课视频进行教学。
1、导入——激发兴趣。
师: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期间,民间都会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如扭秧歌、踩高跷、舞狮子、耍龙灯,在这些民俗活动中,都离不开打击乐器鼓和镲。今天,老师就教同学们用双手模仿鼓和镲的节奏,并为歌曲《狮子舞绣球》伴奏。
2、儿歌——趣味学习。(1)师:首先,我们通过一首儿歌来学习鼓和镲的节奏:《小鼓和小镲》——我是小鼓咚咚咚,我是小镲锵锵锵,咚咚咚咚咚咚咚,锵锵锵锵锵锵锵。(2)师:下面,我们重点学习小鼓节奏的拍击方法。(播放小鼓节奏一、二的手部动作视频)
(3)播放整首儿歌的手部节奏视频。
3、念白——熟悉节奏。
(1)边朗读《狮子舞绣球》歌词,边加入手的模仿节奏。
(2)师: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为歌曲《狮子舞绣球》伴奏,请同学们先跟着老师的念白一起来拍一拍吧!(播放手部动作视频)
4、音乐——熟练伴奏。
随歌曲《狮子舞绣球》音乐,加入手部伴奏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请跟着老师一起为歌曲《狮子舞绣球》伴奏吧!(播放视频)
6、小结——激励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明天的课堂上我们将会用鼓和镲为歌曲伴奏,你们有信心吗?老师期待你的表现哟!加油!
(三)打击乐器伴奏
1、师:同学们学得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打击乐器——鼓和镲为歌曲伴奏。
2、老师用鼓和镲示范演奏。
3、请学生上台用鼓和镲为歌曲伴奏,下面的同学拍凳子和手模仿伴奏。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狮子舞绣球》,让我们一起感受了春节的氛围。你还知道哪些庆祝新年的方式,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下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继续学习有关春节的歌曲。
《狮子舞绣球》教学反思
《狮子舞绣球》是一年级上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音乐欣赏,本节课是一节微课教学课。在课前一天,我布置了微课作业,让学生先熟练掌握歌曲中鼓和镲的节奏及拍法,提前解决了重难点问题,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基础。上课时,我以一首上节课所学歌曲《新年好》的演唱,引出欣赏《狮子舞绣球》,在欣赏中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然后按节奏朗读歌词,使学生熟悉歌词及节奏,为拍击节奏做好了准备。再播放微课视频,复习、巩固鼓和镲的节奏打法,通过观察,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鼓和镲的拍击方法,而且学习兴趣很高,随着音乐拍的兴致勃勃的。最后,我搬出鼓和镲,为学生讲解真正的鼓和镲的演奏方法,学生跃跃欲试,由于时间有限,只有24名同学得到了演奏的机会,还是有一定的遗憾。在使用真正的鼓和镲演奏时,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并不是很熟练,敲击时,经常敲到鼓边上,左右手的配合还不熟练,下节课有机会应该再练习一下。本节课教学目的已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微课视频使用恰当,课堂效果好。如果再加入学生的舞蹈表演,效果会更棒!
第四篇:小学体育教案:投绣球
一、主题设计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一年级投掷轻物的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实情,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以创设导游带小游客参加“三月三”民歌节为一个活动主题,以投绣球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创设一个充满欢乐律动的情境,围绕“激趣──展趣──持趣”的主题环节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体验学的乐处;融“乐”“学”“练”于一体,使学生掌握一些浅易和简单的投掷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从中体验民俗风情,了解民族文化,达到“育人、育体又育心”的目的。
二、主题目标
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意识。
③发展学生空间感觉,体验自然挥臂投掷的方法。
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挖掘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三、主题要点
①体验身体用力的顺序和感觉。
②自然挥臂动作协调。
四、器材准备
自制小绣球、录音机、标杆、图片、橡皮筋等。
五、活动程序
(一)“激趣”
①集合、互相问候。
②导入本课主题,预告本课游戏。
③创设情境:参加广西“三月三”民歌节盛会。
设想:教师是一名导游,迎接外来的小朋友参加少数名族地区的“三月三民歌节”活动。
导游:“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每逢三月三举行庆祝盛会,今天欢迎小朋友参加……”
④导游带领小游客们来到了大龙潭公园。
⑤欣赏自然风景(模仿穿小树林,过小溪,在草地上慢跑,小鸟飞等系列动作)。
(二)“展趣”
①参观民歌节里的表演。
导游:你看到的是什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呢?
a.相互说说,讨论;b.向导游说出所看到了体育项目或认识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c.发挥想象,模仿画图中的动作。
②导游手持绣球简单说出投绣球的典故。
引导:在民歌节里我们拿了这么漂亮的绣球,小朋友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最愉快的心情呢?
