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英语德育论文:德育——统帅中学英语教学之魂
中学英语教学之魂
摘 要: 英语是中学阶段的主干课程之一,所以英语教师除了肩负着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以及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道德理念的任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德育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具体到中学英语课堂上应该如何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呢?本文就该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中学英语 教学 德育 统帅
一、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论述的:所谓的老师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三项任务中发挥其主导作用。“传道”中的“道”应该被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即“德”它构成于一定的世界观、人生态度、政治倾向、道德法则和思想特质。“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社会价值:它使人能够自觉的认同和发展特定的社会制度,遵循一定社会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准则,从而达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巩固的目的。(2)个体价值:德的发展可以迎合个体在道德上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诉求,这源于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见贤思齐”的动力。人的幸福不仅仅包含物质方面的丰富,还包括对理想的向往、对信念的追求、对高尚品德的塑造等精神方面的升华,这些可以让人享受到物质幸福所不可望其项背的幸福感,并且精神上的幸福感对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塑造了健全高素质的“完美”人。所谓“德育为首”的教育指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根本任务,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占据学校阵地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面大旗,引导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德育始终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过程之中,使德育成为统帅其他教育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具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纪律修养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时代要求。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中学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楷模,就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以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去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并且还要展现教师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和合格的英语教师伟大的称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师为”。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榜样,真正达到“育人育德”的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二、中学阶段英语的学科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 这句话突出强调了英语所具有的工具性特点,那么作为一门语言英语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和思想性,在素质教育被高扬的今天,把英语学科的思想性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与英语的工具性并不是互相孤立的两个方面,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一)英语是一种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媒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也是信息和思想的主要载体,语言构成于字意、词意、句意,语言并不是一个空外壳,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材料尽管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但都是一定的语言形式和思想观念的统一体,语言形式是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外在表现方式之一。所以这就必然要求中学英语老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何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文章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无形中融入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过程当中。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是思想的外化和表达,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英语知识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另外利用英语学科来进行教育,还具有“中西合璧”的独特优势。英语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窗口,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一首流传久远的英文歌曲、一首脍炙人口的英文诗、一部引人入胜的英文小说都能不同程度的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英语教师必然会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到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必要的,这对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不能因小失大,高扬“育德”的大旗也是必不可缺的手段,时刻不能忘记对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且要学会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
(二)英语是人际交往和拓展的手段,具有实践性。一门外语的习得是学习者母语和外语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其语法结构和词汇学习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另外,不同国家民族还有着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差异,这就意味着,要想精通和掌握一门外语,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正如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到水里是同一个道理。基本的英语技能包括:流利的英语口语能力、较高的英语听力能力、畅通的读懂英文材料能力、流畅的英文写作能力、运用自如的英汉互译能力,而每项能力的获取都必须通过反复的磨练实践才能成为个人内在素质。重复的练习是枯燥和乏味的,这就必须要求英语老师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导航作用: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战胜学习过程中困难的能力。当学生面临着中西文化或者价值观念的冲突时,英语老师还应该站在保护祖国文化、继承传统美德的立场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三)英语是包罗万象的美感海洋,给予我们的是美的享受。英语教材中包含了题材各异的学习素材,囊括了文质兼备并具有各种美感形态的散文、诗歌以及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实用性的文章,其中有令人身临其境的自然美,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美,也有令人如浴春风的道德美等。所以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美的感知和享受的过程,英语教师就应该充分的挖掘美、辨别美、升华美,以达到完善学生品性素质的教学目的。其实在“英语世界”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获得“慧眼”的学习能力。正如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每读一篇经典的英语文章,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人生的启迪。同时,读一篇英语美文就会是一次遨游“美”的海洋精神享受和人生感悟的升华。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简单过程,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具有思想性和美感性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情感、志趣和个人品格的形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便于他们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最终沉积为学生精深层面最有价值的财富,那就是关于人生和价值的深思。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把学生当做“知识袋”,而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潜在的素质,而道德素质又是一个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必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把“德育”放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的统帅地位,让“德育”引领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方向,这完全符合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
