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点
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点
一、职业道德定义
职业道德,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二、职业道德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的涵义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
(2)职业道德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
(3)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
(4)职业道德 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
(5)职业道德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6)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对员工义务的要求。
(7)职业道德标准多元 化,代表了不同企业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8)职业道德承载着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影响深远。
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要理解职业道德需要掌握以下四点:
首先,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甚至造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上的差异。如人们常说,某人有“军人作风”、“ 工人性格”、“农民意识”、“干部派头”、“学生味”、“学究气”、“商人习气”等、其次,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总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以至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既易于为从业人员所接受和实行,而且易于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
再次,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最后,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职业道德虽然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但它决不是离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在阶级社会里,职业道德始终是在阶级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制约和影响下存在和发展的;职业道德和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的要求。同样,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在很大范围上都是通过具体的职业道德形式表现出来的。同时,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成熟的阶段。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在学校生活阶段和少年生活阶段所形成的品行,影响道德主体的道德风貌。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
(一)历史性与技术性
道德都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而职业道德的历史性表现得最为明显,或者说,职业道德的历史就是整个社会道德历史性的典型表现。技术性,说到底其实也是历史性。但是,历史性的变化,是以整个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的更替作为其发展阶段,如从奴隶社会过度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过度到资本主义社会。顺便说一句,职业道德产生的历史阶段,应该是奴隶社会这个时期。因为只有到了奴隶社会,才真正出现
了比较稳定和细致的社会分工,而不像原始社会那样,本质上只是根据人的性别决定生产领域的分工。这种历史性体现在一般道德领域,如家庭道德,其历史的变化几乎与社会历史阶段的发展相一致与相统一的。而职业道德在这种总的历史发展的要求下,又与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程度产生关系。比如,资本主义社会,其生产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数次大的变革,大体上就是流行于社会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依稀反映的内容。但那个历史反映显得太长了点,从人类第一次出现社会大分工开始算起,到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出现,可以称为第一次。这以后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称为第二次。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是第三次了。但就资本主义本身而言,也经历了手工业阶段、蒸汽机动力阶段、电气机械阶段和现在以计算机应用为中心的信息阶段。这些不同的阶段,对于职业道德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带有质变性的影响。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就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不能想象,一个手工业作坊的工作人员或老板遵循现代化、科学化大生产条件下同样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守则。所以说,在历史性特点的基础上,技术性特点也是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点,二者相联系,形成职业道德独特的历史风貌。
就历史性和技术性的区别而言,可以这样理解,历史性特点着重从职业道德这个角度反映了社会道德的一般法则和一般关系。举个例子来说,封建社会手工业艺人的师徒关系,私塾先生和学生的关系,实际上就体现了封建社会总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关系。所谓师徒如父子,所谓“天、地、君、亲、师”。这个“老师”可不像现代西方社会那样,可以直呼其名,拍拍肩膀,做朋友看待的。他与天地相配,与皇帝相比,与亲生父母的地位难分上下。这个历史性特点,可以说,在职业道德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职业道德不同于一般的道德的地方在于,它一方面反映了该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特点;另一方面,又直接反映人与物(生产内容、生产手段、生产目的)的关系和特点。在这二者相融汇交的基础上,产生了职业道德。
(二)实践性与规范性
凡道德均有实践性特点,但职业道德的实践性特点显得特别鲜明、彻底和典型。其根据是:从职业道德接受者的情况看,没有直接参加社会实践的人也可以进行道德教
育,如对于儿童的道德教育。当然,这种所谓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不是绝对的,主要是指尚未在社会生活中取得独立地位。而职业道德对于与所从事职业无关的人来说,就毫无价值,而且也根本无法进行宣传和教育,接受者也就很难真正弄清道德的作用和具体含义。从职业道德的应用角度来考虑,没有臵身于职业实践当中去,无论有多么美好的愿望和多么惊人的接受能力,对于职业道德的规范和内容都无从做起。当然,不是医生也可以对于医生的医德作出善意的评价,但不是医生却无法把医德用于自身。实际上,职业道德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它与其所从事的职业本身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离开具体的职业就没有职业道德可言,这尽管占据了一个职业的位臵,却绝然可以不讲道德的情况完全不同。
所谓规范性特点,其实也是一般道德的共有特点,但在职业道德这里表现得更为鲜明、具体和典型。因为不论什么道德都是通过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这些内容具体地体现出来的。而职业道德既受一般的社会关系的制约,又与具体的职业相联系,所以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性还表现在人们对于一般道德规范的了解和理解上,同时,又有比较大的弹性。例如,生活在封建社会,那么,你对于仁、义、礼、智、信的具体内容可以知道很详细,也可以只知其大概。对于很多礼节,你可以详尽地了解,但不一定用得上。一个老百姓纵然精通见皇帝的礼节也用不上,因为没有见皇帝的机会。但凡是职业道德的内容都要求从业人员一定要知之甚详,并且照着去做。这些道德内容,一般地都是用合同、店规、厂纪或者从业人员守则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实际上,这种规范性,一方面表达了道德的意志和要求;另一方面也具有某些法的性质和特点。比如,一个人喝醉了酒,在家里摔盆摔碗,大耍酒疯,不过是酒后无德,最多会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而无须受到法律的过问和制裁。如果他喝醉了酒,影响和妨碍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正常活动,那么,他的行为就违背了职业道德,那就要受到处罚。象从事火车司机、汽车司机、飞行员等特殊职业的人,被要求在工作期间不得饮酒,虽然是作为纪律和法规提出来的,但同时也就含有了职业道德的要求和特点。
(三)多样性与稳定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分工也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分工的多样性,就决定了职业道德的多样性。可以说,有多少种分工就有多少种职业道德。虽然道德的基本精神在最高的理论层次上,也是可以相通的,但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军人的职业道德,首先是无条件服从命令,勇往直前的杀敌精神,以及宁死于战场也不临阵脱逃或举手投降的英雄气概。但医生的道德却在于全心全意、救死扶伤。一个科学家的职业道德,无论其具有怎样的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决没有必要把服从命令摆在每一位。所谓“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就是说,职业道德在不同的职业之间有相通的时代精神,却又有互不相关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在人类走过的漫长历史道路上,任何一个人,从事业任何一种职业,如果要真正地得其精髓,成为合格的从业人员,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培养。职业道德的多样性就决定了这种多样性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从者来说,又具有稳定性。一般地说,一个人的职业经选定之后,再试图变换职业就不很容易了。中国有句老话叫“隔行如隔山”,说的是每一种职业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样样精通是做不到的。尽管现代社会中,由于知识的相互渗透,人们掌握了比从前多得多的知识量,并不排除一人从事两项或更多的职业,但这并不是社会的主流,只是一少部分人的行为,或者是从事的职业,知识含量要求不高。因为人生有限,穷其一生学通、学精一项技能服务于社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因此,一个人选定了职业后,他的职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之相适应的,他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就具有了稳定性。
