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正确提出产品质量异议?
如何正确提出产品质量异议?
《合同法》和《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对质量异议的提出时间规定为“在合理期间内”作出解释,但作为合同订立及履行各方,在“度”上该如何把握?
一、“合理期间”应符合人们的通常理解
“合理期间”是个模糊概念,但只要了解合同标的物的基本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能,以善意第三人的角度,按照通常的理解加以判别,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对“合理期限”的把握。
(一)、“外观”异议的“合理期间”应该在签收时
如到商场专卖店购买一套西服,过了三天后才到店说,衣服有油渍要求更换。对于衣服这种尤其注重外观的商品,其检验应该在购买时现场完成,如有异议均应当即提出。即使有外观瑕疵,也是很容易被发现的。由于顾客衣服穿着上身后,一经离开,就随时都有可能导致沾染油渍甚至更严重的损害。
“外观”还包括合同标的的品种、规格、型号、颜色等容易当场判定的表象内容。
(二)、“数量”异议的“合理期间”一般应该在签收时
如果合同标的是易于辨识的产品(如2瓶酒,5打纯净水,6台电脑等等),数量的检验可在当场完成。但是,对于一些不易当场发现数量差异的商品(如成批的、成套件等的产品),结合当时的情况,如要强求当场验收,事后则不再是“合理期间”,便有违情理。我们建议,在验收此类似产品时,验收方可以在验收单上注明箱数和“标称数”,如买受人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数量存在差异,且保留了所有的包装证据,并及时通知供货商,这仍属“在合理期间内”。
(三)内在质量异议的“合理期间”
这是一个较为复杂且争议最多的问题,《合同法》中对检验期间的规定为,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内及时检验的,如不检验或检验发现问题却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其目的在于促进当事人及时履行完成合同,固定交易成果,形成社会财富。最高法院在判定《合同法》规定的兜底条款为异议期间为两年,超过两年再主张产品质量异议,法院便不支持。
(四)验收方使用产品,并不说明产品检验合格。
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多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所以在合理的异议期内支付价款、确认欠款数额、使用标的物等均不直接构成买受人放弃产品质量异议的依据。甲公司已经生产出产品并进行了销售,一直未向乙公司提出解除合同的主张,且已经支付了90%即324万元的设备款的行为并不单独足以说明甲公司放弃产品质量异议。
二、质量异议期:有约从约,无约从法
为避免因质量异议而引起合同纠纷,在签署合同时,应由当事人约定提出质量异议的期间条款。在《设备供应合同》中一般明确约定“质量检验期为交货或安装后的一周内”,“质量保证期为交货后的一年内”,这样的约定符合法律规定。鉴于产品的差异性,所以不同的产品,应约定不同的质量检验期和质量异议期。这样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均属于合法有效,在纠纷的处理中优于法律规定而作为判定的依据。
三、产品“误验”的法律救济
在产品实际验收过程中,有时还会因验收人匆忙、粗心大意、徇私或技术原因等造成验收结果出现严重偏差,如将低等次产品“误验”为高等次产品,把不合格产品“误验”为合格产品等等。出现这样的情况后,买受人应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并立即通知出卖人,要求对方更换合格产品,同时承担违约责任。如果买受人能证明产品质量确实存在问题,法院仍然会要求出卖人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四、质量异议及时提,错过期间要吃亏
据了解,本裁决可以看出本案争议的生产线应该没有达到约定的生产性能。但是,由于买受人错过了合同约定的质量保证期间,所以,在异议期间问题上只得哑巴吃黄连了,又不能证明生产线存在质量问题。最后才产生了一审、二审和再审的情况,并且案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如果买受人能证明产品质量确实存在问题,法院仍然会要求出卖人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五、以合理方式提出产品质量异议
对于产品质量异议要特别注意方式和策略,因为极有可能导致大纷争,如果不能注意保留证据,在后期处理便会比较被动。在发现产品质量缺陷,需要向出卖人提出质量异议时,可以采用电话、传真、书信、E-mail等多种通知方式,但在考虑到对方不予认真响应甚至不予理睬的情况,笔者建议应通过邮局的EMS(邮政特快专递)方式或律师函的方式通知。如果有E-mail的形式,也应该用163、新浪等公众邮箱,而不要用单位邮箱,因为可能被对方指出涉嫌更改邮件内容的情况。质量异议的提出人应书面告知对方下列内容:
1、合同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时间;
2、合同产品存在的质量缺陷(质量缺陷的具体状况),并且产品是由出卖人提供的;
3、要求对方在限定期限内更换或修复该产品的意思表示;
4、因该质量缺陷已经造成和即将造成的买受人损失;
5、不及时解决该质量缺陷的法律后果,等等。
在邮寄《质量异议通知书》时,还应注意保留好《通知书》复印件、《国内特快专递邮件详情单》第3联及邮寄发票等证据,以作为买受人已经提出了质量异议的重要证据。
第二篇:检验结果存在异议可提出复检申请
检验结果存在异议可提出复检申请
