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8:0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化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化学教案》。

第一篇:高二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第二节乙醇 醇类(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授课班级:高二、七班 课型:新授课 地点:第二电教室 教者:杨平英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使学生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从而形成有关乙醇的完整的知识体系。2.熟记乙醇在各化学反应中的化学键的断裂位置。

能力培养:1.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及消去反应的机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的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内容后概括出乙醇的重要物理性质。请学生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出学生的书写错误。

(说明)乙醇可以看做是乙烷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

新知学习与探究

[板书]

二、化学性质(3)氧化反应

①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分析]乙醇的燃烧就是一个剧烈的氧化反应

[设疑]在乙醇的燃烧反应中乙醇被氧化,若条件改变,有催化剂Cu或Ag参加,产物还是CO2和H2O吗?

[学生分组实验]在小试管里盛入约2-3ml的无水乙醇,将一段细铜丝弯成螺旋状并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待铜丝红热后趁热插入无水乙醇中去,这样反复数次。

a.观察铜丝的变化,闻小烧杯内液体的气味? b.现象分析,书写方程式

(现象)烧至红热的铜丝离开火焰时变为黑色(CuO),插入无水乙醇中去后又变为光亮的红色。每次实验的重复中铜丝都表现出了同样的现象,并且铜丝的形状、体积均无变化。几次实验重复后,小烧杯内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原理)方程式:2Cu + O2 

2CuO

CuO+CH3CH2OHCH3CHO+Cu+H2O

合二为一:2CH催化剂3CH2OH + O2  2CH3CHO + 2H2O

c.分析反应中可能的断键的位置(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②动画演示催化氧化:

(说明)由上式看出,乙醇被氧化时,实质上是羟基上的氢原子和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脱去,形成C=O双键,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上述反应,只有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的才可以。

(结论)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被空气氧化,生成乙醛。工业上正是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由乙醇制造乙醛。

d.试书写CH3CH2CH2OH的催化氧化产物?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实验室用乙醇在浓H2SO4作用下,加热到170℃左右可以制乙烯,请大家回忆并完成下列的问题(见ppt)

[板书](4)消去反应

a.让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原理,书写方程式指出反应类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出学生的书写错误。b.推测可能的断键位置 c.学生观察动画

d.思考:(CH3)3CCH2OH能否发生消去反应?那么CH3OH呢?生成乙醚的反应是消去反应?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乙醇的几个化学性质。在乙醇的化学性质中,各反应的断键方式请大家概括(见

ppt)

●课堂检测

最后通过分层练习,检测本堂课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作业布置

见课本p139习题3,4

第二篇:高二化学教案:乙醛醛类

高二化学教案:乙醛醛类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二化学教案:乙醛醛类,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乙醛醛类

●备课资料

一、有关醛基的几个问题的补充

1.乙醛与Cu(OH)2的反应为什么要用新制的Cu(OH)2

醛的还原性在碱性溶液中比在酸性溶液中强得多,因此常用过量NaOH溶液配制Cu(OH)2,当Cu2+为0.01 mol/L时,在pH15的溶液中,Cu2+主要以溶于水的〔Cu(OH)4〕2-{Cu(OH)2+2NaOH Na2〔Cu(OH)4〕}络阴离子存在;5

2.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时,课本或参考资料都强调新配制氢氧化铜,似乎新配制为反应条件,据前所述,新配制只是提供较多的〔Cu(OH)4〕2-络离子,不是反应条件,其反应条件是:碱性环境和加热。

3.定性检验醛基的重要化学实验。

银镜反应,其反应需适宜的碱性环境,不同的含醛基的化合物需在不同的pH范围内发生反应,成功地做好银镜反应,除配制适宜的溶液浓度外,关键是控制好pH。实践经验是甲醛:pH8,乙醛:pH11。

4.为什么果糖在碱性环境中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果糖分子的结构中不含有醛基,而含有酮基,那么为什么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呢?这是因为在碱性环境中果糖结构中的酮基不断转化成醛基,即果糖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葡萄糖,所以果糖也能使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文/孙平,载《中学生化学报》

二、银镜反应实验成功的关键

银镜反应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之一,是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很好地将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相结合的例子。按课本要求做银镜反应不易成功,特别是用乙醛作为还原剂的实验更是如此。在此对银镜反应实验成功的关键谈几点体会。

1.试管要干净。(1)新试管。新试管可以直接用来做银镜反应。

(2)旧试管。旧试管要用洗液清洗或经下列处理,才能用来做银镜反应。

热NaOH溶液洗自来水冲洗HNO3溶液洗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洗。(NaOH溶液和HNO3溶液浓度无严格要求)

