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8:0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瞿慎龙

摘要: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由观察获得的知觉映像更鲜明、更细致、更完整。人们认识事物,获得系统的知识都是从观察开始的。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观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直接认识事物和获得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所必需的。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只有通过观察,对知识有了表象的认识,才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草能学好物理知识。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本文就来粗略的分析一下。

关键词:物理教学;观察;观察能力;实践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研究,要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就必须掌握观察方法、发展观察能力,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的基本任务是人为地创造条件进行观察。所以,怎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陪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观察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观察力是人类重要的认知能力。观察力在人的认知能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认知活动的源泉,又是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脑所获得的信息中,有80=90%是通过视觉获取的。所以,观察是人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人只有勤于观察,外界的信息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大脑,才会增长知识,提高智能。如果一个人懒于观察,那么他的智力就会每况愈下。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遮断被试的触觉刺激,结果被试手指尖的灵巧性下降,感情冲动,智力迟钝,并出现离奇古怪的思维。可见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在感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观察能力。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观察力的作用。达尔文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中人之上。”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教育年轻人要“观察、观察、再观察”。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原来霸道还可以这么温暖在发明了青霉素之后说:“我唯一的功劳就是没有忽视观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观察能力强的学生一般都是优等生。因为他们善于观察,能够发现问题,找到学习的新方法,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物理是一个由实验和实践组成的学科,许许多多的物理知识都是从试验中得到的。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自然科学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中产生的。”作为学生,要想继承这些自然科学的成果,要想真正学会它,同样要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通过精心的实验,高效地重复前人所进行的通向成功的类似观察,再经过思考,可以迅速地得出结论。因此,实验观察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致统计了一下:中学物理的演示实验有253个,学生动手的实验有49个;化学共有演示实验194个,学生实验35个。理化实验总计有531个之多。没有细心的观察,如何能发现物理中细微的现象,如何能做好一个实验,如何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比如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之时,如果不是细心的观察,如何会发现电流表指针那一点点的偏转。比如,如果不是贝尔细心的观察,如何会发现一颗螺钉偏转1/4周后的变化。9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正是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一个现象,他发现端茶时茶杯会在碟子里滑动和倾斜,有时茶杯里的茶水也会洒一些,但当茶水稍洒出一点弄湿了茶碟时会突然变得不易在碟上滑动了。瑞利对此做了进一步研究,做了许多相类 1 似的实验,结果得到一种计算摩擦力的方法——倾斜法;奥斯特因细心的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贝克勒尔由于细心的观察而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物理学的发展史从另一个方面看,何尝不是一次次观察的结果。观察能力在物理学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低位,只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二、物理学习中观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1、激发学生进行物理观察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首先应该使学生对观察拥有浓厚的兴趣,愿意观察、乐于观察,这正如皮亚杰所说: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得引起学习的动机。观察也是如此,使学生感兴趣的观察活动往往是那些与学生头脑中已有定势相矛盾的观察现象。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观察的重要意义,这可从教材中的序言,物理学家的故事,科学发现的生动史实,向学生介绍观察的意义,并可结合教学,布置观察任务,进行有关的竞赛等。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实验观察为基础进行物理教学,形成物理观察的气氛与环境,例如:在上第一节物理时,用鸡蛋做做“惯性定律”的实验;做做电学中“怒发冲冠”的实验等,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带着好奇心去观察物理现象。又比如,学生知道会沉入水中,由此他们认为铁块会沉入任何液体中。如果将一块铁块漂浮于水银面上,许多学生都不相信,认为绝不可能。然而事实上又是真实的。类似这样新颖的物理现象,学生观察之后,往往会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让思维积极参与观察

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观察,观察前,要确定对象、目的、计划和方法等。观察中多思考、多分析,观察后要分析处理、总结规律。只有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正如俗话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什么在开始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并逐渐消失,而沸腾时上升过程中会变大,并在水面破裂。对于这些现象,只有积极去思考,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条件,如千百万人都见过苹果落地,唯有牛顿悟出万有引力定律;家家都有水壶,唯有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看到过X射线的不乏其人,但唯有伦琴发现了它等等。这些科学家之所以能做出发现或发明,就是因为他们具备了超常的观察能力。