总之,职业道德建设中有千金值得探讨的理论内涵和内在规律,以上仅是个人对职业道德建设一点不成熟的认识。说到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维护自身形象,不断地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使之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课堂作业:案例分析
医德沦丧是社会之痛
由于治病的需要,病人在医院转科治疗或转院治疗原本应该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今,由于在此过程中可获得不菲的回扣,有些医生就肆意“倒卖”起病人来。“倒卖”病人引起的严重后果就是让病人稀里糊涂地多花钱,甚至最终贻误病情。
当病人把自己的生命健康交托给值得信赖的医生后,医生却背叛了医者的誓言,瞄准的是患者的口袋,甚至不顾病人病情安危,肆意“倒卖”,这无疑是一个钱字在作怪。
抖出“倒卖”病人黑幕的外科医生说,这种现象在各家医院都非常普遍,既可以是同城医院之间的,也可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医院之间;既可以是同等级别医院之间的,也可发生在不同级别医院之间;既能发生在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也能发生在不同医院的同种科室之间;甚至还可以发生在“120”急救与医院之间……总之,只要有利可图,病人就能“倒卖”。他还说,比如接到中风、高血压等慢性病突然发作的病人,按照常规,“120”本应将病人送往最近的一家医院,但因为急救人员与某医院急诊科有“合作”关系,便自然而然地将该病人送往这家医院急诊科。想想多可怕,谁都知道,多拖延几分钟对急病患者而言意味着什么。
或许,愈演愈烈的“倒卖”病人现象,与现行医疗体制存在缺陷有关。但事实仅仅如此吗?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仅仅为了几个钱,就能如此漠视生命,漠视病人的性命之托,难道仅仅是因为体制缺陷或待遇过低?无疑,这种医德的沦丧是社会之痛。我们不禁要追问,究竟是我们的医生培养环节出了问题,还是社会大环境出了问题?
第二篇:职业道德的内涵
职业道德培训资料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1、道德的含义:
古代典籍中,道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规则;德是人们对道认识的所得。
所谓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段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和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就是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和规范,它也就是从道义要求人们以一定的思想、态度、作风和行为去待人、带物、完成本职工作。
职业道德是员工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守职业道德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保证。
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做人、做事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以德为先,做有德之人。职业道德的定义: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密切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即时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
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文明礼貌
仪表—端庄举止—得体语言—规范表情—待人热
情
2、爱岗敬业
A、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B、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
3、诚实守信
A、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B、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
忠诚所属企业—诚实劳动、关心企业发展、遵守合同和契约。维护企业信誉—树立产品质量意识,重视服务质量,树立服务意识;
保守企业秘密
4、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
A、办事公道的涵义:就是指我们在办事情、处理事情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事双方公平合理、不偏不倚,不论以谁都是按照一个标准办事。
B、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
坚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指的是每个从业人员都要遵守纪律和法律,尤其要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职业纪律是指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等基本纪律要求以及各行各业的特殊纪律要求。
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 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6、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
对待工作:勤奋、负责、认真
对待单位:敬业专心致志、做好份内的事情
对待领导:忠诚
主动报告你的工作进度—让领导知道
对领导的询问,有问必答,而且清楚—让领导放心充实自己,才能了解领导的言语—让领导轻松接受批评,不犯二次过错,举一反三—让领导省事对待自己:诚实、自信
不要小看自己,多给自己打气,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气馁对待同事:合作沟通
学会合作、知错就改、互不扯皮、不斤斤计较
三、服务业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牢记礼仪宗旨:
A、尊重为本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老板永远是对的。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团队精神,杜绝没必要 的非正式组织。木桶理论。
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做任何事情不能搞个人主义
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一切生意上,顾客是最重要的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
B、尊重自己
尊重自身: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尊重自己的职业:不能把自己的服务工作庸俗化。
尊重自己的单位:爱岗敬业,绝不诋毁自己的工作单位。员工具备的“五心”
贡献之心:有担当、有作为、肯负责、勇于任何事
反省之心:发现错误能坦然接受并及时改正
坦然之心:处事明确,待人诚恳
感谢之心:经常说一些礼貌用语,有利于增进人际关系
礼让之心:进退得宜,谦虚有礼
要做事,先做人
A、形成习惯:小心思想—影响行为
小心行为—影响习惯
小心习惯—影响性格
小心性格—影响命运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B、诚实守信: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给客人的承诺一定要回复。
C、D、E、拾金不昧 待人忠道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不搞个人主义,减少非正式组织的负作用
F、G、勤俭节约、爱护公物 学习先进、提高技能
四、职业道德的作用
1、引导确立正确的职业方向
2、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3、职业道德可以提高你的竞争力
4、职业道德是你的职业通行证。
五、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
1、人总是要在一定的职业中工作生活
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从事一定的职业是人的需求
职业活动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2、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3、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具有合作精神、奉献精神,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员工,会获得同事的认同,会获得组织的认同,相对组织会更愿意为这位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共赢的局面,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三篇: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与特点
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及特点
(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
生态园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城市景观特色不突出的状况下,渴望实现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模式。它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组合,具有“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具体地说,生态园林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绿色的园林城市。城市绿地覆盖率较高(50%以上)。市区内遍布公园、街心花园草坪广场,住宅庭院化、街道林荫化。绿地点、线、面连接成片。市区周围的山丘也为绿树遮掩,海滨、湖滨和河流旁形成一条条绿色走廊。
