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数学教案1.1
第一课时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正确数数。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手段:针对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力板、小圆片
学生准备:饱满的精神、学具盒、格尺、课前观察校园、收集生活中的数
教学流程设计: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集体反馈交流。(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2. 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50张桌子,43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 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4.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5.布置学生实践活动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第二篇:一年数学教案【上】
一年级数学上册《钟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钟表面,了解钟面的特征,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整时。
能力目标: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能告诉老师今天是几点起床的吗?那你是怎么知道起床的时间的?(看表)你们见过表吗,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呢?(学生自由表述)今天老师就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了各种各样漂亮的钟表,想一起看看吗?(课件播放“漂亮的钟表”)
看到这些你又想知道什么?看来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都和钟表有关,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钟表。(揭题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钟表 观察钟面
把自己的钟面模型拿起来和同桌的比一比,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可能的答案):
1)有1~12个数。一起数一数(1、2„)。
2)还有一些格子(有大格有小格)。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说明:2个数字之间是一大格。
3)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细细的长长的叫分针,一根粗粗的短短的叫时针。4)辨别分针和时针
师提示:如果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表示时针和分针,你会用哪个手指表示时针,哪个手指表示分针?
生:用大拇指表示时针,食指表示分针 5)、观察指针走动方向
师: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 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吗? 时针和分针都是顺着1、2、3、4……的顺序旋转。好象在画圈。6)、归纳小结
师:现在,你能介绍一下钟面吗?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有时针和分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二)认整时
师:能说说这些数字,时针分针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吗?(看时间)那你会看时间吗?
1、老师拔3时,指名说钟面上的时刻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提醒: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是几时?老师把这个时刻记录下来。(板书:3时)请在作业纸上写出3时。
教师再拔出另外两个时刻,让学生认一认,并说一说是怎么看出来的,再把所认时刻在作业纸上写下来。
师:现在我们都会认时刻了而且还能把时刻写下来,真不错。下面咱们就用一句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做什么,谁来试试?
生:(用一句话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做什么)
2、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四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数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交流: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它们的共同点是分针都指着什么?(数字12)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现在,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看时间的,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小结: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象这样的时间就是——整时。顺口溜: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拨整时
小游戏:老师拔时刻学生认,老师说时刻学生拔。(师生互动 生生活动)
(三)认识电子钟上的整时
1、师:其实生活中除了这样的钟表外,还见过什么样的钟表?是这样的吗?课件出示电子表。像这样的表示形式,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电话、手机、电视、电脑等)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电子钟上的7时是这样表示的,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叫电子表示法。
2、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电子表示法“7时”是怎么写的? 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3、把作业纸上的时刻用电子表示法写出来。
三、应用拓展
看来呀,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钟表,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时刻该做什么。比如像老师早晨6时起床,7时我该上班了,大约中午12时我要吃午饭了。同学们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能说一说吗?(指名一位同学说说,然后再互相拔一拔说一说)
1、师:小明听到这里这么热闹,也赶来了。他还带来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呢!说说第一幅图:几时小明在干什么?请生上来写出两种表示方法 a.投影教材第92页“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师:你能用两种表示方法将“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补充完整吗? b.指名说说几时小明在干什么
(7时刷牙,8时上课,10时做操,12时吃午饭,下午6时看动画片,晚上9时睡觉。)c.展示学生作品,评一评,看谁写得好。
2、课件显示“上午10时小朋友上课”和“晚上10时小朋友睡觉”两幅图。请生说说:几时,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
(一天有24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第一幅图是上午10时,第二幅图是晚上10时)
五、课堂小结
师: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
师:最后,老师要送大家一句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六、作业设计
1、课后,你也在钟面上拨出几个时间考考爸妈和同学.
