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北土窑洞阅读答案
篇一:陕北土窑洞阅读答案
2.窑洞与普通民居房屋相比有哪些优点?
3.指出文中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有些陕北老乡进了西安等大城市也要住窑洞,因为在陕北生活惯了,离不开火炕,所以西安市内也有一些石窑。5.其实,陕北窑洞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居所,它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过不朽贡献。请联系相关学科的知识,列举与窑洞相关的革命史实。
答案
1、选文是以“事理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首先介绍陕北窑洞的环境和条件,然后说明窑洞的优点,接着说明窑洞的类别和结构。
2、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结实„„准确。
5、答案示例:为写《论持久战》,毛主席六天六夜没合眼。在毛泽东选集(1—4卷)收录的156篇文章中,有112篇是在延安的窑洞中写成的。篇二:陕北土窑洞阅读答案 篇三:陕北土窑洞阅读答案 篇四:陕北土窑洞阅读答案
1.说明了什么是窑洞,窑洞的种类和窑洞现存的数量2.选址和建筑方式的不同3.放在乙处.因为前一句说“除了结实抗震,还极其耐火”,如果加在这句后面,不仅与前文相呼应,还可以成为上一句所举的例子,更加具体的突出窑洞结实的特点,更令人信服.4.不能.因为作者不能确定是否准确就在5000年前,所以用“约”;“现存”表示现有的,也许以后会发现更多.这两个词起到限制作用,去了则改变原句意思.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5.都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并分段介绍事物特点.(相同点)《说“屏”》更注重渝介绍屏的作用.(不同点)话说我也刚写好= = 1.说明了什么是窑洞,窑洞的种类和窑洞现存的数量2.选址和建筑方式的不同3.放在乙处。因为前一句说“除了结实抗震,还极其耐火”,如果加在这句后面,不仅与前文相呼应,还可以成为上一句所举的例子,更加具体的突出窑洞结实的特点,更令人信服。4.不能。因为作者不能确定是否准确就在5000年前,所以用“约”;“现存”表示现有的,也许以后会发现更多。这两个词起到限制作用,去了则改...男孩460740 2014-10-04 1.说明了什么是窑洞,窑洞的种类和窑洞现存的数量2.选址和建筑方式的不同3.放在乙处。因为前一句说“除了结实抗震,还极其耐火”,如果加在这句后面,不仅与前文相呼应,还可以成为上一句所举的例子,更加具体的突出窑洞结实的特点,更令人信服。4.不能。因为作者不能确定是否准确就在5000年前,所以用“约”;“现存”表示现有的,也许以后会发现更多。这两个词起到限制作用,去了则改变原句意思。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5.都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并分段介绍事物特点。(相同点)《说“屏”》更注重渝介绍屏的作用。(不同点)1.说明了什么是窑洞,窑洞的种类和窑洞现存的数量2.选址和建筑方式的不同3.放在乙处。因为前一句说“除了结实抗震,还极其耐火”,如果加在这句后面,不仅与前文相呼应,还可以成为上一句所举的例子,更加具体的突出窑洞结实的特点,更令人信服。4.不能。因为作者不能确定是否准确就在5000年前,所以用“约”;“现存”表示现有的,也许以后会发现更多。这两个词起到限制作用,去了则改...2014-10-05 1.说明了什么是窑洞,窑洞的种类和窑洞现存的数量2.选址和建筑方式的不同3.放在乙处。因为前一句说“除了结实抗震,还极其耐火”,如果加在这句后面,不仅与前文相呼应,还可以成为上一句所举的例子,更加具体的突出窑洞结实的特点,更令人信服。4.不能。因为作者不能确定是否准确就在5000年前,所以用“约”;“现存”表示现有的,也许以后会发现更多。这两个词起到限制作用,去了则改变原句意思。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5.都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并分段介绍事物特点。(相同点)《说“屏”》更注重渝介绍屏的作用。(不同点)1.说明了什么是窑洞,窑洞的种类和窑洞现存的数量2.选址和建筑方式的不同3.放在乙处。因为前一句说“除了结实抗震,还极其耐火”,如果加在这句后面,不仅与前文相呼应,还可以成为上一句所举的例子,更加具体的突出窑洞结实的特点,更令人信服。4.不能。因为作者不能确定是否准确就在5000年前,所以用“约”;“现存”表示现有的,也许以后会发现更多。这两个词起到限制作用,去了则改...小宇宙_2si 2014-10-04 1.说明了什么是窑洞,窑洞的种类和窑洞现存的数量2.选址和建筑方式的不同3.放在乙处。因为前一句说“除了结实抗震,还极其耐火”,如果加在这句后面,不仅与前文相呼应,还可以成为上一句所举的例子,更加具体的突出窑洞结实的特点,更令人信服。4.不能。因为作者不能确定是否准确就在5000年前,所以用“约”;“现存”表示现有的,也许以后会发现更多。这两个词起到限制作用,去了则改变原句意思。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5.都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并分段介绍事物特点。(相同点)《说“屏”》更注重渝介绍屏的作用。(不同点)1.说明了什么是窑洞,窑洞的种类和窑洞现存的数量2.选址和建筑方式的不同,还有“建筑材料的不同” 3.放在乙处。因为前一句说“除了结实抗震,还极其耐火”,如果加在这句后面,不仅与前文相呼应,还可以成为上一句所举的例子,更加具体的突出窑洞结实的特点,更令人信服。4.不能。因为作者不能确定是否准确就在5000年前,所以用“约”;“现存”表示现有的,也许以后会发现更多。这两...buvh75 2014-10-04 1.说明了什么是窑洞,窑洞的种类和窑洞现存的数量2.选址和建筑方式的不同,还有“建筑材料的不同” 3.放在乙处。因为前一句说“除了结实抗震,还极其耐火”,如果加在这句后面,不仅与前文相呼应,还可以成为上一句所举的例子,更加具体的突出窑洞结实的特点,更令人信服。4.不能。因为作者不能确定是否准确就在5000年前,所以用“约”;“现存”表示现有的,也许以后会发现更多。这两个词起到限制作用,去了则改变原句意思。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5.都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并分段介绍事物特点。(相同点)《说“屏”》更注重渝介绍屏的作用。(不同点)篇五:陕北土窑洞阅读答案 □朱文杰
