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鱼玄机诗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时间:2019-05-15 08:4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鱼玄机诗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鱼玄机诗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第一篇:浅谈鱼玄机诗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浅谈鱼玄机诗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大理学院文学院 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3班 学号:2007122310

前 言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各方面都实行着比较开明、开放的政策,所以女性所受到的禁锢和束缚相对较少,在社会交往、婚恋方面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自由。女性比较开朗、奔放,热情,自信。“不仅文人墨客遍及天下,三尺童子耻不知书,巾帼女子也熏染了重文习诗之风”。[1]这样的社会环境为唐朝的女性在文学领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和现实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女性诗人,鱼玄机就是其中的一个。

鱼玄机,原名幼薇,字蕙兰,做了道士以后才改名玄机的。少有才名的她在公元858年嫁与情投意合的李亿为妾,后来被弃出家做道士。无论是根据《三水小牍》的记载,她因失手打死婢女被人告发[2],还是根据《中国女性文学史》分析她是被人诬陷[3],其最终的结局都是被京兆尹温璋处死。

在唐代,女性入道一般有三个目的:“一是炼药求长生;二是寻求性爱;另一个目的是,有些妇女生活上出现了波折,入道以求安身之处。当然,三个目的[4]往往兼而有之。”“在三个目的中,尤以同文士交往,寻求性爱最具时代特色。”[5]鱼玄机的入道最重要的就是为了寻求一个安身之处。唐代的女道士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阶层,她们大胆、开放、独立。作为一个道士,本应过着心如止水、清心寡欲的生活,可是“她们不守清规,亵渎教门,” [6]她们风流、多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虔诚的信教者。苏者聪女士在《闺帏的探视——唐代女诗人》中曾写道:“士吏们因她们美丽,多才又多情,乐与她们交游,但不过是把她们当做

〔[7]感情需要的玩物,借以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并无真心相爱,真情相娶之意。”她们在本质上就是一群畸形的方外之士,甚至可以说是一群艺妓。

根据《全唐诗》[8]记载,鱼玄机一生留下诗作五十余首,在数目上只少于薛涛。著名学者施蛰存先生在《唐诗百话》中对鱼玄机的创作才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鱼玄机)的诗功力在薛涛之上,与李冶不相上下。”[9]内容丰富的鱼诗,表现出她主动追求爱情,追求男女平等,以及对于女性自我价值认可的女性自我意识。

正 文

关于女性自我意识,并没有一种确切的解释,大体有以下两种认识:

一、“女性自我意识应当是女性对自我的全面认识,它包括女性关于自身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自我价值,能力特征,行为方式,自我控制,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全部〔[10]意识和思考。”

二、“女性自我意识是女性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女性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意识,意识到社会中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生存空间并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女性自我意识是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是对女性自我价值的肯定。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它既是女性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认同与自我肯定。”综上,女性自我意识应该是一种女性主体自我对于客体自我的意识,也应该是女性对于自我的全面认识。它以女性自身的独立自主和对自我价值肯定等比较积极正面的方面为主,同时也应该包含女性对于自身一些不好方面的一种反思,如依赖性。鱼诗不仅体现出一种大胆追求爱情,追求男女在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平等,并且在这过程中始终体现着她作为女性的一种自尊、自信和自我认可的女性意识,当然,时代和性别并没有让她一直保有一种清醒独立的女性意识。

〔[11]1 主动追求爱情的女性意识

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它历来就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女性的感情十分丰富、细腻、敏感,尤其是封建社会束缚下的女性,对爱情的渴求更加强烈,而封建伦理却往往用教条禁锢着女性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渴望,扼杀着她们的激情,使她们在情感的表达上往往比较含蓄。

“唐代妇女敢于冲破礼教藩篱,走出闺房”。[12]鱼玄机一生同很多文士都有交往过,并且写下了很多热情洋溢的爱情诗,其中大多都是抒发自己的思念与闺怨之情的。对于一往情深的李亿,她写下了许多思念他的作品。如“书信茫茫何处问,持竿尽日碧江空”(《情书》),别离后,她考虑的仅仅是要到什么地方去探问李亿的书信。“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春情寄子安》),不为行路的艰苦而忧愁,所苦闷的是想念心爱之人却不能见面。“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隔汉江寄子安》),为了纾解身处汉江南北的相思之情,只能怅然凝望,枉然作诗。“思妇机中锦,征人塞外天”(《早秋》),表面说思妇、征人两地分离,实质上是她自己思念李亿。“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寄子安》),以江水永无停止的流动喻自己永不停歇的相思之情。“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闺怨》),春去秋来,秋来春去,即使他从来没有任何书信,可是她却一直都在思念着爱人。她还写过《冬夜寄温飞卿》和《寄飞卿》给温庭筠以寄寓自己的感情。如“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冬夜寄温飞卿》),“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冬夜寄温飞卿》),“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寄飞卿》)。

她的爱情诗除了写闺怨,相思之情的,也有坦然表露自己对于完美爱情生活的向往之情的。一首惟妙惟肖的打球诗,“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无滞碍时从拨弄,有遮栏处任钩留。不辞宛转长随手,却恐相将不到头。毕竟入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前筹。”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她对于美好爱情生活的希冀。“不辞婉转长随手,却恐相将不到头”,明写球,暗写自己因为外妻身份可能不能与李亿白头到老。接下来“毕竟入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前筹”,采用拟人和双关的手法说明她希望能够和爱人常相伴随,不离不弃,李亿只有将自己娶进家门才算是个完美幸福的结局。

《迎李近仁员外》“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对于爱人突然到访,她是欣喜若狂的,所以丝毫不加掩饰。“焚香”二字表明为了迎接爱人的到来,她是多么地虔诚。她以火一般的热情,大胆地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坦诚地书写自己的爱情。

女性重情、被动,属于追随型,偏重于寻求或给予感情上的支持,男性偏重于采取行动,着手解决问题。封建专制社会,女性对于自己的感情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忽略和漠视的。鱼玄机则不同,一旦对自己的感情有了清楚的认知,她也就不会压抑自己感情的欲望,而是任其发展,未加掩饰,坦率示人。

在被弃后,独自一人生活在外面,写了一首《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给“住处虽同巷,经年不一过”的李郢。“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她在诗中用刘晨和阮肇天台相遇的典故,把自己比为仙女,把李郢称为阮郎,这“显然是主动求爱,”[13]诗的后两句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方法,进一步暗示李郢能够接受她,希望能够与他结为人生伴侣,是对自己的求爱之意的一种补充。虽然她“落花有意”,但李郢却是“流水无情”。即使如此,她仍然没有放弃,而是再次作诗《赋得江边柳》给李郢以示自己的爱意,真可谓是主动大胆了。