第三篇:1.1正数和负数学教案
1.1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
班别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负数的概念.一、学前准备:
1、预习疑难摘要:
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
2,0.31,51.3,3.39,063,100,0,,2009,83 自然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无限循环小数:{
} 无限不循环小数:{
}
二、探究活动
(一)阅读课本(P 1-3),解决问题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负数的“-”能不能省略不写?有同学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0应该放在什么地方?0就是表示没有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数0还表示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师生合作,探究交流
1、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173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11,4.8,+73,-2.7,6,12,-8.12,4,0
2、练一练
(1)、如果将+8元表示收入8元,则-6元表示_______。
(2)、高出海平面789米记作+789米,则-789米表示____________,海平面表示为________(3)、粮食产量增产11%,记作+11%,则减产6%应记作_______。
(4)、小明在银行工作,他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4万元表示__.(5)、如果向东为正,那么-50m表示的意义是„„„„„„„„„()
A.向东行进50m
B.向南行进50m C. 向北行进50m D.向西行进50m
(6)、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11(7)、给出下列各数:-3,0,+5,2,+3.1,2,2004,+2008.其中是负数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三)、课堂小结
1、知识点: _____________的数叫做正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叫做负数; _______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________________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2、你还有哪些疑惑?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四)、自我检测
1、如果上升4m记作+4m,那么下降3m记作________
2、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3、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0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4、“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向东走为正,向东走30米,记作____ ;向西走20米,记作____
;原地不动记作
________
;记作-25米表示向____走25米;记作+16米表示向_____走16米。
(五)拓展延伸
1、写出比O小4的数,比4小2的数,比-4小2的数.
2、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
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1.1正数和负数(第二课时)
班别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3、通过探究,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学习重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一、学前准备:
1、预习疑难摘要: 2、如果向南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北走8米应记作___________. 3、如果温度上升3℃记作+3℃,那么下降5℃记作____________.
4、海拔高度是+1356m,表示____________,海拔高度是-254m,表示____________. 5、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9,-1,+3,21153,0,32,-15,4,1.7.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指出下面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你向东走了5米和向西走了3米;(2)你收入20元和你支出8元;(3)下雨池塘里的水升高了0.01米和干旱池塘里的水降低了0.03米;
(4)温度是零上10度和零下6度(5)顺时针转30°和逆时针转45 °
2、某蓄水池的标准水位记为0m,如果用正数表示水面高于标准水面的高度,那么0.08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0.2m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全班某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83分,某同学考了85分,记作+2分,得分90分和80分应分别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师生合作,探究交流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3、练一练
(1)、如果把+210元表示收入210元,那么-60元表示______________.(2)、粮食产量增产11%,记作+11%,则减产6%应记作______________.(3)、如果把公元2008年记作+2008年,那么-20年表示______________.
(4)、如果向西走12米记作+12米,则向东走-120米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5)、味精袋上标有“500±5克”字样中,+5表示_____________,-5表示____________.(6)、测量一座公路桥的长度,各次测得的数据是:255米,270米,265米,267米,258米.
① 求这五次测量的平均值;
② 如以求出的平均值为基准数,用正、负数表示出各次测量的数值与平均值的差;
(三)、自我检测
1、在下列四组数(1)-3,2.3,1314;(2)4,0,22;(3)113,0.3,7;(4)112,5,2中,三个数都不是负数的组是„„„„„„„„„„„„„„„„„„„„()
A.(1)(2)B.(2)(4)C.(3)(4)D.(2)(3)(4)
2、在-7,0,-3,43,+9100,-0.27中,负数有„„„„„„„„„„„„„()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甲向南走50m记为+50m,则乙向北走30m记为什么?这时甲、乙两人相距多少米?.
4、张大妈在超市买了一袋洗衣粉,发现包装袋上标有这样一段字条:净重:800±5g.张大妈怎
么也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她解释清楚吗?
(四)拓展延伸
在市场经济中,利润计算公式是: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小亮利用此公式计算爸爸经营的商店在某一天的利润为-25元,请问:-25元的利润是什么意义?