生态园林城市又是一座环境质量良好的城市。空气清新,有害气体的含量保持在最低水平(污染指数在50以下,即一类空气标准)。无酸雨、扬沙之虑。河水清澈,水质应保持1-2级。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后被安全输出。城市通风良好,排水顺畅。
生态园林城市还是一座宁静的城市。交通运输由高耗能、高污染、高噪声、高事故转向使用清洁能源,低噪声、低事故,污染能自然净化,生产和车辆发出的噪声被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噪声源和居民区之间被森林、高墙等隔开。
生态园林城市还是一座美的城市。城市园林既是天然的自然景观,又是高雅的人文景观,是人间最美丽的画,更是最激动人心的诗。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意境美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春天的花,夏天的绿,秋天的色,引人人胜。大型园林以开放型空间为主,依山傍水,奔放豪迈。小型园林以封闭空间为主,小巧玲珑,纤细秀美。由于园林风景,是处在蓝天白云之下,有阳光、雨露、朝日、晚霞,气象万千,千姿百态,情景交融,使人沉浸在无限美的享受之中,精神境界不断得到升华,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建筑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能最大可能地充分利用天然、再生能源,使用的是可循环再生的、无害、无污染材料,环境整洁幽雅,废弃物收集达到100%,并讲究高尚的文化品味,能提供高品位的景观和文化享受。
生态园林城市还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栖居于此的人类、动物、植物都能和平共处,按自然的规律生存,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的器官”。文化是生态园林城市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园林城市的灵魂。总之,生态园林城市就是生态健康的城市,它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居的聚居地。也就是说,生态园林城市是可持续的、符合生态规律和适合自身生态特色发展的城市。城市以健康的状态运行,并具有独树一帜的魅力。
(二)生态园林城市的特点
1、生态园林重在发展城市森林,突出森林的主体地位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具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生物量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一旦森林消失,对人类来说将是灭顶之灾。正如鲁迅先生指出:“林木尽伐,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城市的无林化,同样也是一场灾难。森林的生态功能之大,是其他生物不能比拟的。在城市园林发展的进程中,大力发展城市森林,使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世界生态化城市的潮流和发展方向。城市园林建设应该突出以森林为主,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点”要绿树成阴,“线”要绿树成廊,“面”要绿树成林。公园、庭院、街心花园、行道树等,都要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常绿和落叶相结合。在城郊和远郊地区,凡是自然的山地丘陵大力植树绿化,建立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区,发挥城市“绿肺”的作用。
2、生态园林重在生态,突出生态系统的支撑力
生态园林是重在大生态、大园林。传统园林具有重情感、重审美,轻生态的特征,因此受到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更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所以城市园林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更要从生活上和工作上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绿色空间。其范围从孤立的市区公园绿地扩大到郊区的农田、林地、菜地、牧场、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郊野公园、主题公园、苗圃等,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空间。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小植物群落到大森林群落,其目的是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3、生态园林重在人文生态,突出以人为本的生态生产力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意识,减少矛盾和冲突,改善人的生态心理,恢复人的自然属性,始终把人视为自然的一员,始终如一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热爱自然,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国外园林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
1、城市公园运动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城市公园运动在美国蓬勃开展。一些专家在看到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城市的可能性时,也思考着如何保护大自然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马歇(G.P.March)从认真的观察和研究中看到了人与自然、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他的理论在美国得到了重视,许多城市开展了保护自然、建设公园系统的运动。1851年,在美国第一个造园家唐宁(A.J.Downing)的积极倡导下,纽约市开始规划第一个公众公园,即后来的中央公园。
1858年,政府通过了由风景园林建筑师奥姆斯特(F.L 01msted)主持的公园设计方案,并根据法律在市中心划定了一块大约3.4 km。的土地用于开辟公园。纽约中央公园的建设成就,受到了高度赞扬。人们普遍认为,奥姆斯特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改善了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改善了环境条件,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税金收入,其设计十分成功,继而纷纷仿效,在全美掀起了一场“城市公园运动”。
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2、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理论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Howard,1898)提出,其基本构思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即“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霍华德对他的田园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用宽阔的农田地带环抱城市,把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定在3.2万人左右。他认为,城乡结合首先是城市本身为农业土地所围,农田的面积要比城市大5倍。霍华德确定的田园城市的大小为直径不超过2 km。在这种条件下,全部外围绿化带步行可达,便于老人和小孩日常散步。他在城市平面示意图上规划了大面积的公共绿地,用于中心公园的土地面积多达60 km2。除外围森林公园带以外,城市里也充满了花木茂
密的绿地。市区有宽阔的林阴环道、住宅庭园、菜园和沿放射形街道布置的林间小径等。他还规划每个城市居民的公共绿地面积应超过35 m2,平均每栋房
屋要有20 m2的绿地。
他建议田园城市占地为6000英亩(1英亩为0.405 hm2)。城市居中,占地000英亩;四周的农业用地为5 000英亩,除耕地、牧场、果园和森林外,还包括农业学院、疗养院等。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永远不得改作他用。田园城市的平面为圆形,半径约1 240码(1码=0.914 4 m)。中央是一个面积约145 英亩的公园,有6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个区。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霍华德提出,为减少城市的烟尘污染,必须以电为动力源,城市垃圾应用于农业。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 000人,面积也相应增大,城市之间以铁路相联系。
霍华德有关“田园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对20世纪全球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绿地生态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雷德伯恩体系与绿带城
这是在美国社区运动影响下,由建筑师斯泰因(Clarence Stein)规划师赖特(Henry Wright)按照“邻里单位”理论模式,于1929年在美国新泽西州规划的雷德伯恩(Radbum)新城,1933年开始建设。其特点是:绿地、住宅与人行步道有机地配置,道路布置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配置,构成口袋形。通往一组住宅的道路是尽端式的,相应配置公共建筑,把商业中心布置在住宅区中间。这种规划布局模式被称为雷德伯恩体系。斯泰因又把它运用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其他新城建设,如森纳赛田园城以及位于马里兰、俄亥俄、威斯康星和新泽西的4个绿带城。
4、广亩城市
这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赖特(F.L.Wright)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城市分散主义”的规划思想。他在1932年发表的著作《消失中的城市》(卟。Di。.appearing City)以及随后发表的《广阔的天地》(Broadacres)中对此有所阐述。他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中去,每公顷土地的居住密度为2.5万人左右。每个独户家庭周围有一英亩土地(大约4 047 m2),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粮食和蔬菜;用汽车、飞机作交通工具,居住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公路布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一些州的规划中,曾把“广亩城市’’思想付诸实践。