鱼玄机虽然被抛弃了,可是她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积极主导自己的感情生活,“莫倦蓬门时一访,每春忙在曲江头。”(《左名扬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大胆邀请左名扬要经常光临自己的寒舍,不要心生厌倦,自己只是春季在节日游览胜地曲江池游玩。

在《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中,她借乞酒结交朋友,并且以身相许。“一首诗来百度吟,新情字字又声金。西看已有登垣意,远望能无化石心。河汉期赊空极目,潇湘梦断罢调琴。况逢寒节添乡思,叔夜佳醪莫独斟。”首句写她反复吟咏邻居寄来给她的诗,并且她很喜欢那首诗。第二句写两人相互钦慕。第三句就颇为大胆了,说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才相见一次,不值得他们效仿,地上的舜帝和潇湘二妃因舜帝死在了苍梧,也不值得效仿。最后一句说良辰美景,好酒不应该独酌。即使是在贞节观念比较淡薄的唐朝,她的这种爱情表白也是相当大胆的。

〔[14]“在追求爱情方面,鱼玄机是大胆的、主动的。”在封建社会,她算得上是一个颇为大胆的女子。她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于爱情的态度,从而表现出女性作为一个人的意识的觉醒。她敢于大胆地、毫无顾忌地书写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对于爱情执着和坚持,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意义,上升为一种对生命的积极态度。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性意识

男耕女织,以农为本的封建社会,男女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地位的悬殊是很明显的,所谓的相对平等状态在当时社会中是无法想象的,也不可能具体地存在于现实社会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女皇武则天只是历史一个的偶然。

2.1追求爱情上的平等

在感情中,女性往往是被动的,男性是主动的。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女性往往采取顺从、迁让、容忍的态度,常以男性的意志为转移。

《赠邻女》“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封建制度的包办婚姻使一个女性很难得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丈夫,她们往往面临着被冷落被抛弃的命运。在那个时代,受到冷遇或者被抛弃的女子一般都是采用眼泪等柔弱的方式来挽留自己的爱情,并没有积极主动去追求自己作为一个人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的平等权利。而鱼玄机认为女性被男性抛弃了,是大可不必执着于过去的。尾联中她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于懦弱只会哭泣的女子在同情之余,也鼓励她应该主动争取自己作为一个女性所应享受到的平等权利,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不要执着于负心男子,没有必要忍受男性对于自己不平等的屈辱。

这和她本人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唐代风行的是门第婚姻,他们“重高门,轻贱户”[15],“封建社会的婚姻不是以男女双方的爱情为基础,而是以阶级地位和利益来决定的。”[16]

她的丈夫李亿为了自己的仕途娶妻裴氏而最终抛弃了她。被弃后的她正如诗中所写的“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主动投入到追求在爱情中平等的斗争中去,以独立的人格和放荡不羁的态度去反抗现实,不让自己的情感与个性屈于男权社会的价值观——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就必须从一而终。

封建礼教和愚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会使女性自觉地按照男性中心的伦理规范来要求自己,严守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有的妇德,必须遵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女性在思想和意识上处于麻木状态,只能逆来顺受,不敢反抗,永远会屈服于男子的权威之下。鱼玄机不仅对薄幸男子给予了深刻的指责,颇为勇敢,而且也是一种直率的对抗封建礼教的爱情宣言,主张男女在爱情上应该公平。

2.2追求政治上的平等

从鱼玄机留下的诗作,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很有才华,颇有抱负的女性。《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她的愁苦并不只是局限于女人在爱情中的思念、闺怨之类的愁苦,也有对于作为一个女性不能金榜题名的愁苦。前两句气势恢宏,抒发了她的满怀雄才大志,后两句却说因为是女子,所以不能与男子一样可以金榜题名,一展自己的满腹才情,只能羡慕着那些金榜题名的男子。“由于政治上不可能有出路,作为一位长安里家女,她只落得了做人妾的命运。”[17] 一个“恨”字,将男权社会的女性因性别差异而带来的苦痛描写得淋漓尽致。她恨自己是一个女子,不能发挥自己的才情,怨恨女子无权参加科举,体现了男女在政治上要求平等的愿望。她的这种言论体现着一种进步的意义,是对社会性别歧视的一种大胆反抗。

“唐代妇女参政意识抬头,有些妇女已登上政治舞台,取得或大或小的政治权利。”[18]但是,鱼玄机作为一个“下层女子,虽有才能,但如无政治背景,亦难有参政的机会。”[19]谭正璧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中写道:“如有武则天那样的机会,她们(李季兰和鱼玄机)是龙是蛇,我们真不可以限量。”[20]尽管如此,她“已不愧为巾帼的英雄了”。[21]儒家礼教的种种教条束缚并泯灭了封建女性对于自身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的关注,以至于她们的才能没有施展的空间。鱼玄机注重自身价值的展现,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下层社会的女子而放弃追求男女之间在政治上的一种平等。自尊、自信、自我认可的女性意识

男权社会维护的是男人的利益,女性往往是男性的附庸,在社会生活中只会是一个配角,不会成为一个主角,即使是在“男女界限不十分严格,男尊女卑的思想和男女授受不亲等等道统观念尚不像后世那样深”的唐王朝,女人还是很容易失去自尊、自信,产生男人比自己高一等的根深蒂固的思想。鱼玄机不仅是一个女性,而且还出身贫寒,在唐代那个注重门第的社会,即使她很有才华,容貌很好,在当时的社会是很难有很好的出路或者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3.1自尊

她的《和人次韵》云:“喧喧朱紫杂人寰,独自清吟日色间。何事玉郎搜藻思。忽将琼韵扣柴关。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以居陋巷不改其志的颜回自喻,对那些把道士看做是妓女,轻薄无才而冒充风雅的虚情假意的求见者冷语相斥“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全诗一扫女性的柔弱,表现出女性的一种自尊和气概。鱼玄机放情,并不是因为她喜欢过着卖笑,过着声色犬马的日子,而是她希望在广泛的交往中寻找到一个可以尊重并可以依靠的人,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她不希望自己失掉女性本身的一种矜持和自尊。

而《感怀寄人》:“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灼

[22]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坦率地说出她愿意接受那些尊重女性,尊重女性人格的人,那些玩弄女性的人她是不接受的。她认为作为一个女性,应该需要被尊重,女性也有自己的尊严,这种尊严是不可以亵渎的。

同时代的崔莺莺面对抛弃自己另攀高门后又回来重修旧好的元稹喊出了“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的恼怒和怨恨。后来元稹将要离开,莺莺又写了《告绝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既然已经抛弃了,就恩断义绝了,那么不应再来纠缠。还是把你的情意留给眼前的妻子,不要朝三暮四的。其实这首诗写的就是看不起男子喜新厌旧,反复无常。

