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播音员训练技巧大全

时间:2019-05-15 08:4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史上最全的播音员训练技巧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史上最全的播音员训练技巧大全》。

第一篇:史上最全的播音员训练技巧大全

播音员口腔基本训练 呼吸训练

声音的强弱、连断、纵收完全取决于气息的控声音的高低抑扬,色彩变化也与气息状态密切相关,气息控制不好,欲纵不能纵,欲收不能收,播音时就会口不应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声音色彩是随着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只有在“气岁情动”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声随情变”,也就是说,由于感情的变化,气息随着动起来,才产生了声音的变化。只有“以情运气”,才能“以情带声”,做到以声传情。

播音发声对于气息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深,匀,通,活。

深:吸的深,气的容量大;

匀:出的匀,温动流畅;

通:通畅无阻,行走自如

活:能随感情的变化而灵活运动。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必须掌握胸腹联合呼吸,也就是我国传统的说唱中讲究的丹田气。这种呼吸方式最科学,最自然。有利于健康,呼吸训练的重点是呼气!

吸气时上胸部隆起,肩微上抬,这些市胸式呼吸,又叫浅呼吸。由于这种呼吸吸入的气量小,难于控制,播音时总感到不足,发出的声音单薄乏力,无法表达庄重深沉的感情。

有的为了把气吸深,吸气时腹部隆起,这就是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气量也不大,发高强音时吃力。

我们需要的是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时肺部向前后左右赏析全面扩张,吸入的气量大,能以小腹为支点进行控制。吸气就像深吸花香味或在空气特别清新处做深呼吸,舒畅自然。胸廓下部向两侧张开,气息均匀而缓慢地外流,小腹保持有控制状态。由于呼气的强弱急慢是有小腹控制的,而小腹紧缩的集中点称丹田,故这种气息控制法称为丹田气。

掌握胸腹联合呼吸要求腹肌有交好的弹性,应该经常做“仰卧起坐’等运动以锻炼腹机。

如果开始不蹦掌握胸腹联合呼吸的吸气要领,可用如下方法体会;

一,坐于椅上,身体略向前倾,感觉气,”沿脊椎骨“西如肺底,此时两肋和后腰渐感涨满。

二,坐于椅上,腹肌完全放松,涣涣吸气,腹部逐渐收缩,保持腹肌的收缩状态再吸气,两肋即逐渐扩张。运用胸腹联合呼吸,小腹要始终处于有控制转台,不能完全放松。锻炼与加强呼吸控制能力需要循序渐进的练习!

播音员的素质要求

* 1楼

播音员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节目水准重要的参照物之一,成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形象的重要标志,因此提高播音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加强播音业务基本功

1.吐字用声的基本功。首先就是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普通话标准。其次,必须结合播音的特点进行练声,持之以恒。

2.语言技巧的基本功。语言技巧是表情达意的手段。语言技巧主要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基本技巧,必须天天练习,反复琢磨,才能运用自如。比如说播一篇稿件,如果不能准确地运用语言的技巧,就会让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平淡、枯燥,甚至听不懂稿件所要表达的意思。

3.快速准备稿件的基本功。分析理解稿件是播音员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为了适应新闻时效性强的特点,播音员要能在较短时间迅速地掌握文章主题、播出的目的、内容的重点、播出的基调,这需要平时坚持练习、总结经验,才能准确表达出稿件的内涵。

二、夯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播音员每天播出节目的内容涉及面极其广泛,绝不是只会念字就可以了,其知识是否广博将决定播音员表露作品深层内涵的程度。因此,播音员不仅要了解、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知识,还要较好地掌握新闻学、逻辑学、语音学、语言学、播音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平日注意学习,用心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扩大知识面,才能适应新闻时效性强、备稿时间短的工作环境。

实践证明,播音员要走向社会,了解、体察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积累,对现时生活的体验会丰富播音员的阅历,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会激起播音员的情感,对科学知识的获取会充实播音员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在业务上取得长足的进展。

三、播音员的个性特征

播音个性,就是一个播音员在播音创作活动中和其他播音员相区别的特殊性。俗话说“文如其人”,在播音创作中,要做到“声如其人”。

音色和风格是两个重要环节。在我国目前的播音队伍中,已涌现出许多播音人才,他们能够在播音创作中体现出对稿件、对现实的独特的感受,体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和与众不同的艺术素养,充分显示出播音员自己的个性。而有些地方台播音员尤其是新播音员,往往刻意去模仿自己所崇拜的播音员,暴露了某些弊端。这种模仿制约了播音员个性的形成,影响了个性的发挥。当然寻求个性发挥也不能是天马行空,而是依据稿件以有声语言创造性地体现自己的播音风格,使播音员的主观个性特征与稿件要求的客观条件统一起来。

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正确认识播音员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的职业性质,明确为党的新闻事业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责任和使命,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自己的职业名誉。播音员要正确对待由于播音职业本身在社会和人们心目中所处的地位,正确对待播音上取得的成绩和赢得的声誉,不应利用宣传工具和播音员身份来炫耀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并从中得到个人的某些好处,这是播音员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职业道德。

播音是一种语言艺术,一个职业播音员应对这一艺术有一种始终不渝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一些播音战线上的老同志能在话筒前工作几十年,他们的事业心、进取心和扎实的播音语言功底起着决定的作用。对播音有执著的追求,苦练技艺,这是十分难得的品格。

播音员主持人基本功

第一章播音主持采访语言的基本技巧及训练

第一节吐字的基本

要求及技巧如果说这一章是讲基本功的话,那么这一节是最基本的部分。生活当中,有的人说话很清晰,有的人说话却很含糊,有的人则是一半清晰,一半含糊。这“含糊”主要是因为“吐字”存在问题。www.xiexiebang.com 我们说是“吐字”,其实是一种很形象的说法,“话”,像是嘴里含了什么东西;“说话”,就是把它“吐”出来,不是给大家看,而是给大家听。所以,一定得清晰。一般人应如此,作为一个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普通话推广任务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更应如此。

一、基本要求

“字正腔圆”作为播音吐字的最高境界,一直是许多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具体来说,播音吐字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点:准确规范、清晰集中、圆润饱满、流畅自如。以下分别略作说明。

1.准确规范

播音吐字应准确规范,这是首要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这是因为我国的语言传播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向全民推广普通话的重要责任。要做到准确规范,就要按照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都要准确无误。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努力提高发音质量,改正那些一般人不易察觉的细小的发音问题,取得比人们日常口语更好的效果。可以说,播音吐字所要求的准确规范比一般人所理解的要更为严格和精细。

2.清晰集中

字音清晰是播音吐字的又一明显特点。清晰的播音吐字具有良好的穿透力。吐字清晰以发音准确为基础,但准确并不能代替清晰。清晰的吐字建立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音技巧之上,而不是提高音调或加大音量所能奏效的。发音集中可提高字音的清晰度——这也是积极的发声状态的反映。同时,声音集中还便于话筒吸收,提高发声效率。在使用小音量或播讲环境较为开阔、嘈杂的情况下,发音集中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3.圆润饱满

吐字既要准确清晰,又要圆润饱满,前者关系到“字正”,后者关系到“腔圆”。圆润饱满,就是要有比较丰富的泛音共鸣,使字音悦耳动听。这是对吐字的审美要求。我国传统说唱中的所谓“吐字如珠”,就是对吐字圆润饱满的形象描绘。当然,“腔圆”也好,“珠圆玉润”也好,都是形容字音的优美动听,但必须注意的是,圆润是以字音准确清晰为前提的,不可为追求声音优美而损害了字音,不能因为追求“形”而丢了“神”。

4.流畅自如

字音只有进入语流才能传情达意。播音吐字必须灵活自如,轻快流畅,才有助于表达。如果字音咬得过死,一字一板,不仅雕琢痕迹明显,听起来不自然;而且还会使语流滞涩,影响语言表达的顺畅。日常生活当中的说话有起伏变化,播音吐字也要遵循生活语言的规律: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该强则强,当弱则弱。这样,语言才能像水一样流动起来——水的声音听起来总是悦耳的。

吐字流畅自如与吐字准确、清晰、圆润看似矛盾,其实是相互统一的。准确、清晰、圆润是就整体而言的,它们构成了播音吐字的基本特点;但是作为“说”的语言艺术,播音需要使语言尽可能自然流畅,贴近生活。如果每个字都保持同一发音方式,都要达到同一标准,那么,播音语言就会成为一种脱离生活的“字话”。而为了避免沦为“字话”,就非常需要在播音实践中强调吐字应该富于变化,要根据表达需要的不同而“活用”,克服由于片面认识造成的吐字刻板僵死的吐字方式。

二、基本技巧

广播播音吐字有多种技巧,熟练掌握了,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一个合格的播音员得掌握以下吐字技巧:

1.字头有力,叼住弹出

从语音角度看,字头包括声母和韵头。韵头和声母结合得十分紧密,直接影响声母发音时的唇形,韵头是声母到主要元音(字腹)之间的过渡性成分,因此要注意“四呼”(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韵母)对声母的影响,发音时做到声母加韵头一步到位。

字头发音又称“出字”,一般要求成阻有力,除阻轻捷。所谓“叼住”,是指声母的成阻部位要准确,又要使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形成有力的阻气、蓄气。叼字的力量应集中在唇舌的纵中部,而不能满口用力。所谓“弹出”,是指声母除阻要轻捷,具有弹动感,不粘不滞,不拖泥带水,不使拙劲。

就像“叼”字本身所体现的那样,“叼”要用巧劲儿,“噙字如噙虎”,不能过松或者过紧。叼住了,才能弹发有力,并带动整个音节,使之响亮清晰。字头发音口腔相对闭合,具有阻气、蓄气作用。如果叼字无力,气息会大量流失,影响到字头和整个音节的力度。但如果叼字过死,也会使发音显得笨拙。所以,字头成阻和除阻的力量既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字头发音时强调“叼”的感觉,并不能把“吐字”简单地理解为“喷吐”,过分向外用力。只有“叼”才能和取气、共鸣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照搬说唱艺术的“喷口”,容易造成字散、声塌、气竭等问题。字腹饱满,拉开立起

字腹在整个音节中明显突出:一方面,它作为音节中的主要元音,开口度最大,因而比较响亮;另一方面,它的发音较完整,持续时间较长,给人的听感显著。一个音节的发音能否达到“玉润珠圆”,与字腹有密切关系。

“字腹饱满”指的是音节中的主要元音发音清晰、共鸣充分,字音随着口腔的由闭到开好像“立”了起来,因而又称“立字”。“拉开”,指字头“弹出”后应迅速打开口腔,使气流在口腔内形成较丰富的泛音共鸣。口腔开度要大,应有竖着展开的感觉。“立起”,指主要元音的发音要占据足够的时间,使其响亮、圆润,在听感上形成字音立起来的饱满感。结合声束向硬腭前部的流动冲击,有字音“挂”于上腭的感觉。“立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个音节里突出字腹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字腹的发音是在滑动中完成的,即使是单韵母,其发音动作也要在本音位范围内做轻微移动,不可僵死不变,复韵母的滑动感更为明显。有人以为字腹发音要保持一种固定的状态,这是不对的。此外,字腹的发音不可横咧,那样口腔就难以拉开,字音就会发扁;字腹也不可过分拉长,那样会造成拖腔唱调。

字尾归音,趋向鲜明

字尾处于音节的末端,是发音过程中力度逐渐放松、气息逐渐减弱、口逐渐闭合、声音逐渐停止的阶段,如果归音不到位,会影响字音的完整性。与出字、立字相比,归音的难度更大一些。

“字尾归音”是指字尾部分应发音完整,不能虎头蛇尾,只顾字头、字腹,不顾字尾。“趋向鲜明”首先是指唇舌动作要“到位”。如韵尾i,舌位应抬到一定高度;韵尾u,唇型应收圆;韵尾 n,舌尖要收到上齿龈,并阻住口腔通道,鼻音一出立即收声;韵尾 ng,舌根应收到软、硬腭交界处,并阻住口腔通道,鼻音一出立即收声。其次,“趋向鲜明”还要求声音“弱收”。所谓“弱收”是指字尾发音时唇舌力量渐弱,声音简短,点到为止,不像音素单发时那么紧、那么长。对于开尾音节收音时的喉关闭动作,也应注意渐弱收止。

字尾发音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归音。这往往是由于吐字时只注意了声音的响亮,没注意音节的完整,忽略了气息和声音处于衰落阶段的字尾,造成“半截字”。也有的人矫枉过正,把字尾收得过紧、过强,违反了发音的生理规律,听起来僵硬呆板,势必影响吐字的流畅及语言的节奏。这两种情况都是实际播音吐字中需要注意的。

吐字的整体处理——“枣核形”

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构成了字音的整体,人们形象地将其描述为“枣核形”。这个“枣核形”以声母为一端,韵尾为另一端,以韵腹为核心。从发音时口腔开度的变化来看,正好是由闭到开再到闭的过程,两头小,中间大;从时值来看,又是两头短中间长。

“枣核形”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是在咬字器官各部分不断滑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并非由字头,跳到字腹,再跳到字尾。因此,整个字音要有滑动感、整体感。为了达到这一点,最主要的是要有气息的支撑。吐字时,嘴里要蓄满气,才能使字音结实、有光泽。否则,字音是不会饱满圆润的。因此,“字头取气”十分关键。

“枣核形”既是吐字归音的一种规格,又体现了清晰集中、圆润饱满的审美要求。它作为吐字技巧训练,对于发音的规格化是必要的。但是在语言表达中,“枣核形”应有所变化,拉长或缩短,这样才有助于思想感情的传达。如果“枣核形”一成不变,字字如出一辙,必然会削弱广播语言的表现力,破坏广播语言的节奏感,以致影响到广播内容的表达。第二节 发音技法训练 一气息训练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在播音和主持时,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要控制声音,驾驭语言,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

所谓“控制气息”,就是要学会胸腹联合呼吸法。在生活中,人们的本能呼吸是浅呼吸,即只作胸部呼吸。播音或主持时,用这种本能的呼吸方法发音,时间一长,声带就会疲乏,声音就会嘶哑。而胸腹联合呼吸法,是要深呼吸,将空气吸入肺叶底部——横膈膜处,即一般人系腰带的地方。它一般采用鼻子吸气,吸入横膈膜的气,使肋骨自然向外扩张。此时,腹部有发胀的感觉。随着小腹逐渐收缩,气息也从小腹深处涌上来,推动声带发音。通过这种方式发出的声音不仅洪亮、有力,而且持久,能保持整句话的声音都饱满圆润。与此相反,如果一吐气横膈膜就塌瘪,那么,气息就会像破了的皮球一样迅速泄掉,声音也就会失去气息的支持。这样造成的问题是:头几个字有气息支持,后面的字没有气息支持,讲起话来给人的感觉就会前强后弱,上气不接下气。而呼吸本身很费力,声音也难以持久。关于呼吸的训练下一节会专门讨论,以下介绍气息训练的几种方法。

