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2:3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案》。

第一篇:七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案

第 一 课 有趣的风俗活动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舞龙、踩高跷、泼水节等民族风俗活动中学习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身体 素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及反应、灵敏、协调能力,启发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协作精神,陶冶良好的思想情操。教学内容:舞龙 踩高跷 泼水节 教学过程:

1、舞龙(配乐)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舞龙吗? 生: “看过”,“电视上看过” 师:舞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在我们自己家乡也有这个项目。人们经常用舞龙来庆 祝节日,增添节日的气氛。那么,作为龙的传人,你们想不想自己玩玩,做个舞龙高手呢? 生: 想!师:太好了。举起你身旁的“威龙”我们一起试试吧。学生自主的以小组形式随教师一起舞龙。你左我也左,你右我也右,你走我也走„„一个个 模仿的还真快。师:刚才同学们舞的还真不错!可是都是跟老师做的。你们能不能自己想出点新花样、新图 形呀?生:能!师:真的吗?好,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一组想出的花样最多而且最有精神。组长马上组织队员讨论跑那些图形,怎么跑。“s”形,“8”形,“N”形,螺旋形,波浪形„„ 真是五花八门,俨然一副龙腾图。我让表现较好的小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风采,并让其他小 组作出评价。嘿,表演的同学个个争先恐后,精神饱满,评价的同学也说的头头是道,掌声 此起彼伏。

2、踩高跷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你们知道这舞龙用的木棒叫什么吗? 生: “不就是木棍嘛”,“长脚”,“高跷” 师:对了,它叫高跷。在我国踩高跷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在许多地方人们都以这种舞蹈形 式庆祝节日。今天,我们也来一起玩玩吧。很快,学生们每人一副高跷在操场上跃跃一试。不会的模仿会的同学。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就 是上不了“架”。师:真棒。很多同学都会走了。谁能告诉我,踩高跷怎样才能走的稳? 生: “两手紧夹高跷”、“两脚紧跟高跷移动”、“身体重心不能太向前或向后” 师:回答的真好。看样子,同学们都积极开动脑筋了。那么我们继续走走看,与你的同伴比 一比,看谁走的快,走的好。全体学生走的更起劲了,正着走、倒着走、侧着走,甚至还可以用单脚跳着走呢。看,他们 走的多欢快、多熟练。男的女的你追我赶,个个不甘落后。有几个学生还向我挑战呢。=

3、泼水节 师:接下来,我们领略一下傣族的节日——泼水节。在傣族的泼水节,人们相互往对方身上 泼水,但对方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十分的开心。因为他们水泼得越多,说明双方越友好,对 对方的祝福也越多。我们今天怎么玩

呢?把你们自己准备的矿泉水,向你的好朋友送上自己 的祝福,好不好? 生:好!师: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冲啊”、“上”、“你别跑”、“啊,老师快帮帮我”、“耶”喊声、笑声回荡在操场上空。瞧,他们玩的多开心,连我也和他们“打”成一片。

4、总结、放松、结束课程

第2课新鲜空气在哪里

学习目标:通过怎样使室内保持新鲜空气的活动,初步了解新鲜空气和我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捏住自己的鼻子,提出: “当你憋不住了,再松手,好吗?”提问: “刚才的游戏,你们有什么感觉?” 此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周围空气与我们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导入本课学习,教师提问:

1、你知道哪些地方的空气特别新鲜?

2、你能说说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吗? 此活动要引导学生说出在新鲜空气的环境中有许多感受,如人会感到舒服、人的心情会 特别好等等。

二、活动指导(播放多媒体)

一、教室里的空气。教室里空气新鲜能使人大脑清醒,心情愉快,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果空气污浊,则容 易使人大脑昏沉,目眩恶心,大大降低教学效率。据调查,每名学生在安静学习时平均呼出 的气体中有 0.4%的二氧化碳,每小时从皮肤和肺部要散出约 40 克的水蒸气和 60 — 100 卡 热量。在平均有几十名学生的教室中,如果没有新鲜空气流入,室内空气就会浑浊不堪,给 师生的身心带来不利影响。

二、呼吸与空气。假如一个正常人几天不喝水,或是十几天不吃饭,虽然他们的健康会受到损害,但生命 依然能够维持。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几分钟不呼吸,他立刻会遭到死亡的威胁。人要生存,就要呼吸。所谓呼吸,就是指人的肌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人 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氧气来自空气中。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 和氮,其中氧占 20%以上,氮占 70%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氖等气体。人类需 要的是洁净的空气,一旦空气受到污染人,人们吸进这种不洁净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 病,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活动一 组织讨论

1、如果整天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人会有什么感觉?

2、如果„„, 人会有什么感觉? 活动要引导学生说在空气不新鲜的环境中,人有哪些直接的感受。初步认识不新鲜的空气 对人体是有害的。活动二 组织交流

1、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地方的空气是不新鲜的?

2、你还看到哪些地方的空气被污染了?

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许多地方确实存在着空气被污染的现象。活动三 分组讨论和交

1、怎样使教室里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2、有什么办法使教室里的空气经常流通?

3、爸爸在房间里吸烟,我该怎么办?

4、家里的炉灶会 产生大量的浓烟,可以想些什么办法?

5、附近工厂冒出大量的浓烟,怎样向有关部门反映?

6、有些汽车会排放出很多很多的废气,你有什么办法? 怎样使我们能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此活动引导学生探讨怎样保护周围有个新鲜空气的环境。要创设一个有新鲜空气的生活 学习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引导学生身边所处的环境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是引导学生去关心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尽管有些建议和 想法可能是幼稚的、或者是脱离实际情况的。但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就是在逐步增强环 保意识的过程。教师要爱护和鼓励孩子们勇于发表自己想法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课 噪声危害大

教学目标: 懂得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 初步了解噪声的主要来源和噪声的主要危害。初步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谈一谈生活上的典型细节、小游戏和小细节或小问题。(关于噪声)

2、组织学生课堂小组活动并讨论 体验说话时适度的声音,懂得在不同的场所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形成一种轻 声说话的良好习惯。

3、组织开展控制物体发声的小实验。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制作“发声罐”并想办法使他的声音变轻,知道我们可以采取一 些办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学生在选择不同材料和方法减轻他的声音的过程中,去思考 声音是怎样被控制的初步积累控制声音的经验,初步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课后反思:通过学习了解一些简单的处置噪声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四课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关爱小动物,热爱自然,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

1、世界动物日。“世界动物日”源自 13 世纪早期意大利修道士圣的倡议。他当年长期生活在阿西西岛上 的森林中,与动物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关系,为人类与动物建立正常文明的关系做出了 光辉的榜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代表和人类深刻认识自然和宇宙的先驱者之一。圣·弗兰 西斯一生的工作被证实由 10 月 4 日开始,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 10 月 4 日定为“世界动物 日”。

2、动物福利法。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动物当作私人财产或商品,可以随意虐待、捕杀,以致很多动物 不断地走向灭绝和天性扭曲。1822 年,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动物的议案——“马丁法令”获 得通过,这是首次以法律条文形式规定动物的利益,保护动物免受虐待,是动物保护史上的 一座里程碑。1911 年,英国颁布了动物保护法,并陆续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园动物 保护法、实验动物保护法等很多专项法律。1980 年以来,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国先后在动物福利方面立法,WTO 规则中也写入了动物福利条款。我国已经出台了《野生动 物保护法》、《动物检疫法》等单行法,现在正在构建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动物保护总括性法 律。

3、制作。引导学生收集自己最喜爱动物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也可以是濒临灭绝的动物或已 经灭绝的动物,给它制作一张“动物身份证”,如: 动物身份证(图片)动物名称 生活环境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保护动物宣传标语

课后反思:通过此课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进一步巩固爱护 动物的情感。

第五课王羲之和王献之

教学目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生平及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激发崇敬之情。

理解勤学苦练是成才必经之路的道理,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王羲之吃墨。传说有一天,王羲之为了写好一个字,从晚上一直练到第二天天明。这时,王夫人走进 来劝他休息,先是大吃一惊,接着“格格”地笑起来。原来,王羲之在练字时,感到肚子饿 了,就抓起馒头伸到了砚池里沾着“豆酱”吃,满嘴都是乌黑的墨汁。

2、一定要争气。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17 岁才进中学。他文 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 45 分。第二个学期,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路灯下读外语;夜里,同学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去学习。经 过半年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数学还考了 100 分。(中外历史上流传着许多令人感动的勤学故事,课前引导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勤学故事和勤 学名言,特别是收集浙江省的勤学故事,课中让学生再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和名言,可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2、搞采访。在学生身边就有许多勤奋好学的人,有朝夕相处的父母,诲人不倦的老师,形影不离的 伙伴„„为此,可以开展一个“寻找身边勤奋学习的人”的活动,让学生去采访身边的榜样,做一个采访记录: 采访时间 采访对象 采访地点 采访内容 采访记录 采访后感想

采访活动后,让学生夸一夸生活中勤奋学习的人和事,使学生从中进一

步认识到才能来自于 勤奋,收获来自于耕耘。由于采访的人都是学生身边的人,学生会感到特别的亲切、感动,也最能够教育自己,从而激励学生像身边的榜样那样,从小热爱学习,勤奋学习。

