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雨说》教案4
《雨说》教案
【关于《雨说》】
这首诗是台湾诗人郑愁予1979年写成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的歌。当时诗人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教学设计意图】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和初一孩子们的特点采用诵读感悟、联想想像、评析欣赏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像和联想,感受诗歌的美,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但不必细化诗句,作琐碎分析。让霏霏细雨飘进他们的心田,并希望通过学习,让他们萌生爱诗、读诗、写诗的欲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初步学会用诗化的语言评析欣赏诗歌;
【学习过程】
一、用关于“雨”的古典诗词导入
1、读古诗:(略)
让我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
2、简介作者: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5岁开始写诗。49年随家人去台湾,边学习边写作。现旅居美国。他的诗多描写旅人心绪,故被人称为“浪子诗人”。诗风豁达而不失婉约情韵,《郑愁予诗集》被列为“影响台港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下边我们将走进诗人笔下雨的世界,听听雨对我们说了什么?
/ 3
二、整体感知(初读,想像)读出原初感受,把握诗歌主体内容及脉络
1、自由读诗
(1)学生放声朗读一遍,读准字音;
(2)学生再默读一遍,展开想像;
2、你知道雨在对谁说话吗?(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你听到雨说什么了?(雨说:„„)
划出“雨说”的五次提示语并齐读(这就是诗歌的情感脉络)。
3、根据你的朗读经验你们觉得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这首诗比较好?(轻松欢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齐读。
4、春雨来探访这四月的大地,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5、你感觉诗中的“春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给它加个修饰语如何?
三、朗读指导中品味语言,理解全诗主旨
1、学生的回答可能有:急切想来到大地的春雨;富有爱心的春雨;想亲近我们春雨;与我们一起嬉戏的春雨;从很遥远的地方来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来了就不再回去的春雨;带给我们希望的春雨;带给我们祝福的春雨„„
2、在学生的概括中找出相应诗节进行朗读指导(节奏、重音、语气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3、给诗配乐,齐读或指名朗读全诗。
备选乐曲:班得瑞的轻音乐《春日》《大地的旋律》《希望的旋律》等;萨克斯乐曲《春风》。
四、以诗化语言评析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并进行语言训练
“雨”对我们说了那么多的话,你是不是也想拿起手中的笔,对“雨”说说你想说的话,和“雨”对唱一首歌呢?在每一节的旁边都跟雨说几句话,可以反串诗句,也可以加以想像补充。个人先完成,小组交流,推荐朗读,形成另一首诗。
1、师以第一节作示范:
/ 3
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的田圃等待久了
枯黄得失去牛羊踪迹的牧场等待久了
寒浅留滞着游鱼的鱼塘等待久了
喑哑得歌不成调子的小溪等待久了
雨啊,快来吧,快来探访这四月的大地
2、学生活动
五、选背自己喜欢的诗节(播放背景音乐)。小结语。
/ 3
第二篇:《雨说》教案
2、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捕捉自己生活中的感悟学写新诗。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的花开花谢,星沉日落,雨雪风霜,常常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和无限的感慨。特别是一些难忘的时刻和事件,总是和它们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的回忆增添了无限的浪漫。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雨说》中,与诗人一起去聆听那跳动的雨珠告诉给我们的话语。
二、作家作品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台湾当代诗人。1949年自费印刷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1954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并在《现代诗》季刊发表大量诗体,成为“现代派”的中坚。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集》、《刺绣的歌谣》等。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在“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时,郑愁予始终坚持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现代的。他的诗表现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现代的,可在诗的感情深处,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国传
统的意识中,使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浑然一体。作为现代派的一员,郑愁予以其对中国传统精神和艺术品味的继承,迥然有别于西化的“现代”。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新课讲授:
1、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明确:第一节: 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
第三节: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
第四节: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第五节: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第六节: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 第七、八节: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第九节:交代最终的归宿
2、按朗读要求读一读诗,想一想这首诗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这首诗诗人运用了拟人化修辞手法,整首诗拟人。把春雨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春雨人的动作与思维。把诗人抽象地希望儿童们幸福成长的愿望,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如诗的开头写大地萧条,用拟人化写景物,虽没有明白地说,没有雨,造成了荒凉。但“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了”让人明白没有雨,没有水的后果是严重的。抽象的思想通过了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拟人的方法得到实现。又如第5节的诗完全是照应了第1节“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雨前、雨后不同的景象,让我们形象地感到了雨前的愁。雨后的喜。可见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这首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容易让人接受诗人的忠告:“只有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而诗最后“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不是作者由衷的愿望吗?创造一切可能,让儿童们幸福地无忧无虑的成长。
3、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4、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一节“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明确:这首诗的最后一节,是说:只要孩子们能自由地快乐地笑着,幸福地成长着,春雨就算完成了使命,为此她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
5、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6、《雨说》中的“雨”,象征着什么?其意义何在?
