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识字教学中编识字歌诀之我见
在识字教学中,为了避免单一识字的枯燥性,老师们创造了许多新的识字方法。其中编识字歌诀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在运用中我们也有一些体会。
一、编歌诀要顺畅自然,避免拗口
歌诀识字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歌诀是否顺口好记。拗口的儿歌,儿童读起来感到吃力,即使勉强记住,过不了多久也会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我们应充分考虑儿童语言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考虑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编识字歌诀时,要做到使儿童明白易懂,要讲究歌诀的句式、字数、节奏和押韵,做到顺畅自然、琅琅上口。一般来说,一则歌诀的句数两句或四句为佳,有时也可单独一句,但尽量不使用三句或五句;每句字数应大致相等,节奏、押韵等要尽量符合诗歌的要求。例如,在《识字3》中学习了“碧”字,“碧”字的歌诀,一种是“一个王老头,一个白老头,同在石上坐”;另一种是“左边一个王老头,右边一个白老头。两人同坐大石头,碧波荡漾乐心头”。两相比较,后者显然更顺口易记。顺口易记的歌诀,往往使人终生难忘。
二、编歌诀要注意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棉鞋里的阳光》一文认识“照”字时,有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是用儿歌来记忆的:一个日本鬼,手拿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下四点血”。我立刻肯定地回答他:“你的这首儿歌很形象,但拿‘刀’杀‘人’流‘血’听起来多可怕呀。老师也有一首儿歌,请小朋友来评一评哪首儿歌更好听。‘上边日刀口,四点在下头。阳光湖面照,荷花清香飘’”。很明显,学生都觉得后面这首儿歌像一首优美的小诗。
有些歌诀可谓形象有趣,但是缺乏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牵强附会,庸俗无聊,格调很低。一味追求趣味性,而丢掉了思想性,是得不偿失的。快乐识字,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编、读、背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在查阅资料或引导学生自编识字歌诀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庸俗之作,切忌随便搬用,应加以遴选或改造,使之成为趣味性和思想性俱佳的精品。好的识字歌诀,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三、编歌诀要注意力求准确性 编识字歌诀,不但要准确表达形体结构,顾及笔画笔顺,而且还要符合逻辑事理和科学常识,避免因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而令人费解。不准确的字形分析,会使学生造成记忆上的混乱。如“乖”字若编成“北字分两边,千字插中间”就颠倒了笔顺,而改为“千字插中间,北字分两边”,使歌诀与笔顺一致,就显得更科学合理。有人这样教“汽”字:“汽、汽、汽,水蒸气,有水分的空气就是汽”。很显然,这是违背科学常识的。
谜语式的歌诀,有趣味性,学生喜闻乐见。但谜语书上现成的字谜多用于娱乐,往往靠拼凑字形或根据古代字源去析解现代汉字,常常不够准确,容易产生误导。如有人用“一点不见”来作“视”字的谜面,就极易导致学生把“示”字旁写成一点加一个“不”字。类似情况应注意避免。
四、编歌诀要注意化难为易,简单易记 歌诀识字,目的是化难为易,让学生易认易记,因此切忌只求表面的有趣热闹,字字编歌诀,陷入繁琐哲学和形式主义的泥潭。
五、编歌诀要注意运用旧知识,以旧带新 编歌诀时还可以用偏旁归类识字,鼓励学生带出更多自己认识的字,便于复习巩固。如:(1)莲:草字头,是植物。小草绿,荷花红。最美丽,是睡莲。莲叶绿,莲花红。(2)激:洒水泼水三点水,石落水池激起水。水池水多石头大,激起一片水花花。(3)趴:足字旁,在左边,一撇一捺在右边。跑要足,跳要足。蹲着趴着都要足。(4)急、感:心字底,下面站,不慌不急心不乱。学朗读,要动情,读出感情才好听。用学过的字编的歌诀来学习生字,让新旧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联系。
歌诀识字是字形教学中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只有从学生实际和汉字本身的特点出发,开发识字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合作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识字效率和发展学生语言的双重目的。
第二篇:识字教学之我见
识字教学之我见
湖城学校:徐细松
一、汉字晕阙现象:
偶然提笔作文,甚为熟悉的“尴尬”一词刺痛了我的心弦。左写出来觉得别扭,右写出来觉得古怪;左看觉不像,右看觉不是。霎时,无所适从,额角生油冒汗。深感有愧于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
无奈之余,想起新华字典,可手边无寻,灵机一动,操起具备书写功能的随身宝贝——手机,结果“危机”轻松化解。
不知哪一天,一学者将类似于本人上述经历取名为“汉字晕阙”现象。
步入现代信息社会,写字渐渐淡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键盘不知不觉成了日常书写的主旋律。放眼,不管是部门还是公司;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pc机成了办公桌的标志。天长日久,汉字的影子渐渐离我们远去,偶尔提笔写字,“汉字晕阙”自然降临。降临后,心一横索性彻底革“笔”之命,再于是“汉字晕阙”剧增,晕阙的人也剧增。
二、说说汉字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文化传承的功臣者,汉字也。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全
部。
关于汉字的起源,民间有伏羲造字说、神农造字说、苍吉造字说三种流传,但有历史可据的最早汉字考察为殷商时的甲骨文。
近现代学者一步步深入研究进一步勾画了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殷商时诞生象形和表音类似图画、整体和谐的甲骨文;西周后期,因书写材料革命而演变为线条化、规划化初具方块形结构的大篆;秦统一中原后,大法学家李斯大刀阔斧改革汉字,去繁就简,将个诸侯国进化不一的汉字统一定格为整齐和谐、大气美观的长方形方块文字——小篆;汉代随着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汉武帝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对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则新型书写工具——毛笔的横空出世更推波助澜,小篆进一步简化而成“隶书”;到了繁荣的唐代,隶书升级为今天我们熟悉的楷书、行书、草书;宋代伴随科学的进步,印刷技术的革命,规范、统一的“宋体”字时代到来,沿用至今日。