2.AgNO3溶液的配制

用NaOH溶液把蒸馏水调成pH=8左右,再用它来配制浓度1%~2%范围内的AgNO3溶液(若配成的溶液不够澄清,也不影响实验)。

3.氨水的配制

用蒸馏水配成2%的氨水。

4.还原剂的处理和配制

(1)乙醛:用蒸馏水配成20%乙醛溶液,再用NaOH溶液把它再调到pH在8~10之间。

(2)甲醛:直接用37%~40%的甲醛溶液。

(3)葡萄糖:用蒸馏水配成10%的葡萄糖溶液。

经过以上处理,按照课本的用量做银镜反应,反应快,现象明显,成功率高。

文/黎茂坚,载《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8~9期

三、警惕甲醛损害人体健康

甲醛是重要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制聚甲醛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维尼龙纤维、异戊二烯、乌洛托品、季戊四醇等的原料,也可用于制炸药、染料、医药(安基比林,氯霉素等)和农药,是良好的杀虫剂、消毒剂、熏蒸剂、除臭剂等。40%的甲醛溶液在医学上称为福尔马林,是一种化学防腐剂,常用来保存尸体或人体器官标本。

甲醛主要危险性是:

1.燃烧爆炸性。能燃烧,与氧化剂或火种接触有燃烧危险。它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能成为爆炸性气体。

2.腐蚀性。纯净的甲醛对大部分金属无腐蚀性。但它容易氧化成甲酸,对多数金属材料有腐蚀作用。

3.毒害性。甲醛有毒,口服10~20 mL,会使人致死,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尤其对视神经有害。有麻醉作用;对皮肤和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皮肤会过敏、坏死。吸入大量甲醛蒸气会引起急性中毒,致使眼部灼痛、咽痛、头痛、恶心、胃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喉痉挛、肺水肿。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蒸气可引起头痛、视物模糊等慢性中毒症状,并使皮肤干燥,易破裂,可引起皮炎。甲醛还会危害肝肾功能,并可能引起细胞歧变,导致癌症发生。含万分之一甲醛的牛奶,婴儿连吃20天可致死。含五万分之一甲醛的酒类、肉制品、牛奶及其制品,吃后引起胃痛、呕吐、呼吸困难等。可是,近年来一些人,特别是不法商贩违法使用甲醛,对公众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水发食品和伪劣食品。国家曾三令五申,严禁用甲醛作食品防腐剂,但好些不法商贩置法令于不顾。据报道,北京,湖北等地有些经销商为了促销,在水发海产品如海参、鱿鱼等水发到最佳状态时,加入福尔马林溶液,以便保鲜防腐,份量增加,外观端正美观。去年,北京有关部门对市内74个食品商场和集贸市场的水发产品进行了专项检查,抽检样品717件,查出198件含甲醛。不久前,某市卫生防疫部门对几家食品集贸市场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结果发现在抽查的海参、鱿鱼、牛百叶、竹笋、鞭花等水发食品中,含有甲醛成分者竟达23%。各地风行一时的所谓人造动物血,如牛血坚、猪血坚、鸡血坚等,其制作方法是将新鲜动物血加水稀释,然后注入甲醛搅拌,很快即凝固成为人造血坚,不仅份量增加,而且韧性增强。专家指出,识别、判断食品中的甲醛,可注意两点:(1)如果水发食品海参、鱿鱼、虾仁等颜色过白,质地很脆,加热后又迅速萎缩的,可能含有甲醛。(2)如果将血坚放在手里,感觉质地松软、韧性差,易裂,就是天然血坚。如果血坚表面发硬,韧性强,不易开裂,就是人造血坚。2.用于米面制品。不法厂家为了牟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竟将甲醛及其制剂和入米面制品中。去年和今年春节期间,广东的湛江、吴川两地市卫生防疫站检查当地市售米面制品138份,检出含甲醛者80份,占58.0%。如果你购到外观靓或煮较长时间而不烂的米面制品,暂不要食用,可向当地卫生防疫站投诉,由他们作出鉴定和处理。

3.用于建材及家具。室内的甲醛是从建材、家具和壁纸等的粘着剂以及涂料和化学燃料中释放出来的,越是新的建筑物,释放出的甲醛浓度就越高。如人造板在制造中都离不开胶粘剂,目前使用的胶粘剂主要有脲醛胶、酚醛胶及三聚氰氨醛。我国木材用胶主要是由木板加工单位自产自用,所以专业水平低,甲醛含量较高。甲醛密度比空气重,在室内装修时其气体沉于室内空间下部,不易从窗口散发到外面空间。我国对胶粘剂中甲醛的含量规定不能超过50 mg/100 g,而国际标准为10 mg/100 g。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室内甲醛浓度限度为每立方米100微克的标准,欧美一些国家也已对木板放出的甲醛量作了规定,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前不久,北京市化学物质毒性鉴定检测中心在普测中,查出有的一年前装修的居室,目前甲醛浓度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5倍。在家庭装修中不宜采用过多人造板材,在装修过程中及装修后的一段时间内,一定要注意通风,有条件者更宜采用强制通风。明显含有高浓度甲醛的家具,有关部门应当不允许销售,要待甲醛气体释放至低浓度后才能上市。消费者买到家具时如嗅到刺鼻的甲醛气味。应尽量放出甲醛气味,特别要注意排气通风。