陕北民居的建筑形式就是窑洞,在土崖上挖一个上圆下方的洞,即称之为窑洞。这也是平常所说的掘土而居。
掘土而居乃人类建筑文化的母型,近现代一切建筑形式都可以说是这一母体的繁衍,而论民居之源,窑洞当属领先。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上游的氏族部落就在以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并逐渐形成聚落。考古发现,“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轩辕黄帝部落活跃在陕北大地时,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
由于黄土本身具有胶结和直立不塌落的性质,得天独厚的黄土资源造就了当地百姓以窑洞为居所的这种居住形式。而且窑洞简单易建、节省材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千百年来,成了黄土地上人们居住的首选。
窑洞一般为拱顶式,因为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定,具有极强的稳固性。拱顶式窑洞,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通常三孔、五孔成一组,很少有四孔、六孔,意在回避 “四六不成材”的俗语。如实在不行只能修成四孔,则在中间挖一象征性小窑,装饰性的图案,形成五孔窑。
窑洞主要分为两种形式,靠崖式窑洞和砖石窑洞(独立式窑洞),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一般城市里以砖石窑居多,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为主。选址主要是避湿就干,避低就高,避阴就阳。
在县城周围,人口集中的乡镇,一般窑洞建筑相对集中,选一块相对平坦塬顶,以院落为单元,或以成排连成线,沿地形变化,依坡随势,窑上叠窑,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向上呈现形成三四层台阶式分布。陕北县城里,居民窑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窑洞密密层层,鳞次栉比,有人曾喻为:如挂在云雾中的洞天神府。入夜,各窑灯火齐明,远望之如西式楼房,给人以雄浑的壮美感受。
在黄土高原腹地,远离城镇的深山里的大沟大壑梁峁区,靠崖式窑洞建筑组成的村落,沿地形变化,散落地布于山塬之间,我曾于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多次去过子丹、定边、延川、延长等偏僻山乡,见识过这三五户星星点点建在山峁中的窑洞村落,它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变化而让人倍感新奇,有插队的北京知青对我说:“我们喜欢土窑洞,陕北土窑洞赛过神仙洞。”确实,“延安窑洞住下了北京娃”,当年土窑洞护佑了这些从京城下来的天之骄子,至今他们回忆到陕北,首先就是他们住过的土窑洞。
下沉式窑洞则是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再在内壁挖窑洞,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也叫地窑。有斜坡道作为出入口,讲究点的还要修窑院门。而地窑不仅陕北有,在渭北的耀州山区还保留有,甚至西安附近的关中的白菜心“泾三高”,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还有,不过现在都被废弃了,成为了一种文化的遗存。
陕北窑洞的窗户十分讲究,分为天窗、坑窗、门窗、斜窗四种。门内靠窗盘炕,好朝外通烟囱,出烟快,一般常见的窑洞里的炕,一头都连着一个灶台,平时便在这里烧火做饭。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所以冬天炕上十分暖和。窗户上边烟囱,窗户底下炕洞,有利于窑洞空气流通。另外靠窗盘炕采光好,尤其是天冷时,利于儿童在小炕桌上读书写字,妇女在热炕上剪纸做针线。
窗户是整个窑洞的门脸,也是窑洞最漂亮、最美观的部分。窗户可以由木格拼成各种美丽精致的图案,加上有红色的窗花贴在窗户玻璃上,非常的抢眼。如果窑洞外窑檐下挂着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和金黄的包谷棒,那就更为亮丽啦。陕北窑洞村落形成的特异的“田园风光”情趣,让人感受到,这些如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颗颗明珠似的土窑洞,在苍凉、壮阔的背景中是如何化单调呆板为神奇的。
虽然旧式的窑洞正一天天离我们而去,但作为人类掘土而居的一种生存记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遗存,陕北民居的土窑洞如一颗颗光灿灿的明珠,将永远闪亮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历史深处。
第二篇:陕北谚语
狗舔碾子——没大的油水。
荞麦三棱麦子尖,十里乡俗不一般。
嘴上没毛,说话不牢。
不听老人言,一辈子受艰难。
人到世上,猴到树上。
欲知世是理,将人比自己。
陕北有三宝,熟米、炒面、羊皮袄。
延安气候怪,早晨冻,上午晒,下午黄风刮的太。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洛川的豆腐丝,甘泉的豆腐干。
富人过年哩,穷人过难哩。
有钱没钱不连毛过年。
有福的生到初一日,无福的死到月尽日。
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做活。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光棍光棍你甭扎,一个婆姨两个娃。
大口小口一月三斗。
三年不吃烟,省个大老犍。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小窟窿不补,大了得尺五。
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不怕耙耙没齿儿,就怕匣匣没底儿。