3、学名言。名人名言对学生成长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勤学的名 人名言,如: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 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 坦);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播放他们的资料

1、“书圣”王羲之。王羲之(321-379,一作 303-361),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居会稽山阴(今 浙江绍兴),东晋杰出的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小时候跟从 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十分刻苦,后来改学张芝、钟繇,博采众长,“兼撮众 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一变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创造 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他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草书浓纤折衷,千变万化,纯出自然。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被后人尊称为 “书圣”。传世书迹有 《兰亭序帖》、《丧乱帖》、《奉橘帖》、《姨母帖》、《初月帖》、《行穰帖》等。

2、“小圣”王献之。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官至尚书令,人称“王 大令”。王献之幼年跟从父亲学习书法,非常用功,后向张芝学习书法,不断拓展书路。他在 继承父亲王羲之和张芝书艺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成法,大胆扭转当时古拙的书风,另创新法,书风流美,世有“破体”之称。其书虽出自王羲之,但更觉俊逸丰腴,飘然若仙,有“青出 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世有“小圣”之称,又与其父并称为“二王”。传世书迹有《中秋帖》、《鸭头丸帖》、《洛神赋十三行》、《廿九日帖》、《十二月帖》等。课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感受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勤奋刻苦的精神。增强自己勤奋学习的精神。

第 六 课 多才多艺的徐文长

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徐渭的聪颖和好学。

2、了解徐渭的生平,尤其是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并对他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

教学过程:

一、简介徐渭:

1、了解徐渭生平: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朝晚 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先驱,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

2、徐渭创作情况: 徐渭的画擅长山水、人物,尤其是长于水默写意花鸟。

二、交流: 你佩服徐文长的对句本领吗?念一念他对出的对子,再想想它们好在哪里?

三、阅读: 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少年徐文长的故事,是为了使他们更能贴近徐渭,能更全面地了解 他的多才多艺,尤其要了解他独树一帜的艺术和文学成就。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徐渭的书法、绘画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后说说感受,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 论和教师的进一步介绍,充分了解徐渭书画气势奔放、个性不羁的特点,以及对后人创作的 深远影响。

第 七课 我爱人民解放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历程和丰功伟绩,2、知道解放军由哪几部分组成。

3、热爱人民解放军。

教学过程:

1、学生有关人民解放军的知识主要是通过电影、电视、书籍等途径获得,因此教学过程 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解放军的故事,初步感知解放军的丰功伟绩。

2、由于有关解放军的知识较多,有关解放军的成长过程、丰功伟绩、各个兵种等,可制 作成录像并作相应的说明,教学效果较好。

3、建议学生先查阅资料,把了解到的有关解放军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4、背景知识多媒体播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统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它的任务是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 世界和平。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创始人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在他 们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每年的八 月一日为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每个军种又包括若干兵种。陆军是担负 陆地作战任务的军种,主要有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防化兵等。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在海洋上作战的军种,海军通常由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组成,具有水面、水中、空中作战的能力。空军是担负国土 防空、支援陆、海军作战的军种,空军包括航空兵、高射火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通 信兵等兵种,具有空中突击能力,远程作战能力和高速作战能力。武装警察担负着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

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武装警察部队由内卫武警、边防武警、特种武警、消防武警组成,武 装警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和宗旨进行建设,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命令条例。

第 八 课窗户和阳台

教学目标 知道家中存在着窗户、阳台等安全隐患的处所,增强家庭安全意识。懂得在窗户、阳台等地方活动的基本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收集资料。教学前,让学生通过看报纸、看电视、问家人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的事故材料,使学生 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教学中,结合教材“窗户和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享 受,同时也带来了危险”这一内容,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丰富课 程的资源,还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充分认识到在窗户边和阳台上活动的危险性。

2、反思行为,拓展延伸。古人修身养性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如果把这种反思精神用到安全教育中,鼓励学 生自查纠偏,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将大有益处。在教学“在窗户边、阳台上,我有没有做 过下面这些危险事”时,除了让学生对照教材中所例举的四种常见的危险行为进行自我检查 外,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窗户边和阳台上还有哪些危险的事”这一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 在窗户边、阳台上有没有做过其它的危险事。而且,还可以结合家居安全预防坠落这一主题 作进一步拓展探究,如在家登高取物时的安全,走家庭楼梯时的安全等,从而更好地加强防 摔、防坠的意识。

3、联系生活,安全检查。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安全教育应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可以开展一次窗 户和阳台安全大检查的实践活动,查一查窗台和阳台上的玻璃是否稳固、花盆有没有防坠落 的措施、阳台上的栏杆高度是否达到有关规定(按照《住宅设计规范》,多层栏杆净高不应低 于 1.05 米,高层不应低于 1.10 米)等,并可以填写检查表: 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检查地方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检查后建议 也可以针对不少家庭安装防盗窗的情况,开展一次大讨论,围绕装防盗窗的利弊、怎样 安装才是真正的安全等话题,让学生展开辩论。第2课

第九课小心无形的杀手

教学目标 知道煤气泄露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了解导致煤气泄漏的几种原因,初步掌握发现煤气泄 漏后的简单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1、老师介绍一个由于煤气中毒引起重大伤亡事故的案例(也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起学生的重视。

2、出示灯片,提出问题: 咦,妈妈突然闻到了很浓的煤气味,这煤气味是从哪儿来的呢? 煤气又怎么会泄漏出来呢? 先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总结。

3、创设情境,展开讨论:今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你得自己做饭。去厨房的时候发现煤 气泄漏了,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意见,教师以“煤气公司的叔叔教我们两招”来介绍方法。用 VCD 播放:(让学生谈谈观后感)案例:2003 年 10 月 2 日,位于湘粤边界的韶关乐昌市坪石镇的一家名为“稻花香大饭 店”的出租房内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六名来自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的民工中毒身亡。当天上午九时许,该饭店的服务员到前一晚住着六名湖南人的房间打扫时,看见一人躺在卫 生间的门口,其余五人躺在床上,误以为这六人是喝醉了酒,便没有留意,又将房门关上。一小时后,当服务员返回房中,发现这六人已经死亡。据韶关、乐山警方分析,这六名民工是在当晚洗澡后未将煤气罐关上而造成煤气中毒死 亡的。背景知识 煤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猛烈燃烧。用煤气做燃料,温度高,火力猛,污染少。煤气 还是多种化工原料,用于合成橡胶、化肥等工业品。所以目前煤气在家庭和工厂都得到广泛 应用。但是如果使用不慎,导致煤气中毒,其后果不堪设想。

1、导致煤气泄漏的几种情况(1)、在煲汤、烧水的时候,因为水过满而溢出器具,把火浇灭,从而导致煤气直接从煤 气灶的孔洞里泄漏;(2)、煤气桶的总阀门没有关好;(3)、煤气桶与煤气灶之间连接的皮管老化,破裂了,煤气从皮管破裂处冒出来;(4)、皮管与煤气桶没有连接好,煤气直接从煤气桶里冒出来。

2、发现煤气泄漏后的紧急处理方法:(1)、首先应绝对禁止一切能引起火花的行为,比如打开或关闭电灯、抽油烟机、电话等 家用电器!因为火花会引起煤气的燃烧。(2)、立刻关闭煤气的总阀门,停止煤气的继续泄漏。(3)、迅速打开门窗,让新鲜的空气进来,这样可以大大

降低室内煤气的浓度。(4)、赶快远离现场,到外面打电话给煤气公司或者通知爸爸妈妈。

第十课“电老虎”摸不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与欢乐。但是电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危害。教育学生平时 用电时应注意正确用电。

教学过程:

1、播放电视片:触电事故

2、谈一谈: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怎么办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看见过小朋友玩哪些和电有关的活动?你会怎样劝他们不玩电?

3、分小组讨论。让小组长做笔记。

4、分小组汇报。

5、表演“触电了”的小品。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

第 十一课 小物品大麻烦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诸如剪刀、榔头、玻璃杯等一些小物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使用不 慎的话也会有危险。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要正确使用小物品,初步掌握发生意外后的简单 处理方法。背景知识 孩子总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父母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也会有强烈的欲望要试 一试,所以他们总去尝试一些自己还不能胜任的工作,比如用榔头修凳子,提热水瓶等,甚 至有时还会因为好奇而用尖锐的铁制品去捅插座,模仿父亲刮胡子等,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 极其危险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这些小物品而引起人身伤害事故也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说说作用。出示剪刀、热水瓶、榔头、筷子、玻璃杯等,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作用。

2、出示投影,直观感受。如果使用不当,这些小物品也会给我们带来大麻烦。那么,会有哪些麻烦呢? 事例 1:用钢笔捅插座是很危险的,会触电。事例 2:热水瓶打翻了,把孩子烫伤了。事例 3:一个男孩子模仿爸爸刮胡子,把脸割破了。事例 4:一个孩子端着饭,嘴里咬着一双筷子在奔跑,如果跌倒或撞到别的地方,筷子会插 入喉咙。事例 5:一个孩子踩到了一块有钉子的木板,钉子扎进了脚里。事例 6:一个孩子用榔头敲打凳子,结果打在了手上,手被打出了於血。(本活动通过一个个事例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懂得有些物品不能随便碰,有些在使 用时要小心谨慎)