明确:在诗中“雨”象征着一位给大地带来春天,为孩子们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其意义在于春雨是伟大而崇高的无私奉献者,她为了孕育万物而不惜牺牲自己,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万物的生机和希望。
课堂小结:我们从郑愁予的诗歌中可以看到诗人对中国儿童的热爱和祝福以及热切的期望。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从诗人的笔下感受到真、善和美。其实,我们周围的世界也充满了真、善和美。只要用心去体会,相信我们也能写出一首首美丽的诗歌。
四、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五、讲解课后习题。
【作业布置】:研讨与练习的一、二
第三篇:雨说教案
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1.学习田圃、留滞、襁褓等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音乐性。
2.掌握诗人通过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抒发情感的创作手法。
难点
1.通过春雨到来前后景色的对比描写,理解春雨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2.理解“勇敢地笑”等诗句的含义。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引雨。1.导语: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雨。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2.作家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台湾当代诗人。1949年自费印刷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1954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并在(现代诗)季刊发表大量诗体,成为“现代派”的中坚。1968年赴美留学。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于诗集)、(刺绣的歌谣)等。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二:听雨
1、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注意(1)听准音。
(2)听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2、检查预习。
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三、读雨
1、播放音乐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3、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品雨。、雨说了些什么,你听到了吗?请说说你所听到的内容。
雨说。
2、学生齐声朗读“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段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3、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示: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4、这温柔、亲切的春雨除了给大家带来了春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是什么?
它的使命是“教你们勇敢地笑”。
引入写作背景:《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新兴的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1979年,十年浩劫结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们对前景一片茫然,失去方向。
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5、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6、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7、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8、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9、从上面可以看出,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雨不仅是春天的使者,更是爱的使者。
四、赏雨
播放舒伯特《小夜曲》,全班伴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小结:这首诗借春雨之口,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温柔亲切的爱意,表达了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生活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一种博大深沉的爱。五:写雨
1、诗句积累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2、“雨”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是不是也想拿起你手中的笔,对“雨”说说你想说的话呢? 请拿起你的笔,用诗的语言,用心和春雨倾谈。六:板书设计
第四篇:《雨说》-优秀教案
雨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禁锢(jìngù)留滞(zhì)喑(yīn)哑(yǎ)襁(qiǎng)褓(bǎo)(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3)师范读、生跟读,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4)喜悦、轻快地朗读这首诗 a、生用喜悦、轻快地语调朗读这首诗三遍;
b、生交流朗读效果,以四人小组互读互查,推选优胜者;
c、各组优胜者全班交流朗读,其他组可点评优劣(评时可对节奏语调点评)d、推选班内最优胜者,领读全诗。
2、整体感知 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词,说说诗中“雨”的形象,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乐观、爱笑的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3、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四、作业
熟读这首诗歌,并思考研讨与练习。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诗中“雨”的形象,及其内涵。
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乐观、爱笑的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二、研读课文
1、理解性朗读全诗,分析“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表现了春雨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她要探访大地;“雨”接着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还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最后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所有这些说的话,集中地表达了这样的信息: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不难看出,春雨具有奉献自己、为人类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优秀品质。
2、从上面我们了解到,雨的到来可以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这都不难理解;但诗中七、八两节却提到“雨”到来要做两件事,而这两件事都是要教孩子们勇敢的笑,雨能教孩子们笑吗?这个笑是我们平常时的哈哈大笑吗?如不是,那我们又如何理解“笑”?