庄稼活用学。
七十二行庄稼为强。
纳了粮不怕官。
文魁武魁,顶不上锅盔。
一年庄稼二年性命。
三早加一工。
人怕做活,活怕人做。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鸡儿蛋,粮食换。
人勤地是宝,人懒地生草。
财东家贯骡马,穷人家爱娃娃。
穷乐呵富忧愁。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
男忧愁唱曲子,女忧愁哭鼻子。
家贫出孝子。
圪劳里种的好麻子,丑婆姨生的好娃子。
人生怕死人,生下人喜煞人。
炕上没有拉屎的,灵里没有烧纸的。人心疼下不疼上,娶了个媳妇忘了娘。
妇大自巧,狗大自咬。
老不教小不会。
从小看大,八十岁看老。
宁教儿气死,不教儿想死。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豁在外。
一个老能养活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养活不了一个
老子。
养儿方知父母恩,娶了妻子不忘娘。
会管的管自己,不会管和管别人。
对孩子要给好心,不能给好脸。
人没钱就灰了,灯没油就黑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香不过猪肉,亲不过姑舅。
姑姑亲骨头亲,姨姨亲皮皮亲。
养儿随娘舅。
外甥外甥越喂越生。
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
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三年不抽烟,省下一个老牛钱。
若要发,种西瓜。
富不离书,穷不离猪。家有百棵树,零花年年有。
扎针拔罐子,病好一半子。
洗头洗脚,顶上看病吃药。
拄棍拄长的,交朋友交强的。
在家不敬人,出门人不敬。
一个儿女一条心,养儿方知父母恩。
丈母娘见女婿,炖个老母鸡。
酒肉朋友,米面夫妻。
人情一匹马,买卖争分毫。
亲戚若要好,银钱少打搅。
亲戚远离乡,弟兄高打墙。
人心要实,火心要虚。
见婚姻说合,见官司说散。
交人要交心,浇树要浇根。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
父子爱财子不孝;兄弟爱财失同胞;亲威爱财休
来往;妯娌爱财家分了。
姑姑亲,骨头亲;姨姨亲,皮皮亲。
穿上皮袄喝烧酒——里外发烧。
三张纸画得个驴 ——好大的脸面。红萝卜挨刀子——干红不出血。
老鼠的尾巴——肿了也粗不了。
拦羊的打酸枣——捎带活。
拦羊拾柴——捎带事。
枣核子上解板哩——不够一锯(句)。柳木锯牛角——一物降一物哩。
裹上被子看戏哩——尽家当抖哩。
蛤蟆爬到花椒树上咧——麻蹄蹄麻爪爪。
羊油滴的石板上——冷 咧
狗尿在石头上——渗也不渗。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瞎子推磨——由驴转。
不吃蒜——不想蒜(算)。
木匠的板斧——面砍。
烟雾地里撵狼——冒吼。
石匠断磨——实打实铲。
和尚的帽子——平不塌。
卖豆芽的丢了秤——乱抓
蚂蚁脑上害毒疮——脓水不大。
羊圈里的驴粪蛋——大家伙
正月十五贴门神——迟了半个月。
水缸里拔杆杖——端出端入。蛤蟆支桌子——全赁一张嘴。
女婿外甥顶半子。
丈母娘见女婿,杀个大母鸡。
麦熟一响,蚕老一时。
有个憨女婿,没个憨丈人。
五年六月七日八时。
前十年看父的敬子,后十年看子的敬父。
狗咬穿烂的,人爱有钱的。
人闲了抽烟,驴闲了啃碱。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是人,鳖是鳖,剌叭是铜锅是铁。
吃了人家的口软,拿了人家的手短。
涝池大鳖也大了。
娃娃勤爱死人。
三勤加一勤,想赖不得懒,三懒加一勤,想勤不
得勤。
苦做的美吃,闲坐的忍饥。
煎饭尝不得,婚姻忙不得。
龙多不治水。
三家撕靠倒了锅灶。
官向官民向民,和尚向的寺里人。
骂了一个和尚,满寺人脸上发烧。法看谁犯哩,事看谁办哩。
大理通天,小理由人辩。
见婚姻说成,遇官司说散。
为富不仁,未发一家,先穷四邻。
亲戚盼有哩,邻居盼走哩。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亏是福,人人不,利是害,人人爱。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鞭打的是快牛。
人比人话不成,驴比骡子驮不成。
一把筷子折不断,十个指头不一般。
老牛力尽马尖丧,保国忠良无下场。
为人一条路,惹人一堵墙。
在家敬人,出门人不敬。
门户紧如债,拔的锅儿卖。
亲戚有个亲不亲,朋友个已不已。
亲戚若要好,银钱少打搅。
好朋友不怕勤算帐,亲弟兄也应高打墙。
亲戚远离乡,弟兄高打墙。
眼大眉稀,一个人一个脾气。
牛吃蒺藜为扎哩,人吃辣椒为辣。
低借高还,再借不难。捎话捎多哩,捎东西捎没哩。
在家靠娘,出门靠墙。
柱棍柱长的,交朋友交强的。
一个树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心难防,海水难量。
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夫妻同床睡,人心隔肚皮。
夜饭少吃,赢官司少打。
一辈坐官,十辈打砖。
不怕官,就怕管。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米儿面搅搅团,抓儿不如抓老汉。
爬坡上山老骡子,知心合意老婆子。
人前教子,背后教妻。
饥不反食,穷不择妻。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跟上好人学好人,跟上巫婆会跳神。
好菜费饭,好婆姨费汉。
十冬腊月,猪狗不离窝。
错钱还债,窟窿还在。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人在人情在,人死人情散。金圪塔银圪塔,顶不上我的土圪塔。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咱这土窝窝。
老牛卧草地,就看下这个弯。
人离地地贱,物离此地贵。
树挪死,人挪活。
哪里黄土不埋人。
青皮核桃红皮蒜,谁家烟囱不冒烟。
若要小安,常常受饥寒。
瞎人多作怪,好馍多掬菜。
虎瘦搜山。
有钱难买老来瘦。
猫老吃儿子,人老惜儿子。
老虎不吃人,威名在外。
人老了心小了,鼻涕多了胯倒了。
人熟了生宝,人生了狗咬。
好话不出门,瞎话传千里。
人心要实,火心要虚。
你看人八尺,人看你一丈。
有理不打上门客,有志不在年高迈。
山不转的路转,不走的路走三回。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俊不在巧打扮,牛俊不在带脑环。死狗扶不上墙,沙子打不成墙。
漆漆的屁股油(由)不得。
