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的晚霞 仿写庐山云雾习作
美 丽 的 晚
霞
刘翔的个人资料
美丽的晚霞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操场上的晚霞,像是天空赐予操场的一把轻纱织成的大伞;那些飘荡在教学楼顶上的晚霞,又像是装饰楼顶的霓虹灯。晚霞映红半边天,它是调皮的顽童;晚霞躲藏于云间,它又是羞涩的少女。美丽极了!
晚霞瞬息万变,眼前的晚霞,刚刚还是一只威风凛凛的狮子,转眼间,就变成了温柔的小猫,明明是一匹四肢强壮的骏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兔……
我爱这美丽的晚霞!
姓 名:刘翔(Liu Xiang)性 别:男 出生地:上海 生 日:1983.7.13 身 高:1.89米 体 重:85公斤 偶 像:迈克尔·乔丹 项 目:110米跨栏 刘翔,中国田径队(110米跨栏)一级运动员。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平了保持11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009年12月11日,在东亚运动会田径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3秒66的成绩轻松夺得冠军,成就“三冠王”。2011年刘翔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11年5月15日的2011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中,刘翔首试七步上栏技术,以13秒07的成绩获得冠军。2011年7月10日第19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刘翔以13秒22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2011年8月29日,在韩国大邱田径世界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获得银牌。
第二篇: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五一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九江,刚上庐山,就把夏日的炎热和汽车的尾气通通抛在后面。迎面扑来的是凉爽的微风和清新的空气。
我们坐车上山,两旁风景迷人——花朵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似金,粉的如霞:许多参天大树挺立在两旁,枝条十分茂盛,顺着山间小径,来到了茶园。只见四周远处群峰挺秀,林木茂密,近处泉水涌流,叮咚作响,大雾弥漫着远处和进出,眼前的苍翠欲滴茶园一片若隐若现。
这茶园里的茶为什么叫云雾茶呢?原来,这里经常大雾笼罩,不仅给云雾茶增加了养分,还让害虫无法生长。良好的环境使云雾茶十分茂盛。云雾茶就因此而得名.正好,我们赶上了采茶叶的季节。我也模仿这采茶的姐姐一样,把云雾茶的嫩芽掐下来,在一旁的姐姐看见了,赶紧过来,说:“小妹妹,云雾茶不是这样采得,摘云雾茶必须是一芽一叶,而且不能掐,只能提,掐了之后,泡水时它就会泛红,影响美观、味道。”我按照姐姐说的,再次小心翼翼地把把茶叶摘下,不久茶叶就把我的框装了一半了,这时,我才发现,一滴滴晶莹的汗珠已经布满了我的额头。
我们来到炒制车间,把采来的茶叶交给炒制师傅,奇怪的是,里面只有几个炒锅,和一个烘干机,其他的都没有。我看过的炒制车间,都有各种炒制机器。我一问炒制师傅,才得知,云雾茶都是嫩叶,用机器会伤到茶叶,手工炒制的香气更浓郁,味道更鲜美。
采茶的姐姐给了我一些云雾茶,放在玻璃杯里,用烧开的山泉水冲泡,顿时,一股股茶香在我鼻尖萦绕,沁人心脾,喝一口,更是回味无穷。
广东广州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四年级:张益菲
点评:本文通过我和爸爸妈妈上九江庐山观茶、采茶、品茶的记叙,将庐山云雾茶独特的生长环境、采摘方式、炒制过程、沁人心脾的味道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文以我一路上的所看所想所为为记叙线索,巧妙运用悬念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末以品庐山云雾茶作结,很好地点明了文章中心~
第三篇: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牵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很神奇。生:庐山的云雾神秘莫测。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秀丽的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身边流淌的是云雾,伸手触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云雾。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在哪儿呀? 生:(陶醉地)庐山。
(二)整体感知,领会课文大意
1、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呢?请齐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想一想,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中心句。
请这位同学来说说吧。你找的又快又准,这段话主要写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千姿百态”中的“千”和“百”说明了什么?对,说明了云雾的姿态非常多。
2、本段话中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请再读读本段,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云雾的姿态,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待会儿在班上交流。好,现在我们来开始朗读比赛。谁先来?
