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学期的地方课教案
第一课
远离毒品
教学内容: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毒品的害处。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二、学习毒品知识,知道毒品是人类的大敌、世界的公害。
1、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国际禁毒公约规定的受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了解毒品的种类。
常见的毒品种类有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类、苯丙胺类等。鸦片类毒品主要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等;大麻类毒品主要包括大麻烟、大麻脂、大麻油等;可卡因类毒品主要包括古可碱、盐酸可卡因等;苯丙胺类毒品主要是指苯丙胺类的兴奋剂。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毒品。
2、知道毒品的害处。可以概括为
④告诉提供者吸毒 是违法行为,并有刑事责任。⑤建议做点别的事情。⑥借故离开现场。
三、远离毒品。
毒品是人类的大敌、世界的公害,全世界目前至少有5000万人注射毒品,而以吞、吸、饮、嚼方式吸毒的人则更多。
我们中学生一定要防微杜渐,从小远离毒品。
第二课自己快乐,使别人也快乐
教学内容:让自己更快乐
教学目标: 使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 教学重点:怎样使自己快乐,使别人也快乐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讲解什么叫快乐。
快乐是人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开心。它是抽象的,亦是具象的;它是无形的,亦是具有形的。快乐我们触摸不到,但它却能够表现在我们的脸上。那就是我们的笑脸,有淡淡的,有羞涩的,有灿烂的......那些都诠释了那时我们是快乐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只需我们时刻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每天都笑笑,每时都快乐,那么快乐就在我们身边„„有歌曲快乐。
三、讲述几个小故事。
四、学生谈感想 怎样才能使自己快乐?
五、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帮助爸爸妈妈或别人做一件好事。感受一下在做事后的快乐。
六、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快乐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第三课
远离校园暴力
教学内容:远离校园暴力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自卫,不在暴力面前屈服。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团结起来齐心协力谴责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讲解什么是校园暴力。
2、正确看待校园暴力。
3、不让校园小霸王得逞。
4、受到欺负时应积极应对。
5、勇敢面对校园暴力。
二、讨论:
1、如果有高年级的同学抢了你的零用钱,你该怎么办?
2、如果班上有人欺负你,你该怎么办?
三、教师小结。
教学内容:日常饮食安全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教学重点: 知道日常要注意哪些饮食安全。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第四课饮食安全
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
1、怎样注意饮食安全 ①饭前要洗手;②生吃瓜果要洗干净; ③不喝生水及质量低劣的冷饮。
2、预防食物中毒。
3、运动后为什么要切忌过量饮水。
人们在激烈运动的时候,由于出汗比较多,身体里失去一些水分和盐分,因此使人感到口渴。如果只顾大量地喝水而不补充盐分,水经胃肠吸收之后,随着出汗和排尿又带走一些盐分。
由于血液中的盐分减少,水分就会很快的被组织细胞吸收,造成细胞水肿,使人产生头晕眼花、口渴,这种现象叫做脱水低钠症。此外,运运后大量饮水,会使胃膨胀难受,消化能力降低,更容易使心脏加重负担,对身体不利。所以,运动以后,应该先用水漱漱口,然后少喝,慢喝。如能喝些盐汽水则更好。
4、预防饮食意外事故。
三、学生讨论
四、教师小结
第五课
家务安全
教学内容:家务劳动安全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知道在做家务劳动时要注意哪些安全。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习家务劳动的安全
1、预防烫伤。①、烫伤的预防措施 ②、烫伤的处理办法。
2、预防划伤、扎伤 划伤、扎伤的预防措施。划伤、扎伤的处理办法
3、预防磕碰、摔伤或滑倒致伤
三、教师小结。
第六课关爱青春健康
教学目标:学习了解青春期的健康 教学重点:了解青春期卫生。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对同学们的心理行为和情绪等均起着重要影响。有些同学往往会因这种特有的身体变化而产生不适,平衡失调,有的甚至惊恐而无所适从。那么我们应如何自觉地做好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工作,以保证身心正常发育呢?
二.了解青春期的概念
三.了解青春期生理发育的特点及男女差异 四.了解男女少年生殖系统的发育特点
五、讲一讲,青春期应注意什么?
三、老师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真正懂得关爱青春健康。
第七课安全使用电器
教学目标:用电安全。教学重点:懂得日常用电安全。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习日常用电安全知识。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三种:电击、电伤和电磁场伤害。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体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用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指电弧烧伤、熔化金属溅出烫伤等。
电磁场生理伤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2、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绝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 绝缘
它是防止人体触及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瓷、玻璃、云母、橡胶、木材、胶木、塑料、布、纸和矿物油等都是常用的绝缘材料。
应当注意:很多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或在强电场作用下会遭到破坏,丧失绝缘性能。
三、讨论用电时应注意哪些。
四、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电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但也是一位无情的杀手,懂得日常知识。
第八课: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如果发生触电事故,我们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教学重点:了解触电后的急救措施。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习触电后的急救措施。①关掉电源插头; ②人工急救。
三、说一说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①正确安装和放置家用电器; ②使用家用电器要预防触电。
四、教师小结。
第九课 自然美景看不够
教学目标:
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当地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教学过程:
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
(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 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
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
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
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
三、说说家乡新变化
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第十课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愿意合作交流,乐于与他人分享。
2、知道家乡的著名景点,并能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家乡美;会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几位同学的家乡去参观。
二、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1、展示风光。
教师以多媒体课件呈现教科书第42页中的草原、高原、广场、乡村风光的图片,还可以增加一些表现不同自然环境特点的风光照片或者录像片。
(1)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2)教师引导,设问:这些同学的家乡各不相同,有的是粗犷的草原,有的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有的是热闹繁华的大城市,有的是宁静美丽的乡村。请大家描绘一下自己的家乡。
2.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学生联系家乡实际,想想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的特点。
3.教师小结: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山上的泥土散发着清香,小溪的流水清澈甘甜,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家乡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十一课 小草的微笑
教学目标:
1、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2、知道小草有净化空气、防止沙尘暴、防止水土流失的等方面的作用.3、会使用吹风机、温度计、温度计等工具探究草坪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朗诵导入
师:老师课前安排大家寻找身边小草的身影,你们完成任务了么? 生:完成了。
师:谁来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展示:
二、探究小草的作用。1.交流小草作用
师:图片看完了,小草遍布我们祖国的各个角落,为我们默默做着贡献。谁查到了小草有那些作用?
2.探究实验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娇弱的小草会有这么多作用么?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课件展示《实验提示》。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后学生汇报。)师:同学门汇报的真不错!我们学校的环保小组上周也做了几个实验,他们也想来汇报一下实验成果,你们想听么?