吃屎的狗忘不了吃屎的路。
丢了讨吃棍,见不得要饭的。
话说三遍淡如水。
淡淡长流水,艳艳不倒头。
既在一伙,不论你我。
吃饭要吃米,做事要讲理。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欺人不欺帽,欺关不欺窍。
人心是偏偏的,狗鸡儿是尖尖的。
英雄是真的,笔尖是金的。
虽然不饿,时间难过。
早饭好,午饭饱,晚饭少。
一顿伤,十顿汤。
三夹不如一棉,一棉不如一缠。
左手不如右手,娘有不如自有。
在外的金子,不如在手的铜。
天天防客,夜夜防贼。
有钱难买回头望,自不小心笑死贼。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
小心没大岔。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贼咬一口,入骨三分。
饥寒生盗心。
有钱不半置半年闲。
锣烂了还是铜。
铲锅、发锯、驴叫唤,听了必教你心烦。
猪的骨头,羊的髓,黎明的瞌睡鸡大腿。
铁匠的砧子石匠錾,小娃鸡儿金钢钻。男人嘴大吃四方,女人嘴大吞细粮。
好汉出门问酒,松汉出门问狗。
急猫猴性子,记起一阵子。
人见语言知高低,水搭丈杆知深浅。
久病床前无孝子。
床上有病人,地下有难人。
公鸡尾巴长,婆姨比娘强。
枕上教妻,人前教子。
在家孝父母,何必要烧香。
牛交三年角对角,人交三年刀对刀。
年轻人混帐,燕麦衣子煨炕。
寡妇想起汉,饭碗撂不办。
骑驴等圪台。
三年等个闰腊月。姐姐穿着妹妹的鞋,照样打扮照样来。
腿长打露水,嘴长惹是非。
铜盆遇上铁刷子,腌萝卜对上快擦子。
腰里别三弦,带弹不带唱。
猪尿泡打人不疼,臊气难闻。
踏住脖子割瘿瘿瓜瓜。
二百五成神。
孙猴子得了弼马温。
荞麦地里刺棘花,别人不夸自已夸。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瞎雀儿碰在谷垛上,碰巧。
精沟子断狼,胆大不识羞。
讨吃的挖洋芋,捞到圪蛋上了。
鞋帮子做帽沿,高抬了。
长虫的沟子没深浅。
蚂蚁上了锅盖了。
脱了裤子放屁,白费手续。
瞎子点灯,白费蜡。
羊圈里的驴粪蛋,数它大。
背锅睡到粪堆上,不知道手脚高低。
秃子头的的虱子,明摆着。
聋子的耳朵,样子货。上集不夹口袋,安下不籴(良)之心。
会打的打百下,不会打的打一下。
一手拍不响。
裹上被子看戏,尽家当抖里。
豆腐跌到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
困难显忠臣,家贫出孝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一乡。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甘草根连根,穷人心连心。
穷人身上的汗,财主碗里的饭。
富人思来年,穷人思眼前。
穷人盼个来年富,年年穿的没裆裤。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情理不顺敢开言,不怕你初一不拜年。
一人舍了命,十人不敢动。
强龙斗不过地头蛇。
官断十条路,九条人不知。
志、吴有三宝,荞面、羊肉、地椒草。
三边有三宝,食盐、皮毛、甜甘草。
天下黄河一壶收。
站在壶口边,无云雨满天。一里壶口十里雷。
黄帝手植柏,七搂八砸半,疙里疙瘩不上算。
烂皮袄里裹珍珠,土窑洞里有马列。
延安三座山,宝塔、清凉、风凰山。
枣园的枣儿延长的梨,洛川的苹果甜似蜜。
狐儿子,(指胡宗南部队)钻进包围圈,刘戡死
在黄龙山。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兔子危了咬一口。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党
支部。
摔起胳膊,扬起手,党员咋走咱咋走。
人穷心多,马瘦筋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夜长梦多。
锣鼓长了没好戏。
牙疼长,腿疼短。
说话想的说,不要抢的说。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不怕虎生三只眼,就怕人怀两样心。
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黄金虽贵,分量赢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没有伤心事。
虱多不咬,帐多不愁。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梦从心头起。
一醉解千愁。
酒坏君子水坏路,神仙也吃不了酒的够。
好事多磨。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头瞌睡多。
金盆打烂分量在。
虎毒不食子。
羊毛出在羊身上。
煮熟的黄豆不发芽。
长上十双手,按不住众人口。
隔行不取利。
要问山中路,须寻砍柴人。眼见为实,耳闻是虚。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吃饭要尝,栽树要量。
话过三人口,白羊变黑狗。
懂事的两瞒,不懂事的两头扇。
偷人婆姨肯锁门,嫁汉婆姨肯说人。
墙倒众人推,鼓破乱人捶。
十里路上没真言。官字两个口,是非凭舌头。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东家长西家短,四个蛤蟆八只眼。
一个槽里拴不了两个叫驴。
挣下功劳唐三藏,弄下乱子孙悟空。
树大招风,钱多招祸。
三个婆姨一面锣,五个婆姨一台戏。
是非皆因多开口,烦恼全因强出头。
灯蕊不亮要拔哩,事情不公要说哩。
尽陈古事观异同,不与时人道短长。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庄稼看见别人的好,娃娃看见自己的亲。
儿是娘身一块肉,儿行千里母担忧。
人心掺不得假,眼里揉不得沙。
人不亲行亲。
鱼爱鱼,鸭是鸭,豆角不结葫芦荚。
八十老,亲的小。
一窝狐子不嫌臊。
人在难处想亲人,虎在难处想森林。
不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清油调苦菜,各取心里爱。
恩多了怨深。同行是冤家。
贼绺有钱的,狗咬可怜的。
世上有三恶,道姑、媒人和蛮婆。
云里的日头,洞里的风,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
狸猫似虎并非虎,恶人装笑并非笑。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志长立。
雁过留声,我过留名。
行行出状无,事事在人为。
和活名望,树活阴凉。
宁穿朋友衣,不戏不朋友妻。
货卖一张皮,人凭一颗心。
脚正不怕鞋歪,心正不怕影斜。
家贫出孝子,乱世显忠臣。