5、设计结合自然
这是由美国著名景观生态学家麦克哈格(I.L.McHarg)于1969年提出的,他在《结合自然的设计》(Design with Nature)一书中提出了建立一个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生态学框架,认为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他通过案例研究,对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应用方法及绿地在其中的结构和功能作用做了较全面的探讨。他的生态规划框架对后来的生态规划影响很大,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规划及绿地景观和生态建设的一个基本思路,被称之为麦克哈格生态规划法。
麦克哈格法的核心在于:根据区域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性能,对其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以确定土地利用方式与发展规划,从而使自然的利用和开发与人类其他活动和自然特征、自然过程协调统一。他的生态设计思想在田纳西河流域绿带及美国一些高速公路绿带的规划建设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6、绿色城市运动
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全球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入,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绿色城市”运动,将生态学、社会学原理与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工作相结合,把保护城市公园和绿地的活动扩大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区域范围,形成了富有新意的理论。1978年西蒙兹(John Ormsbee Simonds)发表了《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全书全面引入生态学观念,把风景园林师的目光引向生态系统,直至整个地球,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作出了贡献。1994年西蒙兹出版了《21世纪花园城市:创造适宜居住的城市环境》一书,提出“高效、健康、有活力”的“花园公园”城市模式。
绿色城市运动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国际上愈来愈多的城市注意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特别是利用林地与河流来形成城市绿化的基础。例如大伦敦地区的环城绿带圈,德国科恩市利用森林和水边地形构成环状绿地系统,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利用水系组织园林绿地系统等。过去烟雾弥漫的伦敦和鱼虾绝迹的泰晤士河,现在都变清洁了,大伦敦周围建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绿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占地160万平方米,有40~50种鸟类繁衍,约为城市周边地区的4倍。人们称之为“伦敦之肺”。德国的“煤铁之都”鲁尔重工业区,过去是污染的重灾区,现在已是一片绿色;鲁尔区埃森市的森林面积超过50%,经常可以看到野生动物出没;波恩人口不足30万,人均绿地面积160平方米;淄博人均绿地面积是4.19平方米。柏林绿地面积占城市面积40%,人均绿地面积41平方米。俄罗斯圣彼得堡城市森林公园面积400平方公里,市中心的卡马诺夫植物园是全球最大的植物园,绿地面积占城市面积60%以上,人均绿地面积49平方米;莫斯科有8条20米宽的林带将市内的公园林地和郊区的林带连成纵横交错的绿带网,绿地面积占城市面积40%。波兰华沙有公园65个,与郊外防护林连成一片,人均绿地78平方米。澳大利亚悉尼人均绿地70平方米。美国华盛顿人均绿地接近41平方米。
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亚市内有连片的草地、森林和人工湖,人均绿地面积达72 m2;人工湖周长约80 km,面积达44 km2;大半个城市傍水而立,湖畔建了不少俱乐部和旅游点。市内无污染工业,环境质量可列世界名城之先。
日本横滨市的市内公园面积有600 hm2,市郊还有4 500 hm2林地。多年来,市政府一直在郊区购买用于造林的土地,将其作为“绿化保护区”或“市民林”加以保护。1980年制定了绿化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保护和扩大城郊绿地,并列入了横滨“21世纪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正按照计划,从关内绿州的莳田公园到横滨公园、日本大街、山下公园总长约2.5 km的地区,修建“绿色中轴线”,并使之成为新横滨都市空间的象征。到20世纪后期,“生态城市”已经被公认为是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1999年10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其调查报告《为人类和地球彻底改造城市》中指出,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将规划本国城市放在长期协调发展战略的地位,而其大方向只能选择走生态化的道路。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特大城市地区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即“环形城市”。它的特点是:若干组群的大小城市环绕一大片“绿心”发展,市域间的边界相互重叠,使得作为“绿心”的农业地区成为环形城市的“中央公园”。这样的环形城市,已经在美国的芝加哥至明利波里之间出现,预计将来类似的城市会更多。在21世纪以生态文明为先导的城市化进程中,“绿色城市运动”将带来一场根本性的革命。它是现代人类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二、淄博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情况
2006年,我市被建设部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同时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新目标。为此,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求:在确立地区发展战略时,优先考虑生态工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优先支持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各项具体工作时,优先落实保护生态措施,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力争把淄博建设成为生态、和谐、宜居的城市。
(一)做好生态功能区划
这是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
1、科学界定生态功能区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追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区域经济复合特色发展、生态多样化功能综合发挥、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生态景观谐美。我市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市域划分为三个生态功能区:南部山地生态区、中部丘陵生态区、北部平原生态区三个生态功能区。
(1)北部平原生态功能区:位于淄博市北部,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农业发达。但经济相对落后、第二及第三产业比重过小,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其发展方向:规划巩固、建设沿黄生态防护林带;治碱改土、改善土壤环境,建立多种模式生态农业,发展优化立体种植模式,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开发工程,建设观光农业示范区。
(2)中部丘陵生态功能区:位于淄博市中部,本区经济发展程度高,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结构性污染、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状况严重,矿山开采管理不善、复垦水平低,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边缘或超负荷状态,为生态脆弱区。其发展方向:加强该区域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布局优化;加大城市土地调整力度,控制建设规模,加强绿地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大力消减污染物排放量,鼓励发展循环经济。
(3)南部山地生态功能区:位于淄博市南部,作为市域的农林产业供应基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该区域是淄博地势最高的地区,全市多数河流发源于此,沂河源头和淄河上游区域为生态环境敏感区,具有涵养地下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通过自然恢复的手段,营造水源涵养林、生态防护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2、制定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 要实现功能分区的目标成效,必须加快建设一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我市已制定了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切实落实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措施,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人为活动,恢复其生态功能。
(1)重要自然保护区
(2)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
(3)湿地多样性保护区
(4)重要水库保护区
3、科学划分了四类主体功能区
(1)优化开发区
(2)重点开发区
(3)限制开发区
(4)禁止开发区