1.软口盖练习法

最常见的是“闭口打哈欠”,即打哈欠时故意不张开嘴,而是强制用鼻吸气、呼气。

2.压腹数数法

平躺在床上,在腹部压上一摞书,吸足一口气,开始从1往后数。这是对气息输出作强制训练,以达到增强腹肌和横膈膜的控气力度的目的。做这个练习时,开始阶段压的书可少些,逐渐增加,即循序渐进。为了不占有工作中的时间,可利用睡前做这个练习。

3.气声数数法

先吸足一口气,屏息数秒,然后用均匀的、低微的、带有气息的声音从1开始数数,就像是说悄悄话一样。和压腹数数法一样,在开始阶段可数得少一点。不过应注意,数数时尽量不撒气、不漏气。

4.跑步背诗法

平时跑步出现轻微气喘时,可背一首短小的古诗。开始训练时可两人配合进行,并肩小跑,一句接一句地背下去。背诵时,要尽量控制不出现喘息声;一首诗背完后,要调节呼吸,然后再继续进行。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激烈运动时不可进行此项训练。

5.偷气换气法

选一篇或一段长句较多的文章,用较快的速度读下去;在气息不足时,运用“偷气”技巧,读后确定最佳换气处。所谓“偷气”,是指不要边发声边吸气,而是要用极快的速度,在不为人觉察时吸入部分气流。而换气,宜口鼻并用,以鼻为主,掌握时间差,使气流充沛有力。

二共鸣训练

用气推声的发音方法虽然可以省力,但要发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响亮悠远的声音,还必须在用气推声的基础上,学会共鸣的发声方法。因为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声带产生的音量只占讲话音量的5%,其他95%的音量,则要通过胸膛、头腔、口腔、鼻腔所组成的共鸣器放大产生。

人的声道主要共鸣器官有口腔、胸腔和头腔。这三个共鸣器的作用各有其妙处: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清晰,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头腔共鸣能使声音高亢明亮。但是,在没有经过正确的共鸣腔训练的情况下,一般人存在许多共鸣发音的弊病。

① 白声——共鸣位置过分靠前,口腔没充分打开,好像只用嘴皮子说话,因而声带发出的声音形不成共鸣。

② 音包声——音位靠后,喉头张开得太大,结果声音很响,但声母不清。这种弊病俗称“喉音过重”。

③ 鼻音太重——由于软腭下垂,舌根抬起,阻挡了咽喉与口腔的通道,声音大部分从鼻腔里出来。这也俗称“鼻囊鼻子”。

这些弊病可以通过训练得以纠正。以下介绍几种简单而实用的共鸣训练方法。

1.口腔共鸣训练法

采用张口练习法。可用惊吓张口、半打哈欠、吞咽食物张口等方式来练习口腔张口,在气推声之前吸气和同时打开口腔立即发音。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口腔共鸣的发音效果。

2.胸腔共鸣训练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发音之前先做好闭口打哈欠的准备,在气推声的同时,胸腔打开,像雄鹰展翅的感觉;或者,做扩胸动作,体会胸腔打开,如同手风琴的风箱张开的原理。多次反复练习就能获得胸腔共鸣的效果。

3.头腔共鸣训练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练习“凝目远视”。这也就是在气推声之前,先凝目远视并提小舌头,同时用气推声。它有两种效果:一是使头腔共鸣器官——鼻窦、额窦、蝶窦等器官张开,一是“提小舌头”,即软腭提起,打开咽腔。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头腔共鸣效果。

在分别做过三个共鸣器的共鸣训练之后,最后还需将三种共鸣方法融为一体:在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做到从肚脐到口腔保持气息的畅通无阻,头腔、口腔、胸腔一齐打开,再用气推声,这样,就能获得“混合共鸣”的效果。这时候的声音,听起来就会响亮达远。

需要指出的是,共鸣方法虽有良好的效果,在具体运用时,还应根据播音或主持时的具体感情需要,在混合共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强其中一种共鸣的成分,以使播音或主持更符合情境。一般说来,表现热情要加强头腔共鸣,表现沉痛要加强胸腔共鸣,一般叙述要加强口腔共鸣。

三语调训练

语调是语言表达中的第二大要素,是语言表达的第二张“王牌”。它看起来很简单,即说话的腔调,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但它的作用是巨大的,每个句子都有语调,恰当地运用语调,能有效地润色语言,促进思想沟通,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明确,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学会运用语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讲解语调训练方法之前,有必要弄清楚语调本身的一些特点。

形成语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内容和感情态度。而在一般情况之下,人的思想内容和感情态度,有一种基本状态,并不会出现大的起伏。这也就是说,语调的变化,是在一种基本语调的基础上进行的。基本语调是在中音区进行的。那些表现高昂、激越、紧张、热烈、愤怒、仇恨等情绪的语调在高音区进行;而那种表现低沉、悲哀、凄凉、沉痛等情绪,一般在较低音区进行。

这种划分是相当粗略的。事实上语调起伏变化万千,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形式。为了便于练习,我们可以把基本相似和大体相同的语调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 升调——指情绪亢奋,语流运行状态由低向高,句尾音强而向上扬起。它一般用于提出问题、等待回答、感到意外、情绪惊恐;中途顿歇,全句未完;发布命令,进行号召等。

② 降调——指情绪稳定,语流运行状态由高向低,句尾音弱而下降。它一般用于陈述句、肯定句、感叹句、祈使句等。

③平调——指情绪沉稳,语流运行状态基本平直,句尾和句首差不多在同一高度。它一般用于庄重严肃、踌躇迟疑、冷漠淡然、思索回忆等句子中。

④ 曲调——情绪激动或情感复杂,语流运行呈起伏曲折状态。或由高而低再扬起,或由低而高再降下,或起伏更大。多用于语意双关,言外有意,幽默含蓄,讽刺嘲笑,意外惊奇,用意夸张等语句中。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再来谈谈语调的训练。一般的语调训练包括以下内容:

1.把握重音

重音也叫重读。在口语表达中,它有强调重点、突出主要情感的作用。语句中的词语在语义上并不是完全并列、同等重要的,它们有主次之分,有轻重之别。表达者有意对那些重要的语词或音节加以强调和处理,这些词语或音节就是重音。

把握重音的关键是找到重音的确切位置,这就需要明确讲话的重点,弄清话语主旨,真正把握每句话的表意重点——表意的重点词语往往就是重音的位置。同一句话,由于重音位置的移动,表意的重点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今天我来这儿讲课”这句话,重音不同,语意就不同: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不来)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不是别人来)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在别处讲)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不是来聊天)

由此可见,重音的位置对语意有重要影响。正确使用重音,是准确表情达意的关键。

2.巧设停顿

停顿是指语言顿挫。它在口语表达中至少有两个作用:首先,停顿起着标点符号的作用,它作为话语中换气的间隙,既是表明上句话的结束,又是下句话的前奏,以此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其次,停顿能使口语抑扬顿挫,它以间歇的长短、一定时间单位里次数的多少,形成讲话的节奏,给人以韵律美。

和重音一样,停顿的位置不同,一句话表达的语意往往也会不同。比如“她了解我不了解”这句话在不同的停顿之下就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她/了解我不了解?(问是否了解自己)

她了解/我不了解。(承认自己不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不承认自己不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想证实她了不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不相信别人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明白别人了解)

可见,停顿要得当、得体,应当根据传情表意的需要合理设置停顿。巧设停顿可造成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让人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训练有素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往往善于利用语句的停顿,让听众去思索、回味和期待,以获得理想的语言效果。

但凡事都有两面。以停顿的一个常用技巧“停连”为例。“停连”是指表达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有断有连,能扣人心弦。但是当断不断,会语序纷乱;该连不连,会语意难全;所以,停顿切不可随意为之,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善用语调

语调分为升调、降调、平调和曲调4种。和重音、停顿一样,同一语句由于高低升降的不同,可以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和意义。因此,在发音训练中,应有意识地结合4种语调的不同特点进行训练,以使自己的发音具备更强的表现力。

四节奏训练

口头语言的节奏,是指因思想感情的起伏而激起的音势强弱、语速快慢的变化。语言节奏的处理,既是播音员(主持人)感情的表露,也是播音员(主持人)思想水平和涵养的表现。实践证明,语言的节奏速度同说话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随着说话时思想感情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声音的节奏速度也不断变化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轻快,有的凝重,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急促,有的舒缓。

而人们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愤怒、激动的思想感情时,语流速度一般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或心情沉静、回忆往事等心理活动时,语流速度一般较慢。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就应该结合思想情感的不同状态,说出语言的不同节奏。

为了更好地进行语言节奏的训练,以下对语言节奏的类型做简单介绍。

① 轻快型——语调多扬抑,语音多轻少重,语句多连少停,语流轻快活泼。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水生与媳妇们嬉戏的一段,就属于这种类型。

② 凝重型——语调多抑少扬,语音多重少轻,语句多停少连,语流平稳凝重。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属于这种类型。

③ 低沉型——语调压抑,语音沉痛,停顿多而长,音色偏暗,语流沉缓。如柯岩的《一月的哀思》就属于这一类。

④ 高亢型——语调高扬,语音响亮,语句连贯,语流畅达。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都属于这种类型。

⑤ 舒缓型——语调多扬,语音多轻,气息畅达,声音清亮轻柔,语流舒展,如峻青的《秋色赋》就是这种类型。

⑥ 紧张型——语调多扬抑,语音多重少轻,语气强而短促,语流速度较快。如山东快书《武松打虎》一段就属于这一种。

以上6种即是语言节奏的类型,事实上,训练的方法也蕴涵其中。要掌握语言节奏,首先就要掌握台词的基本节奏,然后再根据台词内容而调整节奏,使节奏同内容和谐一致,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第三节呼吸技巧

人们常用“气乃声之本”来形容气息与声音的关系,这表明呼吸在发音过程中起着提供动力的作用。呼吸状态好,气息流畅,说话的效果自然会好;若呼吸状态不好,气息不流畅,则会造成许多发音和用声上的问题。因此,掌握适当的呼吸知识和呼吸技巧,对播音主持的口才很有帮助。

一电视播音对呼吸的要求

电视播音具有可视性,观众要么可以直接看到说话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要么可以看到与话语有联系的画面。它对呼吸的要求与播音主持使用的语言类型有直接关系。

在电视新闻播音中,新闻稿多采用组织严密、简练明确的新闻语言,语句结构较为复杂,句子也往往较长。它要求播音员吐字清晰,并有饱满的气息支持连贯的发音。播音员应有较强的呼吸能力,以提供较强的气息量和较长的呼气时间。另外,电视新闻播音吐字工整,声音起伏不大,要求呼气稳定,气流忽大忽小会使发音飘忽不定。归纳起来,电视播音主持应当在呼吸方面具有这样一些能力:

① 呼吸气流量较大,有较大肺活量;

② 有较强呼吸控制能力,呼气稳定,持续时间长;

③ 能够在播音和主持中灵活运用不同呼吸方式。

对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除了播报新闻,还应尽可能地参与许多更接近生活的节目。比如采用接近口语的讲述方式主持一些交谈节目。在这类节目中,语言感情色彩变化常常很丰富,播讲方式也较为随便。语言的这种特点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有灵活变化的语言能力,随之而来的是呼吸方式的多样化和呼吸的灵活性。

二三种呼吸方式

人的呼吸有3种基本方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与胸腹联合式呼吸。它们各有其特点。掌握它们的特点,特别是胸腹联合式呼吸的特点,对播音主持很有帮助。

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以膈肌活动带动肺扩张或收缩,形成吸气和呼气动作的呼吸方式。膈肌因其位置处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又被称为横膈或横膈膜。腹式呼吸在吸气时,膈肌收缩。于是,朝胸腔凸起的横膈收缩向下,趋于平直,在横膈带动下,肺被向下拉动扩张,气流吸入。呼气时,膈肌放松,横膈膜回弹,气流在挤压作用下从口鼻腔呼出。这种呼吸在呼吸过程中腹部会有明显起伏,因此被称为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人的自然呼吸方式,膈肌的活动是不受大脑意识支配的自律性运动,人在出生之后就具有这种呼吸能力。我们在生活语言状态发音时使用这种呼吸方式。由于这种呼吸方式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它在呼吸过程中缺少控制,发音时间不长,气流也不够稳定,但这种呼吸气息放松,声音自然,感情色彩较为丰富。再者,由于膈肌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因此,腹式呼吸可以有较大的气息变化幅度。

有人认为腹式呼吸吸气量小,在播音中没有使用价值,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生活语言中使用的腹式呼吸,由于话语较短,气息需求量小,呼吸深度不大,有较大的呼吸潜力并未被使用。腹式呼吸放松、自然,且呼吸可有较大范围的变化。因此在语句简短的讲述类节目中经常用到。当然,播音时若使用腹式呼吸,呼吸的气息量要比日常口语大。

2.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以胸廓扩张或收缩带动肺部扩大或缩小形成呼气和吸气的呼吸方式。在人体中,除了横膈活动带动肺扩张之外,肺还可以在胸廓的作用下横向扩张。胸廓是指由肋骨和附在上面的肌肉组织构成的桶状结构,它环绕着胸腔。肋骨构成胸廓的框架,附着在肋骨之间的肋间肌肉可以通过不同的收缩方式改变肋骨的位置,使胸径扩大或缩小,以此带动肺向四周扩张或缩小,这种呼吸方式被称为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气息量较小。一般情况下,胸式呼吸往往是腹式呼吸的补充。正常呼吸时,如果横膈的下降没有受到阻碍,应该是先有腹式呼吸。当横膈下降到一定程度,下降阻力变大时,如果还需要进一步吸气,这时,作为对腹式呼吸的补充,胸廓的扩张才能明显。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呼吸是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往往不会单独出现。出现单纯胸式呼吸常常预示着横膈下降严重受阻。这种状态往往是非正常的。对于播音员和主持人,造成以胸式呼吸为主这种非正常呼吸状态的最常见原因是心理紧张。紧张会使身体的各部分肌肉处于绷紧状态,腹部肌肉的紧张收缩,会使腹腔压力增大,造成横膈下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胸廓作用明显加强,形成以胸式呼吸为主的呼吸状态。消除心理紧张,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是避免胸式呼吸的主要方法。除了心理紧张,进食过饱、吸气时收腹过度、不正确的身体姿势等也会造成以胸式呼吸为主的呼吸状态。

胸式呼吸还会出现在某些强烈的情绪状态中,当人们处于兴奋、恐惧、惊喜等状态时,身体的肌肉组织会呈现紧张状态,这时,横膈下降也会受到阻碍。在表现这些情绪色彩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胸式呼吸,以丰富语言的感情表现力。

3.胸腹联合式呼吸

“胸腹联合式呼吸”是横膈升降与胸廓扩张收缩相结合的呼吸方式。这种呼吸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使用,对许多人来说,这种呼吸方式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有意识地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可以满足播音气息量大、进气快和发音时间长的需要,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当掌握的基本呼吸技巧。