受人一饭,报人一石。
人小鬼大,腰里别个斧把。
死猪不怕滚水浇。
一个死老鼠,坏了一锅汤。
鸡肥不下蛋,人富就啬皮。
浪子回头金不换。
人怕出名猪怕壮。
官大易奸,官久易贪。
不怕杀人的,只怕递刀的。自己头上顶着屎,还嫌人家尿臊气。
小人得志攻破天。
一朝天子一朝臣,青年人爱的年轻人。有恩不报非君子,见死不救枉为人。
好汉眼里火星多,松汉眼里尿水多。
没有老虎胆,不敢进深山。
胆大的吃肉,胆小的跑路。
风吹草帽,水推艾腰。
鸟靠翅膀兔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
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英雄在后头。
精婆姨忙九月,憨婆姨忙腊月。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罐。
高叫一声哥,少走十里坡。
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出门小三辈。
问遍千家成行家。
痒处自己抓,好处别人看。
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
婆姨不生娃,怪炕的事。
被子窝里拾枕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会待的待匠人,不会待的待丈人。
河里淹死会水的,崖下跌死费事的。
天旱不望圪塔云,人穷不上亲戚门。
年怕中秋月怕半,一日怕的午时饭。
怕处有鬼,痒处有虱。
人没尾巴比驴难认。
七十二行,赶驴的最忙。
雨前盖好房,雨来不着忙。
冷言冷语听不得,冷茶冷饭吃不得。
人穷说胡话,牛乏拉下洼。
马瘦毛长屁股深,穷人说话没有人听。只说出五关斩六将,不说喝米汤拉一炕。
老鼠攻墙,家贼难防。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小早偷针不教,大时偷金戴镣。
小贫不算贫,老贫贫死人。
铁匠炉旁少站,赌搏场中少转。
赢来的钱财不养家。
宁走十里远,不走一步险。
酒色财气四堵墙,十个撞上九个亡。
天上云多月不明,地上坑多路不平。家里人多心不公,地河里鱼多水不清。
天是蓝的,求人是难的。
才吃三天素,就想上西天。
做贼不犯回数少,打树不倒茬口小。
屋里有个叨叨虫,一年四季不受穷。
成全一对子,多活半辈子。
官凭印,虎凭山,婆姨凭的男子汉。
妻贤夫祸少,子教父心宽。
烟锅对火镰,好女配好男。
黄蒿烟多,女娃声多。
娶了媳妇是美事,养了孩子是喜事,要吃要喝是
难事。
买屋要看梁,娶妻要看娘。
七八九猪狗见了躲着走。
家有七口,勺把不离手。
铁要铁打,贼要贼抓。
吃米不如吃面,投亲不如歇店。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龙生一子定乾坤,猪生一窝拱墙根。
宁叫一百一,不叫九十九。
正月的光棍二月的猫,三月的叫驴满山嚎。
懒地怕好汉,好地怕懒汉。年轻人破柴胡抡哩,老汉破柴寻纹哩。
天旱雨涝不均匀,世上的事情说不成。
临黑早歇店,鸡叫早看天。
吃不上瓜搂蔓哩,打不上婆姨摔罐哩。
人穷不如鬼,酒淡不如水。
灯盏底下是黑的,人背后是都是鬼的。
顶花的黄瓜,谢花的蒜,新娶的姑娘回门的汉。
狗不咬巴屎的,官不打送礼的。
有赔本的贩子,没有贴面的厨子。
好客不换店,吃的来回饭。
人有三年旺,神鬼不敢撞。
憨憨笑的多,母猪尿的多。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你是推磨鬼。
小娃的屁股,醉汉的嘴,老爷的板子,衙役的腿。
千补万补不如饭补。
大有大难,小有小难。
树大影大,树小影小。(十大九不输。一寸不牢,万丈无用。
一百个星星不如一个月亮。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水牛再大也撵不上兔子。
牛大压不死虱子。大拳头打不着小跳蚤。
老鹰爪子大,不一定捉得住苍蝇。
有千斤的臂力,却不能把一片树叶扔过河岸。
大刀可以砍下头颅,却砍不断一根细发。
再大的蛤蟆也挡不住车。
花香不在多,室雅不在大。
人不在小,要有本事;山不在高低,要有景致。
小事是大事的根。海水只怕一滴漏。
眼睛虽小,可以看到世界。(维吾尔族)
珍珠虽小,价值千金。
小小石头,砸坏大缸。
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蚂蚁虽小,大象却怕。(柯尔克孜族)
蚂蚁能啃大骨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钻石虽小,能穿瓷器;麦垛虽大,压鼠不死。
绊人的桩不在高。
卒子过河能吃车马炮。
寸草能挡住大风。
尺水能兴百太浪。
泉水虽小,但它还是海洋的哥哥。
橹樯虽大随人转,秤锤虽小压千斤。秤砣小,压千斤;胡椒小,辣人心。
辘轳虽小,能提千斤。
一根绣花针虽小,却能绣出美丽的图案;一口漏锅虽大,却煮不出喷香的米饭。
大船只怕钉眼漏。
粒火能烧万重山。
石头虽小能砸烂罐,火种虽小能烧掉群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暴雨能够穿通屋顶,细雨能够穿通岩石。
大漏漏不长,细漏漏干塘。
一条小毛虫,能把树蛀空。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差一线,隔一山。
钢再贵,也比不上金子;头发再粗也比不过大腿。
小泥鳅掀不起大浪。
小数怕长算,零数怕整算。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在山中觉山深。
胳膊扭不过大腿。
蜘蛛丝扳不倒石牌楼。
一根瓜藤绊不住骆驼前进的脚步。
拳头再硬也比不上锤子。兔子回头凶似虎。
如果总是勒紧缰绳,最驯服的马也会踢人。
刺人的蒺藜,初生也是软的。
以毛投炉无不焚,以卵投石无不碎。
软藤缠死硬树。朽麻绳熬断铁链条。
最软的是水,最硬的也是水。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先长的眉毛,不如后长的胡子长。
先出世的耳朵短,后出世的犄角长。
先发制人。
后上船者先登岸。
譬如积薪,后来者居上。
十个厨师九个淡。
厨师无巧,烂淡就好。
好厨师一勺汤。
青油炒菜,各有所爱。
大锅饭,小锅菜。
紧锅粥,慢锅肉。
蒸咸煮淡。
油多不坏菜。
咸鱼咸肉,见火就熟。千煮豆腐万滚鱼。
千滚豆腐万炖鱼。老姜蒸牛肉,子姜好炒鸭。
头锅饺子二锅面。
煮饺子要水多,蒸包子要猛火。
气上房,不用尝。
火急烙不好饼。
三滚不如一捂。
揭揭锅,三把火。
一香能解百百臭,一辣能解百瘟。
一滚胡椒千滚姜。酱里没有错放的盐。
不咸不淡,十一斤半。(指一人每年的用盐量)
烧火瞅着锅肚脐。
灶前灶后千里路。
小菜煮在锅里,味道闻在外面。
好饭不怕晚。
公鸡的腿,鲤鱼的腰。
斤鸡,马蹄鳖。
诸肉不如猪肉,百菜不如白菜。