(二)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尽最大努力做好环保工作 淄博市特有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在污染治理方面必须要付出比别的城市更高的成本、更大的代价,抓住了环境保护就等于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力促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产业,对建设项目实行“双重控制”,对不符合资源利用标准、不符合排放强度限值、不符合生态优先原则的建设项目一律“亮红灯”,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中,我市先后实施了《淄博市碧水蓝天行动计划(2005—2007)》和《新一轮碧水蓝天行动计划(2008—2010)》,铁腕治理建材、陶瓷、水泥、造纸行业和化工企业重污染项目,全市关停取缔水泥立窑生产线31条,淘汰落后产能310万吨。关停、取缔燃煤工业炉窑700条,对1300多条炉窑实施了清洁燃烧技术改造,拆除废弃、闲置烟囱1000多条。近几年用于各类环保工程的投资累计超过100亿元,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大气环境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8天。
水是城市之魂。为使水更清,几年来我市狠抓“清水润城”工程,对13座污水处理厂进行新扩改和配套管网工程建设,综治了猪龙河、孝妇河、淄河、沂河、支脉河五大流域,封堵河道沿岸排污口879个,整治河道48公里,建成5个氧化塘生态湿地,累计投资15.8亿元。通过几年治理,我市城市地表水质量标准保持在三类标准以上。
(三)大力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我市围绕“中心凸显、十字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总体发展布局和“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具体目标,精心规划设计建设好每一条道路、每一个片区、每一个公园广场,相继建设了齐林公园、芦湖公园、淦河公园、黄甲渡口公园等8处大型公园,建设完成便民游园53处。截止2008年底,我市园林绿地总面积达到7480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214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 %,绿地率达到35.1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7平方米,全市已建成33个城市公园,140处街头绿地和游园及23 个绿化广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加快城乡大环境绿化进程,我市以四宝山区域生态修复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近郊山体绿突化和环城绿化,对自然条件恶劣的荒山荒坡和废旧矿山,采用“客土吹覆”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植被恢复,对四宝山、牧龙山、黑铁山、柳毅山、花山等近郊山体进行了大面积的植树绿化,完成造林5500亩,建设了大量的风景林地、防护绿地。
近三年来,我市新增道路绿地805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 %,道路绿化达标率达到86 %,构筑起纵横交织的城市绿网。张店昌国路、临淄辛河路、高新区化北路、博山西过境路等园林景观路相继建成。在全市大力推行“行道树双多排种植模式”,凸显城市林荫大道特色,建成中润大道、临淄大道、桓台大道、沂源新城路等行道树双排种植的示范路。先后对城市出入口进行了植绿造景为主的综合整治,实施了滨博高速公路博山立交桥绿化工程、张店昌国路立交桥绿化工程和济青高速路淄博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增加绿化面积85.8万平方米。
社会绿化一直是城市园林绿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社会绿化管理,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我市深入开展了花园式单位、小区和绿色文明家园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共有花园式单位360家,花园式小区35 家,有1048家社会单位、社区被评为“绿色文明家园”。
从2008年开始,市里对中心城区化工企业开始布局调整,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将地处该区域的新华制药、大成农药、东大化工、东风化工四家大型化工企业全部搬出,总投资达60.99亿元,给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让路。为解决低收入人口住房难题,我市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从2004年至今,全市经济适用住房累计竣工面积达10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5.14亿元,解决1.2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2008年,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时机,制定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大力建设廉租房,先后对滨河片区、洪沟片区、杏园路片区等旧工矿居住区进行了改造,启动首批廉租房改造500套。截至2008年,我市为7700户廉租住房户发放货币补贴,补贴金额954.4万元,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小于10平方米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率达到100%。
我市生态城市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需要做的事情更多。
三、淄博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着力点
(一)精心做好生态园林城市设计,塑造美丽城市 城市设计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规划设计是政府的第一资源,是城市建设的首要依据。在编制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园林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以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上。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设计城市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1)合理布局。2)节能低耗无污染。3)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4)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5)增加居住区文化体育设施。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规划,20世纪60年代就专门委托联合国帮助开展城市发展的概念规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概念规划为基础、总体规划为统领、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等各专业规划为延伸的规划体系。在规划设计定位上,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先进。新加坡善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上世纪60年代初,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就从柬埔寨学习引入“花园城市”的理念,以种树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并坚持不懈地实施,持续不断地创新。新加坡人善于学习、能够学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建设任务,从种树到种草到种花,从点到线再到面,永不停步,不断推进,现在又提出建设“花园中的城市”目标,把花园城市建设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规划设计编制上,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尊重民意,柔性研究。新加坡政府认为,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理性推进过程,也是一个民主决策过程。城市规划设计说到底是为了民众,按照新加坡的法律规定,公园绿地系统规划批准前必须公示两周,鼓励更多的公众参与规划进程和提供反馈意见,在充分听取民意吸收民智后才上报批准。在规划设计实施上,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有章可循,刚性执行。上世纪80年代,历经了道路绿化、建造公园、引进植物等工程,新加坡制定了宏观的远期绿化总体规划。新加坡的规划法令具有法律效力,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城市发展蓝图原则上五年修订一次,不得随意变更。
我们从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规划设计的领先是最大的领先,规划设计的资源是最大的资源。早在20年前,生态学家Odum(1982)就指出由于人类的小决策主导,而不做大决策,是导致生态与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人也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对异常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不应只忙于应付迫在眉睫的房前屋后的环境恶化问题,街头巷尾的交通拥堵问题,而更应把眼光放在区域和大地尺度来研究长远的大决策、大战略,哪怕是牺牲眼前的或局部的利益来换取更持久和全局性的主动,因为只有这样,城市的使用者才有其长久的安宁和健康。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人口剧增和环境恶化,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1 9世纪末,西方城市已开始通过建造城市公园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早在奥斯曼进行巴黎改建的时候,在大刀阔斧改建巴黎城区的同时,也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绿色空间,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1858年奥姆斯特德及其助手在设计之初,就预见到在城市中心地带保留一块绿地的巨大生态意义。中央公园坐落在摩天大楼耸立的曼哈顿正中,占地843英亩,是纽约最大的都市公园,也是纽约第一个完全以园林学为设计准则建立的公园。从纽约的发展过程来看,像中央公园这样大规模的绿色空间只有在城市化之前预先规划设计甚至建造才可以实现。城市一旦形成,几乎不存在形成大面积绿色空间的可能。像“私人所有的公共空间”只能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通过建造城市公园来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该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络网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00~1 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Park System),早在100多年前,美国的波士顿还是个小镇,城市的决策者们在土地还没大规模开发前,先廉价地购得郊外大片的土地。这片土地上有沼泽、荒地、林阴道以及查尔斯河谷,他们立法保护它作为永久的绿地系统。如今100多年过去了,城市扩大了好几倍,昔日的郊外已变为市中心。现在,这块宝贵的绿地,成为市民身心再生的场所,成为波士顿人最为骄傲的“蓝宝石项链”。