4.用于干洗。干洗店在洗涤中,常用甲醛和四氯乙烯。四氯乙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可导致头痛、头晕、疲劳。如果超过职业接触限度时,能引起知觉减退,甚至死亡。只要甲醛和四氯乙烯在操作间的空气里达到一定的浓度,就会造成对人体的危害。从事干洗工作中要注意采取的防护措施有: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佩防护目镜,工作中不要进食、饮水;工作环境要注意通风,休息时尽量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工作结束时用清水和肥皂冲洗皮肤;并根据接触的程度定期进行医疗检查。

5.用于添加在衣服布料上。为了使衣服布料洁白硬挺,不易变皱及不缩水、防霉,生产厂家通常在衣服里添加甲醛和荧光剂,这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伤害性,尤其对婴幼儿娇嫩肌肤伤害性更大。目前,在美、日等国,对婴幼儿贴身衣服不得检出含有甲醛残留量。几年前,我国台湾的消费者文教基金会对市场上出售的婴儿衣物,进行了化学测试,结果发现八成含有甲醛,九成含有荧光剂。实验证实,一件含有甲醛的衣物即使洗涤多次,还是无法洗掉。这就是台湾发生的甲醛事件。近年,市场上不少衣料经整理后,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一般有树脂整理、免烫整理及拒污整理等,所用的药剂中很多有明显的刺激性或毒性,药剂中包括甲醛。如果购买了整理后的内衣,应充分水洗,尽量使游离甲醛的含量降到最低限度,以减少对人体的污染。对甲醛过敏的人或皮肤过敏性强的人,应避免穿着标有免烫字样的衣服。

文/梁英豪,载《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18年11号

四、关于银镜反应实验前乙醛的处理

关于乙醛银镜反应,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努力,提供了不少改进方法,但忽视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杂质干扰。

1.杂质形成

市售乙醛试剂的浓度一般为40%,长期放置易自动聚合成三聚乙醛,若用这种乙醛试剂做银镜反应实验,肯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此,乙醛试剂出厂时都加了稀硫酸,以防止或减少乙醛聚合,但造成乙醛试剂呈酸性,且引入了硫酸根离子。此外,乙醛与空气接触还能慢慢氧化成乙酸,由于硫酸银、醋酸银均为难溶物,使银离子浓度降低,造成镀银不匀或彻底失败。在银氨溶液中加入未经处理的乙醛试剂,马上出现白色浑浊,就是这种原因。

2.除杂方法

由于乙醛试剂呈酸性,同时混有醋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干扰离子,所以在做银镜反应之前,向乙醛试剂中加入足量氧化钙,浸泡30 min后,取上层清液即可。

3.除杂原理

2H++SO +CaO====CaSO4+H2O

2CH3COOH+CaO====(CH3COO)2Ca(乙醛试剂中)+H2O

文/张小林,载《中学化学》2000年第4期

●综合能力训练题

1.某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5H10O,它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若将它与H2加成,所得产物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3)3 C CH2OH B.(CH3CH2)2CHOH

C.CH3(CH2)3CH2OH D.CH3CH2C(CH3)2OH

答案:AC

2.已知丁基有四种,不必试写,立即可断定分子式为C5H10O的醛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B

3.下列有机物中,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还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的是

A.1,3-丁二烯 B.苯酚 C.二甲苯 D.丙烯醛

答案:D 4.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 根据已有知识

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可使KMnO4溶液褪色

B.它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

C.它可使溴水褪色

D.它被催化加氢的最后产物的结构简式为C10H20O 答案:D

【总结】2018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查字典化学网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二化学教案:乙醛醛类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第三篇:高二化学教案 原电池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原电池教案

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采用动手实验启发探索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巩固练习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成,引导学生从身边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教学目标】

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成功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

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准备原电池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用品有:金属丝、电流表、金属片、水果。先将各组水果处理:A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较厚),B组:成熟的橘子(将瓣膜、液泡搅碎),C组:准备两种相同金属片,D组:准备两种不同金属片。

【教学过程】

[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巡视各组实验情况)。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

①电流表指针偏转 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生]:说明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

[展示干电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

[播放幻灯片]:

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二次电池可分为: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二次碱性锌锰电池等。铅酸蓄电池可分为:开口式铅酸蓄电池、全密闭铅酸蓄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任何一种电池由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四个主要部件是:两个不同材料的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外壳。

【评注】提出问题,从身边走近化学,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课件]《伏特电池》的发明:

说起原电池的发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786年,着名的意大利医师、生物学家伽伐尼,偶然发现挂在窗前铁栅栏的铜钩上的青蛙腿肌肉,每当碰到铁栅栏就猛烈地收缩一次。这偶然的现象并没有被伽伐尼放过,经不懈的探索和思考,第一个提出了动物电的见解。他认为:青蛙神经和肌肉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带有相反电荷,所以两者存在着电位差,一旦用导电材料将两者接通,就有电流通过,铁栅栏和铜钩在此接通了电路,于是有电流产生,由于有动物电流的刺激,蛙腿肌肉发生收缩。

动物电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他在多次重复伽伐尼的动物电实验时,发现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其中的两种金属――铁和铜,若把钩着蛙腿的铜钩换成铁钩,肌肉就不会收缩。他认为动物电的实质是金属属性不同造成的,不同金属带有不同的电量,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电位差,若有导线在中间连接,就会产生电流,蛙腿的收缩正是这种原因产生的电流刺激的结果。

伏打经过反复实验,深入钻研,1799年第一个人造电源--伏打电池(伏打曾叫它伽伐尼电池)问世。

[师]:这种可以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那么他们是如何构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原电池的原理。

[板书]:

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和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药品,自己选择,试一试,看谁的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看谁的音乐盒会响起。

实验仪器、药品:锌板、铜板、铁板、石墨、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食盐水、白糖水、酒精、硝酸银溶液、导线、烧杯、电流计、音乐盒。

各组学生积极探讨、拟实验方案。由学生的实验方案大致可分为下列四种情况:

第一组:电极用同一种材料并连接,A:溶液用盐酸;B:溶液用酒精。

第二组:电极材料用不同种导电物质并连接,A:溶液用盐酸;B溶液用白糖水。

第三组:电极用不同金属不连接,A:溶液用硝酸银;B:溶液用酒精。

第四组:电极一极插入溶液中,另一极放置在烧杯外。

[要求]: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记录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两极现象、,看看音乐盒能否发出美妙的音乐。

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第一组中A、B均无现象。

第二组中A有电流产生,B无电流产生。

第三组中A、B均无现象。

第四组中无电流产生。

[师]:由上述实验请大家总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生]:讨论、总结:

[板书]: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做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电极相接触或连接 ④对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有较强电流产生)

[师]:现在请大家重新分析课前用水果制作的原电池,为什么有的组有电流产生,而有的组没有电流产生?找出症结所在。

【评注】:强调内在条件,有利于学生把握实质、前后呼应,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

[设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播放课件]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师]:在上面实验探究中,我们看到,可产生电流的装置中电极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原电池是怎样实现化学能向电能转变的?请大家以上面研究的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研讨分析。

[生]:总结:

Cu片上发生反应:2H++2e-=H2 Zn片上发生反应:Zn-2e-=Zn2+

氧化还原反应是发生在两极。

电子从Zn片流向Cu片,应该有电流产生。

[板书]:较活泼金属锌做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较不活泼金属铜做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式: Zn+2H+=Zn2++H2

电子流动方向:锌导线铜

电流方向:铜导线锌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师]:总结:原电池就是这样一种装置,它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拆成两半,使之在两个电极上进行,从而在导线中产生了电流,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变。[探究]:根据反应2Fe3++Zn=Zn2++2Fe2+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装置图,指出电极材料、名称,写出电极反应式。

[练习]:投影:

习题(略)

[课后思维拓展]

1.解释:为什么干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没电?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原理为例加以说明。

2.使用后的电池是否可以随地丢弃?为什么?应如何处理?

3.为什么手机电池充电后还可以继续使用?

4.课外阅读《电池的发展与研究》

【评注】:这是一堂省级优质课的课堂实录。本节课用实验探究法探索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注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从身边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程都能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好,受到专家好评

第四篇:高二化学教案系列化学平衡2

2-2-2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常识性理解化学平衡常数。

(2)理解图像方法表示可逆反应从不平衡状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基本类型等。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图像、解释图像,提高剖析化学平衡图像的能力,培养形象思维能力。(2)通过对炼铁高炉的改造史实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剖析化学平衡图像问题。[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当把晶体N2O4放入密闭容器中汽化并建立N2O42NO2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再通入若干N2O4气体,待反应达到新的平衡,则新平衡中

[NO2]与旧平衡相比,[N2O4]其比值()。(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

A(气)+2B(气)2C(气)

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和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

(A)40%

(B)50%

(C)60%

(D)70% 3.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2+O22SO3,如果温度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增加S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B)增加S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增加SO2的浓度,平衡常数增大(D)增加SO2的浓度,平衡常数不变

4.某温度下将2molA和3mol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min后达到平衡,已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关系有[A]a[B]=[C][D],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时,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

(A)60%

(B)24%

(C)30%

(D)40%

5.在t1℃反应2A(g)B(g)+Q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1,t2℃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2,则当温度从t1℃升到t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1>M2,则平衡向右移动,Q<0