当她们面对男性对于女性尊严的挑战时,一个是平静地对待,一个是激烈地回敬;一个是温和地看待,一个是决绝地处理。不管怎样,她们都挽回了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尊严。处于封建时代的她们是进步的。

3.2自信

鱼玄机的诗还表现出一种自信的意识。

《赋得江边柳》是她再次请求李郢能够接受自己所写下的爱情宣言。诗中她写道:“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鱼是一种修辞双关,也表鱼玄机的鱼。柳条能系住客舟表明她自认为自己在容貌上仍旧有姿色。以江边柳自喻,说自己虽然是一个弃妇,但仍然如江边柳那样,尚有姿色可观赏。虽然是请求别人接受自己,但是她并没有将自己置于尘埃之中,反而表现得很是自信。

“唐代的女道士,在道德家看来,都是些淫荡无耻的小女子,她们只知吟风弄月,做男子们玩狎的器具,有什么思想,更谈不到知道什么幸与不幸。”[23]鱼玄机在《卖残牡丹》中写道:“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红英只称深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芳恨买无因。”以牡丹自喻,明写牡丹价值很高,实说自己也是如此。只是自己生错了地方,才有这样悲惨的命运,有种生不逢时的遗憾。她从封建的桎梏中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并且高度肯定了自己的价值,表现出她作为一个女性的自信。

3.3肯定女性的存在价值

在《浣纱庙》中,她写道:“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春秋时期,在越王复国中,美女西施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人们在谈论这段历史时,只是津津乐道于那些大英雄,反而骂西施是“红颜祸水”。诗人直接歌颂了西施的美丽和使“十万精兵尽倒戈”的力量。是从女性自身角度描写,充分肯定了女性的自身价值。她并没有以祸国殃民的罪责去指责西施,而是大力赞扬西施作为一个女人所存在的价值。

传统女性由于生活的社会圈子比较狭小,目光也只限于抒发与自己直接相关的个人情感生活和家庭生活。女人除了家庭,除了婚姻,作为一个女人所具有的〔[24]价值往往是被忽略的。“女性是被动的,只能向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尺度靠拢。”鱼玄机从封建的桎梏中看到了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以外的存在价值,并且加以肯定和赞扬。“因为环境的关系,李季兰和鱼玄机都仅仅做了个男性的模仿者,所以历史家不把她们看在眼里。如有武则天那样的机会,她们是龙是蛇,我们真不可加以限量。但是,能够这样,已不愧为巾帼的英雄了。”[25] 带有依附性的女性意识

鱼玄机的女性自我意识虽然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她所处的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女性身份地位低下以及女性自身所固有性格缺陷,致使她要保持独立的人格十分艰难。加之,从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角度来看,女性相对男性仍处于弱势地位。这些种种因素都难免会使女性对男性产生依附的心理,鱼玄机的诗作中就有所体现。

“湿嘴衔泥燕,香须采蕊蜂”。(《暮春有感寄友人》)以燕子筑巢,蜜蜂归窠反衬出自己被抛弃后无家可归。作为一个女人,她只能靠着“暮去朝来典绣衣”(《和人》)勉强维持着生活,过着“茫茫九陌无知己,”(《和人》)“深巷穷门少侣俦”(《暮春即事》)的生活,以至于“空匣镜昏蝉鬓乱,博山炉冷麝烟微。”(《和人》)我们看到一个封建女性,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经济基础,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如穿衣、吃饭、住宅都不能保证,希望生活稳定的安全需要也没有保障,在这种情形之下她就只能依附男人,不能够完全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句诗:“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道出了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在性别上的一种无奈。封建社会并没有为女性提供与男性同等的发展条件,女性无法享受到与男性同等的发展权利。封建社会的妇女长期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处于被奴役,被压迫的境地。“其要害在于,妇女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全方位地依靠、依赖、依附于男子。” [27]唐代毕竟是一个封建王朝,仍旧是以农业为本,男耕女织的生活为主导,女性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必定不能在经济上独立,只能依附于男性,成为男性的附庸品,鱼玄机也不能例外。

她明白“水柔逐器知难定,云出无心肯再归。”(《送别》)男人是风流的、薄幸的,主张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也可以“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赠邻女》)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她追求幸福的方式就是不断地为自己重新寻找一个男性作为自己的依附。如李郢(《酬李端公垂钓回寄赠》、《赋得江边柳》)、温飞卿(《寄飞卿》、《冬夜寄温飞卿》)、左名扬(《左名扬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等。她将自己置于一个又一个的情感怪圈之中,让自己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何必珍珠慰寂寥”的梅妃是有彻底独立的意识的。她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女从来都是为悦己者容,既然唐明皇不懂得她,给不了她想要的爱,那还要那些珍珠来做什么呢?即使自己“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又怎样呢?她还是坚定地拒绝他,决绝地将珍珠退还给玄宗。即使自己是一个人,仍旧可以高傲地活着。鱼玄机在感情上缺少的就是这种彻底独立的意识。

“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和人次韵》)有着想要摆脱依附地位的独立意识,但是“女性从来都是被塑造者,她只能按照社会以及男性对她的要求来塑造自己,即便反抗,也是少数,并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小。”[28]从情感的角度讲,她的这种自立、自强的女性情爱意识是进步的;从现实的角度讲,她的这种宣言缺乏现实存在的物质基础,她自己在诗中也有提到,她自己连最基本的穿衣、吃饭、住宅等生理需要都得不到满足,都不能够保证,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她又将如何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呢?

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其教育和法律都是最大限度地体现男子的意志,也是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男子的利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男子为中心,在社会活动的舞台上,男人是主角,女性在社会上虽然拥有一定程度的权利,但那也是跳不出男权社会所允许的范围的,他们是不会让女子来挑战男性的权威,封建社会的女性在家里和社会上是没有任何话语权力的,所以,鱼玄机的女性自我意识是无法摆脱时代和性别的局限。“生来是个女性,命运已给予她终身的不幸。如果没有知识,浑浑噩噩像牛马般地过一世,倒也令人省事。最不幸的是也去吃了‘智果’,从模糊中清醒过来,认识了自己也是一个人。”鱼玄机的一生是悲剧的,而其悲剧的最大原因莫过于她是一个女性,而且又是一个不安于现状,有个性的封建女性。

[29]

结 语

鱼玄机以自己鲜明的女性意识写出了处于封建社会女人真实的情感世界。无论是追求男女在政治上的平等,还是在爱情上的一种平等,她始终表现出一种坦率、大胆、自信、执着和勇敢的个性。不管是对于身为女性的自己还是其他封建女性,她都能冲破封建礼教的价值观,来肯定女性的存在价值。当然,处于封建时代的她并没能走出时代和性别的局限,表现出一种女性在物质上对于男性的完全依赖和精神上的部分依赖。尽管如此,她身上所具有的女性自我意识对现在的女性仍然有着借鉴和启发的意义。我们应该给予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对待,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应该摒弃。

注释

[1][6]高世瑜.唐代妇女[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6月1版.第95页,第94页.[2]皇甫枚.三水小牍(卷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页.[3][20][21][23][25][26][29]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144—146页,第138页, 第138页,第138页, 第138页, 第138页,第138页.[4][5][13][14][17]徐有富.唐代妇女生活与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9月第1版.第221页,第222页,第226页,第225页,第223页,.[7][12][15][16][18][19]苏者聪.闺帏的探视—唐代女诗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281页,第5页, 第15页, 第15页, 第7页, 第8页.