(二)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
1、建立城市森林生态圈,筑起生态的绿色屏障
城市森林化这是大园林发展的必然。把森林引进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历史选择,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因此淄博必须建立城市森林生态圈,扩大淄博的生态空间,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生态的保障能力,形成“森林围城,城在林中”的格局,使森林成为淄博市的“绿肺”。
根据我国的国情,城市所处的气候带、自然地貌、地理结构、生态区域、人文景观、文化传统、绿化基础以及城市森林的发展趋势,城市森林的范围大体可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
一是城市园林方面
城市园林方面含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主题公园、花园广场、儿童公园、街头小游园、植物园、动物园、寺庙园林以及各种纪念性园林(如名胜古迹、革命圣地等)的绿化部分,这些园林产业是城市绿化系统工程和建设城市森林的专业化部分。二是城市绿化方面
城市绿化方面含道路绿化(如市内及市郊公路、铁路、街道、便道的绿化)、水域绿化(如江、河两岸及天然或其他人工湖池外围及水体绿化)、公共场所绿化(如体育场、俱乐部、医院、广场、交易场所或其他活动中心等的绿化)、居民区绿化(院落内外、楼体周围及其他空闲地域绿化)、庭院绿化(如机关、学校、厂矿、部队驻地等的绿化)、各种范围的垂直绿化、屋顶绿化以及市内风景林、环保林和功能区域之间的绿色隔离带等等,这是多方位、多跨度营建城市森林的主要方面。
三是市郊森林方面
市郊森林方面含环城林带及其他防护林、市郊人工林(如果园、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等)、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天然森林、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陵园、公墓绿化区等,这是城市森林的外围部分。我市最新完成的规划总体目标:
以南部自然山体林地和北部大面积农田作为生态基准面,以沿黄河、小清河生态链、大型市政走廊、各城区间绿化隔离带等大型带状绿地为基础,以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两侧的防护绿化隔离带和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公共绿带为骨架,以淄河、孝妇河等水体作为绿化走廊,以城市公园和大范围均匀分布的街头绿地为生态节点,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网络体系。达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通过建设以生态恢复为主的城市公园,保护以山地为特征的生态林地,建立以水体为依托的绿廊网络,控制以农田为机理的生态田地,建成以林木为主体,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城区公园、园林绿地、河流、道路宽带林网、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最终要在城市的中心区、近郊和远郊协调配置成“绿色生态圈”,保持生态系统联系,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了保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满足人类的需要,联合国生物圈组织规定:城市覆盖率为50%,城市居民人均绿地60平方米。从淄博市的实际出发,重点抓好绿地生态系统工程建设。在空间上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点”是斑块,“线”是廊道,“面”是基质。垂直和平面相结合。在时空上落叶树和常绿树相结合,四季有花。在品种上,乔灌草相结合,以乔木为主。在城市用地上,力争做到建筑物、道路、绿地各占1/3。通过绿色廊道、绿楔、绿链、绿圈等将城市各类绿地纳入绿色网络,健全生态系统结构,发挥绿地生态功能。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生态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三维绿量、绿视率。要形成乔、灌、草的立体结构,选择叶面大、肉质厚、光合效率高的树种,提高生态效益,满足市民的需要。(1)公园绿地
围绕丰富植物品种和群落、增加园林绿地文化含量两大重点,大力增加公园绿地面积,努力提高建设质量。今后10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建设20处大型公园、100处游园绿地,增加公园绿地1500万平方米,实现市区内任意一点500米半径内有一处公园绿地。同时,对广场绿地进行以增植乔木为主的充实改造,建设绿荫广场,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以中心城区为例:
依托四宝山区域植被恢复和山体绿化,建设淄博市乡土树种繁育推广基地(牧龙山森林公园),总面积66.6万平方米,建成我市面积最大、功能最完善、生态效益最显著、植物品种最丰富的专类公园,打造成为中心城区的“绿肺”;同时完成菩林生态公园、新城区中央公园、炒米山森林公园、张店温泉度假公园、黄土崖湿地公园等工程;对淄博动物园、张店青年公园、张店植物园、张店儿童公园、威尼斯乐园、西五路游园等原有公园绿地进行升级改造。确保2015年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库里蒂巴的绿化工程,是和环境再利用以及垃圾回收等相结合的。很多公园过去都曾经是废弃的采石场,比如,北郊的坦古阿公园在建园之前曾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在改造之后如今成了一个占地23万平方米的休闲场所,园内青山绿水,是当地市民和游客休闲的好去处,被誉为再利用的典范之作。20世纪70年代早期,巴西欢迎任何形式的工业投资,不顾污染后果有多严重。但是库里蒂巴不同,只允许无污染的企业入住。库里蒂巴建立的工业区,留有足够多的绿地,被昵称为高尔夫球场。当拉丁美洲别的城市的工业区纷纷衰落的时候,惟有库里蒂巴依然欣欣向荣。库里蒂巴城建造了24个公园,多数都有湖泊,在为当地人提供娱乐场所的同时,在雨季也可以起到泻洪的作用。虽然库里蒂巴也同样经历了人口大爆炸,但还是成功的把人均绿地面积从5平方米提高到56平方米。(2)道路绿化
对城区道路实施以补植、增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化改造,确保每条城市道路两侧都种植行道树,有条件的种植两排或多排行道树,建成林荫大道。进一步推行拆墙透绿,加强街头游园建设。在城区外围道路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塑造各具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要加快高速公路、环城公路林网建设,城区间绿色通道要通过丰富植物品种和群落体现植物造景特色。在立交桥等道路空间节点处,建设大面积、高品质的游园绿地,形成景观亮点。(3)风景名胜区绿化
严格遵循风景名胜区规划,按照大绿量、多栽树的原则,在风景名胜区特别是近郊景区实施大规模植树绿化,逐步建设完成90平方公里的城市近郊景区生态植被带,充分发挥风景区绿化对城市生态的调节作用。风景区植树绿化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景观树种和经济树种。要注重景区原有植被,特别是构成景区特色的原生植物群落的保护与巩固,保护好古树名木资源,做好古树复壮和濒危树种保护,加强对古树后续资源的监管与保护。重点规划建设花山柳毅山景区生态恢复、黑铁山景区绿化、蟠龙山景区绿化、玉黛湖景区绿化、炒米山景区绿化、萌山风景区绿化、樵岭前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泉河景区上下龙湾绿化和马兰峪生态保护、杜坡山景区生态综合保护、文峰山景区绿化、齐故城景区绿化及小城墙遗址绿化、田齐王陵保护绿地、安平高阳故城保护绿地、九天洞景区生态保护、马踏湖风景区湿地植被恢复、黄河风情区绿化等景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2015年前实现山岳人文型风景名胜区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湖泊水体型风景名胜区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4)水系绿化
在城市河流、水库、湖泊等自然湿地与人工水体周边区域建设大面积生态保护绿化带,塑造生态驳岸,避免人工砌筑河堤与河床,形成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滨水植物、陆生植被组成的水系植被系统,推动湿地公园建设,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到2015年,河道两侧全部实现绿化覆盖,90%的河道形成生态型驳岸。中心城区重点抓好孝妇河、猪龙河、涝淄河、玉龙河绿化,在城区段河道两侧建设游园绿带,在城市外围段建设生态保护林带;淄川区抓好孝妇河流域、般阳河流域绿化;周村区抓好淦河流域、米河流域、涿河流域绿化。(5)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与村镇绿化
严格按照《淄博市城市绿化条例》中关于各类社会单位和居住区绿地率指标的要求,落实单位庭院与居住区绿化建设。在具体绿化建设中,大力推广乔木群落造景、垂直绿化、见缝插绿、破硬造绿和屋顶绿化。
纽约中央公园折射出的是一种经营城市的理念,在日益膨胀的城市建设中,纽约人并没有忘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再造,他们秉承城市和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总体考虑城市的基础设施与城市森林建设,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现在,仅纽约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城市森林就达2800多公顷,森林公园上百处,有1500多人管理。这些森林绿地星罗棋布地散落在纽约市区,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绿肺”,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娱乐场所。现在纽约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这对于一个拥有12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来讲的确难能可贵。应该说,这功劳除了市政府加强生态保护以外,大量的城市森林发挥了重要的涵养水源的作用。