(B)若M1<M2,则平衡向左移动,Q<0(C)若M1>M2,则平衡向左移动,Q>0(D)若M1<M2,则平衡向右移动,Q>0 6.对于可逆反应: mA(气)+nB(固)pC(气)+qD(气)其反应过程中,其它条件不变时,产物D的百分含量D%与温度T或压强P的关系如图 所示,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温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D%有所增加

(C)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m

(D)B的颗粒越小,正反应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7.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Q 达到平衡状态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若增大压强时,把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画在c→d处。

8.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固)+CO(气)

Fe(固)+CO2(气)-Q。

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O2]/[CO],已知1100℃时K=0.26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

关,不随浓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____,平衡常数K值_____(本小题空格均备选:增大、减小或不变)(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 mol·L-1,c(CO)=0.1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____(选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υ正___υ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课堂被充练习答案

1B,2A,3D,4D,5C,6AC,7.升温;减小SO3浓度;如图2-2-5。

8.(1)反应的正方向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K=[CO2]/[CO]要增大。所以答案为:增大,增大。

(2)平衡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浓度比值等于平衡常数,若比值不等于平衡溶液,就处于非平衡状态。将c(CO2)=0.025 mol·L-1,c(CO)=0.1mol·L-1代入可得:

c(CO2)0.025==0.25<0.263 0.1c(CO)所以此时不是平衡状态,为了使浓度值等于平衡常数,二氧化碳浓度将增大,一氧化碳浓度将减小。所以,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第五篇: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案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案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案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

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目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1.化学反应速率: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2.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常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或者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3.化学表达式:v(A)=cAt。

其中c表示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取其绝对值),t表示时间变化。

其单位主要有:molL-1s-1或molL-1min-1或molL-1h-1。

4.对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所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及计算

1.化学反应速率测定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要测定不同反应时刻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可通过观察和测量体系中的某一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相关性质,再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计算。例如,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可以测量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释放出来的气体的体积;有些反应物(或生成物)有颜色,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颜色不断变化,可以用比色的方法测定溶液颜色的深浅,再根据溶液颜色与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关系,换算成反应物(或生成物)在不同反应时刻的浓度。

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由于c是浓度变化的绝对值,故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其一般计算依据是:

(1)根据某一物质起始浓度(c0)和一段时间后浓度(ct)的关系计算:c(反应物)=c0-ct,c(生成物)=ct-c0;

(2)根据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c(反应物)=c0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进行换算

求出一种物质的反应速率后可根据化学计量数之间的比值去计算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知识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是指在1 s时某物质的浓度是0.8 molL-1

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越明显

答案 C

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数据如下:

N2(g)+3H2(g)2NH3(g)起始浓度/molL-1 1.0 3.0 0.2 s末浓度/molL-1 0.6 1.8 1.0 s末浓度/molL-1 0.4 1.2 1.4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2 s末氨气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

B.前2 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

C.前4 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

D.2~4 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 答案 A

解析 反应速率不是瞬时速率,要计算反应速率,关键要抓住t时间段对应的c的量。知识点二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3.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NH3)=0.1 molL-1min-1

B.v(N2)=0.1 molL-1min-1

C.v(N2)=0.2 molL-1min-1

D.v(H2)=0.3 molL-1min-1 答案 C

解析 合成氨反应:N2+3H2 2NH3,在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要在四种不同情况下比较反应速率快慢需用同一物质的变化表示。又因为v(N2)∶v(H2)∶v(NH3)=1∶3∶2,将B、C、D中的反应速率转化成v(NH3),即为:0.2 molL-1min-

1、0.4 molL-1min-

1、0.2 molL-1min-1,故选C。

4.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

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是3∶2∶1

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

D.在2 min内的反应速率,用C表示是0.3 molL-1min-1 答案 B

解析 固体A不具有浓度概念,该物质的反应不能用molL-1min-1的单位来表示。

知识点三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5.下表所列数据是某高温下金属镁和镍分别在氧气中进行氧化反应时,在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薄膜的实验记录,a和b均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

反应时间t/h 1 4 9 16 25

MgO层厚y/nm 0.05a 0.20a 0.45a 0.80a 1.25a

NiO层厚y/nm b 2b 3b 4b 5b

(1)金属在高温下氧化腐蚀速率可以用金属氧化膜的生成速率来表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氧化膜的膜厚y跟时间t所呈现的关系是:MgO氧化膜的膜厚 y属于______型,NiO氧化膜的膜厚y则属于_____型。(填直线、抛物线、双曲线或对数)

(3)Mg与Ni相比较,金属________具有更好的耐氧化腐蚀性,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因化学反应的快慢既可以用反应物的消耗速率表示,又可以用生成物的生成速率表示,所以金属的腐蚀速率可以用其氧化物的生成速率来表示