三、中学英语教学“德育”缺失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下,考试的压力让学生无法喘息,好像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考试指挥棒让中学英语教学失去了生机活力,这必然导致中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缺失:(一)在英语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中缺失了德育。刘润清教授认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语法知识,而是培养交际能力;学习者产生的语言不仅要符合语法,而且要符合社会规范,要合情合理,贴切得体”。这与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较强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又具备较好的道德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是一致的。而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是:英语教学只注重“功利化”的智力教育,这必然导致学生成为英语知识的奴隶,缺乏自主、自立的健全个性,并且造成英语课和德育课的严重脱节,形成两张皮的教学局面,这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在这种缺失德育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以崇拜的态度传授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于外语教学过程中夹带或传播大量的西方思想与价值观,相当多的教师与学生一味盲从,不加以鉴别” 例如:在当今的校园,学生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相反却冷淡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端午节”。
(二)在英语教学内容上缺失德育。德育之魂要想统帅英语教学课堂主要靠的是教师对课本素材内容所包含的德育内容挖掘和深化,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潜移默化的把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政治诉求和价值取向。“学习生活中的德育主要是教育内容的渗透而产生的教育影响” 然而现在的改版后的中学教材力求英语课文的原汁原味。虽然学习地道的语言材料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它会对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造成不利的影响,成为西方国家向我国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工具,形成学生信仰危机的局面。所以,我们在选择英语素材时,首先,要注重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又要考虑所选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模仿性。其次,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并且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尺度,在知识的海洋里甄别出满足我国中学教学需要的经典实用的英语文章。
四、德育——统帅中学英语教学之魂的策略
(一)立足中学统编教材,寻找英语知识和德育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深刻领会课文素材背后的德育内涵。以英文知识为载体,以传授英语基本知识为途径,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例如:通过《good fridends》一文的讲解,让学生明白“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的深刻道理,从而树立起了学生的正确的交友观;学习了《The milu deer》一文后,学生应该体会到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从而积极主动的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并且深刻理解我门国家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
(二)利用活动教学法,创造道德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德育境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目的,通过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建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道德的愉悦感。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进而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三)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发挥教师的师表榜样导向作用。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为人师表的表帅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端庄的举止和谦逊的语气来形成民主平等、友善、活跃的课堂气氛;用文明的课堂用语,比如“please”、“excuse me”、“thanks”来建立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融洽的感情交流渠道。教师彬彬有礼的举止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还对学生讲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四)改革英语教学手段,选择有针对性的“寓德于教”的科学方法。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是交际性、工具性,同时还传授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规律,深入挖掘、充分合理的利用英语课本素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寓德育与课堂;寓德育与言传身教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切切实实的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取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升华和心灵的洗礼。
第二篇:中学英语德育论文:德育——统帅中学英语教学之魂 2
德育——统帅中学英语教学之魂
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姜水静
摘 要: 英语是中学阶段的主干课程之一,所以英语教师除了肩负着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以及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道德理念的任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德育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具体到中学英语课堂上应该如何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呢?本文就该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中学英语 教学 德育 统帅
一、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论述的:所谓的老师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三项任务中发挥其主导作用。“传道”中的“道”应该被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即“德”它构成于一定的世界观、人生态度、政治倾向、道德法则和思想特质。“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社会价值:它使人能够自觉的认同和发展特定的社会制度,遵循一定社会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准则,从而达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巩固的目的。(2)个体价值:德的发展可以迎合个体在道德上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诉求,这源于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见贤思齐”的动力。人的幸福不仅仅包含物质方面的丰富,还包括对理想的向往、对信念的追求、对高尚品德的塑造等精神方面的升华,这些可以让人享受到物质幸福所不可望其项背的幸福感,并且精神上的幸福感对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塑造了健全高素质的“完美”人。所谓“德育为首”的教育指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根本任务,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占据学校阵地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面大旗,引导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德育始终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过程之中,使德育成为统帅其他教育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具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纪律修养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时代要求。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中学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楷模,就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以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去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并且还要展现教师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和合格的英语教师伟大的称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师为”。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榜样,真正达到“育人育德”的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二、中学阶段英语的学科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 这句话突出强调了英语所具有的工具性特点,那么作为一门语言英语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和思想性,在素质教育被高扬的今天,把英语学科的思想性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与英语的工具性并不是互相孤立的两个方面,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一)英语是一种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媒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也是信息和思想的主要载体,语言构成于字意、词意、句意,语言并不是一个空外壳,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材料尽管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但都是一定的语言形式和思想观念的统一体,语言形式是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外在表现方式之一。