[8]彭定求 等编.全唐诗拾肆[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4890—4894页.[9]施蛰存.唐诗百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5月第1版,第750页. [10]张淑琴.论女性的自我意识[DB/CD].许昌:许昌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第100页. [11]白忠德.奥斯丁小说的女性自我意识[DB/CD].商洛:商洛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2008年8月,第23页.

[22] 史仲文 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1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第3页.[24][28]朱易安 柏桦.女性与社会性别[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18页,第18页.

[27]乔以钢.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10页.

参考文献

[1]高世瑜.唐代妇女[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6月1版. [2]皇甫枚.三水小牍卷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3]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4]徐有富.唐代妇女生活与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9月第1版.[5]苏者聪.闺帏的探视—唐代女诗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6]彭定求 等编.全唐诗拾肆[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 [7]施蛰存.唐诗百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5月1版. [8]张淑琴.论女性的自我意识[DB/CD].许昌:许昌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9]白忠德.奥斯丁小说的女性自我意识[DB/CD].商洛:商洛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2008年8月.[10]徐有富.唐代妇女生活与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9月第1版.[11]朱易安 柏桦.女性与社会性别[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12]乔以钢.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13]江民繁 王瑞芳.中国历代才女小传[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6月第1版. [14]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5]史仲文 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1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16]彭志宪 张焱.唐代女诗人—鱼玄机诗编年译注[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

[17]江合友 胡宪丽.婚姻困境与鱼玄机诗的主体意识[DB/CD].邯郸:邯郸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8]罗石 周家胜.鱼玄机悲剧命运探因[DB/CD].黄石: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24卷第4期.

[19]赵莉.评鱼玄机作品的女性意识[DB/C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五月第30卷 专辑.[20]艾芹.鱼玄机女性意识及其爱情诗[DB/CD].曲阜:齐鲁学刊,1985年05期.[21]罗昌繁.薛涛与鱼玄机女性意识之比较[DB/CD].南京:文教资料,2007年5月中旬刊. [22]桑宝靖.女冠才媛鱼玄机—中国道教文化史的光彩一页[DB/CD].北京: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1期.[23]胡培丽 胡近.女性与情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24]田华林 顾予.抗争叛逆之声:论鱼玄机诗[DB/CD].连云港: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学报,1996年2月.

[25]刘晓红 王海波.论鱼玄机诗作的叛逆性[DB/CD].徐州: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12月第20卷第6期.

[26]宋冬霞.李清照与鱼玄机女性意识比较研究[DB/CD].合肥:学术界,2010年1月总第140期.

第二篇:诗歌背后的故事·鱼玄机

诗歌背后的故事 ·鱼玄机

中国浩瀚的文化精辟而独到,而组成文化重要部分莫过于首选诗词。诗词把最简单的文字用优美的一二三四声,平平仄仄地串在一起形成旋律犹如乐谱,恒古地流传至今。每一首诗代表了作者的心声,而每一首诗恰好也体现了诗人当时的情怀和生活。那么,今天我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位诗人,近距离地透过诗歌去了解不为人知神秘另的一面。

在说这位诗人之前,给大家出几个问题考考大家。第一题:请问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有哪些? 答案:薛涛、刘采春、李冶、鱼玄机

第二题:诗“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时垂泪,花间暗断肠。”请问是谁所作?

答案:鱼玄机

那么我今天要给大家聊的就是美女—鱼玄机。鱼玄机美丽聪慧,生于长安城郊一落拓士人(落拓士人:就是贫困失意,景况凄凉,放浪不羁的读书人)之家。鱼父饱读诗书,却一生功名未成。她幼年得调教,5岁便能诵诗数百首,7岁开始作诗,十一二岁时,她的习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成为人人称道的“诗童”,但是为什么成为道士呢?成为道士后为什么在道观“淫风肆掠”呢?又是如何英年早逝的呢,……?种种疑问即将为大家一一道来。现在我们隆重地请出今天的女猪脚 大美女鱼玄机隆重出场

看这幅图就以唐朝美的标准来说那是近乎完美。你看,浓晕蛾翅眉、额宽脸圆,体态丰腴、发髻高耸、上戴折枝花朵、衣着轻薄的花纱,恰好又不失风韵地内衣半露,广袖短襦,曳地长裙,衣袂飘飘,显得温婉妩媚、婀娜多姿,女性韵味十足。如果算在当今,也毫不逊色当代明星,关键别人是自然美,没去韩国整容,件件均是真品。闲话少说,书归正传,看看鱼幼薇的简历。姓名:鱼玄机

曾用名:鱼幼微,字蕙兰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地:中国唐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职业:诗人、道士

出生日期:844年某月

逝世日期:874年某月,享年:30岁(有另一说27岁)

结婚年龄:14岁

出家年龄:16岁(是不是文艺女青年都这么感性,结婚2年就看破红尘,可哀可叹呀)

主要成就:发表多篇诗歌,有《鱼玄机集》一卷,现存诗歌五十首(有人说49首,在《文苑英华》中收有鱼玄机《折杨柳》一首,不见于集中,故世存鱼玄机诗50首)收录于《全唐诗》中。

鱼玄机50首诗代表了一生坎坷,写尽了在那个时期的悲欢离合,接下来我们从诗中走进鱼玄机,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在她未入道观之前,我们还是叫她鱼幼薇吧。看第一首诗

卖残牡丹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这首诗据传是鱼幼薇与温庭筠相识后所作,作诗时鱼幼薇十一岁左右,先不谈与温庭筠的事儿,我们单看这一首诗如何。这么小的年龄能作出如此富含深意的诗,也不枉大家称之为“诗童”,七律讲究工仗,看看这鱼幼薇尤擅“工诗”是如何呢?先理解下这首诗的整体意思

首联: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狂风来到,看到这么多的牡丹花又将落去,我站在风中哀叹,这艳丽的花色,芬芳的清香又将走过这一春。这里一个“叹”字一个“频”字是整个诗句的关键字,把诗人的那种哀怨表现的淋漓尽致。

颔联: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为什么没人来采摘呢?难道是太高贵无人问津,还是花香太浓导致蝴蝶都不亲近。这句类比了自己,深意稍后再说。看看这个对仗是如何用的妙的。