肉的精华是汤汁,奶的精华是酥油.鱼吃跳,猪吃叫。
猪前(腿)狗后(腿)。大头菜,小头鱼。
鲤鱼不满斤,好象白菜根。
鳙鱼头,青鱼尾。
青鱼尾巴白鱼头。
春鲢夏鲤,秋鳜冬鳊。
夏鱼吃鲜,腊鱼吃腌。
生吃螃蟹活吃虾。
河蟹圆,海蟹尖。
霜蟹雪螺,什么味也比不过。
生葱,熟蒜,老鱼,嫩猪。
吃了河豚,百样无味。
不吃河豚,不知鱼味。
咸鱼就饭,锅底刮烂。
宁吃尽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
吃了狗肠,(热得)不穿衣裳;吃了狗肝,(热得)
不穿衣衫。
立冬白菜赛 羊肉。
生姜老的辣,甘蔗老的甜。
茄子越大越嫩。
青皮萝卜紫皮蒜。
三斤子姜,不如一斤老姜。
生姜越硬越辣。姜是老的辣,醋是陈的酸。
吃山芋拣心,吃胡萝卜拣头。
七月菱角八月藕。
辣椒无补,两头受苦。
萝卜有三分辣 韭菜、葱,八月老,九月嫩。
花下韭,莲下藕,正好吃。
韭菜、黄瓜两头香。
歪瓜裂枣甜。
吃柿宜红黄。
霜打过的柿子才好吃。
柿子开花吃枇杷,枇杷开花吃柿子。
青椒吃辣的,柿子挑软的。
吃葱吃白胖,吃瓜吃黄亮。
一个荔枝三把火。
瘪瘪干干,千年不坏。
吃饭要吃家常饭,穿衣要穿粗布衣。
衣贵洁,不贵华。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人是衣裳马是鞍。
好饭吃个合适,好衣穿个服贴。
千层纱,万层纱,抵不过四两破棉花。
十层单不及一层棉。一层布,一层布,十层布,过一冬。
图俏不穿棉,冻死也应该。
冷不择衣,饥不择食。
衣冷加根带,饭少加碗菜。
一带当三衣。
穿衣戴帽,各好一道。
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
领不差分,衣不差寸。
衣不大寸,鞋不大分。
宽鞋紧袜。
鞋大吃袜,袜大吃鞋。
二八月,乱穿衣。
拆拆洗洗,锁到柜里。
陈丝烂草。
漂布见了汗,不穿自己烂。
斤花织丈布。
宁要宽一寸,不要长一尺
Ooooo
第三篇: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
昨天我有幸和朋友参观了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古色古香的建筑围绕在一片绿色中,与喧嚣的都市相比,大观园让人的心归于平静,融入到大自然当中,让人不由的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建筑、饮食、艺术、宗教节庆领略到陕北的民俗风情
第四篇:陕北的春节
陕北的春节陕北的春节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第五篇:陕北丧葬习俗
陕北丧葬习俗
陕北丧葬习俗有哪些 陕北人生于黄土,长于黄土,最后又要魂归黄土,即“死者为大,入土为安”。
守气
人都有一死。陕北人把人死了不说死,认为说“死”是对死者的不尊重,也不文明。陕北人把老年人死了说“老了”;中年人死说“殁了”;小孩死了说“撂了”。百善孝为先。在老人上了年纪,生活不能自理时,子女们往往轮番侍侯,对老人进行细致入微的照顾,称为“养老”。父母老人一旦有病,儿女就不出远门,在家劳动照顾老人。老人病重时,儿女就守在老人身旁,这叫“守气”。这时就先要给老人洗脸、剃头、净身(温水擦身),以防老人“老了”。如果老人病危,儿女就要整天守在老人身旁,在老人咽气前就要给老人穿好老衣(寿衣)。如果等到老人已经断气才给老人穿上寿衣的话,有两种说法:一是魂走时穿不上新衣即使做鬼也是穷鬼;二是外人会笑话,某某家老人“老了”还是红格溜(赤身),笑话儿女不孝。老人断气后,先用酒精棉球净面(洗脸),以防小虫,再给亡人两只手腕绑打狗饼,准备尸体下坑,找一张床,铺上干草,把尸体放在地上。用五张麻纸糊一块纸被,把亡人的脸面和全身盖住。为的是好看。铺干草讲究的是,一是为了干澡通风,便于尸体存放;二是即是病人一时休克再复活,一有动静,干草容易发出响声,使儿女便于发觉。此时接着要找一只鸡,亡人是男的,就得找一只母鸡;亡人是女的,就得找一只公鸡。讲究的是阴阳搭配,做鬼也有个伴。在门槛上将鸡头扭下,民间叫“到头鸡”。把鸡毛拔净,在鸡左右翅膀下各插一根筷子,把鸡放在一个碗里,然后献在亡人前面的祭品桌上。孝子出大门,到十字路口点香给亡人指路。
报丧
报丧,首先把亡人的铺盖卷放在院墙头上,村里人一看到铺盖卷便可知道谁家老人“老了”。其次要挂岁数纸。如果老人八十岁,起码要拿八十几张麻纸。风俗是要多几张,儿女总愿自己的老人长寿。把麻纸左右开剪,剪三剪,剪成串。六十岁以上的死者,岁数纸中间绑红纸条,小口不绑。把剪成串的岁数纸挂在大门口,过路人一看便能推测到老人的大概年龄。再次,通知死者娘家。派一个自家人带好礼品(烟酒)去请死者娘家,通知娘家侄儿戴孝。陕北人把通知娘家戴孝叫“出号”,一说“出号”,娘家人就知道当娘家戴孝,要行猪礼。
请阴阳
“富贵出在门里,子嗣出在灵里”。陕北人办丧事,最重要的风俗是请阴阳先生。讲究的是选一处好坟地、测一个吉日。灵地选好了,后代人丁兴旺发达;吉日选择好了,丧事办得顺顺当当,事主家不出怪事。因此,不论家庭贫富,办丧事都要请阴阳,不请阴阳吃亏在眼前。
入殓 葬日确定后,过三天要入殓。入殓有规定的两个时间:一是清早太阳未出来时,二是傍晚太阳已落时。不能见日头。入殓要通知娘家,这是礼节。正常死亡,娘家知道了也不来;而非正常死亡,娘家肯定会来人。入殓前,把亡人的寿衣都穿戴好再入殓。寿衣讲究的是穿单不穿双(三件、五件、七件),特指上衣,鞋帽各一件。铺身钱,口含钱,五色线。亡人入殓后,棺材里如有空隙,要充上花籽、柏叶。这其中有两大用意:一是花籽寓意后代开花结籽代代繁衍,柏叶寓意四季长青人口兴旺;二是把棺材充实,下葬时亡人头像就不会动,以防亡人的头撞在棺材壁上。
孝帽、孝子棍
丧事戴孝,分重孝和一般孝。儿女戴重孝,孝帽、孝衫、孝裙,穿白鞋,这叫彻地孝。侄儿戴自备孝,一般亲戚戴条子孝,阴阳、厨师戴带红点的条子孝,孙子戴花红孝。
儿女的孝帽上有棉花蛋、眼衫。棉花蛋是男左女右。如果亡人是父亲,儿女孝帽上左边吊一个棉花蛋,以示左耳不闻闲杂事,一心一意去守孝,右耳聆听母亲言;亡人是母亲,孝帽右边吊一个棉花球,以示右耳不听闲余事,一心一意去守孝,左耳只听父亲言;父母双亡,孝帽左右都吊棉花球,以示不闻闲杂事,一心一意去守孝。眼衫,以示一心守孝,沉痛哀号,两眼不视闲杂事,见了也装作没看见。重孝孝帽后边吊有一根麻线,以示披麻戴孝。孝子棍,用一尺左右的细柳棍,沾上白纸条,供孝子拄。
迎帐
迎帐,也叫迎祭。凡遇白事(丧事),有送花圈、毛毯、被面帐子等礼品,用竹竿抬上,吹手迎上。吹手在前,花圈、毛毯等随其后,接下来是遗像,最后是低头慢行的孝子。迎帐队伍在村中转一圈,一是展示送来的礼品多,丧事办的好;二是显示孝子多,儿孙满堂、生活幸福美满。