3、积极使用观察工具

由于人的感官有一定的阈值,超出一定的限度,观察对象的一些属性就不能在观察中被感知,如人眼看不见X射线、红外线、无线电波,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等等,所以要学会使用观察工具进行观察的基本素质。如望远镜、显微镜、天平、钟表、压力计、分光计等的使用,借助这些工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现象的真谤,激发我们探索自然的欲望,促使我们观察能力的提高。

4、学会做观察记录

对观察结果会准确地记录在表格中、并能逐步设计记录表格、自行填充,并能采用规定的术语、约定的符号、标准的计量单位并借助绘图、摄影、微机等手段,把观察结果正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用文字和语言表达出来。要在观察中了解现象、分析总结掌握现象的规律,如在做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总结出a分别与m和F的关系,这才是我们观察的最后目的。

5、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观察记录的数据要真实、符合与不符合自己预想的结果都要如实记录、不要因为为了减小误差而涂改自己的数据。有些同学在观察中为应付老师的检查、去套数据、造数据、这不严重违反了实验的规则、得不出科学的结果来。

6、遵循物理观察的基本原则

在物理观察中、要遵循客观性、全面性、连续性、典型性、重复性等基本原则。因为物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揭示出事物多方面的本质、具有发展的周期性和典型性,为此我们领导学生在观察中要 遵循以上原则,才能揭示出现象中的本质规律。

三、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从似乎平常的事物现象中找出有关方面的联系,从众多事物和现象中找出规律,所以要在科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就要学会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有意观察法

有意观察法就是针对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观察,在教学中观察的目的一般有两种:一是学生迄今未知或未加阐明的事实,让学生从观察中得到知识和发现问题。二是判断理论是否符合事实,让学生去证实理论或验证知识,例如领导学生观察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

2、长期观察方法

自然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微妙曲折,周期长短不一,有时要进行长期观察,长能得到系统的资料。例如居里夫妇是经过长期的实验观察才发现了“钋”和“镭”。

3、细微观察方法

事物的变化有时是细微和偶然的,而细微的变化中却蕴藏着质的飞跃,偶然的变化中包含着必然性,所以对偶然观察到的异常现象也不能放过,许多重要发现常常在特定条件下带有偶然性,但在偶然观察中会发现必然的规律。例如伦琴发现X射线,贝克勒发现放射现象,奥期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无一不是从某种偶然开始的。

4、精确观察法

观察贵在精确,既要注意事物状态的变化,又要注意事物量的变化,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示事物的变化规律,例如:布拉凯特从40多万条粒子径迹照片中发现8条产生了分叉,从而发现了质子的存在。

5、归纳观察法

反映物质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总结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一般规律,或研究变化因素较多的问题时,通常采用归纳观察法。例如:为了研究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确定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电流强度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确定电阻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电流强度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得出欧姆定律。又如:法拉弟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也是从多个实验结果中总结而出。

6、对比观察法 对两个事物、两种现象进行对比,或对某一现象发生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是人们认识物理世界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对水的沸腾现象进行观察时,前后比较发现:在沸腾前,水内部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以至未达液面就消失;沸腾时,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达到液面后,突然破裂。通过对比,便会得出: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剧烈汽化的现象。

7、系统观察法

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

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1、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

观察的选择性就是能在观察中明确观察的目标,能从自然现象中和实验所发生的现象中抓住最主要的方面,如在演示惯性现象时,应让学生重点观察作用力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而排除作用力与速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

就是在教学中培养能在观察中迅速获得观察对象的有关信息,从平时不大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发现新的线索,善于发现容易忽略或不易发现的东西,科学家、发明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如苹果坠地,水蒸汽冲动壶盖、澡盆的水溢出盆外、吊灯随风摆动等司空见惯的现象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牛顿、瓦特、阿基米德、伽俐略却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些现象,并由此为线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发明了蒸汽机,发现了浮力定律和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的准确性 就是培养学生在观察中,能正确获得观察对象的有关信息和精确的结果。因为物学作为一门定量学科,在量的方面要求准确。例如在用分光镜观察光谱时,能分辨出吸收光谱线,从落体定律实验中落地的撞击声分辨其是否同时落地等。