作者:王震 井凤… 文章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点击数:
2005年1月31日《中国质量报》刊登了《不需复检≠不能申请复检》一文,文中探讨了天然矿泉水生产企业对于自己的产品因微生物指标不合格,而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的检验结果是否有权提出复检申请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天然矿泉水生产企业有权提出复检申请,质量技监部门必须受理。
首先,正确理解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1995)中有关的判定依据。
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其中出厂检验规定,微生物指标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型式检验中规定:a.微生物、感官、包装和净含量的判定同出厂检验;b.其他指标逐项判定。如有一项以上(含一项)不合格,应重新自同批产品中抽取两倍量样品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若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以上规定是检验机构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属于检验环节过程,是技术指标。结合文中的实际情况,检验发现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所以,检验机构可以不用进行其他方面的检验而直接判定产品不合格。
对于上述规定不能适用到执法环节中去,检验环节中的判定标准与执法过程中是否有复检申请权属于两个范畴中的定义。GB8537-1995中没有规定受检验当事人没有复检申请的权利,不能将检验环节中的一项否定判定标准应用到执法过程中成为检验的最终定性依据。所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受理当事人的复检申请,积极组织复检,对于原检验机构的错误理解问题可以提交其他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复检。其次,对检验结果存在异议并提出复检申请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不能随意剥夺。
《产品质量法》第15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对抽查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复检,由受理复检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作出复检结论。从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律规定了只要在法定的日期内,当事人可以就任何关于检验结果的异议提出复检申请。结合文中的实际情况,当事人天然矿泉水生产企业接到的是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产品质量检查结果告知书》,该文书是质量技监部门将执法检查结果,在法定期限内通知被检查人的法律文书,主要向被检查人告知结论,以及被检查人依法享有的对上述结论的异议权。当事人就检验结论提出异议并要求复检完全符合法律程序的规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受理。另外,执行法律的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执法人员,而不是负责检验的检验机构,检验机构没有权利将复检申请退回当事人。天然矿泉水生产企业可以申请由上级检验机构来复检。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更新时间:2005/2/28
第三篇:面对客户异议正确的处理方法
面对客户异议正确的处理方法 销售人员对异议往往抱有负面看法,甚至对异议怀有挫折感与恐惧感。但是,对有经验的销售人员来说,他却能从另外的角度来体会异议,并揭露出另外的含意。比如,从客户的异议中能判断客户是否真的有需求;从客户的异议中能了解到客户对自己的接受程度,这有助于销售人员迅速调整推销战术;从客户提出的异议中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不断掌握更多的销售技巧。
那么,销售人员该如何正确对待“上帝”的异议呢?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视客户异议产生的原因
在整个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从接触客户、商谈、介绍产品到结单,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遭遇客户的异议。例如:客户会说你们搜搜业务软件比起其他的搜索软件有什么优势,我为什么要购买等问题。这对销售人员来说,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一个异议之所以产生出来,通常是因为客户对销售人员不信任,客户对自己没有自信,或者客户的期望未能满足。
二、以平常心对待客户异议
销售人员在处理客户异议的时候,首先必须认识到,客户产生异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提出问题的客户才是最有可能购买产品的客户。因此,销售人员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平常心对待客户异议,继续努力,说不定能使销售发生转机。其次,销售人员要明白,客户有拒绝购买的权利。遭到客户拒绝的时候,销售人员不应该自暴自弃或放弃继续努力。拒绝虽然会给销售人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真正优秀的销售人员总是善于从拒绝中总结出更多的销售技巧,为下次的成功做好准备。