(播放视频录音,录像包括两个实验,分别是:验证草坪可以调节气温验证草坪可以降低噪音。)
师:课前调查了居住小区草坪情况,下面交流调查结果。(小组交流)师小结: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小区住宅环境保护的很好,绿地非常多,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很强,草坪受到了很好的保护。可是有些地方,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强,还存在破坏草坪的现象。爱护草坪,保护环境,同学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1:不践踏小草。
生2:看到破坏的行为要制止。
师:我们小同学要量力而行,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大人。生3:写宣传标语。„„.4.设计宣传卡片
师:让我们来写一条保护小草的宣传口号吧!第十二课 帮蚯蚓回家
教学目标:
1.树立起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具有尊重其他生物生存权利的意识,初步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伦理观。
2.知道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3.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师:同学们,又一群蚯蚓找不到家了,你们想帮助他们回家吗? 生(齐):想。
师:你们都是富有爱心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想办法帮蚯蚓回家。(板书课题)
师:蚯蚓怎么会找不到家了呢?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一探究吧!(课件出示千条蚯蚓挡道图)
二、追根求源 1.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 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蚯蚓?这说明蚯蚓可能喜欢什么样环境? 生: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生: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
师:关于蚯蚓,大家还知道那些知识?(生分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师小结:其实,任何生物都有适合于自身生存的特定的环境条件。如果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这种条件,这种生物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严重的甚至会死忙活灭绝。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里保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意识,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尊重其他生物,也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三、环保在行动 1.帮蚯蚓回到他的家
师:下面,就然我们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如何帮迷路的蚯蚓回到它的家?(小组讨论,师参与其中)各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展示。
2.成立小动物保护协会
师:由于人类的破坏和虐杀,有的动物已经灭绝,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只能通过图片来欣赏它们可爱的影像;而有的动物数量极微,也应经到了灭绝的边缘。大家说,为了保护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制止那些捕杀动物的人。生:用法律惩罚他们。······
四、绿色延长线
师 :每个协会举行一次小动物保护法制宣传,会长把你们活动的日期、范围、方式(这写内容每个协会自己讨论决定)上报给我,到时老师也会参加。然后,每个协会写一份活动感想,尽心反思和总结。另外,你们可以根据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动手给喜爱的小动物设计一个家。一月后进行评论,看那位同学设计的家既新颖、又舒适。
第十三课 笼中的小鸟
教学目标:
1.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具有尊重其它生物生存权利的意识,初步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伦理论。
2.了解人类捕捉小鸟的原因,知道人类捕捉小鸟对环境的影响。
3.能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人类捕捉小鸟的原因;能够自觉保护鸟类,并能做好宣传,影响其它人自觉保护小鸟。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课件播放动画《笼中小鸟的对话》)
师:听了这两只小鸟的内心独白,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师: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小鸟,也很爱小鸟,也很关爱小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我们都希望鸟儿在蓝天中自由自在的飞翔。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课件出示图片:鸟市买卖小鸟的场景、小鸟被虐待的图片、餐桌上的小鸟„„)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师小结:虽然笼中的小鸟不愁吃喝,但是长时间在笼中,鸟儿们就会失去生存的能力。失去了自由的鸟儿是不会快乐的。就像我们人类,如果天天在家里。虽然不愁吃喝,没有了玩伴,没有了自由,你会快乐吗?鸟儿更适合生活在大自然中,蓝天,白云,还有广阔的森林,大自然的怀抱才是它们最好的生存环境。
二、追根求源
1.研究小鸟被关进笼子里的原因
师:人们为什么不捉小鸟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师:那个小组先来汇报?
师:人们利欲熏心,捕捉鸟类关在笼中观赏或成为盘中美餐,使得大量鸟类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保护鸟类刻不容缓!2.调查小区内笼中的小鸟数量,认识由于捕捉鸟类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师:课前同学们对小区内有多少关在笼中的小鸟进行了调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差的成果。
展示小组调查记录表。
分析数据,认识人类对鸟类的伤害。
三、环保在行动
师:为保护鸟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国规定每年的4月到5月初这段时间,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而我们山东省的爱鸟周是每年的4月23日到29日。
师:现在爱鸟周将至,怎样才能更好的开展“爱鸟周”活动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
2.展示各小组设计的活动方案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具体怎样分工,如何开展活动?小组内可以讨论一下,将你们的实施方案写下来。
四、绿色延长线(出示图片)
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小鸟?
生:放飞小鸟,让他回到大自然中。
师:是啊,应该让我们的好朋友回到属于他们的大自然中。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鸟类、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十四课 小树的“哭”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到肆意砍伐树木对环境危害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2.知道保护树木的方法,认识我们周围常见的树木;知道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居住的空间和资源。
3.积极宣传爱护树木、保护家乡的环保的知识;培养学生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课件出示“惨遭毒手得建柏树”的文图资料)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阅读材料“惨遭毒手得建柏树”)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师:你们调查到了那些破坏树木的现象?
生:我调查到许多人为了自己的方便,在树木上拉绳子,晒衣服、被子,把小树活活压折了。
师:同学调查的很详细。那么破坏树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生:我知道乱砍滥伐不仅破坏森林,还会使水土流失,是沙尘暴越来越严重。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破坏树木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给人们带了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年复一年持续下去,我们美丽的家园将不复存在。
二、追根求源
师:看到一棵棵被破坏的树木,看到一片片正在消逝的森林让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年年植树,为什么年年无树呢?
(组内讨论交流)
师:那个小组先来交流?
师:就是人为破坏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导致我们年年植树又不见树。
三、环保在行动
1.怎样保证树苗成活
师:在惋惜这些树木消逝的同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我们可以在植树节活动中多种树。师:通过阅读资料,你们知道了什么?
2.认养身边的小树。
师:我们认识到了树木的重要,也知道了许多保护树木的方法,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认养一棵身边的小树好不好?
生:好!
师:谁来谈谈认养后要一只照顾它,要坚持不懈。
生:我认为看到有人破坏它,不但要制止,还要跟他讲明道理。
师:有了这些知识,同学们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小树,希望刻下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去认养一棵小树吧!
四:绿色延长线 师:通过这节课,相信同学们一定获得了许多知识。树木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降噪,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老师见一棵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护树小队,开展“我爱家乡”护树行动,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
第十五课 树是谁的家
教学目标:
1.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这乃动物的情感;珍视生物多样性,尊重一切生命及其生存环境。
2. 知道生物之间的食物网,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3. 能开展实地调查、搜查资料的活动;会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师:我出一个谜语,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一个医生嘴巴尖,天天出诊到林间。悄悄听听真仔细,要动手术把头点。
生:(齐)啄木鸟。
师:那你知道啄木鸟的家在那里吗?
生:树上。师:除了啄木鸟,还有谁的家在树上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树是谁的家》。(板书课题——树是谁的家)
师:请一名同学读一下资料,并思考:看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想法?(课件出示“派出所信箱里藏鸟窝”的资料)师小结:对,我们要保护小鸟,更要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树。那么,大树除了是小鸟的家,还是哪些动物的家呢?