4、培养学生观察的深刻性

就是在观察中,让学生不要停留在物理的表面现象上,要深刻到现象的本质。如观察用手推一物体使它运动,手离开不久,物体就会停下来,表面上看,好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但通过深入思考,最后会发现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摩擦阻力的结果。这样就揭示出这一现象的本质--原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至于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五、创造条件和环境,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

1、实物观察和训练

自然界中的客体和现象,实验室中和各种仪器、模型、标本等都可以作为实物观察训练中观察对象,它鲜明、生动、真实,容易被感知。实物观察更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例如引导学生观察热机的“四冲程”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实验仪器、仪表的观察训练

对于实验仪器,仪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一是观察仪器,仪表的标志,明确该仪器,仪表的名称和用途;二是观察仪器 仪表的度量单位,刻度的最小值,测量范围;三是观察仪器,仪表的零刻度线位置,并注意使用前调零或正确的记录误差,以便读取数据时给以修正(例如在使用“万用电表”时,就要特别注意它的零刻度线位置和使用前的调零);四是观察仪器的构造,了解其工作原理(象中学中要求的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就是一个典型要求细致观察的例子)。

3、物理图象、图表的观察训练

(1)对于物理常数、图表,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注意图表名称,物理量单位;二是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数值和数量;三是比较图表,得出结论。例如把课 4 本中的“玻璃对各色光的折射率表”里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频率表”、“电磁波谱”联系比较,就可以得出各色光的性质比较表。

(2)对于物理图象的观察,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一是图象坐标轴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及它们的单位分别是什么;二是根据图象得出两个量的关系;三是图线上各点的意义;四是斜率的意义;五是图象与轴围成面积的意义;六是截距的物理意义。例如:对运动学中的V-T图象和S-T图象的观察理解,对以后的学习就很重要。

(3)对于物理课本中示意图的观察,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图中装置的构造;二是各部分的功能作用;三是整个装置的基本原理。例如“打点计时器”就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学会使用。

4、实验观察的培养

一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目的;二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装置;三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发生变化过程;四要正确观测实验数据;五要观测与操作协调,手脑并用;六是要作详细的观察记录;七是从观测数据记录表总结出规律并得出结论。

5、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培养

在物理学中,可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如结合惯性教学,让学生观察体会车轮的运动、突然开车和刹车时的倾倒情况;结合摩察教学,让学生观察鞋底、轮胎的花纹等等。

6、布置观察作业

例如下面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训练。(1)几乎每个人都有手表,如果要回答以下的问题,可能要有意总识的观察一下:每天24小时中,时针和分针有多少次重合?(22次)

(2)烟灰缸上横放着一支点燃的香烟,这支香烟的两端会冒出表烟,这青烟是上升还是下降?(从烟嘴一端冒出烟是向下沉的,从燃着一端冒出的青烟是上升的)

(3)一个筷子以水平状态横着落下,是大头先着地,还是小头先着地?(大头)

7、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X射线的发现就是一个例证。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有一次在研究阴极射线管的放电现象时,偶然发现放在旁边的一包密封于黑纸里的照相底片走了光。他分析可能有某种射线在起作用,并把它称为X射线。经过进一步实验后,这一设想被证实了,于是X射线被意外发现。伦琴也因此于1901年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奖金。然而事实上,在伦琴前面有不少人碰到这样的机遇,如1890年的美国人兹皮德以及1892年的德国另外一些物理学家都有过同样的机遇,但他们都把这一意外忽视了,因此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遇。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应该对学生强调观察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观察时要调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时单靠用眼睛来感知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得到的印象往往是呆板的,片面的。我们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倡眼脑并用,指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才能从各方面了解事物的种种属性和不同特征,才能把握其实质。观察的目的就是探索和发现,达到对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指导观察时,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看,认真听,启发学生动手摸一摸,亲口尝一尝,用鼻闻一闻,以观其形、辩其色、闻其声、尝其味、嗅其气、触其质。这样才能有利于进行分析综合,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课题,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使观察自然的成为认识事物过程的一个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改变片面性,启发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学生观察的深刻程度是受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和实验能力所制约的,面对变化多端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凭兴趣、爱好及受性格和习惯等影响,在观察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有时以局部代替整体,有时放过一些稍纵即逝的重要现象,对多种并存的现象,不能抓住本质现象。