三、秉持正确的态度
销售人员应端正态度,因为只有端正态度,销售人员才能用正确的方法把事情做好。面对客户提出的异议,期望你能秉持下面的态度:
1.异议表示客户仍有求于你;
2.将异议视为客户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
3.注意聆听客户的话,分辨真异议、假异议及隐藏的异议;
4.异议是客户宣泄内心想法的最好指标;
5.没有异议的客户才是最难处理的客户;
6.不可用夸大不实的话来处理异议,当你不知道客户问题的答案时,坦诚地告诉客户你不知道。告诉他,你会尽速找出答案,并确实做到;
7.异议表示你给客户的利益目前仍不能满足他的需求;
8.客户永远是正确的,销售人员要诚实恳切,充满自信,灵活机智,避免争论。
四、把异议看成成交的机会
嫌货才是买货人。客户提出异议时,说明其认真听取了产品介绍,而且他对销售人员所介绍的产品有兴趣,所以才会根据自己的要求提出异议。因此,销售人员要抓住机会,尽量鼓励客户提出他们的问题,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对方解决疑虑。这样才能针对每一个客户的情况寻求解决的方法。总之,客户的异议就像白蚁一样,当它们没有被注意到时,能够威胁整个建筑物的基础。但只要正确及时地进行处理,你便很快化险为夷。
事实上,掌握好正确处理客户异议这个销售技巧,能为你提供机会吸引更多的客户。
第四篇:共同共有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审查与处理
共同共有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审查与处理
◇ 龚浩鸣 连 强
【案情回放】
京城某公司与贾B原系商业合作伙伴,后双方因买卖合同纠纷起诉至法院。法院经过审理,依法作出判决:贾B应偿还京城公司300万元。在判决生效后,债务人贾B并未按期履行,于是京城公司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本案执行过程中,法院依法查封了被执行人贾B名下的房产一处,并经过委托评估程序,正准备拍卖该处房产。
在拍卖程序开始前,被执行人贾B的儿子贾A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申请:请求停止拍卖程序。异议人贾A称,法院查封并准备评估拍卖的房屋在产权机关登记的是贾B和贾A共同共有,并有房屋登记机关核发的房屋共同共有产权证明为证。因此,异议人贾A是该处房屋的共有权人,并不是这起案件的被执行人,法院对其房产进行查封并进行评估拍卖,损害了其合法权益。
现贾A向执行法院提出执行异议,请求停止对该房产的拍卖程序,并要求对所查封的房产予以解封。
【不同观点】
执行法院在审理本案时,就异议人贾A所提异议请求的性质及由此产生的法律适用问题,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本案异议人贾A主张对查封房产停止拍卖,根据其请求内容来看,仅仅针对的是法院执行行为提出异议。因此,应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本案中,异议人贾A作为查封房产的共有权人,是本案的利害关系人,具有提起执行异议的主体资格。并且,由于异议人有房屋登记机关核发的房屋共同共有产权证明,因此,执行法院经审查,应作出支持其异议请求的裁定,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第二种观点认为:异议人贾A所提异议请求,虽然形式上是要求法院停止拍卖程序并予以解封,但实质上是异议人基于共同共有关系对执行标的房产主张所有权。因此,异议人的异议请求实质上是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性权利,本案应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予以审查和裁决。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所有权或者有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的,应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审查处理。而执行异议审查程序一般只进行形式审查,而不对当事人间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出裁判。因此,本案中,异议人贾A有房屋登记机关核发的房屋共同共有产权证明,执行法院经审查,应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同时赋予当事人诉权。债权人如果对法院的中止执行裁定不服,可以于15日内向执行法院提起许可执行之诉。
【法官评析】
本案异议人的请求针对的是执行标的1.执行行为异议还是执行标的异议
本案中,异议人所提请求是申请法院停止拍卖程序,直接针对的是法院的执行拍卖行为。但是,异议人的理由和依据却是其作为查封房产共有权人的事实,实质上是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性权利,所针对的又是执行标的。因此,本案中,以共同共有为连接点,执行行为异议和执行标的异议构成竞合,应由执行法院根据异议人的实质请求作出判断,决定法律的具体适用。
具体而言,本案异议人应是针对执行标的所提异议,应赋予异议人实体性救济,执行裁决机构应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理由如下:
首先,异议人所提异议请求实质是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性权利。根据共同共有的法律性质,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共同所有权”,各共有人的权利及于共同共有物的全部。物权法第九十五条也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因此,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物享有的是完整的所有权。本案中,异议人最主要的异议理由是其为执行标的的共有权人,故执行法院将要进行的拍卖行为损害了异议人对执行标的的所有权,具有实体内容瑕疵。因此,应予以异议人实体性救济权利。
其次,执行行为异议适用的困境。异议人所提异议实质上是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性权利,但本案中法院的执行行为也存在一定瑕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查封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与他人共有的财产进行查封,但是在共有人提起析产诉讼或债权人代位提起析产诉讼之前,不得对查封财产实施处分行为,且在析产诉讼期间应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本案中,执行法院在被执行人的共有财产未经析产诉讼的情况下,就启动了评估拍卖程序,是存在程序瑕疵的。但是,如果仅仅针对该程序瑕疵进行审查,审查结果为支持异议人的请求,中止拍卖程序,则该财产仍然处于查封状态。债权人对该裁定不服,只能向上级法院提起复议。然而,执行复议也只是程序性救济制度,并不对当事人间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作出裁判,其结果只能是维持该中止裁定。此时,如果债务人怠于提起析产诉讼或债权人怠于代位提起析产诉讼,本案执行标的将一直被查封,处于不确定状态,执行程序无法继续进行。这就使得本案的执行陷入僵局,生效法律文书无法实现,也有违“执行效率和经济”的基本原则。而破解这一困境的出路,还是需要通过诉讼程序对当事人间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裁判。
2.关于债权人救济途径的进一步思考
执行裁决机构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对本案进行审查,其结果应是支持异议请求,中止对查封房产的执行,同时赋予当事人诉权。此时,债权人面临两个选择,其一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提起许可执行之诉;其二是径行代位提起析产诉讼。
债权人提起许可执行之诉。许可执行之诉,是债权人不服法院的中止执行裁定而与案外人形成的争议,是关于该标的是否为执行标的的争议而不是关于该标的实体权利的争议。许可执行之诉只是就诉争标的是否是执行标的进行审查判断,换言之,是对案外人提出的请求是否属于主张所有权或者有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进行审查判断。本案中,对于债权人提起的许可执行之诉,由于异议人有房屋登记机关核发的共有产权证明,即其对执行标的有主张所有权的正当依据。因此债权人的许可执行请求将很难获得法院的支持。其实,本案争议的焦点是执行标的没有经过析产诉讼,债务人的财产处于不确定状态,而这涉及到对执行标的实体权利义务的分割,显然已经超出了许可执行之诉的审查。
债权人代位提起析产诉讼。债务人提起析产诉讼或债权人代位提起析产诉讼无疑是解决本案争议的根本途径。但此时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债权人的代位析产诉讼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协调问题。
首先是管辖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执行解释》)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许可执行之诉由执行法院管辖,而代位析产诉讼,则不一定由执行法院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专属管辖,同时还可能存在级别管辖的问题(本案执行法院是中级人民法院,而析产诉讼则可能由基层法院管辖)。由此产生的一个后续问题是,由于该房产已被执行法院查封,而无法办理过户,由此造成析产诉讼判决的执行问题。
其次是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及相关司法解释与《查封规定》第十四条的适用问题。根据《查封规定》第十四条,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与他人共有的财产进行查封,只是在析产诉讼期间中止执行。这意味着在析产诉讼判决之前,法院应维持执行标的的查封状态。而《执行解释》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裁定对异议标的中止执行后,申请执行人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原理,此时应当适用《执行解释》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解除对诉争标的的查封措施。因此,如果债权人选择提起代位析产诉讼而放弃许可执行之诉的时候,执行法院应当在中止执行裁定送达后十五日内解除查封措施。这无疑意味着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失去了最重要的法律措施保障。
3.本案的处理及建议