接娘家、谢娘家 在农村最爱看的是接、谢娘家,尤其是老人属非正常死亡或儿女平时对老人不孝服的,这时娘家来人是要发话的。娘家来人进了村,孝子们在大门外路两旁跪接,吹手在前迎接娘家,其他办事人员接回娘家的花圈、猪等祭品和行礼。娘家接回后,总管安排答谢娘家,一路上吹手吹奏,备一桌酒菜,到娘家的下榻处,总管把桌安平,立桌则丢人,酒斟满,孝子跪在地上。由总管发言,告知病人几时得病,经过怎样治疗,穿了几件衣服,背了什么棺材等。如孝子对老人孝顺,也属正常死亡,娘舅把酒一喝,让孝子平身。孝子们给娘舅敬酒,谢娘舅完毕。如老人属非正常死亡或儿女对老人平时不孝顺,娘舅就要问死亡原因,这时娘舅就要批评外甥。娘舅的话说不好,也不喝酒,孝子还得长跪,当天晚上的烧纸、踩跪、过金桥、撒路灯等一切祭奠活动都进行不下去了,灵堂里的猪不能下锅,影响第二天的祭事和宴席。这个环节是孝子最头痛的事。一般情况,娘舅把孝子批评、数落一顿了事。如果娘家人不发言,村里人会笑话娘家没一个办事人,全是傻瓜,怕的没敢开言。这就把娘家人的面子全丢光了。因此,具体情况需具体酌定。
祭孤魂
把娘家接回来后祭孤魂。选一与亡人的陵墓方向错开一点较高且平坦的地块祭孤魂。其目的是:孝子请灵前,先把孤魂野鬼作以祭奠安顿好,让孤魂野鬼先吃饱喝好,就不和先逝的老人争抢祭品。这样,先逝的老人就能享受到儿女们的祭品。
请灵
过祭饭丧事(三昼二夜),请灵在前一天下午开始。一般丧事(一天一夜),在聚客的当天晚上,祭孤魂毕,就开始请灵。如是新逝,请灵,请三代。如先前已殁了一个,就请先殁了的那个。尸骨盒不进院。请个牌位子,让老俩口团圆带路。
祭奠
陕北风俗,当老人殁了,都要举行祭奠活动。孝子要杀猪宰羊,富足户请礼生,一天三开祭(早、中、晚祭)。三祭都由礼生安排,都用祭文(礼生来写)。中等户只请吹手不请礼生。孝子自己安排三祭。每一次祭都是哭一阵、烧纸、奠酒。孝子有文化的自己写一篇祭文,在正祭时读,以示书香门第、文人辈出;不写祭文体现以农为本、以过好光景为荣。
祭奠,在农村叫烧纸(也叫烧纸钱)。凡前来唁言的亲朋好友和办事人员都要祭奠。
亲戚祭奠前,都要带祭品。一般,娘家是猪礼(退一半),女婿要献猪(两家女婿退半个,三家女婿不退),侄儿、侄女、外甥是猪礼,外孙是羊礼,孙子是娱乐费。外孙、孙子讲究少,民间常说孙子辈是:一个眼在哭,一个眼在笑。想花费一点钱可以,不出也行,没人说闲话。
祭奠烧纸按亲戚远近辈份大小顺序进行。每一排人烧纸,都要吹手张老号,办事人放鞭炮。凡来的亲朋好友都得烧纸,之后是踩跪、转灯山、过金桥、撒路灯。
这中间烧纸最红火,有的人懂烧纸礼节,有的人不懂;有的人哭的好听,有的人不会哭;有的人是干嚎,没有眼泪。众人看热闹,谁是真哭谁是假哭。
发丧
发丧时,长孙扛引魂杆,重孙抱用红被面包裹的花棒槌,事后该被面也就归此重孙所有。
下葬
扶柩高岗,泪洒青山,窀穸妥当,吊棺下葬。棺材下葬时大头朝里,小头在口。有的棺材底垫砖,有的垫煤块。墓室里有墓砖(写亡人的生平)、墓灯、五谷、祭饭罐、墓祭桌等。东南西北放桃木橛,为镇邪用。棺材盖上放桑弓柳箭,是亡人自卫的工具。
风俗:棺材摆放的位置是男左、女右,男东、女西。一定要细心放正。
陕北丧葬习俗方式 陕北地处偏远,改革开放之前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保存了非常古老的以汉民族风俗习惯为主体兼容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古老民俗,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汉民族与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活化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状况的大幅度改善以及区内外人口的大量流动,陕北民俗的原生形态正因现代元素的融入而迅速改变着。从目前陕北的丧葬习俗来看,虽然礼节仪式简化了许多,但主要的礼节仪式依然保存着,从中体现的孝亲特色依然十分明显。
一、葬具
陕北从城市到乡村,至今仍然盛行土葬。木质棺材是陕北汉族居民的主要葬具,按照当地风俗,棺木用料,柏木为上,松木为中,槐木、榆木、杨木、柳木为次。旧时的棺材不涂漆,可以用核桃仁磨制出木料本身的自然花纹,现在大多在棺材外部髹漆绘彩。据学者研究,这种葬具装饰形式可以上溯到东周时期。棺木板的薄厚、页数的多少非常考究,棺木板越厚越好,页数则越少越好。
寿衣,是装殓死者的衣服,要在老人去世前准备好。寿衣用料按照传统习俗要用有“寿”字的丝绸,品种包括衬衣裤、棉衣裤、夹衣裤、袍子等,要里外全新,不缀金属扣子,只缀布带或布纽扣。颜色有红、褐、粉红、紫、兰、绿、黄色等,寿衣里子要红色,不能用黑色,意即后世红红火火。不穿带毛皮的,否则,下一世会转牲畜。不穿半杉半裤,否则,家中会出“半吊子”。现在也有穿日常生活服装的。男性头戴圆顶硬瓜壳帽,头枕鸡式枕,脚穿蓝色绣花鞋。除了寿衣外,还要给老人准备被褥,被褥是红色的。
二、葬礼程序
陕北汉族葬礼隆重,大致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1、入殓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也称入殓,分小殓和大殓。小殓是给死者穿衣。当地民俗认为,老人去世时,儿女都要赶到跟前。老人断气前,儿女要给他或她净身、理发、剪指甲,然后穿寿衣。净身是用清水及毛巾从头部开始洗到脚下,浑身洗干净。寿衣必须在老人断气前穿好,民俗认为,人的灵魂走的时候穿什么,以后就一直穿什么。
大殓就是把尸体放入棺内。按照当地民俗,老人不能去世在炕上,而要去世在一个能移动的木板上,最好是棺木盖上。因此,去世前要将棺木盖搬到家中,在老人去世前将寿衣穿好,头前脚后,平平正正地平卧在棺木盖上。不管什么时候去世,天黑前一定要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死者仰身直肢,随殓的物品,一般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四周用谷草、麻纸等充实。
2、殡
殡,就是停放灵柩或把灵柩送到墓地去,按照陕北丧俗,灵柩的停放时间各地不同,少则3日,多则几十日甚或几个月,由奔丧者决定。
(1)着丧服
在殡期,孝子必须着丧服。丧服用白色棉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按照当地习俗,儿子、媳妇、女儿、侄儿须戴重孝。子女的孝服由长衫、长裤与帽子组成,腰间还要系上一根由麻搓成的麻绳,称“麻辫”。只有孝子、孝女系麻辫,正所谓披麻戴孝。有的地方孝帽前用白纱蒙面,两耳坠棉花球,以表示孝子们不看不听其事,一心守孝。侄女、侄女女婿、外孙女及其女婿、孙女及其女婿、孙子及其媳妇、外甥等均不穿长裤。女婿、侄女女婿、外孙女婿、孙女婿都由孝子出资送1.5-2米的布匹,女婿、侄女女婿是深蓝色的,外孙女婿是绿色的,孙女婿是红色的,均系在腰间,称“腰孝”;过去,依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孝布的尺寸是有严格规定的,亲者用料最多,疏者用料依次递减。