胸腹联合式呼吸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结合的呼吸方式。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它利用腹式呼吸吸气量大和胸式呼吸的补气作用,尽可能加大吸气量,呼气时,则利用适当的控制手段,保持呼气的均匀,增加发音时间。

胸腹联合式呼吸可分为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① 吸气

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这样可以提高吸气速度。当发音速度较快时,用于换气的时间常常很短暂,在这种情况下,应尽量缩短吸气的时间,以保持语句的连贯。吸气过程可采用两种控制方式。

一种是,当吸气时间比较充裕时,可采用先腹式、后胸式的吸气方式,运用这种吸气方式,腹部处于相对松弛状态,先利用横膈下降吸入气息,待小腹有膨胀感后,再利用胸廓的扩张进一步吸入气息,这时,两肋有张开的感觉。我们在深吸气闻花香时常使用这种吸气方式。

另一种吸气方式是在吸气时小腹适当收缩,保持腹部略微向上的压力,然后膈肌下降,吸入气息。由于膈肌下降时遇到阻力,胸廓会采取扩大胸径的方式吸入气息加以补偿。于是,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同时动作。这种吸气方式如控制得当,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吸入较多的气息。较为急促的呼吸状态常使用这种吸气方式。

这两种吸气方式可称为“顺序吸气法”和“同时吸气法”。在需要较大气息量,但语言状态较为放松时,我们可以使用“顺序吸气法”;在需要较大气息量,语言状态较为紧张、急促时,我们可以使用“同时吸气法”。这两种吸气方法可以根据播讲的需要灵活使用。播音使用的胸腹联合式呼吸,吸气时腹部肌肉应保持略微收缩,并非完全松弛。腹部适当收缩可为呼气发音做准备。

② 呼气

胸腹联合式呼吸的呼气阶段是整个呼吸过程的关键。为了保持较长的呼气时间和提供稳定的气流,通常在呼气时采用肌肉力量对抗方式控制气流的呼出,而不采用单纯膈肌放松回弹方式控制气流。

在人的身体中,常常用两组作用力相反的肌肉控制某一器官的运动,当我们在做微小的精细动作时,两种作用相反的肌肉可以同时产生作用力,利用两种力的力量差控制运动量,使器官做精细的运动。呼气时,可以利用放松膈肌,使横膈回弹的方式产生气流。但这种呼气方式产生的气息不稳定,缺少力度,用于发音不易控制,声音会先大后小。

另一种呼气方式是采用肌肉力量对抗控制呼气。首先,在吸气阶段就让腹部肌肉略微收缩,做好呼气准备。这种收缩力量很小,收缩力量过大会影响膈肌下降和气息下沉,造成吸气量减少。进入呼气阶段时,腹肌收缩力量加大,产生向上挤压力量,与此同时,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的力量并未消除,于是,促使膈肌向上和向下的力量形成对抗,当腹部向上挤压的力量大于膈肌收缩下降的力量时,膈肌回升,气流呼出。需要气息量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加大腹肌力量,增大腹腔对胸腔压力或减小膈肌收缩力量,提高膈肌上升力度。需要气息量小的时候,可以用加大膈下压力量或减小腹肌上压力量的方式降低膈肌上升力度。当语句之中停顿,不需要气流时,我们可以用膈肌下压和腹肌上压力量相等的方式使呼气保持静止状态,以节省气流。胸廓也可以利用肋骨之间肋间肌的力量对抗来控制其扩张和收缩。当然,由于胸廓的呼吸作用有限,这种控制远不如横膈那样明显。

借助呼气肌肉和吸气肌肉的力量对抗产生的压力差控制呼气过程,可以获得稳定的气息,延长呼气时间,这对播音十分有利。这种呼气方式是播音呼吸的重要方法。它为播音员和主持人提高发音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胸腹联合式呼吸依靠肌肉力量对抗完成呼吸过程,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的体能锻炼,肌肉组织具有一定力量才能显示出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种呼吸方式时,如果控制过度,反而会造成气息僵死,那样的话,语言的表现力不仅得不到增强,反而会被削弱。

三常用换气方式

“换气”是指在发音过程中,当气息不能满足发音需要时,在句子之间或句子之中补充气息的过程。常见的换气方式有:利用句子之间较大停顿进行的正常换气,在句子中间利用短暂顿挫快速换气的偷气,以及利用吸气声作为表达手段的抢气。发音中用来换气的地方称为“气口”。所谓“气口”,是根据发音过程中语句内容连接的紧密程度和表达需要确定的用于换气的停顿点。不应简单地将气口等同于逗号或句号。有时,气口之间会包含由几个短句构成的句群,也有时在一句话中就会有几个气口。

正常换气

“正常换气”是指在一段话之后,利用语句之间的较大停顿从容补充气息。一篇稿件或一段话语不可能一口气说完,中间往往伴随多次呼吸,利用话语之中的较大停顿进行换气是语言表达中最自然的换气方式。正常换气根据话语的长度、感情色彩及音量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吸气量,一段话讲完,气息也正好需要补充,于是利用停顿补充气量,语言表达与呼吸节奏相吻合。这样可保持语言的生动、流畅。在语流之中换气是自然进行的,发音人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动调整吸气量,并不需要有意识加以注意。

正常换气应注意吸气量适当,气息吸入过多不容易控制。吸气之后不应屏气。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声门闭合过紧,造成发音不自然。

偷气

“偷气”是发音过程中一种无声补充气息的方法。当发音时句子过长或发音速度较快时,一般没有较大的停顿进行正常的换气,这时,人们常利用句子之中词与词之间短暂的顿挫来补充气息,这种换气方式没有明显的停顿间隔作为标志,也没有明显的吸气声,不易被人们察觉。

偷气一般在气息将要用尽,后面话语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偷气的气口通常是在连接不太紧密、可以顿挫的词与词之间,这样不会影响语句的连贯,听者也不易察觉。偷气时,应在准备换气的词之后用较快速度从口鼻同时吸入少量气息,偷气一般是为补充气息,供短时发音用,吸入的气息有限。为了防止吸气声,吸气时声门应适当开大。3 抢气

“抢气”是发音过程中一种带有吸气声的换气方式。当话语的节奏急促或感情色彩强烈时,气息消耗很快,往往需要在句与句之间或句子之中急速补充气息。急速吸气会使气流在通过声道时产生较强的气流摩擦声。这种夹杂在语流之中的气流声能够显露出说话人焦急、紧张、感慨等不同感情色彩,使表达更富于表现力。抢气不仅是一种换气或补气方式,而且是一种感情表达手段。它常用于感情色彩丰富,描写生动的语言中。

抢气时吸气速度要快。由于不再需要顾及吸气声,声门不必开大。应尽量让抢气声成为语流的一个节拍,这可使语言听起来更自然。抢气时不要屏气,抢气的气流强度根据需要灵活使用,有时,抢气出现在句头,这种句头抢气往往出于感情表达的需要,气息量较大。而在句中出现的抢气多带有补气的性质,气息量不大。

上面几种换气方式都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经常使用的,为了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初学者可以先用文稿作为练习材料,将文稿内容在原有标点符号基础上重新分析,划分为呼吸段落,在需要换气的地方做上记号。抢气常与感情色彩相连,可随感情流露顺势而出,不必标记出来。当然,如果一时不习惯,可以用自己设计的符号把所有气口都标记出来。

四播音呼吸练习

对于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播音呼吸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还应将其化为用于语言表达的实际能力。初学者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完成这一转化过程。下面提供一些简单的呼吸练习供初学者使用。

1.横膈弹动练习

许多播音初学者不了解横膈的位置,感觉不到横膈的活动。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你感觉横膈的弹动。同时也可以锻炼膈肌力量。

步骤1:直立,双手垂直于身体两侧,小腹肌肉略微收缩。

步骤2:横膈下降,吸气至八成满。

步骤3:小腹肌肉猛烈收缩,压迫膈肌向上弹动,气流冲出,发“hei”音。

通过这个练习,你可以感觉到腹肌和膈肌的剧烈活动。

2.胸腹联合式呼吸练习

通过这一练习,可以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

步骤1:双腿直立,两臂侧垂,贴近身体两侧。头部抬起,目光前视,全身放松,小腹前部微收,做好吸气准备。

步骤2:口鼻同时吸气,横膈逐渐下降,小腹有压力感。

步骤3:继续吸气,腹部膨胀,同时胸廓开始扩张,上臂与胸部两侧逐渐贴近,表明胸径扩大。

步骤4:在膈肌仍保持适度收缩的同时,腹部逐渐加大收缩力度,使膈肌匀速上升,胸廓也在肌肉对抗作用下回缩,气流均匀呼出,直至气息用尽。

练习时应当注意,小腹在作吸气准备时不应过分收缩,过分收缩会限制吸气量。

3.扩大吸气量练习

增加肺活量是提高呼吸能力的基础。通过这一练习可逐渐增加肺活量。

步骤1:按照胸腹联合式呼吸的要求,深吸一口气,将气息保持住。

步骤2:用稳定的音量和适当的音高、音色数数:1、2、3、4、5„„直至气息用尽。

步骤3:重新吸气,重复上面动作。

这一练习可每日连续练习多次,音量、音高、音色都可以变化。随着练习时间的延续,发音时间会逐渐延长,这表明肺活量在增加。

第四节

特殊用气技巧“特殊用气技巧”是一种使言语更富有感情色彩的用气方法。正如说话时的技巧可有效地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一样,用气技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情感准确生动的表达。气息用得好,对增加言语色彩的浓度、情感表达的深度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用气技巧主要包括气音、抽气、喷口、托气、笑语、颤音、模拟等7种,以下分别说明。

一气音

这是指渲染言语中感叹、赞叹、悲叹、惊叹、咏叹等有关“叹”的色彩的一种修饰用气。它可以增强紧张等特殊情境中的气氛。运用气音的方法是:吸气时放慢速度,加强深度,吐字时,除实音外,可伴随一定的气音、虚音,将气很舒展地呼出。如——

革命正在胜利前进,红色根据地正在蓬勃发展。机会主义者却把革命的航船引入了歧路,人民的事业又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抗战8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这个卖国贼就疯狂地发动了全面内战。

我死了,化作老山上白云悠悠,死,也搂着祖国的山峰不肯放手!

标有“”的语句,如果用气音来读,效果就非常生动。

二抽气

这是指渲染言语骤然紧张的气氛,表现人物异常激动心情的一种修饰用气。运用抽气的方法是:吸气时有意识地吸出声来,要使听众有一种气息很重、很强的感觉。如——

不幸的人啊!你爱凡兰蒂(抽气)——爱那个该死家族的女儿!

这里运用抽气技巧,就是要充分体现基度山对那“该死的家族”的痛恨,显现他那如汹涌波涛似的激动心情。又如——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说:(抽气)“窃书不能算偷„„(抽气)窃书!„„(抽气)读书人的事,(抽气)能算偷吗?”

这里几次使用抽气方法,是为了将孔乙己的精神状态体现出来;另外也可表现孔乙己由于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以致被摧残糟蹋成了一个弱不禁风、气息虚浅的病鬼模样。

三喷口

这是指言语者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而需要突然爆发的一种修饰用气。运用喷口的方法是:先将口腔里的气息蓄足,而后忽然很有力量地喷射而出。运用喷口技巧可大大加强言语的力度,强化感情色彩。如: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中写出陆游收复中原的壮志未酬。这里的停顿之后吸足气(∧吸气符号),然后有力地喷出“不见”二字,喷泄出悲愤的感情。

四托气

这是指在言语过程中,极力控制某种情感的一种修饰用气。运用托气的方法是:在吸气时,有意识将气息控制住,然后慢慢用气息将言语托出。如——

部队集合了。妇女们打开竹篮,分赠着礼物。孩子们爬上大炮,把红叶插上炮口。小吉普也被无数的彩纸条和成串的花纸缠成了花束。阿妈妮们、孩子们、姑娘们,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统统没有哭。昨天晚上,战士们告诉他们说不要哭。里干部们也告诉说,为了不使志愿军难过,让他们不要哭(托气)。他们很听话(托气),他们真的制止住了,(托气)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托气)统统没有哭。

朗诵到后面几处就需用托气技巧:少吸气,控制住,以较均匀的不多的气息慢慢将后面言语托出,音量不要大,略感有些憋气。这样利用托气的方法,就可有效地渲染出气氛,更好地体现出朝鲜人民以极大力量控制着自己对志愿军的随时将要爆发的惜别之情。

五笑语

这是指带有弹动的一种特殊用气方法。运用笑语的方法是:口腔、喉、胸要放松,小腹膈肌来弹动,气息直射打软腭,随之发出“哈”“哼”“嘿”等笑语,以表示快乐或讥讽、嘲笑、鄙视、蔑视等。如——

啊,1976年,万众欢呼的10月!爆竹声声相连,锣鼓阵阵相接„„(带笑)不是国庆的国庆啊,不是过节的过节。

后两句用带笑的语调念出,有助于渲染欢乐的情绪。又如——

(笑)哈哈哈,这是何等可卑可笑!何等的不自量力!何等的枉费心机!

这是表达蔑视鄙视的感情,发“哈”时,应让人们听到对敌人犀利的嘲笑声。

六颤音

这是指带有颤抖的一种特殊用气方法。运用颤音的方法是:吸气有如在抖气,呼气同样要颤栗,小腹软腭部位都痉挛。这种用气的方法可表现异常激动,十分悲痛、委屈、难过等心情。这种颤抖声是在有真挚感受的基础上内在感情的真实流露。如:

过了一大会儿,我们才轻轻走近梁三喜的坟前,只见玉秀把头伏在坟上,周身颤栗着,在无声悲泣„„

“小韩,你„„(颤音)哭吧,哭出声来„„”我呜咽着说,“那样,你会好受些„„”

玉秀闻声缓缓从坟上爬起来:“指导员,没„„(颤音)没啥,俺觉得在屋里闷„„(颤音)得慌„„”她抬起袖子擦了擦泪莹莹的脸,“没啥,俺和婆婆快回家了,俺„„(颤音)俺想起来坟上看看„„”

第一次颤音,要表现指导员呜咽时的言语,要强化强忍着的激动情感,在叫出“小韩”后,在向里抽气时,腹肌与横膈膜紧张地颤动起来,发出有节奏短促的颤音;然后呼气时与上相同,使呼气声也发出颤抖声。当气没有呼尽时,突然刹住,屏住不呼也不吸,稍停,然后用剩余气息发“你”,随即感到气息不够,再颤抖着吸气,再说出:“哭吧,哭出声来吧。”这种颤音是双方极力控制着自己万分悲痛的心情,每句话都是在饮泣中进行的。又如——

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敬爱的周总理和我们永别了。中国无产阶级失去了伟大的战士,中国人民失去了敬爱的好总理。周总理呀,周总理,全国人民都在哀悼您,都在呼唤您,都在想念您。八亿双眼睛都想看一看您,八亿颗心哪,都在为您哭泣。人们手捧讣告热泪流,千言万语涌在心头,哀思无限,难以诉说。„„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灵车隔断了我们的视线,敬爱的周总理啊!我们多么想再看一看您,再看一看您啊!„„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总理呀,您今晚几时回?„„长夜无言,天地同悲。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

打“”表示要发颤音。通过一连串的颤音,表达人民对总理无限崇敬和极其深切的怀念之情。

再如——

看看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吧!这才是我们自己(颤音)的土地!她给予我们的是太多太多,而我们给予她的却是太少太少(颤音)。她的贫乏是我的不是,你的不是,他的不是„„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扑倒在她的怀里,深情地喊一声“妈妈”(颤音),又怎(颤音)舍得离开她呢?