无论是单独的许可执行之诉还是代位析产之诉都不利于债权人实现权益的最大化。因此,对于债权人而言,同时提起许可执行之诉和代位析产诉讼似乎是维护其合法权益较好的方法。债权人提起许可执行之诉,将维持执行标的的查封状态,同时该诉以析产诉讼的结果为依据,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应中止诉讼,等待代位析产诉讼的判决结果,执行法院再依照该结果对许可执行之诉进行审理裁判。
但是,这无疑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因此,笔者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在一个诉讼当中解决本案的问题。比如对许可执行之诉进行制度设计,正如前文所述,许可执行之诉包括两项诉求内容:一是请求对执行标的权属状态进行确认,二是请求对该标的继续执行。可否将许可执行之诉对执行标的权属确认的范围扩大化,将该标的实体权利义务的分割也纳入其中。这样可以在许可执行之诉中对析产一并进行解决。但是,这样带来的管辖、时效、诉讼标的等问题,还需要理论和实务上作更为深入的思考。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第五篇:谈谈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审查程序和处理方法
谈谈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审查程序和处理方法
执行异议是案外人主张其对执行标的享有实体权利,是执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时正确处理好执行异议,对人民法院提高执行率和执行准确度,维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规范执行异议的审查、处理,对执行工作具有十分重
要的实际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执行)》第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对案外人提出的异议,执行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的规定进行审查。”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执行员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驳 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如果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但在实际中,执行人员对执行异议如何审查,没有统一的操作规 范可循,审查方法不一,而口头审查处理的为数较多,笔录在案的较少,久拖不决。延误案件执行的现象也有之。对案件的处理无卷可查,质量就没有标准可衡量,对于错案也无人监督。为了填补这一不足,做到及时正确处理执行异议,提高执行效率和执行准确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异议审查规范十分必要。根据实践经
验,笔者就执行异议的审查步骤和处理方法作如下探索。
执行异议的审查程序
1、人民法院在接到案外人的执行异议后,应当在3 日指定一名执行员对异议进行审查。案外人对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标的物
提出执行异议或其他异议标的数额较大的,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2、对案外人提供的证据有疑问的,可召集有关单位或个人包括案件当事人进行辩认、质证。对辩认、质证的情况应当制作笔录,并由参加人签名或盖章。
3、案外人因客观情况不能直接举证的,执行员应当根据案外人提供的证据线索进行调查,也可根据案件需要自行调查举证。
4、主审人或合议庭应在接到异议后的七日内把执行异议审查清楚,并将审查情况和审查结果写出书面报告,附驳回执行异议或中止执行的裁定书草本报送院长审批。情 况复杂,证据一时难以认定,需要延长审查期限的,应当局面申报院长审批。院长接到审查报告
后,认为事实清楚的,应在前日内签发驳回执行异议或中止执行的裁 定书。
5、认为案外人对执行上级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指定交付标的物提出的异议成立,需要裁定中止执行的,应分别进行处理。属本院一审判决、上级法院维持的,根据本院 院长批准;属上级法院改判或指令、交办执行的,把会议庭意见写成书面报告,附提请准予裁定中止执行意见表一式二份,报送上级法院审批。上级法院应在收到报 告后的15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裁定中止执行的决定,并把意见表一份送回执行法院。执行法院收到上级法院准予裁定中止执行的意见后,应立即以本院名义制作裁定 书送达当事人、异议人及有关协助执
行的单位和个人。
6、对于事实清楚的简单执行异议,人民法院可以采用口头裁定,由书记员记入笔录。
7、案外人对人民法院执行其他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书提出异议的,执行员应按法定程序报告院长裁定中止执行,然后把执行异议交
由法律文书发布机关审查。
8、认为异议成立,依法需由执行法院再审的,由院长在决定中止执行的一个月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依法需由上级法院再审的,由审委会讨论后,把需要再审的意见报上级法院处理。上级人民法院应在收到执行提请再审意
见书后的一个月
后,把处理结果(决定是否再审)复函执行法院。