3、展开讨论,学习方法: 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我们又该怎样处理呢? 方法(1):如果烫伤了,可以用大量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然后每天冲洗一次,并保持干燥; 如果伤势较重,应该躺下或坐下,不要让烫伤的部位活动,防止皮肤撕脱,还要及时送医院 急救。

方法(2):如果钉子扎脚了,不要把刺物自行拔出,因为医生可依此判断伤口的深度及方向,刺物也可堵住伤口,减少失血;送伤者到医院后,应注射破伤风疫苗。

方法(3:如果是擦伤,可以先用干净的手帕轻轻拂拭掉伤口上的泥土,然后在伤口处涂抹红 药水来消毒,再找到消毒纱布包扎受伤部位。方法(4):如果受伤非常严重,就要及时拨打 120 电话,送医院急救。除了这些,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别的方法。(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伤口处 理方法)4.播放 VCD 一火锅店发生惨剧,三岁女童被烫伤 2004 年3月8日,关先生一家人在一家火锅店吃饭,一场惨剧突然发生,关先生3岁多 的小女儿小雨在跑动中与端着火锅汤料的服务员撞在一起,顷刻间汤料从小雨头上泼下。3月10日上午,记者在省人民医院烧伤科看到小雨正在接受治疗,其头面部及双上肢 15%面积二度烫伤。据其母亲讲,3月8日晚他们一家人来到位于五泉什字附近的一家 “小 肥羊火锅店”吃饭,晚上8时许,他们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小雨的惨叫声,看到孩子被烫 伤,他们急忙与火锅店的有关人员将小雨送到医院救治。该火锅店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事 发后火锅店已派专人陪护,全力配合小雨的治疗。

第 十二 课 吃的安全

教学目标

1、懂得日常生活中有关饮食方面要注意的问题,培养饮食安全意识。

2、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

教学过程

1、提供部分实物,如合格与不合格的牛奶、饮料、糕点等,指导学生分辨哪些是安全食 品,哪些不是?

2、观察书中情景图,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吃要注意的问题,如吃烫的、有刺的事物要小 心;不喝生水;饮料不能多喝;即使好吃也不能吃得过饱;药片不能当糖吃等。

3、根据书中提供的反面事例,拓展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分辨对错,并掌 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如立即告诉父母、找医生等。

4、活动指导 活动一 情境模拟“逛商场”,通过学生的自由选购,了解学生原有的安全饮食 认知结构,引出吃东西要注意安全,并引导学生学会分辨过期的、不合格的食品。活动二 观察和讨论可以在四人小组进行,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让学生全面认识饮食 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让学生生成新层次的安全饮食认知结构 活动三 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主要是进一步巩固饮食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

5、观看 VCD 谈感受。

1、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饮食安全 典型的由食物和饮水引起并传播的疾病有甲肝、伤寒热和霍乱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 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应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性。(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 留农药、杀虫剂等,如果食用前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 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味道会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细菌 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 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2、怎样预防异物进入气管? 气管是人呼吸的通道,如果误将异物吸入气管,就有可能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怎样预防异物进人气管呢?(1)气管异物一般是从口腔误食进入的,所以不要将钮扣、玻璃珠、图钉等物含在嘴里。这样既不卫生,又容易发生危险。(2)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以免将口中的食物误吸入气 管内。(3)一旦有异物进人气管,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第 十三课 野外安全知多少

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去野外郊游也要注意安全,了解山林、江河、草地都存在安全隐患,让学生 懂得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

教学过程

1、谈话导课。小朋友们,你喜欢郊游吗?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说理由。

2、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在郊游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哪些行为会引起不好的结果呢? 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3、师生总结。

4、播放 VCD、谈一谈观后感。案例:5 月 21 日,我省两名少年在泾惠渠游泳时,不慎被湍急的渠水冲走。就在村里组织人进行搜救时,两村民又不幸被水冲走,4 人全部遇难。5 月 21 日傍晚 7 时 30 分左右,杜家村两名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周某和王某结伴到村北的泾 惠渠玩耍,刚下到渠里,就被湍急的水流冲走。附近村民立即沿渠岸追赶,但因水流太快,一会儿就不见了两名孩子的踪影。5 月 22 日下午村民和失踪孩子的亲戚们沿着泾河寻找,有两位村民救人心切,下到河中搜寻,不幸又被河水吞没。事发后,县、镇两级政府主要领导迅速赶到现场,组织民警、消防、武 警官兵 60 多人展开营救工作。昨日上午,搜救人员将周姓学生的尸体打捞

上岸,此地距他落 水处已有 8 千米。紧接着,在距此 1 千米外又发现了王某的尸体。到下午 3 点半,两名救人 村民的尸体也被打捞上岸。第十四课擦伤、割破后怎么办

教学目标尝试学习一些简单的外伤急救处理,获得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卫生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1、擦伤、割破事件在我们身上时有发生,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当时的心情与处理办 法。

2、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了这一知识以后,为了避免这些伤害,我们平时在学校、家庭或 野外活动时,应注意些什么,如果碰到这些事情又如何处置。

3、擦伤、割破的处理办法要通过现场演示,在学生逐一模仿的基础上,使每一个学生都 能获得相应的急救处理技能。

4、多媒体播放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每个人的皮肤质量约是体重的 16%。皮肤对人体有保护功能,犹如一道墙壁,使外面的东西不容易进入体内。因此,皮肤像一件衣服,能够将人体从头到 脚遮蔽起来,防止病菌和灰尘的侵入。但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擦伤、割破等伤害皮肤的事,处理不当,会使病菌和灰尘侵 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对擦伤、割破的部位要先消毒,待洗干净后再放上药粉进行包 扎。如果擦伤、割破口不大、又没有消毒水和卫生的包扎沙布,请不要用水冲洗或用没有消 毒过的布包扎。血液中有血小板会帮助我们止住血液外流。血小板对皮肤伤口的抢救工作很 有效,它一从血管理流出,立即“粉身碎骨”,破裂后,放出的血小板因子和血浆凝血、致活 酶原,在钙离子的帮助下,相互作用形成凝血致活酶;血液里的凝血酶原在钙离子以及凝血 致活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少量凝血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质在凝血酶和血小板因子的作用下,变成网状固体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是人体内的“水泥”,会很快地凝固。凝成一根根又细又 长的纤维,这些纤维交错、重叠,堵住伤口,使血液不再外流。

第十五课游泳安全常识

教学目标

1、知道游泳的安全隐患,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2、懂得在游泳时的基本安全常识,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过程

1、收集游泳的安全事故资料。事实胜于雄辩。公共场所有时由于管理上的松懈、设备的落后,和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很容 易发生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财产上的巨大损失,还会给人们的生命安 全带来很大的危害。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课堂中让学生 进行交流,能加深学生对游泳时注意事项的认识,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2、模拟溺水自救演习。演习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使学生

在演讲中掌握最基本的逃生自救常识,提 高自我保护能力。

3、分组讨论。如果发现有人溺水,我们应该怎么办?

4、教师总结。

第二篇:2016上学期地方教案

《预防狂犬病》教案

授课时间:2016年3月16日 授课地点:五年级教室 授课班级:五年级 教学过程

一、狂犬病是怎样传染的?

狂犬病又名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该病主要流行于狗、狼、猫等动物之间。人被这些戴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其带毒的唾液通过伤口进入人体,使人发病。

二、怎样预防狂犬病?

目前,狂犬病尚无法治疗,要积极预防,主要措施是:

1、不得将野外的狗、猫带入家中饲养,家养的小动物要注射兽用的狂犬疫苗。现在很多城市已禁止养狗,但养猫多了,同样具有危险。

2、不要玩弄狗、猫等动物,以免被咬伤、抓伤。一旦被狗、猫咬伤,应立即将伤口部位血液挤出,用清水或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伤口不要包扎,并及时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疫苗蝇在被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切不可延误时机。

三、思考练习:

1、填空:狂犬病又名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_________及___________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狂犬疫苗应在被咬伤后_______小时内注射。

2、说一说:

①狂犬病是怎样传染的?

②怎样预防狂犬病?

③狂犬病有哪些症状?

《预防艾滋病》教案

授课时间:2016年3月30日 授课地点:五年级教室 授课班级:五年级 教学目的

1、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2、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2、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可重点介绍两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3、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5、艾滋病的症状

下列概念和临床表现十分重要:(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

6、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这段时间称“窗口期”。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7、预防措施

包括:(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8、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4)不对他们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和行为,包括破坏其财产和生活用具,强迫他们搬迁,无理限制行动自由等。

《手足口病防治》教案

授课时间:2016年4月6日 授课地点:五年级教室 授课班级:五年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传染病的特点,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对所收集或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传染病的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 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2)懂得热爱生命,预防疾病和关心他人是积极的生命观和健康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传染病的传染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难点:传染源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疾病概述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病后数周,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2、预防措施

(一)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

1、根据病例临床特征,结合流行病学史,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临床诊断。

临床特征: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

手掌或脚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弊、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了解流行病学接触史有助于病例诊断,包括:当地幼托机构构或学校有类似疫情,或病例与类似患者有接触史等。发病对象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2、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或心血管症状等)应收住院,重点救治。

3、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感染。医院要落实预诊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麻风病防治知识》教案

授课时间:2016年4月20日 授课地点:五年级教室 授课班级:五年级

教学目的:认识麻风病的传染源症状及表现,掌握麻风病的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麻风病的症状、表现及防护知识。教学难点:掌握麻风病的防病知识。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学生识记

(一)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为便于基层防治专干和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和报告麻风病,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

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

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

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

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

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

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

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四)麻风病能治好吗?