(2)直线 抛物线

(3)Ni 据(2)可知,y随时间t增长比y随时间t增长得慢,故Ni的耐氧化腐蚀性比Mg好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MgO膜厚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y=0.05at;NiO膜厚y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y=bt,即可知MgO膜厚y属直线型,而NiO膜厚y属抛物线型。此题创新之处在于利用了化学函数知识去分析化学问题,有一定的新颖性。

练基础落实

1.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2(g)+O2(g)2SO3(g)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的最快的是()

A.v(SO2)=4 molL-1min-1 B.v(O2)=3 molL-1min-1 C.v(SO2)=0.1 molL-1s-1 D.v(O2)=0.1 molL-1s-1 答案 D

解析 比较:必须统一标准。换算成同一物质进行比较是关键,本题首先需要统一单位。

2.反应:2SO2(g)+O2(g)2SO3(g)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A.0.1 s B.2.5 s C.10 s D.5 s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知,SO3的浓度增加0.4 molL-1,则O2的浓度减小0.2 molL-1,v(O2)=cO2t,则t=cO2vO2=0.2 molL-10.04 molL-1s-1=5 s。

3.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D(g)若2 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 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v(C)=v(D)=0.2 molL-1s-1 B.z=3

C.B的转化率为75%

D.反应前与2 s后容器的压强比为4∶

3答案 C

解析 A的起始量为2 mol,转化50%即转化1 mol,根据反应关系知B转化1.5 mol,C生成1 mol,又因为v(D)=0.25 molL-1s-1,可计算出2 s时D的生成量为0.25 molL-1s-12 L2 s=1 mol,故知z=2,B错;v(C)=v(D)=v(A)=0.25 molL-1s-1,故A错;B的转化率为1.52100%=75%,C正确;反应达2 s时,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为nA+nB+nC+nD=1 mol+0.5 mol+1 mol+1 mol=3.5 mol。故反应前后的容器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之比为4∶3.5,压强比为4∶3.5,D错。4.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A.2.5 molL-1min-1和2.0 molL-1

B.2.5 molL-1min-1和2.5 molL-1

C.3.0 molL-1min-1和3.0 molL-1

D.5 molL-1min-1和3.0 molL-1 答案 B

解析 据图可知,4 min时化合物Bilirubin的浓度为20 molL-1,8 min时其浓度为10 molL-1,因此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0 molL-1-10 molL-14 min=2.5 molL-1min-1。进一步分析图像可知0~4 min间的平均分解速率为40 molL-1-20 molL-14 min=5.0 molL-1min-1,由以上分析数据大致可确定平均分解速率基本呈等比递减变化,因此可估算8~12 min间平均分解速率为1.25 molL-1min-1,12~16 min间平均分解速率为0.625 molL-1min-1,因此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大致应为10 molL-1-1.25 molL-1min-14 min-0.625 molL-1min-14 min=2.5 molL-1,故B项正确。

练方法技巧

5.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 s末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

B.反应开始到10 s末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答案 C 解析 分析图象,关键是看变化量和走势,从走势分析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初步分析它们的变化量分别为n(X)=1.20 mol-0.41 mol=0.79 mol,n(Y)=1.0 mol-0.21 mol=0.79 mol,n(Z)=1.58 mol,首先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据选项要求分别计算出v(Z)=1.58 mol2 L10 s=0.079 molL-1c(X)=0.79 mol2 L=0.395 mol(Y)=0.79 mol1.00 mol100%=79%,只有C选项正确。

6.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X(g)+nY(g)===pZ(g)+qQ(g),2 s时间内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p molL-1s-1,则2 s时间内,Q物质增加的物质的量为()

A.1.2q/p mol B.1.2m/p mol C.1.6q/p mol D.0.6q/p mol 答案 A

解析 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p molL-1s-1,Q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p molL-1s-1qm=0.3q/p molL-1s-1。则n(Q)=0.3q/p molL-1s-12 L2 s=1.2q/p mol。

练综合拓展

7.请你协助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如下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等体积0.5 molL-1硫酸、1 molL-1盐酸、1 molL-1醋酸分别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和体积。

实验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仪器(略)、药品(除给定的三种酸溶液外,在Na、Mg、Fe三种金属中选择最合适的一种,并说明理由)。选择的金属是________,不选其他两种金属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

(1)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控制三个反应在同一时间发生,并作了相应的改进。你认为乙同学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时的速率:v(H2SO4)______v(HCl)______v(CH3COOH)(用=、或填空,下同),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的速率:v(H2SO4)

(5)最终得到的氢气体积:V(H2/H2SO4)______V(H2/HCl)______V(H2/CH3COOH)。

问题讨论:

(6)量筒的规格由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7)对结论(4)、(5)中盐酸和醋酸的异同,你的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现有知识,上述实验中硫酸和盐酸分别与金属反应的速率应始终相等,但反应一段时间后有v(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无机化学对此问题将有科学的解释。