在播送或演讲中,若能注意其中几处颤音,就可更好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内疚的强烈感情,加强演讲的感染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这种技巧时,既要注意情感的表达,也要注意言语的清晰度。不能只听到颤抖,而听不到声音。

七模拟

模拟,即仿效、模仿。就是以情带声地模仿各种音响和腔调。这样可以启发听众的联想,提高效果,增强生动性,给听众以形象逼真的感觉。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音色,即声音的个性;还要注意如要转述高声呼喊的话或一种动物可怕的叫喊声时,可用略带夸张的声音,传达出那种情境就行了

如文艺广播中,模拟某人转述一位姑娘在敌人就要到来之际,紧急向全村报信的呼喊声——

哪里来这么大的力量,雷声也没这样响亮:“来——了——,来——了——!”这声音响遍了全庄。

又如对反面人物的讲话腔调,也是用模拟法来刻画的——

听话会反听,精怪现原形。她说是:“一个普通的党员。”他说是:“一个小小老百姓。”

带有“”部分在读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模拟”特殊人物的语言腔调。第五节

择语训练人脑是一座天生的潜力很大的记忆仓库,人们有意无意地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但这些材料的“因子”(词或短语)非常活跃,在脑子里总是呈不规则的游移状态。结果,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当迫切地要用到时,它往往躲躲闪闪不“蹦”出来,或者即使“千呼万唤始出来”,却往往并不适用。这样,表达的速度和准确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有必要提倡快速择语训练。这种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大脑对评议材料的驾驭控制能力;当然,它对词汇积累也有一定的好处。以下介绍一些快速择语训练的方法。

一“火车挂钩”

“火车挂钩”训练就是用游戏的吸引力,让大家在竞争的气氛中,触机即发,词随口出,培养择词的敏锐反应力。

方法:进行类似“拈连”修辞格的接词游戏,所谓“拈连”就是按照某种规则将词一个一个地“拈”在一起。在进行游戏时,可将一同训练的众人分成若干小组,让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挂”,周而复始地进行。如:

1.首字拈——

自以为是、自食其力、自顾不暇„„

2.末字拈——

前所未有、有始有终、忠心耿耿、耿耿于怀、怀恨在心、欣欣向荣„„

3.首字数序拈——

一步登天、二龙戏珠、三顾茅庐、四世同堂、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仙过海、九死一生、十恶不赦„„

4.首字成句拈——

刻不容缓、苦尽甘来、学而不厌、习以为常、为富不仁、四海为家、化整为零——各词首字连在一起就可成为一个句子:“刻苦学习为四化”。

提示两点:一是为了使训练顺利进行,谐音拈连也可放行,比如,题例中的“末字拈”里,“终”与“忠”相拈。二是参赛者可聘请一位“顾问”,脱“钩”时作提示,如仍“挂”不上,可要求“脱钩者”讲一则成语故事,以示惩罚。

二巧接话茬

实践表明,对别人的口语表达能超前预测的人,一般思维比较敏锐,择词速度比较快。将它作为训练形式,能够以动触动,训练出富有适应性的敏捷择语反应力。这种训练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主持人先讲两句“半截子话”,然后按序号每人迅速说一句与上句意思相承的话。

这要求简洁生动,接句中最好能嵌入一两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或短语,因为,在实际主持过程中,你所要做的是如何说出简短而精妙的话,以产生幽默或警醒的效果。而不是“牛头不对马嘴”,或借题发挥,却离题万里。

另一种是主持人讲出一组排比句的前半截,每讲一句就让大家报出可以填入的适应的词(有时不止一个),最后形成并列句群。

如——

金钱能买到伙伴,但不能买到(友情)

金钱能买到纸笔,但不能买到(文才)

金钱能买到权势,但不能买到(威望)

金钱能买到服从,但不能买到(忠诚)

金钱能买到躯壳,但不能买到(灵魂)

金钱能买到谄媚,但不能买到(崇敬)

三近义语描摹

“近义语描摹”训练就是培养我们用不同的词语或短语去描摹事物的同一状态的能力。在“短平快”的特定表达要求下进行此项训练,具有一定的择语难度,但可有效地催逼着我们去搜寻自己的词语“库存”,并多方摄取生活中或书本里丰富多彩的语汇。

方法:先向大家说明“近义语描摹”的训练要求,即用相近或相类的词或短语,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对某一特定事物作具状性描述,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给人如睹其物、身临其境之感。出示话题后,让大家准备1分钟,然后按坐次每人说1~2句话,共说同一事物,语意可不相连贯,但表述不得重复。要接得快,讲得生动、准确。一轮10~15人,讲完后将录音复放,并进行评议。

比如,近义语描摹“冷”——

“北风打着刺耳的忽哨,冷气直钻衣领,彻骨的寒。”

“玉屑似的雪末洒在脸上,冰凉冰凉的。”

“屋檐上挂着一尺多长的冰椎,闪着寒光。”

“一脚踩上硬骨骨的冰凌,滑进雪坑,浑身打着寒战,像泡进了凉水里。”

经常这样训练,你的应对语言无疑会更富有表现力。

四对偶成趣

方法:主持人提出上句,要求限定时间接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单人对或多人抢对均可。如——

本——末;

荣——辱;

山河壮丽——岁月峥嵘;

生姜老的辣——笋子嫩的甜;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

柿子拣软的捏——山芋拣硬的烘。

在词语较多、句子较长的情况下,这种训练和我国传统诗学教学“对对子”方法较为接近。作为择语训练,它要训练的是择词反应力,故不宜讲求工对,限制宜适当放宽。

第六节

常见语言

问题及矫正播音主持常见的语言问题很多,总体上说来,播音主持的语言问题可归纳为语音、语言表达及用声三部分。

一语音常见问题

语音方面常见的问题主要在于“咬字”和“吐字”两方面。前者主要是“咬字不准”,后者则较为复杂一点。

1.字音不准

这种情况多出自方言区的播音主持。有的人仅掌握了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而哪个字发什么音并没有一一对号入座,难免会在发音时出现误差。随时查阅字典是解决字音不准最简单的办法。

2.吐字无力

播音初学者往往唇舌无力,字头不清晰,使整个字音松散。可结合用气练习声母发音,提高唇舌力量和气息力度。

3.吐字含混

吐字含混不清往往是韵母发音不准造成的。适当扩大i、a、u三个元音在口腔中的三点距离,使元音对比加强,可改善这一状况。

4.吐字不圆润

复合元音韵母发音时加大舌的动程可增加吐字圆润感。即使单元音韵母,在发音时,舌头也应在本音位范围内做适当滑动,以增加字音的流动感。另外,归音不到位及声调幅度过小,也会影响吐字圆润。

二语言表达的常见问题

语言表达方面的常见问题为重音、语速和语调三个方面。

1.重点不突出

我们常常说某个人说话“不得要领”,这主要指,整篇稿件在播读过程中,整段话在讲述过程中,缺少重点,听起来语言目的不明确。

出现这种情况时应注意,语句重音可利用放慢、加重等声音手段将其突出;重点句子也可利用对比方式使其显露出来;而建立在分析理解基础上的表达可借助明显变化的声音手段表现出来。

2.速度不当

指表达时语言速度过快或过慢。播音主持和主持人在播讲时,其内心时钟节奏对语言速度有较大影响。初学者会因紧张等因素造成内心节奏加快;而过于沉稳同样也会破坏正常的内心节奏,两者都会使播讲速度与播讲者自我感觉不一致,造成速度过快或过慢。

速度过快和过慢往往与播讲者日常口语习惯速度、播讲者的性格心性有关。播音主持和主持人应当通过实践,逐步“校正”自己的内心时钟节奏。此外,由于播讲所面对的多半是具体的听众或观众,不同的听众或观众总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播讲者应针对对象的不同来调整自己的播讲速度。

3.语言表达单调

语言表达平淡是播音入门后进一步提高时常见的问题。播音主持可从感情、气息、声音三者及其联系着手,确定问题之所在。

首先,播音主持和主持人要对所讲述内容有兴趣,以激发自己的感情共鸣。其次,应当将感情变化通过气息活动和声音变化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气息和声音的变化,即使有较深的内心感受,也无法将其有效地表现出来。很多人常常忽略气息在感情与声音之间的这种桥梁作用,用一成不变的气息状态对待丰富的感情变化,这样会造成激烈的内心世界与单调的声音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播讲沦落成了非常简单的“念稿子”。

此外,在实际的播讲当中,有时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话筒、录音机等电子设备会对声音敏感度不足,会削弱声音表现力,将细微的感情变化“丢失”,这也是造成语言表达单调的原因之一。播音主持可用适度夸张的声音弥补电子设备的不足。

三常见的用声问题

和语音、表达两方面相比,用声方面的问题较多。有些问题是一般性的,有些问题则较为严重。一般性的包括“气息浅、声音弱”,“气息不够用”等。严重的则可称作“发声过度”。下面分别介绍,并简要介绍了矫正的方法。

1.一般性的用声问题

① 气息浅,声音弱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呼吸方法不当,没有使用较深的腹式呼吸和胸腹联合式呼吸。此外,呼气过程中吐字器官控制不好,气流在字头浪费过多,以及精神状态过分紧张,也会导致此问题产生。

这种问题多见于女声。存在这种问题的人,可针对相关环节来解决。

② 气息不够用

有些人一句话说到句尾时会有气息不足、发音费力的感觉。此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解决。一方面要改善呼吸,增加吸气量(“开源”)。另一方面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同时,句子前部不要用气过多;声门开度不要过大;字头和字尾适当控制,防止气流跑冒(“节流”)。

2.“用声过度”

所谓“用声过度”,是指用声超过发声能力或在疲劳状态下长时间用声的现象,它是对多种不良用声习惯的统称。由于“用声过度”违反了发音器官的正常活动规律,很容易造成嗓音疾病,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播音主持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应尽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① 音色过亮

有些人在语言传播用声时,刻意追求声音的明亮,以为这种音色好听,于是长时间用这种“金属般”的声音来播音或进行其他工作。

这对嗓音保护是不利的。我们知道,语言传播用声是一种有控制的发声状态,其强度和起伏度比日常说话一般都要大些,喉部的负荷自然也比日常状态下要大。特别是当发强实声的时候,声带会紧密靠拢,产生一定的摩擦碰撞,从而进一步加大喉部的负荷。如果长时间用这种极为明亮的声音讲话,就会使声带一直处于摩擦碰撞之中,嗓子很容易疲劳,甚至引起声带充血,有些人还会感到喉咙发干、疼痛,工作之后会出现发音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由此可见,声音过亮对嗓音是有损害的。同时,长时间使用同一种音色表达,尽管色彩明亮,也会令人产生单调之感,还会显得极不自然,大大削弱声音的表现力。

音色过亮的调整方法很多,比如用自己生活口语的音色作比较,向自然的口语音色靠拢;也可以用“气裹声”的方法,使音色虚实结合,变得自然柔和些。“气裹声”的发声特点是,吸气时喉部尽量放松,呼气发声时,如同叹气一般,气息带着声音一起送出口外,声音松弛饱满,但没有明亮的色彩。这种练习,可以使声音完全松弛下来。此后,可以通过一些音色变化的练习,运用共鸣将声音的亮色再调节出来。

② 声音过虚

虚实结合的声音富于色彩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一些年轻的女播音员、女主持人,一味追求虚声,觉得只有虚声才最有表情的魅力,以此为美,一坐到话筒前就开始虚声虚气地播音或主持节目,与她们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声音大不一样。这就走入误区了。

从发声角度来看,声音过虚也是不可取的。虚声发音时,声带之间不完全闭合,会留有较大的缝隙,因而需要较大的气息量,但发声的效率却不高。长时间用虚声工作,声带经常不能轻松闭合,需要频繁补气,这样,就会加重喉部肌肉与呼吸器官的负担。因此说话时声音过虚也是一种用声过度的表现。长期使用虚声,形成不良习惯,会使发声能力降低,发不出明亮有力的声音,声音显得细弱,表现力自然大受局限。此外,和单一的亮声一样,单一的虚声表达会给人单调之感,甚至让人觉得矫揉造作,这同样会妨碍语言的表现力。

声音过虚的调整,首先应该在认识上走出误区。以声传情的方式多种多样,实与虚交相变化的声音更具有表现力。从嗓音保健的角度来看,虚实声也比较符合自然语言的发声规律。同时,要以自己的生活口语音色为参照,进行实声发音的锻炼,声音尽量舒展明朗些,用面对众人讲话的较大音量进行练习。在语言表达时,也要以实声为主,注意虚实结合,不断丰富声音的表现力。

③ 音高失当

在语言传播用声中,声音偏高或偏低是较常见的现象。人们的生活口语,用得最多的是中音区,音高起伏基本不超过一个8度。语言传播用声,是以生活口语用声为基础,分别向高、低两端作适当拓宽,音高幅度大约在一个半至两个8度左右,其中又以中音为主的自如声区用得较多,高低两端的声音用得较少。

但是,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用声偏高或偏低的人,他们往往不自觉地抛开自己的自如声区,过分提高或压低声音。偏爱高亢明亮的音色的人,一味往高音上走,以至于声音越来越紧,尖利刺耳,并且只能往高音推,不能往低音落。也有的人偏爱浑厚沉稳的音色,就一再把声音往低处压,甚至形成浓重的喉音色彩,浑浊暗淡,一点高音都出不来,听来沉重压抑。这样,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不良的用声习惯。并且,还会给至关重要的发音器官——喉部,带来额外的负担。用声偏高,声带闭合过紧,喉部负担就会加重,极易疲劳;用声偏低,声带闭合费劲,声音仿佛是挤捏出来的,喉部负担同样很重。

为了保护嗓子,也为了良好的声音效果,在声音的使用中,应注意把握适当的音高,避免用声偏高或偏低。如何避免并不难,我们可以通过录音比较,检查自己的用声是否脱离了生活口语发声常用的中音区,如有偏离应尽快调整。也可以借助于钢琴等键盘乐器,确定自己的最大音域范围,找到其中的自如声区(除去最高和最低的两个音,便是以中音区为主的自如声区)。