所以这就必然要求中学英语老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何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文章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无形中融入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过程当中。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是思想的外化和表达,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英语知识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另外利用英语学科来进行教育,还具有“中西合璧”的独特优势。英语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窗口,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一首流传久远的英文歌曲、一首脍炙人口的英文诗、一部引人入胜的英文小说都能不同程度的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英语教师必然会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到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必要的,这对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不能因小失大,高扬“育德”的大旗也是必不可缺的手段,时刻不能忘记对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且要学会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
(二)英语是人际交往和拓展的手段,具有实践性。一门外语的习得是学习者母语和外语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其语法结构和词汇学习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另外,不同国家民族还有着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差异,这就意味着,要想精通和掌握一门外语,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正如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到水里是同一个道理。基本的英语技能包括:流利的英语口语能力、较高的英语听力能力、畅通的读懂英文材料能力、流畅的英文写作能力、运用自如的英汉互译能力,而每项能力的获取都必须通过反复的磨练实践才能成为个人内在素质。重复的练习是枯燥和乏味的,这就必须要求英语老师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导航作用: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战胜学习过程中困难的能力。当学生面临着中西文化或者价值观念的冲突时,英语老师还应该站在保护祖国文化、继承传统美德的立场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三)英语是包罗万象的美感海洋,给予我们的是美的享受。英语教材中包含了题材各异的学习素材,囊括了文质兼备并具有各种美感形态的散文、诗歌以及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实用性的文章,其中有令人身临其境的自然美,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美,也有令人如浴春风的道德美等。所以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美的感知和享受的过程,英语教师就应该充分的挖掘美、辨别美、升华美,以达到完善学生品性素质的教学目的。其实在“英语世界”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获得“慧眼”的学习能力。正如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每读一篇经典的英语文章,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人生的启迪。同时,读一篇英语美文就会是一次遨游“美”的海洋精神享受和人生感悟的升华。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简单过程,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具有思想性和美感性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情感、志趣和个人品格的形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便于他们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最终沉积为学生精深层面最有价值的财富,那就是关于人生和价值的深思。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把学生当做“知识袋”,而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潜在的素质,而道德素质又是一个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必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把“德育”放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的统帅地位,让“德育”引领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方向,这完全符合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
三、中学英语教学“德育”缺失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下,考试的压力让学生无法喘息,好像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考试指挥棒让中学英语教学失去了生机活力,这必然导致中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缺失:(一)在英语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中缺失了德育。刘润清教授认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语法知识,而是培养交际能力;学习者产生的语言不仅要符合语法,而且要符合社会规范,要合情合理,贴切得体”。这与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较强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又具备较好的道德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是一致的。而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是:英语教学只注重“功利化”的智力教育,这必然导致学生成为英语知识的奴隶,缺乏自主、自立的健全个性,并且造成英语课和德育课的严重脱节,形成两张皮的教学局面,这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在这种缺失德育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以崇拜的态度传授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于外语教学过程中夹带或传播大量的西方思想与价值观,相当多的教师与学生一味盲从,不加以鉴别” 例如:在当今的校园,学生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相反却冷淡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端午节”。
(二)在英语教学内容上缺失德育。德育之魂要想统帅英语教学课堂主要靠的是教师对课本素材内容所包含的德育内容挖掘和深化,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潜移默化的把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政治诉求和价值取向。“学习生活中的德育主要是教育内容的渗透而产生的教育影响” 然而现在的改版后的中学教材力求英语课文的原汁原味。虽然学习地道的语言材料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它会对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造成不利的影响,成为西方国家向我国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工具,形成学生信仰危机的局面。所以,我们在选择英语素材时,首先,要注重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又要考虑所选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模仿性。其次,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并且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尺度,在知识的海洋里甄别出满足我国中学教学需要的经典实用的英语文章。
四、德育——统帅中学英语教学之魂的策略
(一)立足中学统编教材,寻找英语知识和德育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深刻领会课文素材背后的德育内涵。以英文知识为载体,以传授英语基本知识为途径,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例如:通过《good fridends》一文的讲解,让学生明白“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的深刻道理,从而树立起了学生的正确的交友观;学习了《The milu deer》一文后,学生应该体会到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从而积极主动的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并且深刻理解我门国家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