(2)哭丧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按照当地民俗,死者断气后要哭,死者去世后的当晚与第二天晚上,要举行送灯仪式,孝子孝女要哭,亲朋好友吊唁时,只要有人哭,孝女、孝妇要陪哭,出殡时孝子、孝女、孝妇要哭。子女哭悼要悲痛欲绝,直到有人劝慰才停止。
(3)过三天
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或“送三”。死者去世的第一、二晚,要送灯,孝子们一直要送到庙上。第三天早晨天不亮,孝子们要在十字路口焚烧用纸制作的骡子与马童,以供死者上路时用。民俗认为,这样的仪式举行以后,死者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阳间。
(4)烧纸钱
纸钱是中国古代祭祀时用以礼鬼神和葬礼及扫墓时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币”之一,是用木槌和铁制的钱模,把外圆内方的钱形打在毛纸上。纸钱的产生,源于古人笃信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死去的亲人在阴间也要有钱花。有的研究者认为,纸钱之俗早在汉代就有了,开始时只是随葬用纸钱,魏晋以后,人们普遍改为以纸钱祭灵,此俗一直沿习至今。
(5)出殡 在陕北,出殡一般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
出殡前要烧纸火,将纸火匠人手工制作的一个院落拼接,放置到大门外的十字路口焚烧,院落通常是二、三层楼组成的四合院,正房有“七间”“五间”等规格,院落里有摇钱树,房间里备有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有佣人、汽车等,各种食材如油、盐、酱、醋、大米、小米、白面,各种豆类,水等,需放置在一个小的容器里,过去用鸡蛋壳,现在一般用果冻壳。大门外有影壁。纸火的制作,可谓对死者的衣、食、住、行诸方面都考虑得非常周到。
动灵前,孝子们要到灵堂前,等阴阳先生打开棺材盖,为死者开脸,一般是用一块纸巾蘸上黄油,清洗死者脸部。此后,要封住棺材,直到下葬不再揭开棺材盖。然后,孝子们烧纸叩拜,祭奠完毕后,用绳索捆绑棺木,有的还要在棺木盖上绑一只老公鸡,俗称“引魂鸡”,到坟地等棺木下葬后放走。孝子必须跟着灵车到墓地。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
3、葬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
在陕北,传统墓葬是竖穴土坑,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除竖穴土坑外,可在竖穴土坑表面用砖砌筑,这种形式叫建仓子,并用大石板盖顶;也可券葬,即做两个相通的拱形顶的墓葬。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将衣饭罐放置到墓坑壁上的窟龛里,点亮长明灯。在鼓乐与哀哭的混合声中将棺木徐徐沉到墓坑,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然后,盖好预先准备好的盖板,将挖墓坑时由长子挖的第一铁锨土撒到棺材盖上,然后封土起堆,插上引魂干,摆好墓门石。墓门石由三块砖垒成,两块插入地下,一块盖顶,但盖顶砖要等到第二天天蒙蒙亮,等飞禽飞过由孝子盖上。
到了墓地,要烧花圈与匾,并在火堆上用清油炸些年糕等,为死者“安锅”。
葬礼以后,有禅
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从死者去世后之日算起,计算七个七,出殡后每逢七都要到墓地祭奠,称过七,直到七个七,称尽七,为大祭七,孝女都来祭奠。如果过七那天正好在初七、十七、二十七(有的地方还有初八、十八、二十八),称犯七,据说是死者的灵魂有难,要在从家里到墓地的路上插上小白旗,以解此忌。据史料记载,禅七是一种佛教化丧俗,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到唐代更盛,沿袭至今。佛教认为,在人死与生之间另有一个“中阴身”阶段,“中阴身”如童子之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天为一期。如果七天内仍然没有寻求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天,到每七天为止,必生一处,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之间,隔七必须举行超度,并设各种食品烧纸钱、祭奠,以免死者在阴间挨饿、缺钱花。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一百天和一周年也要进行大祭。
三、陕北丧俗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
孝悌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最具普遍性的伦理模式与最高道德价值,是各种道德的根本。自古以来,衡量“孝”的普遍标准,主要是看子女对父母“生养死葬”的态度。在陕北,不管子女对父母生前是否孝敬,民俗对丧葬礼仪的要求非常严格,孝亲的特色贯穿在丧葬礼仪的始终。从陕北丧葬习俗来看,这种孝亲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表现子女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从哭丧、制作花圈与匾额、搭建灵棚及各种祭奠活动、居丧期间的各种禁忌(不能穿红戴绿、不理发、不剪指甲等),都表现出孝子孝女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通过这些活动以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
第二,表现子女对父母来世的关爱。从葬具的准备、入殓必须注重的细节、过三天帮助死者灵魂升天、烧纸钱及将纸灰归葬、精心制作墓穴,到烧纸火为死者准备好在另一个世界的衣食住行的各种设施及一切生活必需品、备好衣饭罐、点亮长明灯以及做
七、百日、周年的祭奠,无不表现子女对父母来世的关爱,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帮助父母灵魂顺利升天并早日转世、为父母备好在来世生活的一切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