二、追根求源
1.研究树上、树下居住的动物
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在树上,哪些动物生活在树下?课前已经布置大家观察树上、树下居住着哪些动物的任务,同时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交流,比一比那个小组介绍的又多又好。
课件展示合作要求:
(小组交流,选取汇报内容。)
三、环保在行动 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周围的动物?(出示图片)
先来看看人们的这些做法,对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师:动物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物?先来看看人们的这些做法,对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出示图片)
(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教学计划:
教学要求:通过本学期地方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新疆特有的民族风情的了解,让学生去感受民族节日的气氛,体会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第一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
第二周: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三周:中华民族共同体;
第四周: 新疆的古代居民;
第五周:新疆主要民族的由来;
第六周: 手足相亲的各民族;
第七周:民族平等辩证看;
第八周: 民族平等得保障;
第九周:正确认识民族问题;
第十周: 民族团结高于天 ;
第十一周: 兄弟姐妹一家亲; 第十二周:民族团结从我做起;
第1课时: 开设地方课的意义和学习要求
新版新疆地方教材以综合本形式出现,涵盖自然环境、历史变革、民族民俗、经济社会,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真实、客观反映新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课程在1至9年级开设,中小学每学年涉及若干教育模块,同一模块在各学年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开设新疆地方课程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新疆的地理、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新疆的情感。如何将身边的人、事、物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加深对新疆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时事政治的了解,进而认识到“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总之,通过地方课的教学和地方课程的开发是要培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1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阅读幅员辽阔,山河壮美的中国。
2、知道班里的同学是哪些民族和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知道新疆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新疆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地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难点:知道新疆的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特点。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3课时完成。
教学安排:
【总体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新疆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因此可以将本节内容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拓展辅助教学设计】 拓展辅助活动部分,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交流会。设计一张民族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范围内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情况。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部分。主要进行理论学习、把握思路、总结提高。以各民族的衣着服饰图片或影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几次大融合?】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四个重要时期及其特点
(一)华夏—汉民族的形成与先秦时期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的孕育时代,也就是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据传说和考古发掘,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地碰撞融合,结成联盟向东推进,战胜了以泰山为中心的太昊、少昊集团,建立起号令黄河流域各部落的大联盟,并击败江汉流域的苗蛮集团,成为可追溯的中国早期民族融合的核心.所以,我们说,黄河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是华夏族肇兴的腹地.华夏族是汉民族的前身.“华夏”一词常被用以区别中原地区的民族与其周边的民族(即蛮夷戎狄),然而,华夏族实际上也并非全为中原之旅.它融夏、商、周三族初具雏形之后,就像滔滔东注的长江,涵化万水,汇合百川,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民族集团.大体在周代,在这个族体中,既有涵盖了共同尊奉黄帝为始祖的夏、商、周三族的“华人”,又有华夏化了的戎人、氏人和夷人.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当时,中原地区“华夷”逐渐走向一体,内迁异族已被华夏吸收、融合.中原四周,齐、鲁吞并诸夷,秦霸西戎,楚征服统一诸蛮,边疆地区民族融合、兼并的速度也在加快.而华夏诸侯经过激烈的兼并、分化、吸收、统一,到战国时期只剩下齐、燕、韩、赵、魏等几个大国和在它们夹缝中的几个小国了.即使是原来被称为“蛮夷”的秦、楚已同被称为“诸夏”或“中国”,与周边各族出现了进一步融合的趋势.地区性的局部统一,为华夏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总之,这一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华夏族自诞生之日起,又以迁徙、聚合、民族战争等诸多方式,频频与周边各民族碰撞、交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融入众多非华夏族的氏族和部落.这样,以华夏族为核心,在中国的腹心地区进行的民族融合,是为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特点.六、课后记:
2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
2、了解各民族在传统节日中的服饰特点和礼节及在节日中要举行哪些传统活动,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促进民族融合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培养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认识我们的兄弟姐妹: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西辽迁入黄河流域,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 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
2、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华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民族名称歌】:
汉满僳僳景颇壮,高山普米锡伯藏,毛南布依维吾尔,仡佬仫佬蒙古羌,乌孜别克俄罗斯,保安独龙京东乡,哈尼彝苗鄂伦春,裕固朝鲜傣阿昌,鄂温克水德昂怒,基诺赫哲土布朗,塔塔尔白回土家,达斡尔畲黎珞巴,拉祜纳西塔吉克,哈萨克佤瑶撒拉,我国民族五十六,柯尔克孜侗门巴。
七、课后记:
3中华民族共同体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什么是国家主权
2、感受爱国的情怀。
3、激发学生热爱新疆的情感,为家乡的经济繁荣而自豪,为新疆和祖国的未来好好学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国家的主权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资料、图片、照片等。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1,在新疆守望南京我们不会忘记 各族学生朋友们: 七十七年前的十二月十三日,南京被日本侵略者攻陷,三十余万中国同胞被惨无人道的杀害。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是中国人民的惨痛经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请你和我们一起,向被杀害的三十余万同胞默哀,献上我们的追思和祭奠。
回想七十七年前,神州大地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国家和民族存于危亡之间。虽然远在几千公里之外,但我们的父辈同样为国土沦丧而捶胸顿足、夜不能寐,为同胞惨死而痛心入骨、感同身受。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的父辈曾为捐助抗战,倾其所有。他们发出的呼喊掷地有声:“新疆虽僻处边陲,抗日救国,尤为吾人之素志,枕戈待旦,誓与国人共同奋斗”,“抗日一日不停,吾人的募捐活动一日不停止”。
你可能不知道,南疆少数民族同胞为了支援前线,把自己节衣缩食所织的和田挂毯甚至耕种所用的牛马、大车送到献金台边。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走上献金台,用满是皱纹的手颤颤巍巍地摘下自己唯一值钱的金耳环放进募捐箱。一位和田维吾尔族贫民艾沙苦于贫困无法捐助,将自己的儿子捐送前防,誓灭日寇。
你可能不知道,仅1938年一年,新疆各族群众就捐助省票近24.1亿两,折合大洋60余万元,并将大批金银首饰、银元、金衣、皮衣、布匹等物资折价变卖,购买了10架战斗机,取名为“新疆号”。这10架“新疆号”战机满载新疆人民的拳拳之心,飞赴抗日前线,保家卫国。
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我们可能不知道的细节,但当我们悉心回首,我们会发现这些真实的细节自有万钧之力,让人无法忘记。
我们不会忘记,抗战期间,为保证国际援华物资能够抵达前线,新疆各族群众自备干粮和工具,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修建了从霍尔果斯到星星峡2000多公里的运输线。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到1940年,新疆人民从苏联向兰州运输的抗战物资有:飞机1235架、大炮4317门、汽车2050辆、机关枪14025挺、枪弹1.64亿发、炮弹190万发。
我们不会忘记,在抗战后期,苏联由于战事吃紧放弃了对华援助,同时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国际运输线,抗日前线物资紧缺。几名青年学子和一百八十位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驮工,硬是带着1000余匹骆驼、牛马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从印度运回了抗战急需的4444套汽车轮胎、782包军用布匹、588件油袋和各种医疗器械。然而,十余位少数民族同胞却因为恶劣气候而永远长眠在青藏高原上。
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同胞悲痛欲绝时,我们感同身受;前线身陷囹圄时,我们全力相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在守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新疆儿女亦是,再遥远的距离,也抵挡不住新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热忱的心。
2,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经济意识
马克思主义通过论证现代民族形成的经济原因,强调了经济因素,尤其是共同的经济联系、经济生活在民族形成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中华民族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共同的经济生活。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体制、文化体制、政治体制等全部体制系统“赖以旋转的轴心”,是中华民族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文化等全部要素系统“赖以旋转的轴心”,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商品交换的等价性、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宏观调控的稳定性原则,通过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调控机制等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面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民族地区更要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培育微观经济主体,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存在决定意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自由平等意识、公平竞争意识、统一开放意识等共同经济意识,形成经济体制与经济意识良性互动格局;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地域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共同地域而有相同族称的人们,不能列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地域是民族共同体经济联系赖以建立的空间领域,“民族区域的联合” 是民族聚合的一个重要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狭义地方性的行政、民族、宗教信仰界限必然会被打破,民族联合的区域和民族聚合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大,尽管这是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筑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地域。从国家形成要素来看,国家首先是是以土地山川海洋为基础的空间实体,是国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爱国不是虚拟口号,爱国首先要爱护祖国每一寸土地、保卫祖国大好河山、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统一。同时,国家是以共同历史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是各民族同甘苦、共患难的命运共同体,爱国就要爱自己的同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是爱国表现。国家还是以文化制度为基础的文化实体,是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爱国就要爱中华文化,遵守各项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就是爱国表现。