第四篇:一年数学教案分析(精选)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20以内退位减法、观察物体、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数学实践活动。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计算,并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初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百”的意义。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发展数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和数位顺序,会读,写100以内数的大小,体会100以内数的意义。
3、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经历在具休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可能是不同的。
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 “ 十”和“百”,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4、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5、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做好培优辅差的工作。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
(一)…………………………………9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 2课时
(三)生活中的数………………………………… 7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 4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五)加与减
(二)……………………………… 7课时
数学好玩…………………………………… 2课时
(六)加与减
(三)……………………………… 8课时
总复习……………………………………… 4课时第一单元 加与减
(一)单元教学内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20以内减法的应用题。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操作、探讨、比较等多种形式训练等方法学习,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探求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单元教学重点: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单元教学难点: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单元教学时间:9课时
1、买铅笔 1课时
2、捉迷藏 1课时
3、快乐的小鸭 1课时
4、开会啦
1课时
5、跳伞
1课时
6、试一试 1课时
7、美丽的田园
1课时
8、练习一
1课时
9、做个减法表
1课时
第一课时 买铅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计数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 6+4= 9+6= 10-8= 15-5= 8+7= 4+9= 16-5= 8+8= 5+9=
3、填一填
9+()=13()+9=15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兔妈妈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兔妈妈说:“我买9支铅笔”。兔妈妈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三、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四、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 1+5=6(3)把9分成5和4,15-5=10 10-4=6(4)9+6=15 15-9=6(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做一做、说一说(书2页)
(1)、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摆一摆,想一想应该怎样拨珠子。(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边拨珠子边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7—9
6、交流,归纳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13—9=(2)14—9= 14—9= 15—9= 17 15—9= 16—9= 17(2)在○里填上“>”、“<”或“=”。
3○11-9 3○11-9 4○15-9 9+8○16 18-9○10 13-9○4(3)填空。
3)17—7= —8= —9=
(
9+()=13 9+()=11 9+()=15
9+()=17 9+()=14 9+()=12
5+()=14 4+()=12 3+()=12
14-5=()
12-4=()
12-3=()
2、按要求填数。
15-9=()(1)想加算减: 9加()等于15, 15减9等于().(2)破十法:先用10-9=()
再用()+()=()(3)连续减:9可以分成()和()
先用15-()=()再用()-()=()
3、填空
15比()多3。
()比12少5。()比20少5。
17比()少3。()比19多1。
()比12多4。
4、解决问题:
(1).小雨和小雪共画了15朵花,小雨画了9朵,小雪画了几朵?
□○□=□
(2).小明有18枝彩色笔,小刚借走了9枝,小明还有几枝?
□○□=□
(2)、交流,归纳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
六、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1、完成课本第3页。
2、预习课本第4页。
板书设计:
买铅笔
(1)15-9=6(2)15-9=6 10-9=1 15-5=10 1+5=6 10-4=6(3)15-9=6 因为9+6=15所以15-9=6 答:还剩6支铅笔。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捉迷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 9 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 8 的方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 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出示下面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答. 8+5= 8+7= 8+9= 8+4= 8+10= 8+6= 8+8= 8+3=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括号里该填的数. 8+()=12 8+()=15 8+()=16 8+()=11 8+()=14 8+()=13 8+()=17 8+()=18 教师谈话:刚才计算的两组题都是“8加几”的加法,今天我们要利用“8加几”的知识计算“十几减8”的算式,看谁学得认真,学得好,学得快。
二、互动新授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2、投影出示4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3个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现在草地上有8个小朋友,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三、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2、列出算式,13—8
四、讨论13—8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3分成10和3,10-8=2 2+3=5 11(3)把8分成5和3,13-3=10 10-5=5(4)8+5=13 13-8=5(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看一看、说一说(书4页)
(1)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 17—8
五、巩固练习1、12-8=()想: 8加()等于12, 12减8等于().
或: 先用10-8=()
再用()+()=()
或:8可以分成()和()
先用12-()=()
再用()-()=()
2、填空。
1、小青要练习写16个毛笔字,还剩下8个字没有写,他已经写了几个字?