而汉字的创意、发展众说纷纭,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汉字的造字有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指事六法,又名称“六书”。
許慎的《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为: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风,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倍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顺随汉字的诞生、发展,汉字的书写自毛笔出世后而蓬勃繁荣,铸就了让世人惊叹的艺术——书法艺术。同时也成就了一大批名垂千古的书法家,如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等和一大批旷世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献之《洛神赋》、颜真卿《多宝塔碑》、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等。他们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光辉篇章。
三、析汉字书写缪误:
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附带光辉灿烂书法艺术,世界唯一音、形、义结合体的中华汉字在信息化泛滥的年代,书写错误百出:如“联系电话”写成“连系电话”;“博大精深”写成“薄大精深”;“望洋兴叹”写成“望阳兴叹”„„
经过调查发现:社会上的错别字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已废弃的简体字也屡见不鲜,异体字、繁体字也常出现在不应该使用的地方。另外,在一些小店里会时常见到一些方言词语,有的小吃包装袋上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用语。归结起来,社会用字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大多数的错别字都出自小商贩的宣传品。
这些宣传品的草拟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容易把字写错用错,使人们产生误解,有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许多商家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采用谐音或方言代替的手法编写广告词,改换一些成语熟语中的字来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
这样使用汉字,粗心的人视而不见,没有责任心的人则认为无所谓。但是,如果外宾看见,就不仅是写错别字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声誉问题,同时对学龄儿童也是一种误导。三、一些中老年人不能正确区分简化字和繁体字、异体字或不清楚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场合,因此在书写时常出现繁简杂糅的现象。
而汉字书写生疏,汉字使用不慎便是汉字书写错字泛滥成灾的罪魁祸首。
四、识字功与利:
识字不是目的,目的是尽早阅读和写作。
第一,识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在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学过的词要能
正确地读,懂得意思。”这说明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大凡读书就得会识字,这说明它也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基础。
所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历来就重视识字教学,要求儿童识得二千个字左右,为读书打下基础。
我国古代流传最早、流传最广的蒙学识字教材---西汉史游编撰的《急就篇》,全书34篇,共2144字。很明显,编撰者的目的,就是要求儿童先集中识得二千左右字,为今后的读书打下基础;继《急就篇》之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三百千”,其中《三字经》1248字、《百家姓》472字、《千字文》1000字。很明显,编撰者的目的也是要求儿童先集中识得2720个字,为今后的读书打下基础。
所以,清代学者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崔学古在《幼训》中也说:“凡训蒙勿轻易教书„„识字至千字外,方用后法教书。”
从我国近、现代的国文教科书和国语教科书(“天、地、日、月”、“人、手、足、刀、尺”、“大狗、小狗”等等)来看,也是要求学生先识得二千多字,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基础。即使是后来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教学,即一边识字一边阅读,在具体的某篇课文教学中也是先让学生识字,包括生字,为本文的阅读和今后的阅读打下基础;从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也多是在前三年完成大
部分的识字任务,学会2500左右字,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基础。对此,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文中说:“前人在识字教学中第一步是用较短的时间教儿童集中地认识两千来字,然后才逐步教他们读书。”并且还强调,学好语文,必须要过“三道关口”∶字关、句关、篇章关。首先强调的就是要过“字关”,目的是为在阅读中过好句关、篇章关打基础。不识字,就不能读书!这是人们公认的道理。
第二,识字是写作教学的基础。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在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学过的词要能正确地写,大部分会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写字和写作教学。而学生写作,起码的前提就是要求学生会写字;不会写字,也谈不上写作。这表明识字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
所以,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非常重视写字教学,在规定了小学分阶段识字教学总目标之后,在各年级教学目标中还详细规定了写字教学的要求,例如在五年制小学一年级中规定: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在二年级中规定,继续练习用铅笔写字,写