(二)利用活动教学法,创造道德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德育境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目的,通过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建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道德的愉悦感。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进而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三)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发挥教师的师表榜样导向作用。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为人师表的表帅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端庄的举止和谦逊的语气来形成民主平等、友善、活跃的课堂气氛;用文明的课堂用语,比如“please”、“excuse me”、“thanks”来建立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融洽的感情交流渠道。教师彬彬有礼的举止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还对学生讲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四)改革英语教学手段,选择有针对性的“寓德于教”的科学方法。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是交际性、工具性,同时还传授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规律,深入挖掘、充分合理的利用英语课本素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寓德育与课堂;寓德育与言传身教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切切实实的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取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升华和心灵的洗礼。
参考资料:
[1] 鲁洁.《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 鲁洁.《超越与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 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 袁本新:《人本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 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庆阳农场学校
杨丽颖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再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守时习惯。
二、创设情景,自然启发。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围绕教材的主题,取其精华,精心设问,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思想上得到熏陶。老师和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自然而然的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教育意义,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循序渐进。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他人沟通,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在教学中可通过寻找主人的游戏和失物招领等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同时通过与学生讨论问题来培养学生拾金不昧、健康向上的良好品德。
针对学生的实际,如何调整学习方式的问题,在教学中围绕“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并写成书面报告,让学生知己知彼、取长补短、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用小组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做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抓住时机,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新课标在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抓住时机,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1.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教育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引导学生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I am truly grateful to you for what you have done Thank you for making learning not a dull thing but a great joy./ I love you, Mum.You are the one that we love the most.Have a happy Mother’s Day.(您是我们最爱的人。祝您有一个快乐的母亲节)On this day we honor you, dear mother.(亲爱的妈妈,我们向您致敬。)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over the years, mom.(妈妈,谢谢您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 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Thanks for holding my hand when I needed it.(谢谢您在我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父母生日时送上一句: Happy birthday!又如在教学单词“ should”时,可设计下列问题:① What should you do when someone is in trouble? ②What should we do in order to make our city more and more beautiful?学生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同时,既得到了英语口语的锻炼,学生的道德意识也得到升华。2.文明礼貌教育
在学习一些礼貌用语时,在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礼貌用语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因而要杜绝打架、骂人等不文明行为。如,在教学 “Sorry./ I’m sorry.”时,可针对学生平时出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体会“ Sorry./ I’m sorry.”的正确使用,同时也让学生从中明辨是非,学到一些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在教“Thank you./ Thanks a lot.”时告诉学生: It’s very polite to say “Thank you” or “Thanks a lot” when someone help you.(当有人帮助了你,说声谢谢是很有礼貌的。)
3.遵章守纪,讲公共道德的教育。
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教 must/mustn’t时,紧密结合所学语言项目,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句,让学生自己做出判断后在下列句子加上 must/mustn’t,再表达出来:
Finish our homework on time.
Draw on the wall.
Be quiet at the library.Wait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red.Take good care of follows and trees in school.Make a lot of noise in class.Spit on the floor.完成这一教学活动后,可趁热打铁让学生用 must/mustn’t自由发言,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好哪些,而哪些是不该做的。此项教学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语言技能,又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树立典范,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
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引导。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智慧,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他们,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可信,才能接受老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信心较足,学习兴趣较浓,并能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以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去影响学生,让英语课堂弥漫着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把握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又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以切身的体验去看待问题、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 人和事,在身心方面有所进步。总之,教师应该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作用,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初中英语教师德育论文
王姣