□○□=□
六、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1、完成课本第5页。
2、预习课本第6页。
板书设计:
捉迷藏
(1)13-8=5(2)13-8=5 10-8=2 13-3=10 2+3=5 10-5=5(3)13-8=5 因为8+5=13所以13-8=5 答:藏起来的小朋友有5个。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快乐的小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7、6,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动脑筋、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掌握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题):
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
7+4 7+6 7+5 7+7 7+9 7+8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
7+()=11 7+()=13 7+()=12 7+()=15 7+()=16 7+()=14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河边的草地上玩耍,有一些小鸭子到河里快乐地游起泳来,他们玩的可真开心。
2、出示6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2只小鸭子一起在草地上玩,7只到河里游泳,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三、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2、列出算式:12—7
四、讨论12—7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2分成10和2,10-7=3 2+3=5(3)把7分成5和2,12-2=10 10-5=5(4)7+5=12 12-7=5(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书6页)(1)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
(2)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在书上先圈一圈,计算得数。(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摆一摆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1—6 14—6
五、拓展练习
(1)13—7=(2)14—7= 14—7= 15—7= 12 15—7= 16—7= 13(2)填空。
7+()=13 6+()=11 7+()=15
7+()=17 6+()=14 7+()=12
5+()=14 6+()=12 3+()=12
2、按要求填数。
3)11—6= —6= —6=
(15-7=()(1)想加算减: 想: 7加()等于15, 15减7等于().(2)破十法: 先用10-7=()
再用()+()=()(3)连续减:7可以分成()和()
先用15-()=()再用()-()=()
3、解决问题:
(1).小雨和小雪共画了15朵花,小雨画了7朵,小雪画了几朵?
□○□=□
(2).小明有12枝彩色笔,小刚借走了6枝,小明还有几枝?
□○□=□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1、完成课本第7页。
2、预习课本第8页。
板书:
快乐的小鸭
(1)12-7=5(2)12-7=5 10-7=3 12-2=10 2+3=5 10-5=5(3)12-7=5 因为7+5=12 16 所以12-7=5 答:草地上还有5只。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开会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较意义下的减法,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比较意义下的退位减法、准确列式计算。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8 8+9 12+7 18-9 15-6 6+8 11+4 16-8 17-9 5+9 14+5 15-9 17
二、师生互动
1、教师谈话:新学期开学了,班干部同学们要开一个会,交流一下大家新学期的打算,结合图片,大家能发现什么信息?(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看看班干部开会的情景。引入新课----开会啦
2、出示8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1名班干部要开个会,只有七把椅子,还缺几把椅子?
3、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你会这个解决问题吗?并说出你的方法。
4、动手操作。
请你用准备好的图形来摆一摆。用○表示开会的人数,用△表示椅子的把数。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还缺几把椅子?
5、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强调一一对应,有利于发现缺了几个
6、谁能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1-7=4 指名说一说11、7、4各表示什么
7、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
8、小活动
同伴互相说一说,有关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小组比赛。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
13-8= 11-9= 17-9= 12-7= 16-7= 17-8= 13-8= 14-7= 15-6=
2、填空:
8+()=14 6+()=13()+9=11 14-8=()13-6=()11-9=()18
3、有12个学生,6把椅子,每人一把椅子,还缺几把?
□○□=□ 4、15只动物,8个苹果,每只动物1个苹果,还差多少个
□○□=□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五、作业:
1、完成课本第9页。
2、预习课本第10页。
板书设计:
开会啦
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 ○ ○ ○ ○ ○ ○ ○ ○ ○ ○ △ △ △ △ △ △ △
11-7=4 答:还缺4把椅子。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跳伞表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教具准备:铅笔、圆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还记不记得是怎么解决的。(教师演示:左手拿3枝铅笔,右手拿2枝铅笔,老师提出问题:说说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枝铅笔?)(列式的方法:3-2=1)
2、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美丽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
3、出示10页的主题图,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1)我看到飞行员在表演跳伞,降落伞有红色的、蓝色的,还有黄色的。(2)我想到了红伞比黄伞多多少个?蓝伞比黄伞多多少个?红伞比蓝伞多多少个?