运用胸支对声音的高低加以调控,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胸支又称“胸部支点”,是指在有声语言表达中,随着气息声音的变化,胸部产生的一种振感点。它有助于松喉、共鸣、声音调节及表达。胸支运动主要是上下滑动的,故气息有“上顶”和“下松”两种基本状态。它们跟丹田和两肋的松紧变化相互配合。“上顶”是声音气息由低到高向上运行时,丹田需收紧并向内用力;“下松”是声音气息由高到低向下运行时,丹田先吸气收紧然后再放松,随着丹田的放松,气息从口中泄出。通过胸支的运用,高音不出上限嗓子就不发紧,低音不出下限声音就站得稳,如此,声音便高低通畅,游刃自如了。(关于胸支,有心人可进一步翻阅李晓华的著作《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艺术概要》一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版)

此外,喉部适当放松,吸气不要过于饱满也有助于克服这一问题。

特别需要指出两点。一是用声偏高可能和学习播音时加强吐字力度有关,在放大音量以及精神状态相对积极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这提醒了大家在发音时,要注意情绪的稳定性,尽可能地保持声音的自然状态。二是用声偏高或偏低,往往与模仿别人的声音有关。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如别人,尤其是广播电视中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这样,对别人的声音就由欣赏并进而变为模仿,抛开自己的声音特点,勉强去够别人用声的音高。这样时间一长,便形成了偏高或偏低的发声习惯。严格说来,这种模仿对嗓音的损害更大:因为通过电声设备处理过的声音,已不是发音人的原声,有些成分被美化和放大,有些成分则被衰减,比照这样的声音学发声,嗓子更容易出毛病。

④ 发声时间过长

发声时间过长也是用声过度的一种表现,对嗓音同样会造成危害。人的发音器官,尤其是喉头和声带,跟人体其他器官一样,连续运动的时间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了限度,就会给肌体带来负面影响。用声时间过长,发音器官会产生疲劳感,声音仿佛不听使唤了,尽管还能够发出声来,但声音的质量和弹性都将大为下降。如果用声长期处于这种状况,极易引起发音器官的疾患。因此,对用声时间必须有所控制。

初学者往往自恃嗓子好,不注意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要么不练,要么兴头一来练很长时间。当然,这中间可能包含了一种认识上的问题,有的初学者,急于求成,以为练得时间长就长进快,自己加倍增添练习时间。这些不合理的训练方法,很容易使喉部充血或发炎。

一般说来,初学发声,练习时间宜短不宜长,一天可练2~3次,开始每次15分钟左右,以后逐步延长,最多每次不要超过30分钟,中间可以间断休息,以消除发音器官的疲劳。工作用声,每个人对自己连续用声的时间要心中有数,以用声后嗓子没有不适为度。正式播讲前,不要过多用声,避免发音器官的疲劳。准备稿件应注意多看少上口念,重点放在分析理解上,以保证播讲时发音的质量。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较长时间用声时,中间要适当休息,每次用声30分钟,应休息20~30分钟。休息时少讲话,使喉头和声带得以放松,减轻或解除其疲劳。

⑤ 喉音过重

有的人为了追求浑厚的音色,形成了浓重的喉音。所谓“喉音”,是指带有挤压色彩的粗糙声音,容易出现在句尾。这种情况在男声中比较多见,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年人,为了使声音具有“男子气”,常常故意压低声音,带上明显的喉音色彩。

产生喉音的原因在于,发音时舌根用力,喉部张得过大,以致声带过于绷紧,振动不好。而句尾结束时声音一般较低,此时,声门如果收束过早就很容易产生这种音色。气息不足,句尾气息支持不住也容易造成声门闭紧,形成喉音。

其实,把握不好的喉音听起来浑浊、沉重,缺乏弹性,很不自然,同时,也会影响语音的清晰度。喉音过重对嗓子是不利的。这种发声状态,会使气流对声带的冲击过强,加重嗓子的负担,使其很容易疲劳。舌根下压,也使得喉头发挤,很容易引起喉咽腔部位的炎症。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了解使声音浑厚洪亮的正确方法。要增加声音的厚度,使之变得浑厚而洪亮,应当通过胸腔和咽腔共鸣的调节,即增加胸腔和咽腔的共鸣,加强胸部支点的着力感和充分打开咽腔,同时削减高声区的共鸣,将声束冲击点调至硬腭中后部;同时还必须保证喉部的松弛通畅,不能去挤压喉部。为了消除喉音,还应改掉舌根用力的毛病,要力求使舌头向前运动,舌头前部着力,舌尖轻抵下齿背,而舌根应当放松,并尽量降低。同时,口腔中的共鸣点也应适当往前调,最好移至硬腭前部,可以用提颧肌的办法来帮助调节,并且要加强舌前部的咬字力量。此外,如果某些字音已形成固定喉音音色,改正时需针对相关字音,从发音角度进行调整。

⑥ 鼻音过浓

鼻腔共鸣过度形成的音色。语言发声带有适量的鼻音,会显得比较柔和。但如果鼻音过浓就令人听后不舒服了。有的人发声总像患了感冒,鼻子囔囔的,音色暗淡。也有的人发音似乎是用鼻子哼出来的,过浓的鼻音使得字音很不清晰。

鼻音过浓主要是由于软腭无力而下塌、口腔开度不够造成的,口咽与鼻咽之间总有较大的缝隙,发声时气流很容易灌入鼻腔。也有的是因为唇舌较僵,发音图省事,口不张、舌不动,声音便绕近道从鼻子里发出了。鼻韵母元音鼻化过早也是造成鼻音的常见原因。还有的人从小说话喜欢撒娇,老是用鼻子哼哼,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良习惯,这一点,在女声中时有所见。此外,感冒也可能引起这一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应查明原因,对症下药。比如属于软腭无力的,可以通过挺软腭、打牙关的练习,增强软腭的力量,当发元音的时候,软腭应尽量上抬,堵塞鼻腔通道,使气流只能从口腔通过。同时,还要加强舌前部对字音的牵拉力量,让字音挂于硬腭前部,从口中送出。为使鼻音减小到最低程度,可多做不带鼻辅音的音节练习,并将手指放于鼻梁两侧进行检验。凡发音时鼻翼不振动的,说明鼻音已消除。

如果属于唇舌较僵的,应当多做口部操,加强舌前部和上唇中部的力量,发音时口腔开度和舌头动程都应适当加大。为了让声音少走鼻腔,还可以通过意念进行引导,感觉字音不是顺上腭而是沿舌面送出的。

鼻韵母元音鼻化过早的,应注意鼻韵母中元音鼻化应在元音后部形成鼻化。

对于说话有“撒娇”习惯的,主要应从心理方面调整,使其建立起自己朴实大方的声音形象,同时配合进行加大气息量和加强胸支力量的训练,这样,就能够逐步矫正不良的发声习惯。

至于因感冒等原因造成鼻腔通道阻塞,以致形成阻塞性鼻音,可通过治疗加以解决。

⑦ 声音闷暗

有的人发声,声音暗淡、沉闷,缺少亮色,不仅不圆润不悦耳,而且字音的清晰度也很低。有时即使加大了气息量和舌头的动程(指舌头伸缩运动的幅度),问题仍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声音闷暗的原因,可能跟嗓音疾病有关。但大多数的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下巴用力、牙关太紧、舌根僵硬。由于下巴用力,牙关太紧,口腔开度受到限制,声音在口腔里得不到充分的共鸣,声音当然不亮。而舌根僵硬,又会将字音局限于口腔后部,送不到硬腭上,字音就显得干涩不清亮。

有这种不良发声习惯的人,首先应通过练习为发音器官“松绑”,经常做一些松下巴、打牙关的口部操,要懂得口腔开度与共鸣之间的关系,注意保持口腔上下自如开合的状态,不要使横劲儿。同时,还要加强舌头前部的力量和灵活度,让舌尖轻抵下齿背,养成舌头向前运动的习惯,多做一些锻炼舌前部的口部操和绕口令练习。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颧肌将声音挂于硬腭前部,这样就会增加声音的明亮度和圆润度,字音的清晰度也会得到改善。

总体说来,以上种种发声过度的问题和不良的发声习惯,既不利于嗓音保健,也有碍于思想感情的充分表达。可以说它们具有操作发音器官和影响传播质量的双重危害。因此,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要尽量避免出现过度现象,矫正不良的发声习惯,使我们的嗓音经常保持最佳的状态。

当然,这是一个主张个性的时代,随着播讲能力深入,很多播音主持和主持人往往会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和具体问题,有时候需要分别对待。既不能因为个性的存在而忽略了问题,也不能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忽略了个性。

第七节

心理训练技法主持人是一种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职业。它要求任何一个主持人都得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多主持人,特别是年轻的主持人,在台下试验效果很好,但是一旦站在舞台上,或者,仅仅是面对镜头,他就会不自觉地紧张,出现声音发颤、语无伦次等等不自然的现象。这自然有多种原因,但最主要的莫过于心理素质不过关。

事实上,大凡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讲话的人,诸多原因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由于心理上的障碍,缺乏临场的心理训练。为了解决心理素质不稳定的问题,下面介绍一套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

第一步:站立不语练习——练心。

练习者可互为听众轮流上场,也可让自己的几位朋友、同学、同事、家人做自己的听众。练习者站在高于听众之处,目视听众而不开口。此时,练习者心理要进入讲话的感受之中,进行心理体验。

这第一步练习是练“心”不练“口”,每次站立5~10分钟,由于可以不开口讲话,会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这步练习直到练习者不觉得紧张,能坦然地面对众人的注视为止。

第二步:随便说话练习——练口。

练习者在适应了人前站立之后,也即在众人面前站立时已经基本上没有心理障碍了,就可进入说话训练。这时,讲话从内容和形式上,不要给予任何规定和限制。练习者要随心所欲,讲自己最熟悉的话。这时的练习者虽然在心理上已初步适应,但开口讲话还缺乏适应性锻炼,此时的大脑或紧张或混沌一片,所以这一步练习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练习者能开口讲话,至于他讲的是什么,那是下一步训练要做的。

这一步是在练“心”的基础上练“口”,讲话时间以3~5分钟为宜。练习者和听众可现场交流对话,轮流演练,直到练习者可在人前自如流利地讲话为止。

第三步:命题主持练习——表达练习。

在前两步训练的基础上,练习者即可进入命题主持练习。练习者和观众之间要反复交流,推敲练习者的有声语言、态势语言的力度、速度、表情等。

此步练习以练习者在“台”上让观众听不出练习者是在背讲稿,也不是在“演”为目的,而是要求练习者达到能够真实自如、从容不迫地讲自己的心里话。

第四步:即兴主持练习——全面练习。

练习者的临场心理和讲话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后,便可进行较高层次的即兴主持练习。练习者以抽签来确定主持的题目和内容,抽签后,可给予练习者5~10分钟打腹稿的时间。

此时,练习者的思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这对于提高练习者的快速谋篇、遣词、炼句是很必要的。由于此时练习者的心理处在“排练”的气氛中,所以对“失败”并不十分惧怕,相反,他往往敢于充分地表现自己,将他在正式主持时难以全面发挥的内在潜力发挥出来——而这,无疑可以反过来促进他在正式主持中的发挥。

以上四步练习法侧重于实践。初学者如果再辅以一定的理论指导,科学地辨明心理的生理基础,同时对心理活动与注意力、记忆力、情绪情感、思维想像、行为动机、能力技能、个性意志、气质性格等等之间的关系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心理训练的效果就更为显著。

第八节

听力训练在武打小说当中,我们常常看到武林高手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表明,听,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就像是中国武术一样,有着很高的境界等待着我们去追求,去完成。而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武林高手都是通过有效的训练一步步产生的。听力训练同样如此。

在听力训练中,首先自然要做的是保持注意力。要做到仔细地、不遗漏地听取对方谈话的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在保持注意力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排除无意注意力干扰,加强有意注意力的自控能力,切实提高自身完整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最终准确地反馈信息。

但实践又表明,保持注意力固然是听力训练的基础。但在口语表达中,往往又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它要求采访主持者在保持注意力的基础之上做更多的工作。比如以下这三种情况——

① 由于事先并没有非常充分的准备,或者,由于镜头所带来的紧张感,谈话内容往往会存在杂乱无章、重复嗦、中心不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采访主持就需要在听的时候剔除无用部分,整理筛选有价值的东西。

② 由于谈话内容过长,涉及的内容过多,听到的东西不可能全部记下来。在这种情况下,采访主持就需要边听边概括对方谈话内容的要点。

③ 由于说话人往往会运用“双关”、“影射”、“比喻”等旁敲侧击的方法,来曲折地传递信息,听到的东西往往是不明确的。在这种情况下,采访主持需要从对方谈话中鉴别、提示出暗含其中的弦外之音。

这些情况表明,听力训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仅是耳朵在起作用,更牵涉到思维的运用、语言的表达、训练材料的筛选等问题。

听力训练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也就是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实施目标分解训练。而无论是加强整理筛选对方谈话内容能力,还是努力提高在听取对方谈话的过程中及时捕捉要点的概括能力,还是细心鉴别,排除假像,把握要旨,它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采访主持自身的听力能力,以更好地把握谈话要旨,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反馈信息。

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听,是建立在说的基础之上的;而说,也和听话人本身的态度紧密相关。这表明说与听之间具备有一种双向关系。这种双向关系落实到听,就意味着听,不仅仅和听话人(即采访主持)本身有关,同时也关系到对面那个正在说话的人,他的思路,他的态度,他的兴致等等。

有的人不注意这一点,以为提出问题谈话就可以进行下去。在听话过程中,只是很被动地听,缺乏积极参与谈话的交流愿望,毫无言语或神态上的反应,这往往会使得说话对方失去与之交谈的兴致,或者,使得对话草草了之。因此,在听力训练中,播音、采访、主持应有意培养下列几个方面的良好习惯——

1.热情、专注

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热诚地看着对方的眼睛或做其他的态势表情,始终保持专注的精神和入神的姿态。

在对方的话引起你感情上的共鸣时,应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或沉默不语、专心致志,表示思考、支持、同情,尽量给对方精神上的酬谢和慰藉。

2.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不因为对方所讲的内容自己不感兴趣,或不符合自己的观点,就表示反感、不满,更不能心不在焉或随意离开。

3.言语上应作积极的反应

或应答,或提问,或讨论,或承接,或提醒,或要求重复。如“对”、“是吗”、“嗯,是这么回事”、“后来呢”、“不错”、“再谈谈看”等应对语言,可根据听话内容、场合、气氛作灵活的插入。

事实上,有礼貌地听人说话,是尊重人、尊重自己的道德行为。而从谈话的效果看,它已经超出了礼貌本身。

第九节

记忆训练在主持时,有讲稿的讲话毕竟是不多的,无讲稿的即兴讲话倒是常有。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俗话说,“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播音主持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种种即兴的、始料不及的情况,要解决它,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所谓充分准备,主要是指对节目内容的熟悉。而熟悉,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记忆。记忆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和再现。人的大脑是一个空间巨大的仓库。人在无意的情况之下,往往都会记住很多东西,更不用说有意识的记忆了。通过记忆,可以储存信息,把有准备的讲话材料和无准备的素材知识铭刻在脑子里。