3、克服表面性,要求学生做深层次的观察,不同的现象,对学生感觉器官的刺激产生印象不同,有的具有较强而突出的影响,它在感官中具有主导地位,有的则不然,现象常被遮盖,为学生所忽视,而且有些往往是反映物质本质属性的重要现象。这就应该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善于发现一般人不易发现或容易忽视的重要细节和特征。

4、具有高度自觉性,积极观察。观察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观察的主题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是获得良好观察结果和观察中有所发现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物理学史,介绍一些科学家精细观察,注意捕捉一些蛛丝马迹而获得成果的例子,这将会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观察在学习中的作用和提高观察能力的意义,从而启发学生自觉的、有目的地观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观察的效率。同时,由于学生思维欠成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爱护学生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认真观察、大胆发言,并且循循善诱,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七、结论

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和说明,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分别谈论了观察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靠一个两个的老师能实现的,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从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出发,加强素质教育。总而言之,观察能力不管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不断努力,不懈坚持。

参考文献:

[1]宋善炎编著:《物理教学论》,2002年7月第1版

[2]乔际平、刘甲珉著:《创造思维能力培养》,1998年4月第1版 [3]阎金锋、朱小明著:《中学物理教学》,1987年8月第1版 [4]肖长林著:《教育学理论》

[5]张守臣主编:《高师心理学教程》,2007年7月第1版 [6][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7]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9]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0]颜玖:《观察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4月

[11]温忠麟著:《教育研究方法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2]李秉得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HOW TO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OBSERVATION

QU shen-long

Abstract: Observation is a purpose, in a planned way, more lasting consciousness, the perception is senior form, by observing the perception of bright image won and more careful, more complete.People get to know things, get all the knowledge system from observed began.In the human's practice observ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s directly know things and get valuable first-hand material required..In the physical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of observ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tude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nly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for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to practice,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in the grass can learn physics knowledge.So, how to train students in physics teaching good observing ability?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rough..Key words: Physics teaching;observation;practice 8

第二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

针对“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学生这几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呢?

1、客观对待学生实际情况,因才施教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已观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实际因才施教,不断提升学生水平以及学生间的差距,从而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以培养和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预定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通过自我开拓,举一反三,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在这种自我开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如果老师把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即心得体会,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学生,尽管这些老师是想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于好心,也非常辛苦,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差的学生反而会感到物理内容高深莫测,分不清主次,而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处于一种“痛苦的学习”之中。而基础好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自我开拓、举一反三的机会,独立工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因才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不求过细,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教学的要求不是封顶的,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物理教学应激发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及问题的兴趣。教师不应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超出教学大纲或高考考纲的要求范围,便要求学生这也不要去想,那也不要去问,其结果就会使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受到抑制,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陷入一种墨守成规,一切为了应试的“痛苦的学习”之中,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对培养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是十分有害的。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力求理解得更深一些,并充分发挥这些重点的概念和规律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时,一定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过程。要通过对实例、演示或实验的分析,或者理论的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要注意通过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讲解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逐步提高,不能要求过急过高。否则就可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解上。绝对不应该用讲解大量例题,来代替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述。应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而不应该急于做大量的习题。

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决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作为课堂物理教学的核心或重点。当然,讲解适当数量的例题是必要的,但不是愈多愈好。同样在学生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等基本内容已有充分复习、理解的基础上,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也不是愈多愈好。

学生做习题的目的,一是检查自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通过做习题,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所以学生每做完一道习题,都应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那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习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等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

所以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果对学生的要求太高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不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削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目前在中学中普遍存在着所谓“题海”战术,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尽量多熟悉一些题型和解法,以便日后在参加高考时能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但是,就是从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来说,“题海”战术的收效甚微,而弊端甚多,它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近些年来的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来看,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模式的不断改变,高考物理对考生知识面的广度,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从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一角度来看,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与学的方法,其效果也应该比“题海”战术好。

3、注重实验,提升整体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提倡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探究性学习作为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进行创新教育的载体,是学习科学的核心方法。