“应为价高”,“却缘香甚” “人” “蝶” 颈联: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这么高贵的花只配生在皇宫中,不应该生在路边染尽世俗尘埃。这句又是说的自己,哀叹自己出生低微,家境不好,好花流落尘世。

尾联: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如果把这牡丹(或者说是等到这牡丹到了皇宫里)移植到皇宫的时候,那些王公贵子想必就开始后悔也来不及了,想亲近也不那么容易亲近。

看看这整首诗,在唐朝时期属于男权社会,对鱼幼薇而言,出身地位不高,但是又自命清高,无人赏识,始终无法达到自己想过的生活,郁郁寡欢。前面说到“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这句又说到与温庭筠相识所作,这里一段故事就即将展开,这温庭筠影响了鱼幼薇一生。

温庭筠是如何的一个人呢?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是一个极爱才华的人,当他听说鱼幼薇的才华后决定寻找拜访鱼幼薇,终于寻得千百度之后在鱼幼薇13岁那年见到鱼幼薇,及在857年夏秋 之际邂逅,那时候温庭筠45岁,科举未中日子也颇为艰难,但又极爱才华。见到鱼幼薇后以“江边柳”为题要求鱼幼薇当场作诗一首,鱼幼薇稍加沉思便赋得

赋得江边柳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大加赞赏,为其鱼幼薇的聪明才智所佩服,怜爱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决定指点鱼幼薇,当时鱼幼薇过的颇为清苦,父亲早逝,母亲给人做针线活度日,温庭筠不但在生活上照顾而且在诗文上指点不少。日久生情,少女情怀初开,鱼幼薇对这个一如慈父一如严师一如朋友的温庭筠开始爱慕,朦胧之情逐渐变得深刻明了,既能当做伴侣有能感受到父爱,还能切磋诗词,鱼幼薇突然觉得觅到知己。一段时间后,温庭筠离开长安,鱼幼薇此时欲绝得相思彻骨,寂寞难捱,终于决定演绎这段“师生之恋”。也是历史上首开先河的师生恋。“千里寄相思,苦等君不还,纵使折尽柳,也要情意长”,于是在一个秋夜月色横空的夜晚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送给温庭筠。

邀寄飞卿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这首诗以秋之夜,月明朗,心思念,嗔怪温庭筠这么久不给书信“底物慰秋情?”你叫我拿什么东西来安慰我这悲秋思君的心情呢?遮遮掩掩的最后表达,情寄了鱼幼薇对温庭筠的相思之苦,想必温庭筠是知道的。但是奇怪的是,秋去冬来,繁华落尽,初冬萧瑟,仍旧不见温庭筠来信,真是:“北雁南归不识君,鱼书遥寄何时回”。实在控制不住的鱼幼薇大胆的写出了第二首《冬夜寄温飞卿》

冬夜寄温飞卿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这首不再遮遮掩掩,直白地表达了对温庭筠的爱意,我们简单地赏析下这首诗。今夜我坐在灯下,搜尽了所有的词语无法言表心中的惆怅,也没有任何词语能表达此时的心情(可见这个相思不得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境界),漫漫长夜,天寒地冻越发觉得衣服单薄寒冷孤独感也由此而生。再看那庭外的树叶萧萧瑟瑟被风吹得让人更加感觉萧条寂寞。透过纱窗看见月亮慢慢沉下去,我这苦命的人还有什么伴我度过这寂寥之夜呢?凤凰也好,鸟雀也罢都要有一个归宿呀,但是谁能了解我的心意呢?只留下鸟雀的哀鸣之声在空空荡荡的林子里。哎,好一个凄苦悲凉,意思很明白地想依托温庭筠,托付一生。这里我们能体会到失去父爱,家境贫穷但是敢于追求不受封建思想束缚的鱼幼薇此时的心境,努力追求爱情的崇高品质赞一个。日后,很多人都来鱼家提亲,踏破了门槛,但是鱼幼薇仍旧苦苦等待温庭筠,相传还再院中种下三棵柳树取名为“温庭筠”可见爱之深。可惜这个温庭筠呢觉得自己未得功名,觉得自己容貌丑陋也配不上鱼幼薇,又说自己年龄大。说温庭筠丑是事实,当时称之为“温钟馗”又多么的丑大家看下钟馗的面貌便知道了。但是空心菜说个题外话,温庭筠为什么不娶鱼幼薇个人觉得最主要的是,鱼幼薇家庭背景不殷实,在仕途的道路上不能帮助到温庭筠,如果鱼幼薇是某个政要的千金,何足年龄呢?何必担心自己的容貌呢,这都是借口。

温庭筠视若无睹地不去迎合鱼幼薇的风情万种、寂寞相思,毅然把鱼幼薇介绍给了李亿。鱼幼薇生命中第二个男人便出现了。

李亿,字子安,年里及生卒年不详。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戊寅科状元及第。取状元后入仕,官授补阙。经温庭筠介绍,李亿纳女诗人鱼幼薇为妾,恩爱异常。

在大家幸叹鱼幼薇有个好归宿,终于“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不在。但是因为鱼幼薇是妾,遇到一个刁钻可恨,妒忌心极强的李的正房妻子裴氏见鱼幼薇受到李的宠爱,对鱼幼薇处处难堪,漫骂鱼幼薇。在度日如年的日子里鱼幼薇写了很多的诗给丈夫又是思念又是哀怨。例如《春情寄子安》:

春情寄子安

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销远涧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

莫听凡歌春病酒。休招闲客夜贪棋。

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

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

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看这句期望有一个圆满的结局,通过这首委屈体贴、和泪写下的赠诗,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多才女子,其痛苦遭际和悲凉心境多么令人同情!看到这里大家是否会潸然泪下。再看这首传颂至今的 江陵愁望寄子安

枫叶千技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首句以江陵秋景兴起愁情。枫生江上,西风来时,满林萧萧之声,很容易触动人的情怀。“千枝复万枝”,是以枫叶之多写愁绪之重;次句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掩映”二字写枫叶遮住望眼,传达出诗中人焦灼难耐的表情。前两句写盼人不至,后两句便接写相思之情。用江水之永不停止,比相思之永无休歇,与建安诗人徐干有名的《室思》诗中的比喻,机杼正同。“西江”、“东流”,“不能明言,但恰入人意”(《湘绮楼说诗》),使人不禁想起南唐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来。此诗第二句“江桥掩映暮帆迟”,南宋版本为“江淹桥映暮帆迟”,研究者认为,后者为佳。纵然鱼幼薇对丈夫日夜的思念,种种的爱慕,但是偏偏李亿是个惧内的软弱男子,在裴氏的逼迫之下写下了休书,将鱼幼薇赶出了家门。可怜的鱼幼薇这年她才16岁,14岁嫁给李亿,过了2年便落得个落花散尽。这怪谁?为什么多情的女子总是凄苦一生,归根结底是社会的诟病。涕泪几何,空心菜掩面沉思了。不去想,一想一把泪也。在此空心菜作词《渔歌子》赠与鱼幼薇渔歌子 落花飞,缘尽散,几时再见枝头艳。寂寞寞,意寥寥,莫把相思来传。水流空,声眷恋,月明满处生悲扇。从此往,不多情,少了凭栏哀叹。