9、异议人不取执行法院驳回异议的裁定,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暂缓执行。执行法院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书的5日 内,连同执行卷宗一起送至上级法院。上级法院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书的一个月内作出维持或撤销执
行法院裁定的裁定。
执行异议的审查处理方法
案外人认为其对法院执行标的享有实体权利,对执行有不同意见的,在形式上必须向执行法院提交异议书、异议人的身份证明、有
关证据材料。执行法院对案外人提出的执行异议,应当认真审查处理。
具体方法如下:
(一)对执行异议形式要件的审查
1、审查案外人提交的异议书是否规范。内容应当包括姓名(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的姓名、职务)、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所(包括电话、传呼等通讯 号码);对执行标的主张的权利,即异议的范围;取得该项权利的时间和方式等事实和理由;异议人签名或盖章(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由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签名 后,盖单位公章)等基本情况。除紧急情况,当事人可在事后补充提交执行
异议书外,一般不接受案外人的口头异议。异议收不符合规格要求的,应当退回重写。
2、异议人提交的身份证明是否合法有效。自然人应当提交有原件核对的公安机关签发的居民身份证或户藉簿复印件;法其他组织必须提交有营业执照、营业许可证副本 核对的复印件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身份证明。身份证明与异议人必须相吻合,不得移花接木,冒名顶替。继承人、权利人、承受人或监护人提出异议的,还应当 提供异议人与所有权人之间的身份关系的证明文件。
3、证据材料是否齐全。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证人的身份应当明确,并愿意直接向法院说明事实情况;无法直接举
证的,列举的证据线索应当准确可查;只提供复印件的,对原件存放地点应当清楚,并提供线索由法院查对。
4、执行异议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前提出。如果在执行程序结束后,应按审判监督程序申请再审或提出申诉,或者提起新的诉讼。
(二)对执行异议内容的审查
1、审查主体。执行异议的主体是案外人,也就是正在执行的案件当事人以外的人,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或本案第三人对法院执行提出 不同意见的,不属于执行异议。委托执行案件的受托法院对法律文指定交付的标的物的执行有不
同意见书的,也不属于执行异议。
2、证据审查。应当辩认证据本身是否客观存在。证据内容有涂改、伪造等现象或内容不客观的,应作为疑证,不能直接单独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证据之间必须关联,能够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对于相互矛盾的证据,应当加以分析,去伪存真。所有证据证明的内容应能够说明异议人与执行标的的实体权利有直接利害关系。异议人 提供证据所证明的实体权利与其身份无关的,应当予以排除。证明范围应当具体明确。证据内容应当体现明确的权利义务范围和界限,有准确的时间和地点,客观上 能与事实相符。证据来源应当清楚。对需要知情人或其他相关证据印证才能确认的证据,如异议人不能提供印证人或其他印证材料的,视为证据来源不明,作为无效 证据处理。举不出原件或原物核对的复印件或复制品,以及身份不明的证人证言,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证据内容违法或其所证明的权利已失效的证据,应作为 无效证据给予否定。常见的情况有:其证明内容已被新的有效证据所取代,或被国家法律(包括生效法律文书)、法规、政策性规定所否定,或者证据内容损害公共 利益等,都应认定为无效的证据。证据以书证、物证以及历史资料为主,证人证言及
其他证据为辅。必要时,应召集案件当事人或者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异议人提供的 证据进行认证或质证。
(三)执行异议的认定和处理
法院经审查,认为异议人提供的证据客观真实,证据内容充分有效的证明其本身或其 所监护的人对法院执行标的物享有实体权利,或法院强制被执行人实施其种行为会直接侵害其利益的,即异议成立,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裁定中止执行。执行标的或标 的物属可分开的行为或财产的,对异议成立的部分裁定中止执行,对没有异议部分不停止执行。经审查,认为异议人提供的证据不能有效的证明执行标的或标的物与 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则异议不能成立,依法裁定驳回异议,继续执行。对只提出异议、不能举证的,即案外人虽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但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是明 显不能成立的异议,可以采用简易的处理方法,即口头裁定驳回异议。案外人对执行非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数额较小的一般财产提出异议,且其提供的证据不以证明 异议成立的,口头裁定驳回异议;如果提供了相应的有效证据,认为异议成立的,也可口头裁定中止对该项财产的执行,把财产发还给异议人,并将口头裁定记入笔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