因此,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培养国家统一意识、主权神圣意识、领土完整意识等中华民族共同地域意识,牢固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于,将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内化为精神生活、外化为世俗生活领域的实际行为,真正做到思想上共识、情感上共鸣、行为上共识。
鉴于民族地区既是资源富集区,又是生态屏障区的“家底”,国家要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而民族地区的各族群众要把爱国情怀付诸于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的语言对于民族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民族聚合必不可少的条件。经济流通的需要会迫切地推动各民族学习一种最便于他们进行商业往来的语言,同时清除阻碍这种语言发展的一切障碍。
对中华民族而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是共同语言,是中华民族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构成要素。其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规范汉字是指经过国家公布的简化字和没有简化的传承字。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普通话交流交往意识、“学习普通话,走遍全中国”等中华民族共同语言意识,形成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与共同语言意识良性互动格局;有利于消解由民族语言文字差异引发的民族隔阂现象,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地方方言千差万别,很多汉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难度不亚于少数民族。改革开放以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成效显著,目前能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人口比例已经达到70%。同时,任何以传承区域文化名义进行的“保护方言”行动也得到了有效制止。
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深刻阐明了我国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历史趋势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然趋势。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显示,到2013年末,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45亿,相当于每5人中就有1人为流动人口,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规模为两千多万。从跨省流动人口比例来看,东部占比为90.5%,西部为7.1%,中部为2.4%,可见东部依然是人口流入集中区域;从省际流动结构来看,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流动人口集聚明显趋强,广东、江苏趋弱。另外,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和随迁子女比例趋于增加态势,分别增加0.6岁和62.5%。这种现象“从历史上讲,前所未有;从国际上看,举世无双;从发展上看,方兴未艾”。
处在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要采取尊重差异、尤其是语言文字差异,包容多样文化的态度,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纠正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的言行,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更好地融入城市。其次,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力度,有效推进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工作,培养规模宏大的民汉双语兼通人才,支持民族地区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建设,推进广播电影电视民族语译制工程,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率。
二、课后记:
4新疆的古代居民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
2、了解新疆自古属于中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知道了解新疆的发展历史。
3、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对历史文化的正确认识。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1.简介新疆的发展历史
塞人,原游牧于东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锡尔河地区。因被月氏排挤而西迁,一部分退至锡尔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尔,散居各地。月氏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之际最为强盛。公元前176年前后,受匈奴的攻击,被迫向伊犁河流域迁徙,驱走那里的塞人而居其地。乌孙,最初活动于河西走廊。秦末汉初,受月氏人的攻击而依附于匈奴,后在匈奴的支持下,袭击月氏人,并将其逐出伊犁河流域。羌人,最初活动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一部分羌人经河西走廊,沿祁连山、昆仑山向西迁徙,从而在新疆留下了足迹。匈奴人,主要是在公元前176年前后进入新疆的。汉人,是较早进入新疆地区的民族之一。公元前101年,汉朝军队开始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后来扩大到全疆各地,各屯田点成为汉人进入新疆后最初的分布区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或为官、或从军、或经商,进入新疆的汉人连续不断。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又有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如柔然、高车、哒、吐谷(音:玉)浑等。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东胡人(中国古族名)后裔,五世纪初兴起于蒙古草原,公元402年建立了强大政权,同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争夺西域。高车,亦称敕勒、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公元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弟穷奇率所属十余万部落(户)西迁,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国。哒,起于塞北(古指长城以北地区),五世纪末东进塔里木盆地,南攻月氏,建立政权,并越过帕米尔高原,曾一度控制南疆部分地区。吐谷浑源于鲜卑(中国古族名),四世纪初自辽东(泛指辽河以东地区)西迁,逐渐控制了今甘南(甘肃南部地区)、四川和青海地区的氐(中国古族名)、羌等民族,建立政权。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时期,突厥、吐蕃等古代民族对新疆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突厥是公元六世纪到八世纪活跃于中国西北和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打败柔然,以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为中心建立政权,尔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为争夺汗权争斗不休。八世纪中叶,东、西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六世纪末兴起于青藏高原,占领青海后,开始与唐朝争夺西域。公元755年,中原地区爆发“安史之乱”(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大批驻守西域的唐军调往内地,吐蕃乘机占领南疆及北疆部分地区。
公元840年,大批回鹘人进入新疆。回鹘,原称回纥,是铁勒(中国古族名)诸部之一。最初活动于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后迁居土拉河北。公元744年,发展壮大了的回鹘于漠北建立政权,并两次出兵帮助唐朝中央政权平息“安史之乱”。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因自然灾害侵袭、统治集团内讧及黠戛斯(中国古族名)的进攻等原因而崩溃,其部众大部分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迁往今吉木萨尔和吐鲁番地区,后建立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迁往中亚草原,分布在中亚至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受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统治,当地的居民和西迁后的回鹘互相融合,这就为后来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24年,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征服新疆地区,建立西辽政权,一批契丹人(中国古族名)由此进入新疆。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进入新疆后,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给其子孙。回鹘人进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
瓦剌,是明代(1368年—1644年)对漠西蒙古的总称,初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后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伊犁河流域扩展。十七世纪初,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准噶尔占据伊犁河流域,成为四部之主,并统治南疆。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新疆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族官兵驻防新疆,他们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新成员。以后,又有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移居新疆。至十九世纪末,新疆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2,新疆的古代居民迁徙往来的特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
新疆,古称西域,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13个。截至2007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095.1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为60.7%。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其中包括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87个县(市),其中包括32个边境县(市)、6个民族自治县;以及853个乡镇,其中包括43个民族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总人口258万人。
五、课后记:
5新疆主要民族的由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通过收复新疆的历史这一事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1新疆少数民族问题的历史由来 一 新疆是美丽富饶的地方
新疆有的地方可能贫穷,但是那里的瓜果举世闻名,大片的牧场,大群的牛羊,寺庙,有田园诗意。二 少数民族漂亮?
那边主要是维族,哈萨克,俄罗斯等族,来源于欧洲人种,腿长肤白高鼻深眼,能歌善舞。
其实维族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明确种族,而是俄国近代对新疆当地民族的统称。
王洛宾整理的一些维族或者新疆歌曲,在中国耳熟能详。三
少数民族是原著居民
新疆者,新的疆土也。那是汉族的叫法。对维族人来说,已经在那里生活了千百年,何来新疆?
如果和当地居民一起长期生活过,就知道他们和所有民族一样,感情丰富,爱好和平。
他们感觉家园被侵占,所以连其女性都为独立和自由而战。维族人也难拿到护照。
如果不是绝望,一般人不会自杀式攻击 四 俄罗斯对新疆的影响
历史上,新疆的维族等民族,在宗教,生活习惯,血缘上更接近俄罗斯,而远离汉人。
俄国圈走过大量新疆土地和人口。
60年代初,中国的大跃进导致大饥荒,新疆还有数千少数民族越过边境逃到苏联境内。
俄国宗教文化对当地人的吸引力,内地的汉人是体会不到的。汉人,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只有一个祖国。2,新疆的主要民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13个。现在还有人口流动而来的东乡族、壮族、撒拉族、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等民族。
五、课后记:
6手足相亲的新疆各民族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什么是爱国主义。
2、爱国是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
3、爱国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学生了解什么的爱国主义。
2、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新疆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团结村”的故事
—生产互帮互助,生活不分彼此
67岁的庞永富,是新疆泽普县维吾尔族农民与汉族农民和谐相处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也是一部泽普县近50年变化的活历史。50多年在阿依库勒乡生活的经历,深深地刻在了他脸上和额头的皱纹里。
回想50多年前,穷困也是留给庞永富最初的记忆:“公社离县城5.5公里,那时还是土路,县委大院还是土块围起的房子,农民都穿得破破烂烂,住在土房子里。吃的菜,只有少量的黄萝卜、土豆等几种。”
当时,14岁的庞永富随母亲和一批自流来疆的汉族人来到了叶尔羌河畔的泽普县阿依库勒乡。庞永富所在的汉族农民居住村,就被称为“团结村”。
“团结村”的汉族村民将他们带来的蔬菜种植技术,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居住在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种植蔬菜技术的推广,让这里逐渐变成当地最富庶的地方。
阿依库勒乡乌其吐玛村的亚森江·阿布力孜住在庞永富的对门,两家仅隔一条马路。这个36岁的年轻人7年前开始跟庞永富学种土豆。过去几年里,他承包的17亩地,除了土豆还种皮牙子(洋葱)、核桃、西红柿、红枣等,一年纯收入在6万元左右。
他家曾经一贫如洗,过去的穷困从院里不同年代的房子便能看到:左边是一间墙皮夹杂草梗的黏土房,屋内只有一张土炕,亚森江在这里出生;右边是面积稍大的两间房,刷过水泥、铺过地砖,建于上世纪90年代,亚森江在这里成长。
亚森江即将搬往他的第三处房子—离老房子200米远的一栋乡村别墅。这是一片由83套新房组成的具有维吾尔民族特色的新居。2014年,阿依库勒乡实施富民安居工程,亚森江参加了这项工程,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小二楼,连装修花了22万元。
乌其吐玛村村委会主任努尔买买提·卡德尔江也住在这里。他说,这里部分维吾尔族村民富起来的经验就是:汉族农民种啥我们就学着种啥。现在邻村汉族农民说,维吾尔族农民种的菜比他们种的还好!