无家可归的鱼幼薇没去可处,于是寻得一道观,道观名为咸宜观,于是鱼幼微便更名为鱼玄机。玄机就显得有道士的意味了。在晚唐时期,住道观并不是就入道,也不一定要研习道教,道观是一个独立于政治力量以外的场所,多为无家可归又或者避难场所。道观只有2人,一个是观主一个就是鱼玄机了。入道观后鱼玄机性格大变,加之后来观主去世,偌大的道观就剩下鱼玄机一人显得更加冷清寂寞。鱼玄机本是一个敢爱敢恨,直白豪爽的女子,受尽种种的不如意后变得“纵怀”起来。空心菜其实不想说鱼玄机后面的故事宁愿相信从此后清修到老,但是故事却远远没有结束,或许在那时代的女性,像鱼玄机这样的女子注定了要有一个离奇充满争斗、争议的一生。

鱼玄机抛开先前的典雅,抛开了只在内心的激情豪迈,抛开了高尚、抛开了冰清玉洁,她开始报复,开始放纵自己。受不了寂寞的鱼玄机招收了几个女徒弟来服侍自己,并在道观门口贴上告示,告知所有风流才子可以来道观切磋诗文,排遣寂寞时光。这时的鱼玄机的才能突然变成了放纵的工具。告示一经贴出,长安街头那些所谓的文人骚客、纨绔子弟纷至沓来,一夜间小城骚动,鱼玄机名扬四方。道观门庭若市,热闹非凡,莺歌燕舞到处鸾凤和鸣。鱼玄机如何的风流潇洒暂且不表,单说鱼玄机此时放纵到如何地步,据传,有一富商姓李,长得肥头大耳,懂不得诗词,也不能附庸风雅,单单看上鱼玄机的美貌,隔日便来鱼玄机出共度良宵,也带些金银首饰送与鱼玄机,鱼玄机欣然受之。有一首诗鱼玄机是这样写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迎李近仁员外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有人说这是写给李亿的,我也愿意相信。

这期间温庭筠也闻鱼玄机的放纵不羁,很是心痛,多次劝阻均未有效,鱼玄机只是笑笑便不作答。伤透心的女人怎可愿意再相信爱情。这样的日子到鱼玄机25岁左右。此时的鱼玄机变得如魔鬼般爱慕虚荣,自己的美貌,自己的才华吸引大批的风流才子,过去的孤独表白,变成现在的高高在上虚荣日益变本加厉。再一次欢乐纵情中,因见不得自己的婢女绿翘受到喜爱之人的宠爱嫉妒之余打死了绿翘而被关入狱。对于鱼玄机的死有多种猜测版本不一,但是我想就这样死去也好,如果是什么权势又或者是什么逼迫就显得更加落寞了。温庭筠在此时写了受《诉衷情》其中隐含了对鱼玄机的眷恋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蝶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人已死,何须情呢? 鱼玄机是敢爱敢恨的,鱼玄机的才华是无人能比的,在薛涛李冶至上。或许鱼玄机也更能代表封建女性的悲哀。又说温庭筠,鱼玄机的初恋情人乃至于鱼玄机终生都发出这样的呼喊“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这或许也是鱼玄机追求爱情一生的最终写照。末了空心菜摘录几首鱼玄机的诗和大家共赏析,再到诗中去回味下鱼玄机内心的世界。

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愁思

落叶纷纷暮雨和,朱丝独抚自清歌。放情休恨无心友,养性空抛苦海波。长者车音门外有,道家书卷枕前多。布衣终作云霄客,绿水青山时一过。

闺怨 靡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事透罗帏。

折杨柳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

读后《折杨柳》空心菜也写给鱼玄机一首词结束今天的主题活动

浪淘沙

今生不悔柳枝黄,折尽心愁醉酒狂。若问来生同谁葬,先将柳树栽成行。

说明:文中个别故事或具体时间未去论证,不可作为最终参考。

2014年6月7日·深圳

第三篇: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它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这些诗主题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对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刻画来完成的,我们从中可以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对待情感、婚姻、生活的基本态度,了解夫权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与情感奴役、地位低下的真实境况,进而理解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争取平等与自由所做出的奋争与牺牲。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情感女性形象

【引言】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大约从周朝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歌谣与作品,涉及到当时从贵族乃至平民的各个阶层的生活与风俗。而《诗经》中有关女性的作品非常多,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其中与女性爱情有关的作品为数不少。《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诗经》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大体可分为纯真烂漫型、热情泼辣型、畏缩痴情型、刚烈果敢型、哀婉悲戚型、彷徨疑惧型和情深意长型。

一 积极烂漫型

1.1 纯真烂漫的女性形象

《召南·摽有梅》中“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歌者渴望爱情,就坦率表白,就主动地追求幸福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主动追求是发乎于内心爱的萌动,将歌者急于嫁人的迫切心情和诚挚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悉性自然,合乎人性的自然发展,无需遮遮掩掩。而她们的爱也像其性格一样,热烈中渗透着野蛮劲,这种大胆直率的美,无拘无束,发自纯真的灵性。至今看来依然让人掩卷之余仍能深深回味无穷。

1.2 热情泼辣的女性形象

《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中的静女很具代表性。善良、美丽的静女,原本和情郎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但调皮的她一到约 1

会地点就先藏了起来捉弄一下情郎,使痴情的小伙子焦急万分地“搔首踟蹰”。那种焦急万分,左顾右盼、不知如何好情景描述得活灵活现,现实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在这情形之下,“静女”再也难忍心“俟”下去了,就突然地出现于情郎面前,多情地“贻我彤管”。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就栩栩如生低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些带着少女特有的心性姑娘,热情地追逐着爱情的幸福,尽享爱之甜美。她们一个“彤管”,用她们原始的纯朴的方式表达着真挚的情思,女子的多情表露无遗。这些姑娘,带着少女特有的天真烂漫,热情地追逐着爱情的幸福,尽情地享受着爱情的甜美。