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联合化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我国麻风病患者人数已由解放初期的五十万,下降到目前的十万。我省已由解放初期的14895人,下降到目前的一千多人。

(五)怎样预防麻风病?

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各级领导应关心与重视,切实支持各县市医院,普遍开展皮肤科门诊,实行对现症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开展宣传,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普及麻防知识,争取早防、早治。

3、搞好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减少发病。

二、学生交流讨论

三、课后思考

1、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2、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3、怎样预防麻风病?

《爱护我们的眼睛》教案

时间:2016年5月11日 地点:五年级教室 主持人:荀琪 班会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爱眼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眼保健操。

3、培养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良好的读写习惯。课前准备:班内学生做眼保健操的小录像

班会过程:

一、游戏导课:

1、小游戏:“蒙眼走直线”

游戏玩法:(1)请几位同学来教室前面来,比赛走直线,看谁走的最直最快。(2)再把几位同学的眼睛蒙起来,再比一次看谁还能走的最直最快。

2、采访体验者。请说说自己两次比赛的不同感受。

(引导学生们了解眼睛对我们的重要性,并引出班会主题。)

导语:同学们,眼睛对我们这么重要,我们是不是应该爱护呢?

(出示班会主题:明亮的眼睛我保护!)

二、讨论交流:

1、说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那些对眼睛不利的习惯。

(1)学生们讨论自己的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2)教师总结:(看书写作业的姿势不对、长时间看电视打游戏、用脏手揉眼睛)

2、怎样保护我们的视力呢?

(1)小组讨论,选代表汇报。

(2)交流并总结:

(学生可能列举到的内容:做眼操、不长时间看电视、注意休息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报等。)

三、活动结束语: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又学到了很多爱眼常识,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保护好自己心灵的窗户。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

时间:2016年5月11日 地点:五年级教室 主持人:荀琪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2、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教学重点: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记得有个伟人说过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属于我们,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珍爱它,才能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

师:看完以上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指名让个别学生回答。

小结:由此看来,掌握食物中毒方面的知识,学会预防食物中毒,这是非常重要的!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是食物中毒吗?食物中毒有哪些特征吗?怎样分类?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呢?请你联系生活和你收集的案例资料,选择一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

二、先让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边讲解边补充。

1、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人吃了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

2、食物中毒的分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于温度较高的夏秋季,因为这个时期的气温适合病原菌增殖和产毒,致使病原菌污染食品而发生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食用方法不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包括:①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鱼、贝类、动物甲状腺及肝脏等;②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覃、木薯、四季豆、发芽马铃薯、山大茴及鲜黄花菜等。

举例:豆角中毒。一般豆角不中毒,但食用没熟透的豆角能引起中毒,原因可能与豆角中含有红细胞凝集素没被加热破坏有关。豆角中毒潜伏期短,最快食后10分钟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有的出现胸闷,出冷汗,四肢麻木等。

预防措施:菜豆宜炖食,加工时间要长,可使毒破坏,切不能急炒,更不宜凉拌。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经口摄入了正常数量,在感官上无异常,但确含有某种或几种“化学性毒物”的食物,随食物进入体内的“化学性毒物”对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异常作用破坏了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的急性中毒,称为化学性食物中毒。

1、蔬菜不新鲜,腐烂变质时可能产生亚硝酸盐中毒。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也能产生亚硝酸盐。制作熟食加过量的发色剂,亚硝酸盐过量引起中毒。

2、有机磷农药中毒。

(四)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2、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3、不吃变质剩饭菜。

4、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5、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6、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7、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8、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9、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10、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

总结: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同学们的身体健康。

《春季传染病防控专题教育》教案

时间:2016年5月25日 地点:五年级教室 主持人:荀琪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春季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次班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症状及传播途径。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

四、预防传染病,我们该这样做。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六、总结: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第三篇:七年级下学期的地方课教案

第一课

远离毒品

教学内容: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毒品的害处。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二、学习毒品知识,知道毒品是人类的大敌、世界的公害。

1、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国际禁毒公约规定的受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了解毒品的种类。

常见的毒品种类有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类、苯丙胺类等。鸦片类毒品主要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等;大麻类毒品主要包括大麻烟、大麻脂、大麻油等;可卡因类毒品主要包括古可碱、盐酸可卡因等;苯丙胺类毒品主要是指苯丙胺类的兴奋剂。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毒品。

2、知道毒品的害处。可以概括为

④告诉提供者吸毒 是违法行为,并有刑事责任。⑤建议做点别的事情。⑥借故离开现场。

三、远离毒品。

毒品是人类的大敌、世界的公害,全世界目前至少有5000万人注射毒品,而以吞、吸、饮、嚼方式吸毒的人则更多。

我们中学生一定要防微杜渐,从小远离毒品。

第二课自己快乐,使别人也快乐

教学内容:让自己更快乐

教学目标: 使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 教学重点:怎样使自己快乐,使别人也快乐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讲解什么叫快乐。

快乐是人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开心。它是抽象的,亦是具象的;它是无形的,亦是具有形的。快乐我们触摸不到,但它却能够表现在我们的脸上。那就是我们的笑脸,有淡淡的,有羞涩的,有灿烂的......那些都诠释了那时我们是快乐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只需我们时刻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每天都笑笑,每时都快乐,那么快乐就在我们身边„„有歌曲快乐。

三、讲述几个小故事。

四、学生谈感想 怎样才能使自己快乐?

五、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帮助爸爸妈妈或别人做一件好事。感受一下在做事后的快乐。

六、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快乐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第三课

远离校园暴力

教学内容:远离校园暴力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自卫,不在暴力面前屈服。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团结起来齐心协力谴责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讲解什么是校园暴力。

2、正确看待校园暴力。

3、不让校园小霸王得逞。

4、受到欺负时应积极应对。

5、勇敢面对校园暴力。

二、讨论:

1、如果有高年级的同学抢了你的零用钱,你该怎么办?

2、如果班上有人欺负你,你该怎么办?

三、教师小结。

教学内容:日常饮食安全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教学重点: 知道日常要注意哪些饮食安全。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第四课饮食安全

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

1、怎样注意饮食安全 ①饭前要洗手;②生吃瓜果要洗干净; ③不喝生水及质量低劣的冷饮。

2、预防食物中毒。

3、运动后为什么要切忌过量饮水。

人们在激烈运动的时候,由于出汗比较多,身体里失去一些水分和盐分,因此使人感到口渴。如果只顾大量地喝水而不补充盐分,水经胃肠吸收之后,随着出汗和排尿又带走一些盐分。

由于血液中的盐分减少,水分就会很快的被组织细胞吸收,造成细胞水肿,使人产生头晕眼花、口渴,这种现象叫做脱水低钠症。此外,运运后大量饮水,会使胃膨胀难受,消化能力降低,更容易使心脏加重负担,对身体不利。所以,运动以后,应该先用水漱漱口,然后少喝,慢喝。如能喝些盐汽水则更好。

4、预防饮食意外事故。

三、学生讨论

四、教师小结

第五课

家务安全

教学内容:家务劳动安全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知道在做家务劳动时要注意哪些安全。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习家务劳动的安全

1、预防烫伤。①、烫伤的预防措施 ②、烫伤的处理办法。

2、预防划伤、扎伤 划伤、扎伤的预防措施。划伤、扎伤的处理办法

3、预防磕碰、摔伤或滑倒致伤

三、教师小结。

第六课关爱青春健康

教学目标:学习了解青春期的健康 教学重点:了解青春期卫生。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对同学们的心理行为和情绪等均起着重要影响。有些同学往往会因这种特有的身体变化而产生不适,平衡失调,有的甚至惊恐而无所适从。那么我们应如何自觉地做好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工作,以保证身心正常发育呢?

二.了解青春期的概念

三.了解青春期生理发育的特点及男女差异 四.了解男女少年生殖系统的发育特点

五、讲一讲,青春期应注意什么?