这位同学你来吧,你选的是哪里的云雾?好,请欣赏笼罩在山头的云雾(播放课件)说说为什么喜欢?(作者把笼罩在山头的云雾比作白色绒帽,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的颜色、形状及轻柔的感觉,高雅美丽。)请你带上动作怀着对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读这句话。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板书:象白色绒帽)
你喜欢哪里的云雾呢?请欣赏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播放课件)说说喜欢的理由吧。说得这么好,一定能读得更好,带上动作把你对云雾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读得真好,后面的同学加油!(板书:像玉带)
你呢?请欣赏山谷里的云雾(播放课件)。山谷里的云雾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的感受很深刻,这种景象的确壮观。你能带上动作读出景象的壮观吗?(板书:
像大海)
当云雾遮挡山峰时,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欣赏画面(播放课件)。谁能读好 这句话?好,你来读。(板书:像天幕)
作者在具体描写云雾的这四种姿态时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照:山头→半山→山谷→山峰)采用了那种修辞手法?(比喻)
3、庐山的云雾只有这四种姿态吗?(有很多)请你想像一下还会有哪些姿态?(指名让两三个同学说)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
本段话先运用中心句总的概括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然后通过分述具体描写了云雾的四种姿态。这种结构叫做总分式结构。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段的学习方法:找出中心句→感受云雾的特点→朗读,再现画面→理清构段方式
过渡: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呢?请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学生自学)读出云雾的动态美,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1)找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2)在第3自然段中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得非常快 学习这一段时,我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教师板书:
刚刚还是„„ 转眼间„„
明明是„„ 还没等„„
(3)作者在这里又把云雾的姿态做了哪些比喻,找出来。(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读读课文,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幅画面。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齐读。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四篇: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云雾的学情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S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美轮美奂的写景散文,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上能够根据上下文,联系绳或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但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在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第二、三自然段的总分结构正是这阶段学生所要掌握的重点构段方式,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这一构段方式并初步学会运用这种构段方式。此文中的比喻句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想象无限。迷茫的云雾在作者的笔下,竟活灵活现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座冰山„„)。从生活的到虚构的,从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而这种写作手法,也是中年段学生必须要学习与掌握的。这堂课上,要引导学生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初步学会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辞。
这篇文章是写景文章中较为典型的,能教给孩子很多写作方法,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这是篇很美的文章,我们应该引领孩子通过品读,感受庐山云雾之美,感受祖国河山之美,达到情景交融。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手法,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二自然段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第三自然段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着力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用“刚刚还„„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等词句,强调庐山云雾的变幻之快。最后用“„„”含蓄地表明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仿照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的总分构段方式,能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手法把景物写具体。运用总分构段方式,并模仿练习写一处景物。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诵读《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与庐山有关的诗词,引导学生积累,并将注意力指向“庐山”,自然导入本课的学习。)
一、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二、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
2.学生齐读课题——庐山的云雾
3.学生认读词语。
第一组:幽谷
瀑布
流连忘返
弥漫
遮挡
变幻无常
第二组:似乎、笼罩、漂浮、系玉带、转眼间
第三组:一泻千里
九天银河
四蹄生风
千姿百态
4.上节课,我们还初步读了课文,那么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呀?
这节课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走近庐山,去深切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看看作者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5.复习第一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引读:庐山景色秀丽,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板书:神秘
(设计意图:复习带有生字的词语、含有多音字的词语和含有数字的词语;交流初读感受,引导学生在读“薄”课文以后还要学会读“厚”课文;指名读、引读上一课时已经导读过的第一自然段,引出本课时导读的关键——感悟云雾为庐山增添的神秘色彩。)
三、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一)精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讨论:
(1)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直线把它画下来。
(2)交流:
你找到了哪一句话?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
那么你知道“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那这一自然段中讲到的几种姿态的云雾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和同桌读读,交流交流吧!