在一个以维吾尔族农民为主的居住区,当年像庞永富一样的汉族农民视语言为一道很难跨过的鸿沟。三五年后,庞永富和“团结村”的汉族农民都能用一些简单的维吾尔语和相邻的维吾尔族农民打招呼。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也能够用汉语简单地向汉族农民问好。
“他们特别纯朴,对我们也很好奇,认为汉族人的脑瓜子活,都愿和我们交朋友。”庞永福说。
如今,“团结村”的汉族农民与周边的几个村的维吾尔族农民早已融入在一起。维吾尔族农民家里的菜地里出了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汉族农民,无论那个汉族农民,对维吾尔族农民都能做到有求必应。汉族农民家里的劳动力不够,只要打个电话,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就会不约而同地赶来帮忙。
就这样,从庞永富到他的儿女们,几代人与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之间习惯了串门,遇到正吃饭毫不客气端起碗来就吃;要使用农具,吱一声就拿走了。更有趣的是,很多汉族农民操着甘肃腔说着维吾尔语,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听得很亲切。而有很多维吾尔族农民则是说着一口甘肃腔的汉语,如果不见其人,只听其声,真以为是甘肃农民在说话。
五、课后记:
7民族平等辩证看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2,爱国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
3,新疆人民自古认同中国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学生了解什么的爱国主义。
2、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新疆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民族平等 概念
中国共产党在对待民族的问题上,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概括起来主要就是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是一般民主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之间通常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民族关系,一般说来是不平等的。因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剥削制度,是造成一般的社会不平等和民族不平等的根源。
16世纪和17世纪欧洲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如英国的T.莫尔和意大利的T.康帕内拉早就指出私有制是一切社会贫苦的根源,并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J.-J.卢梭又进一步对国家和人权问题作过论述。他们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却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从而为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争取民主自由,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民族平等要求创造了思想前提。
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美国的革命具有浓厚的反对英国民族压迫的性质。1765年“反印花税法”大会的议决案就反映出北美殖民地居民(即美利坚人)要求与英国本土的居民(即英吉利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享有平等权利的斗争。
1776年的《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压迫,争取民族平等的重要文献。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为了战胜封建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巩固,从而标榜民主自由。即使并非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也高唱民族平等。但是由于它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它不实行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便不能生存,因此,当它取得稳固的统治地位之后,就变成新的民族压迫者,对广大不发达的弱小民族实行残酷的奴役和掠夺。到了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平等完全成为资产阶级骗人的口号。因此Β.И.列宁指出:“关于一般平等问题,其中包括民族平等问题的抽象的或形式的提法,是资产阶级民主所特有的。”(《列宁选集》第4卷第271页)。
各民族一律平等是无产阶级坚定不移的主张。无产阶级认为,民族无论大小,都有各自的特点、特长和悠久的历史,都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贡献,因此任何一个民族都应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享有平等的地位。无产阶级既反对人对人的压迫和剥削,也反对民族对民族的压迫和剥削。F.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这就是说,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制度,消灭剥削阶级以及一切阶级的差别,才能彻底实现民族平等。
长期处在封建制度下的旧中国没有什么民族平等可言。辛亥革命以后,在孙中山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一次规定了民族平等。由于辛亥革命(1911)没有改变中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国以来若干民族平等的规定,仍然流于形式,成为地主、资产阶级欺骗国内各被压迫民族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民族平等,把它作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早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就规定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把民族平等载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民族政策部分),1954年又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政策部分),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的条例和法规。由于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得到保障,产生民族压迫和剥削的社会基础已经铲除;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在国家的帮助下迅速发展,国内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五、课后记:
8民族平等得保障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通过收复新疆的历史这一事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1,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新疆农业区的土地改革完成后,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得到培养,维吾尔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已经完成,建立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省级自治区的条件业已成熟。因此,1955年1月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发出《关于成立省级自治区的指示》,要求把建立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省级自治区,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并指出:建立省级自治区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各族人民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和爱国主义觉悟,加强和巩固各民族间的信任和团结,进一步发挥维吾尔族和其他各民族的积极性,促进各族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项事业的发展,逐步共同向社会主义过渡。
党中央就新疆建立省级自治区的原则、方针、步骤作出了明确的指示。中央指出,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极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这在新疆有更为重大的实际意义;必须坚持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原则,要通过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更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1955年4月,中共中央复电新疆分局,同意新疆建立省级民族区域自治的名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时还指示: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过程中,务必深入进行教育工作,除继续防止和克服汉族干部中的大汉族主义思想残余外,亦须注意防止和克服维吾尔族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倾向。中央重申: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的大民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应该更加注意照顾其他少数民族,以利进一步增加新疆各民族的团结,进一步发展新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1955年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议案,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省建制,并以原新疆省的行政区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区域。至此,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准备工作就绪。
1955年9月20日,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乌鲁木齐隆重召开;9月30日,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省建制。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高锦纯、买买提明·伊敏诺夫(维吾尔族)、帕提汗·苏古尔巴也夫(哈萨克族)当选为副主席,委员37人,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构成。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各族各界群众6万多人在人民广场举行盛大集会,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这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胜利。
2,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要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五、课后记:
9正确认识民族问题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什么是国家利益。
2、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增强爱国情怀。
3、激发学生热爱新疆的情感,为家乡的经济繁荣而自豪,为新疆和祖国的未来好好学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国家的利益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资料、图片、照片等。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教学过程】
一,民族问题及产生的基本因素
•一是民族差别的存在。这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因。民族差别通常是指每个民族在四个基本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等。这些差别在民族社会中普遍存在,一旦有条件,它就会在民族之间交往接触过程中,成为产生民族问题最直接、最基本的诱因。
•二是人为因素。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内部存在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扩展、延伸到民族之间,导致民族问的压迫剥削和矛盾斗争,进而形成为民族之间的对抗关系;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执政党和政府由于某些主观认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有关民族政策、措施不当,而出现民族问题。
二,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中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更快地发展经济和文化问题上.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少数民族问题很重要,也很复杂,要经过一个长时间才能解决,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民族问题上强调的最基本的认识、要求和态度.一、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邓小平同志早就强调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他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是很深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是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阂”[1].明确指出:“少数民族要经过一个长时间,通过事实,才能解除历史上大汉族主义造成的他们同汉族的隔阂.我们要做长期的工作,达到消除这种隔阂的目的.”[2]中国共产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制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消除这种隔阂,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3]但需要时间,需要用事实使少数民族相信,“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在经济上,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在文化上,也会得到提高.”[4]历史上饱经苦难、备受欺压的少数民族,只有亲眼看到,只有亲身经历并感受到自己的平等地位和汉族对他们的平等友善的态度,只有实际得到自己的切实利益时,少数民族的不信任心理、隔阂心理逐步减弱,民族间的信任感逐步增强,才会达到消除这种隔阂的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各民族发展和繁荣的阶段,远远不是完成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阶段,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差异长期存在,民族矛盾长期存在,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长期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各民族在政治上实现平等之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落后性和发展不平衡以及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隔阂和不信任心理的残余将长期存在;二是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在某些具体民族权益,主要是经济权益方面,还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三是民族风俗习惯、民族语言文字和宗教问题上,由于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尊重不够等,也容易产生民族间误会、纠纷和摩擦,特别是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或不慎,也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酿成械斗或冲突;四是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领域,有些人做出伤害民族感情,侮辱少数民族,损害民族团结的事,甚至违法犯罪,严重影响民族关系;五是国际敌对势力明目张胆地支持国内的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民族、宗教两个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总之,时代发展的进程和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民族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等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长期性.邓小平民族理论基于对民族问题长期性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战略、策略、原则和政策.五、课后记:
10名族团结高于天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恐怖暴力。
2、通过收复新疆的历史这一事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民族问题关系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2)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简答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我国加强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意义? 简答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加强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坚持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只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才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维护民族团结需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每个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中华民族团结的意义
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稳定是大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这些年来,我国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强化各项治本措施,确保了政治大局持续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五、课后记:
11兄弟姐妹一家亲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恐怖暴力。
2、通过收复新疆的历史这一事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3、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民族关系,名族政策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各民族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关系。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我国56个民族分布特点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①我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聚居区,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
②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
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这是全国人民的愿望也是我国事业必定要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
2.有利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同心同德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国每个公民责任和一项基本义务。
三,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①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澳门是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北京条约》逐步强占的。
②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分别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4)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①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1993年4月,“汪辜会谈”举行,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②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四点意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五、课后记:
第三篇:八年级下学期地方课测试题
八年级下学期地方课测试题
命题人:周文淑(大堰中心学校)
班级姓名成绩
一、判断选择题,将正确的字母序号写在前面的括号中。(60分,每小题3分)
()
1、“用理智去疏导自己的情绪,用爱心去经营自己的情绪”。
这种说法是
A正确的B错误的()
2、你对伤心事的理解和评价应该是:A正视B继续伤心()
3、能力与知识可以分割吗?A可以B不可以()
4、能力比知识更重要错误吗?A是B不是
A对B错
()
7、考试不如意时,合理分析自己不如意的原因,反思自己考
试中的错误,这种方法是:
A对的B错的()
8、考试不如意时,就不吃饭,骂自己没用,说自己不行。这
样是:
A错的B对的()
9、把自己被误解闷在心里,这样:A妥B不妥
()
10、被别人误解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对吗?A对B错
()
11、失败了,能破罐子破摔吗?