答案 2H++Mg===H2+Mg2+,2CH3COOH+Mg===H2+Mg2++2CH3COO-Mg Na太活泼,能和水反应产生氢气,影响实验结论;Fe与酸反应的速率较慢,实验时间较长

(2)同时用分液漏斗分别向烧瓶中加入酸液

(3)实验现象:反应开始时醋酸的反应速率小于盐酸和硫酸的反应速率。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醋酸的反应速率大于盐酸和硫酸。

结论:最终得到的氢气体积相等

(4)=(5)= =(6)酸液的体积

(7)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反应开始时c(H+)小于盐酸,故反应速率也小于盐酸。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醋酸的电离平衡不断向右移动,使得c(H+)大于盐酸,故反应速率大于盐酸。由于醋酸、盐酸最终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最后得到H2的体积相等

(8)H+的存在抑制HSO-4的电离(或:SO2-4抑制H+与Mg的反应或Cl-促进H+与Mg的反应)第2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目标要求]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3.知道活化能的含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4.了解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和意义。

一、有效碰撞理论

1.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也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2.活化分子

在相同温度下,分子的能量并不完全相同,有些分子的能量高于分子的平均能量,这些分子就叫做活化分子。

3.活化能

活化分子高出的那部分能量叫做活化能。

4.活化分子百分数

活化分子在反应物分子中所占的百分数叫做活化分子百分数。

5.有效碰撞

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有效碰撞发生的条件:一是发生碰撞的分子必须具备一定的能量,即为活化分子;二是碰撞时必须有合适的取向。

6.活化能与化学反应速率

在一定条件下,活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数是固定不变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越大,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越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越多,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快。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

(2)原因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反之,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减小容器容积),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压强(增大容器容积),反应速率减小。

(2)原因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相当于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反之,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影响

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2)原因

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和较高能量的分子间的碰撞几率,使分子间有效碰撞的几率提高,反应速率增大;反之,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影响

使用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2)原因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降低了反应所需的能量,提高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的几率提高,反应速率增大。

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

除了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和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外,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可增大反应速率。此外,光、电磁波、超声波、磁场等因素也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知识点一 有效碰撞的有关概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B.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是活化能

C.活化分子的总数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D.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答案 D

解析 活化分子间的碰撞并不都是有效碰撞,只有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与普通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之差才叫活化能;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越多,有效碰撞机会越多,反应速率才越快,A、B、C三项均错。

2.能够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升高温度 B.减小压强 C.增大压强 D.增大浓度

答案 A

解析 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压强和增大浓度均不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知识点二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将质量相同的锌粉分别投入下列4个烧杯的溶液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答案 D

解析 当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相同时,反应速率的快慢取决于另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而不是用量,四个装置中所用的酸虽不同,但都是由c(H+)的大小决定反应的快慢。

4.对于溶液中的反应:MnO-4+5Fe2++8H+===5Fe3++Mn2++4H2O

下列措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的是()A.加水

B.增加同浓度FeSO4的用量

C.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加入少量KMnO4晶体 答案 D

解析 增大浓度加快反应速率,而增加反应物用量不等于增大反应物浓度。D项加入KMnO4晶体后,KMnO4晶体被溶解,溶液的浓度一定比原KMnO4溶液浓度大。

知识点三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

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容下充入N2⑤恒压下充入N2

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对于气体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增加固体物质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不会增加反应物浓度,故不会加快反应速率。

6.设C(s)+CO2(g)2CO(g)H10,反应速率为v1;N2(g)+3H2(g)2NH3(g)H20,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压强减小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答案 B

知识点4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7.对于反应mA+nB===p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温度时,化学反应速度无论用A、B、C何种物质表示,其数值是相同的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C.若增加或减小B的物质的量,则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 D

8.经验表明,如果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就增大到原来的2倍;反应2A(g)+B(g)C(g)+D(g),20℃时某一时刻A的速率为0.2 molL-1s-1,若使反应温度升高到60℃,则此时A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

答案 3.2 molL-1s-1

解析 根据速率与温度之间的经验规律公式v2=v1at2 ℃-t1℃10℃,将各数据代入即可计算:

v2=0.2 molL-1s-1260℃-20℃10℃=3.2 molL-1s-1。

知识点5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C.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答案 B

解析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它能改变反应机理,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经过一系列变化之后,催化剂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尽管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对于不能起反应的物质,是不能使其反应的,另外,有些反应是不需要催化剂的,如燃烧、中和反应等。

10.亚氯酸盐(如NaClO2)可用作漂白剂,在常温下不见光时可保存一年,但在酸性溶液中因生成亚氯酸而发生分解:5HClO2===4ClO2+H++Cl-+2H2O。分解时,刚加入硫酸,反应缓慢,随后突然反应释放出大量ClO2,这是因为()

A.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 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C.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D.逸出的ClO2使反应生成物的浓度降低