把你最喜欢那一种和大家说说吧!
A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和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
“笼罩”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说的就是“笼罩”的意思。谁能找出来?
出示图片。
●
比较句子: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帽子;
●
指导朗读。B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
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和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
那像玉带一般的云雾又是如何缠绕在半山的呢?谁能比划给大家看看。
出示图片。
●
比较句子: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带子。
●
指导朗读。
C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
大海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出示图片。那是一片无边无际的云海。
指导朗读。
D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
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图片。
指导朗读。
3.其实,庐山云雾的姿态还有许多呢!看——图片
作者选择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姿态,这里的分号表示的就是同一句话中云雾的不同姿态。
比较句子:把比喻词换成一样的好不好?
不但比喻词有变化,而且句子的长短也有变化呢。
指导朗读。
4.指导背诵:请根据这些图片和关键词试着背一背。5.刚才,我们分3步学习了这一自然段:一,画;二,品;三,诵。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朗读感悟,了解先总后分的描写方法,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悟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并引导熟读成诵。)
(二)精读第3自然段
1.下面请大家和同桌一起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2.讨论: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它画下来。
(2)交流:
●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说说“瞬息万变”的意思。
●
那么,在这极短的时间中,云雾发生了哪些姿态上的变化?
那么这样改写一下,你们觉得好不好?比较句子。
那么这个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快”?
先来看看这一次变化。指名读。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一缕轻烟”给人什么感觉?
●“一泻千里”经常用来形容什么?
从“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到“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这变化发生在转眼之间。谁能用朗读表现出这种神奇的变化?
指名读,齐读。
谁来读读这一次变化?指名读
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 “四蹄生风的白马”给人什么感觉?
●“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呢?
谁能用朗读表现出这种神奇的变化?
指名读,齐读。
省略号
仅仅只有这几种变化吗?从哪儿读出来的?
小结:瞬息之间,变化得多么快、多么大、多么奇,真是神秘莫测啊!看录像。
朗读指导。
3.拓展写话:
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自主写话: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是(),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自己完成。全班交流。);明它又变成了 4.读读成语:气象万千、风云变幻、白云苍狗、瞬息万变
5.诵读指导。
6.指导背诵(机动)
(设计意图:迁移导读上一个自然段的学法,以品读为主,以读代讲;由省略号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写话,源于课文,高于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三)精读第4自然段
置身于景色秀丽、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庐山之间,你们舍得回去吗?这就是游人共同的感受——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齐读。
(设计意图:扣住“流连忘返”再次深切感受庐山因云雾而富有的神秘色彩。)
四、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字里行间透着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2.课文的第二、三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3.课后,我们可以仿照这两段的写法,来写写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梳理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作特点,并引导模仿练习写一处景物。)
板书:
庐山的云雾
画
神秘
丰富的想象
品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诵
流连忘返
恰当的比喻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2014-02-25 09:57:54)转载▼ 分类: 磨课纪实
3.庐山的云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四字词语表达的意思,积累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2.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3.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难点:
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三、前置学习活动
1.通过自主预习课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自主预习课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查找相当庐山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
一、认知——自读美文,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不能不去地方:庐山。(板书)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庐山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2.齐读课题,从题目看,这篇课文重点写什么?
(二)强化初读
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变幻无常
腾云驾雾
四蹄生风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云遮雾罩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2)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小结:全篇总分总的写法。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围绕“神秘色彩”,总体介绍庐山云雾。
1.这篇课文很美,好多同学虽然没有去过庐山,但是读了课文,也觉得那里的云雾非常美,有的同学还想去那里旅游。置身于庐山的云雾之中,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出示,齐读填空。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
、的感觉。
“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假如我们来到了庐山,看一看,你身边是什么?你头上是什么?你脚下是什么?(都是云雾)伸手摸一摸,你觉得在电视里看到过的谁也是这样子的?(孙悟空、神仙等)说说这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
2.这一段话通过人们置身于庐山云雾之中“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写出了庐山神秘的色彩,如同仙境一般,你能读出这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吗?指名读,齐读。
(四)围绕“千姿百态”,感受比喻之妙。
1.默读第二段,画出中心句,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交流:笼罩在山头;缠绕在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
2.飘浮在山间的云雾时刻都在变化,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云雾的姿态?指名朗读课文,看看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1)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写法,分别是怎样打比方的?