探究教学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模式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利用物理实验开展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物理学是实验学科,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践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必要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目前有的物理教学中存在对实验不够重视的倾向。每个学生实验都必须要由每个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演示实验也一定要做并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总之实验教学要落实到学生动脑动手上。

4、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有些人总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很具体的几条内容,以为只要教了这几条很具体内容后,学生的能力就提高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能力“知识化”了,把能力的培养简化了。

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地打好基础才能谈上全面提高能力。

第三篇:浅谈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浅谈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摘要:

作文是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常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文也如此。写好作文要调动学生的兴趣,不害怕作文,不讨厌作文,提起作文没心理压力。写好作文,重在观察。本文就学生在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由于自己受能力有限、知识面狭窄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望诸位理解并及时指正。

关键词:联系实际

拓宽知识面

合理想象 一:联系实际 仔细观察

俗话说:“观察是写作之本”,细心、敏锐的观察是基础。因此,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如:观察景物,首先要把握景物特点,其次,注意观察顺序。在人教版四年级《画杨桃》一文中,我们知道,站的角度不同,观察出来的物体也不同。“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也是这个道理。写《我们的校园》可以先按空间顺序写,给自己在校园中找一个目力所及的立足点,可以从远到近从高到底、从左到右等顺序写出校园所见景物的状态。

2亲身体验。

我们经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小学生写作来说仍然如此。我们小学阶段的作文主要以记叙文为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来写作记叙文呢?首先:应该让学生写身边事,写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小学写作特别是启蒙阶段的写作,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一句话、一段话入手。因为作文都是由一句句话、一段段话构成的。其次:在学生能正确、清晰、完整地达到以上要求以后,我们在确定作文主题时还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可以写我的同桌、我的父母、一件有趣的事等等。只有写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让他们爱上写作、主动写作。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次:在学生写作时我们老师也应及时给予指导。这是我们许多老师一直以来忽视的地方。在学生写作时,我们如果能及时指出学生的一些不足之处,既可以让学生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和学生增进感情,让学生真正明白老师是关心他的。培养自信心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老师作文好难”“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写”。其实这是很多学生写作时的通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帮助学生呢?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我们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因此当遇到困难以后很容易消极倦怠。比如某次作文太难,或者是在启蒙阶段没有打好基础等等,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对作文丧失信心、丧失兴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很明确的:从学生自信心入手。比如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他们才能轻松的完成。从而逐步产生对作文的兴趣。

二、拓展知识面

1、课外书籍

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经常抱怨的一句话是“老师我没有东西可写”。其实这主要是和学生的知识面太窄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阅读时我们不能对学生放任不管,而应该有选择性的读一些对写作有帮助的书。并且让学生注意从叙事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在学生看完以后我们还要及时地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比如让学生说说文章的大意,谈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有什么收获等等。在学生谈了收获以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试着仿写一篇相同的文章。并借此来巩固他们的收获。只要让学生多读、多想,多练相信他们在写作时不会再遇到没有东西可写的状况。

2、网络电视

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反对学生上网和看电视。固然有为了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和电视的原因。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网络和电视虽然有消极面,同时也有它的积极一面。问题的关键不是在该不该做而是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网络和电视有很多的新知识、很多的适时要闻,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因此只要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就能趋利避害,让网络和电视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优良平台。

三、科学的观察方法:创造想象,是创新作文的翅膀

1、假象:联想和想象。

确定自己习作的“起点”以后。展开合理、大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对声音的描摹.准确运用象声词描摹声音,同时注意把自己听到的内容进行想象,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写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阅读过的一些文章,并借鉴一些好的方法来给自己的文章润色。

2、幻想:

看图作文与别的作文不同之处就在于要根据于提供的图画进行习作。看懂图画,理解图意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基础。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看图作文,就要引导学生看清图上画了什么?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周围环境如何?从而把握住图画的主要内容。接着观察图上的细微之处。如:人物的动作、神态、环境的细节等等。再次联系中国历史,了解日本侵略中国那惨无人道的卑劣行径,可以看出这位记者是在控诉,是在谴责,在揭露日本侵略者,唤醒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对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图上的内容变成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这是看图作文的根本要求。因此合理的想象、适当的幻想是看图作文的关键。

3、扩写改写:

把一篇文章改写扩写出来,首先应该读懂原文。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边读边想。读出真情实感。把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弄明白好在什么地方,才能考虑这篇文章改写扩写的方向。扩写改写不是简单的改变原文的字数。写的时候,紧扣原文,抓住原文让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最触动心灵的点去写。

总之学生写作是一个艰巨而又繁重的过程。它和学生的自我素质有很大关系,但是只要我们立足于学生实际,用心去做真正地做到以上要求。相信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会有一定帮助。

第四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

针对“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学生这几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呢?