()
5、电脑是人脑的延伸,电脑服从于人脑,电脑是我们的帮手。A能B不能
你认为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
()
6、学生利用电脑学英语,听名师讲课,获取新信息,对还是错?
()
12、失败和成功一样重要,因为不经历风雨就难见彩虹。你认为:
A错B对
()
13、崇拜偶像不是错的,像杨丽娟那样崇拜刘德华的方式对吗?
A对B错
()
14、崇拜偶像是为了完善、更新、武装及至呵护自我,将其变
为一种心理上的动力,你认为是:
A错B对
()
15、当你遇到“哥们儿”和朋友的不合理要求时,你可以说:A这事不能这么办B就这么办吧()
16、“一分为二看义气”的观点是A错的B对的()
17、漂亮与美丽都重要,你认为是A对的B错的()
18、美的标准是,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你认为A错B对
()
19、“没有理想的生活是残缺的”这句话是A错B对
()20、人的“需要与未来”都要具备,你认为是A对B错
二、问答(30分)
1、根据你的经历,如果你被人误解了你会怎么办?
2、你希望你的魅力来自于哪里?具体列出几点。
3、谈谈你每天的生活感想。(大约8-10句话)
三、心理测试(10分)
“微笑真好”请你给自己画一张笑脸,并写出一句含有“笑”字的话,在图下面。
第四篇:地方课教案
地方课教案
第一课
学会自我管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
2、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挑食,不娇气,做个独立的小学生。
3、明白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看书上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自己将来要怎么样做。
2、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学习用品,吃饭不挑食,不娇气,这些都是自我管理的主要之内容。
3、说说怎样做个自我管理的好学生。
三、讨论与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了解课文内容提要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做到生活自理,学习自理,另外,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 的事情才好。
2、可以和动离开父母亲过一段独立的生活,让外部环境强迫我们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三、实践活动
列出一些自己能做却被爸爸妈妈包办代替的事情,从今天起开始去做。
第二课
孝敬父母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们怎样向父母亲表达我们的爱心,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亲。
2、你是怎样孝敬父母亲的,你认为自己做得好吗? 教学重点:
怎样才是孝敬父母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学习课文,乍看看书上的马儿是怎样孝敬父母亲的,你认为它哪儿做得好?
2、了解一下爹妈的生日,了解父母最爱吃的什么水果,了解父母亲最爱看什么节目,他们有什么爱好。他们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最担心的事是什么?
三、讨论会
1、谈谈你怎么样做个孝敬长辈的好孩子?
2、你认为自己做得怎么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应该以自己的爱来回报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做好多的事。
2、首先,要理解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也要学会去关心爱护他们,要把爱撒在他们的身上。
三、表演赛
表演一个关心父母亲的片段,克服困难。
第三课
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
2、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有责任心,怎样做个有责任人的人。
3、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重点:
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要求学生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
2、按时完成作业,不迟到不早退,这些都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3、找一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你有没有遇到我们答应别人的事不做的,做到的有哪些?
三、讨论与分享 一言九鼎,说话要算数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责任心:(1)、做自己该做的事。
(2)、主动关心他人,比如,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给老人让座。
(3)、要对自己的过错负责。如果我们犯了错误,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让别人为我们承担。
2、实践岛
读书上的故事,说说自己的不对之处。
第四课
环保小卫士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叫环保,你准备为环保工作做点什么事。
2、要求学生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保护我们的家园。
3、到实践中去做一做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叫环保,你准备为环保工作做点什么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读书上的小故事,明白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你准备为环保工作做点什么事,自己怎样做才对。
3、你能为处理垃圾想点好的办法吗?你准备怎样去做。
三、作业
把你的好的想法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你对节约用水有什么好的主义,你准备怎样去做;
2、垃圾处理是个难题,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好的主义。
3、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随地吐痰有什么时候不能好的结果。
三、实践活动
1、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参观垃圾处理场;
2、回来后结合自己的认识,请教身边的人,谈谈你对垃圾处理的意见。
第五课
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小学生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
2、要求学生热爱生命,为了自己的安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事;
3、哪些灾害能伤害人的生命,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最好 教学重点:
增强安全意识,做个热爱生命的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读课文里的小故事,说说小学生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
2、理解:生命有时很顽强,有时却很脆弱,一个小石子,一颗小豆子,一丁点儿毒气,一辆疾驶而过的车辆,都有可能结束人的生命。
3、谈谈生活中常见到的天灾人祸有哪些,人类怎样避免或降低危害的天灾人祸。
三、讨论和分享
1、看书上的提示/:讨论小学生要怎样增强安全意识;
2、增强安全意识对自己和家人有些什么好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会有威胁生命的事情。如不走人行横道而横穿马路、闯红灯、玩弄刀具弄伤自己、电器漏电、被开水烫伤等等,一般情况下,只要增强安全意识,这些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2、小学生要怎样增强安全意识呢:首先,要有识别有可能危急安全的,第二,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总想着可能没事。第三、要学习一些防范意识。
三、讨论和分享:谈谈小学生要怎样做才能安全的保护自己。
第六课
临危不惧
教学目标:
1、理解小学生为什么要临危不惧。
2、要求学生热爱生命,为了自己的安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事;
3、灾害发生时,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怎样才能做到临危不惧。教学重点:
临危不惧,做个机智勇敢的小学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读课文里的小故事,说说书上的小学生他们上怎样机智勇敢的;
2、了
解一些交通规则,在遇到交通事故时怎样处理。
3、危险时刻要临危不惧,学会自救。
三、讨论和分享
1、了解故事内容,在哪两种情况下你要怎样做才能使事故发生的损失减小在最小的犯围。
2、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和老师们听。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会有威胁生命的事情,我们应该做到临危不惧,机智勇敢。
2、说出你知道的我们家乡特有的自然灾害,我们平时要怎样做才能减小对自己的伤害。
3、我们从自己的身边发生有的事汲取一些教训才是。
三、讨论和分享:危险时刻要临危不惧,学会自救。
第七课
身边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们怎样识别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骗局。
2、要学会任何时候都不要贪图小便宜。利益面前要正确对待。教学重点:了解“大灰狼”的故事。识别生活中的骗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自己是小红帽的话,会是怎样做的。
3、到活动园去讨论:如果你是薛花,你该怎么做?