明确:这两节诗,虽是“春雨教儿童二样事”,但内容只有一样,即“教你们勇敢地笑”。不同的是第7节诗人通过景物描写,通过物对雨的态度,看到“笑”的作用。“柳条儿”被雨打自然是要矮一些的,这拟人逼真,风雨中的柳树长得更潇洒;而石狮,石狮流的自然不是泪,那应该是雨水呀,风雨中石狮也多了一种乐趣;雨中的飞燕,倾斜那灵巧的躯体,穿梭其中,那是一种喜庆、勇敢的身姿,可见诗人透过雨,教给儿童们的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乐观、积极的对待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幸福成长。而第8节中“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就有了”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这里的“笑”仍然是教儿童们要勇敢、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儿童是大地的主人,儿童是未来。只要我们的广大儿童勇敢面对生活,乐对人生,我们的国家,民族就有希望。这是诗人殷切的希望。
所以,诗中的“笑”其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勇敢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的精神。教孩子们勇敢的笑,就是诗人希望孩子们能用这种精神态度去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3、这也是诗人为什么要以“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作为副标题的原因。(联系诗人的童年生活经历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以解释。)
本诗的副标题既点明了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又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表明了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的时期,旅居海外已久的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同时,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所以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这也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4、集体朗读课文。
三、品味诗歌语言,探究诗歌语言特色
1、点击:诗歌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练的语言以描绘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对于语言的品位,是把握诗歌内蕴,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的基础。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这首诗诗人运用了拟人化修辞手法,整首诗拟人。把春雨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春雨人的动作与思维。把诗人抽象地希望儿童们幸福成长的愿望,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如诗的开头写大地萧条,用拟人化写景物,虽没有明白地说,没有雨,造成了荒凉。但“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了”让人明白没有雨,没有水的后果是严重的。抽象的思想通过了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拟人的方法得到实现。又如第5节的诗完全是.照应了第1节“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雨前、雨后不同的景象,让我们形象地感到了雨前的愁。雨后的喜。可见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这首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容易让人接受,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不仅如此,诗人对诗中其他事物,诗人也都做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等等。
总之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时也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这种手法不是拟人的修辞方法,而是拟人手法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2、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明确: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
四、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学生在自由背诵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背,推荐有感情同学领背、齐背,达到共同背诵下来的目的。
第五篇:雨说 优质教案
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
预习部分
1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点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说说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并说说这样的好处
第一人称写作,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口语化,给人以一种亲切的感觉
3本文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使用这种修辞手法能达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显得生动形象。
4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5雨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大地的?
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由下文可知,当时是大地枯旱的景象。
6雨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万物复苏,焕发勃勃生机
7雨说”在文中反复出现,使诗歌具有一种回旋的音乐美。“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为据为作品内容分层并为各个部分命名。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合作探究部分
1.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从人的感觉描写角度来分析回答)
答: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 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2.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雨说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3.“教你们勇敢地笑”的含义是什么?
“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4.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在祖国大陆上的孩子们温柔亲切的爱意
5.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6.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第九节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联系上下文考虑,“雨”为什么不再回去? 它希望儿童们都能自由地欢笑,有着甜蜜幸福的童年,它要为此而进行不懈的奋斗。7.结合诗中“雨”所说的话,说一说诗中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
7.《雨说》第八节里的“旗子”、“春天”、“大地”象征什么?
旗子象征国家 春天象征青少年 大地象征中国
8.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才真正看得到大地的希望.同时寄托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与期望。
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作业仿写句子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例句如:“花儿见了我笑红了脸啊”“小溪见我笑岔了道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