1、客观对待学生实际情况,因才施教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已观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实际因才施教,不断提升学生水平以及学生间的差距,从而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以培养和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预定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通过自我开拓,举一反三,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在这种自我开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如果老师把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即心得体会,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学生,尽管这些老师是想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于好心,也非常辛苦,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差的学生反而会感到物理内容高深莫测,分不清主次,而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处于一种“痛苦的学习”之中。而基础好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自我开拓、举一反三的机会,独立工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因才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不求过细,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教学的要求不是封顶的,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物理教学应激发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及问题的兴趣。教师不应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超出教学大纲或高考考纲的要求范围,便要求学生这也不要去想,那也不要去问,其结果就会使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受到抑制,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陷入一种墨守成规,一切为了应试的“痛苦的学习”之中,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对培养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是十分有害的。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力求理解得更深一些,并充分发挥这些重点的概念和规律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时,一定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过程。要通过对实例、演示或实验的分析,或者理论的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要注意通过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讲解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逐步提高,不能要求过急过高。否则就可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解上。绝对不应该用讲解大量例题,来代替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述。应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而不应该急于做大量的习题。

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决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作为课堂物理教学的核心或重点。当然,讲解适当数量的例题是必要的,但不是愈多愈好。同样在学生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等基本内容已有充分复习、理解的基础上,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也不是愈多愈好。

学生做习题的目的,一是检查自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通过做习题,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所以学生每做完一道习题,都应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那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习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等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

所以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果对学生的要求太高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不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削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目前在中学中普遍存在着所谓“题海”战术,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尽量多熟悉一些题型和解法,以便日后在参加高考时能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但是,就是从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来说,“题海”战术的收效甚微,而弊端甚多,它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近些年来的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来看,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模式的不断改变,高考物理对考生知识面的广度,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从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一角度来看,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与学的方法,其效果也应该比“题海”战术好。

3、注重实验,提升整体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提倡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探究性学习作为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进行创新教育的载体,是学习科学的核心方法。

探究教学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模式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利用物理实验开展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物理学是实验学科,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践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必要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目前有的物理教学中存在对实验不够重视的倾向。每个学生实验都必须要由每个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演示实验也一定要做并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总之实验教学要落实到学生动脑动手上。

4、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有些人总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很具体的几条内容,以为只要教了这几条很具体内容后,学生的能力就提高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能力“知识化”了,把能力的培养简化了。

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地打好基础才能谈上全面提高能力。

第五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杨振宁先生在谈到物理教学时指出:“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印象,以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 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

一、激发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但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客观事物并不都产生知觉,而只是对其中少数客观事物发生兴趣,然后做出观察行为,产生知觉。所以,若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激发兴趣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引入竞争、趣化知识等方法去实施。

但学生由兴趣引发的观察行为可能漫无目的、杂乱无章,未必能达到教学目的。瓦托斯基说:“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扫描,而是一种受观念支配的寻找证据的活动。” 观察的效果取决于观察的目的和观察的要求明确到何种程度。观察的目的、要求愈明确,观察者对知觉对象的反映愈完整、愈清晰,观察效果就愈好。因此,激发兴趣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观察加以引导,明确观察目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少数事物或事物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事物的干扰,从而收到理想的观察效果。如在做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前,可提出如下问题引导思考:“这两(几)次实验中,有哪些不同?”、“这两(几)次实验中,有哪些共同的地方?”、“此次实验与前次实验,有哪些共同点(或不同点)?”等。另外还可引导学生观察结果,由学生自己获得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如“这两(几)次实验,结果有变化吗?”“此次实验与前次实验,结果有没有不同?”等。在条件具备后,还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等。

二、学会观察方法,注意观察顺序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独立、系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拟定观察顺序,告诉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