2、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湿地是地球表层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可伴生其他水生生物)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对于自然的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发挥着多重功能,被称为大地的“肾”,对城市和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如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调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休闲娱乐等功能。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要保护、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这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市湿地主要包括马踏湖洪水调蓄生态功能保护区、大芦湖湿地及河流水库岸边湿地等236.9平方公里。保护措施:
①加强生态景观设计,控制人口规模,建设湿地生态环境,保持湿地生态景观特色;
②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发挥调水控水净水功能,发展景观休闲娱乐;
③禁止过度开发,停止一切导致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发展污染治理资源化技术,控制面源污染;
④加强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保护动植物栖息地和物种多样性; ⑤湿地周边农田限控供用农药和化肥。
美国华盛顿州Renton的水园(Water works Gardens)工程是一项集生态和艺术为一体的工程。水园面积3h㎡,原有一块湿地,位于一个废水处理厂旁边,暴雨的时候,从周围20h㎡范围的道路和停车场汇集而来的泥泞雨水,最高会达到每分钟7600升的流量,如果用排污管道处理,代价昂贵,且会破坏原有的湿地,与生态原则相违背。水园的建设能够处理雨水,增加湿地,创造花园空间。¬雨水被收集注入11个池塘以沉淀污染物,然后释放到下面的湿地,以供给植物、微生物和野生动物。一条小径曲折穿过池塘和湿地后与园外的步行路相联系。颗粒状的污染物首先在池塘中沉淀,然后顺水流到湿地,通过呈带状种植的湿地植物如莎草、灯芯草、黄鸢尾、红枝山茱萸等得以完全的过滤。水潺潺流过,途经5个种植一些大型开花植物的花园空间,水通过净化得到的再生。
伦敦坎姆雷大街自然公园。这个公园占地0.9公顷,原先只是一个废弃的火车站。从1981年起,生态学家和园林建筑师们共同合作,花了四年时间,在这里种植了乔木、灌木和各种花卉,敷设了草地,堆起了沙丘,还建造了一个人工池塘,种上了芦苇。多种多样的生态群落,吸引了大量野生生物,现记录到的已有350种植物和200多种无脊椎动物,还有大量两栖动物、小型哺乳动物、昆虫和鸟类等在此定居,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野生动植物乐园。公园每日都向公众开放,让人们能直接与自然接触,摆脱工作的压力和都市的嘈杂。孩子们在这里追逐蝴蝶、捕捉甲虫,看蜻蜓点水,观蜗牛爬行,不但扩展了游戏空间,同时也增长了生态学知识,从小树立了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
¬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体的生态产业体系
生态产业的规划建设可以实现淄博市由“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的转变,实现由生态环境恶化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转变,实现传统齐文化与生态文化的融合,把淄博市建设成为经济发达高效、社会文明繁荣、环境清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鲁中经济强市、绿色城市和文化大市,并充分依靠淄博市组群式城市的优势,使其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1、发展生态工业,建立生态工业网络
淄博市生态工业发展应在三个层次上进行构架:企业内部,主要是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企业间物质、能源、信息的循环;区域工业经济范围内,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市域经济内部与外部经济的整体循环。
(1)生态型企业
清洁生产是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企业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在方法和手段上,注重7个环节:资源的合理利用、改革工艺和设备、组织厂内物料循环、产品体系改革、加强环境管理、必要的末端处理、合理的生命周期设计,在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宣传的基础上,选择重点污染企业和大中型企业,通过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途径,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淄博市清洁生产推广工作重点应放在化工、建材、冶金、造纸及纸制品、纺织工业、机械制造等行业。
(2)生态工业园区
淄博市应充分发挥现有优势,积极建设现有工业园,进一步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寻求区内企业之间的链接点,形成企业组群,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具有强势效益和良好生态的生态工业园。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丹麦在生态建设上的最著名成就当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建设”,这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工业生态园先驱。卡伦堡(Kalundborg)位于北海之滨、哥本哈根以西约100 km处,人口约2万人,是一个拥有天然深水港的工业小城市。
其工业企业主要有5家:包括丹麦最大的火力(煤炭)发电厂、丹麦最大的炼油厂、丹麦最大的生物工程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酶和胰岛素生产厂家之
一、硫酸钙厂和建筑材料公司各一家。这5家企业相互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数百米,在生产过程中,它们逐渐地、自发地相互交换“废料”:蒸汽、水(不同温度和不同纯净度的)以及各种副产品,并用专门的管道体系连接在一起。其中,发电厂烧炼油厂排出的废气,炼油厂则与其他企业共享冷却用水,发电厂的炉渣可用作建材厂、建筑公司的原料,工业余热可为附近的居民或企业供热等,从而形成了一种“工业共生体系(Industrial symbiosis)”,工业共生体系奠定了工业生态园(Eco—industrial park,EIP)建设的基础,使得各企业易于合作,以达到最优化利用资源,特别是相互利用废料(上一级企业或工艺的废料可作为下一个企业或工艺的原料)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的管理与发展部门从各方面给予了支持。在这个工业小城市,已经形成了蒸汽、热水、石膏、硫酸和生物技术污泥等材料相互依存、共同利用的格局,形成生态工业园的雏形,卡伦堡因此而闻名于世。
(3)区域工业经济建设
以产业链构建为主,突出 淄博产业发展特色,明确区域生态工业发展方向,构建本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循环模式,到2020年,基本实现淄博市全市范围内生态工业链网。下面以化工产业链为例:
2、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要充分借鉴生态区县、生态村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一是完善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形成“农田、粮食、秸秆、畜排泄物、有机肥、农田”为基本途径的营养循环链条。二是继续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实施“生态富民工程”,完善“种-养-加”、“猪-沼-果”等产业链条。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抓好立体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南部山区重点发展苹果、葡萄、干果等林果产业和黄烟;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花卉、蔬菜保护栽培和农产品加工业;北部平原重点发展奶牛、肉牛、水产和优质专用粮,促进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四是加强循环农业经济载体培植。重点搞好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规模化畜牧小区建设。
3、发展以现代商贸物流业和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1)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相结合,加快景区建设,增强景区景点吸引力,有效带动旅游配套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2)发展一批资源消耗低、增加值率高的服务业。尤其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以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和社区信息化为重点,加快发展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服务业。