三、老师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真正懂得关爱青春健康。

第七课安全使用电器

教学目标:用电安全。教学重点:懂得日常用电安全。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习日常用电安全知识。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三种:电击、电伤和电磁场伤害。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体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用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指电弧烧伤、熔化金属溅出烫伤等。

电磁场生理伤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2、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绝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 绝缘

它是防止人体触及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瓷、玻璃、云母、橡胶、木材、胶木、塑料、布、纸和矿物油等都是常用的绝缘材料。

应当注意:很多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或在强电场作用下会遭到破坏,丧失绝缘性能。

三、讨论用电时应注意哪些。

四、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电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但也是一位无情的杀手,懂得日常知识。

第八课: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如果发生触电事故,我们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教学重点:了解触电后的急救措施。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习触电后的急救措施。①关掉电源插头; ②人工急救。

三、说一说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①正确安装和放置家用电器; ②使用家用电器要预防触电。

四、教师小结。

第九课 自然美景看不够

教学目标:

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当地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教学过程:

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

(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 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

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

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

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

三、说说家乡新变化

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第十课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愿意合作交流,乐于与他人分享。

2、知道家乡的著名景点,并能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家乡美;会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几位同学的家乡去参观。

二、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1、展示风光。

教师以多媒体课件呈现教科书第42页中的草原、高原、广场、乡村风光的图片,还可以增加一些表现不同自然环境特点的风光照片或者录像片。

(1)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2)教师引导,设问:这些同学的家乡各不相同,有的是粗犷的草原,有的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有的是热闹繁华的大城市,有的是宁静美丽的乡村。请大家描绘一下自己的家乡。

2.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学生联系家乡实际,想想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的特点。

3.教师小结: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山上的泥土散发着清香,小溪的流水清澈甘甜,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家乡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十一课 小草的微笑

教学目标:

1、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2、知道小草有净化空气、防止沙尘暴、防止水土流失的等方面的作用.3、会使用吹风机、温度计、温度计等工具探究草坪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朗诵导入

师:老师课前安排大家寻找身边小草的身影,你们完成任务了么? 生:完成了。

师:谁来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展示:

二、探究小草的作用。1.交流小草作用

师:图片看完了,小草遍布我们祖国的各个角落,为我们默默做着贡献。谁查到了小草有那些作用?

2.探究实验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娇弱的小草会有这么多作用么?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课件展示《实验提示》。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后学生汇报。)师:同学门汇报的真不错!我们学校的环保小组上周也做了几个实验,他们也想来汇报一下实验成果,你们想听么?

(播放视频录音,录像包括两个实验,分别是:验证草坪可以调节气温验证草坪可以降低噪音。)

师:课前调查了居住小区草坪情况,下面交流调查结果。(小组交流)师小结: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小区住宅环境保护的很好,绿地非常多,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很强,草坪受到了很好的保护。可是有些地方,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强,还存在破坏草坪的现象。爱护草坪,保护环境,同学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1:不践踏小草。

生2:看到破坏的行为要制止。

师:我们小同学要量力而行,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大人。生3:写宣传标语。„„.4.设计宣传卡片

师:让我们来写一条保护小草的宣传口号吧!第十二课 帮蚯蚓回家

教学目标:

1.树立起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具有尊重其他生物生存权利的意识,初步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伦理观。

2.知道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3.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师:同学们,又一群蚯蚓找不到家了,你们想帮助他们回家吗? 生(齐):想。

师:你们都是富有爱心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想办法帮蚯蚓回家。(板书课题)

师:蚯蚓怎么会找不到家了呢?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一探究吧!(课件出示千条蚯蚓挡道图)

二、追根求源 1.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 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蚯蚓?这说明蚯蚓可能喜欢什么样环境? 生: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生: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

师:关于蚯蚓,大家还知道那些知识?(生分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师小结:其实,任何生物都有适合于自身生存的特定的环境条件。如果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这种条件,这种生物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严重的甚至会死忙活灭绝。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里保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意识,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尊重其他生物,也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三、环保在行动 1.帮蚯蚓回到他的家

师:下面,就然我们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如何帮迷路的蚯蚓回到它的家?(小组讨论,师参与其中)各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展示。

2.成立小动物保护协会

师:由于人类的破坏和虐杀,有的动物已经灭绝,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只能通过图片来欣赏它们可爱的影像;而有的动物数量极微,也应经到了灭绝的边缘。大家说,为了保护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制止那些捕杀动物的人。生:用法律惩罚他们。······

四、绿色延长线

师 :每个协会举行一次小动物保护法制宣传,会长把你们活动的日期、范围、方式(这写内容每个协会自己讨论决定)上报给我,到时老师也会参加。然后,每个协会写一份活动感想,尽心反思和总结。另外,你们可以根据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动手给喜爱的小动物设计一个家。一月后进行评论,看那位同学设计的家既新颖、又舒适。

第十三课 笼中的小鸟

教学目标:

1.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具有尊重其它生物生存权利的意识,初步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伦理论。

2.了解人类捕捉小鸟的原因,知道人类捕捉小鸟对环境的影响。

3.能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人类捕捉小鸟的原因;能够自觉保护鸟类,并能做好宣传,影响其它人自觉保护小鸟。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课件播放动画《笼中小鸟的对话》)

师:听了这两只小鸟的内心独白,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师: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小鸟,也很爱小鸟,也很关爱小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我们都希望鸟儿在蓝天中自由自在的飞翔。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课件出示图片:鸟市买卖小鸟的场景、小鸟被虐待的图片、餐桌上的小鸟„„)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师小结:虽然笼中的小鸟不愁吃喝,但是长时间在笼中,鸟儿们就会失去生存的能力。失去了自由的鸟儿是不会快乐的。就像我们人类,如果天天在家里。虽然不愁吃喝,没有了玩伴,没有了自由,你会快乐吗?鸟儿更适合生活在大自然中,蓝天,白云,还有广阔的森林,大自然的怀抱才是它们最好的生存环境。

二、追根求源

1.研究小鸟被关进笼子里的原因

师:人们为什么不捉小鸟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师:那个小组先来汇报?

师:人们利欲熏心,捕捉鸟类关在笼中观赏或成为盘中美餐,使得大量鸟类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保护鸟类刻不容缓!2.调查小区内笼中的小鸟数量,认识由于捕捉鸟类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师:课前同学们对小区内有多少关在笼中的小鸟进行了调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差的成果。

展示小组调查记录表。

分析数据,认识人类对鸟类的伤害。

三、环保在行动

师:为保护鸟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国规定每年的4月到5月初这段时间,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而我们山东省的爱鸟周是每年的4月23日到29日。

师:现在爱鸟周将至,怎样才能更好的开展“爱鸟周”活动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

2.展示各小组设计的活动方案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具体怎样分工,如何开展活动?小组内可以讨论一下,将你们的实施方案写下来。

四、绿色延长线(出示图片)

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小鸟?

生:放飞小鸟,让他回到大自然中。

师:是啊,应该让我们的好朋友回到属于他们的大自然中。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鸟类、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十四课 小树的“哭”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到肆意砍伐树木对环境危害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2.知道保护树木的方法,认识我们周围常见的树木;知道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居住的空间和资源。

3.积极宣传爱护树木、保护家乡的环保的知识;培养学生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课件出示“惨遭毒手得建柏树”的文图资料)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阅读材料“惨遭毒手得建柏树”)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师:你们调查到了那些破坏树木的现象?

生:我调查到许多人为了自己的方便,在树木上拉绳子,晒衣服、被子,把小树活活压折了。

师:同学调查的很详细。那么破坏树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生:我知道乱砍滥伐不仅破坏森林,还会使水土流失,是沙尘暴越来越严重。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破坏树木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给人们带了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年复一年持续下去,我们美丽的家园将不复存在。

二、追根求源

师:看到一棵棵被破坏的树木,看到一片片正在消逝的森林让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年年植树,为什么年年无树呢?

(组内讨论交流)

师:那个小组先来交流?

师:就是人为破坏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导致我们年年植树又不见树。

三、环保在行动

1.怎样保证树苗成活

师:在惋惜这些树木消逝的同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我们可以在植树节活动中多种树。师:通过阅读资料,你们知道了什么?

2.认养身边的小树。

师:我们认识到了树木的重要,也知道了许多保护树木的方法,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认养一棵身边的小树好不好?

生:好!

师:谁来谈谈认养后要一只照顾它,要坚持不懈。

生:我认为看到有人破坏它,不但要制止,还要跟他讲明道理。

师:有了这些知识,同学们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小树,希望刻下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去认养一棵小树吧!

四:绿色延长线 师:通过这节课,相信同学们一定获得了许多知识。树木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降噪,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老师见一棵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护树小队,开展“我爱家乡”护树行动,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

第十五课 树是谁的家

教学目标:

1.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这乃动物的情感;珍视生物多样性,尊重一切生命及其生存环境。

2. 知道生物之间的食物网,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3. 能开展实地调查、搜查资料的活动;会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师:我出一个谜语,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一个医生嘴巴尖,天天出诊到林间。悄悄听听真仔细,要动手术把头点。

生:(齐)啄木鸟。

师:那你知道啄木鸟的家在那里吗?

生:树上。师:除了啄木鸟,还有谁的家在树上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树是谁的家》。(板书课题——树是谁的家)

师:请一名同学读一下资料,并思考:看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想法?(课件出示“派出所信箱里藏鸟窝”的资料)师小结:对,我们要保护小鸟,更要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树。那么,大树除了是小鸟的家,还是哪些动物的家呢?