1、全面观察

2、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观察时,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观察,不要只局限于某一个点上看问题,而应该全面地进行考虑,这是观察事物重要的环节。有关现象可按如下步骤进行观察:(1)观察分析结果出现的若干场合,以获得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2)观察分析这些场合中的先行情况,以获得其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

3、4、例如,阿基米德从跨入浴盆洗澡发现水从浴盆中溢出而受到启发,从而发现了浮力定律。又如力学中的例子:在杂技表演中,演员平躺在沉重的钢板下,两个大力士用铁锤轮番敲击置于钢板上的砖块,结果砖碎,人却丝毫未受损伤。对以上现象,我们要全面地观察整个过程,而不只看局部,则可运用动量定理,揭示杂技表演的秘密。5、6、2、重点观察7、8、既要全面观察,又要抓住重点。观察的片面性必然导致思维的局限性,必须防止“挂一漏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倾向。观察时,尽量调动多种器官参加活动,比较其异同点,得出正确结论,形成完整概念。物理学中很多规律都是在对大量个别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而获得的。例如,牛顿在总结了伽利略等前辈对自然界机械运动的观察与实验结果基础上,归纳出了著名的牛顿运动三定律。同时还要注意抓住重点要素进行观察分析,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实验现象不很明显,有的实验现象稍显即逝或多种现象并存,教师应让学生由局部到整体,给学生有重复观察的机会,也可以根据实验的特定要求,重点观察实验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准确捕捉瞬间变化。9、10、3、对比观察 11、12、一般教师在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要教会学生实验观察的一般方法,从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对比观察法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较其异同的方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13、14、例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又如:在河边玩耍时,观察到两位女士在河边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她们体重看起来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的差异,由此自然联想到压强的概念,对正确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有很大的帮助。15、16、利用对比观察法,使各项观察点既清楚明白又容易记忆,避免了观察内容的混乱。17、18、4、循序观察

19、循序观察法是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循序观察法是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观察,观察详尽而条理清晰,避免了遗漏观察点的现象。

除上述几种观察法外,还有定期观察法、定点观察法、定量观察法等等。具体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观察内容、观察目的、观察条件的不同,选择适用的一种或多种观察法。不论采用什么观察法,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做到点面结合,即既要全面了解,又要抓住重点观察。观察方法要用得恰当,观察过程要认真细致,记录、绘制观察结果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形成。20、21、三、坚持长期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22、23、在某种意义上,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知识本身更重要。例如在物理实验课上常发生这种典型事例:本来只要看一下接线板背面就可了解4个接线柱之间的关系而正确接线,一些学生却习惯于询问教师,或者盲目接线。针对这种反映学生缺乏观察习惯的例子,实验课上应督促学生从观察仪器铭牌、面板旋钮标识、仪表读数系统等入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和正确记录这些现象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有了观察的习惯,就会随时随地关注周围的一切,而不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24、25、1、要注意变换方位。同一件事物,方位不同,它所呈现出的状貌将不一样,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便是这个道理。26、27、2、要养成自觉意识。要注意养成自觉观察身边人事的良好习惯,随时做个“有心人”。28、29、3、要善于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李四光曾说过:“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的步骤。”在观察中,还应注意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所获,而不致使观察所得如同“过眼烟云”。30、31、四、做好观察总结,概括科学结论 32、33、观察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是为了得出某些结论。观察告一段落后,要善于把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然后得出结论或总结出规律。34、3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教会学生各种科学的观察方法外,还要指导学生按具体要求如实地绘图、记录,并且分析资料,讨论观察结果。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自然规律。36、37、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物理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38、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下载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是适应于时代发展和培养新一代的需要,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课堂教育的首要任务。观察能力是智力的一个重......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潮安县田东初级中学教师 陈世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是实验中的重要环节,而人们的大部分认识活动往往是基于观察,也依赖于......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来获......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问题已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那些个性心理特征、是探......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_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和静高级中学 胡奇军 841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问题已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

    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一、划分能力培养阶段及目标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河北安平王顺兵 高中是一个人走向社会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不但是思维能力形成、知识水平提高的过程,还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生对科学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对事物外部的、直观的、具体的特征特别敏感。那么如何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