目前英语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着,英语课标对英语课程价值的认识体现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即学习英语是人的发展的一部分;而且新课程标准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英语课程中的内容体系更全面。课改均立足于学生角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以及改变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这样的课改要求下,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就必须加强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达到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质。新课程针对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非简单的答案。我决定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做到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及时做好笔记,同时写好心得体会,领悟其中的精华,使理论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促进新课程的发展,使其发挥最大效力。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群体规范起着导向作用,学生群体成员往往自发地以教师的思想行为为参照而形成群体规范。因此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努力钻研业务,言行一致,艰苦朴素,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并且在学校、家庭、社会积极进行道德实践。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团结同事,虚心学习。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课件因其具有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而愈来愈受到欢迎。实践也证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它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尤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更不可忽视。在教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的终身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授对话时如果用多媒体创设出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兴趣就一下子被激发。因此我打算在三年的时间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制作教学课件和网页制作的水平,利用网络搜集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每学期制作2-3个优秀课件。
四、积极投身于课改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体系。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标立足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经过三年的磨练,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结合新课程,开展课题研究。要想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充满活力,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本。老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多开口说,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有极强的实践性,只有开辟广阔的交流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激活其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参与的实践中,消除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感,增强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我要不断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争取做到更优秀。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在英语课改的浪潮下,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
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自主学习,培养英语自学能力。
一、把教学目标由知识型向实用型转化
新课程改革中主要从教学和教师素质两方面来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学能力是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为支撑的。教学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活动, 而是一个教学相长、互动合作、师生不断进步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死记硬背,很快会遗忘。所以要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之中,这样才能灵活地记住所学知识,且不易被遗忘。
二、改进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
英语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并获得一定的英语语感,为今后学习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每节新课开始时,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一些引人关注的问题,创设情境,把学生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然后,尽可能在各种场合营造出一种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气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困难,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放松的教学环境。最后,多鼓励学生用英语大胆发言和表达,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获得知识。
1.预习
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方法。抓好预习,提倡“五问”。一问自己,遇到问题首先自己动脑筋,认真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二问工具书,要独立查阅资料,做一番学习探索.;三问课本,遇到问题要反复认真地读书,联系上下文思考,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四问同学,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五问老师,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向老师寻求帮助。同时,在预习中,教师以教给学生学习策略为重点,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求解决,及时给予点拨。对于高中生预习的技能已形成,且有一定独到的见解,教师此时可适当放手让他们进行课外学习。
2.专心上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考,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勤做笔记。引导他们积极地运用英语思维,参与大量的语言实际。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紧跟教师的思路。另外,教师减少了教学指令,有利于师生密切配合、人人参与。
3.利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不能停留在过去“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利用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作为现代教育者,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和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在学生的听说训练中,教师可配合运用录音机、幻灯机和投影片让电化教学达到声并茂,视听共举的效果。在听音模仿、复述、判断训练时,教师可运用录音机或者计算机等。中学生们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图片,喜欢音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开辟第二课堂
英语课是一门语言学课程,对中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缺乏交际的真实情景。仅仅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不够的,加上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实践量微乎其微,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就需要教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如开展英语讲故事比赛、分组表演、举办英语晚会等活动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较高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描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定期检查并对书写较好者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在课堂之外采取多种手段以提高学生英语语感为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和思维能力,既培养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第四篇:德育是教育教学之魂
德育是教育教学之魂
[内容摘要] 英语是初中阶段的必学课程之一,所以英语教师除了肩负着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以及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道德理念的任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德育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具体到初中英语课堂上应该如何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呢?