这种记忆训练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有意识地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组织起来,为自己所用。也就是说,应在平时有意识地记下大量至理名言、作家作品、科学术语、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史地常识、奇闻轶事等素材知识。这种东西构成了节目的素材、语言。另一个层次则是,记忆你精心设计的讲话结构。因为在具体播音主持过程中,除了即兴的情况外,还会有节目过长或者工作太多,无法将节目内容全部记下的情况,这就要求你记下贯穿讲话始终的那条线、那个纲。只有从内容到形式都记熟了,即便没有稿子或抛开稿子主持,说话也能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又有条不紊,脉络分明。

因此,良好的主持口才是可以借助于记忆得以实现的。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1.诵读法

记忆台词时,一遍一遍地念,大声地读,直至倒背如流,烂熟于胸。人们接受外界信息时,由于接收的感觉器官不同,记忆的保持率也不同。专家实验证明:在接受知识时,如果用眼耳结合的“视听法”,三小时后,能保持85%;三日后,仍可保持65%。可见,诵读法能明显提高记忆力。

2.纲目法

如果台词较长,可从主题和结构入手,列出纲目,即首先抓住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列出有逻辑联系的内容纲目,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按顺序标出来,使之一目了然,以便进行提纲挈领的记忆。

3.机械法

这主要是针对那些缺乏内在联系的事物,比如说,记忆人名、地名、书名、日期、电话号码、门牌号码、数学公式等,除了靠简单重复和强记等机械记忆方法外,很难有什么捷径。

当然,在机械记忆中,也并非全无捷径,可以自创一些办法,借以提高记忆的效果,如对照法、顺序法、抓特点法等;还可以运用谐音、押韵、会意等方法,缩小记忆对象的信息量,灵活巧妙地进行记忆。

4.口诀法

就是把本身互相联系很少的材料,根据其内容要点,编成整齐对称、偶句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语句,使之富于趣味性。这种口诀记忆方法应用广泛,如许多农谚、节气谚语、珠算口诀、九九乘法表等,都是采用此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使人们快速、方便地记忆,又不易忘记。

5.重复法

强记固然有明显的效果,但实践证明,时间一长,遗忘就会发生。遗忘使记忆痕迹不断淡漠或消失。为了有效地避免遗忘,可采用重复记忆法。从用脑的角度看,重复可加深大脑皮层的痕迹。从实际效果看,复习不仅有修补、巩固记忆的作用,还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逐渐达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

总之,记忆的方法很多,主持人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要不断加强记忆力的训练。而实践证明,良好的记忆能力除了促进口才之外,还可有效地促进主持形象。比如你是球迷,你可以发现,一个拙劣的解说员总是在说几号几号,而一个优秀的解说员总是可以在传球的一瞬间就知道了那个号码为7号或9号队员是什么名字,他有哪些特点,取得过哪些成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形象差别不是一天两天就产生的。

第十节其他技巧

及训练这里所要谈到的眼神运用、体姿语言、手势运用及服饰运用虽然与口才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对播音主持口才和播音主持形象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下略作介绍。

一眼神的运用

人的面部是情感变化的“寒暑表”。丰富的面部表情能使有声语言获得更佳的表达效果。在整个面部表情中,最鲜明、最突出、最能反映深层心理的是眼神。人的眼睛有近万条神经联结大脑,它们受大脑中枢神经的控制,是大脑从外部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情感的图画、思想的荧光屏。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都能从眼神中表现出来,甚至能表达出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极其微妙的思想感情。所以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学会用眼睛说话,把自己真实的感情流露在眼睛里,随时运用眼神与听众交流感情,这对主持是很有帮助的。运用眼神来注视现场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1.注视

注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5种的含义各不相同。

① 前视法

即视线平直向前流动的方法。它要求主持人的视线平直向前流动,统摄全场。一般来说,视线的落点应放在全场中间部位,观众的脸上。同时,又适当变换视线,照顾到全场观众,并用弧形的视线在全场流转,不可忘掉任何一个角落的观众。这样,既有利于主持人保持端正良好的姿态,随时注意及调节现场气氛和观众情绪,又可使每个观众都感到主持人在关注自己,从而提高注意力及兴趣。

② 环视法

即用眼睛环视观众的方法。要求主持人的视线,从现场的左右前后迅速来回扫动,不断地观察全场,与全体观众保持眼光接触,增强双方的情感交流。将前视法与环视法结合起来,既可观察到观众的心理变化,还可检验表演效果,控制全场的情绪。

③ 专注法

即把视线集中到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方法。要求主持人的视线,有重点地观察个别观众或现场的某个角落,并与之进行目光接触,同观众个别交流感情。这种方法既可启发、引导观众,也可批评、制止不守纪律的观众。

④ 斜视法

即眼珠向左或向右移动的方法。既可表现对左右观众的关注,同时配合面部表情,又可表现欣喜或鄙夷的情感。

⑤ 虚视法

即似看非看的方法。这种视而不见的方法,可减轻主持人的心理压力,还可表示思考,把观众带入想像的境界。

2.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眼睛除了用来注视之外,还应用来交流。如果说注视是为了体现主持人应有的身份,那么,交流则是亲和力的表现。眼神交流技巧一般有以下3种。

① 一上台就抬头张望,环视四周,扫视全场,或点视、凝视某物某人。这样,通过或明亮有神或热情友善或充满智慧或正直博大或坦荡敏锐的眼神,告诉观众你是一个坦诚、灵活、自信的人,一个修养良好的人。

② 在主持过程中,注意用眼神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在的丰富感情。主持人的思想感情总是随着内容而起伏变化的。比如说到高兴处,应睁开眼,让它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说到哀伤处,可让眼皮下垂,或让眼睛呆滞一会儿,使感情显露出来;说到愤怒时,可瞪大眼,固定眼珠,让眼睛射出逼人的光芒;说到愉快处,可松开眉眼,让眼神充满令人喜悦的光彩;如果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同、重视,你可无声地、冷静地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你的观众。

③ 在主持过程中,目光一般是平视。但根据内容需要,视线可近可远,或闪烁不定,或轮转环视,或用询问的眼光与某一观众交流,或用亲切友好的目光寻求观众的支持。

总之,你可依据现场情况,选择具有特定含义的眼神。也可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同时,注意与观众之间的眼神交流,以求在语言表达之外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支持。二手势的运用

手势是主持人运用手掌、手指、拳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态势语言。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的方向、位置、速度和力度都与情感有关。在主持中,恰当地运用手势,对于加强语言的不足,构成主持人的体态形象,增强主持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以及丰富的表现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先说说手势的活动区间及其涵义。手势活动的范围可分上、中、下三个区域。另外,还有内区和外区之分。

上区指肩部以上。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理想、希望、喜悦、祝贺等。手势向内、向上(手心向上),一般表示积极肯定的意思。中区指从肩部到腰部。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表示叙述事物和说明整理,一般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下区指腰部以下。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憎恶、反对、批判、失望等。手势向外、向下(手心向下),一般表示消极否定的意思。

这种区分是非常粗略的。事实上,手掌、手指和拳以其运动的不同方向和不同形式表示着不同的意义。由于篇幅,下面仅仅谈谈手指的运用。

伸右手拇指:表示大、强;

伸右手小指:表示小、弱;

伸右手食指:表示一、十、百、千、万„„

右手手指扳左手一个一个指头:表示数数;

伸其余手指:表示其他不同数字;

伸右手食指齐肩平划:表示直线;

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划弧线:表示弧形;

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划半圆:表示半圆形;

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划圆:表示圆形;

伸左右食指向中间靠拢:表示成双成对。

由于手具有丰富的涵义,因此,在播音主持中,手势决不可乱用。一般而言,手势的运用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① 要根据内容和情感的需要。正所谓“凡出一手必有所指,凡出一脚必有所因。手莫乱动,脚莫乱行”;

② 要富有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由主持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材、气质、性格所决定;

③ 要准确、鲜明。所谓“准确”,是指手势要能恰当地传情达意。所谓“鲜明”,是指手势要明朗化;

④ 要简练、适度;

⑤ 要自然、雅观。

三体姿语言

体姿语言是利用人的身体姿势变化来传情达意。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抬头挺胸”、“站得正”、“立得直”、“坐得稳”等,即指人们平日交际时应有正确的体态。主持人的体姿语言主要有站姿、坐姿和步姿三种。

1.站姿

主持人要想站直立稳有精神,就必须站稳脚跟。这通常用“平分式”,即两脚自然平分,两脚间保持一只脚的宽度,脚跟不离地,这样身体重量就平均分散在两只脚上了。身体站稳了,还可通过肩、腰、腿、脚等动作变化来传情达意。

2.坐姿

坐姿可分为严肃坐姿、随意坐姿和半随意坐姿三种。身体挺直、双腿并拢或略为分开(女性常为双膝并拢或脚踝交叉),即正襟危坐,为严肃坐姿;背靠沙发或坐椅,两手置于沙发坐椅扶手上,或双手交叉靠在头后,两腿自然落地或一只脚架在另一只腿上(俗称“二郎腿”),为随意坐姿(这是一种相当随意的坐姿,往往在一些非常随意的谈话节目中出现。但也应注意尽量少用,其他主持场合则应尽量避免)。介于二者之间,身体斜靠沙发或头部微微后仰,一只腿架在另一只腿上,为半随意坐姿。

在主持时,选用什么样的坐姿,主要应考虑节目因素。如内容为新闻、科教类节目,一般宜采用严肃坐姿,以示庄重和对公众的尊重;在文艺、生活类节目的主持时,一般宜采用随意坐姿,这有益于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缩短主持人和观众的心理距离。

3.步姿

步姿亦称移动,是通过行走的步态来传情达意。主持人在移动脚步时,应注意,一般而言,向前表示勇敢、热爱、前进;向后表示恐怖、惊讶、避让,左右移动表示主持时不同情绪的变化。在移动时还要注意:脚步的移动必须符合内容的需要;脚步移动的方位、幅度、节奏、快慢等要保持一定规律,这样,既能活跃气氛,又能稳定听众的情绪;应根据主持的需要确定稳定的适当范围。

总而言之,主持人各种体姿语言的选择和运用,既要有所节制,还要有所变化,以准确而适度地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各种体姿语言还要相互配合,整体协调、连贯,从而表现出优美自然的风度美、气质美和韵致美,在观众面前塑造美好的主持形象。

四服饰运用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播音主持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从业人员,是一种权威、可信象征的模式,其服饰不单是本身业务活动的需要,也为社会所关注。他们一方面在工作中要真实地展示自我,富有个性;另一方面又要体现电视台的意志,并受社会责任感的制约。这种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在服饰上主持人不能过于随意主观、随心所欲。播音主持的服饰选择应遵循一些原则。

1.根据自然条件合理选择

每个播音主持的年龄、性格、体形、肤色各有不同,审美心理的差异也较大,选择服饰时应注意这些特点。

2.适合栏目的特点和风格

电视节目一般分为新闻评论类、社教服务类、综艺娱乐类和谈话交流类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风格定位都不尽相同、各有区别。一般而言,新闻节目要求播音主持的服饰应庄重、朴实、大方。而文艺娱乐性节目的主持人,对服饰的选择相对而言就比较广泛、自由、随意一些,主持人可根据节目的特定场合和气氛合理选择,较多地展示自我的个性与魅力。

3.佩戴小饰物的注意事项

佩戴小饰物是一种关注细节的表现。观众对这些注重细节的主持人在节目中所做的分析往往更容易相信。常用的饰物有项链、眼镜、发卡、胸针、徽章、耳环、耳钉、耳坠等。使用饰物时应简单、明确。

服装和饰物在塑造屏幕形象时,确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衣服造就人”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那“服装可以改变风度”;“衣服可以使人振作”;以及“穿着得体,会使自己感觉良好”这样一些经常听到的话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服饰过于花枝招展、艳丽妖娆的主持人,往往会让人产生轻浮玄虚、华而不实的感觉,也就无法使人对他(她)产生足够信赖感,甚至,还会拉大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因而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

最后,要说的是,这一章从多个方面对基本功进行了讨论。要检验这种基本功表现得怎么样,不妨自己坐在电视机前,像观众一样看看自己的模样。这一点,第一次主持《正大综艺》的杨澜深有体会——

第二篇: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训练 三

第三节捕捉对象感练习

听众、观众是我们的宣传对象,播音员在播音中必须在“目中无人”的条件下,努力做到“心中有人”,也就是要对听众进行具体设想,从感觉上把握听众、观众的存在,时时与宣传对象有思想感情的交流、呼应,这就是对象感。对象感是激发播讲愿望的需要,我们宣传的内容正是听众、观众所非常关心,急于知道的,一想到他们在听,就产生“一吐为快”的热情。“讲话要看对象”,一方特别想听,另一方讲得才会津津有味。获得对象感,主要在于“感”,这种“感”就是播音员的自我感觉。要做到与听众。观众“交流”起来,就要从自我感觉上时时处处能感到听众、观众的存在和反应,并从语气上与听众的这些反应相呼应,才能与听众、观众交流起来。

1.记者的来历

世界上最早的记者,是在欧洲的威尼斯诞生的。十六世纪的威尼斯是欧洲的经济中心,商业活动非常频繁,各国商人、银行家以至达官贵人等都纷纷来到这里,进行商业竞争或享受资本主义繁华的生活。他们聚集在城里,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涉及切身利益的世界各地消息.这样,有些人便投其所好,专门采集有关政治事件、物价行情、船舶启航等方面的消息,或手书成单篇新闻,或刊刻成报纸,然后公开出售。人们根据他们工作的特点,分别称他们为报告记者、乒书新闻记者、报纸记者,这些专以采集和出卖新闻为生的人,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记者。

2.不妨伸个懒腰

科学证明;伸懒腰时,两手上举,肋骨上拉,胸腔扩大,使膈肌活动加强,引起深呼吸。这既可减少内脏对心肺的挤压,有利于心脏的充分活动,又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睡眠和紧张工作学习后的血液分布,尤其是人脑组织,虽其重量仅占体重的五十分之一,但需氧量却占全身需氧量的四分之一。可以说,伸懒腰是消除疲劳、焕发精神、促进体力和健康的一种积极活动。

二、稿件练习

(1960年少儿节目播)

(一)广播稿:“我们祖国的语言”

小朋友,我现在说话,用的是什么语言?对了,是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汉语的历史很长,在三千多年以前,咱们中国就有了汉字。汉语产生在汉字以前。汉语让广大人民使用了这么多样,真是经过了千锤百炼,使她成了更丰富、更优美的语言。

汉语从来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的一种。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一天天提高了,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更高了,在国际,有很多人都在学习汉语。国际上开大会的才候,汉语是被规定作大会运用的五种语言当中的一种。

第三篇:播音员的声音训练的方法

播音员的声音训练的方法

科学的呼吸方式和灵活的气息控制,可使音色甜润、优美、持久,有力。大部分学生朗读时间稍长就感到底气不足,出现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的现象。这就是因为他呼吸方法不对,气息量不够的缘故。那么,怎样才能把气吸得多而且控制自如呢?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练习气吸得深,让气往下沉,把胸腔和腹腔之间的横膈膜向下压,使胸腔的上下径加长、扩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时,两肋展开,横膈下降,胸部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后腰坚挺饱满,发声呼气时用腹肌控制出气量的大小与力度,在小腹肚脐下三指处形成一个支力点。传统的戏曲把这叫“气沉丹田”。