得正确、端正、整洁;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在三年级中规定,能熟练地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上学期学习用毛笔描红,下学期学习用毛笔仿影,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四、五年级中也继续作了详细的规定。在六年制小学中也有类似的要求。可见其对写字的重视,其目的就是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识字写字”要求中,对中、高年级也有明确的要求。对中年级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能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对高年级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里,“能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也是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识字教学则是民族文化素质发展的重要标志。关于这一意义,郝家杰、戴汝潜曾经撰文说:“民族文化素质问题说到底是识字水平问题,我国在本世纪末要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说到底首先是解决‘识字问题'。不解决这个最基本的文化工具问题,便谈不到建立‘吸收现代文明的渠道',也就不可能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总目标,中华民族就没有希望!”
1994年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为小学汉字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题词说:“国民识字率是一个国家教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里,教育家们和教育行政领导们把识字教学与中华民族的发展等同起来,可见其巨大意义。
那么,如何有效完成识字教学呢?识字教学应遵循什么原则呢?本人就自己教学实践做如下小结:
一、阅读要尽早
经过早期阅读培养的儿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并且证明它与儿童入学后的认知水平、读写水平均有较高的相关关系。据了解,有人认为学前阶段应以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为主,而阅读是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内容。他们担心因为幼儿智力发育不完全,过早让幼儿识字会增加幼儿的负担,甚至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对此,相关教育专家表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目前我国的小学生识字状况来看,远远不能达到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中多出现学生识字量少,阅读能力低导致成绩不理想等问题。
阅读是以识字为基础的,因此早期阅读自然而然就要与幼儿的识字量联系在一起。只有识字,才能真正地实现自主
阅读,识字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这一点,一直是我们识字课堂上以及和家长沟通上所倡导的。
二、识字要科学
识字如此重要,是不是意味着幼儿识字越多越好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家长不可一味追求孩子识字量或压缩应有的时间,摒弃了科学的筛选,再孩子识字过程中,首先应该先注重量的积累,做一个科学而有效地施行计划,让孩子识字的过程科学合理,不能为了教认字而识字,要真正让孩子学以致用,理解字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故事中,我们的识字课采用从字-词-句-段-文的方式,让孩子学习过后懂得运用,培养阅读思想,正是科学规划识字的体现。
三、兴趣很关键
对孩子识字方式上来说,兴趣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6岁幼儿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他们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精神不易长时间集中,对于事物记得快忘得也快,硬性让他们识2000-3000字不仅达不到阅读的目的,还会损害孩子学习的兴趣。因此对于幼儿识字,应该采用幼儿比较钟爱的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我们的游戏识字课锁遵循的即是这种思想,首先让孩子爱来,能坚持,然后才能轻松学习,保证效果
朋友们,为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为了魅力中华文化的传承,让我们携手一同践行,争做一位优秀的祖国文化的卫士。
第三篇:识字教学之我见
识字教学之我见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汉语言教学的基础工程,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要求一、二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识字量明显大了,要完成这样大的识字任务必须提高识字效率,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为学生提早阅读,获取更多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愉快的学习,让学生“乐于”写字
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识字。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教学要抓住孩子们爱玩的天性,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练习转为主动练习,从而积极参加活动,自主识字。
2.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语言环境,用生字组词、造句,通过字词句说写同步训练,加强对生字的理解、认记和运用。
3.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多渠道、多种方法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既是识字方法的积累,更是识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引导学生出去游玩时,认识车站牌、广告牌等,让学生互认学生证上的姓名,收集商标、小食品袋等认字。买东西认字,电视字幕中认字,阅读课外读物时认字„„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汉字主动去识字,不断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并使自己自主识字的能力得到提高。