二、追根求源

1.研究树上、树下居住的动物

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在树上,哪些动物生活在树下?课前已经布置大家观察树上、树下居住着哪些动物的任务,同时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交流,比一比那个小组介绍的又多又好。

课件展示合作要求:

(小组交流,选取汇报内容。)

三、环保在行动 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周围的动物?(出示图片)

先来看看人们的这些做法,对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师:动物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物?先来看看人们的这些做法,对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出示图片)

(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教学计划:

教学要求:通过本学期地方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新疆特有的民族风情的了解,让学生去感受民族节日的气氛,体会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第一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

第二周: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三周:中华民族共同体;

第四周: 新疆的古代居民;

第五周:新疆主要民族的由来;

第六周: 手足相亲的各民族;

第七周:民族平等辩证看;

第八周: 民族平等得保障;

第九周:正确认识民族问题;

第十周: 民族团结高于天 ;

第十一周: 兄弟姐妹一家亲; 第十二周:民族团结从我做起;

第1课时: 开设地方课的意义和学习要求

新版新疆地方教材以综合本形式出现,涵盖自然环境、历史变革、民族民俗、经济社会,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真实、客观反映新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课程在1至9年级开设,中小学每学年涉及若干教育模块,同一模块在各学年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开设新疆地方课程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新疆的地理、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新疆的情感。如何将身边的人、事、物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加深对新疆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时事政治的了解,进而认识到“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总之,通过地方课的教学和地方课程的开发是要培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1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阅读幅员辽阔,山河壮美的中国。

2、知道班里的同学是哪些民族和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知道新疆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新疆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地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难点:知道新疆的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特点。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3课时完成。

教学安排:

【总体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新疆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因此可以将本节内容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拓展辅助教学设计】 拓展辅助活动部分,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交流会。设计一张民族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范围内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情况。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部分。主要进行理论学习、把握思路、总结提高。以各民族的衣着服饰图片或影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几次大融合?】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四个重要时期及其特点

(一)华夏—汉民族的形成与先秦时期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的孕育时代,也就是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据传说和考古发掘,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地碰撞融合,结成联盟向东推进,战胜了以泰山为中心的太昊、少昊集团,建立起号令黄河流域各部落的大联盟,并击败江汉流域的苗蛮集团,成为可追溯的中国早期民族融合的核心.所以,我们说,黄河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是华夏族肇兴的腹地.华夏族是汉民族的前身.“华夏”一词常被用以区别中原地区的民族与其周边的民族(即蛮夷戎狄),然而,华夏族实际上也并非全为中原之旅.它融夏、商、周三族初具雏形之后,就像滔滔东注的长江,涵化万水,汇合百川,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民族集团.大体在周代,在这个族体中,既有涵盖了共同尊奉黄帝为始祖的夏、商、周三族的“华人”,又有华夏化了的戎人、氏人和夷人.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当时,中原地区“华夷”逐渐走向一体,内迁异族已被华夏吸收、融合.中原四周,齐、鲁吞并诸夷,秦霸西戎,楚征服统一诸蛮,边疆地区民族融合、兼并的速度也在加快.而华夏诸侯经过激烈的兼并、分化、吸收、统一,到战国时期只剩下齐、燕、韩、赵、魏等几个大国和在它们夹缝中的几个小国了.即使是原来被称为“蛮夷”的秦、楚已同被称为“诸夏”或“中国”,与周边各族出现了进一步融合的趋势.地区性的局部统一,为华夏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总之,这一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华夏族自诞生之日起,又以迁徙、聚合、民族战争等诸多方式,频频与周边各民族碰撞、交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融入众多非华夏族的氏族和部落.这样,以华夏族为核心,在中国的腹心地区进行的民族融合,是为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特点.六、课后记:

2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

2、了解各民族在传统节日中的服饰特点和礼节及在节日中要举行哪些传统活动,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促进民族融合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培养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认识我们的兄弟姐妹: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西辽迁入黄河流域,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 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

2、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华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民族名称歌】:

汉满僳僳景颇壮,高山普米锡伯藏,毛南布依维吾尔,仡佬仫佬蒙古羌,乌孜别克俄罗斯,保安独龙京东乡,哈尼彝苗鄂伦春,裕固朝鲜傣阿昌,鄂温克水德昂怒,基诺赫哲土布朗,塔塔尔白回土家,达斡尔畲黎珞巴,拉祜纳西塔吉克,哈萨克佤瑶撒拉,我国民族五十六,柯尔克孜侗门巴。

七、课后记:

3中华民族共同体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什么是国家主权

2、感受爱国的情怀。

3、激发学生热爱新疆的情感,为家乡的经济繁荣而自豪,为新疆和祖国的未来好好学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国家的主权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资料、图片、照片等。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1,在新疆守望南京我们不会忘记 各族学生朋友们: 七十七年前的十二月十三日,南京被日本侵略者攻陷,三十余万中国同胞被惨无人道的杀害。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是中国人民的惨痛经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请你和我们一起,向被杀害的三十余万同胞默哀,献上我们的追思和祭奠。

回想七十七年前,神州大地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国家和民族存于危亡之间。虽然远在几千公里之外,但我们的父辈同样为国土沦丧而捶胸顿足、夜不能寐,为同胞惨死而痛心入骨、感同身受。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的父辈曾为捐助抗战,倾其所有。他们发出的呼喊掷地有声:“新疆虽僻处边陲,抗日救国,尤为吾人之素志,枕戈待旦,誓与国人共同奋斗”,“抗日一日不停,吾人的募捐活动一日不停止”。

你可能不知道,南疆少数民族同胞为了支援前线,把自己节衣缩食所织的和田挂毯甚至耕种所用的牛马、大车送到献金台边。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走上献金台,用满是皱纹的手颤颤巍巍地摘下自己唯一值钱的金耳环放进募捐箱。一位和田维吾尔族贫民艾沙苦于贫困无法捐助,将自己的儿子捐送前防,誓灭日寇。

你可能不知道,仅1938年一年,新疆各族群众就捐助省票近24.1亿两,折合大洋60余万元,并将大批金银首饰、银元、金衣、皮衣、布匹等物资折价变卖,购买了10架战斗机,取名为“新疆号”。这10架“新疆号”战机满载新疆人民的拳拳之心,飞赴抗日前线,保家卫国。

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我们可能不知道的细节,但当我们悉心回首,我们会发现这些真实的细节自有万钧之力,让人无法忘记。

我们不会忘记,抗战期间,为保证国际援华物资能够抵达前线,新疆各族群众自备干粮和工具,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修建了从霍尔果斯到星星峡2000多公里的运输线。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到1940年,新疆人民从苏联向兰州运输的抗战物资有:飞机1235架、大炮4317门、汽车2050辆、机关枪14025挺、枪弹1.64亿发、炮弹190万发。

我们不会忘记,在抗战后期,苏联由于战事吃紧放弃了对华援助,同时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国际运输线,抗日前线物资紧缺。几名青年学子和一百八十位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驮工,硬是带着1000余匹骆驼、牛马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从印度运回了抗战急需的4444套汽车轮胎、782包军用布匹、588件油袋和各种医疗器械。然而,十余位少数民族同胞却因为恶劣气候而永远长眠在青藏高原上。

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同胞悲痛欲绝时,我们感同身受;前线身陷囹圄时,我们全力相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在守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新疆儿女亦是,再遥远的距离,也抵挡不住新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热忱的心。

2,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经济意识

马克思主义通过论证现代民族形成的经济原因,强调了经济因素,尤其是共同的经济联系、经济生活在民族形成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中华民族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共同的经济生活。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体制、文化体制、政治体制等全部体制系统“赖以旋转的轴心”,是中华民族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文化等全部要素系统“赖以旋转的轴心”,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商品交换的等价性、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宏观调控的稳定性原则,通过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调控机制等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面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民族地区更要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培育微观经济主体,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存在决定意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自由平等意识、公平竞争意识、统一开放意识等共同经济意识,形成经济体制与经济意识良性互动格局;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地域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共同地域而有相同族称的人们,不能列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地域是民族共同体经济联系赖以建立的空间领域,“民族区域的联合” 是民族聚合的一个重要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狭义地方性的行政、民族、宗教信仰界限必然会被打破,民族联合的区域和民族聚合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大,尽管这是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筑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地域。从国家形成要素来看,国家首先是是以土地山川海洋为基础的空间实体,是国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爱国不是虚拟口号,爱国首先要爱护祖国每一寸土地、保卫祖国大好河山、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统一。同时,国家是以共同历史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是各民族同甘苦、共患难的命运共同体,爱国就要爱自己的同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是爱国表现。国家还是以文化制度为基础的文化实体,是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爱国就要爱中华文化,遵守各项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就是爱国表现。

因此,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培养国家统一意识、主权神圣意识、领土完整意识等中华民族共同地域意识,牢固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于,将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内化为精神生活、外化为世俗生活领域的实际行为,真正做到思想上共识、情感上共鸣、行为上共识。

鉴于民族地区既是资源富集区,又是生态屏障区的“家底”,国家要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而民族地区的各族群众要把爱国情怀付诸于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的语言对于民族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民族聚合必不可少的条件。经济流通的需要会迫切地推动各民族学习一种最便于他们进行商业往来的语言,同时清除阻碍这种语言发展的一切障碍。

对中华民族而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是共同语言,是中华民族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构成要素。其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规范汉字是指经过国家公布的简化字和没有简化的传承字。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普通话交流交往意识、“学习普通话,走遍全中国”等中华民族共同语言意识,形成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与共同语言意识良性互动格局;有利于消解由民族语言文字差异引发的民族隔阂现象,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地方方言千差万别,很多汉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难度不亚于少数民族。改革开放以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成效显著,目前能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人口比例已经达到70%。同时,任何以传承区域文化名义进行的“保护方言”行动也得到了有效制止。