答案 C

解析 由题目信息可知,NaClO2在酸性溶液中生成亚氯酸,生成的亚氯酸在刚加入硫酸时反应缓慢,随后突然反应加快,这说明分解生成的产物中的某种物质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

练基础落实

1.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②升高温度 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2

A.全部 B.①②⑤ C.② D.②③ 答案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有时也能发生有效碰撞 ③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 ④增大反应物浓度会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 ⑤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效率,原因是提高了分子的能量,使有效碰撞频率增大 ⑥化学反应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

答案 B

3.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B.使一种反应物过量能提高反应的速率

C.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D.降低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中B不正确,因为一种反应物过量并不一定是反应物浓度增加,一种反应物过量只能使另一种反应物转化率提高,不涉及反应的速率问题;C也不正确,对气体来说,改变压强必然影响速率;D也不正确,降低温度只能降低反应速率。

4.已知反应:N2+O2 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体积

B.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

C.体积不变,充入He,使气体压强增大 D.保持总压强不变,充入气体Ne 答案 B

解析 增大体积,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A不符合;体积不变,充入N2时,可使c(N2)增大,反应速率增大,B符合;充入He后,由于体积不变,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故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C不符合题意;而在压强不变时,充入Ne,若要使总压强不变,则气体体积将变大,各物质的浓度将变小,故反应速率减小。

练方法技巧

5.2SO2(g)+O2(g)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c2-c1t2-t1 答案 D

解析 A项,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项错误;B项,在恒容的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B项错误;C项,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也降低,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会延长,故C项错误;根据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可知D项正确。

6.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HCl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初始浓度c/molL-1 溴颜色消失所需时间t/s

CH3COCH3 HCl Br2 ① 0.80 0.20 0.001 0 290

② 1.60 0.20 0.001 0 145

③ 0.80 0.40 0.001 0 145

④ 0.80 0.20 0.002 0 580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增大c(HCl),v(Br2)增大

D.增大c(Br2),v(Br2)增大

答案 D

解析 A项,由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增大c(CH3COCH3),反应时间变短,v(Br2)增大;B项,实验②和③反应时间相同,起始Br2浓度相同,则v(Br2)相等;C项,比较实验①和③可知,增大c(HCl)时,反应时间缩短,v(Br2)增大;D项,比较实验①和④可知,增大c(Br2)时,v(Br2)减小,故选D。

7.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1价)和S(+6价)的速率v(纵坐标)与反应时间t(横坐标)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反应速率随着溶液中c(H+)的增大而加快。

(1)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期反应速率减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KClO3+6NaHSO3===3Na2SO4+2KCl+3H2SO4,溶液中c(H+)增大

(2)ClO-3和HSO-3浓度减小

解析 该反应的实质为:ClO-3+3HSO-3===Cl-+3SO2-4+3H+

由题意知,反应随溶液中c(H+)的增大而加快,一开始c(H+)很小,速率很小,但随反应进行,c(H+)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但到一定程度后,c(ClO-3)、c(HSO-3)减小,此时反应物的浓度起主要作用,反应速率减小。

练综合拓展

8.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1)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向试管a中加入10 mL 6 molL-1的稀HNO3和1 g铜片,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请写出在试管a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常常反应开始时速率缓慢,随后逐渐加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速率又逐渐减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较快地制得NO,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加热 B.使用铜粉

C.稀释HNO3 D.增大硝酸的浓度

答案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NO+O2===2NO2

(2)开始时速率缓慢,后随反应进行,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故反应速率加快 反应一段时间后HNO3的浓度降低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故反应速率又逐渐减小

(3)AB

解析 反应开始时溶液温度较低,故反应速率较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反应一段时间后,HNO3因消耗而浓度减小,HNO3的浓度成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故反应速率又逐渐减慢。加热和增加固体的接触面积都能加快反应速率;稀释HNO3,速率减小;Cu与浓HNO3反应得到的气体是NO2。

【总结】2018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查字典化学网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案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下载高二化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化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化学教案系列氨、铵盐2

    1—2—2 氨、铵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掌握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鉴别方法。 (3)理解氨和铵的异同。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氨气的实验制......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学案(模版)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学案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学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

    化学教案

    4 爱护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

    高二化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使学生对盖斯定律的学习从直觉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掌握......

    高二化学教案 有机物的合成教案(范文大全)

    高二化学教案 有机物的合成教案 在18世纪,人们接触的有机化合物都是来自生物体,例如,从柠檬中提取柠檬酸,从苹果中提取苹果酸,从动物脂肪中分离出甘油。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

    趣味化学教案

    趣味化学实验教案 11级化学﹝3﹞班 王志军 2011203033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1通过对教学实验中若干生动有趣的课堂演示实验的设计意图、步骤、教学收获的分析,加强对......

    化学教案1

    九年级上册《探究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课 型:实验探究课 课 时:1课时 知识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科学素养目标:通过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