4.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识字鼓励学生自己编顺口溜,猜字谜分析字的结构。如学习“雷”字时,学生会编“一场大雨下在稻田上”;学习“告”字时,有个学生编写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尽管学生的识字方法还不成熟,有些甚至还幼稚可笑,但学生自己动脑识字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汉字的再造想像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劳动的快乐,要让学生通过练习真正掌握运用识字法和汉字知识的技能,从而形成自学汉字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的能力。
二、规范训练,培养习惯,让学生“会”写字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规范训练,养成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比写字本身更为重要”。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应先讲清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的姿势,让学生熟记“三个一”(眼睛离本子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并加以督促强化,使之形成定势。这不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其他任课教师也都要做到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真正使“头正、肩平、背直、足稳”八个字与“三个一”要求落实到学生写字的每一时、每一处。
2.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学会写字,能写好字不是一日之功,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应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学校可以利用每天活动课组织学生强化练字,15分钟即可,由写字教师亲临指导,低年级以铅笔字为主,中高年级以钢笔字、毛笔字为主,并将此举形成制度,以确保学生能够规范、正确、美观地书写。
三、落实“一个主渠道、二个结合”,让学生“能”写字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写字教学中的主阵地作用。在教学中,可采用“读字、范写、评议、试写、修改” 的教学法。“读字” 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比例,做到脑中有字样,解决“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然后教师进行范写,在教师进行范写之后,让学生评议教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最后让学生进行试写,同桌、小组、全班针对书写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的笔画是否突出,运笔是否到位,字面是否整洁等方面进行自评与他评,评议后再及时进行修改,一个字一个字,一笔一画地改进。可以说评改是整个写字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学生一旦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就会终身受益。
2.学生写字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内和课堂上,应把校内外结合和课内外结合起来。学生的书写作业一部分是在家里完成的。由于在家里完成,老师就无法了解学生的写字情况,更是无法进行指导与纠正。小学生自制力差,这正给一部分学生写字提供了偷懒的机会,这就得依靠家长的督促与检查了。教师可以采取开家会、教师家访,下发写字调查问卷等形式,督促学生写好字。
四、建立科学性评价体系,让学生“好”写字
学生的写字基础不一样,对他们的评价也不是一个标准。对小学低年级的写字评价,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学生的书写评价,既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畅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趣味。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重在看学生的发展性。只要学生在书写姿势、书写美观上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对书写进步较慢的,接受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应多给以鼓励、称赞。当他们的写字作业认真或进步了,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本子上打上相应的红星。至少是三星,多的则有六星、七星,写得好的字,优秀作业除了多打红星外,还写上“认真”、“进步”、“好”等激励性批语,激发其书写的积极性。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是施教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地位。“自主教育”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结构为目标,强调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讨论协作学习而展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求学习者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使自身思想、情操受到陶冶,并逐步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要充分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把儿童作为教育资源来整合教学过程。重视发挥每个儿童在优化整体中的作用,把儿童之间的差异看作宝贵的资源,看作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梯,把差异的产生和解决都视为推进儿童发展的契机。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力争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思考与建议
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以改变这种状况。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墨守成规,要锐意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以理解、难以认识的汉字,变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
第四篇:识字教学之我见
识字教学的
变革趋向与组织策略
潼南群力小学
李骏骑
一、课程困境
1、识字的目的不是能读会写几千个汉字,最终是为了能够阅读与写作,继而促进儿童认知、情感的全面发展。