笼罩山头
→
(白色绒帽)
缠绕半山
→
(条条玉带)
弥漫山谷
→
(茫茫大海)
遮挡山峰
→
(巨大天幕)
(2)再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边听边想象,你能借助作者的想象把云雾的姿态展现在眼前吗?说说作者的比喻好在哪里?
交流,预设指导:
——“白色的绒帽”为什么要写清是“白色”的绒帽?(体会云雾的颜色)比作“绒帽”和“帽子”有什么不同?(体会云雾飘飘的感觉)读读这句话,把云雾的特点从“白”“绒”就体现出来了,要读好。
——比作“一条条玉带”,和“一条条带子”相比,你觉得好在哪里?(引导抓住“一条条”体会云雾多;“玉”字写出晶莹剔透的美)读读这句话,多美的玉带,要读出这种美。
——比作“茫茫的大海”让你感觉弥漫山谷的云雾怎么样?(看不见远方,到处都是,如同大海无边无际),怎样读出这种感觉?
——“天幕”什么意思?大不大?“巨大的天幕”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景象?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 是因为云雾的位置不同,作者看到的云雾的形态也不一样,这就是“千姿百态”。试着读出这种变化。
4.作者看到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形象的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的如此传神。看着这些云雾让我们也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么庐山的云雾还可能像什么呢?练习说话。
课件出示几张庐山云雾图。
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_____________。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_____________。云雾弥漫山谷,它是_____________;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_____________。
(1)所以作者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一句话——齐读)。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乐朗读,也可以尝试根据提示背诵。
5.总结第二自然段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五)自主感悟“瞬息万变”,学习写具体。
1.自学第三自然段。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收获。
2.交流汇报:
(1)“瞬息万变”怎样理解?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得非常快?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刚刚还是„„
转眼间„„
明明是„„
还没等„„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云雾的“瞬息万变”。
(2)作者在这里又把云雾的姿态做了哪些比方,找出来。(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读读课文,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个比方?说一说。
交流,指导预设:
——“一缕轻烟”你能读出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吗?那轻到“随风飘荡”你能读出来吗?这样的云雾在你身边、脚下、头顶,有没有仙境的感觉?读出这种感觉?
——“九天银河”懂吗?庐山的瀑布李白是怎样写的?(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给你怎样的感觉?(很壮观)你能读好吗?