1.3 畏缩痴情的女性形象

《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少女心系邻家帅小伙,“其室则迩”,但有不甘主动接近示好,“其人甚远”,只在心中默默慨叹:“岂不尔思?子不我即!”即使她们获得了男子的爱,尽管内心的爱炽烈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绝不肯亲自去找他,让一颗灼热的心在痛苦的相思中煎熬着:“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少女深沉矜持与扭捏的性格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这一形象群的妇女即使与男子一见钟情,有心相许,却也要说“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兮,无使也吠”。寥寥数语,道破了少女微妙的心理,使得一个个可爱娇羞的妇女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1.4 刚烈果敢的女性形象

这一形象群体的女性对情爱非常指着痴迷,更对强加于自己的婚姻予以坚决的反抗,表现了对爱情、婚姻的理想追求。《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々,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在自由乱爱得不到家庭、社会的认可与祝福情况下,是她首先向情郎提出私奔,“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更是以指天誓日表示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来打消情郎的犹豫与胆怯:“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为了能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合,她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于“拿生命孤注一掷”:活着不能同房宿,死后也愿同圹埋。这样坚定的爱情追求,这样大胆的爱的宣言,今人读来,仍使人不免为之动容。

二命运多舛型

2.1 哀婉悲戚的女性形象

《氓》则自诉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虐待、遗弃的经过情景。诗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具有代表性,揭示出了古代妇女所遭受到的欺压和凌辱,反映了男尊女卑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不合理的现实。《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这位少女热恋着那个特立独行的男子,但惧于礼教的束缚,难以相亲相爱,可是姑娘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残酷的礼教桎梏着纯洁善良少女心中的爱,将她的幸福毁于一旦,也将她那活泼开朗的天性泯灭了,使她们变得胆怯忧郁,充满哀怨。而在“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诗中妇女怀疑自己被丈夫遗弃,她那种忧伤、哀怨、欲爱不能的辛酸、迷茫的感情和焦急无措,叫人不能不为她深表同情?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光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既土!”则入木三分地描写了弃妇的哀怨:你有新人多快乐,拿我旧妻挡困穷,与今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控诉有异曲同工之妙。粗声恶气打又骂,还要逼我做苦工。不念昔日情绵绵,你我恩爱一场空。勤劳、善良与贤惠换不回昔日的恩爱,痛诉唤不醒变心丈夫的良知。此类诗歌对始乱终弃、忘恩负义之徒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对女性的那种哀婉悲戚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2.2 彷徨疑惧的女性形象

由于受到礼制的束缚和压制,在受到阻挠和破坏面前,相爱的恋人们或者矢志相爱、或忍痛辞绝,欲爱不能。《将仲子》更是此类诗歌的代表作。《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中的少女心仪“仲子”,由于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而当“仲子”翻墙进园前来看她时,少女不敢与他接近:“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极爱而不敢爱,怕爹娘责骂,怕兄长责骂,怕人多舌杂„„姑娘的心被苦苦地折磨着。既不想让家人失望,更不想被恋人误解,小心翼翼地婉拒;既怕失去恋人,又怕耽误恋人的幸福。一位聪明善良我见尤怜的好姑娘跃然纸上。

2.3 情深意长的女性形象

《葛生》是一首妇女悼念亡夫的诗。诗中先以“葛”之依附于“楚”,贴切巧妙地暗喻男女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葛生蒙楚”“蔹蔓于野”,则烘托了一种悲凉的意境和凄惨的气氛。“谁与?独处!”、“谁与?独息!”、“谁与?独旦!”等简洁的问答,则一览无余地展现了爱人去世后,女主人翁的内心的孤独与伤痛。而“角枕”“锦衾”的绚丽生辉、光彩夺目,但枕上衾下却是一具尸骨,光彩与死亡相衬,组合了一幅让人强烈震撼的画面,令人心酸!“夏之日、冬之夜”“冬之夜、夏之日”的回环修辞方式,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死者的深深思念,只能是“此情可待成追忆”了!字字血、声声泪,哀婉凄怆、痛切心肺悼亡诗的《葛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死者的思念是何等情重绵长!

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没有世俗的偏见的健康的爱情观。

结论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有了文字记载后,用诗歌表达的对所爱之人的爱慕,思念,情真意切。《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经》是我国女性文学史的第一页,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对女性的关注。这些篇章对女性形象、女性爱情、女性命运的描写,都折射出周代社会特有的文化内涵。研究这种现象,对于了解那个时代的女性及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晓音、周先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黄伦峰.周代婚俗下的《诗经》婚恋诗研究 [D].广西师范大学.2007

[3] 李金坤.《风》《骚》“弃妇情结” [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

[4] 安意如《诗三百·思无邪》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8

第四篇:《爱玛》中奥斯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从《爱玛》中看奥斯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摘要:《爱玛》是奥斯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奥斯丁通过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展现了她对女性自身命运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解读来看奥斯丁所倡导的先进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爱玛 自我意识 婚恋观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小说家,作品大多以女性独有的视角描绘出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乡村中家庭生活的画卷,描写金钱与婚姻、描写女性和爱情。奥斯丁生活在传统思想与习俗比较顽固的英国乡村,她的父亲乔治·奥斯丁是汉伯夏郡斯蒂文顿教区的教区长,靠着教区的收入养活九口之家,维持着农村中等阶层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奥斯丁的生活圈子主要限于乡村的中等阶层,她本人过的基本上是中产阶级妇女的悠闲生活,正如她书中描写的那样,较为悠闲富裕的生活环境使奥斯丁得以阅读很多书籍,并能够和她的姐姐卡桑德拉走亲访友,参加乡村舞会和其他社交活动。

18、19世纪之交的英国正处于经济上升时期,奥斯丁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萌生的,当时女性的地位一直不受到尊重,男女之间无平等可言,尤其是当时的观点认为妇女不善于男性那样归纳概括她们的思想,她们的头脑也不具备像男人们那样理解重大问题的能力,所以家庭生活才应当是妇女的最适合的天地。因此女性自立的机会因此大大地受到了限制。为了表现女性独有的自我意识,奥斯丁在创作上塑造了爱玛这样一个作家认为除了她自己没有什么人会喜欢的角色。下面就以爱玛为例分析表现奥斯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爱玛·伍德豪斯简直是个得天独厚的人,又美丽,又聪明,又有钱,不但家里生活舒适,而且性情开朗,她快满21岁了,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①作家在作品一开始就为女主人公设定了这样一个介绍,这也就不难解释爱玛身上女性自我意识产生的根源——家庭环境。在海伯里的乡村,爱玛所在的伍德豪斯家族在财富以及社会地位上等级均居首位。作为这样显赫家庭的女儿,她深受家族传统的观念的影响,认为任何人的社会地位都是由他的财富决定的,而下等阶层在很多方面都是卑劣的。因此,爱玛总是瞧不起下层的那些人,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贵贱不相亲”。另一方面,在家里爱玛由于母亲早逝,自十二岁起就成了家里的女主人,就如奈特利先生所说的“爱玛总是被当做全家最聪明的人,所以被宠坏了。”、“母亲一去世,她失去了唯一能管束她的人”②而她的父亲伍德豪斯先生自闭地固守在属于自己社交范围的小圈子里,处处表现出对于变化和新事物的恐惧,迂腐得近乎荒唐,对于爱玛,他只有一味溺爱和习惯性依赖,完全起不到训导和指引的作用。这种环境既有利于培养爱玛无拘无束、男女平等的先进观念同时也给爱玛自身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缺点:做事我行我素,高傲又势利,看重门第观念;她对婚姻抱有资产阶级的势利态度,认为应该从阶级类别和财产标准来看待人与人的关系。