(3)黄伞比红伞少多少个?黄伞比蓝伞少多少个?蓝伞比红伞少多少个?
20(4)红伞和黄伞共有多少个?红伞和蓝伞共有多少个?黄伞和蓝伞共有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子上。(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3)用圆片或小棒摆一摆,算一算。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14—6 =8 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14—7 =7
2、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4、举一些这样的例子。
三、比一比,算一算
1、说一说图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口算
6+7=
12-7=
7+8=
14-8=
9+6=
16-8= 5+6=
12-8= 9+5=
13-7=
2、判断□里的数对不对?对的画“√”,错的画“×”。
13-6=5()
15-7=9()
11-2=9()6+9=15()
16+4=20()
13-9=5()
3、在○里填运算符号, 在口里填数字。
9○□=13 12○□=5
7○□=14 11○□=11 21
6○□=13 4、13比9多()。15比6多()。8比15少()
5、解决问题:
△16个 ○9个 △比○多几个?
□○□=□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完成课本11页第1、2题。
2、预习课本第11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
○○○○○○ 14-6=8(个)
○○○○○○○○○○○○○○ ○○○○○○○ 14-7=7(个)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试一试(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解决相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比一比,算一算
○○○○○○○○○○○○ △△△△△△
□○□=□
⊙⊙⊙⊙⊙⊙⊙⊙⊙
◎◎◎◎◎◎◎◎◎◎◎◎◎◎
□○□=□
二、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家养过鸡?你帮妈妈捡过鸡蛋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小明家帮他去捡鸡蛋。
2、投影出示11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只生了5个,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三、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怎样列式?
2、列出算式,11—5
四、讨论11—5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11—2 = 12—3 = 13—4=(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从11—2 开始减号前面的数和减号后面的数都加1,得数一样。
五、巩固练习
1、谁多?多几个?
○○○○○○○○ ●●●● ○○○○○○○○ ●
□○□=□
★★★★★★★ ◆◆◆◆◆ ★★★★★★
□○□=□
2、计算:
12-5= 11-5= 11-2= 13-4= 11-4= 12-3= 14-5= 11-3= 13-4=
3、看谁说得多。
()+()=14()-()=9()+()=14()-()=9 24()+()=14()-()=9()+()=14()-()=9
4、小兰做红花和黄花一共12朵, 红花有5朵, 黄花有几朵?
□○□=□
六、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1、完成课本12页第3、4、5、6、7题。
2、预习课本第13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试一试 11—2=9
12—3=9 13—4=9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美丽的田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过程与方法: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教学难点: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动物图片、课件、练习本。教学过程:
一、导课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们的好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想与我们到郊外走走,快准备好,我们出发了。出示课题:美丽的田园。
二、新知探索
(一)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填一填。1.找数学信息。你发现了什么小动物? ——小鸟,小羊,小鹅。这些小动物都在哪儿呢?
——有的小鸟在天上,有的小鸟在树上,有的小鹅在水里,有的小鹅在岸上。空中的小鸟都有几只? ——空中的小鸟有11只。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我们再来数一数树上有几只?岸上有几只?河里有几只?地上有几只白羊?黑羊有几只? 集体订正答案。
2.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我们一起来看看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3.解决问题。
谁会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谁可以将信息和问题补充完整来说一说。你会列式吗? 教师板书:11-5=6, 11,5,6各表示什么?