——“四蹄生风的白马”是什么样的?跑的快到什么程度?(理解“生风”)说明了什么?(云雾变化快)
——比喻成一座“冰山”你觉得形象在哪里?连起来读一读,把变化的快表现出来、——这段话末尾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请看着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像云雾还会变成什么?(学生交流,练说句子)
(3)练有感情朗读背诵。
(六)抓“流连忘返”,升华感情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齐读。
2.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个句子吗。
3.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被庐山的云雾给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真是流连忘返,再一次美美地朗读一下课文吧,试着背诵下来。
环节
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拓展应用,读写训练。
1.交流二、三自然段写法。(师总结: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着相似之处,段落开头都用中心句总括了庐山云雾的特点,然后围绕中心句再作具体描述,这样写,能抓住特点把事物描述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具体描写出我们的家乡、学校某一处景物特点。
先回顾这一处景物的特点,用一句话写出来。
再思考围绕这句话,你要写清楚哪些景物,把这个特点写具体,还能试着打个比方就更生动。
尝试写话,评议修改。
3.推荐阅读: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庐山云雾》,欣赏不同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的不同风姿。
六、板书设计
白色绒帽
条条玉带
千姿百态
茫茫大海
巨大天幕
流连忘返
3庐山的云雾
瞬息万变
刚刚„„
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
第五篇:《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初步学习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体会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感受它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习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体会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感受它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秀美,学习了第一课《长城与运河》,长城东起-----,西到------;运河北起------,南到-----,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奇迹。我们还走到了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知道它位于祖国的-----,今天我们要去江西,欣赏庐山的风光。
2、出示图片,配上文字: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庐山的云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目要动脑筋,看题目,这篇课文重点写什么(云雾),你们的小脑袋瓜里还有什么问题啊? 生:那么多景色,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 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
师: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在书中寻找答案。
二、字词理解
1、请同学自己默读课文,圈点勾画,边读边思考刚刚的问题。
2、考查字词,教师在检查了预习结果后,总结重点难点。
多字音: 似乎 系在
难写字: 瀑布 幽谷 遮挡 绒帽 难理解的词: 弥漫 笼罩 缠绕 变幻
指导多音字系,写词语理解(近义词替换,图片联系,实际联系,语境联系)
3、庐山的云雾神秘,变幻无常,千姿百态,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四字词语。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 千姿百态 四蹄生风 云遮雾绕 流连忘返 变幻无常
4、教师点评,解决学生不理解的四字词 师:这四字词都是些庐山云雾的,你们你能读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吗?(学生齐读)
每个词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每个词都是一幅动人的画,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去感受云雾的美。自由朗读,重点朗读第二,第三自然段。(老师在下面走动,或表扬或指导,纠错)
三、精读赏析
(一)第一段
1、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啊?(神秘)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展开想象。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2、师: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波浪写画出来。这就是这段的总起句,整段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抓住每小节的总起句,不但能帮我们读懂这小节,还能帮助我们读懂整篇文章。所以我们说这段是总分结构。(板书:千姿百态总分)
3、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山头,半山,山谷,山峰))
师: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视频】
4、你能读出其中的美吗?教师指导朗读
5、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板书:比喻)
笼罩山头的云雾
(像白色绒帽)
缠绕半山的云雾
(像一条条玉带)弥漫山谷的云雾
(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
(像巨大的天幕)
6、相机指导:比喻的手法的作用将我们不熟悉的各种云雾比喻成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你们最喜欢处?谁来为我们读读?(表扬,奖励读得好的学生)
(三)第三段
1、过渡:庐山的云雾只有静态美吗?当然不是,它还有动态美,因为它会“变”呀,请同学们用总分的方法,找出总起句,自读第三段。(板书:瞬息万变)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一段中哪些词语体现了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生:眼前,刚刚,转眼间
师:除了这三个词,还可以用什么词啊? 生:有的….有的….生:一会儿….一会儿….师:既然有那么多词可以用,作者为什么独独用了“眼前,刚刚,转眼间”(体现变化之快,变化之多)
3、哪些词语体现云都变成些什么样子?(“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
4、大声朗读,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5、赏析比喻手法,体会作者的想象。
师:作者看到的这些景象,都是真的吗? 生:不是,是想象出来的。师:是的,大家仔细看,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发挥你的想象,把你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
师:你们都想到动物了呀,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请你们也用眼前------,刚刚------,转眼间-------,的句式来说说
(想洁白的棉花、像柔软的棉被、像漂亮的房子、像奔跑的汽车„„)
6、同学们想到的这么多奇异的景致,让老师感到惊讶,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
7、欣赏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四)第四段
1、正是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才会让人流连往返,齐读最后一段。云遮雾绕可以换成那些词?对比一下,哪个更好?为什么?(更有概括性,点题)
四、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导游,回去和你们的爸爸妈妈说说庐山的云雾,带他们参观云遮雾绕的庐山。
2、同时啊,准备一个你游玩过的景点,下节课做一个全班的导游,向我们说说你要介绍的景物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流连忘返总分比喻
瞬息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