关于爱玛的自我意识的强烈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撮合别人的婚事。用作者的话说,爱玛认为“这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一件修善积德的事,爱玛生活境遇好,有闲暇也有能力做这

件事。”③在小说中,爱玛由于侥幸的促成了家庭教师泰勒小姐和韦斯顿先生的婚姻使得爱玛十分热衷于替人做媒。由于泰勒小姐的离去使得爱玛跟父亲的生活伤感、无味,由此需要需找一个人来替代泰勒小姐的位置,附近住宿学校的私生女哈丽特·史密斯便成了爱玛寻找的密友。在爱玛的怂恿下哈丽特拒绝了农民马丁的求婚渐渐爱上了年轻的牧师埃尔顿先生,仅仅因为艾玛觉得作为农民的马丁很粗俗,配不上身份可能是贵族的私生子哈丽特。爱玛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奈特利先生的批评,在与奈特利先生反驳中爱玛所说的话也能反映出她自身所表现的强烈的自我意识。“男人总是以为女人拒绝一个男人求婚是不可理解的。男人总以为女人有求必应。”④而且爱玛还认为尽管哈丽特是个私生女,似乎低人一等,但有理智的人却不应这样看,她父母犯下的过失不能由她承担责任。哈丽特的地位与他人是平等的。这样看来对于社会中对女性的一些世俗偏见,爱玛有着自己独特的客观而敏锐的判断和认识。

其次是关于自己婚姻的见解。爱玛曾多次表示自己不会结婚或者短时间内不会结婚,爱玛想要以这种做法来体现自己追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这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爱玛的自我意识反抗传统的一种表现。她曾对哈丽特说过这样一段话“单身妇女若收入微薄,当然令人耻笑,惹人讨厌,是儿童取笑的对象;单身妇女若有财产,总是令人尊敬的,完全可以做到通情达理、讨人喜欢。”她意识到没有经济基础的女性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只有通过婚姻才能过上幸福生活,只有顺应社会,女性才能有更好的归宿。但作为上等人家的女儿爱玛认为自己的结婚对象在各方面必须高于或者跟她平等,这样才能与她相匹配。关于爱玛和奈特利先生,奥斯丁很缓慢、隐蔽的在小说中表现两个人之间爱情的细节。除了他们的争论和分歧,爱玛更多地是尊敬奈特利先生而不是爱他,他们最终选择结婚主要是因为他们平等的社会地位,奈特利先生是个大地主,他拥有大量土地,因为家庭的富有,他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而进入上流社会。因此,在海伯里只有他有条件在财富和地位上和爱玛相配。这一表现不仅体现了爱玛的自我意识也体现了奥斯丁所倡导的婚姻观,她认为正当的婚姻关系首先应当认清对方的人品性格,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的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爱恋的基础上的结合;另外财产和社会地位在婚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爱玛的自我意识还表现在对自我认识的认同。就像小说一开头所说的“爱玛·伍德豪斯简直是个得天独厚的人,又美丽,又聪明,又有钱,不但家里生活舒适,而且性情开朗,她快满21岁了,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如果说爱玛真有美中不足,那要算她的任性和对自己估计偏高。”⑤对于这一美中不足,在奥斯丁看来正是爱玛自我意识的表现,正如“她对泰勒小姐的意见是很尊重的,但办起事来主要依自己的主张。”⑥爱玛的成长环境赋予了她自由的心灵,她经济上的独立保障了她独立的人格自由,在她身上所表现的是一种自由意识和对自我认识的认同,不管这种认识是否正确。爱玛认为女性与男性一样具有理性与智慧,这种智慧只有通过多读书、多参加交际活动来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

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封建保守思想仍然相当强大的时代,奥斯丁只是初步地表达了自己的女性意识,爱玛的塑造充分地展现了奥斯丁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认可。尽管爱玛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可以说她是奥斯丁笔下一个典型的新女性形象。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奥斯丁.爱玛.[M].张经浩译.长春出版社p1 p30 p18 p52 p1 p1

参考文献:

[1]简·奥斯丁.爱玛.[M].张经浩译.长春出版社,1998

[2]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年.[3]牛庸懋 蒋连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

[4]邓军.论简·奥斯丁《爱玛》中的女性婚姻观及其成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5]孟娜.分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J].大众文艺.2011.15.[6]王成.《爱玛》: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小说.[J].成功(教育).2011.8.

第五篇:1.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现实的压抑

1.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现实的压抑

几千年的男权统治,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对女性加以绝对控制。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使不少女性卑躬屈膝、妄自菲薄,造成了女性依附、顺从、自我萎缩的性格,以致无法形成主体意识(自我意识),无法认识自我的价值需求所在。

从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历史来看,她们每一次对自身角色的反思与突破,都和人性解放的思潮联系在一起。而在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真正觉醒于辛亥革命时期,其显著标志是以秋瑾、何香凝、张竹君、林守素、陈撷芬等为代表的20世纪初先进知识女性群体,她们对自身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价值、意义己有了相当的自觉意识。她们己经开始意识到她们不仅作为一个性别意义上的“女人”,而且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存在,并且在社会实践上,积极投身于争取自身解放与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之中,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新型力量。伴随西方女性解放思潮的大量涌入,女性主体意识开始在知识分子阶层普遍增强,已接受现代教育的她们开始对女性的现实地位和文化处境进行审视,对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生存方式进行反思,明确认识到女性不应该是男权文化的附庸,而是有着自我意识和精神需求的独立个体。

纵观近百年来的女性意识觉醒历程,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它的发展与突破仍然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如今女性依然生活在一个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里(虽然相比过去女性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决定了女性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突破中或多或少的会受到男性化社会精神的灌输。女性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不得不被迫或者潜移默化的朝着她们觉醒的反方向社会化——接受男性意识形态赋予的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女性自接受男性意识形态开始,就潜意识下将自我与女性自身分离,女性自愿成为被凝视的客体——“他者”,女性的主体性地位没有真正实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成为了女性真正觉醒的最大阻碍。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女性“自我”的存在从来没有真正实现,女性无法自觉进入到女性自身的生命体验中,就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下载浅谈鱼玄机诗中的女性自我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鱼玄机诗中的女性自我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