根据以上信息你可以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要求是请将信息和问题补充完整。4.淘气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出示:8+6=。根据淘气列的算式,你能知道他用了哪两个信息?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算式理解所解决的问题和需要的数学信息。5.猜一猜。
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所提的问题写出了一个算式,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写的算式,大家一起猜一猜他是什么数学问题,并找出他的数学信息。同桌互猜。(请把你的算是交给你的同桌,大家互相猜一猜)
三、练习:
1、把得数相同的两个式子用线连起来。
10+4
4+9 4+7
8+7 7+8
7+7 3+9
8+8 10+3
9+2 27 7+9
10+2
2、在□里填数。
3、按规律在□里填数。
(1)(6,2)(7,3)(8,4)(9,5)(□,□)
(2)(2,4)(3,6)(4,8)(5,10)(□,□)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分别等于11,12。
5、同学们排队,小兰的前边有5人,后面有7人,这一行共有多少人?
□○□=□ □○□=□
6、停车场上的汽车开走了6辆,又开走了5辆,一共开走了多少辆?
7、一共有16只白鹅,河里有8只,草地上有几只?
□○□=□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认为你表现的如何?
五、作业:完成课本第14页。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
11-5=6(只)一共有几只白鹅? 8+6=14(只)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过程与方法: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教学难点: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的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二、巩固练习(15页练习一)
1、圈一圈,算一算。(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圈图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画一画,填一填。(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
3、口算(1)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每组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后面数一个比一个多1,结果一个比一个少1.4、谁钓得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还缺几张椅子?(1)独立列式计算。
(2)体会比较意义下减法的意义。
6、写算式。
(1)独立列式计算。(2)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7、看图回答问题。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正确数出图中每种小动物的只数。(2)提出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解答。
8、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算一算。
30(1)看题说一说题目的意思。(2)提出想解决的问题。(3)列式解答。
9、看谁说得多。(1)独立解答。
(2)组内交流,怎样才能把所有的算式都写出来,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四、作业
1、写出三道得数是12的算式。
2、写出三道得数是14的算式。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5-7= 16-7= 12-6= 17-4= 15-8= 16-8= 16-4= 14-7= 15-9= 16-9= 16-6= 14-6=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探求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整理大量算式并从中找到规律。教学难点:整理大量算式并从中找到规律。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任选题目口算。
二、整理退位减法的卡片
1、小组内同学把减法卡片分类整理。教师强调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别排列。
2、指名汇报自己的小组怎样排列?为什么要这样排列?(1)可以找得数相同的。(2)可以找被减数相同的。(3)可以找减数相同的。
……
3、做个减法表。
(1)出示不完整的减法表,分小组填写完整。(2)认真观察减法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交流。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三、巩固练习
1、从减法表中任意选算式,很快说出得数。
2、把差是6的算式说出来。
3、说出得数是5的算式。
4、口算检测
13-8= 16-7= 15-6= 11-9= 14-7= 13-5= 11-4= 12-9= 16-8= 14-6= 13-7= 18-9= 12-6= 15-8= 11-6= 13-4= 14-5= 13-9=
5、飞机场上有11架飞机, 又飞来5架, 现在有多少架?
□○□=□
6、盒子里的小皮球取出9个, 还剩下7个, 盒子里原来有几个小皮球?
□○□=□ □○□=□
7、张伯种了6棵树, 加上王伯种的一共15棵, 王伯种了多少棵?
8、小田有13个气球,有8个红气球, 其余的是黄气球, 黄气球有多少个?
□○□=□
四、总结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内容。
五、作业
把减法表的算式熟练地计算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
11-9=2 11-8=3 11-7=4 11-6=5 11-5=6 11-4=7 11-3=8 11-2=9 12-9=3 12-8=4 12-7=5 12-6=6 12-5=7 12-4=8 12-3=9 13-9=4 13-8=5 13-7=6 13-6=7 13-5=8 13-4=9 14-9=5 14-8=6 14-7=7 14-6=8 14-5=9 15-9=6 15-8=7 15-7=8 15-6=9 16-9=7 16-8=8 16-7=9 17-9=8 17-8=9 18-9=9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教学后记
第五篇:一年二期数学教案文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柏晓霞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胡苏娟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五、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