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深刻阐明了我国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历史趋势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然趋势。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显示,到2013年末,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45亿,相当于每5人中就有1人为流动人口,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规模为两千多万。从跨省流动人口比例来看,东部占比为90.5%,西部为7.1%,中部为2.4%,可见东部依然是人口流入集中区域;从省际流动结构来看,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流动人口集聚明显趋强,广东、江苏趋弱。另外,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和随迁子女比例趋于增加态势,分别增加0.6岁和62.5%。这种现象“从历史上讲,前所未有;从国际上看,举世无双;从发展上看,方兴未艾”。

处在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要采取尊重差异、尤其是语言文字差异,包容多样文化的态度,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纠正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的言行,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更好地融入城市。其次,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力度,有效推进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工作,培养规模宏大的民汉双语兼通人才,支持民族地区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建设,推进广播电影电视民族语译制工程,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率。

二、课后记:

4新疆的古代居民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

2、了解新疆自古属于中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知道了解新疆的发展历史。

3、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对历史文化的正确认识。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1.简介新疆的发展历史

塞人,原游牧于东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锡尔河地区。因被月氏排挤而西迁,一部分退至锡尔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尔,散居各地。月氏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之际最为强盛。公元前176年前后,受匈奴的攻击,被迫向伊犁河流域迁徙,驱走那里的塞人而居其地。乌孙,最初活动于河西走廊。秦末汉初,受月氏人的攻击而依附于匈奴,后在匈奴的支持下,袭击月氏人,并将其逐出伊犁河流域。羌人,最初活动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一部分羌人经河西走廊,沿祁连山、昆仑山向西迁徙,从而在新疆留下了足迹。匈奴人,主要是在公元前176年前后进入新疆的。汉人,是较早进入新疆地区的民族之一。公元前101年,汉朝军队开始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后来扩大到全疆各地,各屯田点成为汉人进入新疆后最初的分布区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或为官、或从军、或经商,进入新疆的汉人连续不断。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又有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如柔然、高车、哒、吐谷(音:玉)浑等。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东胡人(中国古族名)后裔,五世纪初兴起于蒙古草原,公元402年建立了强大政权,同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争夺西域。高车,亦称敕勒、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公元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弟穷奇率所属十余万部落(户)西迁,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国。哒,起于塞北(古指长城以北地区),五世纪末东进塔里木盆地,南攻月氏,建立政权,并越过帕米尔高原,曾一度控制南疆部分地区。吐谷浑源于鲜卑(中国古族名),四世纪初自辽东(泛指辽河以东地区)西迁,逐渐控制了今甘南(甘肃南部地区)、四川和青海地区的氐(中国古族名)、羌等民族,建立政权。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时期,突厥、吐蕃等古代民族对新疆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突厥是公元六世纪到八世纪活跃于中国西北和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打败柔然,以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为中心建立政权,尔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为争夺汗权争斗不休。八世纪中叶,东、西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六世纪末兴起于青藏高原,占领青海后,开始与唐朝争夺西域。公元755年,中原地区爆发“安史之乱”(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大批驻守西域的唐军调往内地,吐蕃乘机占领南疆及北疆部分地区。

公元840年,大批回鹘人进入新疆。回鹘,原称回纥,是铁勒(中国古族名)诸部之一。最初活动于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后迁居土拉河北。公元744年,发展壮大了的回鹘于漠北建立政权,并两次出兵帮助唐朝中央政权平息“安史之乱”。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因自然灾害侵袭、统治集团内讧及黠戛斯(中国古族名)的进攻等原因而崩溃,其部众大部分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迁往今吉木萨尔和吐鲁番地区,后建立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迁往中亚草原,分布在中亚至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受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统治,当地的居民和西迁后的回鹘互相融合,这就为后来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24年,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征服新疆地区,建立西辽政权,一批契丹人(中国古族名)由此进入新疆。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进入新疆后,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给其子孙。回鹘人进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

瓦剌,是明代(1368年—1644年)对漠西蒙古的总称,初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后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伊犁河流域扩展。十七世纪初,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准噶尔占据伊犁河流域,成为四部之主,并统治南疆。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新疆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族官兵驻防新疆,他们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新成员。以后,又有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移居新疆。至十九世纪末,新疆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2,新疆的古代居民迁徙往来的特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

新疆,古称西域,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13个。截至2007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095.1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为60.7%。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其中包括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87个县(市),其中包括32个边境县(市)、6个民族自治县;以及853个乡镇,其中包括43个民族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总人口258万人。

五、课后记:

5新疆主要民族的由来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通过收复新疆的历史这一事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1新疆少数民族问题的历史由来 一 新疆是美丽富饶的地方

新疆有的地方可能贫穷,但是那里的瓜果举世闻名,大片的牧场,大群的牛羊,寺庙,有田园诗意。二 少数民族漂亮?

那边主要是维族,哈萨克,俄罗斯等族,来源于欧洲人种,腿长肤白高鼻深眼,能歌善舞。

其实维族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明确种族,而是俄国近代对新疆当地民族的统称。

王洛宾整理的一些维族或者新疆歌曲,在中国耳熟能详。三

少数民族是原著居民

新疆者,新的疆土也。那是汉族的叫法。对维族人来说,已经在那里生活了千百年,何来新疆?

如果和当地居民一起长期生活过,就知道他们和所有民族一样,感情丰富,爱好和平。

他们感觉家园被侵占,所以连其女性都为独立和自由而战。维族人也难拿到护照。

如果不是绝望,一般人不会自杀式攻击 四 俄罗斯对新疆的影响

历史上,新疆的维族等民族,在宗教,生活习惯,血缘上更接近俄罗斯,而远离汉人。

俄国圈走过大量新疆土地和人口。

60年代初,中国的大跃进导致大饥荒,新疆还有数千少数民族越过边境逃到苏联境内。

俄国宗教文化对当地人的吸引力,内地的汉人是体会不到的。汉人,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只有一个祖国。2,新疆的主要民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13个。现在还有人口流动而来的东乡族、壮族、撒拉族、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等民族。

五、课后记:

6手足相亲的新疆各民族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什么是爱国主义。

2、爱国是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

3、爱国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学生了解什么的爱国主义。

2、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新疆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团结村”的故事

—生产互帮互助,生活不分彼此

67岁的庞永富,是新疆泽普县维吾尔族农民与汉族农民和谐相处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也是一部泽普县近50年变化的活历史。50多年在阿依库勒乡生活的经历,深深地刻在了他脸上和额头的皱纹里。

回想50多年前,穷困也是留给庞永富最初的记忆:“公社离县城5.5公里,那时还是土路,县委大院还是土块围起的房子,农民都穿得破破烂烂,住在土房子里。吃的菜,只有少量的黄萝卜、土豆等几种。”

当时,14岁的庞永富随母亲和一批自流来疆的汉族人来到了叶尔羌河畔的泽普县阿依库勒乡。庞永富所在的汉族农民居住村,就被称为“团结村”。

“团结村”的汉族村民将他们带来的蔬菜种植技术,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居住在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种植蔬菜技术的推广,让这里逐渐变成当地最富庶的地方。

阿依库勒乡乌其吐玛村的亚森江·阿布力孜住在庞永富的对门,两家仅隔一条马路。这个36岁的年轻人7年前开始跟庞永富学种土豆。过去几年里,他承包的17亩地,除了土豆还种皮牙子(洋葱)、核桃、西红柿、红枣等,一年纯收入在6万元左右。

他家曾经一贫如洗,过去的穷困从院里不同年代的房子便能看到:左边是一间墙皮夹杂草梗的黏土房,屋内只有一张土炕,亚森江在这里出生;右边是面积稍大的两间房,刷过水泥、铺过地砖,建于上世纪90年代,亚森江在这里成长。

亚森江即将搬往他的第三处房子—离老房子200米远的一栋乡村别墅。这是一片由83套新房组成的具有维吾尔民族特色的新居。2014年,阿依库勒乡实施富民安居工程,亚森江参加了这项工程,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小二楼,连装修花了22万元。

乌其吐玛村村委会主任努尔买买提·卡德尔江也住在这里。他说,这里部分维吾尔族村民富起来的经验就是:汉族农民种啥我们就学着种啥。现在邻村汉族农民说,维吾尔族农民种的菜比他们种的还好!