③小朋友相互探索,并相互学习、体验不同姿势的投掷动作。(引导站立、蹲立、向上、向前、向后、向侧等各种方向)
④导游出示挂图,示范站立姿势、向前上方用力投掷绣球的动作,并说出自然挥臂动作连贯、协调的要点。
引导:投掷时你能体会自然挥臂用力的感觉及用力序吗?
⑤观察挂图,模仿导游动作练习。
a.自由学习;b.分小组合作学习;c.表演、评价。
⑥导游巡视,参与模仿,即时点评。
⑦游戏:送绣球。
导游:在今天的欢庆会里,来了许多尊敬的客人和好朋友,为表示友好,让我们献上美丽的绣球,好吗?
分小组自设游戏方式:运、送、夹、顶等。
(三)“持趣”
①师生齐跳欢庆舞。
②交流学习心得。
③主题小结、评课。
④师生同收器材。
场地设计(略)
六、反思与分析
一堂好课,通常是在学生学习兴趣处于良好状态下完成的。因此,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鲜明性就显得尤其重要。一般说来,能引起儿童浓厚兴趣的感情刺激,是必要的,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儿童的感情冲动,而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儿童感兴趣的刺激不是眼前认知的事物,而是未知的、通过努力可以认知的事物;不是低于自己生理发展的知识,而是高于自己生理发展的、能够掌握的知识。教师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的。
本案例的特点是从儿童认识特点出发,从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将思想教育、活动能力、民族文化寓于教学之中。创设情境,以导游带小游客参加“三月三民歌节”为活动主题,把投绣球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尽量给学生创设体验民族风情和充满律动的情境;力图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风情,感受游戏的乐趣,在体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掌握浅显和简单的基本活动方法与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本课力求给学生开设一个亲切和蔼、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围绕“激趣──展趣──持趣”的主题进行教学,融“教、学、练”于一体,并在课堂中运用结伴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及创造的空间。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活动有关的一些问题,就是通常所说的创设问题情境,如:“让学生观看民歌节的节目表演,说说是什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模仿你所看到或认识的民族传统项目的动作吗?”通过质疑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意识、巧妙地把本次课需要解决的教学要点,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之中。
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体验生活及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而创设机会让学生合作学习更是达到以人为本及“育人、育体、育心”的教学目标。在课中让学生相互探索,相互学习,从个人体验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为小组成员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去体验不同姿势的投掷动作,使那些能力差的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第五篇:狮子舞优美散文
说起狮子舞,恐怕故乡的亲友都已经忘记了。我却总是想起它。舞狮的锣鼓声常常在我耳畔回响,腾跃劲舞的狮子也常在我眼前浮现。
元宵节是故乡最热闹的时候,到了夜晚也热闹不休。月亮在东方的天空慢慢升起,像是一只圆眼睛俯视着村庄。一阵鞭炮噼里啪啦响过之后,舞狮的锣鼓就喧天响起。孩子们挑着灯笼在村巷里穿行,远看去如同闪亮的群星在街头游走。人流顺着大大小小的街道向街心汇聚,不久便聚成了人山人海。
街心舞狮的场地十分开阔,中央摞着几张大桌子。街旁的老榆树上挂着一只白炽灯。白花花的灯光四处散射,照在鼓手亢奋激昂的脸上,照在锦绣斑斓的狮子皮上。
我们一群孩子提着灯笼挤在舞狮人旁边,趁人不注意就用手捋一下狮子的金毛,摸一下狮身上缀着的铜铃铛。舞狮人钻到狮子皮下,一个人当狮子头,一个人做狮子尾。两只狮子在锣鼓声中张牙舞爪向街心走去。人们的目光聚集到狮子身上。两只狮子在街心时而抓耳挠腮,时而打滚儿,时而满场奔跑。狮身上的铜铃铛摇出一串串哗哗啦啦的旋律。
那时候村里的老刘才三十多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他头裹彩巾,拿着彩球引逗着狮子,直引到场地中央的桌子旁。老刘奋身跃起,跳到桌子上,摇晃着彩球,两个狮子围过来,腾空而起争抢着彩球。
月亮像一只船在夜空上漂浮着,悄悄漂移到了中天。狮子舞也到了煞场的时候。舞狮人将狮子皮脱下,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满脸绽放着微笑。人们纷纷散去,说着哪只狮子威武,说着哪个舞狮人身手矫健。狮子舞给人们夜晚的睡梦增添了色彩和声音。
后来老刘患重病死了,村里也再没有人接他的班耍彩球逗狮子。年轻力壮的人大都到城市里打工,春节回鲁湾数日,又告别家小匆匆返城,根本待不到元宵节。狮子舞到元宵节的时候自然也销声匿迹了。
想起故乡的狮子舞,似乎是在昨晚上演的。当我伸手去触摸的时候,一切都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