为了掌握这种科学的呼吸方法必须先练习正确的吸气方法。吸气时全身,特别是肩、胸要放松。可做以下练习:

(1)闻花香:把气深深地吸下去,一直吸到肺底,获得小腹及腰围的胀满感,要吸得深入、自然、柔和。

(2)抬重物:意念上准备抬起一件重物,先要深吸一口气,然后憋足一股劲儿。学会了正确的吸气方法后,接着就要练习有控制地均匀平稳的呼气方法。练习呼气首先得吸气,吸足气之后,以丹田穴为支力点,口中发出带有声带颤动的“嘶”的音,使气慢慢地、均匀地呼出。发出的“嘶”的音最好能坚持40—50秒,这样说明气吸得多,而且深。还可做吹蜡烛练习。方法是,点着蜡烛后,深吸一口气,然后对着火焰轻轻吹去,不要将火焰吹灭,气要轻而匀,使火焰向外方倾斜,并努力让自己的气使它保持住倾斜状态。这是检验出气量是否均匀的一个好方法。

这些练习做好后,再找些读起来难度较大、内容较复杂的长句进行练习。读长句时,吸气量要大,读时要控制好气息,气要“拉住”不能随意顿歇和补气,否则就会破坏语意的完整。

除外,还可把练气与练习绕口令结合起来。有这样两个气息绕口令:

(1)《数枣儿》: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杆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十个枣;十个枣、九个枣、八个枣……一个枣。

(2)《数葫芦》:南园一堆葫芦,结得嘀里嘟噜,甜葫芦,苦葫芦,红葫芦,绿葫芦,好汉说不出24个葫芦。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

这两个气息绕口令,既可练气息,又可练口齿。练习时一定要发好每一个音,吐字要清晰正确,不要为求一气说完,而吐字含糊不清。中间不可换气,争取一气说完。第二个绕口令应争取数到35个葫芦。经过这样反复练习,学生的气息量会越来越大,朗读或朗诵时,声音必然会宏亮、持久。

二、共鸣方法练习

因为气息的推动,使声带发生震颤,就发出了声音,但没有经过装饰的声音是单调乏力的,只有经过头腔、鼻腔、口腔、喉腔、胸腔等共鸣腔的控制才能产生悦耳的声音。

人的共鸣腔以咽腔为主分为中、低、高三区。中音共鸣区就是咽腔共鸣,指硬、软腭以下,胸腔以上的各共鸣腔,中音共鸣区是声音的制造场。中音区共鸣发声练习,以口腔、咽腔、喉腔共鸣为主,吸气要柔和,丹田处准备好支点;发声时,尽量提高上腭,适当打开后槽牙,舌根放松,声音力求圆润、明亮。如,用中音发六个元音“a—o—e—i—u—ü”一气连续读出,每字拖音借口型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音,每个音的音高必须相同。练习时,喉头要有振动感。让学生用手轻轻摸着喉头,体验那种喉头的振动感。

高音共鸣区指鼻腔、头腔共鸣,高音共鸣可获得高亢、华丽、明亮的音色。同样是六个元音“a—o—e—i—u—ü”,再用高音连续发出。要让学生明白这个练习与中音区发生共鸣不同之处在于:

共鸣腔除了使用口腔、咽腔、喉腔外,更多地体会鼻腔、头腔共鸣点。启发学生应觉得双眉间上方有震颤感。

低音区共鸣区主要指胸腔共鸣,可获得深沉、低缓、宽厚有力的声音。发声时要感到胸部的振动。发声要领是下腭向下稍后收,气向下走。可先让学生发hòu这个音,并启发他们寻找胸腔共鸣的感觉,然后再引导学生用低音朗诵一些古诗。通过发声共鸣练习,学生的声音就会变得宏亮、持久、悦耳。

三、吐字归音练习

吐字归音是我国传统说唱艺术理论中在咬字方面的一个术语,即把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出字是指声母和韵头的发音过程,立字是指韵腹的发音过程,归音是指音节发音的收尾过程。

有些学生朗读时,别人听不清,听不明,听不准。主要原因就是吐字不清,归音不到位。要想让学生口齿清楚,发每个字的音都能做到“字头字腹字尾”清晰明了,就必须引导他们认真锻炼唇、舌、腭、齿、鼻等每一个发音部位,分别练习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和鼻韵母的字音等。做读字发音练习时,要抓住三个要领:(1)出字要准确、用力。出字就是吐字,它是字音读得正确的关键。出字时口、唇、舌要用力,形成喷口,练的是嘴劲。(2)立字要圆满、充实。因为韵腹是一个音节中最响亮的部分,练习时除了口型正确外,还要讲究共鸣位置。(3)归音要鲜明、干净。归音既不可拖泥带水,也不可唇舌位置不到家。人们对吐字归音的要求,往往用“字正腔圆”作为衡量标准的。具体指: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练习吐字归音,可循序渐进地做以下三种练习。

(一)快速读练不同发音部位的单个字 拍拔盆打塔都通那拉鸟练细纪前现 飞分粉凤苏资聪散诗初专输日入热软 细序下现拍平盆普姑科海航吃者车双

(二)又快又准地读出下列绕口令

(1)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往北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2)东洞庭,西洞庭,洞庭山上一根藤,藤上挂个大铜铃,风起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定铜铃静。

(3)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树下蹲着四十四只石狮子。树下四十四只石狮子,要吃树上四十四个涩柿子;树上四十四个涩柿子,不让树下四十四只石狮子吃树上四十四个涩柿子,树下四十四只石狮子偏要吃树上四十四个涩柿子。

(4)红粉墙,黄粉墙,粉墙上面画凤凰。红粉墙画上黄凤凰,黄粉墙画上红凤凰。红黄粉墙真堂皇,好似天上飞着一对真凤凰。不知是红黄粉墙画上了黄红凤凰,还是黄红凤凰飞上了红黄粉墙。

(5)进了门儿,倒杯水儿,喝了两口运运气儿,顺手拿起小唱本儿,唱了一曲儿又一曲儿,练完了嗓子练嘴皮儿。绕口令儿,练字音儿,还有单弦儿牌子曲儿,小快板儿,大鼓词儿,越说越唱越带劲儿。

经过以上训练,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共鸣发声法和吐字归音方法,但还要不断地复习巩固。这样,在朗读或朗诵时便能自如地运用声音、控制气息,吐字清晰流畅,忽而高亢明亮、忽而浑厚有力,忽而清晰甜美,使声音变化无穷,语言充满感染力。这样朗读和朗诵的水平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第四篇:播音员语言表达技巧课

播音员语言表达技巧课,是播音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我们称之为“播音创作基础”。在这门主要课程中,从理论方面,我们主要解决播音员的创作道路、分析理解稿件、具体感受稿件的方法、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以及话筒前状态等问题;在实践方面就是要通过备稿、展开情景再现、捕捉对象感、挖掘内在语等内部技巧与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外部技巧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把稿件变为有内容、有目的、有感情、有对象的有声语言,及于听(观)众之耳,入于听(观)众之心。

任何艺术,都有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内容总要有一定的表现形式赖以传达,这“一定的表现形式”中,就有技巧存在。技巧的高下,将反作用于内容,使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张颂在《朗读学》一书中精辟地指出:技巧的运用有两个阶段:其一是学习阶段,可以叫做‘刻意雕琢’阶段;其二是熟练阶段,可以叫做‘回归自然’阶段。不经‘刻意雕琢’就不能‘回归自然’因为不敢雕琢,就永远不能掌握技巧,也只好停留在自然形态、长期‘自然’下去。”这不但概括了掌握技巧的过程,也指出了两个阶段在创造意义上的区别,不经过学习,便不能进入创造;技巧掌握的理想境界应是“返朴归真”、“大巧若拙”,乃斧齐上,人偏不不觉;刻意雕琢,不留痕迹。表达如行云流水,变幻起伏、抑扬顿挫、感情跌宕、运用自如,使文章内容锦上添花。

第一章 语言表达内部技巧训练

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是从备稿到播音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三种重要方法,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内部技巧”。

当稿件中有形象性内容时,我们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运用“情景再现”,使播音中富于鲜明的形象性,当稿件中有逻辑性内容时,我们要在逻辑感受的基础上,运用“内在语”,使播音中富于严谨的逻辑性,“对象感”则帮助我们把稿件更积极、更生动、更清晰、更完美地表达出来,传播到广大听众(观众)的耳朵里,心目中。

具体感受和整体感受,情景再现、内在语和对象感,在“播讲目的”的统帅下,使稿件的语言已经变成了播音员自己要说的话,在这种运动状态下,播音创作才有灵魂,播音语言才有活力。

第一节 展开情景再现练习

情景再现,是播音员在进行播音创作中调动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重要手段,是具有播音特点的重要术语。那么,什么是情景再现呢?就是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情景再现的展开必须注意三个问题,以保证情景再现的方向性、丰富性和实用性。

1. 一定要以宣传目的为中心,必须受宣传目的的引导和制约,不要搞情景再现的展览。

2.以稿件为依据,使文字语言得到升华,用播音员的生活经验对文字语言加以丰富和补充。

3.以情为主,情景交融.一、句子、段子练习

1.宽阔的天安门广场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显得分外雄伟庄严。

2.啊!祖国明媚的春天,滋润着我的心田。春光洒遍了人间,春色布满了河山。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正在这时,大雨点劈啦啪啦地打下来。

5.人们在倾听、倾听、倾听着震撼世界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6.霎时间,海上涌起滔天巨浪,无数海燕,冲天起舞。

7.天热得发了狂,太阳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院子里一点儿风也没有,闷得人透不过气来;柳树也像得了病,叶子在枝上打着卷儿;马路上千巴巴地发着白光,烫着人的脚;真是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闷得人喘不过气来。

8,别嚷,快看呐!太阳露出头顶了,太阳露出眉毛和眼睛了,太阳跳出来了,太阳离开了大地,升起来了!升起来了!

9.锅里的水吱吱地响,老大娘里屋外屋地忙。烧完热水,又端饺子又端鸡蛋:香味伴着腾腾的热气在屋里弥漫。

10.在一只渔舟上,我们大开了眼界。一个白发老渔人从舱里捧出一捧珍珠来,只见那颗颗珍珠,有大如羊奶子头的,有小如红豆的,光华夺目,熠熠生辉。

11.正当我们尽兴而返的时候,天渐渐黑了。霎时间,四面八方,电灯亮了,象千万颗珍珠飞上了天I这排排串串的珍珠,叫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

12.在冲天的爆破声中,铁丝网闪开了一道缺口,战士们象潮水般地冲了上去。

二、稿件练习

(一)麻雀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的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象闻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才出生不久,是从窝里摔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象一块石头似地落在猎狗面前,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的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怔住了,它可能没有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的,慢慢的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二)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吹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似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象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象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第二节 挖掘内在语练习

内在语,是帮助播音员把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使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好方法,对播音的表达有直接引发和深化含意的作用。内在语,就是稿件文字语言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播音员绝不能就稿论稿,一定要努力挖掘文字后面更深刻的含意及把握鲜明的语句关系。明晰、准确的内在语会激活我们的有声语言,使我们切实地把稿件的话变为自己心里要说的话,传达给听(观)众。内在语并不在播音员的有声语言中出现,它是播音员的内心意念,即思维与感情运动的体现,它对有声语言的表达起着引发、深化的作用。我们在实践中认真体会和运用,就可以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程度。

一、句子练习

1.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不知道谁是他的主子,正是它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证据。即使无人豢养,饿得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

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2.有“斜眼病”的人看人看事确实是很邪的,他们可以把“正”看成“歪”,把“是”看成“非”,随意歪曲事物的本来面目,以邪气杀人为快,此类“斜眼病”的根源在于嫉妒。这种病态心理一旦形成邪念则油然而生,那就是:忌恨一切比自己美好的东西,我不具备的你有了,我就千方百计地诋毁你,让你不得安宁。

怀有嫉妒心的人大概忘了一个法则:一心想丑化别人的人,弄不好自己会落得一身不干净。倘若庄炎从这一挫折中振作起来,坚定地向前走,那些曾嫉妒过她的人是否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嫉妒之心不可有!3.生活中,常会碰上一些不称心的事:进商店时,可能因售货员出言不逊丽恼火,下饭馆时,可能因服务员态度冷淡而扫兴„„作为一个顾客,谁不希望对方笑脸相迎,受到文明礼貌的接待呢? 因别人的服务态度不热情而不快的顾客,也许是位公共汽车的售票员,也许是位医生、护士,也许是位党政机关的干部„„当你在接待乘客、病员、群众时,是否也曾想到自己当顾客时的处境和心情?中国有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英国有句名言:“所谓以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当你处于为他人服务的位置时,应该反躬自问:有没有出言不逊?是不是面色难看?、要使整个社会的服务态度好起来,需要每个人从改善自己的服务态度做起。

二、稿件练习

(一)活烈士·新劳模

40年前,他“死”得如此悲壮,以至于作家魏巍在那篇著名通讯中称他和他的战友是“最可爱的人”,他与12位战友的名字已经镌刻在朝鲜国土上的“志愿军烈士纪念碑”上。

40年后的现在;他活得又是那样的平凡而伟大,隐姓埋名,默默奉献,被誉为“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他,就是活烈士李玉安。

这位来自黑龙江巴彦县的老人,尽管从县粮库退休已有10年,商业部日前依然授予他国家商业系统的最高荣誉--“全国商业特等劳动模范”的称号。昨天,当他从部长胡平手中接过奖状和证书时,老人的眼睛湿润了„„。

李玉安从朝鲜战场奇迹般活下来,回到了巴彦县。在家里,大女儿念《谁是最可爱的人》,他听着听着,热泪禁不住夺眶而出。问他是不是文章中的李玉安。他摇头否认,说那是重名重姓。

7年前的那个春节,家人又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孩子们坐不住了: “我们知道您就是那个李玉安,你应该找组织,说不定会给点照顾。”

坦诚地讲,孩子们的想法一点儿都不过份。李玉安回到地方,月工资46.5元,28年后退休时的工资才59.5元,一个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多次立功的老战士,就这点微薄的薪金,确实少了。

粮库曾经把一些扫起来的“土粮食”分给职工们喂鸡,李玉安和老伴却把“鸡食”用水洗后,挑去石块杂物,成了家里的口粮。他口口声声说这粮库是自己家的,可他守着这么多粮食,没往家拿过一粒一颗。

清贫,没有改变李玉安倔犟的性格,就这样,他当了整整28年普通工人,直到退休。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他进粮库时,履历表上的功劳栏是空白的。可这28年,这个栏里不断填进新的内容。李玉安依旧没有把这些看得这么重,他依然是那样默默地工作着、生活着。