一、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 “传道”中的“道”应该被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即“德”它构成于一定的世界观、人生态度、政治倾向、道德法则和思想特质。“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社会价值:它使人能够自觉的认同和发展特定的社会制度,遵循一定社会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准则,从而达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巩固的目的。(2)个体价值:德的发展可以迎合个体在道德上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诉求,这源于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见贤思齐”的动力。人的幸福不仅仅包含物质方面的丰富,还包括对理想的向往、对信念的追求、对高尚品德的塑造等精神方面的升华,这些可以让人享受到物质幸福所不可望其项背的幸福感,并且精神上的幸福感对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塑造了健全高素质的“完美”人。所谓“德育为首”的教育指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根本任务,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占据学校阵地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面大旗,引导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德育始终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过程之中,使德育成为统帅其他教育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具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纪律修养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时代要求。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中学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楷模,就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以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去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并且还要展现教师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和合格的英语教师伟大的称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师为”。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榜样,真正达到“育人育德”的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二、初中阶段英语的学科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 这句话突出强调了英语所具有的工具性特点,那么作为一门语言英语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和思想性,在素质教育被高扬的今天,把英语学科的思想性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与英语的工具性并不是互相孤立的两个方面,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一)英语是一种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媒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也是信息和思想的主要载体,语言构成于字意、词意、句意,语言并不是一个空外壳,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材料尽管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但都是一定的语言形式和思想观念的统一体,语言形式是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外在表现方式之一。所以这就必然要求中学英语老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何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文章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无形中融入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过程当中。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是思想的外化和表达,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英语知识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另外利用英语学科来进行教育,还具有“中西合璧”的独特优势。英语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窗口,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一首流传久远的英文歌曲、一首脍炙人口的英文诗、一部引人入胜的英文小说都能不同程度的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英语教师必然会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到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必要的,这对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不能因小失大,高扬“育德”的大旗也是必不可缺的手段,时刻不能忘记对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且要学会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二)英语是人际交往和拓展的手段,具有实践性。
一门外语的习得是学习者母语和外语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其语法结构和词汇学习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另外,不同国家民族还有着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差异,这就意味着,要想精通和掌握一门外语,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正如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到水里是同一个道理。基本的英语技能包括:流利的英语口语能力、较高的英语听力能力、畅通的读懂英文材料能力、流畅的英文写作能力、运用自如的英汉互译能力,而每项能力的获取都必须通过反复的磨练实践才能成为个人内在素质。重复的练习是枯燥和乏味的,这就必须要求英语老师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导航作用: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战胜学习过程中困难的能力。当学生面临着中西文化或者价值观念的冲突时,英语老师还应该站在保护祖国文化、继承传统美德的立场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三)英语是包罗万象的美感海洋,给予我们的是美的享受。
英语教材中包含了题材各异的学习素材,囊括了文质兼备并具有各种美感形态的散文、诗歌以及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实用性的文章,其中有令人身临其境的自然美,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美,也有令人如浴春风的道德美等。所以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美的感知和享受的过程,英语教师就应该充分的挖掘美、辨别美、升华美,以达到完善学生品性素质的教学目的。其实在“英语世界”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获得“慧眼”的学习能力。正如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每读一篇经典的英语文章,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人生的启迪。同时,读一篇英语美文就会是一次遨游“美”的海洋精神享受和人生感悟的升华。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简单过程,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具有思想性和美感性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情感、志趣和个人品格的形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便于他们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最终沉积为学生精深层面最有价值的财富,那就是关于人生和价值的深思。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把学生当做“知识袋”,而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潜在的素质,而道德素质又是一个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必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把“德育”放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的统帅地位,让“德育”引领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方向,这完全符合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
三、初中英语教学“德育”缺失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下,考试的压力让学生无法喘息,好像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考试指挥棒让中学英语教学失去了生机活力,这必然导致中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缺失:(一)在英语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中缺失了德育。
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是:英语教学只注重“功利化”的智力教育,这必然导致学生成为英语知识的奴隶,缺乏自主、自立的健全个性,并且造成英语课和德育课的严重脱节,形成两张皮的教学局面,这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在这种缺失德育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以崇拜的态度传授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于外语教学过程中夹带或传播大量的西方思想与价值观,相当多的教师与学生一味盲从,不加以鉴别”
(二)在英语教学内容上缺失德育。
德育之魂要想统帅英语教学课堂主要靠的是教师对课本素材内容所包含的德育内容挖掘和深化,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潜移默化的把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政治诉求和价值取向。“学习生活中的德育主要是教育内容的渗透而产生的教育影响” 然而现在的改版后的中学教材力求英语课文的原汁原味。虽然学习地道的语言材料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它会对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造成不利的影响,成为西方国家向我国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工具,形成学生信仰危机的局面。所以,我们在选择英语素材时,首先,要注重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又要考虑所选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模仿性。其次,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并且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尺度,在知识的海洋里甄别出满足我国中学教学需要的经典实用的英语文章。
四、德育——英语教学之魂