三、讨论会
1、谈谈你如果碰上坏人怎么做?
2、你认为坏人是什么样的?
四、作业:
回家和父母亲说说他们生活中碰到的骗局,他们是怎样解决的?
第八课
学会合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通过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了解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3、只有合作,才有进步。教学重点:
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这些大雁上怎么团结互助,互相合作的。
3、到“活动园”里去演出一下王亮和黄军是怎样合作的。
4、讨论与分享
讨论:合作不只对一个人有好处,对集体也是有好处的。
三、作业:
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
第九课
尊重动物的生命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尊重动物的生命。
2、人类要与动物亲密相依,共同保护地球。教学重点:动物是人类真诚的朋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自己你见到过类似报恩的猴王和事情吗?
4、到活动园去讨论:你知道动物的哪些特征?
三、讨论会
1、谈谈你身边的动物哪些是人类的好朋友?
2、你认为应该怎样去保护动物?
三、作业:
你准备为保护动物去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课
呵护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与我们的生活习习相关,我们要呵护身边的植物,做爱护植物的好学生。
2、让学生能认识到植物的好处,并能为培养植物尽职尽责
3、养成多种植植物的习惯。教学重点:
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第一段看书上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自己将来要怎么样做。
3、你知道哪些植物,它们的处表的什么特征?
4、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三、讨论与分享
到自然界中去了解植物,想想我们怎样才能做植物的保护者 四:作业:
说说为什么说呵护植物就是呵护我们的家园?
第十一课
认识民族花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们的国家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部分的,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2、学会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团结一致。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们的国家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部分的,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张华梦游记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影响。
3、到活动园去讨论:说说你知道是什么民族吗?
三、讨论会:
美丽的民族花 指的是什么?
四、作业:
给同学表演一下你们的民族舞。
第十二课
贵州民俗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有着美丽的民族画艺术。
2、你见过哪些我们的民族画,让记忆帮助你画下来。教学重点:
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介绍一下你的民族画。
3、到“活动园”里去了解一下我们的民族知识。
4、讨论与分享
看图片讨论:贵州有哪些民族?得民族有什么文化特色? 四:作业:
说说你们民族的特色。
第十三课
国防天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没有国防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2、让同学们热爱国防,参加国防。教学重点:什么是国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居安和思危”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
3、到活动园去讨论:我国的国防属于以上哪一类?
三、讨论会
1、什么是和平?
2、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做和平的使者?
四、作业:
你准备怎样为国防尽一份心
第十四课
解放军之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军人,了解祖国的国防事业。
2、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的意义和过程。教学重点:
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看书上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故事。
2、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说说他们的故事。
3、我国的重大的节日是哪些,是怎样来的?军人的衣服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三、讨论与分享
看图片讨论危险出现时,说说各种军服的颜色上什么样的。四:作业: 军人有什么作用?
第十五课
兵器库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兵器的作用。
2、了解常用的兵器,听一些军歌。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兵器的作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长予和小手枪的故事片。
3、到活动园去讨论:帮图片里的兵器找到自己的文字介绍。
三、讨论会
1、了解导弹、军用飞机等兵器。
四、作业:
唱一首自己知道的军歌。
第十六课
保卫祖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保卫祖国的重要性。
2、通过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为保为祖国而流血牺牲。
3、了解什么是“有国才有家” 教学重点:
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这个“光荣参军”的故事。
3、到“活动园”里去演出一下耳语传递的闰游戏。
4、讨论与分享
看图片讨论:你知道哪些保卫祖国的故事。四:作业:
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
第十七课
中华大家庭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我们是平等的,友爱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看书上“万花筒”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为什么说56个民族是一家。
3、到活动园去讨论:你知道动物的哪些特征?
三、讨论会
1、谈谈你身边有哪些民族的好朋友?
2、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团结各民族的小朋友。
四、作业:
用欣的态度支了解人,用尊重的态度去接待人。
第十八课
拯救地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地球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我们要呵护地球,要保护地球。
2、让学生能认识到地球的好处,保护地球尽心尽国。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3、让自己为地球做点事。教学重点:
参与活动中学到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第一段看书上的图片,自己讲习读读图片下面的句子,说说图片的内容,并说说地球有什么病?为什么要去看病? 你了解了地球的什么?没有地球,人类会怎样?
4、说说人类要怎样去保护地球。
三、讨论与分享
我们要为环保为地球母亲做什么? 四:作业:
你打算怎样去发动所有的人去保护地球,我们的家园
第五篇:地方课教案
西固区实验学校
四年级地方课教案
执教人:顾毅忠
模块一 纸模型飞机
第一课 航空模型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
2、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什么叫航空模型。
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其技术要求是: 最大飞行重量同燃料在内为五千克;最大升力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分米; 最大的翼载荷100克/平方分米; 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10亳升。
1、什么叫飞机模型
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
2、什么叫模型飞机
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二、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
航空模型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总称。它包括模型飞机和其他模型飞行器。航空模型活动从一开始起就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而且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就
在于它在航空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航空模型是探索飞行奥秘的工具
人类自古以来就幻想着飞行。昆虫、岛禽、风吹起树叶和上升的炊烟,都曾引起过人类飞行的遐想。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载着后羿的妻子嫦娥偷食了长生药而飞上月宫的美妙故事。这反映了古人对飞行的追求和向往。
在载人的航空器出现之前,人类就创造了许多能飞的航空摸型。不断地探索着飞行的奥秘。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制作出能飞的木鸟模型。《韩非子》记载着:“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宋朝李昉等人编的《太平御宽》中也有“张衡尝作木鸟,假以羽翩,腹中施机,能飞数里”的记载。另外,还制作出种类繁多的孔明灯、风筝和竹蜻艇等。唐代以后,我国的风筝传到国外,在世界上流传开来。西方有人用风筝敢飞行试验,探索制造飞机的可能。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作者,他们的飞机在1908年12月17日试飞成功。他们就是先用大风筝进行种种试,然后制造出滑翔机,解决了升降,平衡,转弯等问题,最后才把飞机制造成功的。在飞机发明之前,航空模型具有强烈的探索性质,在飞机发明之后,航空模型仍然是研究航空科学的必要工具。每一种新飞机的试制,都要先在风洞里用模型进行试验,甚至连航天飞机这样先进的航天器,也要经过模型试验阶段,取得必要的数据,才能获得成功。