在一个以维吾尔族农民为主的居住区,当年像庞永富一样的汉族农民视语言为一道很难跨过的鸿沟。三五年后,庞永富和“团结村”的汉族农民都能用一些简单的维吾尔语和相邻的维吾尔族农民打招呼。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也能够用汉语简单地向汉族农民问好。

“他们特别纯朴,对我们也很好奇,认为汉族人的脑瓜子活,都愿和我们交朋友。”庞永福说。

如今,“团结村”的汉族农民与周边的几个村的维吾尔族农民早已融入在一起。维吾尔族农民家里的菜地里出了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汉族农民,无论那个汉族农民,对维吾尔族农民都能做到有求必应。汉族农民家里的劳动力不够,只要打个电话,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就会不约而同地赶来帮忙。

就这样,从庞永富到他的儿女们,几代人与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之间习惯了串门,遇到正吃饭毫不客气端起碗来就吃;要使用农具,吱一声就拿走了。更有趣的是,很多汉族农民操着甘肃腔说着维吾尔语,邻村的维吾尔族农民听得很亲切。而有很多维吾尔族农民则是说着一口甘肃腔的汉语,如果不见其人,只听其声,真以为是甘肃农民在说话。

五、课后记:

7民族平等辩证看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2,爱国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

3,新疆人民自古认同中国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学生了解什么的爱国主义。

2、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新疆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民族平等 概念

中国共产党在对待民族的问题上,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概括起来主要就是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是一般民主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之间通常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民族关系,一般说来是不平等的。因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剥削制度,是造成一般的社会不平等和民族不平等的根源。

16世纪和17世纪欧洲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如英国的T.莫尔和意大利的T.康帕内拉早就指出私有制是一切社会贫苦的根源,并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J.-J.卢梭又进一步对国家和人权问题作过论述。他们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却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从而为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争取民主自由,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民族平等要求创造了思想前提。

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美国的革命具有浓厚的反对英国民族压迫的性质。1765年“反印花税法”大会的议决案就反映出北美殖民地居民(即美利坚人)要求与英国本土的居民(即英吉利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享有平等权利的斗争。

1776年的《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压迫,争取民族平等的重要文献。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为了战胜封建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巩固,从而标榜民主自由。即使并非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也高唱民族平等。但是由于它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它不实行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便不能生存,因此,当它取得稳固的统治地位之后,就变成新的民族压迫者,对广大不发达的弱小民族实行残酷的奴役和掠夺。到了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平等完全成为资产阶级骗人的口号。因此Β.И.列宁指出:“关于一般平等问题,其中包括民族平等问题的抽象的或形式的提法,是资产阶级民主所特有的。”(《列宁选集》第4卷第271页)。

各民族一律平等是无产阶级坚定不移的主张。无产阶级认为,民族无论大小,都有各自的特点、特长和悠久的历史,都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贡献,因此任何一个民族都应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享有平等的地位。无产阶级既反对人对人的压迫和剥削,也反对民族对民族的压迫和剥削。F.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这就是说,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制度,消灭剥削阶级以及一切阶级的差别,才能彻底实现民族平等。

长期处在封建制度下的旧中国没有什么民族平等可言。辛亥革命以后,在孙中山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一次规定了民族平等。由于辛亥革命(1911)没有改变中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国以来若干民族平等的规定,仍然流于形式,成为地主、资产阶级欺骗国内各被压迫民族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民族平等,把它作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早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就规定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把民族平等载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民族政策部分),1954年又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政策部分),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的条例和法规。由于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得到保障,产生民族压迫和剥削的社会基础已经铲除;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在国家的帮助下迅速发展,国内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五、课后记:

8民族平等得保障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通过收复新疆的历史这一事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1,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新疆农业区的土地改革完成后,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得到培养,维吾尔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已经完成,建立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省级自治区的条件业已成熟。因此,1955年1月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发出《关于成立省级自治区的指示》,要求把建立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省级自治区,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并指出:建立省级自治区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各族人民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和爱国主义觉悟,加强和巩固各民族间的信任和团结,进一步发挥维吾尔族和其他各民族的积极性,促进各族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项事业的发展,逐步共同向社会主义过渡。

党中央就新疆建立省级自治区的原则、方针、步骤作出了明确的指示。中央指出,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极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这在新疆有更为重大的实际意义;必须坚持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原则,要通过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更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1955年4月,中共中央复电新疆分局,同意新疆建立省级民族区域自治的名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时还指示: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过程中,务必深入进行教育工作,除继续防止和克服汉族干部中的大汉族主义思想残余外,亦须注意防止和克服维吾尔族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倾向。中央重申: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的大民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应该更加注意照顾其他少数民族,以利进一步增加新疆各民族的团结,进一步发展新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1955年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议案,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省建制,并以原新疆省的行政区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区域。至此,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准备工作就绪。

1955年9月20日,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乌鲁木齐隆重召开;9月30日,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省建制。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高锦纯、买买提明·伊敏诺夫(维吾尔族)、帕提汗·苏古尔巴也夫(哈萨克族)当选为副主席,委员37人,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构成。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各族各界群众6万多人在人民广场举行盛大集会,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这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胜利。

2,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要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五、课后记:

9正确认识民族问题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什么是国家利益。

2、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增强爱国情怀。

3、激发学生热爱新疆的情感,为家乡的经济繁荣而自豪,为新疆和祖国的未来好好学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国家的利益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资料、图片、照片等。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教学过程】

一,民族问题及产生的基本因素

•一是民族差别的存在。这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因。民族差别通常是指每个民族在四个基本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等。这些差别在民族社会中普遍存在,一旦有条件,它就会在民族之间交往接触过程中,成为产生民族问题最直接、最基本的诱因。

•二是人为因素。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内部存在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扩展、延伸到民族之间,导致民族问的压迫剥削和矛盾斗争,进而形成为民族之间的对抗关系;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执政党和政府由于某些主观认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有关民族政策、措施不当,而出现民族问题。

二,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中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更快地发展经济和文化问题上.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少数民族问题很重要,也很复杂,要经过一个长时间才能解决,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民族问题上强调的最基本的认识、要求和态度.一、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邓小平同志早就强调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他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是很深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是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阂”[1].明确指出:“少数民族要经过一个长时间,通过事实,才能解除历史上大汉族主义造成的他们同汉族的隔阂.我们要做长期的工作,达到消除这种隔阂的目的.”[2]中国共产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制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消除这种隔阂,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3]但需要时间,需要用事实使少数民族相信,“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在经济上,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在文化上,也会得到提高.”[4]历史上饱经苦难、备受欺压的少数民族,只有亲眼看到,只有亲身经历并感受到自己的平等地位和汉族对他们的平等友善的态度,只有实际得到自己的切实利益时,少数民族的不信任心理、隔阂心理逐步减弱,民族间的信任感逐步增强,才会达到消除这种隔阂的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各民族发展和繁荣的阶段,远远不是完成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阶段,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差异长期存在,民族矛盾长期存在,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长期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各民族在政治上实现平等之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落后性和发展不平衡以及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隔阂和不信任心理的残余将长期存在;二是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在某些具体民族权益,主要是经济权益方面,还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三是民族风俗习惯、民族语言文字和宗教问题上,由于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尊重不够等,也容易产生民族间误会、纠纷和摩擦,特别是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或不慎,也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酿成械斗或冲突;四是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领域,有些人做出伤害民族感情,侮辱少数民族,损害民族团结的事,甚至违法犯罪,严重影响民族关系;五是国际敌对势力明目张胆地支持国内的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民族、宗教两个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总之,时代发展的进程和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民族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等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长期性.邓小平民族理论基于对民族问题长期性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战略、策略、原则和政策.五、课后记:

10名族团结高于天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恐怖暴力。

2、通过收复新疆的历史这一事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民族问题关系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2)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简答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我国加强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意义? 简答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加强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坚持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只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才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维护民族团结需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每个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中华民族团结的意义

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稳定是大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这些年来,我国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强化各项治本措施,确保了政治大局持续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五、课后记:

11兄弟姐妹一家亲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恐怖暴力。

2、通过收复新疆的历史这一事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3、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影像、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课时安排】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民族关系,名族政策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各民族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关系。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我国56个民族分布特点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①我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聚居区,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

②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

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这是全国人民的愿望也是我国事业必定要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

2.有利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同心同德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国每个公民责任和一项基本义务。

三,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①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澳门是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北京条约》逐步强占的。

②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分别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4)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①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1993年4月,“汪辜会谈”举行,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②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四点意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五、课后记:

第五篇:六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总结[定稿]

六年级(2)班地方课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加巴小学:马得晶

光阴似箭,一学期已经结束,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开学初时我对教材多次研究,并及时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当地地方课的内容,结合我市的教材特点,以及新课程的标准的教学理论为指示,在教学中结合本校的实际,用教材<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综合教育》、《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先队活动》以及校本课程十项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针对学生的年龄的特点,在每节课学习不同的内容和运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到学习中去,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传播者,养成的教育和热爱和保护环境的知识教育,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通过本学期的地方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回顾过去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不断查找不足,让自己今后的工作有更大进步.

下载七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案(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案(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上学期国画课教案(5篇范例)

    七年级上学期国画课教案 第一课 认识中国画 (2课时)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对国画工具使用方法进行复习。2、复习国画基础的用笔方法和用墨的方法。3、激发学生的国画创作兴趣4......

    地方课教案

    地方课教案 第一课 学会自我管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 2、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挑食,不娇气,做个独立的小学生。 3、明白自我管理的......

    地方课教案

    西固区实验学校 四年级地方课教案 执教人:顾毅忠 1 模块一 纸模型飞机 第一课 航空模型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

    地方课教案汇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 1、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知道日常生活需要空气、水、能源,逐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并实践环保方面的日常行为......

    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民族常识教育教案。 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

    地方课教案

    榆树中心小学 地方课程( )教案 年级: 教师:课题:一、教学目标: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主要过程)四、活动小结:五、纪实图片(见背面) 榆树中心小学 作品展示:贴照片......

    地方课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有学生34人。学生活泼可爱,健康向上。部分学生的安全意识较强,已形成了初步的安全意识,有了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但大部......

    五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2)班地方课 教学工作总结 补郎苗族乡中心学校:徐英 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