(一)立足中学统编教材,寻找英语知识和德育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深刻领会课文素材背后的德育内涵。以英文知识为载体,以传授英语基本知识为途径,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例如:通过《Good friends》一文的讲解,让学生明白“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的深刻道理,从而树立起了学生的正确的交友观;学习了《The milu deer》一文后,学生应该体会到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从而积极主动的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并且深刻理解我门国家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二)利用活动教学法,创造道德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德育境界。
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目的,通过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建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道德的愉悦感。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进而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三)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发挥教师的师表榜样导向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为人师表的表帅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端庄的举止和谦逊的语气来形成民主平等、友善、活跃的课堂气氛;用文明的课堂用语,比如“please”、“excuse me”、“thanks”来建立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融洽的感情交流渠道。教师彬彬有礼的举止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还对学生讲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四)改革英语教学手段,选择有针对性的“寓德于教”的科学方法。
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是交际性、工具性,同时还传授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规律,深入挖掘、充分合理的利用英语课本素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寓德育与课堂;寓德育与言传身教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切切实实的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取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升华和心灵的洗礼。
第五篇:良好习惯养成教育铸就德育之魂1
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铸就德育之魂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由此可见,教育浓缩地讲就是培养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主要包括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信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这些良好的习惯与当今社会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是一致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师更应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人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或矫正,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期,教师紧紧把握这个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身心发展有利,并使他们终生受益。那怎样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的做法是:
一、思想上重视,常抓不懈
德育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我们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把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以狠抓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先后编写《实验小学德育管理制度》、《实验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实验小学星级班级评比细则》、《实验小学文明礼仪规范》,并且从出操、集会、升旗规范、卫生规范、值日规范、课堂规范、安全意识、文明礼貌等方面制定了《实验小学文明班级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学校还针对学生寒暑假后纪律较散漫的特点,把开学第一周定为常规教育周,每周二的晨会课定为常规教育会,把班级的常规教育抓早、抓实、抓细。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养成教育的‚总辅导‛,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交流探讨养成教育的得失,做到常抓常新,坚持不懈,学校德育干部注意经常深入班级及课堂,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班主任的工作进行面与面的指导。然而,对小学生的教育,仅仅靠几堂德育课,仅仅依靠班主任是不够的,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把日常教学作为德育最基本、最经常的形式,教师人格示范的德育力量及教师教学中所产生的德育效果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正是在日常的教与学之中,做到课课、天天、月月、年年地坚持不懈,从而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行为上引导,反复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教育家蔡元培说过:‚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的事,要重在实行。‛可见,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也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地去读。‛只有这样,学生的‚所知‛才能化为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与素质。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训练阶段,确定相应的训练重点。我校引导各班对‚课间活动‛‚出操集会‛‚离校路队‛‚自理自护‛‚课前准备‛‚班级器具摆放‛‚上下楼梯行走‛等内容进行的专项训练,做到了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这样,从基本常规、细小之处进行规范训练,并注重反复抓,抓反复,就较好地实现了学生不良习惯的三个转化,即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
三、方法上创新,自我教育
德育如果是一味地灌输、强制、说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效果不佳。如果能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接受教育,效果就比较理想。叶圣陶说:‚所谓的‘自我教育’就是不去依靠他人的力量,自己来养成这些好习惯。‛
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我校通过引导队员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诚信回归,学做真人‛、‚我和父母同学法‛、‚告别零食,不进网吧‛、‚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美校园‛‚做雷锋式少年展小主人风采‛等活动,组织优秀队员成立‚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安全督察小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开展监督、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再配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教育,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这样,学生活动的过程就成了学生良好习惯的转化和强化过程。
四、家庭上配合,形成合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犹如雕刻活人之塑像,所不同的是,艺术家的塑像常由一位美术家来完成,而活人之塑像则是家长和一群教师来完成,倘若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成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曲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会有损整体的和谐。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也曾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可见,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家长与学校之间的配合是多么地重要。许多教师感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大困难,还在于父母、家庭成员身上有不少坏习惯。因此,我校采用召开家长会,填写家校联系手册,百名教师访千家,家校路路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
五、在快乐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人总是有趋善、趋乐的趋势,人总是向着一种喜欢的、有兴趣的、他觉得真好的方向走,趋利避害嘛,这是人的心理。我们要培养好习惯,一定要让孩子体验到坏习惯的丑陋,不能容忍。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倡导的‚勤学、切磋、眼学‛,就是说的学习要勤于观察,亲身体验。
我们来看看体验式学习和传授式学习。从国际教育比较可以发现,西方的教育以美国为代表。他是体验式学习。东方的教育以中国为代表,中国的教育是传授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的是什么呢?是尝试、探索,他容易形成能力,但不容易形成知识。中国的这种传授式学习是灌输、记忆,是容易形成知识,不容易形成能力。所以,中国的孩子会考试,但能力不太强,美国的孩子能力比较强,但不大会考试。
所以现在最好的教育是双方结合起来。体验,中国学生需要体验。正如荀子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坚持,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能提高认识,注重方法,常抓不懈,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的生活的角角落落,文明之花就会常开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