(3)进一步发展金融业,引导金融业务创新,增强金融业务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有效改善金融生态。同时,要加快发展法律、咨询、研发、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四)建立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淄博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首先,应发挥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优势,建设对外交通联系通道,衔接大型客货运枢纽之间的联系。其次,强化各城区间交通联系,构建由城区间快速路、快速公交形成的“双快"交通运输体系,形成“网络——枢纽”城区间交通格局。并且,还需要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加强次干道和支路建设,提高路网整体使用效率和容纳力。最为重要的是积极发展大容量、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巴西库里蒂巴市公共交通体系 库里蒂巴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建立的整体公共交通系统因其高效、舒适、方便、快捷而被誉为“路面地铁”,这个快速公交系统包括设立公交专用道、修建管状的公共汽车候车站、分散运输线路和在公共汽车候车站设立售票处等,采用专用道与运输线路一体化的作法,充分实现大容量、快速运送。公交专用道与城市发展结合的非常紧密,城市在扩展的同时发展公共交通,即沿着公交专用道发展,保证密集的居住区和商业区集中在公交站点附近。同时自行车与步行区是库里蒂巴公路网和公共交通系统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不惜占用机动车道来建设自行车道,步行区则往往位于整体公共交通系统的总枢纽换乘站附近,而且政府采取用对社会发展有利的经济政策来鼓励人们利用公共交通,体现了公共交通和步行者优先的思想。前市长雷勒说,在当时多数市长还在为私人汽车铺路的时候,我们通过城市改造,向世界宣告:城市不是为汽车准备的。库里蒂巴的公共汽车是巴西最密集繁忙的交通系统,日平均输送190万人次,在繁忙的上下班时间,人们只需等45秒钟就可以乘上公共汽车。尽管城市有近100万辆小汽车,但目前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这个比率在全世界所有的城市中是最高的。库里蒂巴成了巴西小汽车使用率最低的城市。其使用的燃油消耗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尽管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库里蒂巴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周密的城市规划和决策者的英明决策。城市决策者最初就确立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理想居住模式,即一个线型城市,然后采用一个集成的、由主干线和支线组合的公交网络来促成城市的发展形态。明确城市长远发展目标,然后取得社区民众的支持,之后按规划持续实施,最终建设一个让很多城市羡慕的、创新的和集成的公交网络体系。同时根据城市土地利用和社区发展的目标,保障公共建设投资合理高效,选择最合适的公共交通服务类型和规模。自行车和步行区应当是公路网和公共交通系统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库里蒂巴市大力兴建自行车车道,并在市中心设有大面积步行区,这些步行区既在市中心商业区,又在Metrobus系统的总枢纽换乘站附近,因此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考虑到其他城市强化公路建设的计划却导致交通更加拥挤,库里蒂巴市并不重视发展私人机动车,结果是轿车的使用量减少了,污染也减少了。
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是缺乏人性、不适于人居住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也是不可持续的。“步行社区”、“自行车城市”已成为国际城市发展的一个追求,生活的社区内部、社区之间、生活与工作场所,以及与休闲娱乐场所之间的步行或非机动车联系,必将成为未来城市的一个追求。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利用目前城市空间扩展的契机,建立方便生活和工作及休闲的绿色步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绿道网络不是附属于现有车行道路的便道,而是安静、安全的绿色通道,它与城市的绿地系统、学校、居住区及步行商业街相结合。这样的绿色系统的设立关键在于城市设计过程,它不但可为步行及非机动车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步行通道,也可大大改善城市车行系统的压力,同时,鼓励人们弃车从步,走更生态和可持续的道路。
(五)建立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
建立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对于淄博的高效发展尤为重要。不但可以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可以发挥设施的最大效益,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支撑“大淄博”城市空间的发展战略。
1.统一规划建设大型公共设施,重要公共设施按市级和区级两级标准配置。
2.建立区域供水集中管理系统,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3.建立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4.加强电网建设,完善网架结构,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
5.加强对各通信公司通信管道的管理。
6.协调燃气经营市场,因地制宜,统一建设天然气输配体系。
7.建立以热电联产为主体,大型区域集中锅炉房为辅助的城市供热体系。
第四篇:四合院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四合院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提起四合院, 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北京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的主要建筑形式,始于12世纪,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所,它既有突出的特点也有丰富的文化
第五篇:区域活动的内涵与特点
二、区域活动的概念和特点
(一)区域活动的概念
区域活动(area 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正流行“开放教育”,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在我国,该概念更多地称为“区角活动”。“在我国托幼机构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活动区为空间结构的教室组织形式早已存在。”
“区域活动在英文中有多种名称,例如,游戏区(playing area)、学习区(learning area)或兴趣小组等。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从刘焱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不仅仅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也蕴涵着学习的潜能。
(二)区域活动的特点
1.游戏、学习统一。
区域活动要求教师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实际上区域活动是教师教育意图的客体化和物质化。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活动区来影响幼儿的游戏和学习活动。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的学习活动。但此时的“学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没有“教师讲、幼儿听”的概念,而是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幼儿的活动施加影响,支持、促进、帮助幼儿顺利活动的过程。
2.游戏性大于学习性。
区域活动更多强调的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伙伴,对活动区的环境、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活动的趣味性强。这要求教师不要一味地将区域活动学习化,应加强活动区的游戏性,特别是当今幼儿园盛行的任务定向的区域活动,应适当减少。
3.空间开放性与内容整合性。
各活动区之间应是开放联系的,幼儿方便出入、方便各区间的交流。例如,南京某幼儿园大班,利用货币的流通,将“银行”、“超市”、“医院”、“娃娃家”、“理发店”、“幼儿园”、“菜市场”等多个游戏区联系起来,成了一个全班性的大游戏。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极高,同伴间的交往率大大加强,语言、社会性、动作技能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同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整合,避免活动区活动的单一化、狭窄化。比如“积木区”中,幼儿进行的不仅仅是“建构”活动,也可以进行艺术、语言、数学、社会等多领域的学习活动。关键是教师要有研究、发掘各活动区教育潜能的思想意识,时刻注意活动材料的多领域经验的指向性,材料的低结构化,注重隐性环境的暗示作用。
三、区域活动的实质
(一)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较充分的自主行为的条件,幼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自己做主,选择游戏类型、游戏材料与玩伴,从而促进自主性的发展。但教师应当明确,自主性并不是任意自发的行为。自主性是具有方向性的,主体能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能够支配自己的行为。自主性的前提是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正确认识,自主性行为是后天通过教育培养而形成的,是社会规范的内化,逐渐成为主体的一种较稳定的行为特征。自发性行为,通常认为更倾向于先天的一种随意性行为,即在外在刺激下,由某种情绪冲动而引起的。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和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减少幼儿自发性行为。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建立和执行规则是培养自主性的有效手段,如:“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不干扰别人”、“做事有始有终”等。
(二)区域活动更重视幼儿关键经验的积累与培养
每一种经验都可以通过各种适合幼儿的活动来实现,在开展活动前,教师要丰富幼儿的关键经验,同时意识到,这些经验不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他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活动开展中,应该综合为一体。如“语言运用的关键经验、主动学习的关键经验、经验表征的关键经验等”,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这些关键经验放在许多不同的活动区中。
教师要清楚区域活动的实质与功能,不同活动区有不同功能、有不同的规则要求,教师的指导也不同。区域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而且对教师的指导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涉及到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游戏观,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技能等。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意味着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