(二)如果我错了

我们的青年人似乎缺少这样一种声音,它从童心里发出,却是成熟的标记:它所蕴含的,善良、高尚、诚挚、谦逊的品格,令人肃然起敬。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启口表达,因而成为稀有之物,弥足珍贵。“我错了”。这种质朴的声音不是离我们太远了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不知为什么,承认错误,这种自自然然的事情,随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渐渐地和我们疏远了。我们在做错了事时,惧怕在朝夕相处的同事面前,更惧怕在素不相识的生人面前,·认认真真的说‘句:“我错了。”实际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欠考虑而误解人,因粗心而做错事,因孤陋寡闻而持有狭隘偏见,人本来不能十全十美,可我们却时常缺乏自知之明,不习惯自我批评。

我喜迎这种纯朴的声音:“我错了。”我们理应明白,公开承认错误是高尚之举,而承认错误的果断、改正过失的迅速,正表明一个人的聪明睿智,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我愿意在任何场合;任何人的面前,郑重的说一句:“我错了”。

第五篇:播音员主持人稿件表达方法与技巧

播音员主持人稿件表达方法与技巧

绪论(重点):传统播音创作基础知识体系

1.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

①从稿件的内容和形式出发,②在“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中,③达到正确理解与准确表达的统一,达到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语言形式与体裁风格的统一,④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2稿件的准备:

稿件的准备简称备稿,又分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

所谓广义备稿,是指播音员主持人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它为播音主持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天地。

狭义备稿也常被简称为“备稿”,是指播音主持前具体稿件的准备,是提高播音主持质量的重要环节。称作“备稿六步”。

备稿六步:①划分层次 ②概括主题 ③联系背景 ④明确目的 ⑤分清主次 ⑥确定基调 3.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情景再现: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形,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主持人脑海中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内在语:稿件文字语言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对象感:是指在播音主持中必须在“目中无人”的条件下努力做到“心中有人”,也就是要对受众进行具体设想,从感觉上把握受众的存在,与想象中的受众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呼应。4.语言表达

停连:在播音主持的有声语言语流中,那些为表情达意所需要的声音的中断和休止就是停顿;那些为表情达意所需要的声音的不中断、不休止,特别是文字稿件上有标点符号而不中断、不休止就是连接。重音:是指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而在播音主持中需要着意强调的词或词组。语气:是指在一定的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具体语句的声音表现形式。节奏:是指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主持人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第一章 稿件表达的逻辑思维

1.逻辑思维的概念:所谓逻辑思维,是指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

2.逻辑思维的特点: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3.逻辑思维的意义:逻辑思维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准确地表达思想。第一节 稿

件的中心思想

一.中心思想是稿件的灵魂

1.中心思想的概念:中心思想是作者在稿件中努力阐明的中心议题,简单地说,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稿件的中心思想是稿件的灵魂。

2目的:找到了稿件的中心思想,在将语言书面文字以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就要紧紧围绕稿件的中心思想,稿件中所有的语句都要为稿件的中心思想服务。二.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1.提纲挈领迅速找到中心思想 2.结合文本归纳中心思想

3.结合时代背景考量中心思想

准确把握稿件中心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技巧,是结合稿件创作的时代背景,从宏观的历史角度看待稿件,这样归纳出来的稿件中心思想不仅准确而且深刻。

第二节 稿件的脉络关系

1.脉络关系的概念:所谓稿件的脉络关系,指的是稿件内容依何逻辑线索结构、排列和体现中心思想。

2.脉络关系的目的:理清稿件的脉络关系,才能更好地运用有声语言表达稿件中心思想,体现稿件本质。如何理解稿件的脉络关系?(如何体现脉络关系?)1.把稿件当做一个整体处理

播音员主持人在播读稿件的时候,要用整体的、联系的眼光看待稿件,把稿件当做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来考虑,既要准确找到语句和段落间的内在逻辑链条,又要不露痕迹地自然表达出来。

2.理清稿件脉络关系,是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⑴稿件的语句本质体现语句目的 ⑵语句关系是逻辑思维的外化

播音员主持人要想在准备稿件的过程中摸清作者的思路,在稿件有声语言表达中让受众理解作品的内涵,就需要理清语句之间的关系。⑶关联词是体现稿件脉络关系的关键 ⑷关键词是表现稿件脉络关系的线索

播音员主持人在准备稿件过程中抓住了稿件的关键词,往往也就抓住了表现稿件脉络关系的线索。

第三节 稿件的深度解读

如何对稿件进行深度解读?(途径和方法)1.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2.结合稿件的背景

播音员主持人要想准确地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还需要结合稿件写作或播出时的背景进行分析判断。

3.探究字里行间的细节

播音员主持人在稿件有声语言表达中探究稿件字里行间的细节,能更精细、更准确地理解稿件,把那些阅读书面文字时容易忽略的地方用有声语言呈现出来,在无形中增加了稿件的信息含量,提升了有声语言表达的质量。

第二章 稿件表达的形象思维

1.形象思维的概念: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形象和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它通过独具个性的特殊形象来表现事物的本质。创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艺术思维。2.形象思维的特点: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想象性、粗略性和立体性的特点。

3.形象思维的意义:稿件有声语言表达的形象思维有助于播音员主持人调动思想感情,并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将对稿件的理解化为强烈的播讲愿望。

第一节 形象思维的基本要求

一、形象思维的基本要求: 1调动思想感情,激发创作愿望

饱满的创作激情,有利于打破播音员主持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播音员主持人的创作性思维,促进生动丰富的形象感受,进而引发相应的思想感情。

稿件有声语言表达中的逻辑思维,是稿件中有关事物的结构要素、语言序列的内在逻辑关系经播音员主持人理解思考的结果。稿件有声语言表达中的形象思维,是稿件文字作用于播音员主持人的感官,形成一系列相应的形象感知的结果,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受,能够呈现出画面。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播音员主持人弄清楚整篇稿件的脉络关系,让听众更容易理解。

运用好形象思维,能才以丰富的想象引发播音员主持人源源不绝的思想感情,并促进思想感情的运动、升华。

2.多器官配合,体现形象感受的效果 ⑴全身心投入创作

⑵有声语言是重要手段 ⑶副语言符号的作用

3.积累联想材料的表象储备,引发创造性想象活动

首先平时应多积累多学习,扩大知识面,增加表象储备,多接触各类知识,做知识的杂家;另外还应多积累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再造想象需要联想作为原料,没有相应联想材料的表象储备,就无法实现以再造思维方式体现的创造性想象。表象储备是形象思维再造想象的基本材料,表象储备越丰富,形象思维的内容也就越丰富!二.形象思维与联想、想象

形象思维的概念:形象思维活动是人利用己有的直观形象通过想象来完成形象塑造时经历的思维过程。

联想的概念: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常见形式,它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联想是回忆性的)

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对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整合的过程。(想象是创造性的)创造想象的概念:创造想象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的形象

再造想象的概念:再造想象指根据词语和条件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某一事物的形象。

第二节 形象思维活动的基本要素

形象思维活动的基本要素: 1.理解是基础

把稿件中的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声音符号时,播音员主持人要充分调动思维,全面体会稿件的内涵,以表达出稿件书面文字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有声语言表达与稿件书面文字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播音员主持人不能满足于字形与字音的简单对应,造成“照本宣科”式的读字或“见文生义”式的解读,而必须在稿件目的和中心思想的引导下展开思维,完成有声语言创作。2.感受是关键

感受,要遵循稿件有声语言表达的一般规律,即播音员主持人在受到稿件内容刺激后产生的心理活动对有声语言表达的促进作用。感受能在稿件书面文字及相关语境的综合作用下得到深化。在稿件有声语言表达中,播音员主持人一方面要把握书面文字的含义,另一方面还要关照语言环境,理解由书面文字呈现出的稿件整体内涵,使感受更准确、更深刻。3.表达是根本

形象思维的展开为有声语言表达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心理感受活动,有声语言表达则使这种心理活动化为实质性的创作过程。同时,有声语言表达过程又反过来活跃形象思维,促进形象思维更好的展开,保持有声语言表达过程中心理依托的持续性和不断深化!

第三节 形象思维活动的具体方法

形象思维活动的具体方法: 1.整体把握稿件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刚刚接触稿件时,播音员主持人往往会很自然地发出有关生活经历、书本知识、各种见闻等的联想,随着准备稿件的深入,把握了稿件的全貌、结构和要领,才能使这些联想在理解的引领下条理化、有序化、整体化,最终质化为想象,这一思维过程就是从稿件内容和形式出发的创作思路,这才是稿件有声语言表达需要的形象思维。

播音员主持人对稿件的想象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获得,但不能被假象所束缚,要把握住想象的整体方向。2.挖掘文字的意义

内在含义的挖掘能帮助播音员主持人把稿件书面文字变成自己要说的话,并让思想感情运动起来,是提示播音员主持人找到恰当的语言表示形式的重要方法,也能达到培养和开发播音员主持人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3.副语言配合

副语言能帮助播音员主持人提高有声语言的想象力和表达力,使人们通过视觉来辅助听觉理

解、感受表达内容,副语言能协助我们培养和开发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章 稿件表达的对象交流

1.对象交流的概念:对象交流是指播音员主持人设想和意识到受众的存在和反应,从人际互动的层面假象受众的心理需求、愿望和情绪等,并为之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其处于运动状态,如同面对面地与每一位受众进行交流一般。2.对象交流的意义:广播电视媒体活动言语活动的特殊性,体现为交流对象具有虚拟性,交流过程需要呼应反馈,交流引发具有广泛性。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的交流、沟通问题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好的大问题,播音员主持人在有声语言表达中必须做到与想象中的受众进行想象中的交流。

第一节 交流对象的虚拟性

1.从根本上讲,应对广播电视传媒活动虚拟性的方法,就是要心里装着受众,时时处处感受到受众。

2.播音员主持人根据稿件的具体内容,能动地接受稿件刺激,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这种思想感情越是到位,就越需要借助有声语言的起伏变化体现出来。

第二节 交流过程的呼应性

1.所谓拟态交流呼应,通俗地说,就是在模拟交流的状态下进行交流,想象传受之间的呼应。

2.所谓互动交流,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在真实的人际交流状态下与现场嘉宾和受众进行的交流。但是这种互动交流是相对的,广播电视有声语言表达的主要受众是电视机、收音机前的受众,说到底,即使在播音室或演播间中存在互动交流,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要交流状态仍应是拟态交流,即与想象中的交流对象进行想象中的交流呼应。

第三节 交流引发的广泛性

1.交流引发的广泛性:①真诚相待 ②广交朋友 ③成为“杂家”

2.为了进行有效的对象交流,为了使设想的对象具体而有所依,播音员主持人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种年龄、各种地方人的不同情况,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是我们常说的广义备稿的一部分。

第四章 稿件层次的表达手段

1.概念:稿件的层次就是稿件的内部结构。2.稿件层次分析的一般方法:(具体分析)①寻找稿件的逻辑和形象线索 ②从稿件的内容和形式出发 ③稿件多级层次的划分

第三节 稿件语句内部层次关系及表达技巧的运用

1.概念:语言内部层次关系又称语意结构关系,是指通过分析语句意义、弄清语句结构认识到的具体语句内部分合、停连的关系。

2.只有从内容到形式都搞懂、搞清,做到脑口一致,才能将以书面文字形式呈现的稿件,转化为通过理解、感受后带有播音员主持人思想内涵和个性特性的有声语言,并传达给受众。

3.确定语句内部层次关系的方法:

①语句的语意结构:指通过分析语句意义弄清的语句的内部结构。研究语句的语意结构,可以通过对具体语句内部声音形式的停顿,连接处理,在有声语言表达中体现语句意义!②语句的语法结构:指通过分析语句的语法关系而理清的语句的内部结构③语句的逻辑结构:指通过分析语句的逻辑关系而确定的语句的内部结构

④为强调重点和表达感情而进行的语句内部结构调整:为了使语句强调效果更好的体现,或使要表达的感情色彩更突出,在被强调、或在体现感情色彩的词语前或后分别加停顿,达到强调或体现感情色彩的目的。

4.研究语句的语意结构,可以通过对具体语句内部声音形式的停顿、连接处理,在有声语言表达中体现语句意义。

第四节 稿件层次的表达技巧

1.头脑中很清晰的层次关系,还必须用听觉上很突出的有声语言传达出去,所以我们还要研究与层次相关的语言表达技巧。2.停顿的技巧: ①停顿时间的长短

②停顿时语句的升降形式 ③停顿时气息的控制形式 ④“落停”和“扬停” 3.连接的技巧: ①连接的紧密程度 ②连接的曲直形式

平直连接的特点是:语势连环,语流平顺,不露接点。曲折连接的特点是:连而不断,曲折相接,悠荡回环。③“直连”和“曲连”

4.停顿和连接相互转换的形式:把握声音停顿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停顿和连接的关系。

下载史上最全的播音员训练技巧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史上最全的播音员训练技巧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播音员

    2013年9月16日中午,在机电教学楼3楼电教室内,不时传出阵阵掌声与加油声,机电部13级新生播音员、主持人选拔赛正在紧张进行。此次播音员、主持人选拔选手演讲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

    播音员、主持人日常基本功训练(精选5篇)

    1、唇的练习 (1) 喷:也称作双唇后打响,双唇紧闭,将唇的力量集中于后中纵线三分之一的部位,唇齿相依,不裹唇,阻住气流,然后突然连续喷气出声,发出P、P、P的音。 (2)咧: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

    《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语音发声》节选

    《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 ——语音发声》节选(王璐)1、《双唇音和唇齿音bpmf》 b: 单音节:播 布 北 宾 班 标 贝 别 崩 笨 双音节:百倍 本部 板报 包办 奔波 标兵 辨别 遍布 北部......

    演讲比赛训练技巧

    一、注重素材积累 语言的掌握与使用实际上是编码、储存和检索的过程。编码指的是信息输入,通过读和写来表现;检索指的信息输出,经常表现在说和写上。不管是说和写,总要有东西可......

    演讲技巧训练

    每个人都向往言之有物、言之有力的演讲境界,这个境界是否有捷径可以达到呢?其实,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演讲也一样。只要我们能培养正确的心态,遵循原则,那么辉煌的成果指日可待。......

    视觉技巧训练

    什么是“视觉技巧训练”?视觉技巧训练是知觉学习训练一种,主要依据眼球运动的五种方式:注视、扫视、追随、辐辏和聚合,把训练内容分为视觉基本能力的训练和视觉基本技能的训练。......

    谈判技巧训练

    谈判技巧 Negotiation Skill何谓谈判 Negotiation“施”与“受”的互动过程.含“合作” 与“冲突”.是“互惠的”,但也许“不平等”.也许“不平等”, 但一定公平.谈判的基本动......

    400米训练技巧

    前100米中速,保持跟紧前两个,接着200米加速,尽量保持和第一距离不远,最后100米冲刺。 提前10分钟热身,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三步呼,三步吸,不要用嘴呼吸,还有就是不要穿不适合运动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