飞机和模型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是因为机翼的升力克服了重力。机翼的升力是机机翼和水平尾翼除产生升力外也产生阻力,其他部件一般只产生阻力。翼上下空气压力差形成的。当模型在空中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机翼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压强加大(伯努利定律)这是造成机翼上下压力差的原因。机翼上下流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a、不对称的翼型;b、机翼和相对气流有迎角。翼型是机翼剖面的形状。机翼剖面多为不对称形,如下弧平直上弧向上弯曲(平凸型)和上下弧都向上弯曲(凹凸型)。
二、模型飞机的组成
模型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1、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 的方向安定。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4、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前部一个起落架,后面两面三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面三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
5、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模型飞机常用的动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四、航空模型技术常用术语
1、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
2、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3、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4、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5、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6、展弦比––翼展与平均翼弦长度的比值。展弦比大说明机翼狭长。
五、关于航模的一些基本问题
1、升力和阻力
飞机和模型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是因为机翼的升力克服了重力。机翼的升力是机翼上下空气压力差形成的。
当模型在空中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机翼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压强加大(伯努利定律)。这是造成机翼上下压力差的原因。
机翼上下流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 a、不对称的翼型;
b、机翼和相对气流有迎角。翼型是机翼剖面的形状。机翼剖面多为不对称形,如下弧平直上弧向上弯曲(平凸型)和上下弧都向上弯曲(凹凸型)。对称翼型则必须有一定的迎角才产生升力。
升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 a、升力与机翼面积成正比;
b、升力和飞机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同样条件下,飞行速度越快升力越大; c、升力与翼型有关,通常不对称翼型机翼的升力较大;
d、升力与迎角有关,小迎角时升力(系数)随迎角直线增长,到一定界限后迎角增大升力反而急速减小,这个分界叫临界迎角。
机翼和水平尾翼除产生升力外也产生阻力,其他部件一般只产生阻力。
2、平飞
水平匀速直线飞行叫平飞。平飞是最基本的飞行姿态。维持平飞的条件是:升力等于重力,拉力等于阻力。
由于升力、阻力都和飞行速度有关,一架原来平飞中的模型如果增大了马力,拉力就会大于阻力使飞行速度加快。飞行速度加快后,升力随之增大,升力大于重力模型将逐渐爬升。为了使模型在较大马力和飞行速度下仍保持平飞,就必须相应减小
迎角。反之,为了使模型在较小马力和速度条件下维持平飞,就必须相应的加大迎角。所以操纵(调整)模型到平飞状态,实质上是发动机马力和飞行迎角的正确匹配。
3、爬升
前面提到模型平飞时如加大马力就转为爬升的情况。
爬升轨迹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叫爬升角。一定马力在一定爬升角条件下可能达到新的力平衡,模型进入稳定爬升状态(速度和爬角都保持不变)。稳定爬升的具体条件是:拉力等于阻力加重力向后的分力(F=“X十Gsinθ);升力等于重力的另一分力(Y=GCosθ)。爬升时一部分重力由拉力负担,所以需要较大的拉力,升力的负担反而减少了。
和平飞相似,为了保持一定爬升角条件下的稳定爬升,也需要马力和迎角的恰当匹配。打破了这种匹配将不能保持稳定爬升。例如马力增大将引起速度增大,升力增大,使爬升角增大。如马力太大,将使爬升角不断增大,模型沿弧形轨迹爬升,这就是常见的拉翻现象。
4、滑翔
滑翔是没有动力的飞行。滑翔时,模型的阻力由重力的分力平衡,所以滑翔只能沿斜线向下飞行。滑翔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叫滑翔角。
稳定滑翔(滑翔角、滑翔速度均保持不变)的条件是:阻力等于重力的向前分力(X=GSinθ);升力等于重力的另一分力(Y=GCosθ)。
滑翔角是滑翔性能的重要方面。滑翔角越小,在同一高度的滑翔距离越远。滑翔距离(L)与下降高度(h)的比值叫滑翔比(k),滑翔比等于滑翔角的余切滑翔比,等于模型升力与阻力之比(升阻比)。Ctgθ=”1/h=k。
滑翔速度是滑翔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模型升力系数越大,滑翔速度越小;模型翼载荷越大,滑翔速度越大。
调整某一架模型飞机时,主要用升降调整片和重心前后移动来改变机翼迎角以达到改变滑翔状态的目的
课后总结:
第二课 了解一些空气动力知识
教学目标:
让同学了解部分简单的物理知识和航空知识 以及制作简单的飞机模型
教学重点:
动手制作模型(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习)
教学难点:
1. 如何把一个物理知识简单的通俗的讲给同学们
2.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制作过程 3.如何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纸,乳胶
过程: 引入话题:
1、提问题:大家知道有哪些飞机种类?
2、让同学简单的画一下自己认为的任何一种飞机样子
3、让同学们观察飞机的某些特点(同学们自己找,自己说)
为什么飞机会有这些特点呢?(只讲关于机头和机翼的)就此引入一些物理知识:
速度是什么?(一分钟)我们怎样让飞机的速度变大?
借此讲解空气阻力:
问:“同学们,大家觉得空气是什么?
为什么同时把一张平摊着的纸和一张立起来的纸一起从高出扔下(这时可以让两个同学帮忙给大家演示一下)这是因为有空气托着纸平摊的纸会有更多的空气托着(此时边说边做演示)
为什么大雁飞的时候是人字形?与飞机的造型有何联系。简单介绍空气阻力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常的飞机头和一个不是尖头的飞机头问同学哪个会跑得快一些。为什么?(给大家一分钟回答)(此处有个小奖励)
飞机是靠什么在空中运行?飞机那么重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那么既然空气可以阻挡飞机前进,会不会也是空气把飞机托着?为什么不能把我们托着飞呢?
做吹纸实验::
问同学:“如果向 两张平行垂直的纸中间使劲的吹气纸会怎么样!?(让同学们先猜一下然后再让做实验)这个时候每个人都要参与,每个人都做这个实验。
分小组六人一组讨论如何制作自己设计一下。可以先用纸做一个简单的样子。
需要同学把自己设计的东西简单的画一下
大家相互比较:每个组派出一个代表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组的成果大家投票选出最好的一两个
同学提问题时间
第三课 纸模型飞机的制作
【教学目标】
1、学会简单模型飞机的制作。
2、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对航空航天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纸飞机的状态调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阅读与讲解
纸模型飞机是航模飞机里最简单的,它用料少、构造简单,对放飞场地的要求不高,而且容易放飞成功。最简单的纸模型飞机只要一张纸,一把剪刀,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做成,因此,深受大家喜爱。
纸模型飞机选择合适的纸非常重要。纸用得不合适,纸模型飞机就不能飞好。对制作模型飞机的纸一般要求“平”、“挺”、“轻”。“平”是指没有折过的纸,卷过的纸也要压平以后再用,这样制作出来的模型平直,容易调整。“挺”是指纸要有刚性,不能软绵绵的。“轻”是指纸的重量要轻。一般用来制作纸模型飞机的纸有绘图纸、卡片纸、白板纸、书披纸等。不同类型的模型飞机,要用不同的纸制作,较薄的纸多用来制作较小的模型。
2、实践制作
先画出一架三角翼纸模型飞机的图纸,我们就以这架模型为例,介绍纸模型飞机 的制作方法。
制作材料:16开绘图纸一张,纸要平整,不能卷曲或有折痕。制作步骤:
(1)按图纸上的尺寸外形,用剪刀沿外轮廓实线准确地剪下每一个零件。(2)把零件a沿中线对折,再沿两边的虚线向外翻出两个边。(3)把零件b和d沿点划线分别粘在零件a的AB和CD上。
(4)在零件c的虚线下面剪开两个小口,把虚线下面的三个部分沿虚线交错着向左右分开,粘在零件的中部。粘好的模型应该和图纸上立体图所示的样子相同。
(5)在零件b上沿EF剪开两个小口,然后沿虚线把这两部分向下弯一点。(6)在零件d上沿GH剪开两个小口,并沿虚线把这两部分向上弯一点。(7)对照图纸检查各部分安装是否正确。还要检查这架模型飞机的重心位置,应该在O点附近。如果重心靠后,可以在模型机头上夹一个回形针配重。
3、试飞调整:
纸模型飞机的试飞不用很大的场地,在操场上,甚至在教室内都可以。纸模型一般很小(翼展大约在200毫米以下),重量轻,不能在大风中飞行。
试飞的时候,可以先用手投做水平滑翔试飞。手投方法是:用手拿住机翼下面重心附近部位,使机身呈水平状态,机头稍微向下倾斜,轻轻向前水平投出。
如果模型制作准确,它应该平稳地倾斜向下滑去;如果飞机先向上仰,然后向下扎,飞行轨迹呈波浪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头轻”就是重心太靠后了,另一个是机翼的迎角过大。我们应在机头配重或把机翼后缘向下弯一些;如果飞机出手后以很大的角度冲向地面,原因也有两个:一是“头重”,就是重心太靠前了,另一个是机翼的迎角过小,升力不够。我们可以检查重心或把机翼的后缘向上弯一些;如果出手后,飞机向左或向右在空中画出一个弧形轨迹,说明模型飞机左右不平衡,应先调整机翼平衡,然后调整垂直尾翼,直到飞机能正常飞行为止。
4、课外实践
比一比谁的模型做得好、飞得远? 课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