尽早能读会写是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是当代小学语文课程的识字速度根本不能满足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需要。识字速度、学习压力与儿童发展需要的矛盾长期存在,识字教学内容组织面临困境。
2、满足尽早读写需要的识字速度与学习压力存在着矛盾 识字速度快,阅读可尽早开始,但处理不当学习压力可能很大。
识字速度减缓,阅读、写作滞后,语文能力和认知、情感发展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负担减轻了,但很可能因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学得乏味。
写字若与快速认读同步,以儿童的书写能力,学习很可能成为苦事。
二、识字教学组织的基本取向
教学组织的取向,是指教学组织的依据。有组织的学科内容、接受教学内容的学生以及社会需要是三种基本的依据。
识字教学组织主要涉及字种、识读顺序和识读材料的选择与组织。识字教学组织的基本取向
(一)社会需要取向
社会需要取向,是以社会生活中汉字使用频率作为组织识字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
社会需要取向能够满足儿童尽快参与到社会生活的阅读需要。
以社会用字为语料得到的常用字,大于儿童口语词汇中已经掌握意义的部分。识字之初若陌生的形义联系较多,识记效果差,还很可能影响儿童的识字态度。
(二)汉字特征取向
汉字特征取向的组织依据是汉字音、形、义的特点。汉字特征取向在识字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完全以汉字特点来组织教学内容与儿童学习心理有一定的错位。汉字特征逻辑与儿童经验与需要逻辑并不一致。
(三)儿童经验与需要取向
儿童经验与需要取向的组织依据是儿童的语言与生活经验、发展需要以及学习的心理。
儿童经验与需要取向识字积极、高效。成功、有效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准备”,以词义为中介,容易建立起汉字三者间的联系,并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
儿童经验与需要取向的主要局限在于字种等内容难以把握。
变革趋向
以儿童经验与需要为核心整合取向的可行性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实验课程的经验
识字教学组织有两条线索,主线索是实验学校呈现的基本框架;另外一条线索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识字资源组织,前者可以兼容后者。以儿童经验与需要为核心整合取向具有兼容性。以儿童经验与需要为核心组织识字教学内容可以整合汉字特征。
1、提供有关汉字特征的知识
2、设计与汉字特征相关的学习活动
结合汉字特征逻辑与儿童学习心理逻辑
以儿童经验与需要为核心组织识字教学内容也可以兼顾汉字使用特点,完成常用字学习任务。
提供有关汉字特征的知识
实验学本一年级上、下册各设置“有趣的汉字”单 元,以集中学习的方式了解、理解汉字特点。设计与汉字特征相关的学习活动;
我发现“河、港、湾、温”的共同特点是„„ 我能认准下面的字:里—狸—理
它—鸵—驼 结合汉字特征逻辑与儿童学习心理逻辑
心关在门里就会很闷(闷);什么女人最善良(娘)
组织策略
(一)识字教学目标的确定
1、识字教学目标的确定
识字教学目标可以分步实现
认读与意义理解、认读与书写宜分开
2、认读与意义理解宜分开
儿童识字需要一个过程。识字是指在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联系,字的意义是离不开语境的,语境的拓展、字义的丰富是日积月累的。
不必每认读一个字都要求释义、组词、造句。
3、认读与书写宜分开
2001年颁布、2011年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识”与“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
种目标: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学会——会读、会写,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
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四)“识写分开”,既可避免字字要求四会而致学习负担过重,又可防止“识”“写”相互掣肘而致认 不快又写不好。
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二)识字教学内容的选择
关键词:语境
经验
1.识字教学应创设语境让学生尽早用字。
2.识字教学应利用学生已经具有的经验展开。识字是在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联系。跟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阅读情境相关的字词,大都是儿童已经掌握的口语词汇,其中大多数音和义的联系已经基本建立,一与字形接触,就能较快地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识字教学活动的组织 关键词:游戏
多元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儿童自主识字的热情。利用儿童的探索心向激发其自主识字的热情。
2.识字教学活动应指向多元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着学习方式上的差异,学习汉字也是如此,一种识字教学方法很大可能只适合一部分学生,因而识字教学活动应包含多种识字方法,以使不同学习方式的儿童都能学得高效而快乐。识字教学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组织取向:社会需要取向、汉字特征取向、儿童经验与需要取向。
为使儿童积极、高效地识字,从而满足其尽早读写的需要,以儿童经验和需要为核心的整合取向是一种合理且可行的发展趋向。
识字是一个过程,识字目标宜分步实现,认读与书写、意义理解宜分开;识字应允许回生,在用字中巩固。
识字教学应创设语境让学生尽早用字,认读汉字不能完全脱离语篇;识字与阅读应互动。识字教学还应利用儿童已有的语言经验和生活经验展开。
识字教学应利用儿童的好奇与探索心理设计游戏情境,激发儿童自主识字的热情;识字方法应博采众长,兼顾每一位学生。
第五篇:识字教学之我见
识字教学之我见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卫固镇付山小学 邢会青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地理解字意,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见识字教学之重要,但往往单调的识字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乏味,影响效率和质量。而在识字过程中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途径去激发出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热情,这是决定识字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今年我庆幸赶上了课程改革的大浪潮,有幸成为一名新教材实验教师。通过这近一年来的工作,我认真研究新教材,琢磨新的教学,以及参加实验课程改革培训,总结了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望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提高。下面是我在识字教学方面的几点看法:
一、情境中认识汉字,增强识字与生活的联系
1、今年的新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形式多样,都是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认识汉字。开学第一天,我就要求孩子们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叫他们将自己的名字写出来,制成一张小卡片,并将卡片带在身上,让全班同学互相认识。孩子由于刚到学校,非常想认识新的朋友,自然就将其他小孩的名字和面孔模样联系起来,这样便对小孩的名字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教室的四周贴上歌谣、顺口溜及其他小图片,每幅图片都标有汉字。孩子们下课时总喜欢表现表现,这样你教我,我教你,也认识了不少字。
2、每次在教学生字时,我总是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这些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这样从一开始就注重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识字、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学生可能回答:我在学校的大厅里看到了小黑板上写着“四弯腰”活动,认识了“腰”字,在包装袋“大白兔奶糖”上认识了“兔”字,在“烧烤店” 中认识“烧”字,……学生的这些说法,教师不必限制,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体验到认识字的乐趣。
3、学到像“沙发、电视机、挂钟、台灯”像这样的词语时,让学生动手制作成一张张卡片,然后将他们贴在相应的物品上,每天回家坐坐沙发,看看电视机,让学生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就认识了很多字,也让学生感觉到识字是一件有趣的事,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二、让学生自主识字
在学完拼音以后,我让学生自己从文中画出生字,采取“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等形式,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小组内交流,读给小组内的人听、互相纠正后看谁最先把这些字认识,展开竞赛。通过“小组内、组与组”的竞赛,充分调动了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学生还可以介绍一下自己认读生字又多又快的秘诀,把他们的经验加以推广,给了学生展示成功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识字兴趣,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2、课堂巧设“点、线、面”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如“谁能找到小淘气”-----在课文中的短语儿歌中圈出所学汉字;“请认出它的名字”-----借拼音读准字音;“给它找个朋友”----组词;“与它做游戏”----四人为一组打汉字扑克牌,按老师报汉字拱桥,拼问号,拼加号、减号等。设“点”激发学生主动“布线”,可以利用书中的情景图编儿歌,将所学汉字编入其中,让学生看图读儿歌,记汉字,也可以将所学汉字整合到一两句短语中,再让学生根据语意画图,最后,还要将其字落实到“面”上巩固汉字。可让家长与孩子每天共同阅读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或儿童报中的小短文,让孩子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巩固应用汉字,既达到了巩固识字的目的,又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
三、巩固识字,启迪心智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让生字与学生天天见面,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我在每天清晨安排“5分钟乐”时间,成为“文化早餐”,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的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运用。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学生带生字头饰,读出后,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也可以教师准备自行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教师还可以出示字,第一个学生正确读出,后面的学生组词,看哪组词说的多,词说完后,小组从说过的词中任选两个词说一句话,和学生做彩虹桥的游戏,还可以通过“猜谜语、说儿歌”、“穿衣带帽”、“开火车”、“钓鱼”、“摘苹果”等游戏,让学生乐趣识字。
四、将对联引入识字教学
把对联纳入识字教学,可使识字教学更有趣味性。如 教“寺”与“诗”,“林”与“禁”时,可引用一对联: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是入山林。”此联是一拆字合字联,通过这一朗朗上口的对联,可让学生学得更快,巩固得更好。在教“春”这个字时,可以引入迷联:三人口中吞扁担,一夫胯下骑太阳。此谜底即为“春”。根据迷联教学可加深印象,开发学生的智力,还有在教学多音字“长”时,可先介绍一则对联趣话:从前,有人给卖豆芽的写了一副门联,上联是七个“长”字,下联是七个“长”字,大家都被弄得莫名其妙,后来作者当场读了一遍,才恍然大捂,拍手叫好,讲到此,教师可向同学提问是否有人能准确地将这一对联读出来。最后公布正确答案(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解释这一对联意思,告诉学生正因为这则对联,才使小贩的豆芽生意兴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会了“长”字有两种读音,同时又增加了对对联的兴趣。
同字联(重字联)、叠字联谐音联、拆字合字联等,均可被引入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不断讲究、挖掘,以激发学生认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在识字教学的一点看法。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喜欢比赛,让学生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成学生乐学的伙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6-12-08